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楞严经-定恒师0130楞严经讲解

楞严经-定恒师0130楞严经讲解

举报
开通vip

楞严经-定恒师0130楞严经讲解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 上句三缘断故,亦不可作生灭心灭想,以无明狂性,乃属本空,三种能缘分别之心,是枝末无明,虽言断故,实无所灭。若说有菩提心生,有生灭心灭,此但是凡情生灭之见,非真菩提之心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 首句灭字,则生灭心灭;生字,即菩提心生,此但生灭;亦复俱灭,尽就是灭的意思。而至无功用道,亦不可作自然想,若有自然,也形成了对待。这样指上句,如果有自然,则分明自然心生,相对着生灭心灭,这样的自然,业是生灭之心,不是真正无功用道。 无生灭者:名为自...

楞严经-定恒师0130楞严经讲解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 上句三缘断故,亦不可作生灭心灭想,以无明狂性,乃属本空,三种能缘分别之心,是枝末无明,虽言断故,实无所灭。若说有菩提心生,有生灭心灭,此但是凡情生灭之见,非真菩提之心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 首句灭字,则生灭心灭;生字,即菩提心生,此但生灭;亦复俱灭,尽就是灭的意思。而至无功用道,亦不可作自然想,若有自然,也形成了对待。这样指上句,如果有自然,则分明自然心生,相对着生灭心灭,这样的自然,业是生灭之心,不是真正无功用道。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 无生灭的叫做自然,譬如世间的事物,用各种因素混杂和合,构成一个整体,才叫做和合性。不属于和合性的,叫做本来自然性。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本然即自然,和合即因缘。首二句单遣,非即遣也。以非本然,遣本然;以非和合,遣和合。第三句,合然俱离,是双遣,离亦遣也。合字,兼和合与不和合,俱遣乃遣第二句。然字,兼本然非本然,俱遣乃遣第一句。俱离,与下俱非皆当双用。第四句离合俱非,离乃俱离之离,合非和合之合,乃是即字之义,即是不离也。离和合非和合,本然非本然。遣之又遣,更无可遣,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菩提、涅盘,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 要证到菩提涅槃的果位,在你来说还是十分遥远,以阿难倒想虽销,细惑全在,故于无上菩提,无余涅槃,尚在遥远。不是你历劫,辛勤劳苦,所能修证。如是与佛前面提到的,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何须历劫,今以阿难,戏论还在,纵经尘劫,也难成啊,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祗益戏论。 你虽然能够记忆背诵十方如来所说的十二部经典,如恒河沙数不清的不可思议清净妙理,但这只是有益于你的戏论而已,所以难成极果。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 你虽然对于因缘和自然的道理,说得很清楚,明了透彻,因此一般人都称赞汝是第一位博学多闻的人。不过像你这样历劫多闻薰习,这都不是真修实践,所以不能免除摩登伽女所加的难。 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虽是多闻,但徒闻而无实修,终不得定力。如有定力,又何须待我的楞严神咒,来转变摩登伽女的心,使她的淫火息灭,证得三果阿那含呢?“阿那含”译作不来,就是不再来欲界受生死。现在她在法会中,成为精进林,林是譬喻迅速,即一悟就证三果,不必经一果和二果的阶段。既然她已证果,爱河干枯,也不再来缠你。 “爱河”:喻爱心像河流一样不会停断。又爱为生死本,因爱便有欲,因欲而有生,因生而有死,故爱欲像河水,有时亦可以溺死人的。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当阿难托体乞食的时候,摩登伽女一见他,即生爱心,便回家恳求母亲,将阿难召来。她的母亲即念先天梵咒,把阿难迷住。本来邪不敌正,如果阿难有定力,有正念持咒,也不会给邪咒所迷。可能阿难亦为伽女美色所动,心一动邪术才能乘虚而入。佛知阿难将毁或体,故即说楞严咒,敕文殊菩萨持咒往救阿难。阿难闻咒,恍然觉悟,即跑回佛处,伽女亦随后追到。佛问她来做什么?伽女说:“我爱阿难”。佛问:“你爱阿难何处?”答:“爱阿难面目俊秀。”佛说:“你爱他的面目,那么便把它割给你。”若把面目割下,还有什么可爱?伽女一想便开悟,而证三果阿那含。所以人不怕有爱心,只要能觉悟,便可得救。不觉悟,老是在爱河的漩涡里溺转,那就苦恼无穷无尽了。 所以阿难啊!你虽然经历很多劫数,能够记忆和持诵佛的秘密妙严经典。什么叫秘密?口不能说出叫做秘,心不能猜测叫做密。又彼此互不相知,为你说法,我不知道;为我说法,你不知道,也是秘密。又一样法一样理,但众人听后,各有各的理解和悟性,也是秘密。妙是不可思议,严是最有价值和最尊严的法宝。你虽能记忆和诵持种种妙法,还不如用一天的功夫,来勤修无漏法。无漏法即是断除贪嗔痴,无明,妄想,分别执著及一切习气。这样才能远离世间爱和憎二种痛苦。 世间人都认为爱是最伟大,最幸福的事情,因此十分注重伦理之爱,男女之爱,殊不知道有了爱,便有了苦!爱憎是苦因,生死是苦果,爱到极处便成憎。好像你所最爱的人,忽然变了心,或者对你不好,你便会生起憎恨心,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说起夫妇的缘份,都是前生的因果。有的夫妇相敬如宾,互相尊重敬爱,这都是前世结下的好缘,故今世享受这好果。但亦逃不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有的结下恶缘,便成为冤家,天天吵吵闹闹,家无宁日,岂不是苦?所以修道的人,切切要离开世间憎爱二苦,要不憎不爱,才是中道了义。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咒神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 即如摩登伽女,从前原为妓女,由楞严咒的威神力,消灭她的爱欲妄念,遂能明白自性而得悟道证果。现在法会中,名字叫做性比丘尼。 与罗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罗侯罗,译作覆障,是佛之子,不是爱欲所生,而是由佛指腹成孕。他在母胎六年不出世,因他前世曾堵塞老鼠穴六天,故有此报。覆即盖,有覆盖之业障。耶输陀罗,译作名称,是佛的妻子。她都能明白过去的因缘,知道历世生死的原因,皆因一念贪爱,而成为永世的痛苦。既然已经明白,便能在一念间,转修无漏善业,现在已能够超越欲界生死的缠缚,或者已蒙佛的授记,得到将来成佛的名字,何以你们现在还在自己欺骗自己,留恋在见闻分别上,和执著在视听的六尘上呢?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 阿难和在会大众,听了佛的开示和教诲,心中的疑惑,遂即消除,明白空不空如来藏的道理,实相的真理。其身和意都顿时感觉轻安,获得从来所未来曾有的快乐。 轻安境界是很难形容的,要自己领会,才能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坐禅时也有轻安境界,叫做最初前方便。觉得心意愉快,腿不痛,腰亦不痛,身体轻松,妄念皆空,有无限自在的感受。 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阿难的本事是多闻,又因情感深挚而善哭,这是他第五次悲哭。所以经文说:他重复悲泪。哭至悲痛流泪,顶礼佛足,长跪拿掌对佛说:“世尊!你是清净宝王,具有无比的慈悲心,能用善巧方便法,消除我等心中疑惑。又用种种因缘方便法,来提醒和奖励,引导一切沉落及冥顽的众生,使能脱离爱欲的苦海。”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徧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剎。 世尊,我现在虽然承蒙佛开示,明白如来藏的妙觉明心,是周遍十方世界,含有如来十方国土,清净而宝贵庄严的妙觉王刹。 妙觉明心是指佛法身,妙觉王是指佛报身,如来是指佛化身,刹是指佛国土。即是说:我现在已明白佛的法身能够含蕴重现报化二身,和清净庄严国土,及十方所有世界,皆包含在如来藏性里面。 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又斥责我,单是多闻是不够的,没有努力精进修习。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我现在犹如漂泊在旅途当中,没有一定的地方。忽然承蒙天王即佛,赐给我一间富丽堂皇的大屋,但可惜我还未得其门而入。还需要门来进入,其实本来无门,建一个门在进门,其实多余。 大屋喻如来藏,即是说:虽明白藏性广大圆满,可是不知怎样修法,才能入屋内享用,才能证入如来藏性里。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 惟愿如来不要舍弃无上大悲心,来指示我等在会中一切愚痴的大众,舍弃小乘有余涅槃,而能毕竟获得如来极果,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众生本具的。发明心路,直趣真实菩提所在的道路。即是正修行路。 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令有学者:即未得无学果位之人,从何方便,可以摄伏畴昔攀缘心?摄,是收摄而不放;伏,是降伏而不动;畴昔指过去,自从无始,以至今生。攀缘心,即意识心,攀所缘六尘之境,念念分别取舍,即二根本中妄本。 得到陀罗尼,即总持法门,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然后才能深入了解佛的正知正见。阿难向佛说完后,便五体投地,和在会的大众,皆一心一意来等待佛的开示。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这时即阿难请示修门之时,世尊哀愍现会之中,已经回小向大,缘觉、声闻之众,于菩提心未自在的人。暂时做两种解:一、此众于诸佛如来,修证无上菩提,秘密之因地心即如来密因,三如来藏心。悟虽已悟,未得修门,不能证入,故其心未得自在;二、此众于菩提因心即妙觉明心。,虽然与阿难等人同悟,前三卷末,各各自知,真心遍常,后承佛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国土,难得圆解,未起真修,尚属不定性,难免遇缘便退,无自由分,不得自在故。佛勉以不生疲倦,示以二决定义,欲令不定性,而成决定性矣。 这时,佛怜悯在会得到小乘果,而对于菩提心,还未得到自在和还未开悟的人,及为了将来,佛灭度以后,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发菩提心修道的人,乃开示一条最上乘的微妙修行道路。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佛即开示阿难及在会诸大众,你们既然决定发菩提心,要知道佛法中的不可思议妙三摩提,即楞严大定,立志勤求,不怕辛苦,不怕疲倦。应当先明了,发觉觉即菩提最初之因地心,还是真心耶?还是妄 心耶?若依妄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犹如蒸沙,不能成饭;若依真心,则依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可以圆成果地修证。故对二种决定义,不得不预先明了。二决定义,下文佛自解说,先总征: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第一义者,如果你们决定舍弃声闻缘觉小乘法,不愿再沉滞于空寂,而欲修菩萨大乘,进入佛的正知正见,首先应该仔细观察,发心的动机,和证果时候,得到正觉的真心,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 因心若同果觉,如以空合空,因心若异果觉,如煮沙作饭;不得不加观察,以免天差地别!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假若在因地最初发心的时候,用生灭心,即第六识攀缘心,作为修行的基础,而想证入不生不灭,佛的境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 因为这个道理,你应该用智慧来观察,在这个器世间,一切可作的有为法,都会变迁坏灭。你再详细观察,在这器世间上,一切可作的有为法哪一种是不会变坏呢。 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真灭故。 所有有形有相的事物,无论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会变迁烂坏。但从来不会听说虚空会烂坏的,为什么呢?因为虚空不是可以用人力造作的,所以从始至终,都不会变坏而消灭。这里以虚空比喻根性,是常住不生不灭。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迭浑浊。 就以你身中四大来说:坚固如骨骼等属地,润湿如血液等属水,暖触如温度暖气属火,动摇如呼吸等属风,综合起来叫做四缠,互相团结构成一个人身。既有身相,便有六根,分开你的湛然圆融,妙觉真心。这个不生不灭真心,一旦和有生灭妄心和合,就变成阿赖耶识,所以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原来在如来藏性里,只是一个精明真心,但分开则变成六根。在眼就是视,在耳就是听,在身就是觉,在意就是察,从开始到终了,从四大开始,而变成五叠,即五重浑浊,而成为五浊恶世。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砂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什么是浊呢?譬如清水,本来是清洁,没有半点污染,但土和沙是留滞隔碍不通的。水和土的体性,本来也是一清一碍,不相同的。假使有一个世间愚人,拿一撮土投入清水中,土质就失去固定留碍作用,而净水也失去清洁的本相,二者变成汨然混浊的状态,所以叫它做浊。你的身中五重浊相,也是这样,就失去原来原来清净的面目。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现在先说劫浊,你看见虚空,遍满十方世界。但虚空和见性是漠不相关的。虚空自虚空,见性自见性。 有空无体,有见无觉者:若但有空而无见,则空无体可得,即无见谁明空体?若但有见而无空,则见无有所觉,即无尘不能显根的作用。相织妄成:以空见相织,如一经一纬,密织难分。见空既是如此,见色同样如此,眼根是这样的,其余根也一样;根尘相对,浑浊真性,隐蔽妙明,遂成劫浊之相。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再说见浊。此浊依于感受,就是受阴以见、闻、觉、知,与内四大,交织而成,六受用根,领纳诸多环境。汝身现抟四大为体,以为自身相,既然有了身相,就有见闻觉知。本来真心,元是一精明,被地水火风四大所隔开,便分成六和合。本来是灵明圆融,而变成有障碍。眼只能见,乃至意只能知。四大本来是无知的物,现在给六根的性能所旋转,而变成有知觉了。由妄知和妄觉两相,互相交织,妄成浑浊,这就是第二重叫做见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三说烦恼浊。此浊依于想阴,以前段六根既备,面对六尘,六想自成,即六识吸收想像六尘的境像,所以说: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所谓在六识妄想心中,忆念过去所缘境,牢记不忘;识取现在所缘境,爱著不舍;诵习未来所有境,预先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二句举烦恼浊体。 性即能想六识之性,托于六根,发为见、闻、嗅、尝、觉、知,六种妄想。容即所想六尘之相,现有六尘之境。离尘无相,离觉无性者,六识若离开所对应的六尘境界,则所缘尘都没有了,能缘识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说无有识相可得。 相织妄成者:妄觉妄尘,交织在一起,亦如一经一纬,密织不分,所以缘尘想念,贪恋没有休止,行成种种烦恼浊之相。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四说众生浊。此浊依于行阴,以前三段,既有了世界,也有了身心,世界身心都齐备了,自有生灭生成。第七识为生灭根源,念念迁流变化,而成行阴,故说你们末那心中,从早到晚,妄念相续,生、住、异、灭,没有休止,所以随困果而舍生趣生。从这个国土转生到那个国土。这种生灭不停息的妄见和业果,互相交织,便成第四重叫做众生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五说命浊。此浊依于识阴,指第八识。七识属行阴,六识属想阴。以第八识,在众生分上,去后来先作主翁;寿命与八识,有连带关系,人生八识未离,寿命未尽,八识离体,寿命即尽,故命浊依于识阴。 元是一体,本无异性。众尘隔越者:众尘,指明、暗、动、静等六尘,揽尘结根,各开门户,所以隔离一体,而为六精,元是一精明,在本性上是相知相觉的。可以互为功用的。但分为六和合之后,就变成不同,在应用上就互相违背,变成眼只能见,不能闻;耳只能闻,不能见等等。用途不同,失去一定标准,互相组织,扰乱真性,妄成浑浊,这是第五重叫做“命浊”。 此妙觉明心,原是清净湛然,岂有浑浊?只因一念无明而生出种种妄相,外被五大器界所浑而为“劫浊”,内被四大身相所浑而为“见浊”。再被六尘缘影所浑而成“烦恼浊”。后被生死所浑而成“众生浊”。再由众尘结滞,六根不能互通而为“命浊”。变成内外浑浊,失去湛然清净之义。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阿难!你现在要想从见闻觉知的功能上,回契自性,本来常乐我净的佛的境地。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应当先行拣去哪些是死生根本原因,择取哪些是不生灭性,然后依据本来不生不灭之根来扭转虚妄而生灭之识,才能修成圆满清净湛然的自性。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佛示以舍识用根,这是楞要经要旨。识心若不舍除,不能修成大定。根性若不取用,不能证得涅槃。所以要舍弃生灭,守于真常,依不生灭,为因地心,才能修证。 用你的不生灭圆融湛性,即是见性闻性,来旋转虚妄生灭的妄想作用,降伏无明烦恼,还归于原来的本觉自性。得回还本光明而觉照的不生灭性,来作修学佛法的因地发心,这样用功修行,才能圆成果地,而得证无上菩提。 旋字,即下手工夫,将自己圆湛心中,提起一段心光,不外照根身器界,但内照本源心性,自可旋浊成清,旋妄复真。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好像欲澄清浊水,必须要把浊水放在静止的器皿里面,使它静静地深沉不动,沙土自然会慢慢地沉下,而清水就会显现出来,这样叫做初伏客尘烦恼。此客尘不是指见惑思惑,乃指烦恼障与所知障现行,生灭不停,如客如尘,现在已伏。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此喻断入果地。前之砂土虽沉,泥犹未去,合无明伏而未断;今去泥,合已断无明;前清水虽现,合伏还元觉未纯;现在说纯水,合圆成果地修证。名为永断根本无明:即最初生相无明,亦皆断尽,究竟净觉也。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 明相精纯:对法说中,圆成果地修证,妄无不尽,真无不圆,即是纯圆独妙,而证究竟极果。对喻说中,去泥纯水,尘土灰沙已去,惟一清水湛明之相现前,精纯而不杂乱,任从如何搅动,皆不复浊。佛证极果,倒驾慈航,示入生死苦海,变现一切身心世界,或顺行,或逆施,皆不为烦恼,而成妙用。不为四缠五浊之所碍,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本文档为【楞严经-定恒师0130楞严经讲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93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