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形势与政策讲稿-2011秋(教研室)第5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形势与政策讲稿-2011秋(教研室)第5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举报
开通vip

形势与政策讲稿-2011秋(教研室)第5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专题五、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2课时) 一、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形势新变化      第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

形势与政策讲稿-2011秋(教研室)第5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专题五、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2课时) 一、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形势新变化      第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金砖国家组织”、“基础四国”、中俄印、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协调合作机制活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话语权等方面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第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气候变化、发展等问题的全球治理进展缓慢。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但各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仍在推卸和转嫁减排的责任与义务。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表示将力争在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但全球消除饥饿、贫困、疾病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进展远落后于预期,前景不容乐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希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希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第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全力研发“空天飞机”、“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通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热点问题时有升温,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政局波动,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核不扩散领域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同时发展。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届核安全峰会强调加强国际协作共同维护有效的核安全。另一方面,美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继续优化核武库。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     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更趋多样复杂。能源、粮食、水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事故、恐怖主义、传染病、信息网络等方面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产生越来越大的扩散效应。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后造成的核辐射等事件表明,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天灾人祸往往跨越国界,影响到国家间关系。      第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积极推进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自贸区战略,促成了一大批对外重大合作项目。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断充实。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2010年,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了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接待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访华,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    第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二、正确认识真实的中国与中国的责任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独秀”或“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用词翻新。人们可看到一白一红“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切不符合实际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的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归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借“批”卸“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国责任论”。这既暴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那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 第一,真实的中国——“三个没有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彻底告别贫困和温饱,正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崭新阶段。也正是由于我们所取得的如此骄人的成就,世人把中国的发展道路称为“中国模式”,把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誉为“中国奇迹”。然而,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却告诫我们,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三个没有变”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尽管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 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则是指尽管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去年仍然排在世界第94位。虽然我国减贫成就巨大,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但按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我国仍有1.5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消灭贫困仍然任重道远。 “三个没有变”的告诫,让我们不要陶醉于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让我们不要为国际国内各种批评中国的言论所困扰,紧紧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关键,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和调整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我们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中心漂移”,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筑牢国家发展繁荣、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第二,中国的责任——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一个讲道理的大国。今天的世界已经连成一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我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国际责任呢?还真值得中国人深思。我们承担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   一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使这些人脱贫是很艰巨的任务。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中国好了,世界好;如果中国遇到了大麻烦,世界也会遭殃。因此,谈到责任,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我们首要的责任。   二是我们要履行《联合国宪章》和中国加入的300多个国际公约所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在履行《联合国宪章》和各项国际公约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的记录是好的。   三是为促进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做贡献。这两大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和平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又是和平的基础。凡是有利于和平的事,有利于发展的事,我们中国人都积极去做;凡是有害于和平,有害于发展的事,我们都反对。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出兵最多的国家。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好评。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我们发起了“朝核六方会谈”。尽管会谈遇到重重困难,但毋庸置疑的是,“六方会谈”仍然是解决朝核问题最佳的平台。为了促进世界的发展,我们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大力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我们先后建立了“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中国拉丁美洲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成为促进中国与上述地区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中国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合作呈现迅猛的上升之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与中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的国家,他们在经济上的日子相对就比较好过一些。   四是承担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的责任。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疾病、跨国犯罪等挑战,没有一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能够单独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挑战,是把全世界联合起来的纽带。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时候,当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早在气候变化的危机到来之前,中国就主动采取了节能减排的措施。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减少了20%,在今后10年中,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还要下降40%-45%。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一定会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主席的这个愿望定会实现。 三、中国政府《和平发展白皮书》解读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全面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框架体系。这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之后,再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郑重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新版白皮书有关和平发展的内容更加充实、体系更加完整。 第一,《白皮书》的亮点解读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即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其中,科学发展、自主发展是对内层面的自我要求,即中国所取得的任何进步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要依靠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来实现。上述两点也是中国对内改革的重点。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是对外层面的积极态度,即中国决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平发展反映出中国成长进步的历史和社会独特性。上述六大特征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即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中国基于自己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认识,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了,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白皮书郑重强调,中国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和近中期目标。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富民与强国的统一。同时,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和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平发展的近中期目标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决心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和市场优势。三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五是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和平发展对外方针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以及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任务。2005年白皮书只描述了和谐世界的理想状况,即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2011年白皮书的贡献是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任务,即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不是没有原则的发展,和平发展不能牺牲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尊重邻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也希望国际社会明白并尊重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一次明确提出“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并突出了履行国际责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以基本国情为前提,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世界1/5的人口体面地、有尊严地活着,这就是尽最大的责任。另一方面,以自身综合国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制定,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也是中国的应尽之责。   第一次明确强调“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长期以来,中国外交布局有四句话,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强调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就是更加突出周边外交的意义。最近几年,中国周边的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此,白皮书指出,“中国要同周边各国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亚洲。”这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务实,毕竟处理好同周边21个邻国的关系,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维护良好战略机遇期的基础。   第二,《白皮书》的作用解读   一是对和平发展善意的再次宣示。除公开发表白皮书外,中国政府长期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然而,中国对和平发展的善意却常常遭到误解。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不断有人用犹疑的目光打量中国:这个复兴的东方大国会不会施行霸权主义?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威胁?中国的发展是否会破坏现行的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对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只要有“中国威胁论”的存在,对中国和平善意的宣示就不会停止,而且会根据重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回应。   为此,中国必须要用积极的话语引导国际舆论,一则释疑解惑,二则释疑增信。两部白皮书所要回答的问题,事实上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960万平方公里领土+13亿人口+5000年文明+56个民族+日益壮大……”≠(不等于)战争与威胁;=(等于)中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释疑、解惑、增信的过程充满艰辛,绝对不是通过一两次努力就能改善或实现的。因此,2011年白皮书是对中国和平发展善意的再次宣示。   二是对和平发展环境的主动塑造。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维护,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以及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白皮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并努力做出贡献的国家”,中国是可以信赖、值得尊重、重视合作、履行责任的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国际机制的建设者以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要塑造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不能只讲道理,而要以让人信服的事实说话。2011年白皮书通过权威数据的发布,直观反映出中国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以及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巨大机遇。其中,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中国开创了多个第一: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国家;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等。   塑造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注意方式方法。2011年白皮书发布时机的选择十分巧妙。20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中东、北非形势极其动荡,有可能导致全球地缘战略格局发生变动;2011年,“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全球反恐态势发生变化;2011年,南苏丹公投独立,可能会对全球民族问题产生连锁反应;2011年,中国航母平台出海航行试验成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但却导致周边某些邻国以及个别西方大国的猜忌与中伤……总之,在这样剧烈变动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不仅要韬光养晦,更要积极作为,要以负责任的态度重申自己的和平发展理念,推动国际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是对和平发展前景的信心流露。2011年白皮书的发布,充分表露出中国的自信:白皮书不仅讲成绩,也提出全体中国人民应该努力的方向;不仅谈发展,也涉及中国社会尚需改进和完善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强大不仅包括物理性强大,也包括心理强大。这表现为中国敢于面对批评和指责,敢于展现自我价值和庄严追求。“和平发展”这四个字,不仅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就争取国际关系话语权而言,中国所要得到的是权力(power),而不只是权利(right),如果说2005年白皮书是中国单向地表达意愿的权利,2011年白皮书则要强化中国影响国际关系议程的权力,即强调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影响。的确,大国崛起不仅要在物质层面体现自身的不可或缺,更要在精神层面塑造外界对自我的积极认同 PAGE 1
本文档为【形势与政策讲稿-2011秋(教研室)第5专题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52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