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举报
开通vip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STYLEREF "标题 1" \* MERGEFORMAT 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 改建工程项目 工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 O一 一 年 四 月 目录 41 概 述 41.1 项目背景 51.2 编制依据 61.3 研究过程及内容 81.4 建设的必要性 91.5 主要结论 151.6 问题和建议 16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162.1 研究区域概况 172.2 项目影响...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STYLEREF "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 \* MERGEFORMAT 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 改建工程项目 工 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 O一 一 年 四 月 目录 41 概 述 41.1 项目背景 51.2 编制依据 61.3 研究过程及内容 81.4 建设的必要性 91.5 主要结论 151.6 问题和建议 16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162.1 研究区域概况 17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73 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 273.1 公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 323.2 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43.3 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和预测 384 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384.1 建设规模 384.2 技术标准 405 建设方案 405.1 建设条件 435.2 建设方案起终点论证 435.3 备选方案拟定 435.4 方案比选 445.5 方案概况 48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6.1 主要工程数量 486.2 投资估算 526.3 资金筹措 547 经济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547.1 评价依据 547.2 评价原则 557.3 评价参数 567.4 费用调整 627.5 效益分析 657.6 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698 实施方案 698.1 建设安排 698.2 实施方案 708.3 招投标方案 749 土地利用评价 74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759.2 江西省土地利用发展规划 799.3 项目建设用地 809.4 土地复垦 8210 环境评价 8210.1 概述 8310.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8510.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610.4 水环境的影响 8610.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8910.6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9111 节约能源 9111.1 概 述 9111.2 节约能源的计算 9212 社会评价 92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93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9412.3 社会评价的结论 9513 风险分析 9513.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9513.2 风险程度分析 9513.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9714 问题和建议 1 概 述 1.1 项目背景 X438线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是于都县葛坳乡通往大田村和曲洋村的一条县道公路,目前道路状况为路面宽为3.5米宽水泥路,路基宽5-6米,该公路起于G319线(K513+000处)与国道319线平交,改建线路避开了葛坳乡圩镇、途径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终于曲洋桥头,终点与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相接,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8+978,路线全长8.978公里,其中新建中桥2座、小桥2座。该项目的改建,将与G319线、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形成三角形路网,改善了曲洋、大田村出入国道主干线的交通条件,方便了沿线群众赶集、耕作、出外经商、创业和休闲旅游等,有利于沿线乡村的交往和于都东北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于都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完善于都县公路交通网络,实现“十二五”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促进于都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赣州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县域内各乡镇及村镇之间的联系,完善农村客运网络,需要对县乡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公路等级,普遍实现路面硬化,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完善江西省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形势下,县道升级和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建设,贯彻党和政府强农、惠农、为民的执政方针,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申报县道升级改造水泥路建设项目,为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我单位于2011年4月中旬成立了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报告项目组,在1:5万和1:1万地形图上对路线方案进行布设,对1:1万地形图上确定的路线方案进行实地踏勘及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征地拆迁等情况的勘测与调查,收集和调查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对初拟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问题,广泛征求了沿线各地方政府及其规划、城建、交通等有关部门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和建议。专门组织人员在相关道路上布设多个交通量调查站点,对公路交通量及汽车行使起点进行了调查。 依据于都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遵照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究报告编制办法》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我单位组织力量编制了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编制依据 1.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 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8、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及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10. 于都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编制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的有关要求。 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1年4月编制完成《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研究过程及内容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我单位于2011年4月中旬成立了本项目研究组,赴于都县进行现场踏勘。 由于本项目研究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布线、合理利用地形,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甚至关系到路线方案的确定。为此,我们在1:50000和1:10000地形图上反复对路线方案进行研究,赴项目所在地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广泛听取甲方及地方意见。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为加强项目的管理与技术指导,由单位领导及部分专家组成该项目管理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1、初步研究阶段 (1)现场踏勘,初步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域自然环境。 (2)组织人员、设备、成立项目研究组及单位专家指导审查组。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综合交通、公路网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资料,为社会经济分析、交通量预测和建设必要性论证提供可靠依据。 (4)收集总体方案研究所需资料,如1:10000地形图,区域地质资料,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 (5)初步构思可能的路线方案,并依次在1:50000、1:10000地形图上布设。 (6)进行建设条件、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和路线方案(包括现有道路使用状况)路线实地调查、踏勘。 (7)收集既有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并实施了交通调查与典型路线断面交通量观测。 (8)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地方政府意见和实地踏勘结果,形成初步研究意见,并就路线走向方案向甲方等作了汇报,征得相关意见与建议。 2、详细研究阶段 该阶段重点进行了以下工作: (1) 综合各方意见,深入分析调查资料,调整优化路线方案。 (2) 完成各特征年度区间交通量和结点交通量分配、预测。 (3) 分析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4) 比选论证拟建项目采用的标准与建设规模。 (5) 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6) 撰写研究报告。 本报告是在广泛收集项目影响区内相关最新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控制点,结合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必备的功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论证了路线走向方案、建设标准与规模等,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2、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状况及发展,公路网及主要相关道路; 3、交通量分析预测; 4、项目建设必要性; 5、建设条件与环境; 6、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7、路线方案研究; 8、项目建设方案意见;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国民经济评价 11、实施方案; 12、问题与建议。 1.4 建设的必要性 拟建项目位于于都县葛坳乡境内,是于都县公路规划网中的一条县道公路。路线经过区域大部分为山岭重丘地形,现有道路为四级公路(水泥路面宽4.5-5.0米),弯多、坡陡、线型较差,对本项目进行改造升级非常必要。本项目改善了道路的线形和道路状况,提高了本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于都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对完善于都县公路路网和促进沿线村镇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于都县的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必须先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为沿线群众出外就医、进城就业和小孩上学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县道升级改造建设的需要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是于都县公路网络规划中的一条县道公路;在该项目的改造升级,将改变于都县葛坳乡交通落后的现状,解决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通往国、省主干线交通连接(行路难)的问题,加强相邻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了葛坳乡村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 3、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联系将更加紧密,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社会经济总量将得到提升,必然导致交通量增加。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一定的交通流量,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该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将会使该路的交通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交通量预测(见表1—1),到2027年路段最大机动车交通量折合成小客车2233辆/日,2033年为3543辆/日。目前的道路现状,已远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当地广大群众的出行难以及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促进于都县葛坳乡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非常必要。 1.5 主要结论 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发展总量壮大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创业的人数将大为增多,在国家惠“三农”政策实施下,农村拥有汽车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城乡交往和农民进城就业、就学、就医更加频繁,农村客运将得到一定发展,发展农村客运网络需要有更加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于都县农村居民出外创业、经商、就医、就学的人将越来越多,该道路的交通量将大为增加,对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进行三级公路改造升级,将大大提升该路段的交通通行能力,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于都县公路交通路网建设,同时带动葛坳乡资源开发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区域的村民走出山区、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也为当地名优特产品价值提升及贸易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造升级非常必要。 1.5.1 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未来特征年的预测交通量 表1-1 特征年 预测交通量 (辆/日) 其中: (辆/日) 汽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其它 2013 590 469 35 45 38 2015 748 599 45 57 48 2020 1284 1027 77 98 82 2027 2368 1894 142 180 152 2033 3757 3006 225 286 240 1.5.2技术标准 根据公路发展规划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规定,全线拟定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技术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3 主要技术标准 表1-3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技 术 标 准 备 注 公路等级 三级 设计速度 Km/h 30 路基宽度 米 7.5 路面宽度 米 6.5 桥面宽度 米 7.5 土路肩宽度 米 2×0. 5=1.0 最大纵坡 % 8 荷载等级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P=1/50 小桥涵及路基P=1/25 路面面层结构 水泥砼路面 1.5.3、路线走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该公路起于G319线(K513+000处)与国道319线平交,改建线路避开了葛坳乡圩镇、途径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终于曲洋桥头,终点与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相接,路线全长9.0公里。建设规模见表1-2。 建设规模表 表1-2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1 路线长度 公里 9.0 2 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44.655 3 水泥砼路面 千平方米 59.545 4 大桥 米/座 5 中桥 米/座 98/2 6 小桥 米/座 39.24/2 7 涵洞 道 27 8 平面交叉 处 3 9 占用土地 亩 160.9 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通知颁发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发[1996]146号《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编制。估算费用按四级施工队伍取定各项费率,人工费单价为17.60元/工日,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率按省交通厅的《补充规定》计算,材料单价根据现场调查提供的材料价格选用,运杂费按交通厅《补充规定》中的规定一律按社会运输计算。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为1695.2394万元。估算成果见表1-4、1-5。 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表1-4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79323 2 原木 m3 29 3 锯材 m3 51 4 Ⅰ级钢筋 t 56 5 Ⅱ级钢筋 t 95 6 钢绞线 t 14 7 钢材 t 9 8 加工钢材 t 6 9 水泥 t 8188 10 石油沥青 t 42 11 生石灰 t 63 12 砂、砂砾 m3 39799 13 片石 m3 3451 14 碎(砾)石 m3 14222 15 块石 m3 1337 总投资估算表 表1-5 工程和费用名称 金额(元)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 13422276 一、路基工程 1536140 二、路面工程 7733847 三、桥涵工程 2883345 五、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498984 六、施工技术装备费 145546 七、计划利润 194062 八、税金 430352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20829 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2109550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15552655 预留费用 1399739 估算总金额 16952394 2、资金筹措 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 ⑴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60万元; ⑵地方自筹1335.2394万元。 3、工期安排 根据项目所需的人工及各分项工程量,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各分项工程的实施进行具体的时间安排。参考已建同类公路的经验,本项目的施工工期为十二个月。 1.5.5、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包括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评价结果各项指标见表1-6、1-7。 1、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1-6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8.23 8843.53 10.65 2.21 2002.51 17.852 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2、经济敏感性分析 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 (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 表1-7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10.61 6612.25 15.58 1.60 1097.55 12.696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60,内部收益率为12.696%,回收期为15.58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葛坳乡的交通条件,为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民出入国、省道主干线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本项目为葛坳乡的农林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创造更有利的交通条件,同时对于都县域的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6 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位于于都县东北部区域内,连接了葛坳乡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生态保持较好,地势高差较大,土石方开挖量大,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环,对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减少水土流失。 2、本项目基本上是利用老路,施工期间对当地沿线乡村的交通干扰较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扰民,并做好宣传工作,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3、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于都县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之一,在建设资金和经济政策方面,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2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2.1 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于都县东北部,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位于东经115°11′至115°49′,北纬25°48′48″至26°20′53″.县境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东邻瑞金市,南与会昌和安远县交界,西接赣县,北与兴国和宁都相邻。县城所在地贡江镇距赣州市65公里,距省会南昌市422公里。 于都是赣州的腹地承东接西、通达南北的纽带。目前,于都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赣龙铁路、瑞赣高速公路、国道323线穿境而过,贡江水路直通长江可通行50吨级船队实现水运通江达海,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地位。 于都地处赣州市经济圈内,是赣州市大都市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之一,随着赣州市在江西地位日益增强,于都县在江西省城市化格局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于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国家战略重点转移,于都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交通物流、科教信息和红色旅游中心,经济繁荣、旅游发达、风景优美的地区中心城市。根据于都县发展规划,确定以贡江镇中心城区为主体,以公路网中主要干线323国道和于银线、于安线为轴线的十字形线性城镇发展格局,构成县域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的改建,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将带动于都县东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乡村两级组织之间的联系,使沿线群众出入交通更加便捷。根据影响程度,将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其中于都县为直接影响区,章贡区、安远、宁都、赣县、会昌、瑞金、兴国为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见表2-1。 直接影响区各项经济指标现状 表2-1 指标 区域 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工业 总产值 (万元) 农业 总产值 (万元) 影响区域内 赣州市 897 39380 11194700 5776600 2851400 于都县 102 2893 892000 404360 247800 占全市比重 于都县 11.37 7.34 7.97 7.0 8.7 2.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2.1赣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赣南土地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23.6%,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赣州市现辖一区两市十五个县,2010年年未总人口897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7.8人。全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573.4毫米,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58.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和重点建设的十八大林区之一。赣南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稀有金属不稀有”之说,是全国重点金属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王国”之美誉。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宜人,为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既是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的前沿腹地,又是通往闽西、粤北、湘南的交通要道。京九铁路的贯通自然把宋城赣州推到举世瞩目的位置上,与港、澳、台变成一衣带水,与东南亚也成了近邻。 赣州市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是江西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现存的文物古迹又数宋代最多、品位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宋代博物馆”,有中国唯一的北宋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北宋建造的慈云塔、名扬海内外的八镜台、郁孤台,均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综合实力得到加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新高。 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1.8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7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增加值425.1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0.88亿元,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率来分析,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势强劲,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2%,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观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8.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8%,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6.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2.2.2于都县社会经济概况 1、基本概况 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三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四是著名革命老区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2、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迈上80亿元台阶,达89.2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50亿元台阶,达58.7亿元,增长31.6%;财政总收入迈上6亿元台阶,达6.35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迈上4亿元台阶,达4.55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上20亿元台阶,达28.5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20亿元台阶,达28.6亿元,增长19.9%。以上六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四年翻两番。三产比由“十五”期末的27.3:37.4:35.3调整为17.8:49.7:32.5,二产比重提高12.3个百分点,二产总量占GDP的“半壁江山”,于都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正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跨越。 实施重点项目6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9个,超5000万元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19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格特拉克新增10万台套齿轮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贡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南方万年青水泥技改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奥科特照明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8亿元的赣龙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甘薯燃料乙醇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5亿元的屏山风电项目成功落户。争取上级资金14.5亿元,增加2亿元;争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3462亩;被列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县、全省城镇新区教育园区试点县、全市循环经济试点县。 2.2.3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赣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今后五年规划,赣州市基本形成与人口大市相适应的较强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跃上1000亿元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比重超过40%,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一番;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2、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人口预测 表中数据可见,各各影响区的人口增长都比较稳定,基本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增长,在本省人口计划政策控制下,预计未来年各影响区的增长趋势比较平稳,选用一元线性模型预测未来人口值。具体模型及预测值见下表: 未来特征年人口预测(万人) 表2-2   人口-年份 R 2009年 2013年 2020年 2025年 2032年   回归曲线 赣州市 25.509x-46828 0.9126 900 933 995 1040 1109 于都县 15.568x-26781 0.9827  101.1 104.8  111.6 116.7  124.2  (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根据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先慢再快后慢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已有的经济数据集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的方法进行预测。个影响区未来年的经济增长率及预测值,如下表: 未来特征的GDP增长率(%) 表2-3   赣州 于都县 正常方案 2009年~2013年 8 11 2013年~2020年 8 9 2020年~2025年 7.5 8 2025年~2032年 6.5 7 未来特征年的GDP预测值(亿元) 表2-4   2013年 2020年 2025年 2032年 正常方案 赣州市 1227 2103 3019 4391 于都县 89.2 122.0 223.0 327.7 2.3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2.3.1交通运输现状 1、赣州市综合运输网 全市运输体系是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主体交通网络。 (1)公路 全市公路由二纵二横4条国道(105、206、323和319国道),总长964.75公里)、59条省道和1万多公里的县乡道路构成三级公路网络。2009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量程25525.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2.51公里,有3451个行政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57%。省养公路2710公里,县乡公路22815.76公里,2009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928万人,客运周转量5.5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2517万吨,货运周转量129.07亿吨公里。 (2)铁路 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赣南路段262公里,经过兴国于都县、赣州、南康、信丰、龙南、于都县七个县(市),结束了赣南没有铁路的历史,1998年京九复线通车后,使其更成为带动赣南腾飞的龙头。赣龙铁路赣南段260公里于2005投入运营,赣韶铁路、赣龙铁路复线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铁路完成客运量1156万人,货运量687.5万吨。 (3)水运 主要有赣江航线,赣南境内通航里程285公里,其次有贡水航线和章水航线。因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河床升高,航道正在萎缩,航程逐渐缩短。赣州港为江西六大港巷口之一,可停泊300吨级的轮船。 (4)民航 赣州黄金机场始建于1937年,解放后经多次改建,2008年赣州新机场已建成通航,新机场为国际4C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目前已开通了南昌、广州、厦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航线。 (5)公路运输网的地位和作用 在区域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区域运输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赣州市路网的不断改善和高等级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得到体现。赣州市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网中地位和作 用见表2—2。 各种运输方式客运比重表(%) 表2—2 年份 公路 铁路 水运 民航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85年 98.94 99.15 1.06 0.85 95年 98.85 99.32 1.15 0.68 05年 88.61 99.8 9.89 1.46 0.2 0.05 10年 83.02 99.78 15.34 1.47 0.22 0.17 2、赣州市运输发展水平及特点 2010年全市拥有汽车149800辆,是2000年的6.54倍,年均递增率为20.3%,全市近年机动车拥有量见表2—3。 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重表(%) 表2—3 年份 公路 铁路 水运 民航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运量 周转量 85年 87.89 63.22 12.11 36.78 95年 96.75 85.79 3.25 14.21 05年 73.85 82.83 9.92 16.21 17.17 10年 73.63 83.78 11.77 14.60 16.22 0.002 3、于都县交通运输网 于都县交通运输网基本上由公路运输网构成,按照省、市公路网规划要求,本县以瑞赣高速公路、国道323线、国道319线、省道S218线、于安线公路为主骨架,开通与毗邻省、县、乡(镇)际断头公路,采取措施,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公路的发展,在规划期内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有大幅度增长,通达深度、技术等级有大幅度提高,行车条件有大幅度改观,形成全县公路完整的网络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村村通公路,“十二五”期间实现100%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实现80% 自然村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2620 公里,3条国省道、14条县道、58条乡道。省养公路307公里,县乡公路798公里,另有非等级公路村道1511公里。2010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70万人,客运周转量5250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100万吨,货运周转量10860万吨公里。 于都县2010年营运客、货车拥有量见表2-4,营运机动车拥有量见表2-5。 2010年营运客、货车拥有量表 表2-4 合计 交通部门 非交通部门 个体 辆 座位 吨位 辆 座位 吨位 辆 座位 吨位 辆 座位 吨位 营运客车 380 3400 35 595 50 800 295 5015 营运货车 1230 11070 300 2700 930 8370 2010年营运机动车拥有量表 表2-5 其它机动车 出租车 (辆) 拖拉机 (辆) 总计 (辆) 载客 载货 辆 座位 辆 吨位 1736 380 6460 1230 3600 70 56 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 瑞赣高速公路:瑞金至赣州,路基宽26米,路面宽2x7.5+2x3米,沥青路面。 国道323线(瑞金至赣州段):于都境内路线长56公里,途径黄麟、梓山、贡江、罗坳、峡山等乡镇,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水泥路面。 国道319线(宁都至兴国段):于都境内路线长30公里,途径葛坳、银坑、桥头等乡镇,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米,路面宽7.5米,沥青路面。 省道S218银坑至金沙公路:路线全长78公里,途径银坑、仙下、岭背、贡江、利村、小溪、祁禄山等乡镇,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米,路面宽7.5米,沥青路面。 县道银坑至宽田公路:路线全长37公里,途径谢坑、香塘、汾坑、上排、石马、寨面、码头等地, 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水泥路面。 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路线全长19公里,途径咸水村,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水泥路面。 2.3.3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一)、赣州市 依据《赣州地区公路网规划(1996~2020年)》中得知:赣州市公路网规划布局分为三个层次:公路网骨架、干线网、次干线网。 (1)、公路网骨架(二纵三横) 二纵:1、赣粤高速公路 2、广昌—宁都—瑞金—上犹—寻乌 三横:1、隘岭—赣州—小梅关 2、老营盘—兴国—宁都—石城—宁化 3、翁源—龙南—坪石—于都—寻乌 其中,公路网主骨架为二纵一横,即赣粤高速公路,广昌—寻乌和隘岭—赣州—小梅关 (2)、区域干线网:由省道组成,勾通赣州市各市、县城的公路交通联系。 (3)、区域次干线网:由县道组成,起加密干线网的作用,沟通赣州市各县(市)到乡(镇)及(镇)内的公路交通联系。 (4)、具体建设布局方案: 1996~200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9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2.84公里/百平方公里; 2001~2011年,公路网总里程达10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5.38公里/百平方公里; 2011~2020年,公路网总里程达1103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28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于都县 于都县公路网布局方案为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二个层次。干线公路是由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和主要县道及部分新建公路组成;农村公路网由部分县道、乡道、专道、村道组成。 2.3.4项目在公路运输网中的地位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是于都县公路规划网内的县道公路,连接了葛坳乡三个行政村。它的建成,将对于都县东北部区域公路运输网络功能的增强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于都县东北部农村客运网络化和沿线村民进城就业、就医、就学和出外创业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推动于都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 交通分析及发展预测 3.1 公路交通的调查与分析 3.1.1历史资料分析 1.客货运输量 赣州市客货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体,据资料显示:2010年赣州市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分别为10600万人、15700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2.37%、12%,旅客周转量363429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6290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06%、2.95%。其中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分别为8928万人次、12517万吨、55亿人公里、129亿吨公里,赣州市2000~2010公路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1。 赣州市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3-1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 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 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工农业 总产值 万元 2000 3477 195773 4986 1003369 2662000 3410300 2001 3852 221028 5649 1018420 2981440 3904794 2002 4268 249541 6401 1033696 3339213 4470989 2003 4729 281731 7252 1049201 3940271 5119282 2004 5240 318075 8217 1064939 4610117 5861578 2005 5806 359107 9309 1080913 5393837 6740814 2006 6381 391067 9877 1119826 6310789 7718233 2007 7013 425872 10480 1160140 7271369 8875967 2008 7707 463775 11119 1201905 8267546 10029843 2009 8470 505051 11797 1245174 9400200 11333723 2010 8928 550000 12517 1290000 11194700 12807107 增长率(%) 2000-2005 10.8 12.9 13.3 1.5 15.2 14.5 2005-2010 9.9 8.9 6.1 3.6 13.7 13.6 从表3-1、可以看出:赣州市的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全省的增长;与同周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2005~2010年间的弹性系数在0.3~0.9之间。 于都县的客货运输基本都是公路运输,2010年全县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870万人、1100万吨,分别占全赣州市的9.7%、9.7%;公路客货周转量分别为52500万人公里、10860万砘公里,分别占全赣州市的9.5%和8.4%;于都县公路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2。 于都县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3-2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 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 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万元 工农业 总产值 万元 2000 313074 261221 2001 345946 281596 2002 382271 303561 2003 422409 327239 2004 466762 352763 2005 579 33502 803 6899 515772 380279 2006 628 36651 855 7554 569928 409941 2007 681 40097 911 8272 629770 441916 2008 739 43866 970 9057 695896 476386 2009 802 47989 1033 9918 768966 513544 2010 870 52500 1100 10860 892000 553600 增长率(%) 2000-2010 8.5 9.4 6.5 9.5 10.5 7.8 从表3-2、可以看出:赣州市客运周转量的增长快于客运量的增加,而货运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货物运输量的增长;于都县的公路客货运量及客运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全市的增长,而货运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全市的增长水平,自身客货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客货运量的增长速度;与同周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2000~2010年间的弹性系数在0.3~0.9之间。 2.民用汽车保有量 赣州市2010年末汽车拥有量为149800辆,其中客车78920辆,货车70880辆。分别占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的10.55%、11.70%。2000至2010年赣州市的客车辆增长率为20.7%,货车增长则相对较慢。赣州市历年民用车辆拥有量详见表3-3。 赣州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单位:辆 表3-3 年份 客车 货车 特种车 合计 拖拉机 国内生 产总值 工农业 总产值 小客 大客 小货 大货 拖挂车 2000 1837 1100 2599 6993 149 662 13340 5698 2662000 3410300 2001 2320 1146 2766 6588 980 655 14455 4401 2981440 3904794 2002 3159 1222 3187 6929 113 339 14949 3748 3339213 4470989 2003 3632 1262 3510 8971 458 938 18771 3959 3940271 5119282 2004 4259 1373 3743 9869 269 779 20292 3717 4610117 5861578 2005 5034 1476 4019 7656 134 513 18832 3309 5393837 6740814 2006 5382 1544 4240 6907 34 435 18542 5607 6310789 7718233 2007 5600 1584 4303 6350 37 405 18279 8962 7225854 8875967 2008 6230 1671 4938 7962 41 481 21323 7346 8309732 10029843 2009 7324 1763 5079 8863 44 574 23647 6720 9400200 11333723 2010 8040 2042 5792 9471 43 588 25976 7251 11194700 12807107 增长率(%) 2000-2010 14.36 5.78 7.56 2.80 10.6 1.07 6.24 2.22 14.06 13.58 2010年全市及于都县营运载客、载货汽车发展情况见表3-4、表3-5。 2010年营运载客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3-4 车数(辆) 客位(座) 2009年 2010年 ±% 2009年 2010年 ±% 赣州市 4262 4690 11 63936 69050 8 于都县 365 380 4.1 6205 6460 4.1 比重% 8.56 8.1 9.7 9.36 2010年营运载货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3-5 车数(辆) 吨位(吨) 2009年 2010年 ±% 2009年 2010年 ±% 赣州市 57534 60756 5.6 513266 546629 6.5 于都县 1130 1230 8.8 10170 11070 比重% 1.96 2.02 1.96 2.02 3.公路交通现状 项目影响区内的主要相关公路有G323线(于都境内黄麟至峡山东西向主要干线公路),S218线于都县银坑至金沙公路(于都县南北向主要干道公路)、县道岭背至车溪公路(四级路),县道澄江至段屋公路(四级公路)。通过实地踏勘,工程技术人员收集了相关公路历年的交通量,并进行了交通量与经济的分析。 公路交通量观测资料 路线名称:国道319线(葛坳乡段) 单位:辆/日 表3-6 年份 货车交通量 客车交通量 其他 合计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 2000 264 168 48 480 313074 261221 2001 288 183 52 523 345946 281596 2002 314 200 57 570 382271 303561 2003 342 218 62 622 422409 327239 2004 373 237 68 677 466762 352763 2005 406 258 74 738 515772 380279 2006 443 282 80 805 569928 409941 2007 589 411 89 1089 629770 441916 2008 691 494 98 1283 695896 476386 2009 797 580 109 1486 768966 513544 2010 850 715 120 1595 892000 553600 增长率(%) 2000-2005 9 9.0 8.5 9.0 7.8 7 2005-2010 11.0 11.0 10.0 10.8 12.5 9 3.2 预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交通量预测的思路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快慢将决定交通量的增长快慢,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将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此,在预测过程中,将从未来影响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资料为基础,按不同的经济方案,分别进行预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按高、中、低方案进行,其中高方案为赣州市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中所确定的规划指标及发展速度;中方案系根据赣州市历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的预测值;低方案是根据最近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并结合相应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确定的完全可以实现的社会经济规划指标及发展速度。高方案是赣州市的奋斗目标,中方案是赣州市经过多方努力有可能实现的发展目标,低方案则是赣州市必须确保并能完全实现的经济增长方案。为此,此次交通量预测也按中方案进行。赣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长率见表3-7。 项目影响区国民经济增长指标及增长率 表3-7 项目 指标值(2000年价,亿元) 增长率(%) 2000 2010 2020 2000~2010 2011~2020 国内生 产总值 266 1118.47 2114 11.5 8.5 工农业 总产值 341 1280 2509 9.5 7.5 2、交通量预测方法 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采用定基预测法,从交通量本身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并用其他经济指标与交通量的关系(定标预测法)来进行交通量预测的校核。基年交通量根据相关公路能够转移到新建公路的交通量来确定,并考虑一部分诱增交通量。预测时先综合预测,再按逐年新增交通量(包括诱发,诱增等因新路出现而产生的交通量)与转移交通量重分布。 3.3 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和预测 3.3.1预测特征年确定 根据公路勘察设计相关规范、规定、标准的要求,本项目预测特征年确定为2013年、2020年、2027年、2033年。 3.3.2特征年路网 根据赣州市1996年~2020年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赣州市公路网密度达28公里/万平方公里,主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征年路网图如图3-1。 3.3.3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前述的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经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需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用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内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 未来路网图 图3-1 1、 回归分析 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于都县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间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 式中 y-机动车交通量 x-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b-个别为模型回归参数 2、弹性分析 对原路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量增长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具体见表3-8。 弹性系数与经济 表3-8 2000~2005 2005~201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500 11315 客车弹性系数 0.87 1.455 货车弹性系数 0.80 1.508 注: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货车弹性系数指货车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 3、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 利用上述模型,结合于都县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运输量的增长率(省道218线仙下段),具体结果见表3-9。 客货交通量、运输量增长率(%) 表3-9 年份 客车交通量 货车交通量 客运量 货运量 2013~2017 11 11 12 10 2017~2021 10 10 11 9 2022~2026 10 8 10.5 7.5 2027~2033 9 7 8.5 7.5 4、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 综上所述,采用定基法进行交通量、运输量的发展预测,其数学模型为:ym=yn(1+a)m-n 式中:a-增长率 yn-已知第n年的交通量(一般为基年) ym-求并第m年的交通量 交通量、运输量的预测结果见附件。 4 技术标准 4.1 建设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主要是从该项目的使用任务、功能和交通量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确定。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是于都县农村公路规划网内的一条县道公路,其功能主要是服务于葛坳乡大田村、曲洋村等村;根据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到2013年按小客车计算,拟建项目平均交通量为610辆/日,2027年为2233辆/日,2033年可达3543辆/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有关规定可知,该项目远景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233辆/日,设计远景交通量预测2000辆/日以上,适应双车道三级公路的交通量范围,所以拟定本项目工程路面按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标准》第2.0.4条公路建筑限界的基本规定,结合拟建项目当地的实际情况,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采用双车道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建设,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 4.2 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拟定按双车道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本项目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 表4-1 名称 单位 指标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30 路基宽度 M 7.5(路面宽6.5米) 荷载等级 公路-II级 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大中桥为1/50,路基及小桥涵为1/25 最大纵坡 % 8 最小停车视距 M 35 路面型式 水泥混凝土路面 5 建设方案 5.1 建设条件 5.1.1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位于东经115°11′至115°49′,北纬25°48′48″至26°20′53″.县境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东邻瑞金市,南与会昌和安远县交界,西接赣县,北与兴国和宁都相邻。县城所在地贡江镇距赣州市65公里,距省会南昌市422公里。 于都地处赣州东部,区位优势明显,是通往宁都、兴国、瑞金等河东六县的必经之路,素有“六县之母”的美誉,交通便利,323国道、319国道、赣龙铁路及昆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构建了公路、铁路、高速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于都县矿产资源丰富,中国稀土王国。如铅锌矿、稀土矿、硫铁矿、钼矿、电气石矿、高岭土等,还有优质的地热资源。水资源丰富,有水库 37 座,中小水电站 40 多个,年发电量近 5000 万千瓦时,电力充裕。交通便利,距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均为 70 公里左右,有四条二级公路通往周边各县。 2、气象、水文 于都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极少下雪。年平均气温19.7℃,最高日平均气温为29.7℃,最低月平均气温(一月份)8.2℃,极端气温40℃,极端低气温-4.5℃;年平均降雨量1507.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310毫米,年最小降雨量915.7毫米,年降雨量中春季约占19.6%,夏季占47.4%,秋季占21.6%,冬季占11.4%,雨量分布不均,旱雨季节分明。 于都境内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全县大小河流98条,属赣江水系总长1283米,江河水面积约16.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3.7%,主要河流有贡江、梅江、潋江、澄江、小溪流,贡江水自东向西在东北部横穿过境,梅江自北向南在县城附近汇入贡江,小溪流自南向北汇流入贡江,地下水分布零散,隐藏也不丰富,本项目小溪流属梅江河分支流,梅江洪汛期多在4-7月份,枯水期多在9月至次年的2月份,梅江洪水来自暴雨径流,洪水的季节特点、时空变化与该地区暴雨一致,每年3-4月份发生洪水(桃花汛),涨势快但流量不大,5-6月份为主要洪水季节,7-9月份受台风型暴雨影响也有洪水发生,但流量较小。 3、工程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适宜性评价。 路线带区域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与武夷山新华夏系隆起褶皱带西缘交接复合部位,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相互穿插切割。主要发育有北东向、东西向两组,断裂性质以压性、压扭性为主,张性、张扭性次之。北东向断裂控制着岩浆活动和白垩系盆地的形成。 根据G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锋值加速度区划图》,及附录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参数过渡的说明》中的地震动锋值加速度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震动锋值加速小于0.05g,本工程的永久性构造物只考虑简易抗震设防。 路线区出露地层简单、单一,路线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不太发育,不良地质主要与所处的地层环境相关,不同地层岩性其不良地质类型、特征均不相同。 白垩系上统:主要发育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岩性较软,易风化,对深挖方路堑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由于基岩多为泥质胶结,抗风化、抗冲刷能力较差,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边坡防护。 第四系全新统粘土:多分布在地势低洼处,地下水、地表水较丰富,沿线水塘、农田由于经常受水体浸泡,在塘低一半发育0.3-1.5米不等的灰褐色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土,局部凹地地表排水不畅处,发育1米以上的软土,软土厚度和范围一半不大,可以采用挖除换填处理。 区域地质如图5-1。 4、地震 依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等相关资料,桥址及附近位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较好。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条款,本场地可不进行场地土类别划分及对抗震不利或危险地段划分,也不必考虑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问题。 据《赣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拟建项目抗震设防标准应按6度设计,并依《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等有关规范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如图5-2。 5.1.2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钢材:可从南昌市及新余市购进,或由赣州市、于都县钢材市场直接采购。 水泥:于都县境内可供应普通水泥,高标号水泥应外购符合国标的高标号水泥,确保质量。 木材:于都县盛产木材,可由当地直接提供。 沥青:可从九江市或广东茂名等地购进,或由省公路局江口供应站供应。 中粗砂、砂砾、砾石料比较丰富,可在附近河道砂场购买。 碎石、片石、块石料场的石质坚硬,储量丰富,有公路直通。 5.2 建设方案起终点论证 由于是在原有公路上进行改造,为减少占地和节省造价,方案明确,仅部分路段进行优化,因此无须进行方案比选。该公路起于G319线(K513+000处)与国道319线平交,改建线路避开了葛坳乡圩镇、途径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终于曲洋桥头,终点与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相接,路线全长8.978公里,主要控制点为葛坳、大田、曲洋桥,符合于都县路网规划要求。 5.3 备选方案拟定 因本项目主要为老路改造,方案路线明确,为减少占地和节省造价,未进行新建线路方案比选,故没有拟定比选路线。 5.4 方案比选 无 5.5 方案概况 5.5.1 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 由于是在原有公路上进行改造,为减少占地和节省造价,方案明确,仅部分路段进行优化,因此无须进行方案比选。该公路起于G319线(K513+000处)与国道319线平交,改建线路避开了葛坳乡圩镇、途径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终于曲洋桥头,终点与乡道银坑至曲洋公路相接,路线全长9.0公里。主要控制点为葛坳、大田、曲洋桥。 5.5.2建设规模及标准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全长8.978公里,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30公里/小时,全线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全线铺设水泥砼路面路面,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桥涵与路基同宽,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 表5-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公路等级 三级 2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30 3 路基宽度 米 7.5 4 行车道宽度 米 6.5 5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6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50 7 小桥、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5.5.3路基 1)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6.5米,路肩宽0. 5米,路面横坡度为1.5%,路肩横坡度为2%。 2)路基设计标高 采用未加宽超高前的路基边缘标高,沿河及受水浸淹路段,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1/25的设计水位+0.5m的安全高度+路拱抬高值。 3)路基边坡 填方边坡一般为1:1.5,当填料为粘性土、砂性土地或者为卵石土、砾类土、碎石土,边坡高度大于8米小于20米时,上部高度8.0米范围内,边坡为1:1.5,下部边坡1:1. 75,并在边部东北部每隔8米高设1.0米宽的边坡平台;对边坡高度超过20米的路提,按路基稳定性验算确定边坡值,其稳定系数为1.25。 土质挖方边坡设计视边部高度、土质类型、密实度和干湿类型确定。一般情况下,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胶结质土边坡为1;0.3~1:0.5,中密、密实土为1:0.5~1:1.25,较松土为1:1.0~1:1.5;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坡采用1:0.5~1:1.75。 岩石挖方边坡视岩性、地质构造、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地表及地下水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边坡采用1:0.3~1:1.25;边坡高度大于8m时,高度每隔8m设一道宽1米的平台排水沟。 4)路基防护和排水 因地势较高,受梅江河水浸淹的路基的可能性较小,填方边坡采用满铺草皮或片石花格式草皮护坡;挖方路段以喷草籽防护为主,破碎岩石设浆砌片石护面墙,山坡不稳定路段下设路堑墙。 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全线均须设置较为完整的独立排水系统。填方路段设置排水沟、平台、挖方路段设置截水沟、平台沟、边沟,地下水出露或水位较高路段设置暗沟、盲沟、渗沟,将路基范围内及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地下水迅速的引至路基以外或天然河沟中;对冲刷较严重、常年性水淹及街道路段的各种排水沟渠道均采用了浆砌片石进行加固。 5.5.4路面 路面设计以双轮单轴100KN标准轴;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当地的材料等自然条件状况,确定路面等级采用水泥砼路面,拟定结构为:15厘米砂砾垫层,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22厘米水泥砼面层。 5.5.5桥梁、涵洞 1)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II级。 桥面净宽:桥涵与路基同宽。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50,小桥涵1/25。 2)结构型式及横断面形式 (1)全线桥涵与路基同宽,外缘应与路肩边缘线一致。 (2)结构型式采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小桥宜采用砼空心板或钢筋砼板桥,中桥河床稳定、水深较浅,考虑技术经济性推荐采用预应力空心板,涵洞宜采用圆管涵、钢筋砼盖板涵。 (3)大、中桥设计 全线没有新建大桥,新建中桥98米/2座、小桥39.24米/2座。 5.5.6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沿线被交叉的公路及重要街镇的被交叉均按平面交叉设置,并根据被交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的大小,分别设置转弯车道或加铺平缓的转角,在K0+000、K2+100、K8+978.2处与被交道路平面交叉。 为保证行车与行人的安全和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全线均按规定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 1)交通安全设施 沿线在高路堤、桥头引道、小半径平曲线和陡坡等地段设置护柱;在视距不良的急弯和交叉处,设置警告标志和反光设施。 2)交通管理设施 沿线公路上均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齐全的交通标线。 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主要工程数量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工程按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设计,路线全长9.0公里。主要工程量见表6-1。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6-1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1 路线总长 公里 9.0 2 路基土方 m3 38295 3 路基石方 m3 6360 4 水泥砼路面 m2 59545 5 涵洞 道 27 6 大桥 米/座 7 中桥 米/座 98/2 8 小桥 米/座 39.24/2 9 安全设施 公里 8.978 10 投资估算 万元 1695.2394 6.2 投资估算 6.2.1编制依据 1、 根据交通部公路发[1996]611号文发布、1996年7月1日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以及江西省交通厅赣交计发[1996]146号文“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补充规定》的通知”及交通部公路发[1996]610号通知发布的《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进行编制。 2、参照执行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2号文发布,1996年7月1日实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3、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赣州市、于都县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条文。 6.2.2人工与材料价格的取定 1、按江西省交通厅赣交计发[1996]146号文件“关于印发《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中的规定,本项目人工单价为17.60元/工日。 2、材料供应价根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工程定额站发布的《江西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主要外购材料2011年第1、2月份平均供应价格信息》的通知和于都县交通部门提供的有关价格信息以及结合市场调查情况,主要以市场价计;自采材料根据调查的市场基价加运费计算而得。 人工和材料单价见表6-2。 人工和材料单价表 表6-2 材料名称 单 位 单 价 材料名称 单 位 单 价 人工 日 17.6 加工钢材 吨 6438 原 木 立方米 918.61 水 泥 吨 509.67 锯 材 立方米 1133.86 沥 青 吨 5423.85 Ⅰ级钢筋 吨 5060.43 块石 立方米 40 II级钢筋 吨 5193.68 砂、砂砾 立方米 30 钢绞线 吨 7715.69 片石 立方米 70 钢 材 吨 5204 碎、砾石 立方米 70 6.2.3有关费用和费率的确定 1、施工队伍按四级施工企业取费率。 2、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税金等按交通部有关规定编制。 3、食品运费按综合里程0公里计算。 4、工地转移费按转移里程60公里计算。 5、工程监理费按国内招标工程费率计列。定额编制、管理费按编制办法费率计算。 6、预留费按编制办法以第一、二、三部分费用之和9%计列。 7、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根据目前物价情况,暂不考虑。 8、工程征用土地及拆迁补偿费按于都县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6.2.4投资估算汇总 总投资为万元,详见表6-3、表 6-4及附件。 人工、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表6-3 序号 工、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人工 工日 79323 2 原木 m3 29 3 锯材 m3 51 4 Ⅰ级钢筋 t 56 5 Ⅱ级钢筋 t 95 6 钢绞线 t 14 7 钢材 t 9 8 加工钢材 t 6 9 水泥 t 8188 10 石油沥青 t 42 11 生石灰 t 63 12 砂、砂砾 m3 39799 13 片石 m3 3451 14 碎(砾)石 m3 14222 15 块石 m3 1337 总投资估算表 表6-4 工程和费用名称 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 13422276 路基 1536140 路面 7733847 桥梁涵洞 2883345 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 498984 施工技术装备费 145546 计划利润 194062 税金 430352 第二部分、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20829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2109550 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 15552655 预留费用 1399739 投资估算总金额 16952394 6.3 资金筹措 6.3.1资金筹措 根据投资估算,需建设资金1695.2394万元,本项目经费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主要考虑: ⑴申请上级补助资金360万元; ⑵地方自筹1335.2394万元。 现在本项目已组建了筹备机构,正在进行资金筹措和前期准备工作。 6.3.2实施计划 该建设项目初拟2011年4月开始进行前期工作,2011年8月开始征地拆迁,三通一平,9月份正式开始动工,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荐方案工程实施分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见表6-5。 费用分年度汇总表 表6-5 序 号 年 份 各年份投资金额 (万元) 备 注 1 2011 700 前期工作,便道路基桥梁基础、下部结构及预制梁 2 2012 995.2394 完成路面、桥梁工程、附属工程,8月底建成通车 7 经济评价 7.1 评价依据 经济评价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和交通运输部2010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7.2 评价原则 1、经济评价采用“有-无对比法”的原则。 拟建设项目在实施后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效益与假定拟定项目不实施的情况下,现有公路系统在计算期内将要发生的费用和效益之间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拟建项目的实际费用和效益。 2、经济评价的效益与费用计算范围要对应一致的原则 国民经济评价除应计算项目本身的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外,还应计算项目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即项目的外部效果,在评价时,为便于计算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即可用货币形式反应的项目产出物的经济价值。国民经济评价中效益和费用的组成如下: 效益: 客货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 相关公路减少拥挤,运输成本降低的效益; 公路里程缩短节约的客、货运输费用; 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产生的效益; 交通事故减少产生的效益; 货物损失减少产生的效益; 费用: 项目基建费 项目大、中修费用; 项目养护费(公路养护费用按5000元/公里,并按5%年上涨率计算); 项目管理费; 项目残值(负的费用)。 3、经济评价方法与价格相一致的原则 国民经济评价使用影子价格,在计算期内,不考虑物价总水平上涨因素。 4、合理确定项目计算期的原则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计算期等于建设年限加项目使用后的预测年限,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采用15年。经济评价预测年限为20年。 7.3 评价参数 有关评价参数依照国家计委颁布的规定取值或确定。 1、 折现率:8%。 2、 影子价格:外贸货物以口岸价格为基础确定。 3、 影子汇率:最新外汇市场牌价×1.08,1US$=7.23RMB。 4、 影子工资:固定用工名义工资×1.0,临时用工名义工资×0.5。考虑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本报告确定固定用工与临时用工的比例为6:4。 5、 公路货物平均运输单价:0.732元/吨公里。 6、 公路货物运输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26。 7、 贸易费率:6%。 8、 残值:取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在评价末期计入费用。 9、 项目评价期:项目评价计算年限等于建设期加营运期,营运期以20年计。本项目评价基年为2011年。 项目评价期 表7-1 项目名称 项目评价期 建设期 运营期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 2011-2012 2013-2033 7.4 费用调整 1、主要材料及人工影子价格 主要材料及人工影子价格 表7-2 主要材料及 人工影子价格 单 位 预算单价 口岸 口岸价 (US$) 影子 价格 人 工 元/工日 17.6 - - 12.32 原 木 元/立方米 918.61 上海 185.9 1344.06 锯 材 元/立方米 1133.86 上海 266.9 1893.84 钢绞线 元/吨 7715.69 7715.69 钢 材 元/吨 5204 5204 水 泥 元/吨 520.03 520.03 沥 青 元/吨 5423.85 5423.85 2、土地影子价格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有关规定,土地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费用。 另根据交通部[1996]612号文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项目估算费用中的“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土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征收管理费和租用土地费(临时用地)复耕费。上述费项中前二项可计算其机会成本,其余各项费用除其中耕地占用税属转移支付费用应予剔除外均为新增资源消耗。由于这些费用在估算表中难以逐项列出,因此本报告考虑拟建项目的土地新增资源消耗按估算价格计,不另作调整。 根据项目的投资估算,拟建项目共需占用土地约160.9亩,拟建项目位于贡江支流梅江河区域,根据实地调查项目沿线土地多用于种植水稻和蔬菜。土地的机会成本为其最佳替代产出品净收益在评价期内的现值之和,同时考虑了农产品的复种指数和年均增长情况。经测算在评价期内本项目占用土地的平均影子价格为25600元/亩。根据于都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本工可征用耕地土地费为22000元/亩。 3、汽车营运成本 本报告的汽车营运成本调整参照了世界银行资助中、澳合作研究项目“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建”的汽车营运成本模型,并根据本项目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 调整后的汽车营运经济成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与距离有关的成本 ·燃耗 ·润滑油 ·轮胎 ·维修费 (2) 与时间有关的成本 ·折旧和利息 ·工资 ·保险费 ·营运管理费 与距离有关的车辆营运成本主要受路面平整度、纵坡等道路条件和速度、拥挤度等交通条件以及车辆性能的影响。 道路特性 表7-3 公路等级 平整度(IRI) 坡度(%) 三级公路 3 <8 车辆在拥挤状态下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纵坡为1.5%、平整度IRI=2的直线路段时,其基本的燃料、轮胎、润滑油及维修部件和工时损耗所产生的经济费用可根据不同车型的车辆特性及相关消耗品和人工工时的经济价格确定。 对于非理想状态(交通拥挤度、车速、平整度、纵坡等道路、交通条件为非基本成本消耗所对应的外界条件)下的各项成本经济费用,可根据未来特征年的具体路网及交通状况进行修正,得出不同道路条件和车速下的分车型经济运营成本。 4、时间价值 客、货车的时间价值根据未来特征年江西的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和人口预测值及客、货车平均实载和在途货物平均价值确定,其中旅客时间利用系数取0.5。 5、建设费用 拟建项目的经济费用,是在投资估算的基础上,调整主要材料及人工价格,剔除估算费用中的税金、供电贴费、国内贷款利息及建设期物价上涨费等转移支付费用后所得的费用。 车辆特性 表7-4 指 标 单 位 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拖挂 荷载 人,吨 5 35 1.6 5 10 12 燃油类型 汽(柴)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柴油 柴油 车辆寿命 年 12 12 12 12 12 12 行驶里程 公里/年 25000 60000 40000 50000 50000 50000 使用时间 小时/车 1000 2800 2000 2000 2320 2320 新车财务价格 元/车 178000 162000 69000 84000 185000 22000 新车财务价格 元/车 108000 310000 105000 210000 285000 310000 轮胎数量 条/车 4 6 4 6 6 10 耐用距离 公里/条 70000 95000 95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轮胎财务价格 元/条 254 772 298 849 1103 1103 轮胎经济价格 元/条 450 900 720 1260 2060 2060 司乘人员 人/车 1 1.5 1 1.5 1.5 1.5 调整后的项目经济费用如表7-5所示。 费用调整 表7-5 费资名称 单位 数量 预算单价(元) 估算费用(元) 影子价格(元) 经济费用(元) 一、建安工程费 公里 8.978 13422276 12430134 人工 工日 79323 17.6 1396085 12.32 977259 原木 m3 29 918.6 26640 1344.06 38978 锯材 m3 51 1133.9 57827 1893.84 96586 钢材 T 9 5204.0 46836 5204 46836 水泥 T 8188 509.7 4173178 509.7 4173178 其他 公里 8.978 6951751 1 6951751 施工技术装备费 公里 8.978 145546 1 145546 计划利润 公里 8.978 194062 0 0 税金 公里 8.978 430352 0 0 二、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公里 8.978 20829 1 20829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公里 8.978 2109550 1 2109550 四、预留费 公里 8.978 1399739 1 1399739 合 计 公里 8.978 16952394 15960252 6、营运管理费用 养护费:本项目为三级公路,公路养护费每年度单列0.5万元/公里,未来各年度以5%物价上涨。 维修费:拟建项目建成通车后按五年一次大修计,参照上述资料,大修费按年度养护费的10倍计,并在评价期内考虑5%年均增长幅度。 7、项目经济费用 项目经济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项目总投资费用和营运费用,间接费用指项目修建引起环境变化所付出的代价,不便计列,而营运费用在效益估算时剔除,所以本项目经济费用只计列调整后的项目总投资费用,即调整后的建设费用加养护管理费用和大中修费用。 7.5 效益分析 1、效益计算 本报告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考虑四部分,即:降低营运成本效益,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1 、降低运营成本效益B1 B1=B11+B12 B11=0.5(T1P+T2P)(VOC1b×L-VOC2P×L)×365×10-6 B12=0.5×L×(T1P+T2P)(VOC1b×L-VOC2P)×365×10-6 式中:B12—拟建项目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B12—原有相关公路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T1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2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辆/日) T,1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2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1b— “基准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百车公里); VOC2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百车公里); VOC,2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百车公里); L’—原有相关公路的路段里程(公里); L—拟建项目的路段里程(公里)。 ②、旅客节约时间效益 B2 B2=B21+B22 B21=0.5×W×E× (T1PP+T2PP)(L/S1b-S2P)×365×10-4 B22=0.5×W×E×L×(T1PP+T2PP)(1/S1b-1/S2P)×365×10-4 式中:B21—使用拟建项目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B22—使用原有相关公路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W—旅客单位时间价值(元/人.小时); E—客车平均载运系数(人/辆); T1P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辆 /日); T2P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总交通量(辆/日); T’1P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正常交通(辆/日); T’2P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总交通量(辆/日); S’1b— “基准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2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2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③、减少交通事故效益B3 B3=B31+B32 B31=0.5×(T1P+T2P) (r’1p×L’×C’b-r2p×L×CP)×365×104 B32=0.5×L’×(T’1P+T’2P) (r’1p×C’b-r’2p×C’P)×365×104 式中:B31—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B32—原有相关公路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C,b— “基准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C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C’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1b— “基准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2P— “有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2P— “有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7.6 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1、国民经济评价 依据上述效益构成及分路段预测交通量,拟建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如表7-6、7-7所示。 其中与等级相应的事故率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费根据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修订专题研究课题《公路交通事故率及费率研究》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本项目的相关调查数据确定。 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7-6 年份 建设费 养护费 维修费 残值 费用合计 效益合计 净现金流 2011 798.01       798.01   -798.01 2012 798.01       798.01   -1596.03 2013   4.49     4.49 219 -1381.16 2014   4.71     4.71 235 -1150.70 2015   4.95     4.95 252 -903.32 2016   5.20     5.20 271 -637.52 2017   5.46 27.28   32.74 290 -380.01 2018   5.73     5.73 311 -74.68 2019   6.02     6.02 334 252.90 2020   6.32     6.32 358 604.59 2021   6.63     6.63 384 982.40 2022   6.96 69.64   76.60 411 1317.17 2023   7.31     7.31 440 1750.23 2024   7.68     7.68 472 2214.19 2025   8.06     8.06 505 2711.47 2026   8.46     8.46 542 3244.72 2027   8.89 44.44   53.33 578 3769.56 2028   9.33     9.33 617 4377.48 2029   9.80     9.80 659 5026.82 2030   10.29     10.29 704 5720.60 2031   10.80     10.80 752 6462.05 2032   11.34 56.72   68.06 804 7197.96 2033   11.91   -798.01 -786.10 859 8107.62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 表7-7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8.23 8843.53 10.65 2.21 2002.51 17.852 从表中可知该项目建成后,当折现率为8%,效益费用比大于1,内部效益率大于8%,在使用期内能收回投资,说明本项目效益好。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 2、经济敏感性分析 本报告以交通量(体现在车辆效益上)和投资费用为敏感因素,在不同的变化组合中对拟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判别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经济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7-8。 经济敏感性分析主要指标表 (当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 表7-8 静态 折现率8% 内部收益率 EIRR (%) 回收期 N (年) 净现值 ENPV (万元) 回收期 N (年) 效益费用比 EBCR 净现值 ENPV (万元) 10.61 6612.25 15.58 1.60 1097.55 12.696 对本项目的经济敏感性分析,按工程投资增加20%,效益减少20%,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当折现率为8%时,效益费用比为1.60,内部收益率为12.696%,回收期为15.58年,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实施后,改善了葛坳乡的交通条件,为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民出入国、省道主干线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本项目为葛坳乡的农林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创造更有利的交通条件,同时对于都县域的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8 实施方案 8.1 建设安排 本报告根据路线方案和建设条件,参照国内类似工程的施工安排,并结合各年度分期投资的规模,按推荐方案,制定概略的工程进度表,详见8-1 该建设项目初拟2011年8月前完成测量、地勘和设计等前期工作, 2011年9月前完成施工准备,招标及征地拆迁工作,计划2011年9月开始路基、桥涵等工程施工,2012年8月底建成,总工期十二个月。 在确保质量和遵循基建程序规定的前提下,为加快前期工作的进度,在项目立项后,立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 前期工作的各道工序,各个环节不但要一环扣一环,而且往往是互相穿插进行的,故计划应周密,安排应妥当。 8.2 实施方案 8.2.1施工场地和施工环境 该项目沿线均能通公路,材料和机械设备可顺利进场。电力、电讯线路架设方便。征地、拆迁工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的措施,提前做好宣传与拆迁安置工作,以利工程施工。施工用水可直接从附近河流抽取使用。 8.2.2实施计划 各分项工程实施计划必须安排紧凑。路基及桥、涵等构造物的施工受季节影响较大,控制着整个施工进度,应抓住枯水季节完成。路面工作量大,应尽早安排实施。为确保该项目如期顺利完工,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质量监控应实行“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进度控制应实行网络计划管理,做到科学计划,科学管理。 8.3 招投标方案 1、招标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 (3)七部委联合发布《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 2、 招标工作原则 ⑴招标方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 全部工程施工采用国内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 工程施工监理采用邀请招标,进行资格后审。 ⑵标段划分 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特点,施工合同段划分为1个合同标段;施工监理合同段为1个合同标段。 ⑶招标范围 本项目全部工程施工实施公开招标,招标内容包括相应路段内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护工程及附属工程等;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采用邀请招标形式。 ⑷公告发布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本项目将在国家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和网络上刊登招标公告。 ⑸资格审查 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合同段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对邀请招标的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后审。 ⑹潜在投标人的要求 ①邀请招标 在我国范围内邀请有交通部公路工程丙级监理资质以上的单位参加投标。 ②公开招标 通过媒介发布公告,凡具有建设部三级施工资质(公路施工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足够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均可参与本项目的投标。 3、招标组织形式 ⑴招标机构:由项目法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招标。 ⑵评标专家委员会:拟由项目法人负责组建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专家在专家库随机抽取,另加有关行政监督责任部门人员对评标活动进行封闭监督。 招 标 工 作 基 础 情 况 表 项 目 招标范围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备注 全部招标 部分招标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勘察 设计 √ √ √ 建筑安装工程 √ √ √ 监 理 √ √ √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工程概略进度表 表8-1 月份 工程内容 2011年 2012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前期工作 队伍进场 路基工程 桥涵工程 路面工程 附属工程 收尾工程及交工验收 分期投资(万元) 700 995.2394 9 土地利用评价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工程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严格树立少占或不占好地的观念,确定合理的公路路线走廊带和主要控制点,详细调查当地土地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指标,尽量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减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提倡公路集约型布局,减少对土地的分割,便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化设计方案,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采取低路基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注意填挖平衡,鼓励采取降低路堤填土高度、选择合理的防护工程等措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通讯、监控、供电等系统管线的统筹设计,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共沟架设,并尽可能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内布置。 9.1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1、江西省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江西省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如下: 全省土地总面积25034.15 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21256.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4.91%,包括耕地4240.1万亩、占农用地总量的16.94%,2007年年末农用地净减101416.7亩。建设用地2007年年末面积为1410.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3%,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994.7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07.8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07.46万亩,总计比上年净增192182.6亩;未利用土地2007年年末为2367.80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46%,比上年净减90871.2亩。 2、拟建项目沿线人口及土地利用现状 于都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约102万,县域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耕地4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4%、人均0.48亩,有山地面积3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人均3.36亩,森林覆盖率达78%,有林地面积28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9%,建设用地8.8万亩,占土地总面的2.02%,未利用地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76%,2010年已利用土地面积421万亩,土地利用率为97%。 9.2 江西省土地利用发展规划 9.2.1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土地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保障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全省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是: 1、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把保护耕地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首位。 2、坚持以上地供给制约和市场需求引导相结合的方针,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使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日趋合理。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以节地挖潜为重点,充分挖掘非农建设用地潜力,千方百计提高农用地使用效益.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缩小土地资源的现实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地面建设用地与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的关系,坚持山、水、田、林、路、渠、村综合整理,消除土地利用中非持续发展因素,不断拓展土地利用战略空间,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9.2.2土地利用的基本任务 1、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根本转变”的方针,体现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土地的要求,稳定用地总态势,适当扩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用地,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2、按照有利于保护耕地、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根治水患的原则,科学安排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和“坡改梯”工作。 3、推进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改善土地利用布局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序性。 4、以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实行占用与开发复垦挂钩制度。落实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5、根据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原则,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建立耕地地力补偿制度,提高土地质量。 6、在用地配置中充分考虑产业间、行业间的用地相关关系,提高初级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使各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土地利用的宏观效益。 7、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禁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利用,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9.2.3土地利用发展目标 1、农用地 (1)耕地:到2011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达到2990673.9公顷,比1996年的993434.9公顷减少2761公顷(含生态退耕地、灾毁和建设占用),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江西省2011年耕地侏有量多10673.9公顷。粮经比大体保持在1:0.19,粮食单产每公顷达到8780公斤,与规划基期年相比,早产提高21.44%。 在耕地保有量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46542.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5.07%,略高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的指标。 (2)园地:到2010年,全省园地面积达到282007.5公顷,比1996年的216847.5公顷增加65160公顷。 (3)林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宜林荒山、荒滩等营造防汛林、护堤林、水土涵养林,着力抓好四旁植树,通过“丘陵山区果林化、平原农田林网化、城镇郊区园林化”,使森林覆盖率逐年得到提高。到2010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10461956.4公顷,比1996年的10273121.2公顷增加188835.2公顷。 (4)牧草地:根据宜牧则牧的原则,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牧草,使全省牧草地由1996年的4360.4公顷提高到2000年的10708.4公顷和2010年的20040.4公顷。 (5)水面:由于水利建设和退田还湖等的需要,全省水面将由1996年的928709.5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946639.5公顷和2010年的948898.5公顷。 2、建设用地 (1)城镇用地:按照有利于促进全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布局全省城镇体系的要求安排城镇用地,全省用地总规模由1996年的102657.9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66090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63432.1公顷。 (2)乡村建设和工矿用地:到2010年,全省乡村建设及工矿用地达到443805.6公顷,比1996年的487835.9公顷减少44030.3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由1996年的381145.5公顷压缩到2011年的302269.6公顷,规划期间净减少788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由1996年的81686.3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11987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30300.7公顷;盐田保持1996年的水平;特殊用地由1996年的24930.1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29475公顷,规划期间净增加4544.9公顷。 (3)交通用地:到2010年,全省交通用地达到166369.1公顷,比1996年的122896.1公顷净增加43473公顷。 (4)水利设施用地: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全省防汛抗旱和重点水利、水电设施用地。到2000年,水利设施面积达到234842公顷,比1996年的229242.2公顷净增加56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500公顷;到2010年达到241762.2公顷,比规划基期年净增加12520公顷,其中累积占用耕地控制在3993公顷左右。 9.3 项目建设用地 本项目征用建设用地,应遵循国家及江西省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各项要求,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土地征用有关事宜。 (1)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和措施 在本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在路线、路基工程、桥梁工程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 项目建设用地概况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60.9亩,具体见下表。 占 地 一 览 表 序号 占地类型 数量(亩) 1 水田 6.8 2 旱地 11.4 3 菜地 3.6 4 林地 48.1 5 老路 91 (3) 项目建设用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农业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矛盾比较突出。本工程的建设无疑对工程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尤其是随着减小耕地、园地等农用地而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被道路永久性占用的耕地将丧失原有农业产出功能,这无疑会对公路沿线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本项目所占耕地占耕地总数的比例较小,可以说项目占地对当地农业经济影响很小。 为减小本工程占地对当地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和缓解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本工程建设单位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该工程用地报告,并归入用地计划。根据国家及江西省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按江西省及各市、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要求,本着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则,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开发,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9.4 土地复垦 1、土地复垦目标 根据国家及江西有关的土地管理规定,本项目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委托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进行本项目拟征地块的易地占补平衡开垦任务。 2、土地复垦资金 本项目建设单位将根据土地面积和类型,按照国家及江西省的有关规定,依法缴纳土地复垦费,确保落实土地复垦的责任。 本项目土地复垦费用已列入项目估算。 3、土地复垦方案与措施 ⑴对已废弃的土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的要求,在设计上进行详细调查和认真研究,并将相关费用列入项目估算和概算文件。 ⑵项目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破坏和占用,被破坏复垦后的土地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农民,不征用这部分土地。 ⑶建设单位将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地复垦的监督检查,并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组织对土地复垦进行单项验收。 10 环境评价 10.1 概述 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发展与环境兼顾的方针,注意环境保护,公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对环境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本章就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等方面,对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工程建设进行环境评价。 10.1.1依据 1、交通部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2、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10.1.2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区域为主,根据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特点,评价范围确定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均为该项目200米范围以内。 10.1.3评价标准 1、《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GB-14935-94);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地方规定;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10.1.4评价年限 根据项目建设期及交通量增长情况,确定评价年限为: 1、建设期:2011—2012年 2、运营期:2013—2033年 10.2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0.2.1社区发展影响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位于于都县东北部,属山岭重丘地形。以农为主,农林兼作。农业主种水稻,次为蕃薯、大豆、花生,林业多为松、杉、毛竹和油茶。木材、柴炭、松脂、香菇蜂蜜为当地特产,水果有李子、梨、柑橘等。地下资源有钨、钼、稀土矿。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的建成,主要是对葛坳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项目建设将促进于都县的建材、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圩镇集市贸易发展,对安置农村富余动力、当地特优农产品升值及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积极意义。 10.2.2资源利用的影响 1、 旅游资源的影响 罗田岩,位于县城贡江南岸楂林村323国道旁,距县城1公里。是历代名人摩崖石刻众多,丹山碧水为主的历代风景名胜地,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开发于南北朝;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屏山,座落于县南部的靖石乡境内,距县城约60公里,旧名龙山,海拔1312米,为县内最高峰,山麓四周百余里,皆山石层垒而成,属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结构,山高如屏,有奇禽异兽,盛夏最高气温29℃。屏山海拔900米以下是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风光,悬崖壁立,奇石众多,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蔗天蔽日。900米以上则是一片北国草原风光,山顶5万亩碧绿的高山草原连绵起伏,雄伟壮阔。屏山把南方的高山雄姿与北国的草原风光融为一体,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位于县城东门,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八大渡口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及其由中央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就是从这里迈出长征第一步的。 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的建设对这些景观没有不良影响,且为当地居民出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 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全线占用土地160.9亩,其中水田6.8亩,菜地3.6亩,旱地11.4亩,林地48.1亩,耕地占总用地的13.5%。为了减少占有耕地、经济林,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免占用高产耕地、经济林,多占用废地,少占农田,划出施工范围,避免机械碾压农田,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对碾压农田松土,施工前将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层熟土铲在一起堆放,施工结束后,将熟土覆盖于耕作的土地表面。 3、 矿产资源利用的影响  于都县矿产资源丰富,如铅锌矿、稀土矿、硫铁矿、钼矿、电气石矿、高岭土等,还有优质的地热资源。植物资源丰富,用材植物多分布在南部山区,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毛竹等。本项目的建设,对于都县东北部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本线路的范围没有压覆矿产等资源。 10.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3.1野生植物,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 于都县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工程环境评价范围无自然保护区和重要动植物栖息地,工程建设对动、植物及栖息地无直接影响。 10.3.2水土流失的影响 1、于都县县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之一,水土保持是一样重要工作,防治并举。 本项目工程在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所以应切实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在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然后进行填土,并及时浆砌片石护坡。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拦截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避免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2、做好路基排水 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较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以保排水通畅,当挖方边坡较高时,在坡顶设置截水沟以防边坡冲蚀失稳,路基经过特别潮湿地段,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或用塑料排水管组成系统,将水排至路基外。 3、路线选线过程中注意挖填平衡,避免大量弃土,公路边坡应种草皮,边坡外植树种草。 10.4 水环境的影响 1、本项目为赣江支流贡江分水梅江河下游区域,本县饮用水取水范围必须保证地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本项目施工期间,为保持水资源不被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 (2)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沥青材料不得倾倒于地面,搅拌站地面要做硬覆盖,施工结束后,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3)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沉砂池处理后排放。 2、营运期间水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间水污染主要是冲洗汽车的废水,汽车清洗污水主要有害成份为COD、Pb、石油类,悬浮物,建议这部分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10.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该区域生态资源保存完好,人口稀少,自然空气清新,项目建设应减少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期对空气的主要影响是粉尘污染,故仅以TSP作为评价因子。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 项目施工中,灰土拌和有两种形式:路拌和站拌。路拌粉尘污染随施工路段推进而移动,影响范围窄;站拌粉尘污染集中在拌和站周围,但影响范围比路拌大,尤其是拌和站下风向影响区,站拌设备,因其可以采用除尘装置,从而具备了把粉尘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可能性。 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的粉尘污染有材料及土石方的遗漏,车辆在便道上行驶产生的扬尘等。材料及土石方的撒落,刮吹起粉尘可通过遮盖加以解决。 10.5.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 施工扬尘防治 (1)搅拌站应设置在距居民区200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该设在下风向。 (2)尽量争取集中拌和施工,集中搅合的搅拌机应有二级除尘装置。采用路拌方式时必须选用带有密闭罩的路拌机。 (3)料场应距居民区150米以上远,同时应加以遮盖,避免扬撒。粉煤灰运输应湿取湿运。 (4)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洒水,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2、 沥青烟雾防治 拟建项目大部分构件采用水泥砼材料,沥青使用量较少,沥青烟雾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碳氢化合物和苯并芘等污染物,对沥青烟雾应采取措施。施工单位应采用符合排放标准的全封闭的沥青搅拌设备,建设采用密闭拌合方式。热解拌合应设在距居民区200米以外下风向处(卫生防护距离)。施工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护头盔等。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以上各方面分析,只要注意加强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能给社会带来效益。 10.5.2公路汽车尾气预测模型 车辆尾气污染强度预测表 表10-1 预测年限 2013年 2018年 2023年 2027年 2033年 交通量 (辆/h) 610 1009 1596 2233 3543 CO (mg/s.m) 0.22 0.32 0.42 0.54 0.72 NOX (mg/s.m) 0.18 0.22 0.30 0.34 0.41 公路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度按以下计算式计算: Qj=∑ 3600-1AiElj 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后强度,mg/(s.m) Ai—l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 Eij—公路运行情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6-1),mg(辆.m)。 10.6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0.6.1公路建设期间噪声影响 公路建设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声,公路营运期主要是交通噪声。根据《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表,经预测除搅拌机以外的大部分施工机械昼间在30米外,夜间在200米以外,可达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要求,既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夜间影响较大。建议靠近居民区近的打桩夜间停止施工。由于搅拌站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搅拌站在设立应远离敏感点。此外,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应加强维修,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0.6.2运营期公路噪声预测模型 (LACQ)i=Lwi+10Lg(Ni/ViT)-△L距离+△L纵坡+△L路面-13 (LACQ)i—I型车预测点收到的小时交通噪声量,(dB) Lwi—I 型车辆的平均辐射声级,(dB) Ni—I型车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Vi—I型车平均运行速度 T—Loq的预测时间,取1小时 △L距离—车辆行驶噪声,在距噪声等效行车线距离为T的预测点处的距离衰减量,(dB) △L纵坡—公路纵坡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L路面—公路路面引起的噪声修正量,(dB) 车辆噪声量预测表 表10-2 预测年限 2013年 2018年 2023年 2027年 2033年 交通量 (辆/h) 610 1009 1596 2233 3543 噪声值 (dB) 50 52 55.2 58 61.2 10.6.3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防治 1、公路纵向设计,尽量采用路堑形式,利用声影原理对噪声降低作用,对4-6米深的路堑当坡为1:1时,在100米范围内可降低噪声4-7dB。对废弃的土石方宜采用表面盖土、种草绿化措施,起声屏障的作用,对堆砌位置,高度及形式作专门设计。 2、拟建项目两侧有敏感建筑,噪声超标严重的,建议调整临街建筑物使用功能。噪声防治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防治相结合,在项目两侧扩大绿化种植,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11 节约能源 11.1 概 述 拟建项目建成后,昼夜平均交通量可达2080余辆,且行车速度提高,在途时间和运输距离缩短,运输的单位成本降低,具有快速、经济、准确、安全和门到门的服务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运输能力,实现经济和高效率的运输目的。 11.2 节约能源的计算 1、提高公路等级的节能 拟建项目建成后,平均车速达到30公里/小时,据调查江西省现有三级公路每百车公里平均耗油量为14公升,则按每百车公里可节约燃油量为4公升(均值)计算。本项目建成通车后日节约燃油量如表11-1。 项目实施后日节约燃油量表 表11-1 方 案 建设里程 (公里) 日平均交通量 (辆) 日节约燃油量 (公升) 路线方案 9.0 2080 187 经计算拟建项目竣工后,20年内累计节约燃油为996吨。可见拟建项目节能效益很好。 12 社会评价 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于都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但路线所经地区由于交通设施落后,目前仍属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当地农村耕作方式的变革,同时带到农特产品加工和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2、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项目公路所经地区居民由于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科技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群众生活还十分艰苦,脱贫致富步伐缓慢。由于公路不通,农产品难以输出,工业产品难以运入,科技文化交流难以开展,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随着公路桥梁的建成,农产品输出、工业产品的进入以及科学文化交流的开展,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3、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 项目建设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加快了葛坳乡等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当地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将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当地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4、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的影响 基础设施、生产运输条件得到改善;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更好地改善环境,减少尘埃对环境的污染。该项目改建后,改善了进出葛坳乡等沿线乡村的交通条件,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该区域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加快于都县农田水利设施和三电下乡的建设,推动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5、项目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 修建公路桥梁涉及到占用土地,施工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中对行车的干扰,应当本着少拆迁、少占耕地的原则,并对拆迁居民妥善安置。 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沿线各级村庄及广大的居住人群是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交通环境的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乡村休闲观光,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于都县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城镇集市商贸,项目的建设能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沿线各村庄的运输条件将得到改善,有利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沿线人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县、乡村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当地的居民积极参加与项目的实施,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适应项目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市交通运输局、于都县委、县政府和县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对该项目的建设极为重视,多次提出重要指示,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提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对项目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12.3 社会评价的结论 从社会评价可以看出本项目的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社会矛盾较小。在所经地区对环境是适应的;在当地群众是被接受的,也是当地群众迫切期望实施的项目。 13 风险分析 13.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本项目属于不收费公路,因此基本没有直接的财务收入,工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间接经济效益上。通过工程的建设,改善了沿线交通、水、电、通讯等的通达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入,为开发沿线的各类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增加于都县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比重,可带动葛坳乡等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为资金风险,其次为征地和拆迁。 13.2 风险程度分析 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将改变农村的耕作方式,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城乡差别化也将缩小,使当地乡村和城镇交往更加便利,加快了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本项目为县道上等级公路,于都县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收入较少,筹措难度较大,项目风险主要为资金筹措风险。但只要有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同心协力下,还是能够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 13.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1、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采用招标形式,降低风险。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诚实守信的原则,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社会信誉和合理报价等条件开展竞争,不受地区和部门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江西省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精神,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招标方案。在项目建设中把好工程监理这一关。 2、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工程施工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为工程创造必要的条件。 组建征地拆迁工作小组,通过细致的工作,让拆迁户理解政府的举措,同时保障拆迁户的利益,是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14 问题和建议 1、本项目位于于都县东北部区域内,连接了葛坳乡葛坳村、大田村、曲洋村,本项目所经区域为山岭重丘区,生态保持较好,地势高差较大,土石方开挖量大,应加强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实施阶段应注重生态保护,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环,对路基边坡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与原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减少水土流失。 2、本项目基本上是利用老路,施工期间对当地沿线乡村的交通干扰较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扰民,并做好宣传工作,以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3、拟建项目是由地方筹资建设,于都县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之一,在建设资金和经济政策方面,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公路早日建成通车。 3 i=l PAGE 3 ☆☆江西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档为【于都县葛坳至曲洋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9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