首页 因果集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因果集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举报
开通vip

因果集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妙观法师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其内容是讲梁氏家族“一门三院士”的辉煌。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例,自古就非常的多。就古代中国而言,读书人的外在成就,其最高水平,是能在国家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而考取进士的难度,绝非和今日的考大学相等同。以清代为例,泱泱大国,人口过亿,而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每年能够考取进士者仅以百计。但是在历史上,某些家族,却涌现“兄弟两进士”、“一门三进士”、“父子四进士”、“三代十进士”的盛况。...

因果集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                         妙观法师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其内容是讲梁氏家族“一门三院士”的辉煌。其实类似这样的事例,自古就非常的多。就古代中国而言,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人的外在成就,其最高水平,是能在国家举行的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而考取进士的难度,绝非和今日的考大学相等同。以清代为例,泱泱大国,人口过亿,而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每年能够考取进士者仅以百计。但是在历史上,某些家族,却涌现“兄弟两进士”、“一门三进士”、“父子四进士”、“三代十进士”的盛况。从原本很普通的人家一跃成为“文化望族”。我喜欢读古书,发现这些“望族”兴隆的背景,竟然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往往几代之前的祖辈都有“善人”出现。比如宋代的苏轼、苏辙,从当时还很偏僻的四川走出来,兄弟两人同时考中进士,一起走上从政之路。苏轼与苏辙的曾祖父苏杲,因为“乐善好施”,以致于自己到了家贫的地步,是四川眉山历史上有名的“大善人”。以下我以清代四位有名的才子为考察对象,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他们的祖辈“积善”的事迹,以此来说明古圣先哲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通于古今的至理。   刘墉(1719~1804),山东诸城人,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江苏学政、山西太原知府、江苏江宁知府、陕西按察使、户部侍郎、吏部侍郎、湖南巡抚(相当于省长)、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官职。受加太子少保。嘉庆九年去世,寿八十五,谥文清。他在地方的任上,有清官的美誉。《清史稿》称其做官“有清名”。说起刘墉的祖上的“积功累德”,当数他的祖父刘棨栽培最深,刘棨是康熙时代有名的清官。在他的身上,有一个“知州荡产”的故事流传至今。刘棨在担任陕西宁羌州(今陕西省宁强县)的知州时,恰逢关中大饥荒,逃荒乞讨者成群结队,饥民苦不堪言,衣不遮体,全州添了无数饿死者的新坟。而当时州内却没有可以用于赈灾的粮食。于是刘棨紧急向邻县借贷。然而地处山中,运输不便,刘棨与民约定,运粮一斗,酬给三升,灾民之难遂解除。后来刘棨又奉命赈济洋县灾民,沿汉水船载而下,按期放赈。刘统勋、刘墉父子事后,他因怜悯饥民的苦,故此与洋县的县令约定:“此粮借之于官库,倘若百姓不能还,你我俩人当代为偿还。”宁羌州地处贫瘠,百姓穷苦者很多,遇上灾年,很多农户无力交纳国家的赋税。刘棨悲悯老百姓的苦难,嘱咐弟弟把家中的地产卖掉,把钱送到宁羌州。他的弟弟知道哥哥为老百姓偿还当年赋税的事,心情很沉重,他知道,就算将家里的地产全卖了,也解决不了众多百姓欠的债。其弟就把自己家产也卖了,将卖产的钱财用来帮助哥哥。父母官变卖家产为民还债的消息,被人们普遍传颂,很多人感动得流下眼泪。这件事在《清史稿》里也有记载,看刘棨的一生,做的官并不大。但是一个州官为了救老百姓,把自己搞得“倾家荡产”。这样的事确实是古今少见。央视2002年的开篇巨献,电视剧《天下粮仓》里面的刘统勋,就是刘棨的儿子。而近些年电视剧里常出现的刘墉,即是刘棨的孙子。刘棨的儿子刘统勋,曾在乾隆朝担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是乾隆时代的宰相。其孙刘墉不仅是乾隆朝的名臣,而且才华出众,名盛一时。和铁保、翁方纲、成亲王三人并称“清代四大书法家”。因此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刘棨当年为救百姓而一时“倾家荡产”。所以上天感动,赐予老刘家的子孙兴旺发达。因果报应之事,有的人不信,有的人半信半疑,有的人则深信,此由人的阅历不同所致,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纪昀(1724~1805),又称纪晓岚,晓岚是他的字。他是直隶献县人(今属河北沧县)。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过贵州都匀府知府、翰林院侍读学士、四库全书馆总纂、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相当于国家教育部长)、协办大学士等官职,受加太子少保。嘉庆十年去世,谥文达。纪晓岚的主要功绩在于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一生参与了许多重要典籍的编修。除了编书以外,他干得较多的,就是担任乡试和会试的考官。因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所以深受清高宗的器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关于纪晓岚的家世,他的祖上原本是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江宁)的人。明永乐二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这时才北迁到了献县。到纪晓岚时,已历经了十四世。纪氏迁至献县以后主要从事农业,成为献县的富户。但其家虽然富有,却不是那种“见识狭隘”的土财主。纪家的思想非常“开明乐善”。有一年,遇大灾,难民很多。纪氏捐粮施粥,却招来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纪晓岚的曾祖父名叫纪钰,这位老人家一生有善行义举,多次捐出谷物赈济饥荒,救活无数乡亲的性命。到了纪晓岚的祖父纪天申这一辈,更是做了许多善事。雍正三年,河间、献县发生了大饥荒。纪天申立即捐米六千石,煮粥赈济灾民。可见,纪晓岚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大善人。又纪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从纪晓岚向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纪晓岚的祖上几代人,皆有“济世”的思想和作为。这些无疑都是从“读书明理”得到的受益,种子播撒下去,是会开花结果的。前人积善的滋培,也终有一天会收获善报的。纪家世代皆以读书为理想,对后人也期望“贫莫断书香”。而老纪家的子孙,恰好出了有“清代第一才子”美誉的纪晓岚,而且是乾隆朝最重要的文臣之一。看看这个世上,有多少父母为儿女读书读不好而头痛,并非人有美好的愿望,就都容易实现的。纪氏一门能够出纪晓岚这样的人物,不仅仅是“教育得当”。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将其总结为“善人有愿,天必助之”。   魏源(1794~1857),字良图,号默深,自称“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湖南邵阳隆回人。他是进士出身,担任过东台知县、兴化知县、高邮知州。他曾长期做幕僚。协助贺长龄、陶澍等一些封疆大吏。还撰写了大量著作。魏源传世著作多达四十七种,六百余卷,约八百万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划时代的百科全书《海国图志》。1841年,魏源在镇江受林则徐的嘱托,根据《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于1852年编成了一百卷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我国在清末时期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和地理的名著,对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如西乡隆盛等人都受到此书影响。在闭关锁国的清末,源公是一位眼界开阔的人,他充满了朝气,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了落后中国想要自强的觉悟者们的心声。魏源的成就,因此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龚自珍评价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毛泽东称其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说起魏源的父祖辈,是有名“世德之家”。魏源的祖先原是江西省太和县人。元朝末年迁居到湖南省善化县,明朝永乐年间又迁至邵阳县金潭村,从此便定居下来。到魏源的曾祖父魏大公时,已历经十二世。魏大公是一位善人,以孝顺母亲和周济贫困闻名。某年,邵阳闹灾,粮食歉收,官员却照旧向农民征收钱粮,魏大公看到这种情况,慷慨解囊,为本乡农民交纳了全部钱粮。县令赠给他“邵邑醇良”的匾额,以为奖励。魏源的祖父魏志顺,也喜欢周济贫穷,凡乡里有修桥补路的事,他都要捐款。魏志顺的五儿子名叫魏邦鲁,就是魏源的父亲。魏源的父亲魏邦鲁为人正直,他在江苏嘉定、吴江等县做一个巡检的小官,收入虽然不多,仍然经常救济有困难的人,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他的妻子陈氏操持家务。陈氏是一位贤淑的妇女,不但要纺线织布维持生计,还要服侍年老瘫痪的婆母和教育孩子,甚为劳苦。每天晚上点着油灯纺织操作。虽然处境贫困,却能把家治理得很好。因此“母绩子读,欣然忘贫”。魏源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勤奋读书的。魏邦鲁历任嘉定诸翟、吴江平望司巡检。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在荆溪张渚司、海州惠泽司时,尤为有名。因此上级叫他管理苏州钱局。苏州钱局是个肥缺,魏邦鲁到任后,毫无所染。知府对他的评语是:“本员管局一年,实能弊绝风清。且破除旧习,不受陋规,洵佐杂中难得之员。”因此,连任五年之久。此后,他升任宝山县水利主薄,工作十分出色。魏邦鲁死后,因家贫不能归葬湖南。张渚(在今天的宜兴)地方的人听说了,怀念他过去的政绩,自愿将大贤山的一块土地捐出来。魏源遂将他父亲埋葬在那里。魏邦鲁的事迹也被载入《荆溪县志》书中,看了这些事迹,所以说魏源是出生在一个“世德之家”。我曾去过魏源的故居,在那里得知这样一个故事。据说,魏源的祖辈,建了一座“望烟阁”。每天早上都要去阁楼望远,看见哪家的烟囱不冒烟了,立即赠送粮食给予帮助。附近的百姓又把这个阁楼称为“观音阁”。祖辈的济世行为,深深影响了魏源,以致于魏源后来做官,无论到哪里,都能够爱护当地的百姓。今天,在湖南省的隆回县有魏源的故居。它在98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95年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魏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不仅仅是好玩而已,还应该学到一些历史文化的知识,也不仅仅只是学历史文化而已,还应该从历史文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家、教育家、佛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于1889年考取举人,他在1898年参与了维新变法,事后前往日本,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1912年回国。1913年进步党熊希龄组成“人才内阁”,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后南下参与反对袁世凯的运动。1917年7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出任财政总长。1919年,他前往欧洲各国考察。从欧州归来之后,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兼京师图书馆馆长。他曾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著作。梁启超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在广东省的新会县,有一个叫茶坑村的地方,那里就是梁启超先生的故乡。1873年,梁就出生在茶坑村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他家在当地不算富有,但也不贫穷。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号镜泉,是一个秀才,做过管理县文教事业的教谕。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不久即辞职回乡教书,并买下一些田地,过着“半农半儒”的生活。梁维清在世时乐善好施,热心当地的公益事业。他见村中道路坏损,便带头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村里修路。他还懂医术,常为乡人诊病,遇到贫穷的病人,他不但不收取钱财,还赠医送药,因此深得村民的好感。梁维清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他除了在自家空地上亲自筑一小书斋,供诸孙读书识字外,平常特别注意引导儿孙树立“忠孝”的观念。梁启超的父亲名宝瑛,字莲涧,人们常习惯地称他为“莲涧先生”。莲涧先生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梁启超的教育十分严格。除了教梁启超读书作文外,还教导他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他常教导梁启超,做学问的目的,在于“修身济世”。梁启超的母亲赵太夫人,出身书香世家,知书识礼,在茶坑村以贤孝闻名乡里。有关她当时在村里的名望,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凡是曾跟赵太夫人学过识字和针线活的本村女子,订亲时,她的品性和德行就不再会被人怀疑,被认定是个好女子。从以上诸多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的家庭背景,不仅有祖父的栽培,还有来自于祖父和父母两代人的道德教育。这些都为梁启超后来的杰出人生铺垫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梁维清只是一位隐居乡间的普通读书人。但他乐善好施的“余荫”,使得孙辈中不但出了一位梁启超,梁启超的九位子女也个个是才俊。其中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因此有“一门三院士”的美誉。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是诗词研究专家,1966年去世。长子梁思成,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是杰出的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次子梁思永,美国哈佛大学毕业,是杰出的考古学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三子梁思忠,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的炮兵上校。次女梁思庄,获得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是有名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是燕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她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是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曾就读于南开大学,是一位革命军人。五子梁思礼,在普渡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以后,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他是著名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氏一门人才辈出,享有“一门三院士”的美誉。反观今日之时代,教育的迷失,使得今人对子女的培养,只注重物质条件的给予,而严重缺失“修身教育”。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的“积善”栽培以及梁氏几代人皆重视道德教育的故事,足可以给那些为教育子女而“束手无策”的人提供非常好的借鉴,岂能不善思之?   为了感受传统教育的特质,我将“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的故事仔细读了几遍。在内心深处有一个印象,梁氏教育的成就,究其根源,是和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积善的行为以及推行道德的教育分不开的。而梁启超的父母也是拿“修身济世”的思想来教育子女。所以在梁启超的一些演讲和著述里面,我都看见了富于道德范畴的内容。这些都是源于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力。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在哪里?这要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说起。受英国产业革命和19世纪“进化论”的影响,做为欧洲文明支柱的基督宗教和希腊哲学渐渐被“科学万能说”所取代。西方各国以生存为目的开展竞争。以进化论取代基督教,剥离“道德观”,建立“功利观”。科学不再受道德的制约,发达的技术被大量用于战争。东方国家因饱受侵入之苦,为摆脱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的局面,也纷纷改革旧制,发展科学,加入竞争。只不过在丢弃旧制旧俗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大量抛弃。以致于后来,发生波及全世界的惨烈的一次大战及二次大战。都是迷信科学万能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引用梁启超先生从欧洲考察回国以后的一段话,他说:“大凡一个人,若使有个安心立命的所在,虽然外界种种困苦,也容易抵抗过去,近来欧洲人,却把这件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最大的原因,就是过信‘科学万能’。”传统教育重视道德的修养,现代教育则淡化道德观念,缺乏系统的道德规范。仅重视对科学和技能的培养。过去,欧洲各国以基督教的道德观念作为教育的核心。中国几千年也以儒家的“修身齐家”作为教育的根本。东西方的传统教育的特质,就是包含有很系统全面的道德规范。是东西方的圣哲们总结的“治世大略”。用它来安定社会人心,用它来施行国家教育,其作用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今天的年青人,其中的大多数,都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更没有机会受到传统教育的熏陶。而社会一些维持道德的口号或形式,大都难以深入全民的意识形态。以致于今日之时代,人心中的道德观念之薄弱,胜于以往任何时代。所以我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主题思想写系列文章,包括这篇《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希望有缘读到文章的人,从“积善余庆”的启示,引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进而对道德修身能够身体力行。  
本文档为【因果集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十) ——清代四位才子的祖德事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69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