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2 砖砌体工程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2 砖砌体工程

举报
开通vip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2 砖砌体工程12 砖砌体工程 12.1 砌 筑 砂 浆 砌筑砂浆是砖砌体组成材料之一。由于砂浆质量对砌体的影响不如混凝土那样直接,因此人 们对砂浆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砂浆配合比、计量、搅拌、使用时间以及试块制作、 养护等方面没有按规范的规定执行,从而经常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12.1.1 砂浆强度不稳定 1.现象 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 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2.原因分析 (1) (1)    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确。对砂浆的配合比...

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2  砖砌体工程
12 砖砌体工程 12.1 砌 筑 砂 浆 砌筑砂浆是砖砌体组成材料之一。由于砂浆质量对砌体的影响不如混凝土那样直接,因此人 们对砂浆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砂浆配合比、计量、搅拌、使用时间以及试块制作、 养护等方面没有按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规定执行,从而经常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12.1.1 砂浆强度不稳定 1.现象 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 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2.原因分析 (1) (1)    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确。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 铁铣凭经验计量。由于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可导致砂子体积变化幅度达10%~20%; 水泥密度随工人操作情况而异,这些都造成配料计量的偏差,使砂浆强度产生较大的波动。 (2) (2)    水泥混合砂浆中无机掺合料(如石灰膏、粘土膏、电石膏及粉煤灰等)的掺量,对 砂浆强度影响很大,随着掺量的增加,砂浆和易性越好,但强度降低,如超过规定 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降低40%。但施工时往往片面追求良好的和易性,无机掺合 料的掺量常常超过规定用量,因而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3) (3)    无机掺合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或运至现场保管不当,发生结硬、 干燥等情况,使砂浆中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降低了强度。或者在确定配合比时,用石灰膏、 粘土膏试配,而实际施工时却采用于石灰或干粘土,这不但影响砂浆的抗压强度,而且对砌 体抗剪强度非常不利。 (4) (4)    砂浆搅拌不匀,人工拌合翻拌次数不够,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无机掺合料未散开, 砂浆中含有多量的疙瘩,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 (5) (5)    在水泥砂浆中掺加微沫剂(微沫砂浆),由于管理不当,微沫剂超过规定掺用量,或微沫 剂质量不好,甚至变质,严重地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6) (6)    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没有执行规范的统一标准,致使测定的砂浆 强度缺乏代表性,产生砂浆强度的混乱。 3.预防措施 (1) (1)    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 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 达到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2) (2)    无机掺合料一般为湿料,计量称重比较困难,而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故应 严格控制。计量时,应以标准稠度(120mm)为准,如供应的无机掺合料的稠度小于120mm时, 应调成标准稠度,或者进行折算后称重计量,计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4)施工中,不得随意增加石灰膏、微沫剂的掺量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5)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 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 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 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至不见疙瘩, 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 铁扒来回扒动,直至拌合均匀。 (7) (7)    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一90) 的规定执行。 12.1.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1.现象 (1) (1)    砂浆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 同时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减弱。 (2)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 (3)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和,砂 浆强度也会严重降低。 2.原因分析 (1) (1)    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和过细的砂子,使砂子颗粒 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量减少,因而砂子问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 易性较差,砌筑时,压薄灰缝很费劲。而且,由于砂粒之间缺乏足够的胶结材 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出现表面泛水现象。 (2) (2)    水泥混合砂浆中掺人的石灰膏等塑化材料质量差,含有较多灰渣、杂物, 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和污染,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 (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 (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 (5)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而将剩余砂浆捣碎加水拌和后继续使 用。 3.防治措施 (1) (1)    低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如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或掺水泥用量 5%~10%的粉煤灰,以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2) (2)    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试验室试配时的质量要求。现场的石灰膏、 粘土膏等,应在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 (3) (3)    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和中砂拌制砂浆。拌制时应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 并保证搅拌时间。 (4) (4)    灰槽中的砂浆,使用中应经常用铲翻拌、清底,并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 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与新拌砂浆混在一起使用。 (5) (5)    拌制砂浆应有计划性,拌制量应根据砌筑需要来确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 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与砂浆品种、气温条件等有关, 一般气温条件下,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用完;当施工期 间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2h和3h内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多余砂浆,不得再继续使用。   附录Ⅰ 砌筑砂浆质量要求及强度评定   1.砂浆及其拌合物的质量要求 (1)砂浆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种类和强 度等级。 (2)砂浆的稠度宜符合附表12-1规定。 (3)砂浆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分层 度不应大于30mm)。 (4)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 毕起,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 不得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5)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材料计量允许误差:水泥、有机塑化剂和冬期施工中掺用的 氯盐等控制在±2%以内;砂、水及石灰膏、电石膏、粉土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控 制在±5%以内。砂应计入其含水量对配料的影响。 (6)水泥粘土砂浆中不得渗入有机塑化剂。 (7)用水泥砂浆或掺入有机塑化剂的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考虑砌体抗压强度和 抗剪强度分别较水泥混合砂浆的砌体降低10%和20%。 (8)砂的含泥量,对于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对于 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9)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对于磨细生石灰粉,熟化时间不得少于 2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10)拌制砂浆的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 标准的规定。 (11)冬期施工时,不得使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拌制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不得 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拌合砂浆用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砂的温度不得 超过40℃。 (12)氯盐砂浆中掺微沫剂时,盐类溶液和微沫剂溶液必须在拌和中先后加入。 2.砂浆试块强度检验评定 (1)砂浆强度等级应以按下列条件制作的试块的抗压强度来确定。 1) 1)      砂浆试块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一组试块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 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 2) 2)      试块为边长70.7mm的正立方体,采用无底试模放在含水率不大于2%的烧结普通砖 上成型(砖上铺有吸水性较好的湿纸)。 3) 3)      试块标准养护条件:水泥混合砂浆,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60%~80%;水泥 砂浆和微沫砂浆,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养护龄期为28d。 注:当缺乏标准养护条件时,也可采用自然养护,即水泥混合砂浆在正温度,相对湿度 为60%一80%的条件下(如养护箱中或不通风的室内)养护;水泥砂浆和微沫砂浆在正温 度并保持试块表面湿润的状态下(如湿砂堆中)养护。自然养护期间必须做好温度记录。 4) 4)      每组试块为6个,取6个试块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Pa)作为该组砂浆 试块的抗压强度值。当6个试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超过20%时,以中间 4个试块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块的抗压强度值。 注:当采用自然养护条件时,应以28d养护温度的平均值,按原《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98)附录A换算为20℃时的强度。 附录Ⅱ 龄期、温度对砂浆强度增长的影响 摘录自原《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砂浆强度增长表 附表12-2 龄期 (d) 不同温度下的砂浆强度百分率(以在20℃时养护28d的强庶为100%) 1℃ 5℃ 10℃ 15℃ 20℃ 25℃ 30℃ 35℃ 1 3 7 10 14 21 28 4 18 38 46 50 55 59 6 25 46 55 61 67 71 8 30 54 64 71 76 81 11 36 62 71 78 85 92 15 43 69 78 85 93 100 19 48 73 84 90 96 104 23 54 78 88 94 102 -- 25 60 82 92 98 104 -- 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砂浆强度增长表 附表12-3 龄期 (d) 不同温度下的砂浆强度百分率(以在20℃时养护28d的强庶为100%) 1℃ 5℃ 10℃ 15℃ 20℃ 25℃ 30℃ 35℃ 1 3 7 10 14 21 28 3 8 19 26 32 39 44 4 10 25 34 43 48 53 5 13 33 44 54 60 65 6 19 45 57 66 74 83 8 30 59 69 79 90 100 11 40 64 75 87 96 104 15 47 69 81 93 100 -- 18 52 74 88 98 102 -- 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砂浆强度增长表 附表12-4 龄期 (d) 不同温度下的砂浆强度百分率(以在20℃时养护28d的强庶为100%) 1℃ 5℃ 10℃ 15℃ 20℃ 25℃ 30℃ 35℃ 1 3 7 10 14 21 28 3 12 28 39 46 51 55 4 18 37 47 55 61 66 6 24 45 54 62 70 75 8 31 54 63 72 82 89 11 39 61 72 82 92 100 15 45 68 77 87 96 104 19 59 73 82 91 100 -- 22 56 77 86 95 104 -- 注:附表12-2、12-3、12-4、12-5中的水泥系按旧标准生产确定标号,新水泥标准改为强度等级后, 使用上述附表数据应进行换算或通过试配确定。 附录Ⅲ 砌筑砂浆配合比经验参考数据表 附表12—5 砂浆强度等级 重量配合比 材料单方用量(kg/m3) 外加剂掺量(‰) 水扼预算定额(kg/m3) 水泥 石灰膏 砂子 水泥 石灰膏 砂子 M2.5 M5 M7.5 M10 1 1 1 1 0.92~1.0 0.52~0.58 0.33~0.39 0.15~0.22 11.2~12.0 7.63~8.53 6.3~6.9 5.2~5.6 120~130 170~190 210~230 260~280 110~130 90~110 70~90 40~60 1430~1450 1430~1450 1430~1450 1430~1450 1~2 1~2 1 0 124 180 217 271 注:1.原材料情况:水泥为325号,中砂,石灰膏;各种材料均为干重。 2.外加剂指的是工地自己熬制的松香热聚物(又称加气剂)和市场供应的微沫剂。   12.2 基 础 工 程 砖基础的质量通病主要反映在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三个方 面c这些 通病直接影响到上部墙体的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2.2.1 基础轴线位移 1.现象 砖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地坪标高(±0.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错位。基础轴线位移 多发生在住宅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层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受压,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2。原因分析 (1) (1)    基础是将龙门板中线引至基槽内进行摆底砌筑。基础大放脚进行收分(退台)砌筑时,由于收 分尺寸不易掌握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容易发生轴线位移。 (2)横墙基础的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 心桩,有的工程放线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 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 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 时,基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 线找中。若采取隔墙吊中,轴线容易产生更 大的偏差。有的槽边中心控制桩,由于堆土 、放料或运输小车的碰撞而丢失、移位。 3。防治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 设置标志板(图12-1),并有相应的保护措 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 发生移动。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打入地 面一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标志板拉通线 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为便于机械开挖基 槽,标志板也 可在基槽开挖后钉设。 (2)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 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 打入与地面一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 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 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 (2) (2)    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 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4)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12.2.2 基础标高偏差 1.现象 基础砌至室内地坪(±0.OOO)处,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 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原因分析 (1)砖基础下部的基层(灰土、混凝土)标高偏差较大,因而在砌筑砖基础时对标高不易控制。 (2)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察觉所砌砖层与皮数杆的标高差。 (3)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薄不匀或铺灰面太长, 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停歇时间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3.防治措施 (1)应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负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将基土垫平。 (2)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0mm×20m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 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图12—2)。 (3)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 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12.2.3 基础防潮层失效 基础防潮层作法大致有三种:(1)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2)M10水 泥砂浆砌二砖三缝;(3)60mm厚C15或C20混凝土圈梁。 1.现象 防潮层开裂或抹压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 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经常潮 湿,使室内粉刷层剥落。外墙受潮后,经盐碱 和冻融作用,年久后,砖墙表皮逐层酥松剥落 ,影响居住环境卫生和结构承载力。 2.原因分析 (1)防潮层的失效不是当时或短期内能发现 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质量容易被忽视。如 施工中经常发生砂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 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或在砌筑砂浆中随意           加一些水泥,这些都达不到防潮砂浆的配合比要求。 (2)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砂浆与基面的粘结。 操作时表面抹压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或者出现裂缝。 (3)冬期施工防潮层因受冻失效。 3.防治措施 (1) (1)    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 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2) (2)    防潮层下面三层砖要求满铺满挤,横、竖向灰缝砂浆都要饱满,240mm墙防潮层下的顶皮砖, 应采用满丁砌法。 (3)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土回填后进行,避免填土时对防潮层的损坏。 (4)如设计对防潮层作法未作具体规定时,宜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作法, 操作要求如下。 1) 1)      清除基面上的泥土、砂浆等杂物,将被碰动的砖块重新砌筑,充分浇水润湿,待表面略 见风干,即可进行防潮层施工。 2)两边贴尺抹防潮层,保证20mm厚度。不允许用防潮层的厚度来调整基础标高的偏差。 3)砂浆表面用木抹子揉平,待开始起干时,即可进行抹压(2~13遍)。抹压时,可在表面 撒少许干水泥或刷一温水泥净浆,以进一步堵塞砂浆毛细管通路。防潮层施工应尽量不留 施工缝,一次做齐,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4)防潮层砂浆抹完后,第二天即可浇水养护。可在防潮层上铺20一30nun厚砂子,上面 盖一层砖,每日浇水一次,这样能保持良好的潮湿养护环境。至少养护3d,才能在上面 砌筑墙体。 (5)60mm厚混凝土圈梁的防潮层施工,应注意混凝土石子级配和砂石含泥量,圈梁面层 应加强抹压,也可采取撤干水泥压光处理,养护方法同水泥砂浆防潮层。 (6)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期施工。防潮层应按 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12.3 墙、柱、垛 12.3.1 砖砌体组砌混乱 1.现象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围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砖规格尺寸误差对清 水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 2.原因分析 (1) (1)    因混水墙面要抹灰,操作人员容易忽视组砌形式,或者操作人员缺乏砌筑基本技能, 因此,出现了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砌筑砖柱需要大量的七分砖来满足内外砖层错缝的要求(图12-3),打制七分砖 会增加工作量,影响砌筑效率,而且砖损耗 很大。当操作人员思想不够重视,又缺乏严 格检查的情况下,三七砖柱习惯于用包心砌 法(图12-4)。 3.防治措施 (1)应使操作者了解砖墙组砌形式不单是 为了清水墙美观,同时也是为了使墙体具有 较好的受力性能。因此,墙体中砖缝搭接不 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200mm 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烧结普通砖采用一顺 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多孔砖采用 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法均可满足这一要求。 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应 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2)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 达不到技能要求者,不能上岗操作。 (3)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尺 寸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允许采用 包心砌法。 (4)砌筑砖柱所需的异形尺寸砖,宜采用 无齿锯切割,或在砖厂生产。 (5)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 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 以提高砌体强度。 (6)墙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可根据受力性能和砖的尺寸误差确定。一般清水墙面常选用一顺一丁 和梅花丁组砌方法;砖砌蓄水池宜采用三顺一丁组砌方法;双面清水墙,如工业厂房围护墙、 围墙等,可采取三七缝组砌方法。由于一般砖长度正偏差、宽度负偏差较多,采用梅花丁组砌 形式,可使所砌墙面的竖缝宽度均匀一致。在同一栋号工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 以避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经常变动组砌方法。   12.3.2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1.现象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 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 至达20m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 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 不良。 2.原因分析 (1) (1)    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 因水泥砂 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 铲或瓦刀铺 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 (2)    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 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 (3)    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 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4) (4)    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取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 达20mm以上,既降低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 3.防治措施 (1) (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详见12.1.2 “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的防治措施。 (2) (2)    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 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 (3)    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 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不得超过500mm。 (4) (4)    严禁用于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 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5) (5)    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 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烧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12.3.3 清水场面游丁走缝 1.现象 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丁砖在下层顺砖上不居中), 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搬家等,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 2.原因分析 (1) (1)    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 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 (2) (2)    开始砌墙摆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 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 (3) (3)    里脚手砌外清水墙,需经常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 墙缝不太方便,容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游丁走缝。 3.防治措施 (1)砌筑清水墙,应选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 (2)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先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确定组砌方法和 调整竖缝宽度。 (3)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 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20mm)。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1.8m宽)时,应将七分头砖 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图12-5)。 (4) (4)    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 下层顺砖的中线重合: (5)在砌大面积清水墙(如山墙)   时,在开始砌的几层砖中,沿墙角 lm处,用线坠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 ,至少保持一步架高度有准确的垂 直度。 (6)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 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 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一步架或一 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 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12.3.4 “螺丝”墙 1.现象 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 2.原因分析 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每当砌至基础顶面和在预制混凝土楼板上接砌砖墙时, 由于标高偏差大,皮数杆往往不能与砖层吻合,需要在砌筑中用灰缝厚度逐步调整。如果砌 同一层砖时,误将负偏差标高当作正偏差,砌砖时反而压薄灰缝,在砌至层高赶上皮数杆时, 与相邻位置的砖墙正好差一皮砖,形成“螺丝”墙。 3.防治措施 (1)砌墙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调整墙体标高。 (2)调整同一墙面标高误差时,可采取提(或压)缝的办法,砌筑时应注意灰缝均匀,标高误差 应分配在一步架的各层砖缝中,逐层调整。 (3)挂线两端应相互呼应,注意同一条平线所砌砖的层数是否与皮数杆上的砖层数相符。 (4)当内外墙有高差,砖层数不好对照时,应以窗台为界由上向下倒清砖层数。当砌至一定高度时, 可检查与相邻墙体水平线的平行度,以便及时发现标高误差。 (5)在墙体一步架砌完前,应进行抄平弹半米线,用半米线向上引尺检查标高误差,墙体基面的 标高误差,应在一步架内调整完毕。   12.3.5 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 1.现象 同一条水平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层冒线砌筑;水平缝下垂;墙体中部(两步脚手架 交接处)凹凸不平。 2.原因分析 (1) (1)    由于砖在制坯和晾干过程中,底条面因受压墩厚了一些,形成砖的两个条面大小不等, 厚度约差2~3mm。砌砖时,如若大小条面随意跟线,必然使灰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大 条面偏大较多,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因而出现冒线砌筑。 C)所砌的墙体长度超过20m,拉线不紧,挂线产生下垂,跟线砌筑后,灰缝就会出现下垂现象。 (3)搭脚手排木直接压墙,使接砌墙体出现“捞活”(砌脚手板以下部位);挂立线时 没有从下步脚手架墙面向上引伸,使墙体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水平灰缝不直等现象。 (4)由于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接砌第二步架时进行了调整,因而在两步架交接处出 现凹凸不平。 3.防治措施 (1) (1)    砌砖应采取小面跟线,因一般砖的小面楞角裁口整齐,表面洁净。用小面跟线不仅能使 灰缝均匀,而且可提高砌筑效率。 (2) (2)    挂线长度超长(15~20m)时,应加腰线。腰线砖探出墙面30~40mm,将挂线搭在砖面上, 由角端检查挂线的平直度,用腰线砖的灰缝厚度调平。 (3) (3)    墙体砌至脚手架排木搭设部位时,预留脚手眼,并继续砌至高出脚手板面一层砖,以7 肖灭“捞活”。挂立线应由下面一步架墙面引伸,立线延至下部墙面至少0.5m。挂立线吊直后, 拉紧平线,用线坠吊平线和立线,当线坠与平线、立线相重,即“三线归一”时,则可认为立 线正确无误。   12.3.6 清水墙面勾缝不符合要求 1.现象 清水墙面勾缝深浅不一致,竖缝不实,十字缝搭接不平,墙缝内残浆未扫净,墙面被砂 浆严重污染;脚手眼处堵塞不严、不平,留有永久痕迹(堵孔砖与原墙面色泽不一致); 勾缝砂浆开裂、脱落。 2。原因分析 (1) (1)    清水墙面勾缝前未经开缝,刮缝深度不够或用大缩口缝砌砖,使勾缝砂浆不平,深 浅不一致。竖缝挤浆不严,勾缝砂浆悬空末与缝内底灰接触,与平缝十字搭接不平, 容易开裂、脱落。 (2) (2)    脚手眼堵塞不严,补缝砂浆不饱满。堵孔砖与原墙面的砖色泽不一致,在脚手眼处 留下永久痕迹。 (3) (3)    勾缝前对墙面浇水润湿程度不够,使勾缝砂浆早期脱水而收缩开裂。墙缝内浮灰未 清理干净,影响勾缝砂浆与灰缝内砂浆的粘结,日久后脱落。 (4) (4)    采取加浆勾缝时,因托灰板接触墙面,使墙面被勾缝水泥砂浆弄脏而留下印痕。 如墙面浇水过湿,扫缝时墙面也容易被砂浆污染。 3.防治措施 (1)清水墙面勾缝所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勾缝前,必须对墙体砖缺楞掉角部位、瞎缝、刮缝深度不够的灰缝进行开凿。开缝深度 为10mm左右,缝子上下切口应开凿整齐。 (3)砌墙时应保存一部分砖,供堵塞脚手眼用。脚手眼堵塞前,先将洞内的残余砂浆剔除干净, 并浇水润湿(冲去浮灰),然后铺以砂浆用砖挤严。横、竖灰缝均应填实砂浆,顶砖缝采取 喂灰方法塞严砂浆,以减少脚手眼对墙体强度的影响。 (4)勾缝前,应提前浇水冲刷墙面的浮灰(包括清除灰缝表层不实部分),待砖墙表皮略见 风干时,再开始勾缝。 (5)勾缝用1:1.5水泥细砂砂浆,细砂应过筛,砂浆稠度以勾缝馏子挑起不落为宜。 (6)外清水墙勾凹缝,凹缝深度为4~5mm,为使凹缝 切口整齐,宜将勾缝馏子做成倒梯形断面(图12-6)。操作 时用馏子将勾缝砂浆压入缝内,并来回压实、上下口切齐 。竖缝馏子断面构造相同,竖缝应与上下水平缝搭接平整 ,左右切口要齐c为防止托灰板对墙面的污染,将板端刨 成尖角(图12—7),以减少与墙面的接触。 (7)勾完缝后,待勾缝砂浆略被砖面吸水起干,即可进 行扫缝。扫缝应顺缝扫,先水平缝,后竖缝,扫缝时应不 断地抖掉扫帚中的砂浆粉粒,以减少对墙面的污染。 (8)干燥天气,勾缝后应喷水养护。   12.3.7 墙体留搓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1.现象 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搓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搓部位接搓砂浆不严, 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2.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对留搓形式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缺乏认 识,习惯于留直搓,认为留斜搓费事,技术要求高,不 如留直搓方便,而且多数留阴搓。有时由于施工操作不 便,如外脚手砌墙,横墙留斜搓较困难而留置直搓。 (2)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搓过多。由于重视不够, 留直搓时,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长度、间距未按 规定执行;拉结筋部位的砂浆不饱满,使钢筋锈蚀。 (3)后砌120mm厚隔墙留置的阳搓(马牙搓)不正不直,接搓时由于咬搓深度较大(砌十字缝时咬搓 深120mm),使接搓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 (4)斜搓留置方法不统一,留置大斜搓工作量大,斜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搓部位不顺线。 (5)施工洞口随意留设,运料小车将混凝土、砂浆撒落到洞口留搓部位,影响接搓质量。填砌施工 洞的砖、色泽与原墙不一致,影响清水墙 面的美观。 3.防治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搓应作统 一考虑c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搓,或一 步架留搓,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 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 ,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 面互不于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搓部位,有利于房 屋的整体性。 (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搓的规定,斜槎 宜采取18层斜搓砌法(图12-8),为防止因操作不熟 练,使接搓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 水墙留搓,   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搓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 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图12-9)。                               (3)非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图12-10), 使咬搓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4)应注意接搓的质量c首先应将接搓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搓时,槎面要填实砂浆, 并保持灰缝平直。                                 (5)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搓,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 地区的120mm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图12-11)。接搓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 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搓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6)外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搓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料小车碰撞搓 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 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   12.3.8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1.现象 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的钢筋在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 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遭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上述两种现象会使配筋砌体强 度大幅度地降低。 2.原因分析 (1) (1)    配筋砌体钢筋漏放,主要是操作时疏忽造成的。由于管理不善,待配筋砌体砌完后, 才发现配筋网片有剩余,但已无法查对,往往不了了之。 (2) (2)    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特别当同一条灰缝中,有的部位(如窗间墙)有配筋,有的 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划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使配 筋在灰缝中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造成钢筋锈蚀。 3.防治措施 (1) (1)    砌体中的配筋与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 检查记录存档。施工中,对所砌部位需要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便检查有无遗漏。 砌筑时,配筋端头应从砖缝处露出,作为配筋标志。 (2) (2)    配筋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厚度 上下各有2mm保护层为宜)。如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分划两 种皮数杆,一般配筋砌体最好为外抹水泥砂浆混水墙,这样就不会影响墙体缝式的美观。 (3) (3)    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的质量,应先将钢筋网片刷水泥净浆。网片放置前, 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浆砌筑时, 砂浆掉人竖缝中而出现露筋现象。 (4) (4)    配筋砌体一般均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砂浆,为了使挤浆严实,严禁用干砖砌筑。 应采取满铺满挤(也可适当敲砖振实砂浆层),使钢筋能很好地被砂浆包裹。 (5)如有条件,可在钢筋表面涂刷防腐涂料或防锈剂。   12.3.9 住宅工程附墒烟道堵塞、窜烟 1.现象 砖混结构住宅的居室和厨房附墙烟道被堵塞,或各楼层间烟道相互窜烟,将直接影响建 筑物的使用和人身安全。 2.原因分析 (1) (1)    施工操作不注意,将大量碎砖、砂浆等杂物掉落烟道内,造成堵塞。尤其是每层平 口处烟道部位要浇筑混凝土圈梁,稍不留意混凝土将掉落在烟道内。 (2)烟道内安放瓦管的接口,没有用砂浆塞严或接口错位,使各楼层间烟道相互窜烟。 3.预防措施 (1) (1)    砌筑附墙烟道部位应建立责任制,各楼层烟道采取定人定位(各楼层同一轴线的烟道, 尽量由同一人砌筑),便于明确责任和实行奖惩。 (2) (2)    砌筑烟道安放瓦管时,应注意接口对齐,接口周围用砂浆塞严,四周间隙内嵌塞碎砖, 以嵌固瓦管。烟道砌筑时应先放瓦管后砌墙体,以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掉人管内。 (3) (3)    推广采用桶式提芯工具的施工方法,既可防止杂物落人烟道内造成堵塞,又可使烟道内壁 砂浆光滑、密实,对防止窜烟有利。 (4)烟道必须进行逐个检查验收,用线坠吊测和测烟检查,必须全部达到合格。 4.治理方法 (1)烟道内有碎砖头、砂浆渣和混凝土块堵塞物时,可用粗钢筋由房顶顺烟道往下疏通。 (2)烟道堵塞严重时,可采取“开膛”办法,将墙体剔凿开,把堵塞物取出。   12.3.10 楼板伸入墒体长度不足或搁置不平 1.现象 (1)楼板伸进墙体的长度小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一旦遭遇震害,楼板容易坠落。 (2)横梁两侧楼板伸入墙内的长度不等,造成墙体荷载偏心,对砌体受力不利。 (3)楼板在墙上安放不平,板与墙局部接触,造成墙体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 从而降低砌体的承载能力。 2.原因分析 (1) (1)    轴线放线不准,使墙体间的距离产生较大偏差,距离小时,板的支承长度大; 距离大时,板的支承长度小: (2) (2)    放楼板时,不认真检查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或已发现支承长度不够,也怕麻烦, 不作调整。 (3) (3)    搁置楼板前,末对墙顶找平,放板时也不坐浆,或仅用砂浆将明显不平处填平, 楼板放上后,发现板不平稳,也未认真处理。 3.预防措施 (1) (1)    采用先放楼板后浇圈梁的硬架支模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彻底解决楼板支承长度不足和搁置不平稳 (2) (2)    这一问题。硬架支模工艺如图12-12和12-13所示。                                   硬架支模的施工要点如下。 1)楼板长度按每端伸入墙内45nml确定。 2)楼板预应力钢筋留出一定长度,搁板后弯折30o~45o。 3)伸进楼板孔洞内40mm左右进行堵孔。 (2)采用钢尺准确放线,控制墙体轴线的偏差不超过10mm。 (3) (3)    搁放楼板前,用砂浆对墙顶找平(有混凝土圈梁时,可不进行此道工序),放板 时, 先进行坐浆,并控制好两端进墙长度,再落板。   12.4 墙 体 裂 缝 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 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 (除严重开裂外)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 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他荷载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对于墙体因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则必须高 度重视,一旦裂缝出现,有可能导致墙体的倒塌破坏,后果相当严重。 12.4.1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 1.现象 (1) (1)    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 并由下向上发展(图12-14)。横墙由于刚度较大(门窗洞口也少),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相对变形, 故很少出现这类裂缝。裂缝多出现在底层墙体,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 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及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2) (2)    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 边裂缝在上(图12-15)。 (3) (3)    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纵墙顶层有钢筋混凝土 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直裂缝则较少。 2.原因分析 (1) (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的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 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 (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 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 (3)    房屋底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 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房屋, 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 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也可能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3.预防措施 (1) (1)    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 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 (2)    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 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沉降缝使其 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 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纪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由于上部结构刚度较强,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 不均匀下沉。故应在基础顶面(±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 设计时,应控制长高比不要过大。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润湿程度,改善砂浆和易性, 提高砂浆饱满度,在施工临时间断处留置斜搓。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的房屋,当留置直搓时,也应 留成阳搓,并按规定加设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搓和无拉结筋的作法。 (4)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碹(图12-16),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而变形,防止窗台 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采取通长配筋 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                                 4.治理方法 (1) (1)    对于沉降差不大,且已不再发展的一般性细小裂缝,因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采取砂浆堵 抹即可。 (2) (2)    对于不均匀沉降仍在发展,裂缝较严重且在继续开展阶情况,应本着先加固地基后处理裂缝的 原则进行。一般可采用桩基托换加固方法来加固,即沿基础两侧布置灌注桩,上设抬梁,将原基 础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继续下沉。然后根据墙体裂缝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灌浆充填法(1:2水泥砂浆); 钢筋网片加固法(250mm×250mm∮4—6钢筋网,用穿墙拉筋固定于墙体两侧,上抹35mm厚M10 水泥砂浆或C20细石混凝土);拆砖重砌法(拆去局部砖墙,用高于原强度等级一级的砂浆重新砌筑) 进行处理。       12.4.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现象 (1) (1)    八字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1/3 长度内(图12-17),有时在横墙上也可能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 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2) (2)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 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往往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图12-18)。                         (3) (3)    竖向裂缝。对于一些长度较大的房屋,在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中间大、 两端小。 (4) (4)    上述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具有南面、西面重,北面、东面轻的特点, 大多数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出现。 2.原因分析 (1) (1)    八字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纵墙面上,这种裂缝的产生,往往是在夏季屋顶圈梁、 挑檐混凝土浇筑后,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的差异(前者比后 者约大一倍),在较大温差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缩短而在两端产生八字裂缝。无保温屋盖的 房屋,经过夏、冬季气温的变化,也容易产生八字裂缝。裂缝之所以发生在顶层,还由于顶层 墙体承受的压应力较其他各层小,从而砌体抗剪强度比其他各层要低的缘故。 (2) (2)    据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 发生的竖直裂缝,以及纵墙上的竖直裂缝(图12-19),产生的原因与上述原因相同。 3.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屋面结构 层施工完毕至作好保温层,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 因此屋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同时应尽量 缩短间隔时间。 (2)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者顶层圈梁与 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 (3)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 体产生的影响。伸缩缝内应清理干净,避免碎砖 或 砂浆等杂物填入缝内。 4.治理方法 此类裂缝一般不会危及结构的安全, 且2—3年将趋于稳定,因此,对于这类裂缝可待其基本稳定后再作处理。 治理方法与12.4.1“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基本相同。     12.4.3 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1.现象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图12-20)。 2.原因分析 (1)大梁下面墙体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 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 (2)该部位墙体厚度不足,或未砌砖垛。 (3)砖和砂浆强度偏低,施工质量较差。 3.预防措施 (1)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 (2)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 (3)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4.治理方法 由于此类裂缝属受力裂缝,将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一旦发现,应尽快进行处理。 首先由设计部门根据砖和砂浆的实际强度,并结合施工质量情况进行复核验算, 如果局部受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可会同施工部门采取加固措施。处理时,一般应先加固结构, 后处理裂缝。对于情况严重者,为确保安全,必要时在处理前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防墙体突 然性破坏。     附录 砖砌体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无筋砖砌体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附表12-6 项次 项目类别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 主控项目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查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3块砖,取其平均值 3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观察检查 4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搓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搓必须做成凸搓。留直搓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人长度从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o弯钩 观察和尺量检查 5 轴线位置偏移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附表12-8 6 一般项目 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校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观察检查 7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 8 一般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附表12-8   配筋砖砌体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附表12-7 项次 项目类别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1 主控项目 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钢筋性能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2 构造柱、芯柱、组合砌体构件、配筋砌体剪力墙构件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混凝土或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3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预留的拉结钢筋位置应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 观察检查 4 构造柱位置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符合附表12-9的规定 5 一般项目 设置在砌体水平灰缝内的钢筋,应居中置于灰缝中。水平灰缝厚度应大于钢筋直径4mm以上。砌体外露面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观察检查,辅以钢尺检测 6 设置在潮湿环境或有化学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中的砌体灰缝内的钢筋应采取防腐措施 观察检查 7 网状配筋砌体中,钢筋网及放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钢筋规格检查钢筋网成品,钢筋网放置间距局部剔缝观察,或用探针刺入灰缝内检查,或用钢筋位置测定仪测定 8 组合砖砌体构件,竖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距砖砌体表面距离不应小于5mm;拉结筋两端应设弯钩,拉结筋及箍筋的位置应正确 支模前观察与尺量检查 砖砌体位置、垂直度和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附表12-8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直度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3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5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4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墙、拄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混水墙、拄 8 5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5 用尺检查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7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10m线和尺检查 混水墙 10 8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附表12-9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1 柱中心线位置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柱层间错位 8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3 柱垂直度 每层 10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15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砌筑砂浆的稠度 附录12-1 项次� 砌体种类� 砂浆稠度(mm)� � 1 2 3� 烧结普通砖砌体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砌体 烧结普通砖平拱式过梁、空斗墙、筒拱� 70~9 060~80 50~70  � �   � � � � � � � � � � � � �
本文档为【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2 砖砌体工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32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