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

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

举报
开通vip

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 生理学历年考点考题纵览 德宏卫校 李家瑜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①单纯扩散;②易化扩散;③主动转运;④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②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峰电位的引起;③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②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点纵览】 1.生命活动的基...

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
生理学历年考点考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纵览 德宏卫校 李家瑜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①单纯扩散;②易化扩散;③主动转运;④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②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峰电位的引起;③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 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②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点纵览】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 适应性和生殖。 2.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兴奋性与阈值成反变关系,即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兴奋性越高。 3.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包括四种: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出胞、入胞。人体内绝大多数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钠泵活动的意义:①造成细胞内高K+,为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防止细胞水肿;③建立势能储备,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4.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主要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K+ 外流形成。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两侧发生的迅速而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上升支由Na+ 内流产生,下降支为K+ 外流产生。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考点纵览】 5.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而在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呈跳跃式传导。传导的特点为双向性、安全性、不衰减性。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运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其末梢释放Ach,与终板膜 N2受体结合,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收缩。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连接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称为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最重要物质是Ca2+ 【历年考题点津】 1.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ATP的作用 【历年考题点津】 2.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 B. K+ C. Cl- D. Ca2+ E. Mg2+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动作龟位的幅度将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E.前者减小后者不变 5. 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7.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A. K+浓度 B. Cl-浓度 C.温度 D. pH E.缺氧 8.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 【历年考题点津】 9.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腺苷酸环化酶 B. ATP酶 C.胆碱脂酶 D.单胺氧化酶 E. Na+ -K+ 依赖式ATP酶 10.形成Na+ 、K+ 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 A.安静时K+ 比Na+ 更易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Na+ 比K+ 更易透过细胞膜 C. K+ 的不断外流和Na+ 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Na+ -K+ 依赖式ATP酶的活动 11.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 - K+ 泵活动时,可使细胞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考纲要求】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①内环境与稳态;②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③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细胞及其功能:①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②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及功能;③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3.血液凝固和抗凝:①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②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4.血型:①血型与红细胞凝集;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第二章 血 液 【考点纵览】 1.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稳态是一动态平衡。 2.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70~80ml血液。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健康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4.血浆渗透压包括两种:由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由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保持一定的血浆量。 【考点纵览】 5.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如0.85% NaCl和5%的葡萄糖溶液,亦为等张液;渗透压比血浆渗透压低的称低渗液,反之则为高渗液。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用血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血沉快慢与红细胞叠连有关。血浆白蛋白增多,红细胞不易叠连,血沉减慢;球蛋白和(或)纤维蛋白原增多,可使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 6.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缺铁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8.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考点纵览】 9.血液凝固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步,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步,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的过程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在血管内,凝血的速度慢;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的释放,凝血速度快 【考点纵览】 10.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11.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进行分型。红细胞膜上只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凝集素;既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者为O型,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历年考题点津】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运输物质 B.缓冲pH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历年考题点津】 3.一位A型血的男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其中女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而男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男孩的血型可能是 A. A型或B型 B. A型或AB型 C. A型或O型 D. B型或O型 E. B型或AB型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历年考题点津】 5.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0.85% NaCl B.0.85%葡萄糖 C.1.9%尿素 D.5% NaCl E.10%葡萄糖 6. 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C.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E.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 【历年考题点津】 7.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8.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A. B型 B. AB型 C. A型 D. O型 E. A型或B型 9.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历年考题点津】 10.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2-巨球蛋白 【考纲要求】 1.心脏的泵血功能:①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②心脏泵血功能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作功量;③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①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②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③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3.血管生理:①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②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③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④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血液循环 【考纲要求】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①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②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③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第三章 血液循环 【历年考题点津】 1.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末 2.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3.大量失血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外周阻力增加 E.肾脏排出Na+增多 5.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 A.快速射血期 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6.心输出量是指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7.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兴奋传导有房室延搁 C.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收缩期较短 8.在家兔动脉血压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A.血管容积减少,相对血容量增多 B.颈动脉窦受到牵拉刺激 C.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 D.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E.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 9.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10.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A.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B.胸腔内压增加 C.右心功能不全或容量相对不足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11.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红细胞压积增大 1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E.心肌呈“全或无”式收缩 14.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 A.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 B.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 C.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E.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 15.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16.心指数等于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A. C1-内流 B. Ca2+ 内流 C. Na+ 内流 D. K+ 内流E. K+ 外流 1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 18.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 (19~20题共用题干)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浦肯野纤维E.心室肌 19.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20.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21~22题共用题干)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血容量正常 C.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21.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22.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解析】本章是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心脏的泵血和充盈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牢记评价心脏泵血的指标及影响心泵血的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的神经及体液调节。 【解析】本章考查肺通气的动力、胸膜腔及肺的弹性阻力,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肺泡通气量。掌握肺部的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1.肺通气:①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②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③肺通气量。 2.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第四章 呼 吸 【考纲要求】 【历年考题点津】 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补吸气量 D.余气量+肺活量 E.余气量+功能余气量 2.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E.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3.在动物实验中,暴露家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并进行切断,则家兔的呼吸将发生什么变化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幅度减小 C.吸气时相缩短 D.呼吸变深变慢 E.呼吸节律不变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5.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回缩力减小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6.血中P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因为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7.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肺的扩张和回缩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胸膜腔内压保持负压 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E.肺内压 8.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肺泡膜的面积 9.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外液 10.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 A.每分通气量增加 B.每分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 1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量 E.肺泡通气量 12.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1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①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②胃肠激素及其作用。 2.口腔内消化:①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唾液分泌的调节。 3.胃内消化:①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胃液分泌的调节;③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 【考纲要求】 4.小肠内消化:①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②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肠内消化:排便反射。 6.吸收: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考点纵览】 1.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抑制性调节作用;副交感神经主要有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兴奋性调节作角,少数是肽能纤维,起抑制作用。 2.由胃肠粘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等。这些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作用主要有: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③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即营养作用。 。 3.唾液分泌的调节全为神经反射活动,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碳酸氢盐和内因子。盐酸的作用是: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角提供酸性环境;③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④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⑤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粘液和碳酸氢盐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内因子可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其吸收。 5.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乙酰胆碱、促胃液素和组胺。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的胃液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尤其高。胃期的胃液分泌酸度也高,但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为弱。肠期的胃液分泌量较小。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主要有: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 6.胃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容受性 舒张和蠕动。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在三种营养物质中,排空速度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4~6小时。 7.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均为碱性液体。胰液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8.小肠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等,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度收缩状态,此处腔内压力高于结肠内庄力。主要功能是:①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的完全进行;②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9.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 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原因有:①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它通过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其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200m2左右;②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③小肠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④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历年考题点津】 1.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2.胆汁可促进 A.钙、铁的吸收 B.蛋白质消化 C.糖的吸收 D.维生素A的吸收 E.维生素B12的吸收 3.关于促胃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促胃液素的细胞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粘膜内 B.蛋白质消化产物及HCI是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C.促胃液素对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 D.促胃液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N端的4个氨基酸 E.切除胃窦的病人,促胃液素分泌不受影响 4.将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弱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 C.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弱 E.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5.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 A. BCI减少 B.粘液减少 C.内因子减少 D. HCO-3减少 E.胃蛋白酶活性减弱 6.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 A.肠致活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组胺 E.辅酯酶 7.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减少了 A.主细胞 B.壁细胞 C.粘液细胞 D. G细胞 8.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9.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 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 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10.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入胃后30分钟开始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 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11~12题共用题干)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脂酸钠 D.脂肪 E.糖类 11.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12.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考纲要求】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E.1g食物所含的能量 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 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 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 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 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 4.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解析】本章考查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以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小球的率过功能:①肾小球率过率和率过分数的概念;②影响肾小球率过的因素。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①近球小管对 Na+、水、HCO-3与葡萄糖的重吸收;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I-与水的重吸收、对H+的分泌。 3.尿生成的调节:①肾内自身调节;②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4.清除率: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5.尿的排放:排尿反射。 【考纲要求】 【考点纵览】 1.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和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为19%。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 4.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最主要部位,葡萄糖和氨基酸100%在近球小管重吸收。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所以重吸收速度快。 5.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强,K+-Na+交换减弱,导致肾脏排钾减少,出现高钾血症。碱中毒时正好相反。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 6.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增大,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例如,糖尿病人的多尿和甘露醇的利尿原理。 7.人体在进行剧烈劳动或发生大失血、严重缺氧等病理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率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8.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 9.大量饮入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10.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保Na+、水,排K+。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以及血[K+]升高或血[Na+]降低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1.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降低 E.疼痛刺激 2.与近髓肾单位相比,皮质肾单位的特点是 A.数目少而体积大,髓袢长 B.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相近 C.出球小动脉后形成直小血管 D.肾素含量少 E.功能侧重于滤过和重吸收 3.有关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约占滤液中Na+总数的1/3 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 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 D.与H+的分泌无关 E.受醛固酮的调节 4.给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5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音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 5.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血糖浓度增高 B.血Ca2+浓度降低 C.血K+浓度增高 D.循环血量增多 E.血Na+浓度增高 6.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2002) 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少尿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2002,2005)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8.下述情况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2003)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9.关于肾小管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2003)   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B.与H+的分泌有关   C.HCO-3是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   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   E.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 10.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2003)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11.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2004)   A.83.33 mmol/L(1500 mg/d1)   B.66.67 mmol/L(1 200 mg/d1)   C.27.78 mmol/L(500 mg/d1)   D.11.11 mmol/L(200 mg/d1)   E.8.89 mmol/L(160 mg/d1)    12.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200 mg/dl,尿糖(+)。其尿量增加主要原因是(2001)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C.肾小管分泌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加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2001)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14. 正常情况下,肾脏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2006)   A.约占滤液量的99%   B.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C.与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平行   D.受血管升压素的调节   E.受醛固酮的调节 15.若测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80ml/min,则可认为肾小管对该物质(2006)   A.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   B.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   C.必定能重吸收,也必定能分泌   D.必定不能重吸收,也必定不能分泌   E.能否重吸收和分泌都不能确定 若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125ml/min,说明肾小管不重吸收,也不分泌;小于    125ml/min,说明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大于125ml/min,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析】本章是一重点章节。掌握突触的传递、传递特征和突触后电位: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下丘脑的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牵张反射等。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考纲要求】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1.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 2.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可能部位是   A.外侧区   B.腹内侧区  C.视前区   D.视交叉上核  E.室旁核 3.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肌梭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B.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C.α运动神经元受抑制     D.梭外肌舒张  E.梭内肌收缩 4.有关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腱器官  C.缓慢牵拉肌腱而产生  D.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E.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5.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6.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超极化 B.释放抑制性递质  C.递质耗竭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   B.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C.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D.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8.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9.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增加   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10.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2002)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粘度的高低   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11.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2002)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E.θ波 1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2002,2005)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13.实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依靠(2002,2005)   A.垂体门脉系统    B.下丘脑促垂体区   C.下丘脑-垂体束   D.正中隆起   E.下丘脑调节肽 14.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是使(2005)   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收缩   E.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    15.抑制性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2004)   A.Na+内流 B.K+内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 K+外流    16.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2004)  A.冠状血管B.皮肤粘膜血管 C.脑血管  D.小肠平滑肌  E.竖毛肌 17.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2004)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18.运动神经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是因为失去神经的(2001) A.传导作用 B.支持作用 C.允许作用 D.营养作用  E.支配作用   19.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2001) A.刺痛  B.快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 20.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2001)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腱反射 D.肌紧张反射  E.翻正反射    21.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2001)  A.引起痛觉  B.引起温度觉 C.引起触觉 D.使机体进入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2001)   A.肢体痉挛性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皮层僵直D.去大脑僵直  E.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23~25题共用题干) A.K+  B.Na+  C.Ca2+  D.Cl-  E.H+ 23.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 24.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26~27题共用题干)(2004)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26.肌梭属于 27.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属于  (28~29题共用题干)(2003) A.α1受体 B.α2受体 C.β1受体 D.β2受体E.β3受体 28.激活后能促进糖酵解代谢的主要受体是 29.激活后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受体是  (30~31题共用备选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2001)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32~33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   A.丘脑腹外侧核   B.脊髓后角细胞   C.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   D.脊髓前角细胞   E.后根神经节 32.振动觉和位置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33.痛觉和温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34~35题共用备选答案)(2006)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元  E.效应器 34.在腱反射中,梭外肌纤维属于(2006) 35.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36.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2006)  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  E.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本文档为【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0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8-09-26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