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论文论文资料过看大米

论文论文论文资料过看大米

举报
开通vip

论文论文论文资料过看大米 影响我国大米出口因素分析     大米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强项,但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大米出口量为199万吨,比上年增长6.9%,但比2000年少了近100万吨,我国稻米出口遇到了很大困难。入世后我国的大米并不像预计的那样给国际大米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中国大米缘何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原因何在?值得深究。     从我国稻米质量和优质稻米的标准来看,总体质量不高,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优质稻米标准。我国水稻育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稻谷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产量高,我国并不缺乏优质高档大米品...

论文论文论文资料过看大米
影响我国大米出口因素分析     大米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强项,但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大米出口量为199万吨,比上年增长6.9%,但比2000年少了近100万吨,我国稻米出口遇到了很大困难。入世后我国的大米并不像预计的那样给国际大米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中国大米缘何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原因何在?值得深究。     从我国稻米质量和优质稻米的标准来看,总体质量不高,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优质稻米标准。我国水稻育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稻谷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产量高,我国并不缺乏优质高档大米品种,优质稻米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如近两年选育和审定的“鄂香1号”(原名“中国香米”)属长粒籼型优质香稻品种,品质可与著名的泰国香米“好茉莉”相媲美,还有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9019”,集高产和优质于一身。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通过财政拨款扶持优质稻的开发研究及研究推广,建立优质稻试验站,使优质品种尽快实现产业化,进而达到扶持稻米产业的目的。我国稻米总量大,但是优质稻米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左右。近几年,各稻谷主产区都在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生产,推广优质品种及高新种植技术,使稻米产量的品质结构所改善,使得我国出口稻米在确保价格优势的同时,提高了总体质量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出口竞争力。2002年我国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200万公顷以上,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左右。但这里所讲的优质稻都是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优质品种,而不是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稻品种,全部指标达到国标和部颁标准的品种仍不多。目前中国优质稻米标准混乱,有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并且有些指标概念含糊,导致了优质稻的统计面积中水分很大,这不利于与国际接轨,也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优质稻米标准。     从我国水稻的种植情况上看,缺少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尤其是专用优质水稻。稻谷生长地域很强,在稻谷种植上应该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充分发挥利用品种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国家统一步骤,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和加工是获得效益的关键,适度规模种植和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规模效益,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减缓优质稻谷的退化,保证稻米的质量和可持续供货能力,增加贸易量。随着我国退耕还林的步伐加快,稻谷种植面积的减少,稻谷生产将会逐渐加强区域化。     从我国大米在国外市场的经营情况来看,还缺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的意识。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提高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泰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每年从大米出口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不仅得利于政府对稻米产业的强力支持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且还在于泰国香米有统一标准,有良好的品牌想象,有这些作为保证,使得泰国香米其昂贵的价格并没有阻碍泰国一直处于稻米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由于我国大米的市场形象不佳,也增加了我国大米在海外市场受到倾销的嫌疑。所以,保证优良的产品品质,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确保良好的市场信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增强我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另外,从我国为加入WTO承诺的条件来看,我国取消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的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这一条对中国大米的出口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大米出口的竞争力。并且当WTO成员国提起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时,可使用不依据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是我国在诉讼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对我国大米出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必须建立健全反倾销法律体系,在加大对外交涉力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应诉机制,支持出口企业积极抗辩国外反倾销调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我国大米出口仍有很多机会。世界粮农组织(FAO)预计2002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740万吨,是自从1998年来最高,2003年全球大米贸易量为2680万吨。随着日本和韩国进一步放开国内大米市场,世界大米交易量将有所增加。大米交易机会也会增加。在稳定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其它海外市场也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由于全球大米产量的不断下降,今年全球大米产量估计为3.81亿吨,比去年下降1700万吨。而今年全球大米消费量将为4.08亿吨,虽比去年减少300万吨,但供应缺口接近2700万吨,世界大米库存量下降使大米供应变得更加紧张,将导致大米价格上扬。而我国大米库存充足,生产成本较低,我国大米价格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结果的不断优化,我国稻谷的总体品质和加工品质将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稻谷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月1日至28日期间,中国出口大米30.8万吨,较上年同期出口量提高140%。2003年1-2月份中国共出口大米43.9万吨,年比提高82%。预计今年我国大米出口将比去年增长50万吨,达到200万吨左右。     总之,笔者认为我国大米出口在近年内将会保持小幅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稻米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稻米市场状况所决定的。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李文)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技术壁垒日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现状的分析,从利用规则和修炼“内功”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应对技术壁垒的措施。 技术壁垒农产品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但在近几年农产品出口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进口国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技术壁垒的现状 1.国外技术壁垒日益强化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治理、环保等方面的暂时领先地位,设置了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壁垒。近十多年来,我国发生的涉及到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40多项,其中涉及出口问题的有17项,8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治理良莠不齐,能力较弱,自律性差 据统计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种混杂严重、品质差、农药残留、有毒成分、放射性物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既有技术壁垒的影响,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山东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山东出口的花生检验证实,1995年日本在对山东出口花生抽样进行丁酰肼检查时发现超标批次,从而将山东出口花生纳入命令检查,1997年以后基本没有再发现超标的批次。但2002年以来,丁酰肼超标的批次忽然增多,超标比例为3.3%,而且有超过5%的趋势。一旦超过5%,日本将禁止山东花生的进口,这将严重影响山东出口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目前,欧盟的口岸卫生部门对山东出口花生仍维持较高的抽查比例。虽然国内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欧盟花生采取了严格的治理措施,但2004年上半年山东仍有20多批被检出黄曲霉素超标。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这些发达国家与新兴的工业国家往往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与建议 1.利用规则,促进农产品出口 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都是各国关注的敏感问题,经过长期的多方努力,在启动乌拉圭回合的埃斯特有关部长级会议上,农业问题终于第一次被放在谈判桌上。经过多次艰苦的谈判,最终于1993年12月15日签署了WTO《农业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农业协议》将政府对本国农业的支持措施分为三类,一类为绿箱措施,一类为黄箱措施,另一类是蓝箱措施。其中绿箱措施因其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的影响,成员方在采取绿箱措施补贴时无需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规则,进一步增加政府在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补贴、政策性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服务体系方面的财政投入,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 我国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赋予发展中国家的非凡优惠待遇,尽可能争取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必须利用一切WTO答应的手段,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 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冲破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我国应尽快熟悉这一机制,利用这一机制对那些阻碍我国农产品,以及违反WTO非歧视性待遇原则和公正原则的技术贸易壁垒予以反击。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在国际合作中,应着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外资发展环保型农业,调整和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或者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适应当地标准和需求的农产品,避开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也可以利用各国标准参差不齐的特点,转移出口对象,把农产品出口到技术标准水平相对低的国家,积极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努力减少市场风险。 2.练好“内功”,为世界提供安全、环保、高质量的产品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消费潮流需求安全、环保、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农业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无法躲避或绕着走,最终只能靠提高产品质量打入国外市场。所以利用“破壁”机会,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的问题是有关各方必须面对的重点。笔者认为,练好“内功”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快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国内立法。近几年,我国虽然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步伐,农业部门参与和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场等,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有关农产品质量的专门法,在处理有关农产品问题时针对性就不是那么强。 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采摘或收获、加工处理、运输与储存、包装标识、市场准入、消费剩余物的回收利用等诸多方面。农产品的生产环境不仅受到农业投放品的不合理使用的影响,还受到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标准、使用剂量的控制、使用时机的把握对农产品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提高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效率的关键。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也是必需之举,这关系到农产品的采摘时间的确定、采摘后的处理方式及技术、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工程序、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加工人员、检查检验、储存方式、运输方式和非凡要求等许多环节。微观经济主体在责任与利益之间的选择往往更趋向于利益,要圆满完成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这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治理、协调、引导和控制,以及有关各方的通力合作。 应对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是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经得起国际检查的质量治理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如HACCP、ISO9000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治理标准系列等,确保我国出口农产品符合进口国标准。建立质量治理体系得到的结果是产品质量提高、销售量增加、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升。在直接收益方面表现为:提高了消费者或下一级的加工者对产品的满足度和信赖感,直接影响供给、生产与销售的合作,从关注产业链安全的角度看,此举减少了对农产品破坏性的抽查,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间接收益方面表现为:使生产者对产品生产过程更加了解,增强了其责任感和成就感,潜在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商品的社会效益,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只有如此才可能保证我国农产品的信誉,才可能培育出出口品牌。 发展和培育出口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实体的现状是规模小、实力弱、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导致经营分散、品种混杂,增加了从源头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和品种混杂等的工作难度,农产品标准的实施也无法彻底贯彻执行,经济单位参与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与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弱,实力较弱使企业没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无法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因而也谈不上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因此,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或模式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 另外,通过官、产、研的密切交流与合作,采取改变出口农产品的结构、开发特色农产品、利用我国气候多样性的特点调剂国际市场淡季农产品等措施、走出国门到目标国家投资生产农产品也是解决农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窘境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沈莲清:入世后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出路.商业经济与治理,2003, 刘新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与策略 [ 作者:刘新建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授权发布)   点击数:5108   时间:2008-6-6   录入:赤月 ]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福建 南平,353000)     摘要: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结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战略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贸易壁垒,比较优势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加入WTO之初,曾有不少人士担忧中国农产品将遭受来自国外农产品的强劲冲击,因而动摇中国的国本。加入WTO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农产品在挑战中发展了自己,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出口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中国农业基本上是一个以满足内需为主的产业。从贸易差额上看,在加入WTO以前,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大部分年份都保持顺差。加入WTO后,200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2年全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达到180.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当年农产品贸易顺差为57亿美元。进入中国入世第二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截止03年底,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12.4亿美元,进口总额达到189.3亿美元,仍实现贸易顺差25亿美元。2005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272亿美元,比建国初期的5亿美元,增长53.4倍。但是,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中国农产品在这个时期进口增长幅度也在加大,超过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幅度,甚至出现逆差现象。据统计,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233.9亿美元,进口28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出口虽实现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却出现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自1984年来的首次逆差。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特点   1、农产品出口结构   我国农产品出口反映了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构特征:一方面,中国出口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高价值农产品为主。如2003年中国出口新鲜及冷冻水产品33.4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15.7%;蔬菜出口21.8亿美元,占10.3%;园艺产品出口52.7亿美元,占24.8%;畜产品出口27.3亿美元,占12.9%;四类产品出口合计占农产品总出口的63.9 %。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增加。2003年中国农产品加工品出口8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2%。其中蔬菜水果加工品出口21.7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的10.2%;水产品加工品出口19.3亿美元,占9.1%;肉类加工品出口7亿美元,占3%。总的看来,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优势正在显现。   2、农产品出口的地区分布   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辽宁、吉林和福建等,其中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总体来说,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省(市)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6.6%,其中只有吉林省出口超过10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出口超过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九;目前西部十省农产品出口较少,2003年西部十省出口农产品13.74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自入世以来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中国农产品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同时,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   (一)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部分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如园艺、畜禽类产品、水产品等。但从出口额来看,除了蔬菜略有增加,其他农产品出口不进反退。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其他国家在家禽和动物进口方面设置的种种非关税壁垒,成为中国相关农产品出口的障碍。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未得到根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使得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当,出口竞争力下降。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则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成为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特征,严重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从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检验检疫壁垒和身份认证壁垒。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既规范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在植物检疫方面,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对于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均严禁进口。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中国蔬菜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三)农产品出口遭遇着“绿色壁垒”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制订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入世后,我国一些农产品就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为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在这方面受阻最重的当属畜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四)反倾销与我国农产品出口   据统计,从1979年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截止2005年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起诉500余起反倾销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贸易额超过150多亿,中国农产品出口也遭遇反倾销调查。例如,2003年12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对来自中国、巴西、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冻虾进行反倾销调查,要求对中国的虾产品征收119%—267%的反倾销税。显然,中国虾产品在美国市场将受到沉重的打击。需要高度重视的是,随着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面对的反倾销争端将日趋频繁和激烈,有可能成为今后不能回避的出口障碍。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中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上的严峻形势,只有结合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从源头上攻关,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才能使中国农产品持续发展,并力争上一个新台阶。   (一)利用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是以优势格局为基础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有限,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猪肉、禽肉、水产品、蔬菜、花卉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国际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出口占2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另据有关方面分析测算,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增加2-3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只占总生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因此,今后应把重点放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上,这是促进农产品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的最有效途径。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应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WTO/TBT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加强对发达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的新动向,使农产品适应国际标准,避免陷入技术壁垒的陷阱。   (四)加强与农产品进口国的磋商、交涉和谈判   技术壁垒的产生和作用既有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同时也包括科学评估、观念的认同等。一些国家实施技术壁垒而又缺乏科学依据,我们要加强同这些国家的磋商、交涉和谈判,争取减少我国农产品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国外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提高疫情截获率,充分运用WTO规则,科学合理地应对技术壁垒。   (五)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当前,缺乏品牌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中国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因此,专业户特别是基地和企业要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尤其要打造绿色品牌。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优势和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日益显现。我国企业在发展上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开发绿色品牌农畜产品。   (六)提高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   一方面,当我国农产品在国外被诉倾销时,企业要积极应诉,认真回答外方提出的问题,这是厉害关系人的义务,也是厉害关系人的权利,所以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诉。另一方面,依托各行各业协会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农产品的价格监测系统,发现有竞价销售和对某一市场出口大幅增加时,要发出“警报”。农产品预警机制不仅要关注我国农产品在国外遭到的反倾销和限制进口的动向,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这类反倾销纠纷案件也极为关注,因为别国的遭遇很可能是我国的前车之鉴。  今后,国际环境将更复杂,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应正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减少摩擦,积极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欧阳婷,李雪筠.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J].经济论坛,2005(10) [2]李茜.农产品出口任重道远[J].经济论坛,2005(11) [3]张文斌.浅析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措施[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05(6) [4]王文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J].商业研究, 2006(2) [5]栗丽.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障碍透析[J].经济经纬, 2006(2)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http://www.chinaccm.com 2001-10-26 12:9 [关键词]农产品 出口 分析 中华商务网讯: 中商网讯 一、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199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连续两年滑坡,由1 997年151亿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136亿美元。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创1995年来 的最高记录,达到1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 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9%下降到2000年的6.3%。但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 贸易顺差。   今年截止到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 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一)6、7月份,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同比连续滑坡,导致累计出口额同比 出现负增长幅度   从我国农产品月度出口额增长情况来看,前5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比较稳 定,累计出口额呈正增长。但是5月份以后出口速度开始放慢,5、6月份当月出口 额与上月相比分别下降10%和0.3%,6月份当月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4%,由此上 半年累计出口额出现了0.09%的负增长。7月份当月出口额又比上年同期下降5%,使 累计出口额同比负增长幅度扩大到0.77%。   (二)农产品出口结构开始转变,谷物、棉花出口额下降,水产品、蔬菜和其 他农产品出口形势较好,畜产品和食用油出口变化不大   今年1-7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共减少0.69亿美元,其中减额最大的是谷 物和棉花,分别减少3.23亿美元和1.84亿美元。然而水产品、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出 口额增幅较大,分别增加了1.52亿美元、1.21亿美元和1.22亿美元。   谷物出口除小麦出口增加外,大米、玉米出口均大幅度下降。谷物出口511万 吨,同比下降32%。其中,大米出口109万吨,同比下降41%;玉米出口364万吨,同 比下降33%;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达到27万吨,同比增长145%;   棉花、食糖出口也大幅度下降,进口则大幅度增长。棉花出口4.9万吨,同比 下降80%,食糖出口4.8万吨,同比下降78%。   食用植物油出口量增长50%,达到7.2万吨。其中菜油、豆油出口量分别为3.2 万吨和3.1万吨,增长幅度分别达到76%和54%。   蔬菜、水果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蔬菜出口218万吨,同比增长22%;水果出 口74万吨,同比增长2%。   畜产品出口额持平略增,出口额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水产品出口额增 幅显著,出口额达22.7亿美元,同比增长7%。   (三)对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出口下降,对欧洲、大洋洲出口大幅度增加, 对北美洲的出口持平略增   亚洲是我国农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但是今年我 国农产品对亚洲出口下降,出口额减少了2.1亿美元,降幅为3.3%。其中,对香港 、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省和印度等地出口额就减少了2.8亿美元。 虽然我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但是今年我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额仍然增长了 1.3亿美元,增幅为4%。此外,对非洲和南美洲出口额也分别下降8%和3%,共减少 0.28亿美元。   虽然我国农产品对亚洲出口不顺,但是对欧洲出口形势大好,出口额达到13. 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亿美元,增幅为13%。欧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二大 市场,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约占市场份额的8%,今年我国对北美洲出口持平略增,增幅为0.6%。   1-7月我国最大出口消费国(地区)及其市场份额是:日本36%、香港12%、韩 国10%、美国7%,德国3%等。   (四)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农产品贸易集中在东部,东中西部地区贸易差距 越来越大   今年1-7月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2.5%, 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9%。中西部地区产品由于缺乏竞争力出口迅速下降,降 幅分别为10.8%和13.3%。   山东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省,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形势很好,出口额增长2 3%。广东是第二大出口省,出口额下降5%。第三位是浙江增长1.6%。第四位福建出 口额下降幅度较大,达8%。此外出口额降幅较大的省(市)还有北京、河北、新疆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内蒙谷等;出口额增幅较大的省(市)有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海南、山西等。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一方面这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 由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 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受我国经济条 件的制约,我国虽然具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但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 和标准化程度却很低,许多环节都没有与国际接轨,因此许多农产品质量都不能满 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例如今年1-7月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万吨,其中 对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就减少了68万吨。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 和供求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等原因,导 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不能保持;棉花也存在同样的劣质和加工程度低 的问题。   (二)有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   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以及受种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 产品生产成本都很高,价格上缺乏比较优势。例如今年食用油虽然出口量同比增长 了50%,但是出口额同比反而下降了4%;大豆由于没有价格优势,已经使我国由世 界最大出口国变成最大进口国。   (三)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口不畅   我国本来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和卫生检疫 方面的问题较多,使我国畜产品出口不畅。过去欧盟、俄罗斯等国都曾经发生过禁 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的情况,今年受周边国家(地区)禽流感的影响,我国禽类产 品对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出口也大受打击。另外,我国蔬菜生 产也有优势,然而由于农业残留较高,在对欧美、台湾省等地的出口方面受到很多 限制。   (四)出口体制不顺,国内企业盲目竞争于出口不利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农民要 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革尚需时日,何况与国际市场接轨。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 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失,而且也不能使农民了解国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 产品结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由于出口企业之间盲目竞争也为我国 农产品出口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今年日本对我国大葱和蘑菇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 ,名义是因为我国出口价格太低,冲击其国内市场,有倾销倾向。我国虽然没有倾 销的倾向,但是我国对日本出口的上述农产品价格的确存在不断走低的事实,这主 要是出口企业相互竞争,自相压价造成的,因此虽然对日本出口量增长较快,但是 出口值增速明显落后,使我们的利益也受到损失。   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我国即将加入WTO,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体制来看,我国农产品出 口面临着挑战。我国农产品出口要实现向出口导向型转变首先就要从产品上下工夫 ,扬长避短。对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要建立有规模的生 产、加工基地,创立品牌产品、名牌企业,从生产、加工到包装、卫生检疫上都要 建立完善的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程度,使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通过降低 成本,提高附加值来实现。以质量吸引市场、占有市场、稳固市场,应对市场竞争 的挑战。   其次是要从体制上进行转变,为农产品出口打出一条通道。由于地方上可能对 国家宏观政策和国际市场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国家可以组织有关部门从宏观上研究 国际市场,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战略研究,把国际、国内市场的贸易政策,加入W TO的影响分析等信息传递到地方,帮助地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改变目前出口市场 比较集中的局面,分散贸易风险;地方上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以合作组织、龙头 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种形式把农民生产组织起来,带动其参与国际竞争。在我国山 东就有许多象龙大集团、吉龙集团,青岛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等比较成功的典范。 (.E204W03000.) 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9-09-21 】【来源: 外贸网】       一、引言   2O世纪8O年代以前,中国一直在推进重工业化,政府的贸易政策思路基本上是依靠农产品和原料产品创汇来进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工业)建设需要的物资。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才调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着重发展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如能源,材料,交通等)。所以,我国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在1990年之前一直高达2O%左右,但1990年之后一直递减,2004年不到5%。更有甚者,2004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至此以后,农产品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小,逆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现实问题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外部经济效果。因此,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现状   自2007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1.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   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   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资料指出,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这三大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其中豆油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   3.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较快增长   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8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775.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   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增大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这既反映出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   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   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国为75.1%,玉米价格涨幅为47.3%。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24.6,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05.9,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   三、完善我国过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迅速的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有效地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农业国内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   (1)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在目前我国使用的六项绿箱措施即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以下各项的投入: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生产的主体(乡镇、村、农民家庭)增加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中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增加科研投入。②加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投入。开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建立各级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重点放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上市交易三个环节。   (2)调整“黄箱政策”支出。对于“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是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加大以下各项补贴:①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化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②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补贴,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   2.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   欧盟市场、日本市场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领域。目前,要使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日本市场获取高的利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面对日趋制度化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快我国绿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弥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存技术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每年都造成的大量损失。其次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储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有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尽快改变农产品技术落后和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档次。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及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   3.继续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应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加以改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进行实地改革。政府不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而是要制定促进此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法规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出口预警和防御机制、调整国内农业支持体系、研究和制定反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2-01 】【来源: 鸡病专业网】    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52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贸易逆差为1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6%,连续六年呈逆差走势。   12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额为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19.1%;进口额为60.5亿美元,同比增长43.1%,环比增长36.6%。逆差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6.8%,环比增长134.3%。   一、谷物进口量增加一倍,出口量减少两成多   1-12月,谷物进口315.1万吨,同比增长104.5%;进口额9.0亿美元,同比增加22.7%。出口137.1万吨,同比下降26.3%;出口额7.4亿美元,同比下降5.7%。逆差1.6亿美元,2008年顺差0.5亿美元。   大米、玉米出口持续下降。大米出口76.1万吨,同比下降19.6%。玉米出口12.9万吨,同比下降48.9%。   小麦、大麦进口大幅增加。小麦进口89.4万吨,而2008年仅进口3.2万吨。大麦进口173.8万吨,同比增加61.5%。   二、棉花进口量下降近三成,食糖进口量增加近四成   棉花:1-12月,进口量159.8万吨,同比下降27.0%;进口额21.5亿美元,同比下降39.0%。出口8831.0吨,同比下降58.8%;出口额1884.8万美元,同比下降54.9%。逆差2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8%。   食糖:1-12月,进口106.4万吨,同比增长36.5%;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出口6.4万吨,同比增长2.4%;出口额3365.2万美元,同比增长18.2%。逆差3.5亿美元,同比扩大20.7%。   三、油籽及食用油进口量增近两成,饼粕出口增一倍多   食用油籽:1-12月,进口4633.1万吨,同比增长18.8%;进口额206.8亿美元,同比下降9.6%。出口109.4万吨,同比下降7.9%;出口额1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1%。逆差195.5亿美元,同比缩小8.9%。其中,大豆进口4255.2万吨,同比增长13.7%;进口额187.9亿美元,同比下降13.9%。油菜籽进口328.6万吨,同比增长152.3%;进口额13.9亿美元,同比增长84.5%。   食用植物油:1-12月,进口950.2万吨,同比增长16.3%;进口额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5.8%。出口11.6万吨,同比下降53.6%;出口额1.6亿美元,同比下降61.6%。逆差65.1亿美元,同比缩小24.1%。其中,豆油进口239.1万吨,同比下降7.5%;进口额18.4亿美元,同比下降44.7%。棕榈油进口644.1万吨,同比增长21.9%,进口额42.2亿美元,同比下降19.1%。菜油进口46.8万吨,同比增长73.3%,进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6.2%。   饼粕:1-12月,出口167.2万吨,同比增长122.2%;出口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94.2%。   四、蔬菜出口相对平稳,水果进口快速增长   蔬菜:1-12月,出口802.7万吨,同比下降2.0%;出口额67.7亿美元,同比增长5.2%,呈量减额增态势。进口8.8万吨,同比下降15.3%;进口额1.0亿美元,同比下降10.9%。贸易顺差66.7亿美元,同比扩大5.5%。   水果:1-12月,出口525.5万吨,同比增长8.5%;出口额38.3亿美元,同比下降9.3%,呈量增额减态势。进口230.9万吨,同比增长36.5%;进口额16.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贸易顺差22.0亿美元,同比缩小27.6%。   五、畜产品贸易萎缩,水产品贸易平稳   畜产品:1-12月,出口额39.1亿美元,同比下降10.9%;进口额66.0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贸易逆差26.9亿美元,同比缩小19.2%。   水产品:1-12月,出口额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进口额52.6亿美元,同比下降2.6%;贸易顺差为54.4亿美元,同比扩大5.0%。  【郑重声明】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何规避水产品出口风险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3-01 】【来源: 易仓网】    随着我国水产品出口量的增加,国外屡设技术壁垒。如何规避风险?福建省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专家向广大水产品出口企业支招。   据介绍,有四招可以规避风险:   一是企业要采取国际通用标准来组织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尽快做好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掌握出口国家的进口要求和标准评定,同时运用规则来保护和发展自己。   二是要注意国际水产业的发展趋势,避开国外技术壁垒,采取多元化生产、多层次加工和多渠道出口,在低值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优质水产品深加工以及合成水产食品、保健水产品、美容水产食品等方面拓宽出口领域。   三是要广泛采用先进技术,从育种、养殖、收获、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档次,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要跳出传统水产企业的作坊式管理,创国家或国际品牌,实行名牌带动战略,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包括管理、营销、国际贸易人才,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自身和整体管理水平。 苹果出口恐遇困境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3-25 】【来源: 新华网】    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苹果产业造成重大威胁,国内苹果产业制定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据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陕西省的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介绍,气候变暖造成的冬暖,不仅使得苹果树体养分消耗过大,降低果树抗逆性,而且引发果树开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开花期遭遇低温冻害的几率和强度。   据了解,气候变暖使中国的春季物候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前了2—4天。此外,气候变化还使得夏季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加剧。高温热害对果树的危害主要是加速植株蒸腾,破坏树体水分代谢活动,往往造成果树叶片干枯、脱落,树干局部灼伤,或果实灼伤、萎缩、脱落及畸形果等。   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提醒广大果农,从现在起应高度重视气候变暖对我国苹果产业造成的巨大威胁,要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果农们可以结合冬春气候展望和果树开花期预报,通过果园覆盖、树干涂白、喷施防冻剂等措施,推迟果树开花期,使果树开花期尽量避过当地终霜期,降低果树花期发生冻害的风险。 英国严查进口中国食品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2-08 】【来源: 锦程物流网】    最近一段时间,英国进口检疫部门对进口中国食品检查得相当严格。继两周前在福建商人从中国进口的装修材料中发现夹藏了120箱海蜇后,上周 海关 又从一个由宁波来的集装箱中发现未申报的200多箱方便面。按照英国的法律,凡是从欧盟外进口海产品,肉制品,奶制品,蛋类,如果未经申报,一旦被发现都将被没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边检部门对食物查验越来越严格,对申报进口的中国食品,大部分都要进行抽样检查。抽样检查率比以前高了许多,不合格的食品被要求退回中国或就地销毁,进口商要承担化验和销毁的费用。   近一段时间内被查扣的中国食品主要是带有肉制调味包的方便面,各类真空肉制品、海鲜真空包装品和一些含奶的糖果。一些华人食品进口商表示,现在进口食品在入关时要多耽搁至少二、三周时间,大大提高滞港费和其他成本。检疫部门要这要那,各种证明五花八门,相当繁琐。   英国边检署和口岸检疫部门表示,他们将会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继续抽查从贸易渠道进口的产品,对集装箱扩大扫描数量,严防蒙混过关;另一方面加强在机场对旅客携带物品的检查。 商务部今年1号农产品预警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1-27 】【来源: 京华时报】    商务部昨天发布2010年第1期重要农产品进口预警通报,近期奶粉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商务部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关注市场走势,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过量集中进口造成损失。   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和信息发布系统”数据显示,近期企业报告进口到港奶粉数量大幅增加,2009年12月份到货数量达3.1万吨,其中供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为0.5万吨。预计2010年1月份进口奶粉到货超过4万吨,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为0.3万吨, 港口 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中南等地区。   商务部提醒相关企业密切关注有关信息,在签订新的进口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和装船起运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均衡装运,分散到货,适度调整进口节奏,避免过量集中进口造成损失。   解读:两因素造成奶粉大量进口   “商务部的预警非常及时。”乳业专家王丁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查阅 海关 总署数据,除了2008年9月份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进口奶粉曾出现大幅增长外,此前的2008年一季度3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奶粉才3.1万吨,相当于2009年12月份一个月进口量。   “我国的乳制品企业现在从国外进口的原料奶粉一般是去年9月份下的订单,当时进口奶粉的价格为2万元-2.6万元/吨,可是到了11月份,价格达到了3.4万元/吨。再加上我国北方乳制品主产区进入寒冬季节,企业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过高估计了进口奶粉价格到岸价会继续上涨。”王丁棉告诉记者,因为2008年进口价曾达到4.6万元/吨,因此企业大量集中进口奶粉作为储备过冬。   “但是企业这一举措将会有很多风险存在,首先这么大的进口量将来有无这样大的需求市场;另外奶粉长时间存放也会有受潮变质的风险。”王丁棉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将来价格的走势谁也无法预料。等到4月份随着天气的转暖,国内奶牛产奶进入旺季,若企业再继续大批量进口下去,为了保证成本,必然要把这些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加工使用完,如此下去势必严重打击国内奶业产业。   王丁棉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有消息称,全球最大的原料奶粉出口商恒天然近期有可能下调原料奶粉的价格。  【郑重声明】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问题探析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1-08 】【来源: 外贸网】    一、绿色(有机)食品国际市场准入特点分析   绿色(有机)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经权威组织认证后,方可进入市场。世界上有机食品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有有机农业国际运动联盟IFOAM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食品法典CAC标准、世贸组织WT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家标准有欧盟标准(欧洲有机农业标准EU2092/91)、美国标准(1990年颁布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法案》)、日本标准(2000年实行的有机农业标准)等。   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的主要出口国是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制订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法规,对国外进口食品实施准入限制,即对国外进口食品实施非关税的技术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或环境壁垒。在食品贸易方面,发达国家利用食品安全问题设置了极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这些国家的有机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度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1.产品质量、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对食品的生产环节控制严格,对有机农产品产地的生态环境、食品的生产条件、卫生条件、加工环境以及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对进口食品设置了极为苛刻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例如:日本规定,生熟食品加工必须严格分开、封闭加工,做到“人流、气流、物流”分开,并对进口偶蹄类动物加工标准有严格规定;美国在1995年就开始在食品行业推出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对食品生产、制造、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点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在不卫生的条件下生产、加工、包装、保存的食品以及出售被污染的食品严格禁止;欧盟对食品生产加工用水的标准达60多项,对加工场地的温度标准也有严格规定。   2.产品认证制度。   发达国家对于在市场上出售的食品都有产品标识、标志、认证的相关规定。有机食品的检查认证是通过权威认证机构对有机食品生产中农药使用、轮作、土地利用、灌溉、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标签等进行跟踪检查。一些国家还要求进口蔬菜和水果出具非转基因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无化学残留和无放射性证书。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经对农产品及畜产品实行了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对于进口的有机食品普遍要求具有有机食品认证。例如:有机食品必须取得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的认证才有可能进入欧美市场,并且在2002年底,欧盟又出台第1788/2001号法令,对欧盟以外国家有机食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程序、认证机构有了更严格的规定。[6]再如:由美国1995年首先实行的、目前被世界上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接受的HACCP认证(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通过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来减少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的预防措施,目前这一企业安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了国际食品贸易中的一种绿色壁垒。   3.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发达国家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对食品卫生要求极为严格。发达国家对进口食品的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农药、兽药、化学品残留检测及疫病防治、传染病菌检疫。例如:日本对进口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的检验以及欧美各国对进口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检验均极为严格;欧盟已经更新了动物源性食品检测监控法规,对鲜肉、水产品、奶制品的检测监控措施和法规更加严格。此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美国、加拿大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管理均有专门的机构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欧盟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表现在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颁布新的法规,成立专门的食品管理局,出台新的相关标准。   4.食品的包装和标签规定。   一是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已经从食品本身扩大到食品的包装及运输。有的国家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有的国家规定某些产品必须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如美国联邦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规定食品的容器以及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是卫生、安全、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德国1992年6月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法令》,规定对进口食品的外包装箱规定不能用非环保材料,必须减少包装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二是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标签也有严格规定。欧盟规定对进口鱼类、水产品必须标注品种、产地、捕捞区域,并开出安全捕捞海域名单,除此之外的水产品严禁进入欧盟市场;欧盟将在近几年内,对30种进口商品要求获得环保标志;最近,美国颁布了《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必须标注易引起过敏的成分。   以上分析表明,一方面,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不同的食品、不同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及不同的消费方式均有各不相同的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的法规健全、监管体系严密,体现出食品安全管理的严格性、法制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虽各不相同,但在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从产地到加工、包装、保存、运输、销售,甚至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环境限制。因此,发达国家的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体现出较强的技术性、较大的灵活性以及影响的严重性。   二、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影响   食品安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食品贸易的主要问题,对于食品安全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等同使用,1996年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区分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两个概念,认为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7]。但是从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来看,各国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标准还不统一,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在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利用食品安全问题设置了诸多绿色壁垒,这已经成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主要障碍。虽然在WTO框架下已经形成了第一部调整国际贸易与动植物关系的综合性多边国际公约——《卫生与动植物检疫协定》(SPS)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但是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并没有停止,国际食品市场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发达国家不断提高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质量技术标准,使我国在国贸易中处于劣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受到影响。一是食品安全成为绿色壁垒的焦点。由于食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争端时实行贸易报复的最好的借口,同时也是抵御绿色壁垒的有效工具。在我国的食品贸易中,一方面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出口食品进行种种限制;另一方面我国对进口食品毫不设防,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应标准。二是技术标准差距使我国处于劣势。食品贸易的国际标准修订,目前基本上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采用国际标准达90%,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只有40%。[8]从食品贸易角度看,我国产品技术含量低,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低,国外不合格产品很容易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出口食品常常遭遇绿色壁垒,而处于明显的劣势。   (二)对出口的直接影响   国际贸易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绿色壁垒对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是出口禁止。我国出口的许多食品因为不符合国外有关进口的技术标准,在短期内又无法达到进口国的要求而被停止进口。如1996年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而被迫停止进入欧盟市场。1997年欧盟宣布由于中国海洋环境恶化,出口的贝类产品不能达到欧盟的进口标准,不再从中国进口贝类产品。2002年欧盟又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二是出口限制。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的食品提高了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标准,我国生产者为了继续出口,将不得不相应提高生产和加工标准,从而导致产品成本上升,我国国内可供出口的产品数量下降。这使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的数量、市场范围、产品品种均受到限制,产品的环境竞争力不高从而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三是经济效益的减少。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我国企业必须进行产品检验、检疫、鉴定、测试、认证等一系列过程,过程复杂而手续烦琐,这样必然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使出口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我国总的出口效益。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面临巨大障碍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有很大差距。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体健康,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标准极为严格、苛刻,发达国家的食品农药、售药残留标准均高于我国,检测手段也极为先进,这加大了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的出口难度。二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加大了出口风险。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主要出口欧美和日韩,这些国家对进口农产品检验十分严格,标准也高于我国,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较少。三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的某些制度原因,导致出口绿色产品成本上升,不具有价格优势。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与监管体系存在着标准不全、监管乏力、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问题,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不规范,品种有限、总量不足,秩序混乱,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出口。   三、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进行国际市场定位分析   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自然条件,而发达国家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努力扩大出口。从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角度来看,根据绿色(有机)食品国际市场需求的特点,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应通过营销调研进行市场细分,积极选择目标市场,达到企业最优市场定位,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的出口。   1.企业可根据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进行市场定位。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计,截止到2002年6月,我国已开发出绿色(有机)食品2791个品种,其中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只有62个,A级绿色食品有2729个,主要包括粮油、水果、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而我国出口的品种仅为100多个。因此,企业应进行营销调研,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确定投放市场的产品品种、数量,在一个集中的消费区域内进行一种或几种产品的市场定位。如:欧洲市场对水产品、畜产品的需求量大,美国市场对肉类产品需求量大,而日本、韩国对蔬菜、水果、粮油食品需求量大;发达国家还有一部分高收入、高知识层的消费群体,对我国的传统食品、特色食品情有独钟。   2.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对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增加有机食品的品种、提高产量、进行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占领国际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以进行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市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在发展中逐渐壮大,通过技术进步,最终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过渡。   3.企业可根据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模式进行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企业可以开发同类食品中的优质品种,将企业定位于绿色+优质模式;企业可以寻找生态条件较好、产品具有开发价值、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成本较低的生产环境,将企业定位于绿色+低成本、高效益模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可以开发新的绿色(有机)食品,创造新品牌,利用其品牌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名牌模式。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模式的特点,定位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针对发达国家非关税措施的具体差别及国际市场的变化,出口企业做出相应调整,积极申请认证。   (二)政府采取具体措施分析   从政府有关部门对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支持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主要出口国市场准入制度极为严格、且经常变化,因此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应尽快建立绿色(有机)食品国际市场准入制度信息系统,为企业出口提供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我国的一些食品企业具备出口优势,但是对出口食品的卫生要求、对发达国家的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市场准入的具体规定缺乏了解,了解的渠道也很有限,加之发达国家的非关税措施复杂多样、灵活多变,企业难以掌握,影响了产品的出口。   2.政府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主动监管企业生产情况,帮助企业获得产品的国内、国际认证,为企业提供认证支持。一些成功的绿色(有机)食品出口案例表明,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食品生产的有效监管,形成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国内绿色防线,有利地开拓了国际市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不仅是生产者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支持企业取得国际通行的各种认证或标志,因为绿色(有机)食品的特殊性在于它需要认证才能被承认。   3.政府应尽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生产法规,为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我国的食品生产还不规范,有害食品、假冒绿色(有机)食品阻碍了绿色(有机)食品的正常发展,导致绿色食品市场秩序混乱。为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监管食品市场,约束企业行为。应尽快进行国内食品安全立法,现有的《食品卫生法》内容不具体、涉及范围狭小,已不能满足食品安全保障的要求,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仅仅是事后控制,不能从源头监管。   4.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应与国际接轨。目前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认证有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认证的标准依次提高。有机食品进入国际市场通常采用两种认证方式:一是进口国的认证机构按本国标准到出口国认证,加贴认证标志;二是两国政府(或双方的认证机构)在标准上达成相互认证,由出口国的认证机构认证产品,加贴认证标志。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采取第一种方式认证,这样增加了成本,对出口不利。因此,扩大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出口,应当统一国内标准,建立国际标准的认证体系。 2009 1-7月,我国农产品(10.50,-0.03,-0.28%)进出口总额为505.2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出口212.6亿美元,同比下降8.2%;进口292.6亿美元,同比下降15.3%。贸易逆差为80.0亿美元,同比下降29.8%。7月当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6.5亿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及逆差分别为32.9亿美元、53.6亿美元和20.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9.9%、4.1%和6.3%。   1-7月,谷物出口80.4万吨,同比下降39.4%;进口178.3万吨,同比增加59.7%;逆差0.5亿美元,同比扩大15.5%。   大米:1-7月,出口50.1万吨,同比下降25.8%;进口13.5万吨,同比下降36.6%;贸易顺差2.5亿美元,同比扩大61.8%。 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实施禁运 多国继续围堵我出口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10-02-24 】【来源: 】    新春伊始多国继续围堵我出口   专家认为,今年的贸易摩擦将会延续,给复苏仍不强劲的中国外贸带来巨大挑战。   据获悉,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近日称,将从2月23日起,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相关专家认为此举有借技术壁垒手段对中国农产品实施禁运的嫌疑。   而在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假期中,美国、欧盟、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三聚氰胺等产品发起 反倾销 调查,贸易保护措施可谓再次密集“发威”。专家表示,2010年中国仍会面临严峻的贸易保护环境,除美国之外,来自欧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值得警惕。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稳固的背景下,又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围堵,对于复苏仍不强劲的中国外贸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进入2月以来,从美国对中国产礼品盒与丝带征收高额 反倾销 税开始,我国就频频遭受来自不同国家的贸易救济措施。当地时间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初裁公告,称来自中国的油井钻杆在美国构成倾销。2月18日,欧委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 反倾销 调查,而就在此前一天,欧委会刚刚发布决定对产自中国的三聚氰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   除了发达国家之外,发展中国家也接连向中国发难,中国外贸正遭遇全球围堵。阿根廷日前发表公告称对中国西服、套装等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高速钢直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墨西哥经济部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高碳锰铁征收21%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哥伦比亚对中国打汁机反倾销案做出初裁,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打汁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明朗,是中国外贸遭遇全球围堵的根源所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出口虽然已经连续几个月正增长,但美元贬值所导致的人民币汇率走低以及政策的强力刺激都对危机背景下提振中国出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10年中国外贸复苏的态势仍未见强劲,来自多个国家、涉及多个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是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明朗的背景下,又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围堵,无疑对于复苏仍不稳固的中国外贸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王晋斌进一步分析指出,2010年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仍会很严峻,尤其是来自欧盟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值得警惕。原因在于:相比起美国,欧盟国家承受外部赤字的能力更差,就业压力更大,经济不平衡问题严重,货币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近两年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出口也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这都让欧盟国家感到不小的压力。因此2010年欧盟必会持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实施各种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以降低贸易逆差。   相对美国、欧盟等热衷于调查我国产品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危机让发展中国家对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经济体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涉及产品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据世贸组织统计,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印度近年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已经超过欧美,占同期所有W T O成员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5。   就此,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 T 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分析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与中国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外部需求市场,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中国的钢铁、化工、轻工业产品等顺周期行业和低附加值行业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今年的贸易摩擦仍会延续,贸易救济案件金额大、影响大的特点仍将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也对《经济参考报》表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中国企业面临剧烈冲击,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恢复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不过他相对乐观地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处于恢复态势,今年贸易摩擦总体应该不会继续恶化,数量上应该基本同去年持平。 农业部全力促进水产品出口走出困境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9-12-21 】【来源: 农业部渔业局】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8年出口额达106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水产品出口首位,连续9年位居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但是,受全球 金融危机 影响,国际水产品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遭遇严重困难,2009年前两个月出口额同比减少11.9%,降幅之大为历史罕见。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农业部和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全力促进水产品出口走出困境。   一是加强行业指导,研究落实对策。今年初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亲自带队深入重点地区,走访出口企业,并主持开展“ 金融危机 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指导企业克服困难,提振信心,促进各地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4月份农业部渔业局和国际合作司组织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开对虾产业发展政策协调会,邀请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人员与水产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座谈,共商促进对虾出口对策办法。11月份农业部渔业局又专门召开有重点水产品出口地区渔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参加的水产品出口贸易工作座谈会,交流各地工作,研究部署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走出困境的措施和意见。   二是以迎检为契机,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今年欧盟对我水产品出口卫生体系进行了三次考察,涉及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地的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养殖场、捕捞渔船、渔港码头、交易市场、养殖海域及质检中心等,考察密度、广度和深度均前所未有。为了保持我对欧盟持续出口,农业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妥善应答欧方提出的问卷要求;联合致函相关省人民政府,商请做好迎检工作;组织开展迎检 培训 ,指导相关各地做好养殖场、渔船、渔港卫生监管工作。与此同时,农业部还以水产苗种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为促进水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积极反映问题,争取有利政策。欧洲鳗是我国重要水产出口品种,今年3月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单,按有关规定,要取消其享受的 出口退税 优惠,并要交纳资源保护费和进出口管理费,鳗业出口遇到严重挑战,福建、江西、浙江等大部分养鳗场面临倒闭危险,广大鳗鱼养殖和出口企业反映强烈。农业部立即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反映产业困难和企业呼声,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了税费减免问题,使鳗鱼养殖和加工出口避免了危机。   四是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金融危机 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同构竞争加剧,为了保市场保份额,农业部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力支持和帮助贸促中心办好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使本届渔展的参展国家和参展观众再创历史新高,目前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国际渔展;支持和组织行业协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先后举办鳗鱼、海参、罗非鱼等产品推介活动;及时搜集、整理和发布主要水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和国内外市场价格走势,强化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为水产品出口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和空间。   各地渔业主管部门为促进水产品出口也做了大量工作。山东省举办了“山东十大渔业品牌推介会”,树立区域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福建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举办海峡两岸渔业周,大力开展对台贸易,保持了水产品出口的较快增长;江西省倡导集团化发展模式,引导企业通过整合增强实力,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水产品出口逆势增长;浙江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行业协会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制度,促进有序出口;湖北省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多部门联手促进水产品出口创出历史新高。   经过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年初以来水产品出口大幅下降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并稳步回升。截至10月份我国水产品出口量233.7万吨,出口额84.1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4.1%和2.2%,出口额的下降幅度与年初相比已明显收窄。预计全年水产品出口额仍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 【郑重声明】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美国食品安全法案对华食品出口冲击大 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9-12-09 】【来源: 考试大】    目前,美国是我国食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据统计,2008年我国对美食品出口金额达52亿美元,再加上食品包装等相关产品,出口总值每年达上百亿美元。其中,2008年福建对美国出口食品额达到4.6亿美元。   而在今年7月30日,美国众议院曾通过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H.R.2749RFS)。该法案涉及领域广,波及层次深,要求企业缴纳数额不等的规费,并强化第三方检验认证、风险控制、食品召回、原产地标注等措施,对我国潜在影响大。   据悉,该法案一旦通过,将对我国除肉类、加工蛋制品和部分酒类外的食品、饲料、宠物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陶瓷餐、厨具输美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有关专家表示,近几年我国对美食品出口良好势头可能因该法案的实施而受阻,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举措,2010年我国对美食品出口可能会减少20%-30%。   H.R.2749RFS法案   共分两卷、39节,是对现行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修订,涉及进出口食品领域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强化企业登记,要求企业缴纳数额不等的规费;二是强化企业检查,凡拖延、限制、拒绝FDA检查的企业产品将被视为“掺杂食品”;三是强化第三方检验和认证,FDA有权对实验室认证机构和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查;四是强化风险控制,所有登记的食品企业必须制定实施食品防护计划;五是强化食品召回,授权FDA无需提供任何证据即可对进口食品实施单方面扣检;六是强化原产地标注,加工食品未标注最后加工地、非加工食品未标注原产地均被视为“错误标签”食品。 上海大塚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上海大塚食品有限公司是日本大塚集团成员之一,是日本食品行业中久负盛名的大塚食品株式会社及大塚集团旗下大塚制药、大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上海成立的外资食品企业。 大塚集团在日本拥有大约20家企业,在医药品、食品、饮料、化学品、农药、家具等众多领域均已取得显著的成就。另外,大塚集团在中国、美国、欧洲、埃及、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拥有约40家集团公司。大塚集团在中国的上海、浙江、广东、天津、四川、香港等地开展医药品及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大塚是一家年销售总额达到约770亿元人民币、职员人数超过3万人的集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大型集团公司。 大塚集团之一的大塚食品株式会社是日本第一批开发、生产、销售采用先进的高温高压杀菌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包食品”。大塚食品株式会社在此已有30多年的经验和历史,并且现在仍然主要从事这类食品的生产和开发。 1968年大塚食品株式会社开始在日本销售可以用微波炉直接加热的包装袋食品,其独特口味和简单的食用方法深受广大日本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上海大塚食品有限公司决心用日本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中国广大消费者开发并提供安全、安心、健康、美味的食品,让现代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更加丰富和愉快! 公司在莘庄地铁北广场有班车。 ::联系方式:: 公司网址: http://www.otsukafoods.com.cn 公司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1969号(近颛兴路口) 邮政编码: 201108 宁波江东拓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本公司位于中国美丽的港口城市--宁波,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我司前身为浙江象山石浦水产食品加工厂,成立于1995年,以加工出口水产品为主,为了开拓国际市场,2005年注册为宁波巨鲸进出口有限公司,于2007年底又更名为宁波江东拓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公司网址: 公司地址: 宁波江东区民安路1018号新天地国际商务大厦11号楼303 邮政编码: 315040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和9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正是这种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绿色贸易成为了当今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绿色贸易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3]。而发达国家设置了诸多绿色贸易壁垒,随着国际市场绿色食品的门槛越来越高,大米出口过程中的绿色屏障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对进口大米检验项目之多、检验条件之苛刻超乎想象。例如,日本为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对进口大米实施了包括农残、重金属含量在内的136项苛刻的检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大米出口。2007年4月18日,美国以含有三聚氰胺为由,退回来自中国的大米浓缩蛋白。wto协定中明确规定有“绿色条款”,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其他国家频繁阻挡我国大米及其产品入境的重要武器之一。   3我国促进大米出口的措施   我国粮食生产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下,已连续4年增产,水稻复种面积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杂交技术和农业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水稻单产、总产也大幅度增长,我国的水稻生产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档为【论文论文论文资料过看大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52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