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阶梯作文第二次修改稿八下作文(胡宏明)八年级(che)张荣芳审核

阶梯作文第二次修改稿八下作文(胡宏明)八年级(che)张荣芳审核

举报
开通vip

阶梯作文第二次修改稿八下作文(胡宏明)八年级(che)张荣芳审核 建湖县初中阶梯式作文教程 八年级(下册) 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 目 录 第二学期 第十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一次作文 说明文《 》……………………………… 第十二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三次作文 应用文《 》……………………………… 第十四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五次作文 说明文《 》……………...

阶梯作文第二次修改稿八下作文(胡宏明)八年级(che)张荣芳审核
建湖县初中阶梯式作文教程 八年级(下册) 建湖县教育局教研室 目 录 第二学期 第十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一次作文 说明文《 》……………………………… 第十二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三次作文 应用文《 》……………………………… 第十四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五次作文 说明文《 》……………………………… 第十六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七次作文 议论文《 》……………………………… 第十八次作文 记叙文《 》……………………………… 第十次作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记叙文) 学习目标: 1. 运用联想,广泛选用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丰富文章内容。 2. 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 学习重点: 如何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思维点拨: 联想的内涵: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这“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一定要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是相似的,可以是相反的,也可以是相关的。 写作上所说的联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相似联想:由相同、相似的事物所形成的联想称为相似联想。两种事物间的“形似”或是“神似”,是这类联想的特点。 “形似”即形状相似。简单的“形似”联想可以体现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如由“点点银光(紫藤萝花的光彩)”想到“迸溅的水花”(《紫藤萝瀑布》),由“单瓣的(石榴)花”想到“盛酒的金罍”(《石榴》),它可以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的生动、形象。 本单元一些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则是一种“神似”联想。由海燕想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品格(《海燕》),由白杨想到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它能够把要表现的人和人的品质、精神表现得形象可感,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更加具体、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相反联想:任何事物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而且截然相反的事物会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这时就可以依据事物的特征,联想与之相反的另一事物,这便是相反联想。由成功想到失败,由光明想到黑暗,由“平凡”的白杨想到“贵族化”的楠木,由蜷缩在避风港里的企鹅想到暴风雨中奋力拼搏的海燕,都属于这种联想。只要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中,并不需要太多的表述,事物的不同本质便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联想也就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高尔基的《海燕》中,通过海燕的勇敢同海鸥、海鸭、企鹅的联想(对比),把革命者的勇敢和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怯懦、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3.相关联想: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一看到枣核,就往往想到祖国(《枣核》);还有一看到同学赠给的文具盒,就往往想到那位同学。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要么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要么之间有其他的联系,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同学们作文中由一事物引出往事的回忆,就是相关联想的一种表现。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怎样进行联想作文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抓住联想的“触发点”。“触发点”就是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地方。如对于树根,我们可以由根联想到叶(相关联想),由它外表的丑联想到树叶外表的美或由它默默无闻联想到花的张扬(相反联想),由它默默地为树汲取营养联想到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相似联想)等。 2.多角度地展开联想。多角度,就应该是发散性的,甚至是逆向性的,这是衡量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样是小草,一些同学只会想到花、大树等形象直观的东西,但有的同学则会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想到顽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样是一个“〇”,大多数同学只会想到车轮、太阳、满月等比较形象直观的东西,但有的同学则会想到团圆、圆满,由此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有的同学还会进一步地想到世间万物绝对圆的东西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这就有创意了。 3.合理联想。由树根联想到树叶可以,由它外表的丑联想到树叶外表的美或由它默默无闻联想到花的张扬可以,由它默默地为树汲取营养联想到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等也可以,但如由“树根虽丑但却有用”联想到“衣服的破烂但能够挡寒”等就不是很合适了。如果联想不合理,就不是正确的联想,只能叫做胡思乱想了。 4.注意平时生活中进行有益的联想训练,积累材料。平时多进行一些这样的训练、积累,既可以使自己在写作时有素材而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更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做到养之有素,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来。 5.明确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思想感情。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由一事物产生的联想固然很多,也可能都很合理,但却不能都用在作文里,而要有所选择。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使联想这种形式更好地为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服务。 三、片段训练: 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请你展开“绿的联想”,说说你从“绿”,想到与“绿”有联系的别的什么事物?提示:会想到水、植物、春天,也许会想到军人、生命、和平。也许还会想到希望、朝气、青春、活力。也许你从“绿”又想到了“金黄”,想到了收获。也可能你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的唐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等等。我们的联想,往往是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也就是说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有目的地把联想与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为社会现实服务。如:“绿的联想”,我们可以想到“祖国永远是春天”“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辟生命的绿洲”等等。 四、目标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题目及要求: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取材料,写出新意。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中心,建议选取其中某一点加以生发。 2.叙事要完整,描写要具体。 3.学习运用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 五、学习指导: 题目要求选择“熟悉的事物”写,提供参考的事物有“树根”“小草”“海潮”“桥”。不要受提供的事物的拘泥,要写自己熟悉的,写便于自己展开联想的。 题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对于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展开联想”,要求学生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联想到自己真挚的“怀”的抽象感情。 “树根”:可以由树根深埋于地下,为树干的挺直,树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联想到为祖国建设作基石的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 “小草”:可以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联想到小草的优势不多,可以从“草不知名随意生”和“无人知道”,联想到小草的平凡与朴实;可以从“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联想到小草的不汲汲于个人得失;可以从“小草不谢荣于春风”,不择地形、土质,不择气温、雨水,想到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可以从“草不随风偃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小草意志力的顽强。可以由小草想到树木或人类。 “海潮”:可以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观天下无”联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联想到海潮的坚守信义;从海潮奔腾、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联想到宏伟抱负,博大胸怀。 “桥”:从横空跨越使壕堑变通途的勃发雄姿,联想到桥加强沟通的能耐;从长年累月立于冰冷或湍急的水中毫无怨言,联想到桥不畏艰难的精神;从挺直腰杆承载巨大压力从不退缩,联想到桥勇挑重担的品质。 范文示例: 小草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当我念起这首诗时,我便会联想起小草。是呀,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是一棵无人理睬的小草。它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我看见它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硬的石缝里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为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发出由衷的赞叹! 小草是绿色植物中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它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不论火烧、水淹、霜冻、干旱,都无法使它有丝毫的屈服。 特别使我敬佩的是:小草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小草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小草却始终坚强地向下发展,纤细的根使劲地扎入地下5米、10米、15米,直到找到珍贵的水源。朋友,难道你不觉得这坚强的意志十分可贵吗?  小草的生命力很强!小草的意志更强!在春的来临,是它最先发芽,最早变绿,成为人们的第一个报春使者。当每一朵姹紫嫣红的花儿都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在争奇斗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时候。小草却在一旁低头不语,悄然向上生长。盛夏之际,当每一朵娇艳的花儿为躲避骄阳而垂下脑袋,自私地将自己柔嫩的花瓣轻轻地合上。小草却将腰挺得笔直,对面前的困难毫不畏惧、毫不屈服。只有它经受住了骄阳下的暴晒,雷雨中的咆哮,也只有它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老人们可以坐在草地上练拳、舞剑,下棋…孩子们可在草地上捉迷藏、晒太阳…在白雪皑皑的雪山上,小草同样顽强。地生长着,迎着凛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孕育着新的生命。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山去的时候,当春风把大地万物叫醒的时候,小草又萌发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  小草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屈不挠地生长着。说小草渺小吗?不,茫茫草原足以使人感到天地之广阔;说小草瞧不上眼吗?不,小草那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虽然小草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芳香,但小草浑身却充满大自然的活力,小草在我心里已深扎了根!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具有小草精神的人!它——小草,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和人类,却从来都无所苛求,毫无怨言。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培育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多么像平凡的、战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科学家、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为了伟大国家的强大而兢兢业业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为国家的事业添砖瓦……   我赞美小草,我更要高声赞美那些具有坚强革命意志的人 六、个人写作 七、交流互改互评: 八、誊写作文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一次作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写作的类型。 2.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介绍事物。 学习要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准确形象的介绍事物的能力; 2、让学生在写作中感知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的作用。 学习时间:两课时(指导+写作)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 如果有人对你的家、学校、卧室的情况感兴趣,你能否准确清楚地向人家介绍呢? 二、思维点拨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 (二)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如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语言简明准确。 列数字。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三)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也是写好说明的重要要求之一,前面我们已经详细地学习了。 三、片段训练 写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你的校园(请大家仔细观察,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要求介绍清楚,说明有序。拟定稿子后交流、展示,明确不足后修改) 我们的校园 校园是我的第二个家。这个家哪怕再小、再简陋,在我眼里也是一个温暖,幸福的港湾。   走进校门,一阵清香扑面而来,顺着香气走去,原来是从过道两旁的绿化区内飘出来的。现在正是初春,一朵朵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小草儿织出柔软的绿毯送给我们。一片片草地衬托着一朵朵鲜花,一朵朵鲜花点缀着一片片草地,别提有多美了!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幢四层楼,那是我们的教学楼。雪白的墙面上镶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团结、奋进”。绕过教学楼向东走去,眼前顿时明朗,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操场。操场并不大,跑完整圈也只有两百米。操场中央是一个篮球场,四个篮球架演奏着一曲交响乐。篮球场外围是一圈水泥板,再外面,就是塑胶跑道了。跑道又宽又平,高大的松柏和顽强的小草守卫在它四周,还有鲜花点缀着。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我每天都来这儿进行冬季长跑。每当我放慢脚步、呼吸不畅,想放弃时,松柏那傲然的身影、不屈的绿意给予我了一种力量。操场上还常有同学们在欢快地做游戏,也常有一次次比赛在枪声中拉开帷幕。  除了这些,我们的校园内还分布着健身区、喷泉区、活动区、行政楼和综合楼等。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一个 普通而充满灵气的校园,我爱我的校园!   四、目标习作 题目:以“我的家”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形象的说清楚事物。2、字数500左右;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二次作文《细节描写》(记叙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用心灵体味现实生活中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能力。 2.使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特点,掌握细节描写对传递情感,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阅读探究法:阅读材料或图片,读懂含义并展开联想想象,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脑、投影机、课件、音乐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揭示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老师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作文提高的瓶颈。     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互相关联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或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的)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简言之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二、思维点拨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2.着眼于“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我们感触很深的事情,在写作时如果结合自己的成长选材,描述自己的这些成长经历,往往能使文章更真实感人。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新”。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老套“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 4.着眼于“精”。严格选材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用恰当的材料,准确地表现主题。表现主题的材料不在于多寡,而在于质量,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 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著名作家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过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儿童、防空洞中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品质与胸怀。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也使得《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5.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三、片断训练 1.我们不会忘记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四次描写了军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新的军大衣显然体现出他上台不久,而这着装无疑成为他借以炫耀和吓人的工具。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2.他看着这个绿油油的大西瓜,嘴里直流口水。他忍不住举起刀来,把西瓜切成四块。一边又说:“师父!我把这瓜切成四块,我先吃自己的一块,也说得过去。”说着拿起一块,大吃起来……“一块瓜不解渴,我再把猴子的一块吃了吧!”说着,又吃了一块。“西瓜真解渴,再吃一块不算多,我把沙和尚的一块也吃了吧。”他又吃了一块,这下只留下唐僧的一块了。他捧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捧起来,最后还是憋不住,把这块西瓜也吃了。 四、目标习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密斯•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范文: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 泥泞留痕,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    ——题记 人生正是在不断面对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人生路上,只有留下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这是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时得到的启示。 当竞赛成绩出来后,我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被一层阴霾笼罩着,久久不能平静。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带我到家后的田野走走。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由于刚刚下完雨,空气十分清新,周围的稻穗和山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显得生机勃发。我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这时,父亲说:“你能找到我们走来时的脚印吗?”我低下头望着地,很快就找到了,并指着给父亲看。父亲又问:“在平时天气晴朗的时候,你能找到这些脚印吗?”我马上回答不能,父亲问我为什么。我说道:“因为下了雨,土地变得泥泞,所以留下了痕迹。”父亲边走边说:“这不正像是人生吗!”“人生?”我猛地醒悟过来,是啊,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在人生之路留下痕迹,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 我振作了,我充满斗志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与父亲走泥路时收获的智慧,我将踏出一个个展示自己价值的脚印,用我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一条成功之路。 点评: 本文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细节描写的手法的运用,类似文中“走泥路”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可贵的是作者能从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二是巧妙的构思,作者没有直接写“走泥路”的过程,而是通过心情的变化“久久不能平静”“稍微放松了些”“充满斗志了”等表现出来,避免了记叙文平铺直叙的“俗套”。 给同学们写作的启示是:平时要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那些常见的、普通的人和事),从中写出自己的感悟,可以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在构思时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换一个视角来写,或许会平中见奇,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三次作文 通告启事类 应用文 学习目标:了解告启类文书写作常识 学习重点:了解通告、布告、启事的一般常识 一、话题揭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是威严和信誉。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极为广泛,因此,了解应用文写作的一般常识,对中学生很有必要。下面就让我们了解告启类文书写作常识。 告启类文书是指机关、单位、团体就某一具体事项向群众公开陈述、报道、解说,以使周知的一种简短应用文,通常包括启事、声明、公示、公告、通告、海报、商业广告、通知、通报、产品说明书等。 今天,我们一起先了解通告、布告、启事的一般常识。 二、思维点拨:学习通告、布告、启事的一般常识 (一)概念 1、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群众、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和周知的事项的行政公文。 2、布告:布告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使用的一种周知性公文文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公布应当遵守和周知的事项,用‘布告’”。这就指明了布告的公开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布告主要用于向人民群众公布政策、法令、重大事件,向群众宣传禁止某些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告知某些需知道和遵守的事项等。布告的内容必须众所周知,人人遵守,违者必究。 3、启事:“启”即告知、陈述的意思。启事是十分常见的告知性应用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有什么事需要公开说明,或请求大家援助、支持或协助办理与参与,用简明的文字公诸于众的一种应用文体。简言之,即公开地陈述事情。 (二)特点 1、通告:内容丰富、广泛性、多样性、知照性 2、布告:公开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 3、启事:祈求性、商洽性和周知性。 (三)类别 1、通告:按性质分为知照性事项通告和强制性事项通告; 按内容分为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法规性通告和专门性通告; 按效用分为制约性通告和周知性通告。 2、布告:有公安部门的处罚判刑布告、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公布政策、法规的布告和为专门事项发布的布告之别。前一种属专用布告,后两种属通用布告。 3、启事:启事的种类繁多。 从公布的方式分,可分为张贴启事、报刊启事、广播启事、电视启事。 从内容分可分为三类:寻找类启示,如寻人、寻物等;声明类启事,如作废、辨伪、迁移、更名、更期、更正、开业等;征求类启事,如招聘、招生、招标、招领、征集、征婚、换房等。 (四)结构 1、通告一般都应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标题:事由+文种 正文:一要简明,重要事项要写清相关法律、政策依据和奖惩办法。二要注意行文语气,一般事项带有要求协助语气,特殊事项具有强制性,语言要严肃庄重。 署名:落款处要署名(章),日期。 2、布告文体由三部分构成,即标题、正文和签署(落款)。 标题:通用布告的标题多由三部分组成,它的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布告)是齐全的;但也有的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类别两部分。公安机关的专用布告更多的只在标题中标明文种“布告”二字。 正文:布告的正文,因为是公之于众的,所以开头不必写受文机关与个人。直接按发布布告的缘由、布告的具体内容及结束语的顺序行文。缘由的说明一般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布告具体内容的写作一般要分条列出,条理清楚,有话则长,话少则短,不能强求一律。布告正文的结束处一般均应用“此布”、“特此布告”或“此布从 ××日起生效”之类用语作结,以示其严肃性。 署名:签署发文机关(盖章),日期。 3、启事一般都应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标题:一般标明启事内容,如“征婚启事”、“遗失”启事等;也可只写文种“启事”或只写“招工”、“换房”等。 正文:标题下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目的、意义、原因、要求、特征、待遇、条件等。如果内容较多,可分项逐一写明,有些关键的地方连细节都应写清楚。 署名:落款处要署名,日期。 (五)要求或注意点 1、通告的注意事项是:通告的内容要一文一事,主旨明确,通告的事项要能阐明中心并做到条分缕析,结构严密,通告的文字要力求明白确切,语气要严肃庄重,尽量少用专用术语。 2、布告是公之于众,人人须知的公文,所以具体明白、准确鲜明、通俗易懂是其基本的写作要求。 3、启事语言注意:表述要明确、周到,语言要得体,祈求性的启事要真挚有礼,寻物启事要写清特征,而招领启事则要笼统含糊,以便认领核对。标题不能错写成“启示”。 三、片段习作 张华同学4月26日在校园里拾到一串钥匙,请你帮他写一则招领启事。 四、目标习作 自拟内容,分别写一则通告、布告或启事。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四次作文“心理活动”(记叙文) 学习目标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方法 阅读探究 第一课时 一、话题揭示 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在描写人物时,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点拨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课文《穷人》,当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安顿好他们之后,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精彩:      他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事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里,作者把桑娜没征得丈夫同意,就把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期间有害怕,又担心,有自责,但更有决断。“嗯,揍我一顿也好!”写出了她为了两个孤儿,宁愿自己挨揍的善良品质。如果没有这段合理感人的心理描写,仅写她抱回孩子的一些行为动作,那么桑娜的这些品质也就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充分。 四、 通过动作、神态、表情等其它描写方式来刻画心理。 如《荷花淀》中,水生把报名参军的事告诉他妻子后,妻子的心理: 水生小声地说:“明天我就要到部队上去。” 女人的手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手指放在嘴唇里吮一下。 这个动作把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的震惊刻画出来,但又写出了她临事不慌、镇定,“吮”这个动作平衡了自己的思想。       五、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心理描写方法,常常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描写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擦然一根根火柴产生了幻觉,展现初一幅幅美丽的幻想世界。点燃第一根火柴,仿佛自己坐在大火路面钱;第二根,仿佛看见了烤鹅;第三根,仿佛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根,仿佛看到了奶奶;点燃一整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带到光明快乐的地方去了。这样的幻觉描写,反映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及对温饱的渴求。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也被刻画得细腻曲折。 六、用环境来衬托心理。 孤独时会感到寂寞,使本来动听的蟋蟀叫声产生厌恶,使姹紫嫣红、爽新悦目的景物变得可恶;受挫时会产生悲观的心理,顿觉暗无天日。如老舍《月牙儿》中的一段描写: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红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 这里既是写景,更是写人,它通过一个被蹂躏被践踏、处在社会低层苦恼人的眼睛去看春,虽然也有绿叶红花。但不过是个凉的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七、采用做梦而产生的幻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 如鲁迅《阿Q正传》土谷祠中做的那个梦,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他想革命却又不知怎样革命,革命的目的,革命的对象是谁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想革命而又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八、片断训练 回家的路上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如写“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这个心理活动是由于看到“路灯亮了”而产生的。接着叙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使短文一层进一层地铺展开去。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写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叙事,有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写出实实在在的心理活动。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 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这篇短文写捡拾圆珠笔的事情,是按照:找到笔的主人——想到笔的来历——想让主人着急——决定送还失主的顺序写的。从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故事的线索、前因和后果,从而展现了小作者急人所急的精神。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片段作文:心理描写 1.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200字左右) 2.身为军人的爸爸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当你得知这个中秋节他要回家时。(200字左右) 3.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而破碗中还寥寥无几时。(150字左右) 九、目标习作 运用心理描写, 写一位你熟悉的同学。 范文: 你怎么不站出来…… “叮玲!”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唤回了玩得正起劲的同学,班主任夹着课本,走进了教师。 班主任不声不响地把课本放在讲台上,既没有叫我们起立,也没有准备上课的意思,稍稍沉默了一会儿。我们这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早已习惯班主任喜怒哀乐的表情。 怎么,今天又出了什么事呀?我在脑海里闪电般搜寻着,不会是我吧?这几天我犯错误啊?!想到这里,那颗激动的心稍稍平静了一点,因为我平时一向是老师“严家看管”的对象。 “教室后面的那个球印是谁扣的?”班主任厉声怒喝。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概连同学的呼吸声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就是因为那个球印,给我们班纪律扣3分,是谁?你该主动承认错误。” 球印?教室后面的球印?我似乎从死一般的沉寂中醒来。那个球印不是陈明印的吗,在场有许多同学看见了。陈明啊陈明,你快站出来主动承认,这样或许就会得到宽恕,要是被揭发,你有好戏看了,快站出来,我不禁瞟了几眼陈明,恰巧碰到了老师严厉的目光,这时班主任是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我心里猛然一慌,这已成了条件反射。“慌什么!又不是我干的,真没有出息!”我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难免有一点紧张。快点呀!陈明,快点!要不班主任要赖到我头上了。赶快! 班主任的眼光依然落到了我身上。我越发紧张了,怎么办?告发他吧!我把手往桌上放了放,刚想向上举起,猛地又缩了回来。不!我不能这样,我希望他自己站出来。我不能剥夺他的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要告发他的应该是他自己。 站出来呀!该死的陈明! “老师……”一个怯弱的声音让我如梦方醒,他,终于站出来了!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五次作文《通俗准确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说明文) 学习目标:1.能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交代清楚事物的各个因素。 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 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写作的热爱。 学习重点: 通俗准确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说明文是运用得相当广泛的一种文体,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二、思维点拨 说明文要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技知识,“准确”是至关重要的。表示时间、空间、程度范围的词要准确无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说明。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在当时”“比较”“大多数”“几乎”“许多”“可能”等词的准确运用,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另外,语言还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如:介绍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有时间,有习俗,有起源,简洁明了。 三、片断训练 由于说明的对象不同,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不相同,有的说明文语言平实,有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不管哪种语言风格,都是为说得明白服务的。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都要服从表达的需要。 以“筷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 1.思维点拨 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所选说明对象是常见的,是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使用的物品。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是有话可说的。说明“筷子”,可从筷子的类别、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入手,还可顺便提及不用公筷、提倡环保等,还可从筷子的历史演变、筷子所代表的中华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 筷子 先请你猜个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筷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2.评析 作为实物说明文,一般思路是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它的结构、类型、功能等。本文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1.层次分明,先引出说明对象——筷子,然后依次介绍它的结构、材料、形状、大小、使用方法、历史与现状等。这样一一道来,不慌不忙,条理分明。2.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3.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写事物说明文,没有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行的。学生对筷子的材料、形状、大小等都能准确描写出来,这是源于学生对筷子作过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 3.互评互改 教师:要求学生自评自改后,组内交换习作,互评互改。提示评改方法和评改重点。 评改方法:①快速默读全文,总体感知习作内容;②快速浏览,搜索、锁定评改点,圈点勾画,进行评改;③发现亮点,写出具有个性、鼓励性强的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性评语。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提示进行互评互改。 4.精彩展示 学生习作评改完成后,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最成功的习作;然后由作者本人朗读,评改者读评语;最后师生共同点评。 四、目标习作 请写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一种你们家乡的土特产,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六次作文“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记叙文) 学习目标: 1.自学知识短文,写人记事能突出中心。 2.学会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 3.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突显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第一课时 一、思路点拔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邂逅,一个难忘的场面,一次随意交流……,都可能令你的内心訇然开来,启开你心灵深处的大门,寻声追寻那远逝的岁月,它会令你唏嘘不已,也会让感慨成分,还会让你泪水涟涟,沉默无语…… 抓住这些触发点,调动你的心理活动,回忆起曾经让人感动的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反复咀嚼、找出使你感动的事物或影响力或震撼力的闪光点;其次,要揭示这些事物之所以能让你感动的原因,也就是要写出在你的经历中被感动的因素;再次,感人的事物或感人的过程或感人的瞬间应着重描绘,突出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所选内容不一定是伟大壮举、轰轰烈烈,凡人小事,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动人,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二、写作指导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3.形式多样,突显文章中心。 ①详略要得当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只对父亲过铁路爬站台为我买橘子这一令作者终生感动的背影作细致刻画,其它几次都较简略甚至一笔带过,较好的突出文章中心。 ②对比须鲜明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巧妙运用对比,更鲜明、有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孔乙己》一文中三个方面对比较鲜明,一是社会环境对比,小说开头“长”与“短”,“站”与“坐”,“里”与“外”的对比,形象揭露出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二是人物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圣比,孔乙己第一次亮相与最后一次出场对比,有力提示封建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罪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三是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病态的封建社会。 ③点(扣)题要适时 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④语言鲜活有力 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简洁、有力,富有变化。如《敬业与乐业》一文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准确、简洁畅达,多次运用了设问与反问句式,引用不少名言警句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写作技巧 1.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两三句点出记叙要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典范。 (2)一线穿珠的结构。 即全文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任务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如《我的老师》。 (3)一波三折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有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妇女哭诉后,“打死了那厮便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巧妙地让史进、李达劝住,当鲁达送走金氏父女“径到状元桥来”,好戏似乎就要上演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鲁达到郑屠肉铺前坐了下来,三戏郑屠,又起波澜。简单的一个鲁达打死镇关西的故事,写得如此精彩,曲折的情节功不可没。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阵见血的细节。如《春》中写春花时,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春天到来,百花争艳,蜜蜂在花间忙碌采蜜的情景。《孔乙己》中孔乙己被张举人打断手后再次来到酒店“摸”出四文钱,一个“摸”字,形象的写出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境况。怎样才能做到呢? 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抓典型,才有利于突出中心。 细致观察事物——在观察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 精心锤炼语言——在备用词语中,选用最适合的字词。 (5)一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口蹄,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开头、中间、结尾“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语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人们的认识。 (6)一箭双雕的收尾 就是说文章的结尾既自然结束全文,又巧妙引发思考。《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那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使人想起驿路梨花处处开“,实写自然梨花,又虚写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2.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 (1)积累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就要找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材料寡情,连作者都不能感动,又怎能打动读者呢?我们虽然没有“战火纷飞”的经历,也没有“痛失亲人的感受”,但生活中一些备感温馨的细节、令人后悔内疚的事还是大量存在的。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身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感情的火花,就应该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冬琴的氛围,如果能随手积累并经常翻阅,那么这些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便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可令文似喷涌。 (2)渲染动情点 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往往是实践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不要局限于事物的轮廓,而要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 (3)交待动情的原因 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待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别人不能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有动情尔今天却会动情?交待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令人感动的氛围。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待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情感贯穿全文的始终,这是是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让我们从范文地研读中获得的实践中得到验证。 四、片段训练 以“ 校园里的记忆”为话题进行写作训练。 范文: 校园里的记忆   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望着蒙蒙细雨,怔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们一起说话。那时候,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望着天空,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闭着眼睛,感受着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了闭着的双眼,我看见了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有灵气的眸子,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称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玩了起来。我在秋千上,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来,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个秋千上,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天空的地方,看着她荡漾的笑容,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恍惚是梦境。   许久,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叫住了她,红着脸说出了我犹豫了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我突然觉得,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然后,嘲笑我,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的担心而已。此后,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做作业……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了,时间改变了我和她,我们彼此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   从回忆中醒来,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了指我,说:“那个姐姐哭了!”另一个却说:“不是,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面颊,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转身离开,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独特新颖的中学生习作。文中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转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性格孤僻而自闭,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陪“我”荡秋千,使“我”第一次感到了童年的幸福和快乐,由此“我”和小女孩成为了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们之间竟然变得有了隔膜。这一立意和构思既突出了童真童趣的奇妙无穷,又展现出童真童趣被年龄侵蚀磨灭的无奈,尤其是,如今“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揭示了这一现象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轮回,发人深思。   文章语言质朴,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鲜活生动。作者把“我”先前的孤独与自闭、继而的天真与烂漫、后来的沉寂与矜持,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呼之欲出。 五、作文题目《妈妈教我怎样做人》 范文:妈妈教我怎样做人 踏入人生,第一位老师,是母亲——最高尚、最慈祥的母亲。她教会我们发第一个音符,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我的妈妈是一位编辑。辛劳使她额上出现了细密的皱纹。我小时候,看见妈妈凝神写作,微拢眉头时,就调皮地问:“妈妈,你的眉毛中间怎么写着一个‘川“字?”妈妈放下笔,笑了,在她舒展的眉宇下,闪出慈爱而炯炯的目光,妈妈整理着写过的一叠稿纸,说:“妈妈整天在稿纸中写呀、改呀,怎么会不长‘川“字?”我一转眼珠,“那你不会少改点稿子,让别的叔叔阿姨改吗?!”妈妈开心地笑了:“傻孩子,要是叔叔阿姨们都不想多做一点工作,那办公室的稿子不都堆不下了吗?人不管做什么事,可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处处都想到别人,记住了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是妈妈先教育我,做一个处处想着别人的人。我总是忘不了妈妈眉间的“川”字,更忘不了妈妈的教诲,怎么会忘了呢? 妈妈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总是很关心。带着一天的疲劳下班回来,妈妈就又在厨房奋战。饭桌前我们的欢笑,使妈妈得到快慰。我们长大后,每当放假,她就让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做饭。“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呀!”妈妈这样对我说。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炒菜——虽然那都已成了全家的笑料,但我总算学会了。在那次迎元旦的联欢会上,同学们乐呵呵地包饺子,他们包的饺子扁扁的,有的还裂着口儿,可我包的整整齐齐,结结实实,同学们真羡慕。我这时是多么满足啊,是妈妈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走向社会,会起多大的作用啊! 有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一下子后退了几十名。妈妈一门一门地帮我找出考不好的原因,教给我学习的方法。她说她上中学的时候,门门功课都是优秀,高中毕业成绩平均97分。她那时生活贫困,整天饿着肚子,挤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刻苦学习。她哪儿来的精神呢?共产党给人民带来了解放,她才能有机会走进学校。有了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决心,还有什么学不好的理由呢?正是妈妈一次次的教育,我从她的经历中懂得,为了自己的祖国腾飞于世界,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将来的奋斗订下基础。做人,就要像妈妈那样,做个强者,做个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夏日朦胧的月光下的交谈,耳边清晰的侃侃而谈的教诲,深深留在我的心中。妈妈,是妈妈,一次次,一遍遍地教给我怎样去做人、做一个能够发光发热的人——如同夜幕中的星辰那样。、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七次作文《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一般写法,重点学习论据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的使用。 学习重点:如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第一课时 一、话题揭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和见解,你提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同学们往往会运用不同的材料来组成自己的观点。而这种方法就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运用简单的事实或道理证明观点”。 二、思维点拨,知识梳理 学习例文,了解梳理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知识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学生活动】 1、找出短文的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 2、找出短文中的论据 3、说一说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确立中心论点: 要求(1)针对命题或话题,确立观点; (2)观点鲜明,表述明确; 2.论据:要合理充分调动两种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关于事实论据的要求: (1)准确性,能较好服务于中心论点; (2)概括性,能用简练语言概述交代; (3)典型性,多用典型范例,少用生疏的或自己的生活实例; 关于道理论据的要求: (1)要求引用的名言与中心论点一致; (2)要求准确无误。 3、关于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论证: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三、片断训练 【学生活动】 1.以“立志”为话题,找出相关论据。 2.学生说出下面论据的种类 (1)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出身贫穷,年轻时在农村当雇工,替人耕田种地。当时他就立志将来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一起当雇工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替人耕田种地的下等人,还想干一番大事业,真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陈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负,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浅的人所理解,感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鹅的大志的。 后来陈涉终于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由他首先发难,将秦王朝推翻了。 (2)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3)新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指着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说:“周恩来,现在你谈谈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庄重地回答。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4)梁启超《志未酬》: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5)鲁迅《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花开在春天,立志在少年。 (6)唐·杜甫《前出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教师点拨】 四、目标习作 1.出示作文题目:自信就是力量。 2.明确写作要求: (1)通过阅读分析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知识。 (2)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一般写法,重点学习论据的选择以及论证方法的使用。 3.审题: “自信”一词,《现代汉词典》释为“相信自己”,《辞海》释为“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一事当前,自己要有把握,有信心,坚信能有好的结果。它与“自立”(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强”(自己努力向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条”(信守的准则)等话题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力量”就是达到目标的一种能力。 4.放飞思绪: (1)列举古今中外有关自信的事例。 (2)列举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自信给你带来积极向上追求的事例 (3)列举有关自信的名言名句。 范文: 自信就是力量 人类的自信是一根威力强大的杠杆!自信是我们用以保卫和救护自己的工具,是上帝赐与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题记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美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这方面学者,就断言而有信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油田。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李四光尝尽了因自己的自信而胜利的喜悦,他深刻地体会到自信就是一井取之不尽的油。这油,是探索中的良师益友,是生活中的美味佳肴,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因为他会在你痛苦时像一把春风抹去你的泪水,你的消沉,你的孤独,你的……   李四光之所以能披荆斩棘,那是因为心中有信的灯辉。我们人,人之所以能直立行走,关键是脊椎柱;人生好比是喜玛拉雅山,自信就是喜玛拉雅山的支柱,人一旦失去了自信,整个人生就会像喜玛拉雅山失去支柱一样倒塌。所以说:“人如果没有自信,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动力和行动的指南,没有人生价值观。   自信是一座有特异功能的桥梁,带你走向成功;自信的光芒照耀到哪里,哪里就豁然开朗;自信的春风吹拂到哪里,哪里就春回大地。自信的威力为何如此强大呢?那是因为自信是克服困难,寻求事实、真理的结晶。   所以,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困难;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克服卑怯;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诚恳学习,扬长补短;有了自信,人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可以说,没有谁可以让你倒下——如果你自己还有自信的话,想让自信常伴你左右的话,你就可以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第十八次作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记叙文) 学习目标: 1.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关键。 2.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3.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结构方式,为写作编写提纲。 学习重点: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揭示 1.导入新课(导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出去旅游,人们总会预先安排好旅游线路;建造大厦,工程师总会提前设计好图纸。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结构是骨骼,语言、材料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能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就能使文章更“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2.目标展示: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二、思维点拨 第一模块:自学知识短文《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然后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 1.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哪些内容? 2.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展示: 1.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 2.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应注意: (1)开头和结尾应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精心设计。 (2)在行文中要注意段落、内容之间的过渡照应。 (3)在写作前应先编列写作提纲,或打个“腹稿”,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从而组成比较严密的整体。 第二模块:指导文章结构安排:简介文章开头、主体和结尾: 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一样美丽动人,寥寥数语而显现作者的才情功力,使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下读; 猪肚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充实,内容非常详实,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 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具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作用。 第三模块:指导文章的过渡方法: 1.词语过渡。一般采用关联副词作为段落、层次及句子之间的过渡。常用的关联副词有:因为、所以、不过、但是、可是、然而、诚然、固然、因而、因此、只要、尽管、况且、正是、应该说、之所以、可以这样说、上述表明、由此可知、综上所述、正因为如此等等。 课件展示: 2.设置悬念过渡。在段与段之间设置悬念,形成大悬念套小悬念的连环结构,也是文章过渡的一种好方式。 课件展示: 3.设问过渡。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这时,用一两句设问,激起读者到下文去寻找答案。 三、片段训练 以《快乐的三人世界》为题进行写作训练。 示例:快乐的三人世界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由爸爸、妈妈和我组成的三人世界,永远都是快乐的世界。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一幅画上的三个亮点,少了哪一位,都会让这幅画黯淡无光。而我是这幅画的调色板,我会把它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蓝色、红色、白色…… 蓝色 “喂,该起床了!”妈妈又在催我和爸爸了。“人家还没睡够呢!”我拖长调子,说着把被子一蒙,又睡了起来。妈妈见她的“晨曲”没起作用,就使出“绝招”,高声说:“再不起来,我可要突击你们的被窝了!”我一听,弹簧一样跳了起来。只见妈妈在一边高兴地笑着。我穿好衣报,走出卧室,望望外面的天空,竟是那样的湛蓝。 红色 “爸,我讲个笑话给你听。”我对正在看报的爸爸说,“小明问他的爸爸喜马拉雅山在哪儿,正在看报的爸爸说:去问你妈妈,准是她随手搁哪儿了。”爸爸听后,乐得直拍腿,妈妈也笑了,她说:“那个爸爸看报也真够‘忘我’的啊!”我会意朝妈妈挤挤眼,跑开了。爸爸像忽然明白了似的,大喊道:“回来!秋秋!”而我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夕阳将天边映得好红好红…… 白色 “让开!该我了!”我一步窜上去,夺过遥控器,得意地一按,哈哈,是我想看的《叮当猫》。谁知爸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把遥控器夺了过去,马上电视又变成了《新闻联播》,爸爸得意洋洋地笑着。妈妈也不甘心,夺过遥控器又拨到了《小草》。于是电视遥控器在我们三人之间交换着,电视画面也在不断调换着。屋里的笑声把外面电线上的白雪都震落了…… 快乐的三人世界由我描上色彩;快乐的三人画面,色彩越多越精彩! 四、目标习作 1.出示文题: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因为他对熟悉的地方缺少观察、缺少好奇心、缺少发现的结果。其实,风景是无处不在的。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自定。 2.写作要求:合理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范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晨风习习,琼枝带露,啊,又是一个大雾天。家乡的雾没有峨眉山的雾那样厚、那样秀,也没有黄山的雾那般奇丽渺远、变幻莫测,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家乡的雾。   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   家乡的雾白得美,白得朴素。像瑞雪一样的白吗?它没有。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比白雪美多了。可不是,浓雾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灵气,不要打扮得更秀美了吗?这样的白雾只配乡村才拥有,任何丹青高手,也很难调得出来吧?家乡的雾白得自然,白得真诚,我真想抓一把在手中,甚至拥它入怀,把它点染在画纸上,不时地欣赏它。   家乡的雾浓得深,浓得纯,丝毫没有城市中的雾那般含有油烟味。它很可爱,尽管行人相隔几步时,只能闻声,而不能见人,吸入一丝雾气,清凉清凉的。我们背着书包上学堂,浓雾飘上了我的前额,和我亲吻,我没法回避,这个多情的女子啊,你是在渲染你的热情和好客吗?望望四周,雾茫茫的一片。或许有人会感到憋闷,看不到连绵逶迤的群峰,看不到苍翠茂盛的竹木,可我不在乎。   浓雾变幻着,一会儿化做了凉风,一会儿变成了小露珠,沾在我的发梢上,沾到我的睫毛上。我轻轻合上眼,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经雾水的洗礼,我似乎明眸含“泪”了。   家乡的雾柔得真美。它韧如白云,剪不断扯不断。它轻轻敷在小草上,草也真爱雾姐姐,尽情地吮吸着甘汁。   太阳渐渐升起,雾渐渐地变淡了。一轮红红的圆日高悬在半空中,高山、峰峦、树木渐渐露出了轮廓,经雾水洗涤的山川大地,充满着勃勃的生机。那奄奄一息的枯木似乎也滋润了,有了洒脱的生命。   家乡的雾亲切、热情,我爱家乡的雾,它真让人思念。   点评   用“精美”来形容本文是比较合适的:一是结构精美,文章先写了雾白、雾浓、雾变、雾柔的独特魅力,最后用“真让人思念”作结,显得精干利落。二是语言精美,整齐上口的短句的使用,让本文更适宜朗诵,一遍遍地吟诵着这些文字,觉得自己也成了有灵魂的雾了。 第二课时 同 学 互 评 签名: 教 师 点 评
本文档为【阶梯作文第二次修改稿八下作文(胡宏明)八年级(che)张荣芳审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97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9-0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