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冯蒸桓欢韵类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冯蒸桓欢韵类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举报
开通vip

冯蒸桓欢韵类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1 桓欢(-on)类韵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冯 蒸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引言 元代《中原音韵》的桓欢韵,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韵部,它的拟音,或拟为-on, 或拟为-uon,这里暂取前者。它是中古山摄一等的合口韵,中古山摄一、二等韵 在近代音的演变中呈现为两种状态,详见表 1: 表 1 中古山摄一、二等韵——《中原音韵》演变表 演变 内容 拟音 《中原音韵》 A 山摄一等开口、二等 -an/-uan 寒山韵 中古山摄 一、二等 B 山摄一等合口 -on 桓欢韵 ...

冯蒸桓欢韵类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1 桓欢(-on)类韵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 冯 蒸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引言 元代《中原音韵》的桓欢韵,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韵部,它的拟音,或拟为-on, 或拟为-uon,这里暂取前者。它是中古山摄一等的合口韵,中古山摄一、二等韵 在近代音的演变中呈现为两种状态,详见表 1: 表 1 中古山摄一、二等韵——《中原音韵》演变表 演变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拟音 《中原音韵》 A 山摄一等开口、二等 -an/-uan 寒山韵 中古山摄 一、二等 B 山摄一等合口 -on 桓欢韵 由于清代以后桓欢(-on)类韵在北方方言中多已消失,而保存有-on 类韵多 在一些南方方言(吴语、赣语、客家、粤语等)中出现,所以此类韵的音韵特征多 被学者定为南方方言。董同龢 1968/2001、唐作藩 2000 说它不反映“中原之音”, 是“方音”的反映,但对反映的是何种方音则未予确指。蒋冀骋 2003 主张“寒 山”和“桓欢”两分不是北方语音的反映,乃是赣方言特别是周德清方音的反映。 宋洪民 2006b 说桓欢韵的分立是源于《中原音韵》作者周德清所说的山西方言, “元代中原之音的音系格局或说官、关主元音的差别不能是造成桓欢独立的结 果,而基于山西方言的桓欢独用却因曲家的审音精细而在官、关差别甚微的中原 大地获得了合法地位”。 笔者认为,根据元明清时期的诸多汉语音韵文献,虽然有的韵书(含韵图, 下同)的音韵属性具有南方性,但是多数音韵资料是北音韵书,“桓欢”韵的存 在应是当时北音的重要特征之一。应是当时北方方言读书音即当时通语语音的反 映,那种推断桓欢韵为近代南方音特征而非北音的论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从历 史音韵资料和现代方音两个角度分别加以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在《中原》前后的音韵资料中多并不 2 称作桓欢韵,而是各有自己的韵部名称,这里为了称说的方便,我们把各音韵资 料中凡含有独立-on 类韵并与-an/-uan 类韵对立的韵类统一称作桓欢类韵,或径 直就称作桓欢韵。 二、含有桓欢类韵的历史音韵资料分论 近代音有桓欢类即-on 类的历史音韵资料,据知主要有下列诸种,请见表 2 (按照时代顺序排列): 表 2 近代音中有桓欢类韵的音韵资料表 序号 时代 音韵资料名称 时间 1 辽代 契丹—汉对音资料 1053—1170 2 《蒙古字韵》 1279 3 《古今韵会举要》 1297 4 《中原音韵》 1324 5 元 《中州乐府音韵类篇》 1351 6 《洪武正韵》 1375 7 《琼林雅韵》 1398 8 《中原雅音》 1398-1460 9 《韵略易通》 1442 10 《韵学集成》 1460 11 《词林韵释》 1483 12 《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 1515 13 《四声通解》今俗音 1517 14 《万籁中声》 1582 15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 1586 16 《葡汉辞典》 1584—1588 17 《交泰韵》 1613 18 《韵法直图》、《韵法横图》 1614 19 《西儒耳目资》 1625 20 《皇极图韵》 1632 21 《音韵日月灯》 1633 22 《切韵声原》 1641 23 《七音韵准》 1657 24 北音 《韵通》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 25 《中州音韵》 1506 26 明 南音 《声韵会通》 1540 3 27 《元声韵学大成》 1578 28 《中州全韵》 1631 29 《音韵须知》 1690 30 《徐氏音韵捷法》 1696 31 《五车韵府》 1708 前 32 《韵切指归》 1709 之前 33 《音韵清浊鉴》 1721 34 《李氏音鉴》 1805 35 《说音》 1807 36 《横切五声图》 1843 37 《反切检字图》 1853 38 《韵学发原》 1864 39 《字学呼名能书》 1874 40 《幼学切音便览》 1880 41 《天籁新韵》 1886 42 《双声叠韵一贯图》 1891 43 《声律易简编》 清,年代不详 44 《韵宗正派》 清,年代不详 45 《同文形声故》 清,年代不详 46 《韵法捷径》 清,年代不详 47 《音韵指掌》 清,年代不详 48 《于氏捷韵》 清,年代不详 49 博园《韵谱》 清,年代不详 50 北音 《反切直图》 1915 51 《笠翁词韵》 1672-1680 52 《太谷元音》 1716 53 《音韵辑要》 1781 54 《增订中州全韵》 1791 55 清 南音 《曲韵骊珠》 1792 下面分别对上述有关资料的桓欢韵保存情况作一简述。 甲.辽代 (一)契丹—汉对音资料(1053—1170) 根据沈钟伟 2007,契丹—汉对音资料中有寒山韵和桓欢韵的对立,与《中 原音韵》相似。具体的例子如下: a+an: 散,蘭,山,亁,安,翰(寒山) 4 a+an:判(桓欢) o+on:观,管,乱(桓欢) an:檀,韩(寒山) on:团(桓欢) 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早于《中原音韵》的最早含有桓欢韵的北音资料,它的 归字虽然和《中原音韵》有些参差,如“判”字就和《中原音韵》的分韵不同, 但弥足珍贵。 关于契丹-汉对音资料的时代,史书说契丹小字的创制是 925 年,但是最早 的墓志是 1053 年的《耶律宗教墓志》。从契丹小字拼写的一致性来推理,当时 可能有正字法。其时代这里暂定为 1053—1170(在金代创制女真文字之前,仍 然使用契丹小字)。 契丹汉对音资料反映的汉语音系基础不易确指。沈钟伟最近(个人通信, 2012)认为,辽代的汉族人口也应当在北京地区最密集。作为辽国南京的北京, 应该是汉-契丹材料中的基础方言。本文从沈钟伟的见解。 乙.元代北音 (二)蒙古字韵(1279) 《蒙古字韵》是用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一部韵书,是八思巴字汉语对音资料 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即《广韵》中的桓韵字,在《蒙古 字韵》中是“八寒”韵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广韵》音系中寒、桓为开合对立韵(当 然,《切韵》中寒桓是合为一韵的,到《广韵》中才一分为二),主元音相同;但 《中原音韵》中的格局却是一等开口寒韵与二等合流成为寒山韵,桓韵则独立为 桓欢韵,而且这在元曲用韵中也得到了印证。由此推论,二者主元音当有较大的 差异。而《蒙古字韵》的标音似乎正好与此相契合,因为《切韵》桓韵字的韵母 在《蒙古字韵》中就标为 on。 《蒙古字韵》寒部包括 57 个八思巴字母,总共 459 字,有四个字母韵:干、 官、关、间。官字母韵来自桓合一,与《中原音韵》的桓欢韵相当。 《中原音韵》的桓欢韵部的字全来自中古的桓韵系,《蒙古字韵》归寒部,是 自成一类。陆志韦 1946 拟作 u�n,今从《蒙古字韵》改作 on(李立成 2002)。 关于《蒙古字韵》的音系基础,罗常培 1959 认为《蒙古字韵》反映的是元 代的读书音。郑张尚芳 1998 认为《蒙古字韵》代表的是金代的中原官话音,即 当时的洛阳音。李立成 2002 认为它是元代早期和林或上都一带的音。Zhongwei Shen.2008 认为《蒙古字韵》的音系时代是金代的,方言应是北京(当时燕京)。 金 1125 灭辽,1153 内乱从上京迁都燕京,1157 毁上京,作为大致安定的政治 文化中心,又有密集的汉族人口。应该就是当时的北京话。 这里暂取罗常培说。 (三)《古今韵会举要》(1297) 5 董同龢 1968/2001 认为,《古今韵会举要》的字母韵(平声有 67 个)可以按 照中古十六摄的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类,其中相当于中古山摄的字母韵有下 列 9 个(举平以赅上去),董同龢 1968/2001 考证它们的来源如下: (1)“干”字母韵——寒韵字(“单”“餐”“干”“寒”),删字两韵帮庄系字 (“班”“删”,“瓣”“山”),元韵非系字(“翻”)。 (2)“间”字母韵——删山两韵见影系字(“姦”,“间”)。 (3)“鞬”字母韵——元韵开口字(“鞬”“言”);仙韵开口见影系及帮精知 章系浊音字(“眠”“钱”“乾”“延”),仙韵开口端系与帮精系浊音字(“天”“眠” “前”)。 (4)“坚”字母韵——仙韵开口帮精知章系清音字(“篇”“遷”“羶”),先 韵开口见影系(除匣母)及帮精系清音字(“边”“千”“坚”“煙”)。 (5)“闲”字母韵——只有先韵开口匣母字(“贤”),同时“坚”字韵没有 匣母字。 (6)“官”字母韵——桓韵字(“潘”“端”“酸”“寬”“欢”)。 (7)“關”字母韵——删山两韵合口字(“跧”“關”“彎”,“鳏”“湲”)。 (8)“涓”字母韵——元韵见影系合口字(“元”“暄”),仙韵合口字(“权” “专”“全”“沿”)。 (9)“卷”字母韵——先韵合口字(“玄”)。 据此可知,“官”字母韵独立为一类,与“干、关、间”等字母韵对立。相 当于《中原音韵》的桓欢韵。 《古今韵会举要》的音系基础音韵学界尚无定说,但我认为它与《蒙古字韵》 一样应反映的亦是元代的北方话读书音。 (四)《中原音韵》(1324) 《中原音韵》(1324)为元人周德清所作。分韵十九部。有独立的桓欢韵。 《中原音韵》的寒山韵和桓欢韵相当于《蒙古字韵》的寒部。寒山韵包括 75 个小韵,总共 210 字。 《中原音韵》的桓欢韵包括 41 个小韵,总共 130 字。桓欢韵只有一个韵母, 来自中古桓合一。桓欢在元曲里是个险韵,一般不独用。周德清分出这一韵部, 似乎不能纯粹是从曲韵归纳出来的,而是根据“中原之音”所定的。《正语作词 起例》辨“诸方语病”中有几个组关于桓欢与寒山合口的辨似,例如:,列举“完 有岏,官有关,慢有幔、患有缓、惯有贯”等例,这相当于现代语言学所谓的“最 小对立”(minimal pair),强调桓欢与寒山的合口类有别。对举的各组字在声母、 介音、韵尾等方面相同,只有主要元音不同,后一字属寒山韵,读[-uan],前一字 属桓欢韵,当读[-on](李立成 2002)。 《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音韵学界尚无定说。宁继福、王力持北京(元大都) 音说。李新魁、郑张尚芳持河南汴洛音说, 杨耐思认为,元代共同语音通行于 北方广大地区,不能指出特定的地点。 6 这里暂取宁继福、王力的北京音说。 (五)《中州乐府音韵类篇》(1351) 《中州乐府音韵类篇》(1351)为元燕山人卓从之撰,又名《中州音韵》、《中 原音韵类篇》、《北腔韵类》等。书成于元至辛卯年(1351),后周德清《中原音 韵》二十七年。据卢前(冀野)统计,此书收字 4023 字,较《中原音韵》为少, 但亦有四、五十个字是《中原音韵》所没有的。 其书仍用《中原音韵》十九部,唯部目改歌戈为哥戈、侵寻为寻侵。音系与 《中原音韵》基本一致,有些地方对《中原音韵》作了校正。陆志韦 1946 认为 该书与《中原音韵》同出一源。 该书亦和《中原音韵》一样,有独立的桓欢韵,并与寒山韵对立。 关于《中州乐府音韵类篇》的音系基础,音韵学界迄无明确意见。笔者认为, 该书作者卓从之是元代的燕山人,其地在今河北,或许就是当时的大都(今北京)。 此书又名《北腔韵类》,顾名思义,反映的音当为北音无疑。这里暂定为北京音。 丙.明代北音 (六)《洪武正韵》(1375) 《洪武正韵》是明代官韵书,成于洪武八年(1375)。全书分七十六韵,平、 上、去各二十二,入声十。这个韵部系统是归并《礼部韵略》而来;但并不止于 归并,还据实际语音作了调整。声调分平、上、去、入。依传统韵书例,以声统 韵,韵内分小韵排列。其反切与《古今韵会举要》一书基本相同。 《中原音韵》的寒山与桓欢两部,《洪武正韵》改定为寒韵和山韵两类。邵 荣芬(1981:47)说:“《正韵》寒韵包括《广韵》桓韵、寒韵一部分,删韵(《集 成》改成了山韵)包括《广韵》山、删两韵及寒、元、凡三韵的一部分。《正韵》 的这两韵相当于《中原》的桓欢和寒山两韵的范围,但韵字的分配不太一样。情 况如下表所示。 《中原》 《广韵》 《正韵》 桓欢---------桓 全韵 寒韵 寒 喉牙唇音 舌齿音 寒山---- 山删 全韵 删韵 元凡 唇音 《正韵》的分法,好像有点符合某些南方方言。比如苏州话,寒韵的韵母读 7 ø,删韵的韵母读 E1。不过《正韵》寒韵内部开合仍然独立,如“干”与“官” 仍分为两个小韵之类,也和苏州话不全同。” 《洪武正韵》与《中原音韵》音系很不一致,它的音系基础音韵学界还有争 议。该书的奉敕编撰者有乐韶凤、宋濂等人。宋濂《序》说其撰作原则是“一以 中原雅音为定”。我们认为,该书虽然保留有全浊声母,但仍应认为它是北音韵 书。罗常培 1959 认为十四世纪前后,在北方并行着两种读音系统,“一个是代表 官话的,一个是代表方言的;也可以说一个是读书音,一个是说话音。”《洪武正 韵》可能反映了前一系统,而《中原音韵》反映了后一系统。 (七)《琼林雅韵》(1398) 《琼林雅韵》(1398)为明朱权撰。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宁献 王,自号臞仙,涵虚子、丹邱先生等。书成于洪武戊寅(1398)。书前有自序。 此书与《中原音韵》一样分为十九部。据其自序,此书是据卓从之《中州乐 府音韵类编》改作的(朱氏可能未见到周德清《中原音韵》)。收字八千一百多, 倍于卓书。《中原音韵》和卓书都没有释义,而此书则有。 《中原音韵》的寒山韵即本书的“安闲”韵,桓欢韵即本书的“ 鸾”韵。 其音系特征基本上和《中原音韵》相同。 (八)《中原雅音》(1398-1460) 撰人不详。据邵荣芬 1981 考证,当作于《琼林雅韵》成书的 1398 年至《韵 学集成》成书的 1460 年之间,即明正统、景泰年间。 原书失传,惟在明人章黼《韵学集成》中多有引述,今人有辑本。 邵荣芬 1981 考出此书有二十韵(不计声调),含四十一个韵母,韵母数目比 《中原音韵》略少。其二十韵如下: 东 庚 阳 真 寒 山 先 侵 覃 盐 支 齐 皆 模 鱼 尤 萧 歌 麻 遮 总的来说,此书的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很接近,与同时的《韵略易通》 也基本相同。 与桓欢韵有关的韵字邵荣芬 1981 列出如下相关韵的自注和互注的情况: 寒 桓 删 山 元 凡 寒 12 1 桓 14 1 删 4 10 1 山 6 元 1 1 3 邵荣芬 1981 说:“《广韵》寒、桓是开合关系,《中原》寒、桓是主要元音不 1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42 页,科学出版社 1956 年版。 8 同。不论是哪一种关系,它们之间都很难有互注。但有一例:“懽,休干切”(寒 韵),桓韵字读成了寒韵。开合相变,比较常见。这也是寒、桓主元音相同的迹 象。要是这样的话,《雅音》寒、桓的关系,既不同于《中原》,也不同于《正韵》, 而是和现代北京话一样,即寒开,桓合。这倒是符合《切韵》以来,北方话的一 般情况。”我们不同意邵先生的这种看法。因为根据上表,寒韵自注 12 例,桓韵 自注 14 例,寒桓互注仅 1 例,寒桓无疑应分为两个韵,而且主要元音应不相同。 不能因为仅此一例互注就完全泯灭了二者的区分,《中原雅音》中很可能保存有 独立的桓韵,这个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这里暂时认为该书有桓欢韵。 (九)《韵略易通》(1442) 明兰茂撰。兰氏字廷秀,号止庵,又号和光道人,云南嵩明杨林人。《韵略 易通》书成于明正统壬戌年(1442)。 该书分二十部。其“山寒”与“端桓”的对立,即相当于《中原音韵》“寒 山”与“桓欢”的对立。 (十)《韵学集成》(1460) 又名《并声连声韵学集成》。撰人明代章黼,字道常,号耕隐,嘉定(今属上 海市人)。 其书分韵为七十六,与《洪武正韵》全同,但不按四声分卷,而是将四声(有 的无入声,只有三声)相应的韵放在一起,分成二十二组,谓之“每音平上去入 四声连之”。详见上文对《洪武正韵》的说明。 (十一)《词林韵释》(1483) 《词林韵释》撰人不详。又名《菉斐轩词林要韵》。赵荫棠 1930,1931,1957 认为此书系明成化十九年(1483)陈铎所编,陈氏字大声,江苏下邳人。 书分十九韵。该书的“寒间”与“鸾端”之分即相当于《中原音韵》的“寒 山”与“桓欢”之分。 (十二)《翻译老乞大》、《翻译朴通事》(1515)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是崔世珍所作,成书大约是在 1515 年。而今 天所见的《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分别是 1670 年和 1677 年的刊本。前者 与崔原本有少数字改动,后者是边暹、朴正华据崔氏《老朴集览》补正,朝文部 分也重新翻译,但谚文注音没有改动。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原来是有声点的,即在注音的谚文左边加点 或不加点来表示声调。但通常见到的奎章阁本《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没 有声点。在奎章阁本《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后面,附有《翻译老乞大朴 通事凡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韩国陆续发现了一些带声点的本子,韩国学 者称之为《翻译老乞大朴通事》。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和《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在每个汉字下 面都有两个谚语注音,称为“左音”和“右音”。(蒋绍愚 2005) 根据朱星一 2000 和具贤娥 2011,请看表 3 下列《翻译老乞大·朴通事》里几 9 个寒、删、桓韵的对音例: 表 3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寒、删、桓韵例字对音表 例字 中古韵母 左音 右音 幹 寒山開一 kan kan 看 寒山開一 k‘an k‘an 罕 寒山開一 xan xan 班 刪山開二 uan uan 關 刪山合二 kuən kuən 還 刪山合二 �uan xuan 慣 刪山合二 kuan kuan 頑 刪山合二 uan uan 般 桓山合一 pən pən 端 桓山合一 tuən tuən 短 桓山合一 tuən tuən 酸 桓山合一 tsuən tsuən 蒜 桓山合一 tsuən tsuən 官 桓山合一 kuən kuən 寬 桓山合一 k‘uən k‘uən 从表 3 可知,删、桓韵主元音不同,前者是 a,后者是 ə。这里寒韵开口韵 的主元音与删韵相同,形成了寒韵开口主元音和合口主元音对立的格局。具贤娥 2011 认为可见,寒韵开口字先入到删韵。但是本属删韵的“關”韵母为 uən,与 桓韵相同。按语音变化,桓韵由 uən 变为 uan 才对,本属 uan 韵目的字念为 uən 是不合音理的。注音有误。 (十三)《四声通解》今俗音(1517) 《四声通解》(1517)。朝鲜的汉学家崔世珍所作。也分“正音”和“俗音”。 《四声通解》中的“正音”和“俗音”同《四声通考》。此外又有“今俗音”,是 崔世珍听到的音。《四声通释》“今俗音”和《四声通考》“俗音”在音系上没有 很大不同。 根据朱星一 2000 和具贤娥 2011,请看表 4《四声通解》中几个寒、删、桓 韵的对音例如下: 表 4 《四声通解》寒、删、桓韵例字对音表 例字 中古韵母 正音 今俗音 幹 寒山開一 kən kan 看 寒山開一 k‘ən k‘an 罕 寒山開一 xən xan 10 關 刪山合二 kuən kuan 慣 刪山合二 kuan kuan 頑 刪山合二 uan uan 班 刪山開二 uan uan 般 桓山合一 pən pən 端 桓山合一 tuən tuən 短 桓山合一 tuən tuən 酸 桓山合一 tsuən tsuən 蒜 桓山合一 tsuən tsuən 官 桓山合一 kuən kuən 寬 桓山合一 k‘uən k‘uən 椀 桓山合一 /uən uən 由此可见,《四声通解》的今俗音桓韵与山、删韵合口有别,前者是-uan, 后者是-uən。 (十四)《万籁中声》(1582) 《万籁中声》,吴元满(字敬甫,安徽歙县人)著。书中有田蓻蘅的万历壬 午(1582)序。该书相当罕见。 该书的韵母是舒声三十一韵,入声十五韵。舒声寒韵与桓韵对立(举平以赅 上去),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十五)《书文音义便考私编》(1586) 《书文音义便考私编》,李登(字士龙,号如真生,江苏上元人)著,有万 历乙酉(1585)的自序,于万历丁亥(1587)刊刻。。 该书的韵类是舒声二十二个韵,入声九韵。舒声寒韵与桓韵对立(举平以赅 上去),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十六)《葡汉辞典》(1584-1588) 罗马耶稣会档案馆收藏有羅明堅 ( Michele Ruggieri – 1543-1607) 和利瑪 竇(Matteo Ricci – 1552-1610) 在澳門合著的手稿《葡汉辞典》。根据杨福绵 1989、 1995 的考证,该辞典成书于(1584-1588)年间。该辞典于 2010 年由魏若望(John W. Witer, S.J)主编,由葡牙国家图书馆、东方葡萄牙学会、利玛窦中西文化历 史研究所等三个机构出版,即名为《葡汉辞典》(Dicionaris Postugues-Chines)。 杨福绵先生 1989、1995 对其汉字注音做了详细的研究,得出了该书的音韵系统, 并认为其音系基础为明代南京话。该书注音呈现官韵与关韵的对立,说明有独立 的桓欢韵。 11 (十七)《交泰韵》(1613) 《交泰韵》(1613)的作者是吕坤,坤字叔简,一字心吾,宁陵人。该书分 二十一韵部,如下: 东韵 真韵 文韵 寒韵 删韵 先韵 阳韵 庚韵 青韵 支韵 齐韵 鱼韵 模韵 皆韵 灰韵 萧韵 豪韵 歌韵 麻韵 遮韵 尤韵。 据藤堂明保(1952/1987,1956/1987)、望月真澄(1988),《交泰韵》的 寒韵、删韵的对立,大约即相当于《中原音韵》寒山韵与桓欢韵的对立。与《洪 武正韵》的情况颇有类似之处。藤堂明保认为该书反映的是 17 世纪的河南开封 音。 (十八)《韵法横图》与《韵法直图》(1614) 《韵法横图》和《韵法直图》都是最早由明代梅膺祚刊表的书。 A.《韵法横图》 《韵法横图》为上元(今南京)人李世泽所作。李氏又名嘉绍,据梅氏说, 他是李如真,也就是李登的儿子。李登有《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一下简称《私 编》)一书。据自序成书于万历丙戌,即 1586 年②。《横图》有受《私编》影响的 痕迹,应当作于《私编》之后。邵荣芬 1998 认为《横图》的音系基础为明代的 南京话,分舒声韵与入声韵构拟了《横图》的韵母表。 《横图》舒声官韵与关韵对立,说明尚保留有独立的桓欢韵。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邵荣芬 1998 对该书声母考证的重要意义。邵荣芬认 为该书虽然表面上是 32 个声母,有整套的中古全浊声母,但是实际上口语中全 浊声母早已清化,实为 21 个声母。这个结论对于定性该韵图的性质以及明清时 期所有属于 32 声母 44 韵部的一系列韵书、韵图的音系性质均有重要意义。赵荫 棠 1957 认为该图属于他所划分的“明清等韵之存浊系统”,耿振生 1992 认为该 图属于“混合型等韵音系”,都是惑于这套全浊声母,现在看来应该重新认识。 下面的《韵法直图》情况同此。 B.《韵法直图》 《韵法直图》作者无考,它是梅膺祚万历壬寅(1612 年)在新安,即安徽歙 县发现的,并于万历甲寅(1614 年)跟《横图》一同刊刻问世。邵荣芬 1998 已 经考明《直图》成书在《横图》之后,并考明《横图》成书于 1586 年至 1612 之间。① 据此,《直图》的成书也大致在这段时间之内,只不过比起《横图》来 上限要晚一年半载而已。 《直图》韵母四十四个。声调四个。这大概是作者所认为的比较合理的或比 较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音系。但也跟《横图》一样,它实际上跟作者的口语音系存在很大的距 离。邵荣芬 2002 分舒声韵与入声韵构拟了《直图》的韵母表。声母也认为是 21 个,与 《横图》同。其韵母舒声官韵与关韵对立,说明该音系有独立的桓欢韵。 (十九)《西儒耳目资》(1625) 《西儒耳目资》,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著,序文作于天启丙寅年(1626)。 12 这是中国音韵史上第一部注明拉丁音标的书。 《西儒耳目资》把声母叫做“字父”,把韵母叫做“字母”,字父 21 个,字 母 50 摄。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调。 其中的(49)uon 摄即相当于《中原音韵》的桓欢韵。 关于《西儒耳目资》的音系基础研究,目前有三种意见:(1)罗常培认为《耳 目资》所记的音是“以北平音为标准音的明代官话”;(2)陆志韦和李新魁认为 《耳目资》所记为山西方音;(3)鲁国尧和张卫东认为《耳目资》所记的是以南 京音为标准音的明代官话。本文暂从第三说。 (二十)《皇极图韵》(1632) 《皇极图韵》的作者陈荩谟,字献可,浙江嘉兴人。书序于崇祯壬申(1632 年)。书中韵图叫“四声经纬图”,分平、上、去、入四图。声母用三十六字母; 韵母分三十六行即三十六韵,实四十韵类,有寒、桓韵的对立。 (二十一)《音韵日月灯》(1633) 《音韵日月灯》的作者吕维祺,字介孺,河南新安人。书成于崇祯癸酉(1633 年),分三部分:《韵母》是一部同音字表,《同文铎》和《韵钥》是体例不同的 两种韵书,三者音系相同。其音系为 106 韵,共有 314 韵类。 全书正文包含了今韵(近体诗用韵)和古韵(古体诗用韵)两部分内容。其今韵 虽然表面上沿用了三十六母,一百零六韵和四声的音系架构,但实际音系却包含了 明末实际语音的发展变化,其音系性质反映了明末的官话语音,。据辛彩凤 2011, 《音韵日月灯》明确"标榜"羽翼《洪武正韵》, 其不合于所规定之一○六韵的"混 切"全部来自《洪武正韵》,这表明《音韵日月灯》实际韵部的确遵用了《洪武正 韵》"切法",来自《洪武正韵》的反切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音韵日月灯》一○六 韵的韵系框架。当然,《音韵日月灯》在细节上也表现出一些与《洪武正韵》所 代表的明初官话音不同的特点。 据初步考察,该书桓欢韵独立。 (二十二)《切韵声原》(1641) 作者方以智,字密之,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韵部系统分十六摄, 他不用原来的摄名而另用新称,如下: 翁雍 乌于 噫之 隈挨 昷恩 欢安 湾闲 渊烟 呵阿 呀揶 央汪 亨青 爊夭 讴幽 音唵 淹咸 该韵部中的欢安、湾闲、渊烟三摄的对立似表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二十三)《七音韵准》(1657) 据耿振生 1992,《七音韵准》的作者沈菽,字仁枝,浙江吴兴人。《七音韵 准》一书是效法陈荩谟《皇极图韵》而作,成于顺治丁酉(1657 年)。书中有两 种韵图,一种是《四声经纬图》,形式与陈氏“经纬图”相同,平、上、去、入 四声每声一图。另一种是“五音经纬图”,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分为五图, 五音的实质是四呼:宫为合口,商为开口,角、徵为齐齿,羽音为撮口。 13 二图音系相同,各音节代表字相同。韵母分四十类,与《皇极韵图》相同, 但列为四十行而不是三十六行,共有四十二韵母,有寒、桓韵的对立。 (二十四)《韵通》(天启崇祯年间) 《韵通》,萧云从(字尺木,安徽芜湖人)著。是天启崇祯年间的著作。 该书共分四十四韵,与《韵法直图》略同。官韵和关韵对立。表明有桓欢韵。 丁.明代南音 (二十五)《中州音韵》(1506) 作者王文璧。据赵荫棠 1936/1956 考证,成书年代在 1506 年前,此书有日 本内阁文库藏明刊本和《啸余谱》本。该书亦分十九部,名称上基本上与《中原 音韵》相同。只是将《中原音韵》的十七侵寻改为寻侵。有独立的桓欢韵。该书 每字注有反切,据今人研究,尚保留有一套完整的全浊声母,其音系基础当为明 代吴语,反映的是南方音。 (二十六)《声韵会通》(1540) 作者王应电,字昭明,昆山(今属江苏)人。《会通》附于王氏所作字书《同 文备考》之后,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该书分四十五韵,有“桓”韵与“还 (删韵)”韵的对立。 (二十七)《元声韵学大成》(1578) 明濮阳涞著。濮氏号真庵,广德(今安徽宣城县)人,书作于万历戊寅年 (1578)。全书共分四卷,隶二十八韵: 一东钟 二弘萌 三庚生 四京青 五真君 六榛文 七寻侵 八岑簪 九支思 十齐微 十一崔危 十二须鱼 十三苏模 十四歌戈 十五皆来 十六江黄 十七姜阳 十八山关 十九寒干 二十桓欢 二一参含 二二监咸 二三廉纤 二四先天 二五萧豪 二六家麻 二七车遮 二八尤侯 有独立的桓欢韵。 (二十八)《中州全韵》(1631) 明范善溱撰。范氏字昆白,大概为明末人。少居江苏嘉定,长游姑苏。 《中州全韵》内容与《中原音韵》基本一样,也分十九部,有独立的桓欢韵。 但注有反切,有释义,语音上的不同是去声分为阴、阳两类。反映的是当时吴语 音系特征。 戊.清代北音 (二十九)《音韵须知》(1690) 清人李书云辑。此书分上下卷,共辖二十韵。 该书韵部系统与《中原音韵》差不多,有独立的桓欢韵。 14 (三十)《徐氏等韵捷法》(1696) 据李新魁 1983a,耿振生 1992,徐师臣《等韵捷法》,是依据《韵法横图》《韵 法直图》而改作的。声母用三十六字母,声调用平上去入四声。韵母分四十二韵, 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三十一)《五车韵府》(1708 前) 《五车韵府》的作者潘应宾,山东济宁人。书成于康熙戊子(1708 年)。书 中的分韵基本依据陈荩谟《皇极图韵》而有所更改,有干、官韵的对立。 (三十二)《韵切指归》(1709 之前) 《韵切指归》的作者吴遐龄,字心远,山东海阳人。书成于康熙己丑(1709) 之前。它的语音体系完全沿用《韵法直图》,分四十四韵,官韵和关韵对立。表 明有桓欢韵。参上文对《韵法直图》的介绍。不过,该书有些字的音韵地位还是 和《直图》有所不同。 (三十三)《音韵清浊鉴》(1721) 王祚祯《音韵清浊鉴》的后一部分是等韵化韵书。书中分韵以《中原音韵》 为依据,但是把齐微韵分为机其、归微二韵,把鱼模韵分为居鱼、沽模二韵,共 为二十一韵部,有寒山与桓欢韵的对立。 (三十四)《李氏音鉴》(1805) 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大兴(今属北京)人。书成于嘉庆十年(1805 年)。 韵母系统分作二十二韵(16 个舒声韵,6 个入声韵),某些韵的下面还注有该韵母 的特色,如“北音,淮音,鼻音”等,其中“14 完韵”下注“淮音”,说明当时 的淮音尚保留有桓欢韵。淮音当即今天的江淮方言。 (三十五)《说音》(1807) 作者许桂林,字月南,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人。书序于嘉庆丁卯(1807 年)。韵母系统分“十六音”即十六韵部,依现代连云港方言的读音,其音值如下: 昂[�ŋ] 昂成[əŋ] 昂同[oŋ] 模[u] 敖[�] 埃[æ] 昂雷[ei] 昂时[�] 安[æ̃] 欧[�m]北音 俄[o]淮音 昂拿[�] 而[ər] 完[õ] 昂神[ən] 庵[æ̃] 表中“昂成”“昂同”等二字韵目里的“昂”字代表零声母。所注“北音” “淮音”为原书所有,表示这二韵依北音、淮音而立。安、庵二韵的对立表明有 桓欢韵。 (三十六)《横切五声图》(1843) 作者崇凤威,自署长白人。书序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它受《李氏音鉴》 的影响比较明显。 15 韵母分四十七韵,有“干、官”韵的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三十七)《反切检字图》(1853) 清邹特夫撰,该书十分罕见,有清咸丰三年(1853)癸丑刊本,见《罕见韵 书丛编》。全书分四十四韵,与《直图》同。书中“官”韵与“关”韵对立,说 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三十八)《韵学发原》(1864) 清张书田撰。此书极为罕见,笔者所见乃私人藏书。为同治三年(1864) 新镌本。全书分四十四韵,与《直图》同。书中“官”韵与“关”韵对立,说明 有独立的桓欢韵。 (三十九)《字学呼名能书》(1874) 《字学呼名能书》的作者自署“关中张仲孺”,书刊于同治十三年(1874), 见《罕见韵书丛编》。书中包含音系相同的韵图和同音字表,分韵方式和《韵法 直图》相同,“官”韵和“关”韵对立。 (四十)《幼学切音便览》(1880) 这是郦珩《切音捷诀》一书所附的等韵图,其音系是归并《捷诀》而成,比 《捷诀》更接近于吴方言实际语音。韵母方面把《捷诀》三十六韵合为三十韵, 统于十四韵摄;另有十一个入声韵母统于四个韵摄。有“官”韵和“关”韵对立。 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四十一)《天籁新韵》(1886) 据李新魁 1983a,耿振生 1992,《天籁新韵》(1886)的作者萧承煊,自署黔 南人。序于光绪十二年(1886)。本书也是改并《韵法直图》而成,分韵只有二 十八韵,比《直图》大大减少。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 韵。 (四十二)《双声叠韵一贯图》(1891) 据耿振生 1992,丁显,淮安(今属江苏)人。书成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 之前。韵母分二十二韵。 “观涓”、“关间”、“坚”三韵对立,说明可能有独立 的桓欢韵,因为未见原书,不敢肯定。暂列于此,以待进一步研究。 (四十三)《声律易简编》(清,年代不详) 据耿振生 1992,《声律易简编》的作者杨世树,字务滋,自署“星沙”人。 成书时间不详。书中分三十六韵,“官”韵和“关”韵对立。 (四十四)《韵宗正派》(清,年代不详) 据李新魁 1983a,耿振生 1992,《韵宗正派》系抄本,作者及时代不详。 韵图体例仿《韵法直图》,音类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也有模仿马自援《等音》的地方。韵母 系统分三十七韵,是合并《韵法直图》四十四韵而成,“官”韵和“关”韵对立。 (四十五)《同文形声故》(清,年代不详) 《同文形声故》一书见谢启昆《小学考》,声母 31,韵部 45,有“官”韵和 16 “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四十六)《韵法捷径》(清,年代不详) 据耿振生 1992,《韵法捷径》作者自署“陋巷颜怀坰林野氏”,疑为曲阜人。 成书时代不详。韵母系统分三十四韵。有“端鸾”、“山寒”、“官船”韵的对立, 说明可能有独立的桓欢韵,因为未见原书,尚待进一步确定。 (四十七)《音韵指掌》(清,年代不详) 据耿振生 1992,《音韵指掌》为抄本,该书作者及年代不详,这里暂定为清 抄本。封面有“洪启焘印”。韵图是改并《韵法直图》而成。声母用三十二母, 声调用平上去入四声。韵母分三十七韵,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 立的桓欢韵。 (四十八)《于氏捷韵》(清,年代不详) 该书十分罕见,为清抄本,载《罕见韵书丛编》,作者和具体时代未详,全 书分四十四韵,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四十九)博园《韵谱》(清,年代不详) 据耿振生 1992,清代有好几种以“韵谱”为名的书,这里说的是天津市图 书馆所藏一种抄本,作者姓名不详,封面题“博园手订”四字,扉页有“辉月馆” “越民”“伯蟾”“梦月生”四方小印,亦无年月日。 韵母有三十三韵,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五十)《反切直图》(1915) 作者伪托明代薛瑄,书中有李嘉谷、吴奋鹏序。书出版于 1915 年,原本应 为清代。本书分三十二韵,有“官”韵和“关”韵对立。说明有独立的桓欢韵。 己.清代南音 (五十一)《笠翁词韵》(1672-1680) 清初李渔编。李氏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书前有例言, 谓前人编词韵“不离休文诗韵,未能变通作者之意”,故此书不用旧韵书之目, 是按实际语音编排的。 书分四卷,前三卷收平、上、去声十九韵,卷四收入声八韵。韵目如下: 卷之一 东董栋 江讲绛 支纸寘 围委未 奇起气 鱼雨御 夫甫父 卷之二 皆解戒 真軫震 寒罕旱 箫小笑 哥果箇 家假驾 嗟姐借 卷之三 经景敬 尤有又 深审甚 甘感绀 兼捡剑 卷之四 屋沃 觉药 质陌锡职缉 屑叶 厥月褐缺 物北 挞伐 合洽 每韵内分若干小韵,无切语,少数字有简释,正文都是较常用的字,僻字则 17 用小字列于书上栏。 从小韵的分合可看到韵母系统的一些情况,如“寒罕旱”包括《中原音韵》 的寒山、桓欢、先天三韵,而韵内“官”与“关”、“半”与“办”不同小韵,“坚 肩”与“间艰”也不同小韵,说明《中原音韵》的三个韵在这里也有分别,只是 李氏认为可以通押而合为一韵罢了。该书音系应属于南音。 (五十二)《太谷元音》(1716) 《太谷元音》的作者是奎,字玉雯,江苏武进人。书成于 1716 年前。 韵母系统分三大类,有字之音为四十八韵,其中舒声三十七韵,入声十一韵。 “官”韵和“关”韵对立。该书属于南音。 (五十三)《中州音韵辑要》(1781) 《中州全韵辑要》,清王鵕撰。王氏字履青,号樗林散人,江苏昆山人。 此书分二十一卷,每卷辖一韵。比《中原音韵》与《中州全韵》都多两韵, 即将“齐微”与“鱼模”分为“机微”、“归回”、“居鱼”、“苏模”四韵。王氏效 法《中州全韵》,去声亦分阴阳。该书亦有桓欢韵。该书属于南音。 (五十四)《增订中州全韵》(1791) 《增订中州全韵》(1791)又名《新订中州全韵》,清代周昂撰。周氏字少霞, 琴水人。 此书平、上、去皆分阴、阳。周氏云:“平声分阴阳遵德清本,(按指《中原 音韵》),去声分阴阳参昆白本(按指明人范善溱《中州全韵》),上声分阴阳此宜 阁定。”此书另一特点是在王鵕《中州音韵辑要》二十一韵的基础上,再将机微 韵一部和居鱼韵一部分出来,立一“知如”韵。该书亦有桓欢韵。该书属于南音。 (五十五)《曲韵骊珠》(1792) 《曲韵骊珠》(1792)又名《韵学骊珠》、《曲韵探骊》,清沈乘麐撰。沈氏字 苑宾,江苏太仓人。此书分舒声韵二十一,入声韵八,每韵注以“鼻音”、“直音” 等表示发音状况。“干寒(抵腭)、欢桓(抵腭)、天田(抵腭)”的对立说明此书 亦有独立桓欢韵。该书属于南音。 上面所列 55 种资料系笔者根据永岛荣一郎 1941,赵荫棠 1936/1956,1957, 李新魁 1983,耿振生 1992,李新魁,麦耘 1993,杨福绵 1989、1995,《罕见韵 书丛编》(1995),冯蒸 1996 所提及的诸历史音韵资料及个别私人藏书凡涉及到 的桓欢类韵独立者,悉数列举如上,不敢说已经穷尽,但绝大多数应已汇录于此。 个别资料因为未见原书,所述容或有疏误或者遗漏,待日后补正。目前能见到的 反映元明清时音的韵书韵图等历史音韵资料约有百种,可见有桓欢韵的音韵资料 已达到半数以上。这些韵书的时代不一,方言基础不一。但都是辽元明清时期的 北方话语音的真实反映则是无可置疑的。 三、现代北方方言中保留有桓欢韵的方言 18 今北方话(官话、晋语)保留《中原音韵》桓欢韵的方言主要是江淮官话(洪 巢片、泰如片)和晋语(部分点)。而据《河南省志·方言志》(邵文杰,1995) 对河南各片方言韵母的描写,均未见桓欢与寒山的对立。 从音类、音值关系看,江淮官话比晋语更接近《中原音韵》桓欢韵,其中最 接近的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皖中一带安庆等地方言。晋语各点中古山摄合口一二等 的对立其实是山咸摄(及其他若干摄)一等韵与二等韵、或二等韵与一三四等韵 之间对立关系的反映,与山摄在《中原音韵》音系里寒山、桓欢、先天的对立格 局相去较远。现分述如下。 (一)江淮官话 1、音值 下面以两组传统代表字“搬/般—班”、“ 官—关”为例说明桓欢韵在洪巢、 泰如片部分点中的音值,请看表 5,表中方言字音据钱曾怡(2010:298-299): 表 5 江淮官话“般—班”、“ 官—关”音值比较表 泰如片 洪巢片 南通 泰州 扬州 连云港 芜湖 合肥 安庆 般 山合一 p‘�̃35 p�̃21 puõ21 põ214 põ31 p�̃21 pon31 桓 欢 官 山合一 k�̃21 k�̃21 kuõ21 kõ214 kõ31 k�̃21 kuon31 班 山开二 pΑ ̃21 pΕ ̃21 pΘ̃21 pã214 pã31 pΘ̃21 pan31 寒 山 关 山合二 kuΑ ̃21 kuΕ ̃21 kuΘ̃21 kuã214 kuã31 kuΘ̃21 kuan31 说 明 安庆“官”字(桓欢韵今 k、k‘、x 声母字)孟庆惠(1997:128)韵母音值为 on, 零声母为 uon,如“碗”。 2、音类 江淮官话两片今读 on 类韵(on 及鼻化韵)的字比《中原音韵》桓欢韵多。 下面选洪巢片的安庆话、泰如片的泰州话,说明 on 类韵的中古音来历。 ①安庆 on 类韵:山合一桓韵;合三仙韵知系字,如:传、砖、船。(孟庆惠, 1997:129) ②泰州 �̃ 类韵:山合一桓韵,合三四仙元先韵(除合三元韵非组)。咸开一 覃谈韵(少数字白读音),如:贪、南、蚕、感、含、暗、敢。(据钱曾怡,2010: 448-467 字音对照表) (二)晋语 1、音值 据乔全生(2008:227-229),晋语(白读)山摄合口可分一二等的方言大约 有 12 个点,中部并州片 4 点(太谷、文水、交城、祁县),西部吕梁片 5 点(柳 19 林、中阳、岚县、兴县、永和),北部五台片 3 点(定襄、忻州、五台)。下面选 若干点列出“搬—班”、“ 官—关”两类字的字音如表 6,表中字音据乔全生(2008: 221、228)、侯精一、温端政(1993:398,458,180,188)。 表 6 晋语“搬—班”、“ 官—关”音值比较表 并州片 吕梁片 五台片 交城 祁县 文水 汾阳 岚县 忻州 五台 搬 山合一 p ̃ p∝̃ pen pu 白/p′ ̃文 pẽ pΑ̃ pΘ̃ 桓欢 官 山合一 ku ̃ ku∝̃ kuen ku′̃ kuẽ ku ̃ kuΝ 班 山开二 pã pΑ̃ paΝ p′̃ p′̃ pΑ̃ pΘ̃ 寒山 关 山合二 kuã kuΑ̃ kuaΝ ku′̃ ku′̃ kuΑ̃ kuΘ ̃ 说明 汾阳、忻州、五台音类分合比较复杂,并州片相对整齐。 2、音类 由表 6 可见,在晋语中,山摄今读的音类格局最守旧的是并州片。下面就以 并州片文水县保先庄村话为例,说明文水方言与《中原音韵》桓欢、寒山对立相 关的 en:aΝ 两组韵母的古音来源。表 2 中“桓欢”文水今读的 en 类韵在文水保 先庄村话中读 Εν、ιΕ ̃、υΕν、ψΕ ̃。保先庄村话的中古音来源据郭建华(2006:38、 39、46),所论中古音各摄均指阳声韵。 (1)Εn 类韵:Εn、iΕ ̃、uΕn、yΕ̃ 山合一:Εn(帮组)、uΕn(其他) 山咸开一见系咸开一见系多数(看、干、寒、案山摄;感、甘、敢咸摄):Εn 山咸开合三四等(除合三非组),知系:Εn、uΕn;其他:iΕ ̃、yΕ̃。 中古非组字文水话今韵母读合口呼,非、敷、奉三母字今声母为[x],微母 字今为零声母。山摄合三元韵非组字、咸摄合三凡韵字皆非组,今文水话韵母读 uaΝ。 (2)aΝ 类韵:aΝ、iaΝ、uaΝ 山咸开一(除山摄见系字、咸摄见系多数字),开二(除见系):aΝ 山咸开二见系(眼山、咸咸):iaΝ 山合二(拴、关、环)、山咸合三非组(反山、凡咸):uaΝ 宕江文读(略)。 从 Εn、aΝ 两类韵母的山咸摄来源(宕江文读从略),可以看出 Εn 类韵对应 《中原音韵》桓欢,先天+廉纤,寒山+监咸开口洪音(中古开一)见系字;aΝ 20 类韵对应《中原音韵》寒山+监咸(除中古开一见系字)。由此可以推断两类韵母 分合的起点当是《中原音韵》型的山摄桓欢、寒山、先天三分、咸摄监咸、廉纤 二分格局;差异主要在于山咸合口三等非组字(元韵非组、凡韵),《中原音韵》 并入寒山开口洪音,文水话并入寒山合口洪音(山合二)。两类韵母的分合演变 应该经历了如下过程(《中原音韵》音系特点据杨耐思 1981): ① [-m]尾变为[-n]尾,监咸并入寒山,廉纤并入先天; ② 桓欢主元音前化、高化(相对于中古桓韵); ③ 继中古山咸开二见系字增生[i]韵头细音化后(即寒山、监咸中的开口细 音韵母),寒山、监咸中的开口洪音见系字(中古山咸开一见系字)的主元音也 开始高化; χ 桓欢与寒山(监咸)开口洪音见系字主元音高化合一,并与先天(廉纤) 合流,整合为 Εν类韵(开齐合撮); δ 寒山(监咸)在开口洪音见系字主元音高化并入 Εν类韵之后,韵尾由[−ν] 演变为[−Ν],与宕江文读合流为αΝ 类韵(开齐合)。 通过对文水话的上述分析可以证明,晋语“搬≠班、官≠关”的主元音对立, 和江淮官话一样,来源于中古至近代山摄一等合口(桓欢)、山摄一等开口、二 等(寒山)的对立。这说明,《中原音韵》时期,桓欢与寒山的不同应该是当时 北方方言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并非仅仅存在于南方方言中。 呼和浩特方言属晋语张呼片,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录的归化(今 呼和浩特)桓韵字与山摄开口一等、二等字主元音有别。高著(2003:606-608) 第四卷“方言字汇”中全部的桓韵字记音请看表 7: 表 7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第四卷桓韵字记音表 官 款 玩 欢 换 碗 暖 乱 端 团 kuõ k‘uõ vuõ xuõ xuõ vuõ nuã luõ tuõ t‘uõ 段 钻 爨 酸 般 判 盘 伴 满 tuõ tsuõ ts‘uõ suõ puõ p‘uõ p‘uõ puõ muõ 请注意:高氏将归化山摄开一、开合二等字的韵母描写为:ã、iΘ̃(见系)、 uã;将三四等字的韵母描写为:ẽ、iẽ、uõ、y↵̃,合三仙韵知系字为 uõ韵,如“转、 传、篆、专、川、船、软”,读同桓韵字。可见,桓韵在归化已和三四等字整合 为开齐合撮相配的一组韵母。也即《中原音韵》的桓欢与先天重组,以主元音的 [-低]与寒山对立。试比较: 搬 pu
本文档为【冯蒸桓欢韵类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征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43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6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2-25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