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肢动物门》幻灯片课件

《肢动物门》幻灯片课件

举报
开通vip

《肢动物门》幻灯片课件第九节节肢动物门第九节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地球上150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就占3/4左右,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人类经济生活影响也颇大。常见节肢动物如:虾、蟹、蜘蛛、蚊子、跳蚤、蝗虫、蜈蚣,及水生的一些浮游生物。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的祖先,因此,具有类似环节动物特征,如: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分节且有发达的头部等。但比环节动物高等得多。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异律分节:动物身体前后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均不相同的分节现象。是在同律分节基础上发展而来,比同律分...

《肢动物门》幻灯片课件
第九节节肢动物门第九节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地球上150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就占3/4左右,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人类经济生活影响也颇大。常见节肢动物如:虾、蟹、蜘蛛、蚊子、跳蚤、蝗虫、蜈蚣,及水生的一些浮游生物。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的祖先,因此,具有类似环节动物特征,如: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分节且有发达的头部等。但比环节动物高等得多。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异律分节:动物身体前后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均不相同的分节现象。是在同律分节基础上发展而来,比同律分节进化高等。节肢动物不仅异律分节,而且身体已有部的分化。头部:前端部分体节,执行摄食、感觉等功能。胸部:中间部分体节,执行运动、保护等功能。腹部:后端部分体节,执行营养、生殖等功能。身体三部,在不同类群又有不同程度的愈合,如:头胸部、腹部:如:虾。头部、躯干部:如:蜈蚣。头、胸、腹部:如:昆虫。异律分节的意义:提高了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扩大了生活范围,具广布性的原因之一,广布于地球上的几乎每个角落。广泛分布和对不同生活条件的适应,使得动物形态结构多样,种类多的原因之一。二、具分节的附肢:--主要特征和重要识别特征节肢动物附肢分节。节间及整个附肢与身体间都有关节相连。附肢灵活性增大,广布性原因之一。功能:运动(主)、感觉、捕食;交配、游泳、呼吸、咀嚼等。节肢类型:原肢节双肢型内肢节外肢节单肢型原肢内肢识别特征:1、成对2、分节三、具外骨骼及蜕皮现象:具厚而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重要特征外骨骼:由上皮细胞向外分泌而成的几丁质和蛋白质。上皮细胞还向内分泌底膜(无定形颗粒)。体壁分三层:表皮层、上皮层、底膜。外骨骼为非细胞结构的死物质,不能生长,蜕皮。蜕皮: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下,周期性地蜕去旧的外骨骼,换上新的骨骼的现象注:几丁质是节肢动物所特有,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式为(C32H54N4O21)。几丁质比较柔韧,能为水渗透,但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体壁结构1.体壁的结构上表皮:腊质,使体壁不透水角质膜(表皮层)外表皮:(硬)体壁内表皮:(软)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底膜:无定形颗粒层2.外骨骼作用:(1)保护;(2)保水:防止体内水分蒸散(3)运动: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3.外骨骼的特点:A.分片(背板、腹板和侧板)。B.节间柔软,外表皮层无,利于运动.C.蜕皮。四、肌肉系统的特点:具发达的肌纤维束。附着于外骨骼的内突上,使得运动更有效。区别于皮肌囊。特点:1、全为横纹肌:收缩迅速而有力;2、多拮抗着生:肌肉往往拮抗着生。伸肌、屈肌。五、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由端细胞法形成的侧体腔囊的囊壁解体,与囊胚腔混合形成的体腔。各组织间隙直接充满血淋巴,称血腔。囊壁中胚层不形成体腔膜。开管式循环。心脏:管状,具心孔多对。作用:输送营养物质和内激素,不输送氧气。意义:血压低,可避免大量出血,适应附肢易断特点。特殊:靠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退化。如:剑水蚤、恙螨、蚜虫等都没有循环器官。六、高效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鳃、书鳃等。陆生种类:书肺、原气管、气管系统等。气管系统:是体壁内陷形成。外有气门,气管不断分支,伸入组织间,可直接供O2给组织。七、具发达的神经和感官链状神经系统:节肢动物多自由生活,神经系统发达,已形成脑。感官:发达。1、单眼:构造简单,由几个小眼组成,只感光的强弱,不能成像。2、复眼: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能成象。3、触角:触觉,上有味觉、嗅觉等感受器。4、鼓膜:听觉。八、排泄:绿腺、马氏管等分为两种类型:1、腺体:由肾管变来的。如甲壳纲颚腺和绿腺,蛛形纲的基节腺,原气管纲的肾管等都属于此种类型。2、马氏管:如昆虫或蜘蛛。它是肠壁外突而成的细管,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吸收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后排出。九、生殖和个体发育:节肢动物雌雄异体,多具交配现象。个体发育:部分种类: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大多种类:间接发育,经过1个或2个以上的幼虫阶段。有些种类出现复杂变态,如昆虫。 节肢动物的分类三师院合编本将本门分成4亚门18个纲:三叶虫亚门、有螯亚门、甲壳亚门、单肢亚门。有的分为2亚门,6个纲1.原节肢动物亚门:(1)有爪纲(即原气管纲)2.真节肢动物亚门:(2)肢口纲、(3)蛛形纲、(4)甲壳纲、(5)多足纲、(6)昆虫纲现多分成3亚门7个纲:有鳃、有螯、气管亚门分类依据:呼吸器官、身体分区、附肢分化程度等。1、有鳃亚门(1)三叶虫纲:分头、胸、腹三部分。触角1对。如:三叶虫(2)甲壳纲:分头胸部和腹部,具头胸甲、触角2对。如:虾2、有螯亚门(3)肢口纲:分头胸部、腹部,附肢基部在口的两旁.如:鲎(4)蛛形纲:分头胸部、腹部,以书鳃和书肺呼吸。如:蜘蛛3、气管亚门(5)原气管纲:分头、躯干,蠕虫形,附肢不分节.如:栉蚕(6)多足纲:分头部和躯干部,气管呼吸。如:蜈蚣(7)昆虫纲:分头胸腹。1对触角、3对足、2对翅。如:蝗虫.节肢动物门分类一、三叶虫纲最古老的原始化石种类。约4000种。寒武纪最盛,其数量大,占整个动物界中所有动物的60%。因不适应当时的环境而渐告衰退,二叠纪灭绝。现可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地质学上作为鉴定地层的依据。主要特征:营海底底栖生活.。1.体椭圆形,背腹扁平,分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具触角1对;3.背部中央隆起,两侧2条纵沟,将身体纵分为三叶状,故名三叶虫。4.其体节数不定,且可随生长增多;5.除最后一节外,每节附肢1对;6.间接发育。寒武纪为什么是三叶虫时代?三叶虫具较多的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游泳、水面漂浮、海底爬行、钻穴泥沙等,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寒武纪的海洋成了三叶虫的世界。仅在寒武纪的早期就发现了200多属。在寒武纪以后的奥陶纪和志留纪,三叶虫与其它无脊椎动物又共同生存了很长时间。至晚古生代二叠纪,随着门类众多的海相无脊椎动物的大量涌现而减少,中生代到来时终于绝灭。“燕子石”:山东泰安、费县盛产经研究发现就是当时的三叶虫死后堆积形成的。那些显露在岩石表面纷纷欲飞的“燕子”,即是一种长有长长尾刺三叶虫的尾甲。二、原气管纲:本纲只2科,7属,78种。常见为栉蚕。代表动物:栉蚕。(一)生活习性:陆栖夜行肉食动物,栖于树皮、岩石、叶片下,喜潮湿,以昆虫、蠕虫为食。(三)内部结构及生理1.呼吸:气门与气管。气门约1500个,排列不规则,遍布体表,无气门片,较原始,故名:原气管纲。2.皮肌囊:角质膜、上皮、肌肉层构成。3.具混合体腔:不分节。开放式循环。4.肾管排泄:每节1对,肾孔开口在附肢基部内侧5.神经系统:梯状。6.生殖发育:雌雄异体,多卵胎生。直接发育,无幼虫期。三、甲壳纲1、生活习性:对虾,又名大虾,产于黄、渤海,经济价值高。因过去常成对出售而得名。(一)代表动物:对虾2、形态特征体长而侧扁,身体略透明,雌雄异体,异型。幼体全身常有小的褐色斑点。身体共20体节。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13节,外被头胸甲,前有额剑,复眼1对。腹部:7节,附肢6对,前5对为游泳足,第6节附肢和第7体节共同形成尾扇。作用:拨水,起舵的作用每节外骨骼分背片、胸片、肋片。节间具膜质关节。煮虾时为何呈红色?1、甲壳类具两种色素:虾红素:耐高温,熔点高。虾青素:否。2、高温→蛋白质变性沉淀→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红素→虾壳转为红色。部位序号名称功能头部1小触角嗅觉,平衡,触觉(前方)(5节)2大触角触觉(两侧,后方)3大颚咀嚼食物4第一小颚抱握食物5第二小颚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胸部6第一颚足具鳃,呼吸(8节)7第二颚足具鳃,呼吸,游泳8第三颚足具鳃,呼吸,内肢节,雌雄异形.9、10步足螯肢,呼吸,捕食11-13步足捕食,呼吸,爬行腹部(7节)14-18游泳足♂交接器♀第14对附肢退化19腹足与尾节构成尾扇附肢共19对5对步足5对游泳足1.肌肉系统:全为横纹肌,形成发达的肌肉束。据作用可分为:伸肌、屈肌。作用:相互拮抗。腹部肌肉发达.(二)内部结构2.消化系统消化道: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肛门特点:胃复杂。包括贲门胃(外胚层)、幽门胃(内胚层)贲门胃:内有角质板齿形成的胃磨。作用:碾碎食物。幽门胃:内有刚毛。作用:过滤粗大食物消化腺肝脏:消化食物,储存营养。3.呼吸系统以鳃呼吸对虾:鳃位于头胸部(第6~13体节)附肢基部两侧腔内,外被鳃盖。共25对鳃,据位置分侧鳃:4对;关节鳃:11对;足鳃:6对;肢鳃:4对。沼虾:叶鳃和丝鳃两种,由鳃轴和鳃丝组成.从第二颚足→第五步足(7~13体节),每足基部1对,共7对。沼虾的鳃4.体腔和循环系统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A.心脏:位于胸部三角形的围心窦(腔)中。对虾心孔4对:背孔2对,腹孔1对,侧孔1对。沼虾心孔3对:有瓣膜,防血倒流。B.血液:无色,血浆中含血清蛋白,变形细胞。C.动脉:7条。前大动脉(1)、后大动脉(1),触角动脉(2)、肝动脉(2)、向下的下行动脉(1)。D.血流方向:由心脏—动脉—血腔—血窦—入鳃血管—鳃—心孔—心脏。注:小型种类无循环系统,或只有心脏。5.排泄系统1、触角腺:1对,位于第二触角基部。腺体→排泄管→膀胱(囊)→输尿管→排泄孔排泄物:绿色鸟氨酸作用:主调节体内水分、盐分、血液离子平衡;排出代谢物(次要),废物主要靠鳃扩散排出。另:足基部成肾细胞摄取废物,沉积体壁下,蜕皮一并脱去。2、颚腺:1对,幼体第二对小颚基部,成体消失。6.神经系统和感官链状神经系统:脑N节→围食道神经→食道下N节→胸N节(5个)→腹N节(6个)感觉器官:复眼触角平衡囊等。平衡囊:位于第一对触角基节内,内有刚毛、平衡石。7.生殖系统及发育雌雄异体异型,具交配现象。雄性生殖系统:精巢(1对,围心腔前下方)→输精管→生殖孔(开口第五步足内侧)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个)→输卵管→生殖孔(开口第三步足内侧)具交配现象:雄虾用交接器将精子输送到雌虾纳精囊内。翌年,卵成熟由雌孔排出与纳精囊内逸出的精子受精。性征区别发育:幼体类型多,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大眼幼体等无节幼体蚤状幼体大眼幼体(三)甲壳纲的主要特征适应于水生生活1.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附肢较多,多为双肢型,触角2对。3.消化系统直管状,贲门胃内有胃磨(几丁质板齿构造的),幽门胃内具刚毛丛,滤过食物。4.开管式循环。呼吸色素为血清蛋白,极少数种类为血红蛋白(生活于贫氧气环境中)。5.以鳃呼吸或通过体表直接呼吸。6.排泄除靠绿腺(触角腺)和鄂腺外,鳃扩散废物;成肾细胞摄取废物(蜕皮时排出)。7.链状神经系统。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调节其它腺细胞分泌激素,调控蜕皮。8.感官发达,如单复眼及触角等。9.多雌雄异体,异型。表面卵裂,变态复杂,其发育过程中具蜕皮现象,并且成虫也要蜕皮。(四)甲壳类分类1、鳃足亚纲:体小,胸肢扁平似叶。无甲目:无背甲。如:丰年虫双甲目:背甲两瓣。如:水蚤丰年虫水蚤2、桡足亚纲:无头胸甲。剑水蚤。剑水蚤3、蔓足亚纲:固着生活,海产。6对胸肢卷曲如蔓。具石灰质外壳。如:藤壶、茗苛儿。藤壶茗苛儿1.等足目:体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如:海蟑螂2.端足目:左右侧扁。如:麦秆虫3.磷虾目:鳃裸露,有发光器。如:磷虾4、软甲亚纲:麦秆虫海岸水虱(海蟑螂)磷虾三、肢口纲全海产,以书鳃呼吸。全世界共发现3属5种,活化石。常见种类:中国鲎Tachpleustridentatus。寒武纪—二叠纪最盛。现多生活于南方海洋中,海底爬行生活。主要特征1、体躯为瓢状,背腹扁平。2、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部、腹部和剑尾。头胸部:背面被1块向上弓起的半圆形宽大盾甲,背部具3条纵脊,具单、复眼各1对。腹部:7体节,愈合形成,左右各有6枚活动刺。尾剑:3、附肢:共12对4、消化系统:具胃磨和中肠腺。5、书鳃呼吸:腹部附肢外肢演变成的、由大约150~200页书页状薄板组成的呼吸器官。6、排泄系统:基节腺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7、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耳8对,血液含血兰蛋白和鲎素。8、神经系统:梯形。9、生殖发育:♂/♀;间接发育,具三叶幼虫。二、经济价值:1、食用:生殖腺附肢肉均可食用。2、经济价值:名贵稀有的珍稀水生动物,除可供作教学、研究外,还是一种难得的医药原料,入药可治疗痔疮、肺结核咯血、咳嗽等。3、仿生学上:仿生学家在其眼睛上发现了对电视设计的新原理,制成电视摄影机,能在微弱光线下,提供清晰度较高的形象,用来改进雷达,可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4、医学上:鲎血可制成一种特殊检验试剂,这种试剂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特别敏感,遇到内毒素存在,可在很短时间内变成凝胶(鲎血清中含有可凝性蛋白,内毒素中有激活E,二者相遇,激活E会使可凝性蛋白很快变成凝胶。其血液中含有血兰素和一种多功能的变形细胞,此细胞能分泌一种酶,血液遇某些细菌发生凝固现象,据此科学家用其血液作为鲎试剂,用以确诊某些细菌感染的疾病。如脑膜炎,确诊由两天半到半小时。也可用鲎试剂快速灵敏的检测人体,药物或食物是否被细菌感染。四、蛛形纲(一)、概述和主要特征1.体短,分节不明显。分头胸部和腹部2.附肢6对,本门中数目最少,无触角。附肢情况部位序号名称功能头胸部1螯肢捕食,具毒腺2脚须抓握、撕裂食物、触觉和嗅觉(雌雄异形)3~6步足具爪,爬行和结网腹部无附肢一、代表动物—圆蛛(一)生活习性:常见蛛之一,喜结网于园林木间、屋角、檐下,网捕小昆虫为食。圆蛛科三个不同属的圆网(二)外形特点1、体分头胸部、腹部。中间有细小腹柄(第一腹节)连接头胸部:背部具头胸甲,前端具单眼4对,无复眼。螯肢:1对。2节(螯基+螯牙),位于口前部,尖端具1毒腺口。毒腺管连接毒腺(肉食),可将毒液和消化液注入昆虫体内,消化成液态,以利吮吸。脚须:1对。6节。作用:摄食,触觉。步足:4对。7节:基、转、腿、膝、胫、跗基、跗节。跗节末端具2爪,爪下有硬毛一丛,适于光滑物体上爬行。胸部具4对步足——重要识别特征之一。腹部:园囊状。不分节,附肢退化或完全消失,有些演变成具特殊功能的纺绩器。附肢(6对)纺绩器:纺绩腺:位于体内,分泌丝蛋白。纺绩突:3对,腹部附肢唯一痕迹,丝蛋白由此喷出,遇空气呈蛛丝。由第10、11腹肢特化形成。作用:结网、作茧等。2、具纺器——蛛形纲特征性结构1.纺丝织网腺腔内的丝腺分泌物(丝蛋白)→输出管→纺管(已成蛛丝)→纺管末端抽出。蜘蛛都产丝,但不全能织网。(三)内部结构:消化管:前肠(口、咽、食道、吮吸胃);中肠(肠发达、具盲囊和侧盲管);后肠(直肠、粪袋,肛门)。消化腺:肝脏。食性:肉食性,食物为昆虫或其它节肢动物。特点:1、先行体外消化;2、吮吸胃肌肉发达;3、具分支盲囊,暂时富贮食物。1.消化系统开管式。心脏:长管状,3对心孔。血管:前、后大动脉各1条,侧动脉3条。2.循环系统1、书肺:特有。腹部体表内陷形成的、由许多呈栅栏状排列的很薄的书页状突起组成的囊状结构。100~125个扁平肺叶。书肺孔:1对。2、气管:腹部体表内陷而成的直管。无分支,管壁具厚薄不匀螺旋状几丁质膜,可使气管长期保持张开,便于气体进出。气孔:1个。气管的有无和数目是分类依据3.呼吸系统马氏管:中后肠交界处,由中肠或后肠外突而成的许多盲管,它游离于血腔中,直接从血液中收集提取排泄物(尿酸),经后肠和肛门排出体外。基节腺:幼体的排泄器官。1~2对。后肾管演变成。4.排泄系统5、具纺绩器由绩突和腺体组成。绩突:由腹部附肢演变而来,位于肛门前,是腹部附肢退化的唯一痕迹。丝腺:有8种(也因种而异)。园蛛只5种,作用有:辐射线:螺旋丝:捆绑动物:粘着动物:具粘性盖附于网上卵茧等。神经特点:高度集中成脑。中枢包括: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食道下神经节:发出神经至脚须、步足、腹部各器官。感觉器官:单眼8个;触毛和嗅毛发达。6.神经系统和感官♂/♀,且异型。体内受精。直接发育。7、生殖系统(二)主要特征1、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节不明显。2、具丝腺和纺绩器,不少种类能纺丝织网。3、无触角,头胸部只保留6对附肢。前2对组成口器,后4对步行。腹部无附肢。4、陆栖肉食性:螯肢注射毒汁和消化酶,先行体外消化,然后吮吸入消化道。寄生类型口器特化,以吸取寄主的汁液。5、书肺和气管呼吸;6、马氏管排泄,幼体以基节腺排泄,成体退化。7、雌雄异体,卵生,唯蝎目为卵胎生,直接发育,但螨虫目六足幼虫和八足幼虫两种幼体,为间接发育。主要目及重要种类:3.6万种,第二大纲。分目情况各说不一,灭绝5目,现存种类分为11目或8目(也有说法:本纲80,000种,分9目):8目:蝎目、拟蝎目、脚须目、蜘蛛目、避日目、长脚目、鞭蝎目、蜱螨目。3个重要的目:(三)主要类群1、蝎目特征:1.无腹柄,头胸部和腹部直接相连。2.末端尾节演变成毒刺。代表动物:钳蝎夜行,肉食性动物,我国已纪录的种类隶属于5科7属,10种和1亚种,名贵中药材交配时有舞姿,长达1~2小时,交接后有“弑夫”现象。卵胎生,小蝎在母体背上长达3个月~半年,方可独立生活,成熟1年。2.蜘蛛目全球约16000多种,我国已知38科2000余种特点:具腹柄:连接头胸部和腹部不分节:头胸部、腹部无分节现象具毒腺:开口于螯肢末端,脚须非钳状具纺绩器。呼吸:书肺、气管。代表动物:园网蛛、狼蛛、绳虎、水蛛、班络新妇等。3.蜱螨目体小,不分节,头胸部与腹部愈合生活方式多样,有植食性的,有肉食性的,也有寄生生活的间接发育,经卵—幼螨—若螨—成螨代表动物:棉红蜘蛛;羌螨;人疥螨;硬蜱。(四)蛛形纲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方面:1、危害作物。如:绵叶虫螨、麦长足螨、桔全爪螨危害作物果树。2、污染仓贮物。螨类。3、伤害人体和家畜。如蝎、毒蛛。4、疾病的疫原。吸血时传播病原体,一是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等均为蜱螨传播的。有益方面:1、中药:如蝎、蛛等。蝎子与它们配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2、害虫的天敌。五、多足纲(一)主要特征(蜈蚣为例)1、外形特征:体圆筒状,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触角1对;具单眼;口器腹位,由大、小鄂各1对组成。躯干部:体节数不定。每体节1~2对同型附肢。蜈蚣:22节,第1、2节愈合其它体节大小相间;马陆:腹部每节由2节组成2、附肢:蜈蚣:第1、2节愈合,具2对附肢,其余每节具附肢1对,唇足纲。第1对鄂肢未节为毒爪内具毒腺。马陆:腹部每节由2节组成,所以每节有2对附肢,倍足纲。3、内部结构及生理消化系统:直管状。排泄器官:马氏管。呼吸器官:气管。不分支。有气孔,内连气囊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脏很长,每体节有1~2对心孔。神经系统:链状。生殖发育:雌雄异体,体内受精,蜈蚣生殖腺单个,马陆生殖腺成对。具交配现象。(二)主要类群1.唇足亚纲:第一躯干节1对附肢变成颚足,内有毒腺代表动物:蜈蚣。2.倍足亚纲:不具颚足。代表动物:马陆。3.综合亚纲:代表动物:蚰蜓。蜈蚣1.唇足亚纲:第一躯干节1对附肢变成颚足,内有毒腺马来西亚蜈蚣,长达26cm代表动物:马陆2.倍足亚纲:不具颚足。蚰蜓3.综合亚纲:第六节昆虫纲昆虫纲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一大纲。昆虫纲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昆虫纲动物的识别特征1、体分三部:头、胸、腹。2、头部具触角1对。3、胸部具3对足、2对翅。(胸部3节,2对翅分别位于中、后胸的背部两侧,有些已退化、消失,双翅目种类第2对翅退化成平衡棒)。(一)生活习性:典型的植食性昆虫,危害农作物,可形成蝗灾,生活方式:散居,群居。(二)外形特征体黄褐色或黑褐色。分头、胸、腹三部分:1.头部:卵圆形触角:1对,丝状。复眼:1对,众多小眼组成,视物。不能调节,近视单眼:3个,倒“品”字形排列。口器:咀嚼式口器,摄食器管。一、代表动物——东亚飞蝗(1)触角:——丝状触角基本结构:柄、梗、鞭3节作用:触觉、嗅觉(2)复眼(1对,日出眼)镶嵌眼,众多小眼组成不能调节视距,近视。色素细胞视觉细胞视杆视神经纤维(3)单眼:3个,呈倒“品”字形排列。由1角膜透镜和多个视网膜细胞组成。感光。(4)口器:咀嚼式口器上颚下颚上唇下唇咀嚼式口器组成上唇上颚上颚下颚下颚下唇舌皮肤皱褶附肢附肢附肢合并2.胸部:以膜质颈与头部相连三节构成:前胸、中胸、后胸。背板马鞍形胸部具有:3对胸足、2对翅。前翅:复翅,革质翅,保护后翅。翅后翅:膜翅,膜质,飞翔。前足:步行足。足中足:步行足。后足:跳跃足。3.腹部(11节):背板拱形、腹板发达、侧板退化膜质第一腹节:鼓膜1对,听器。第11节:背板为“”的肛上板。常具尾须1对。雄性:第9,10节腹板形成下生殖板。外生殖器雌性:具产卵器(上下两个产卵瓣)。气门胸部2个腹部8个(二)内部结构:1.具混合体腔及开放式循环背腹隔;背、腹、围脏窦;心脏:管状,有8处膨大成心室悬垂肌:吊在背板上,心脏由后至前依次收缩。2.消化系统:消化道:口→咽→食道→嗉囊→贲门胃→回肠→结肠→直肠→肛门。消化腺:唾腺1对,葡萄状,唾管通口腔,具消化酶。作用:润湿、初步分解食物。3、呼吸系统:气管系统气管系统: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多分支管状结构。气门:10对。胸部2个+腹部8个。特点:气门具气门片。内壁具几丁质螺旋状加厚,利于通气;微气管末端盲管状,伸入掌状细胞;直接输送氧气至组织间。作用:呼吸;增加浮力,利于飞翔。气门片4、排泄马氏管:中后肠交界处的盲管,飞蝗约12束,25条/束,300多条。可直接从血液中提取废物排入直肠,重吸收水分后,经肛门排出。脂肪体:辅助排泄,主功能排泄,尿酸细胞可贮存尿酸结晶,不排出体外,但能减小血液中尿酸等废物的浓度。5、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脑=前脑+后脑+中脑围食道神经:食道下神经节:腹神经链:N节胸3+腹5(2)周围神经系统:腹神经节发出。(3)交感神经系统:食道下神经节发出。(三)生殖和发育:生殖:两性生殖,卵生。卵往往被付性腺分泌的粘液混以沙土形成卵袋,内含70左右个卵。发育:中黄卵,表面卵裂,在35℃时,14天可孵化成若虫——蝗蝻。经5次蜕皮,成为成虫。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头部由6节愈合成,为感觉和摄食中心,附肢只4对。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下唇1个。(1)触角:1对,种类特多,形态各异.基本构造:柄、梗、鞭节构成。作用:触觉、嗅觉(鞭节具嗅感器与生活习性,生殖等有关如寻找食物,发现配偶,选择产卵场所)。(一)外形特征:体分三部:(2)复眼小眼形成的镶钳眼。有些种类可据复眼形态区别性别,如蝇。据日夜活动的规律分为:日出眼每小眼能感受垂直来的光线,其它被色素细胞吸收。这样,物体各部分来的垂直光线,分别在不同的小眼上成像,各小眼成的象合在一起形成镶嵌象。夜出眼区别于日出眼的特征:1、晶体与视杆间具透明介质;2、色素细胞中的色素暗时可向上移动。3、能接收垂直光和折射光,形成重迭象。即一点可多次重复成象,使物象强化。(3)单眼一般2~3个小眼组成。但小眼缺少晶体细胞,不能成像只能感受光的强弱。单眼的数目大小形态为其分类依据之一。(4)口器摄食器官。分为5种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蚊,蝉):各部分特别是上下颚延长成针状,适于吸血,树液.C、舐吸式口器(蝇):上下颚退化,仅上、下唇、舌3部分。上唇、舌形成食道下唇延长成喙,末端特化为1对唇瓣,瓣上有许多环沟,食物由此两唇瓣间的小孔吸收后经环沟,进入食道。D、虹吸式口器(蝶、蛾)大部分结构均退化,仅下颚的外颚叶延长,左右闭合成管状。E、嚼吸式口器(蜜蜂)上颚用于咀嚼花粉、筑巢;下颚叶延长成片状;下唇的中唇、舌、下唇须延长;吸蜂蜜时,下颚和下唇合拢,形成一食物管,不用时分开。2.胸部分三节:前、中、后胸。外骨骼:背板、腹板、侧板。胸部具:3对足、2对翅。(1)足分5节:基、转、腿、胫、跗节。常具前跗节,其末端常见爪、垫等。据其结构分为:步行足、开掘足、跳跃足、捕捉足、携粉足、游泳足、攀缘足、抱握足。(2)翅翅:中、后胸两侧皮肤向外延伸而成的膜质结构。翅脉:气管延伸至翅中而成,在气管周围有血窦。作用:支持、呼吸。脉相:昆虫翅上翅脉的分布图案。原始脉相:昆虫学家根据现存昆虫化石、昆虫幼期翅芽中气管分布情况推导出的一种脉相。低等种类:类似于原始脉相;高等种类:变化大,变化情况有:翅脉减少:合并、消失。小蜂科只2条。翅脉增加:分支、加插。食蚜蝇的伪脉。翅的种类:据翅的性质,分5类:复翅:革质,透明,可见翅脉。如蝗虫的前翅。膜翅:透明薄膜状,角质,可见翅脉。鞘翅:角质,厚而硬,如:金龟子科。半翅:翅前半部鞘翅,后半部膜质。如:蝽蟓。鳞翅:膜质翅上由上皮细胞特化成的若干鳞片。注:膜翅、鳞翅:具飞翔能力;鞘翅、半翅、复翅:无飞翔能力,都为第1对翅作用:保护。其第2对翅一定为膜翅3.腹部原始种类多12节,高等种类少于12节。腹部无附肢,未节具尾须1对。肛门:位于腹部末端。外生殖器:腹部末端。1.体壁:外具表皮层。外骨骼特点:上表皮:腊质。外表皮:硬厚,骨盐组成,关节处无。表皮附属物:微毛:上表皮层突起而成。刚毛:单细胞分泌形成。鳞片:单细胞构成,与刚毛相似。刺:整个体壁外突而成,多细胞,不能活动。矩:能活动的刺,与体壁间具关节。(二)内部结构2.血腔:由3个血窦(背窦、腹窦、围脏窦)组成,充满血液。3.消化系统消化道:口→咽→食道→嗉囊→前胃→胃→回肠→结肠→肛门。特点:固食性动物:前胃发达,胃磨起作用,唾液中具消化酶。吸血性昆虫:唾液中具抗凝血酶。肉食性昆虫:唾液中具消化外骨骼的酶。吮吸性昆虫:胃盲囊特大,可富贮食物。3.呼吸系统多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气管系统:气门→气管主干→分枝气管→盲管状微气管特点:气管分支输氧直达组织间,代替血液输送氧气功能。水生种类可利用水中溶解氧。部分微小昆虫体表呼吸。4.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特点:1、心脏呈管状,全身仅有1条背血管。2、多节内膨大成心室,数目不一。3、心室后端两侧具心孔1对。血液:血淋巴+血细胞,多具血清蛋白。作用:运输养料、激素。5.排泄系统排泄器官有2种:A.马氏管:吸取血腔中的代谢产物,送入直肠,排出体外。B.脂肪体:尿盐细胞可集聚或分解尿酸等化合物的结晶,从而起到辅助排泄作用。作用:排泄废物;从血中提取含氮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分、盐分平衡。6神经系统和感官前脑:复眼、单眼脑中脑:触角后脑:围咽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围食道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链:周围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视觉:单、复眼。听觉:存在于能发声的昆虫。触觉:触角等。味、嗅觉:感官链状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1)触觉器:触毛:鼓膜:听器。(2)化感器:嗅毛味觉器(3)视觉器:单眼和复眼单眼复眼复眼7、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形成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分泌物:内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或其它特殊分泌细胞分泌,经血液输送到靶器官而调控动物的生理作用的特殊物质。作用: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某些代谢。腺体:脑神经分泌细胞:泌促(脑)激素。作用:调节前胸腺、咽侧体激素分泌咽侧体:咽两侧,泌保幼激素。作用:抑制成虫特征出现,保持幼虫特征。前胸腺:泌蜕皮激素。作用:促幼虫蜕皮和蛹蜕皮。成虫无。心侧体:咽前,主贮存脑激素。有人认为其分泌物与昆虫的色素变化、血管收缩有关。8、昆虫外激素:外激素:由成虫的某些细胞分泌的,释放到体外,用以影响同种昆虫不同个体行为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常见的如:性外激素:由雌虫分泌,生殖季节引诱雄虫前来交配的。可用来诱杀有害昆虫。警报激素:用以向同伙极告情况,引起同伙注意途径激素:某些昆虫足部的部分细胞分泌,指示途径,特点:是两秒钟后马上挥发掉。8.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副性腺)→射精管→交配器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输卵总管↓生殖腔→(受精囊)↓阴道↓♀生殖孔→体外雌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9.发育变态卵--孵化(破壳而出)--幼虫(脱皮)生殖类型:卵生:雌虫排出卵后,受精卵处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的生殖类型。卵胎生:胚胎发育的大部分过程已在母虫体内度过,以致在排卵的瞬间或排卵后不久,幼虫从卵壳内匍匐而出的生殖类型。胎生:胚胎发育完全在母体内完成,产出的是幼虫而非卵的生殖类型。1、两性生殖2、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即产生新个体,可以卵生。经常性孤雌生殖:如蜜蜂。周期性孤雌生殖: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周期性交替进行,如棉蚜冷时为两性生殖。3、多胚生殖:膜翅目寄生种类特有,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产生多个胚胎的现象。4、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的生殖细胞提前发育成新个体。即幼虫性未成熟而行的孤雌生殖,小幼虫在大幼虫体内发育时以大幼虫体内器官为食。如:双翅目瘿蚊科常见。生殖方式(2)昆虫的变态变态类型概念:无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相比,身体小,性器官未成熟外无它区别。变态发育:昆虫在孵化后,不仅身体长大,而且还要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及生活习性上一系列变化方可能发育成成虫。不完全变态:低级虫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成虫、卵、幼虫3个时期,不完全变态由于幼虫有若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经过蛹期。不完全变态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变态类型变态无变态发育:幼虫身体小,性器官未成熟,无它区别渐变态:经成虫、卵、若虫不完全变态变态发育半变态:经成虫、卵、稚虫完全变态:经成虫、卵、幼虫、蛹期渐变态:成幼虫相比,形态相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相同,只大小不同,翅外于翅芽阶段,性器官未成熟,其它无区别,此幼虫叫若虫,经若虫的变态叫渐变态。如:蝗蝻。半变态:幼虫成虫不仅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这样的幼虫叫稚虫,此种变态方式为半变态,如蜻蜓。完全变态(飞蝗)不完全变态(蝶)完全变态幼虫的类型:多足型:除3对胸足尚有腹足。腹足2~5对(鳞翅目)、腹足7~8对(膜翅目)。寡足型:幼虫只具3对胸足。如鞘翅目大多数,脉翅目全部。无足型:胸腹足均无,如蛆,双翅目大多数,膜翅目大部分。蛹的类型:被蛹:身体的附肢,触角,翅芽等全部紧贴体上,外包一蛹皮。如蚕茧。鳞翅目全部。离蛹:最多,附肢不紧贴体上,而是裸在外面。围蛹:外观只能看到一蛹皮,蛹皮内包有一个裸蛹,从蛹的外面看不出蛹的雏形。蛹:未龄幼虫不食不动,作茧蛹化而成。作茧时:蚕吐丝作茧;金龟子用土作茧;土蜂分泌石灰质;黄刺蛾分泌皮质茧。释词:孵化:卵到幼虫的过程。蛹化:幼虫成熟到蛹的过程。羽化:昆虫由若虫或蛹经蜕皮变为成虫的过程。龄:幼虫到成虫发育过程中多次蜕皮从而出现龄。龄数:一般地,孵化后的幼虫为一龄幼虫,随后每蜕皮一次,龄数加1。龄期:幼虫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龄数=蜕皮次数+1。注:二、三龄幼虫其外骨骼薄,危害小抗药力差,灭虫好时机。三、昆虫的生物学特征(一)繁殖:方式多样,生殖能力强。数量大原因之一如:家蝇每只每次产约120个卵,一生产卵500~1000个,每卵15天发育为成虫,30天后产卵,每年按5月计算(4.15~9.15)。1对家蝇可产后代:5,598,270,000,000。(二)世代与年生活史:世代:由卵到成虫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史为世代,讲整体。每代时间长短和每年发生世代数因种而异。生活史:动物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年生活史:指一种昆虫一年内所产生的世代数。即:昆虫由第一年的越冬虫态到第二年的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如飞蝗2~3代/年。蚜虫20~30代/年。(三)社会性:昆虫群居和职能分工,由本能决定,如蜂等。(四)多态现象:同种昆虫成体在同一地区,其形态和色彩上有较大差异的现象。即:同种昆虫的成体,因季节变化或其它原因而有多种不同的形态的现象即为多态现象。如蜂蚁等。(五)主要习性1.趋性是昆虫对某些理化刺激所作的反应。有正负之分。趋化性: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作的反应。有正负之分。趋光性:昆虫对光刺激所作的反应。趋热性:昆虫对热刺激所作的反应。有正负之分。2.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停止各种活动,代谢水平下降而呈相对静止的状态,借以度过不良的环境,保存种的生存的适应。一般休眠:由某一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休眠。当这种条件消失时,休眠即告停止。如冬眠、夏眠、食眠等。滞育:昆虫在进化中形成的、不直接直接依赖于外界的环境变化影响的、有节奏的、重复到来的新陈代谢被抑制的生理状态。特点:是比休眠更深沉。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如:一化性家蚕,五月份产的卵为滞育卵,产卵一周进入休眠,不越冬不育;而二化和多化家蚕的卵除最后一次为越冬卵,其余均不是。(六)昆虫与环境保护色和拟态:拟态:某些昆虫的形态在长期进化中变得与其它物体(植物或虫子)相似,以此来达到保护自身之目的,这种适应现象叫拟态。保护色:动物和其周围环境色泽一致的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保护色。四、昆虫纲的分类85万多种,分2亚纲34目(一)无翅亚纲:体小,无翅;腹部除尾须,产卵器外,具退化的腹肢;无变态或略有变态;成虫蜕皮。1.缨尾目:衣鱼体小;银白色,触角细长,身体柔软,腹部有长尾须。口器咀嚼式;多生活于抽屉,衣箱中。衣鱼2.弹尾目:跳虫体小,无翅;具弹器及粘液;咀嚼式口器;多生活于潮湿的土地中或腐植质中。(二)有翅亚纲特征:常具翅,但也有的是后天无翅;腹部除具生殖肢和尾须外,无其它附肢;生长过程中有变态。成虫不蜕皮。3.蜉游目:蜉游膜质翅,前翅>后翅;口器咀嚼式;尾须长蜉游4、蜻蜓目:蜻蜓、豆娘膜质翅;咀嚼式口器;半变态。5.直翅目:蝗虫前翅复翅,狭窄,后翅膜质,宽大,叠于前翅下。丝状触角.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马鞍状。咀嚼式口器;尾须发达,大部分种类后足为跳跃足。多具发育器官及听器,渐变态。常见种类有:蝗虫,油葫芦。6、竹节虫目:竹节虫体型树枝状;咀嚼式口器;渐变态7.螳螂目:前翅革质,牛皮纸状.咀嚼式口器;渐变态.螳螂:前胸长、前足大蜚蠊大蠊8.等翅目:白蚁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具大小相等的翅。9.虱目:人体虱无翅体小;体扁;刺吸式口器.10.异(半)翅目:蝽刺吸式口器;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11.同翅目:蝉、蚜虫—有害刺吸式口器;翅2对,膜质;前翅大于后翅,停息时屋脊状渐变态触角为刚毛状,丝状等。有益种类:白蜡虫,分泌蜡质,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12.脉翅目:如中华草蛉、大草蛉、蚁蛉膜质翅2对;前后翅的大小形态几乎相等,翅脉网状;咀嚼式口器;触角类型多:丝状、栉状、棒状;完全变态:幼虫寡足型。种类少,数量大,成虫肉食性,为害虫的天敌。黄足蚁蛉四星草蛉13.鞘翅目:本纲最大的目。统称为甲虫。前翅为鞘翅,角质、厚,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幼虫寡足型,裸蛹。常见种:瓢虫、金龟子、天牛(主要树目害虫,幼虫:钻木虫)14.蚤目:人蚤无翅坚扁善跳15.双翅目:蚊,蝇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因具一对翅而得名。分两亚目。16.鳞翅目:蝶,蛾。农田作物的主要害虫。特征:前后翅俱鳞翅;虹吸式口器。完全变态,幼虫为多足型,腹足2~5对。蛹为被蛹。分为两个亚目:17.膜翅目:蜂、蚂蚁1、成虫前后翅均为膜翅,前翅大于后翅,后翅与前翅以翅钩连之。2、咀嚼式口器,仅蜜蜂为嚼吸式口器。3、完全变态,幼虫为无足型或多足型,腹足7~8对。4、蛹为裸蛹。多数种类为害虫的天敌,少数有害,如九花蜂。(七)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方面:1.传递花粉;2.产品可用;3.可供食用;4.生物防治有害方面:1.危害农林业(果树,仓库,林业,水稻);2.危害人兽健康(蚊,蝇)(八)防治1.农业防治:(轮作,翻土等)2.生物防治:(昆虫,鸟等;苏云菌杆菌)3.化学防治:(农药,性引诱激素诱杀)4.物理机械防治:(捕杀,高温)5.新技术防治:(射线,不育)6.植物检疫:(杜绝远距离、跨地区的扩散)。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理由:1.身体分节;2.链状神经系统;3.后肾管排泄;4.具有叶状附肢;5.循环系统在消化管的背方;6.原气管纲兼有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演化关系一元起源:多足纲——昆虫纲|环节动物——三叶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多元起源:环节动物1--甲壳纲环节动物2--三叶虫纲,肢口纲,蛛形纲环节动物3--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三叶虫与肢口纲相近(鳃、水生、胚胎、幼虫)。多足纲与昆虫纲相近(气管、附肢等)。
本文档为【《肢动物门》幻灯片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笑一笑就好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其他
上传时间:2021-01-23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