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

举报
开通vip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1-18讲哪天咱们开坛,专门讲伤寒论。一条一条地讲。一条一条地辩论。今天上午就讲这条吧: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别看这条最简单,可是没多少人细分析过。把最简单的条文理解得不简单,那你的功夫就不简单了。在这条里,仲景明确提到了“传经”二字。伤寒冠在传经之前。是说明,这是伤寒的传经,也就是外感病的传经。不是内伤病。内伤病无传经之规律,有传移脏腑之规律,另行讨论。内伤病是按照五行生克规律相传移的。外感病是按照六经次序传的。还有直中的。所以有直中,就是因为有六经这个基础的...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
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1-18讲哪天咱们开坛,专门讲伤寒论。一条一条地讲。一条一条地辩论。今天上午就讲这条吧: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别看这条最简单,可是没多少人细分析过。把最简单的条文理解得不简单,那你的功夫就不简单了。在这条里,仲景明确提到了“传经”二字。伤寒冠在传经之前。是说明,这是伤寒的传经,也就是外感病的传经。不是内伤病。内伤病无传经之规律,有传移脏腑之规律,另行讨论。内伤病是按照五行生克规律相传移的。外感病是按照六经次序传的。还有直中的。所以有直中,就是因为有六经这个基础的次序。才来谈直中。直中概念里面,就逻辑地包含了六经的基础性次序。传经二字说明伤寒外感病确实有六经想传的规律。而不是某些派别说的,只是六个证候群,是分类的方法,没有传经之说。传经“在”太阳。不是“到”太阳。说明什么呢?江洋大医讲伤寒第1讲仲景用字如神。大家思考一下。既然是“传”,说明是运动着的状态,怎么还会是“在”呢?“在”太阳,是表现为太阳的证候。就是说:太阳是人身小宇宙最外一层,邪气进犯人身王国,要先经过这一关。太阳是边关嘛。敌兵到了边关,叫在太阳。在这里发生战斗,就发热。开始接触的时候,交战并不激烈,不一定发热。人的太阳在人卫外一层。这层气不一定在人的身体里面,也有在人体外的一层包果的大气。是人气。这层太阳之气,象金光罩体一样,保护着人体。用天眼看,人体的大气,是一层一层的。向内依次是阳明,少阳。。。等各层次。共分六个层次。(实际上有九个层次,统于六位而已)就像原子核外电子轨道一样。各层次之间,能量级是不同的。电子从内层上升到外一层,叫“跃迁”。是需要能量的。这个是打比方。便于理解人体的大气层次,与脉是相对应的。最外一层,应在脉上,是浮脉。然后,脉越来越向里,就是沉部。脉有浮中沉三部。每部还有二个亚层。共是六个层次。所以,这条接下来就说脉了。仲景说,“脉浮”。就是对应前面讲的在太阳三个字来说的。是从脉上再行印证一相。世界是有六个维度的,从不同的维度上去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仲景从讲完六经层次这个维度之后,又从脉这个维度给大家讲。是告诉大家,要多维度地看问题。“脉浮而急数”。这句里面的“而”字,不要一眼放过。大有文章。仲景的竹片那么贵,为啥还要多写个“而”字?直接说“脉浮急数”不就行了?这个“而”字,大家说说是啥意思呢?大家都读过百家注解了。想想看,哪家的注解里面注过这个字这个而字,不是实词。从虚处看出实质来,才是真功夫。好,因为时间关系。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思考。现在继续讲。“而”字是递进的意思,是脉向深层次递进一步。就是下部脉象了。脉浮,只讲一个浮字,并没有说是浮紧还是浮缓。并不是说,只有浮紧才用麻黄汤。脉浮,而下面的脉,是急数的。急与数是在同一个层次的(轻按三椒之重有浮脉,再按六椒九椒十二椒之重,则急数)。这个脉象是说,浮为邪气在太阳之表,而里面有急数化热的倾向了。这时不要误认为就是真正的里热了。所以,后面接着说“发热”仲景用了“发”热。发者,发于表也。说明是表热,是表证。不是里热证。如果认为急数是里热,仲景就该用“身热”这个词了。身热是阳明证。发热才正是太阳证。这就与开篇第一句对应上了。传经在太阳。既然在太阳,就是发热,不是身热嘛。否则各维度就矛盾了。现在仲景是在第三个维度:证的维度上讲了。麻黄有八证,这条并没有全讲。只讲了几个见证。就告诉大家,“宜”麻黄汤。下一个证,“无汗”。这个不需要解释了。无汗是在脉浮的情况下,用麻黄的一个“目标”,客观指征。当然,有汗的时候,并不等于说不用麻黄。有汗时,是有条件的用。无汗与脉浮,是他的主证之一。第一个维度:六经层次。第二个维度:脉。第三个维度:证。第三个证,烦躁。这里像有里热。好像是石膏证了。但是,发热无汗。而口不渴,说明无阳明证。阳明证,法当口渴。所以,这个烦躁,不要像大青龙那样加石膏。这三个证述完了。仲景给出了方子:麻黄汤。很多同学问,这应当是麻黄加石膏汤。或是麻杏石甘汤。对仲景用麻黄汤不理解。问题就在这里。就是对条文各维度的统一性,没有通盘考虑。要按照马克思教导我们的方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六经层次,脉,证,各证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考虑。这样就全面了。就不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了。在煮麻黄的时候,先煮减二升。有人不解,问:为啥先煮。这个问题,在《经方小品》里面回答了。大家做为课后思考题,自己回去查证一下。就可以了。还有一句,覆取微似汗。现在不覆取汗的也很多了。医生也不告诉怎么用,开了方子就不管了。再有,吃这方子,不能喝冷水。这在书上没写。因为仲景的时代,这是常识。人人都知道,所以没写。仲景没写的东西,后来的人们因为社会文化的变迁,很多人们都不知道了。所以,反道读不懂了。麻黄是九月采。人得病,如果都等到九月的话。其它各月要忍着不生病。仲景用葛根,也时先煮的。而附子大者一枚,有45克吧,还是生的。仲景用附子并没有强调先煮。像现代火神派那样。仲景是用水率控制煮药久暂的。这个条文讲的是太阳病,但是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没写“头项强痛”要从这个无字处读。仲景没写的字,是真的没有吗?还有啊。这张方子里面。桂枝用的是三两。而通常的麻黄汤,桂枝是用二两。为什么桂枝多出一两呢?麻桂甘的比例,原来是3:2:1。现在是3:3:1了是传抄的错误?还是另有原因?这个还得从三维理论来讲。明白了仲景在各维度上讲的道理是各自圆通的。就可以知道怎么用了。在何证时用这方子。因为有时仲景一个证也没讲,就开了方子。如少阴病,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只要有一个维度是圆满了,其它维度上的印证可以不用。只是为了给凡人们讲得更清楚些,才在各维度上面面讲到了。前面讲得很多了,后面就不讲了,就略了。现在看这条文。太阳病。这就定位了。定的什么位?太阳这个层次嘛。人体最外一层大气。大气层嘛。地球的大气层还分六个层次呢,有电离层啥的呢。然后接着讲了,六经分野问题。六经各有分野,各有辖区,是他们的王国。六经的形证,会在他们的分野中表现出来。分野理论,有人把他叫做“形层”。太阳的分野是哪里呢?是头、项、腰、骨等,总之身外一层,躯壳的部分。是相对而说的。从上下看,上面为太阳,依次向下,各经。从外向内看,最外一层,是太阳。躯壳。从胸到腹看,胸为上,为太阳。用六经分层工具来分析拆解人体有形的层面。就像把一个西瓜切成六份一样。这是刀法,是分析宇宙的方法。切成四份,就是卫气营血了,那是后世的刀法。这样一来就明白了。头为太阳层面。邪在太阳,头为之痛,邪遏太阳之经故也。身疼,是身体的躯壳一层在疼,内脏不疼。胁与腹不疼。腰骨等外层疼。仲景只是举例。这不是全部。不要以为麻黄只此八证。或曰八证齐可用麻黄,少一证不用。或见其它的证无此八证就不用。要知,凡是在躯壳中的疼痛,见发热无汗的,都可以用。无腰痛,无骨痛,也可以用。不必悉具。仲景举例,不可以当做全部。例如有人皮肤痛,无汗。皮肤是不是身外一层呢?皮肤也是身外一层,也是太阳层面。治从太阳。再如委中穴疼。仲景没讲。用不用麻黄汤呢?麻黄八证里面没有啊。还能不用麻黄?这条文没有讲脉。只讲了太阳病和证。这两个维度。这个脉,因为讲了“太阳病”,就是太阳脉嘛。略去了一个维度。★牛翁?未病斋(362944773)11:20:35方子是死的看看金匮就知道了很多都是伤寒论方的加减方以适用不同的病征正可谓六经统病的意义理论家爱研究伤寒实践家爱研究金匮歌曲所需了但是一点都不矛盾江洋大医(1225810454)11:22:01骨节疼痛。是重在一个疼字。透出是寒邪,外感。疼,从病,从冬。冬天是四季中的一季。春夏秋冬,有寒有热,所以,疼是时轻时重的。就像季节变化一样。本条恶风,主要是体现了桂枝证。所以方中有桂枝。麻黄主要体现在恶寒上,但同时也恶寒。桂枝证主要体现在恶风上,也兼见恶寒。侧重点不同。仲景用字的侧重点不同,意在点出方中要用什么药。无汗而喘。无汗当然是麻黄证。喘呢。主要是杏仁证,当然麻黄也主喘。这样杏仁,麻黄,桂枝,三味药就出来了。一个方子,药证相应,方病相合,就完成了。甘草的证没有体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经方小品里面讲得好。具证出药之后,还要再审,看各药之间之配合。不是把一堆药集在一起就是一张方子。那是乌合之众。杂凑成方不是好方。具证找出各药后,把各药用一个机制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约束起来。成为一个有机单位,一个集体,一个战斗队。甘草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一个单位还要有个办公室呢。领导机关才能正常运转。甘草的作用,是使各药进入人体后,不是各自分头行动。而是先到甘草的家里来会合,甘草味甘,家在中州。到在中土之后,再分头行动。药的行动路线发生了变化。甘草还做为后勤保障部队,给他们发汗提供汗源。打有保障之仗江洋大医讲伤寒第2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启蒙知识继续讲昨天的条文。伤寒论有方证的第一条。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能用几天的时间讲完一条,就很不容易了。不能粗放式地看过去。仲景的条文蕴味甚深。昨天讲了,伤寒,传经,在,太阳。这几个概念。讲了伤寒是本条讲的是外感病,与内伤病的区别。外感是传经的,内伤是按五行生克传移脏腑的。讲了人体外层有九层大气。邪气犯人体要冲过这一层层的大气场。这九层大气对应内经里讲的人体的九脏、九窍,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类似于高等物理学里面,量子物理学的原理,每层的能量级不同,在各层之间跃迁需要能量。内经讲了,九脏统于六经。这体外九层大气也统于六经。最外一层为太阳。第八七六五这四个层都是阳明。第四层是少阳,第三阳是太阴,第二层是少阴,第一层是厥阴。柯韵伯打的比方很形象。太阳象边关,中国的万里长城。阳明象边关以内、皇城以外的广大地区,包括大道和旷野。少阳是斜道。包括巷战的地方,以及地道战,山地游击战场。这个战斗是屈曲的、拉锯式的、你来我往的。太阴是库府,包括石油、粮食、兵工厂、战略物资基地等。少阴是皇城,是人民的武装力量,是党卫军。厥阴是地方武装割据的力量。敌人进犯,首先犯边,当然也有偷渡的,这叫直中。在边关战斗,战斗激烈了,就发热了。到阳明,在这广阔的区域战斗,发起春季攻势、秋季攻势,会有潮热。少阳斜道山地游击战,呈现你来我往的状态。太阴,战略物资供应基地被占了。这时真正危险了。下利清谷。到少阴,首都被攻占了。党卫军被消灭了。国家元首可以被擒,这里就亡国了。或者逃亡。到厥阴,在大片的国土上呈现出一块块的工农武装割据。或军伐割据势力。此热彼寒,寒热错杂。所以,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在交战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战争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战略态势。在不同的战略态势下宜采用不同的战略战术。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就是这样构建的。这就是伤寒论的战争理论图式人体正气由内向外抗击邪气,这个方向叫顺。邪气由外层向内层,叫逆。所以仲景说“逆传”,指的就是邪气之传这是回顾昨天的内容。昨天讲到麻黄汤的方证。这条没有讲“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这个证里面是否包括这个头项强痛呢?有人说不包含。因为仲景条文里没写我们说啊。这里是包含了的,否则就不叫太阳病了。仲景用隐语的地方很多,这是省笔,省文笔法。因为恶寒、无汗,脉浮,所以用麻黄,麻黄证嘛。这里烦躁,但是并不口渴,所以不用石膏。隐含有恶风证,气上冲证,所以里面有桂枝。一旦口渴,心中烦,汗出。要去掉桂枝,加石膏。这时就变成麻杏石甘汤了。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在这条中没有讲喘,但是,方中有杏仁,可以知道如果出现喘的时候,是仍可以用这张方子的。样从这张方子的方证上推演,就可以推广扩大了他的应用范围。如果不只是喝,而是喝饮不休,贪饮不止的话。石膏也不济事了。这时要用文蛤。这时脉中水已不足了,加大枣以充脉内之水。大枣善使脉外之水入脉中。加生姜以佐大枣。生姜使脉中之水散于脉外。这样形成对流,动态平衡。这时就变成文蛤汤了。麻黄汤不是仲景的原创。在伤寒论中,凡是有固定汤名的,都是上古时期留下的经方,仲景收载到伤寒论里来了。仲景自已创的方子,用药来命名,仲景是很谦虚的,他不再给方子另立新名。麻黄汤是仲景之前先圣所创。而麻杏石甘汤,则是仲景所创。仲景所创的方子,把各药都点出来,君臣药点出了。有的佐使药可以省略不列出。这张方子,如果没有恶风,而是喘的特别厉害。到了春天,杨树一开花,一漂柳絮,闻到草香的气味,就喘,或气闷欲绝,面色发紫,咽中塞窒。这时,要去掉桂枝,加厚朴。这时变成什么方啦?麻杏朴甘汤。麻杏朴甘汤,专主过敏性气喘。有的人到了春天,就不敢开窗子,一开窗子,闻到花粉,就喘得昏过去了。春天,加柴胡。治气,加点陈皮。皮主呼吸,加点苏叶。麻杏朴甘陈柴苏。这就是一张有名的治喘方了。麻黄汤是伤寒初起,人的胃气不虚。如果胃气鼓舞不力,加姜枣。表束重者,再加重麻黄。内郁有化热之势,出现心烦,有内热了。加石膏。这是大青龙汤。大青龙汤临床用的机会不多。但是他的一张变方用的机会很多。就是麻黄的量仍用三两。出现恶寒重,背恶寒时,加附子。大青龙加附子汤。这张方子用起来很安全麻黄汤原方,如果汗出不喘。口渴。怎么办呢?还用杏仁吗?口渴,化热入里了。桂枝不用了。不喘,不用杏仁助麻黄了。汗出,麻黄不可独用了。因有口渴,所以用石膏配麻黄,主汗出口渴。这时不是邪气初犯。用姜枣和胃气。就变成越婢汤了。证变则方变,随证施方。这是仲景思想的活的灵魂。一些没学到家的朋友,像日本朋友们那样。见有何证,套用成方,如果是多证,就用合方。不会根据证候的变化进行加减,更不会用药证方证自由组方。那是没有学到仲景的组方法则。仲景书中,除有固定方名的是他引用前代先圣这方外,用药物排列组成的方子,都是仲景自己根据古圣的汤液法则重新组织的新方。仲景是教导我们要根据临床证候自由组方的导师。仲景是给我们示例,用他的行动开示我们。我们要以仲景为师,学习他的组方的方法,而不是机械地套用他的成方。所以啊,朋友们一定不要受教条主义者们的误导,不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不要走形而上学的思想路线。要始终坚持仲景辩证施治的活的方*。不是辩证“论”治,是“施”治。仲景在方后有服法,这是法外之法,不可轻视。有内经里面,有面向东方服下。为什么面向东方呢?仲景没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常识,不等于不要这个东西了。仲景用药,君药大多是三两。为什么用三两?其数五,其生三。三为生气。东方震三宫之气,春阳之气,春升之气,生升之少火。三两不是机械的固定的重量。大人有大人的三两,小儿有小儿的三两。古代有古代的三两,现代有现代的三两。南方有南方的三两,北方有北方的三两。教条主义者们喜欢把三两用一个固定的数量来确定下来。还有人考证,一两等于15.625克。或一两用6克,3克,5克。等。这是书生们的事情。不是临床医家的事情。这个三两,就是一个宇宙间生气的信息数码。就像电视频道一样。频率对上了,就接到信号了。药中的数字对上了,就接通了与宇宙信息能量交流的通道。宇宙能量就被调动来,进入身体里面作功。在身体里面形成一个太极图形,在旋转,把邪气驱除,或吸到太极的核心里面,在太极核心里面形成一个黑洞。把邪气吸到黑洞里面,在地狱的火中烧炼,净化,再成为清阳之气,放到宇宙中去,为宇宙和平与发展服务。中医里面,每一味药都是天地所生。一部分来自大地,一部分来自天上,都是天上的星精所化。每一味药与他们天上星星的气息是相通的。能把星精引下来,引到人体内部。这些法外之法,都藏在字里行间。今天讲伤寒启蒙,用了神话般的故事情节,是为了让小友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伤寒论条文将来你们就不要这样讲了。你们要像看童话故事一样学习伤寒论。我们看天上的仙女星座美不美呀?很美呀。那是中国的什么星团呢?昴星团嘛。朋友们都很喜欢这个星,是吧?这颗星,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个大公鸡呀。把蜈蚣精制服了的那位。这颗星是地上的鸡们的始祖。你吃了鸡肉,杀了鸡,天上的这颗星就看见了,看见你们在杀他的子孙,吃他的子孙。他就要降灾了。这颗星在地方,还生出一种药。大家想想是什么药呢?天上的星精布洒到地上,产生很多很多的美妙的神药。就是青箱子。很多明目的药,也是这颗星的恩赐。二十八宿,都有他们的代表药。吃青箱子,把昴星之精气引到人体内,作功。给你调整身体,恢复健康。你们说,这位无私地为人治病的仙女好不好啊?现在讲的是麻黄汤。麻黄这味药,来是东方青龙善升发,能升清阳。麻黄系列的方子,大小青龙,都是这个方位的。开方子。这个“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方向、方位的意思。怎么不说开“圆”呢。圆也是开了的,在上古天真论里开的就是圆。圆是天道,尚无具体证象可察。到了后天,有迹象可察了,就是方了。这个方,有四方,五方,八方,十二方等等。还有六方。六方合和。所以呀,我们就知道了。开出东方之“方”:麻黄汤。即发散之方。柴胡升麻等都是。这些药都是辛味的,或是不是辛味,也升散的。辛在五行属金,本位在西方,怎么会在东方呢?这就是体和用的关系。辛之体属金,在西。其用属木,在东方。讲理论,讲体的时候,辛属金,酸属木。讲应用的时候,辛属木,酸属金。五行对换了。这就是仲景汤液一系教外别传的五行颠倒诀。放之,苦体火,用为水。咸体水,用为火。土居中央,为轴,不出中宫,不对换。这个秘诀是打开仲景处方用药法门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看脏气法时论,至真要大论,处处体现的就是这个思想。但是,由于是教外别传,很多注家也不知底里,也没注明。大都在随文顺释。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宝库的法门,里面的宝藏大家就可以自己去任取了。今天给朋友们讲的是如何找到这把钥匙,和如何打开这个法门。江洋大医讲伤寒第3讲大家对经方从药证角度进行解释的,认为哪本书较好?从经方药证角度解释伤寒论条文。简切实用,不在理论上凿空踏虚。我们继续昨天的内容,看看张仲景是如何运用经方药证进行辩证组方的。继续学习伤寒例,方证第2条。“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这条是接着前面的第一条伤寒“传经”的,条一条是“在”太阳。这条是“传”阳明。不是“在”阳明了。说明是从太阳传来的,不是直中阳明。这时太阳证已罢,或未罢,要看具体证候。阳明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想?有的朋友说有三种: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这是仲景原文中明确提出的概念。有没有说太阴阳明、少阴阳明、厥阴阳明呢?朋友们都会说没有。嗯,这要问一下,仲景没说的,真的就没有吗?怎么知道倒底有没有呢?这要看阳明篇中的条文,看看有没有太阴阳明、少阴阳明、厥阴阳明的条文。如果有相应的条文,还是有的嘛。仲景以六经演伤寒,每经各有六变,六六三十六。是每一经中皆含六经之法。太阳经中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经中也有六经。这是六经互含原理。所以啊,我们说,阳明有六,太阳亦有六,少阴亦有六,少阴亦有六,厥阴亦有六。我们先有一下这个概念,到后面学习具体条文的时候会遇到,再具体讲。这是伤寒例篇,只是讲个提纲。我们看这个脉。脉大而数。这个显然不是正阳阳明了。正阳阳明是什么呢?胃家实呀。胃家实了,脉是什么样呢?还会是大吗?不是了。脉也实了。脉沉实,那是正阳阳明。现在的脉大,说明这还是太阳阳明。“而”数。而是再按到六椒九椒之重的时候,是数脉。数不是在浮部分经的脉。“而数”说明有里热了。但未实,尚未入腑。尚在里之气分。用什么方子呢?如果只是这样抽象的分析,也只能给出一个抽象的方子,象后世时方派那样,周慎斋先生最为代表,仅凭脉就开方子。那是一般方,是套方,只开出大方向。就像是说“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样,具体怎么做,是具体执行人员的事,这样的方子只是个大政方针。仲景是讲实际的,是给操作层面的人来运用的。所以接下来讲具体证候,根据不同的具体见证,处不同的方子。虽然脉同,而证不同,则方也不同。发热。这是第一个点出的证。为什么到阳明了,还说“发”热,而不说“身”热呢?仲景用字如神,就体现在这里。看仲景的书,要一字一字的分析。为什么用“发”不用“身”。这发热,说明是阳明阳明。如果是身热,就是正阳阳明了。这样的热,要用清法,不能用下法。这是一个分水嶺。发热,汗出,口渴,舌燥。这几个证,都是石膏证,白虎汤的白虎,就是以石膏来命名的。四方七宿,为白虎。第一个奎宿,这二十八宿之一的奎宿的药,就是石膏。第二个娄宿是栝蒌。这个以后再讲。现在出现的是第一宿的药。用石膏的时候,多配粳米。这在经方中,小品方中,处处可见,这是古人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的配合规律,后世解释为保护胃气,那是理论上的解释。在汤液古经中,粳米的药证:烦渴。所以,粳米是助石膏解口渴的。知母,主热中、烦渴。为臣药。甘草七证中,也有主渴的。所以,这几味药,都是从具体的证候上来考虑的,不是从抽象的病机分析来用药的。在经方中,君药的药证最为突出,都要明确出来,臣要一般是与君药相近的。佐使药的药证有时候并不点出来。所以,看仲景方,看证候,就抓住了君药,乃至臣药。这个主干。佐使药是配合君臣药,制约弊端或增强疗效的。发热(石),汗出(石知),口渴(石粳),舌燥(石甘)。这条说“宜”白虎汤。就是说用白虎汤大致就可以了。若有其它兼证,则可以加味,有变证则变方,有合证则合方。临床上灵活掌握。不要死死盯住这一张方子去应付临床上的各种变化。例如,尚有身疼痛的,从太阳传来,太阳未尽罢。则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口渴甚,致大烦渴的,加人参(古时的人参)。今天用西洋参。如果是发热而舌赤,少腹拘急,则白虎加黄连牡丹汤。如果发热夜甚,则白虎加地黄牡丹汤。如果发热夜甚而手足拘挛者,白虎加地黄牡丹芍药汤。在上焦,下焦,任随证候之变化,随证加减。在气在血,亦复如是。如果失治,或传移太快,入腑了。就是下一个证:“不差”不差,这不是证。是说用上面的白虎汤没有治好,或清了气之热后,仍然没有好。这是结实了,非白虎汤所济事。入腹结实,脉也不再是本条的大而数了。仲景在这里,省略了证和脉。具体的证和脉到正文里去找。这个是伤寒例的条文。不差,转到正阳阳明了。正阳阳明,用承气汤,具体哪个承气,要视结实的程度在阳胆篇中都有讲述。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为什么叫“承气”汤?气是什么?谁主气?这个方子是仲景采来的古方。不是仲景创的。这个气,主于肺。肺主气嘛。肺属金。在五运为金,在六气为燥。五运生于天(应天干)而运于地,故有形也(金木水火土,可以形察)。六气生于地(应地支)而施行于天(风热暑湿燥寒),故无形也。由是而知,气者,肺,金,燥也。内经言,有胜必有负,无胜则无负。燥胜,则承乃制之。即是说,燥气过盛,则承之而来的,下面的气就是克制他的,也就是火。火来克燥金。燥淫所胜,治以咸寒。大黄味咸,厚朴味咸,枳实味酸。咸属火。酸属金。以大黄厚朴之咸以克燥金,即是泻燥金之气。即是承金之气。然,承制之而不使太过,故加枳实以补燥金。是二泻一补,古方有制之师,经方的制方法度。这个方子,在古方里,也叫小泻肺汤。因为泻的是肺燥之气。肺与大肠为表里,泻大肠中之燥气。这个大肠,仲景用“胃”来代表。芒硝,这味药,也是咸的。属火。再加芒硝,承燥之火气更大了。所以叫“大”承气汤。这是三泻一补。枳实不只是补,还是引大黄厚朴入燥金之乡。有引经导向的作用。起制导作用。如果燥结的位置高一些,还未全入大肠,在胃与大肠之间,怎么办呢?用甘草缓一下药的急下之势。调胃承气汤。甘草的作用是能使药“留中”在这里,也看出了。为什么治下焦的药,大都不用甘草。如肾气丸,五苓散。等等。不让留中的药,如黄芪五物汤,是为了使药达于周身,不留在腑脏之中,所以,也去掉甘草。这样,我们看到,仲景用药,不仅用具体的方证药证,还用“法证”。甘草七证之外,在这里用的就是甘草的“法证”,是“方证”与“法证”合一的,这是医圣的垂范。后世的时方,就是从仲景的“法证”上进行了巨大的发展。而方证往往被忽视了。结果在临床上,抽象辩证,云里雾里,东说东的理,西说西的理,没有实际的目标可以验证谁对谁错。中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国际化成为了乌托邦。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4讲日期:2011-6-21讲于小朋友医乐园江洋阿姨(1225810454)19:14:54本群将逐步改造为小朋友专群平时给小朋友们讲讲伤寒论学经方就是要用娃娃抓起我是拉登(934156263)19:19:24向您学习,从每个字的含义开始学起/p>居然发现越学越茫然江洋阿姨(1225810454)19:20:42发现了最简单的东西后,就不茫然了。我是拉登(934156263)19:21:18嗯,最简单的既是最复杂的江洋阿姨(1225810454)19:24:56上次我们讲伤寒例,伤寒例中的六经相传主病的六条可以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了最简要的地方。伤寒传经,每一经一个条文。上次讲到阳明条。接下来就是少阳。先学伤寒例中总结的这些内容,容易上手。然后再开篇学正文。第三条,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拉登同志,讲讲这条吧。我是拉登(934156263)19:33:53我不会讲啊江洋阿姨(1225810454)19:35:38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就会了我是拉登(934156263)19:35:52宜小柴胡汤的宜跟主之,与小柴胡汤字义上有啥区别江洋阿姨(1225810454)19:37:28比较一下会发现的。小柴胡汤的脉是什么样子?如果浮弦的话,应当没问题吧?我是拉登(934156263)19:38:52这条就是说病如少阳后出现的一系列少阳病证,脉弦而急说明病传入里还有兼急,病势很强也有可能少阳阳明同病江洋阿姨(1225810454)19:38:54这个脉是弦而急。急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多出个“头晕”和“热多寒少”我是拉登(934156263)19:40:48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少阳胆郁化热上扰。往来寒热说明机体抗病于半表半里,出则发热入则恶寒医心(1537845201)19:41:03急是表面身体还可以抵抗外邪江洋阿姨(1225810454)19:41:16头晕是热气上冲所至,所以后面跟着说热多寒少。对吗我是拉登(934156263)19:42:05也提示似有阳病热江洋阿姨(1225810454)19:42:15凡兼少阳病的,要注意三禁。歌诀讲得好: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这个热多,是少阳病,虽然热势重,或兼阳明的在经证了,仍然以和法为主,不可发汗,不下攻下。宜小柴胡汤,是有相机行事的意思。如果兼阳明表证,可以加葛根,为小柴胡加葛根汤。如果兼经证,可以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兼腑证,可以用小柴胡加芒硝汤。这些兼证加减,就是“宜”字的题中应有之义。我是拉登(934156263)19:46:30兼有少阴证呢医心(1537845201)19:46:49加附子?江洋阿姨(1225810454)19:47:05兼太阴,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易生姜为干姜。兼少阴,小柴胡加附子汤。兼厥阴,热入血室,小柴胡加桃仁牡丹汤。凡仲景所言“宜”字的条文,都是让你自行相机加减的,不要生搬硬套原方。仲景是最讲辩证法的,是最反对形而上学的。我是拉登(934156263)19:49:47再一个既是四逆散证医心(1537845201)19:50:00加枳实我是拉登(934156263)19:50:10相应的提到了少阴病江洋阿姨(1225810454)19:51:33在桂本中,小柴胡汤与柴枳芍甘汤(宋:四逆散)是同时出现在小阳篇中的。说明柴枳芍甘汤是少阳方我是拉登(934156263)19:51:57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江洋阿姨(1225810454)19:51:58在宋版中被错简到少阴篇中了。我是拉登(934156263)19:52:30我认为这条即有阳虚也有阳郁,因为有加附子。阳虚至少阳淤滞,以通为主。医心(1537845201)19:54:16也可能是木克土江洋阿姨(1225810454)19:54:21你说的那个是四逆汤做成散的方子。我是拉登(934156263)19:54:28兼可温阳,鼓舞少阳之气江洋阿姨(1225810454)19:54:34柴枳芍甘汤的条文是这样的。少是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枳芍甘汤主之。本条的胁下痛,是枳实证。这个药的主证,主要的药证。枳实与芍药相配,也主胁痛引少腹。胁腹皆痛,而且也兼主心下痛。单味的枳实,或单味的芍药,没这个明显的主证。我是拉登(934156263)19:58:07饮证也有胁下痛江洋阿姨(1225810454)19:58:57气上逆,是胆气的上逆,所以不是气上冲。如果气上冲,就是桂枝证了。胆气上逆,会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本条虽然没有这个证,也暗含了这几个证,同时还会有“善太息”。饮证确实与这个条文述证很相近,饮证也会胁下痛,也会心下痛,甚则呕逆,吐黄绿酸苦水,或泻水样便。我是拉登(934156263)20:01:12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心下痞硬胀满,或兼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治疗用攻逐水饮之法,方用十枣汤、江洋阿姨(1225810454)20:01:14这样的饮证往往会被误诊,临床上确实见到这样的情况被误诊误治的。治疗胁下饮,或心下饮的,和平的方子:车前子,茯苓,桂枝,白术,半夏,干姜。要是严重了,当然用仲景的十枣汤了。但是用十枣汤,几副后,还得用这样的和平方子来收功。医心(1537845201)20:04:33传少阳这个主语是什么呢?江洋阿姨(1225810454)20:05:44主语在第一条就写了。你自己翻书去看一下。“伤寒”传经在太阳,传阳明,传少阳。。。。医心(1537845201)20:06:42如果是伤风呢?传少阳应如何处理呢?江洋阿姨(1225810454)20:07:25伤风一样,出现柴胡证,一样用柴胡汤。仲景的原书中都有明确的条文,条文写得很明白:风为百病之长,中于侧则下少阳。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为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枳芍甘汤主之。我是拉登(934156263)20:12:07综合上述的条文解释我认为柴芍枳甘汤是一种精神层次出现的紊乱症,可以用散也可以用汤,散剂散也,所以四逆散还是比柴芍枳甘汤更为合适梦江南(362751043)20:13:13国医大讲堂呱呱房间今晚播放聂文涛谈中医治疗糖尿病,欢迎大家参与。江洋阿姨(1225810454)20:14:03好了,你们都去房间听课去吧。今天就讨论到这里。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5讲2011-8-15讲于大国医魂总部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36:26(接讨论之后)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在此对大家表示祝贺。在江洋阿姨不再继续讲解伤寒论的这段时间内,可以采取讲讨的方式。讲习与讨论相结合。一个条文一个条文地讲计。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38:24从对每一个条文的讲解的不同,可以看出百家学说各自的特色每天一个条文,做为讲讨内容。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40:07江洋阿姨曾讲到伤寒例第三条。今天我们继续讲计第四条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茯苓四两,白术三两,厚朴四两,石膏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五合余,日三服。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42:15大家现在开始讨论这条吧,各舒已见。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44:11好,我们看这条文,传太阴,是否就是太阴病?高山流水(1274193203)17:46:16传太阴,一般有腹满,吐,自利,食不下。好像没有口渴发热等口渴发热,好像在阳明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47:33嗯。这和太阴病提纲证有所不同。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47:53我们先放一下这个条文。先看一下仲景辩证的层次问题。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两仪攸分,就是阴阳。阴阳各三分,为三阴三阳。所以,在阳阴这个大层面下,是三阴三阳辩证,就是后世所说的六经辩证。这个六经辩证比阴阳辩证更具体一些了。但是这还只是个大方向。阴阳辩证是辩出两个基本大方向。三阴三阳辩证是辩出六个具体的方向了。但仍然是方向,还不是具体的目标,也就是“靶点”还不明确。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1:47街道知道了,但不知道门牌号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1:47*只辩明大方向是不够的,只知道向东打,打多远,打哪个具体的目标呢?靶点在哪?这个靶点,就是具体的方证,而方证的基本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是药证。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2:23城市——街道——门牌号——具体哪个人的简单学说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2:31所以,方证药证辩证,这是第三层次的辩证,是具体的辩证,是辩证的尖端。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3:13药证,就相当于五笔的字根,可以演化万千色彩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3:41无论我们用哪一家的辩证体系来辩证,如四分三焦辩证法也好,脏腑辩证也好,奇经八脉辩证也好,都要最后辩到方证上,才算是具体化,才有可操作性,开出具体的方药来。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3:48相当于1234567,可以弹奏出世间的个性化音乐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4:50现在医界的一个流弊是,六经辩证的,就停在六经这层面上了。没有深入具体到方证药证这个可操作的层面。所以,高谈虚论,开方子跟蒙的一样。蒙对了,幸中。蒙错了,自己总结,也总结不出个所以然来。沐浴阳光(1497906958)17:55:41是啊,大医说的很对。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5:45就像只找到了门牌号,里面住了很多人,却不知道信是送给哪个人的,药证,就相当于这个主人。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5:55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脏府辩证这个层面,也没有方证药证的理念,更谈不上从具体层面辩证了。所以,开方子,就是一个字,猜,或蒙。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6:50因此可以这么说:六经一条线,药证是尖端,八纲做基础,病患何不安?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7:05所以,我们即要有战略高度,从阴阳辩证,三阴三阳辩证这个高度来审视问题,同时,更要在方证药证这个操作层面上来观察临床见证。这样才能开出方证相合的方子。明白了这个大的框架,我们就来看这个条文传太阴。先看这三个字。传字。为什么叫传?高山流水(1274193203)17:57:46整体与局部的完美结合,才可以真正做到个体化医疗。传者,递也,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8:27说明不是直中太阴。而是经过了太阳这外层面,依次传进来的。在传的过程中,邪气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7:59:29同是一种邪气,在传到阳明和少阳的时候,表现形式就有所不同了。这是传字之义再看太阴二字。太阴,仲景在后面太阴篇里给下了定义。我们去看条文就可以了。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01:16邪传太阴,太阴分野的正气就要与邪气相斗争。这个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本条所讲述的情况。知道在太阴了,有人说,即是太阴病,就用一个治太阴的方子就行了嘛。不是这么简单。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02:36虽然我们知道传太阴,就是太阴病了,但是这只是大纲。具体方药还要看具体证候。证候不同,方药就不同。方随证转。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04:18脉濡而大。濡是太阴本脉,也就是茯苓白术脉,这个基本脉象。大,说明有热,或邪盛,而太阴之正气仍不弱,可以抗战,战斗还表现得比较激烈。这是石膏、黄芩脉的伏笔。具体用哪些药,看药证。高山流水(1274193203)18:04:56茯苓白术(水)厚朴(气)石膏黄芩(热)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06:15发热。这个证,石膏和黄芩都可以主之。但是,石膏的发热,必见口渴。所以,与后面的口渴合起来看。这是石膏证。黄芩也主之。黄芩的发热,并不口渴,但可能会见出血证。下利。如果是热利,就是黄芩证。黄芩证里有个下利,如黄芩汤,就专主这个下利。但这里的下利是黄芩证吗?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08:09这个是在太阴阶段。太阴二字,就暗藏了很多证,这是隐笔,或省笔。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0:01这个下利,太阴本病的虚寒下利,白术证。这个是暗笔指出的。在太阴二字上就看出了。但是,同时我们看一下,如果太阴病中焦本虚而同时又有邪热入里时,会怎么样呢?是热利?还是寒利?这时,如果按热利治之,不愈。按寒利治之,亦不愈。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1:16因为,这是本虚寒而标实热。这样的证,也就是脉濡而大所揭示的病机(病机并非不可以谈)所以,这个下利,就是黄芩白术合证。少一味药,也不行。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2:11我们想一想,金匮中有一个方子,叫三物黄芩汤。大家都很熟悉吧。三味药:黄芩,生地,苦参。为什么黄芩配生地呢?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3:50因为啊,古人早就试验过。妇人春季手足烦热,用生地治不好,用黄芩也治不好。推知,这是本为阴血虚,而标为实热郁之所为。所以,黄芩与生地并用,就好了。所以说:妇人春则手足烦热,甚则身热不得眠者,三物黄芩汤主之。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5:10本条的道理与金匮(千金)三物黄芩汤的道理是类似的。都是两种矛盾的证同处一病之中。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5:59下一下证,腹中急痛。这个急,是急迫。这是甘草证。甘草缓急迫。当然,如果出现挛急,可以加芍药。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6:59现在只是说急迫,也就是痛得厉害。还没有抽筋。右腹直肌也没有出现挛急现象。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8:15这个痛,本方中用甘草一味来解决了。因为是腹中急痛。不是说的腹痛。伤寒书中,凡腹痛二字的,用芍药的时候比较正常,或多见。当然也有用附子的时候。或干姜的时候。那是要结合其它见证而定。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19:40本方有用芍药的机会,但是没用,所以说“宜”。是告诉我们相机行事,不可拘守本方。仲景示例,示人以活法。给我们后人留下思考的空间。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1:29这样,几个证和几个药就都对应了。然后,就是集药以成方。就是苓术朴甘石芩汤。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2:46仲景条文中的每一证和后面的方,方中之药。都是这样的关系。用这个法则,我们可以检验诸传世版本的伤寒书,哪些是误传的,哪些是正本的。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3:52这个条文里还隐含了一个证,条文中没有明写。就是腹满证。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4:15我们从字面上只看到腹中急痛,这个痛,不只是急,而且兼满。这个腹满,就是厚朴证。胸满、腹满,都是厚朴证。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5:10所以,我们临床时,一旦发现有人胸满或腹满,而其它证与本方相同时,就知道可以直接用本方。而不必认为证与方不合。所以,我们在读伤寒书的时候,可以在本条下注明:当有腹满。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26:15这是东洞先生所喜用的读书法。从这个层面上解读伤寒论,可以看出许多条文文字之外的证,扩大了经方的适用范围。而且是按照经方的法则扩大的,不是现代的应用。沐浴阳光(1497906958)18:27:25大医的讲述如拨云见日。字字珠玑。高山流水(1274193203)18:29:11听昆仑老师讲伤寒,犹如在蒙满灰尘的城市听班德瑞的大自然轻音乐,太洗耳了。喜欢昆仑老师在这儿用文字表述,阅读本身就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30:28本条还有许多隐含证。有黄芩,所以,见黄芩证的,都在此中。如鼻衄,肌衄,出红汗,腹满而渴,小便不利,心下悸而头眩,大便坚(与下利证,双向调节),腹中坚痛(石膏证)。等等。这些情况下,都可以直接使用本方。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8:31:36下面进入自由讨论。(略)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6讲(补发)按:由于在群里讲课期间被持学术异见份子捣乱,讲课秩序遭到破坏,讲课内容过于零乱,故未公开。今将部分内容摘要整理,补发出来,与天下医人共享。日期:2011-8-16讲于大汉医魂(总部)【按:现已更名为大国医魂(总部)】大道自然()17:14:27我就等着听昆仑老师传授她的法宝呢,如饥似渴昆仑医派传人()17:15:38大家一起讨论。最好不搞一言堂。讲课也是互动式的好其实,我们每天围绕一个条文讨论,把这一条吃透,就很好。今天讨论伤寒例方证第五条条文。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在伤寒例中,仲景都是用示例的方式提示一下。本条并不是少阴正病,但是出现了少阴见证。所以说,伤寒邪传少阴。传少阴,这三个字就暗中包含了少阴见证。但并不一定出现所有的少阴见证。本条中就未必出现但欲寐这个证。今天网络不好,刚才又掉线了。简要地讲讲我的看法吧。这条讲的是寒邪传得较深了,传到少阴,出现了两矛盾的证候。一方面寒邪深入到少阴,寒束经脉,脉细了,这个细就是细辛脉。脉沉是寒邪深入,附子脉。脉数,寒束而使内化热了,这里是用的黄连黄芩。讲得最简单一点,就是把药证对条文方证对上就可以了。不必讲一个小时。如下:传少阴,脉沉(附)细(细辛)而数(连芩),手足时厥(附)时热(芩),咽中痛(连),小便难(附),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只要这样一对应,发现仲景是依药证组方,明白这个思路,就可以了。用这个思路去指导临床处方,就是了。剩下的,就是对这个对应的解释。可有可无。本条不是少阴正病,是举个少阴病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也就是上热下寒的情况。心中热而肾中寒。这个方子与黄连阿胶汤比较。都是泻南补北。黄连阿胶汤是泻南方之阴火,补北方之真水。本方是泻南方火,同时补北方真火。与附子泻心汤比较,有相似之处因为本方寒邪深入,束脉使脉细,所以用了细辛以散少阴之寒。而下元阳气补寒邪所遏,阳不得化气,所以小便难。这是附子证。附子证本身就有小便难。只是这个咽中痛,倒不一定是黄连证,这个咽中痛是干痛,热深了,虽然热痛,但是干而不渴。要是渴的话,就会用石膏了。这里用黄连,说明是咽中干痛而不渴。本方适用证,可见舌赤,鼻衄吐血,而见手足寒,或下利。上热下寒而无涉中焦的证候,都可以用。心中烦而心下痞,背恶寒而口中和。此方主之心中动悸而烦,遇寒加重,此方主之。在以前伤寒书中,有几种格局。虚阳上浮,阴盛格阳,戴阳证,等等。或阴虚于下,火盛于上。但是,这个方证的格局又是一个补充。也就是南热而北寒。其实,从方证角度来讲,一个条文,根本没有多少内容可讲。也不做理论上的发挥。有点“死卡”的味道。本条把方证药证一对应,就算讲完了。药的联系,是证的同时出现,证的同时出现,有其内在的联系。这个证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药的联系,而这些药的联系,就成了一个方。这个方固定下来,就是经方。药是方的基础,有了药,才会有药的集合,药的集合,就是方。这是唯物主义的组方路线。有了化学元素,才有化学分子,才会有大分子、高分子。走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积小步,无以成千里。不可能先走出一千里之后,再回过头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经方方证辩证的结果,与时方不同。经方辩证的结果,不同的医生,处方基本是差不多的,不会相差很远。仲景的辩证,主要的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六经层面,一个是方证层面。知道了六经层面,只是个大方向,要开出一张处方,就要落实到方证辩证层面。不落实到方证层面,只在六经这个大层面上论证,也只能是“论”而已。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第7讲2011-8-17讲于大国医魂总部大汉医承(25112772)13:45:34昆仑,那就开讲第六条吧。我急着听。就怕下午我没空。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47:05只讲了一个思路后,其它的各条也似不必讲了。自己按这思路去看就通透了。只是一个思维方式。一个切入点而已仲景的不同辩证层面,从这个角度去看仲景的书。大汉医承(25112772)13:48:15这不一样,每个人的思路变化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49:00最高的层面是阴阳,如仲景所说,阳病十八,阴病十八,等。说明仲景还是重视阴阳辩证的。第二层面是三阴三阳层面,后世叫六经层面。第三层面,就是方证层面,是具体的可操作层面第四层面是药证层面,是方证的基础。而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两大层面。一个是三阴三阳六经辩证层面,一个是方证药证层面。这两个层面是全书贯彻始终的。到了金匮这本书里,虽然六经层面看得不是很直接,但是,更直接使用的就是方证药证辩证法。大汉医承(25112772)13:52:14这就是工人与农民阶层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2:45这个比喻很好。农民工人都是干活的,都不是坐而论道的士大夫。是最讲实际的社会阶层。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大汉医承(25112772)13:54:44这个是理法方药的立体且整体的理念了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4:45昨天有的朋友说,要结合实例来讲条文。其实,仲景的每一个条文都是一则医案。都是对临床见证的具体的客观的表述。而不是抽象的讲大原则、讲大政方针。现在看第六条条文:传厥阴,脉沉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半夏芍药黄柏汤,吐蛔者,宜乌梅丸。大汉医承(25112772)13:56:58仲景之学就是临床学,每条条文,都是医案条文,只是缩得简了,竹片贵啊。此传是还在厥阴表层吧?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8:01这一条,就是一则非常完成的医案,把医案的最主的要内容抽绎出来,上升到一般的具有可重复性的范例的地位。类似于在法律界所讲的司法判例。大汉医承(25112772)13:59:09脉沉而急,沉是里病,急算是什么呢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3:59:31英美法系国家不就是判例法系吗。以前*官所判的案例,可以做为后来法官遵循的先例。寸口乾坤(1397667116)13:59:45时悚具体是什么症状大汉医承(25112772)14:00:47时悚:我理解的是头皮一阵一阵的紧束或是麻悚的感觉,就象附子轻微中毒现象。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1:07脉沉,是病位深了,到了这个厥阴的阶段,同时出现了弦脉,这个弦脉出现在浮部分经的时候,是小柴胡脉,出现在沉部的时候,就是芍药脉。寸口乾坤(1397667116)14:01:24不是高热时战栗么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2:05脉急,在内部某处有化热了。热在里面出不来,表现为急。这个提示用黄柏的机会。看具体的证候。大汉医承(25112772)14:02:49沉主里,急主热,这是里局部有郁热。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3:11发热,这个是桂枝芍药合证。这个证在小青龙汤里也是这样表述的。小青龙汤里面讲的发热,就是桂枝芍药合证。大汉医承(25112772)14:03:18为什么用黄柏?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4:07时悚,这个是当归证。就是一阵一阵象怕冷的感觉一样。毛孔也立起来了。寒热洒洒在皮肤中,这是当归的主证。龙行知(437558905)14:04:48毛骨悚然形容害怕的样子凉风扑来毛发竖立鸡皮疙瘩寸口乾坤(1397667116)14:05:37那不就是战栗么大汉医承(25112772)14:05:46这个悚如果不理解,可以喝四逆汤,由小量到逐渐加量,加到你会感觉全身头皮悚然的感觉就知道了。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5:54心烦,这个本来是黄芩证,或黄连证。这里为什么用黄柏呢?因为这个脉沉,在郁热在里,在深部,黄连黄芩主上焦,这个是下焦,沉部分经以候其里,亦主其下部、深部。这个热从下部影响到心,产生的心烦。因为是热从下发,向上影响,造成胃气不降,影响了胃气下降,就呕逆了。这个呕逆,是半夏证。昆仑医派传人(1225810454)14:08:41最后一味甘草,是在桂枝芍药中间夹着的一味,没有这味药,也可以主发热,但是很多的时候,桂枝芍药合主发热时,带着这个甘草。特别是
本文档为【江洋阿姨讲桂本伤寒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6KB
软件:Word
页数:54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