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举报
开通vip

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什邡市元石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 项目名称: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编制单位: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 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组长:王上辅(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 王 聪 张 伟 钱 鑫 唐 静 陆建联 谭显东 罗淑华 罗晓瑛 熊 风 龚正君 邓 巧 鲜 洁 李晓东 魏洵勇 制 图:王 聪 钱 鑫 校 核:罗淑华 王上辅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

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什邡市元石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 项目名称: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 编制单位: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 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组长:王上辅(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 王 聪 张 伟 钱 鑫 唐 静 陆建联 谭显东 罗淑华 罗晓瑛 熊 风 龚正君 邓 巧 鲜 洁 李晓东 魏洵勇 制 图:王 聪 钱 鑫 校 核:罗淑华 王上辅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法律法规 2 1.2.2技术规范 3 5 1.2.3相关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规划原则 5 1.4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6 1.4.1规划期限 6 1.4.2规划范围 6 1.5技术路线 7 1.6规划重点 9 第二章 元石镇概况 11 2.1自然概况 11 2.1.1地理位置 11 2.1.2地形地质 11 2.1.3气候 11 2.1.4河流水系 12 2.1.5动植物 13 2.1.6土壤资源 13 2.1.7旅游资源 14 2.2社会经济概况 15 2.2.1历史沿革 15 2.2.2行政区划 15 2.2.3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16 2.2.4经济状况 16 2.2.5公共设施现状 21 2.3生态环境现状 28 2.3.1土地利用 28 2.3.2森林覆盖 29 2.3.3水土流失治理 29 2.3.4建成区环境现状 29 2.3.5村庄(新型社区)环境现状 31 2.4生态创建工作 32 2.4.1细胞工程建设 32 2.4.2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32 2.5小结 33 第三章 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 34 3.1环境调查 34 3.1.1范围 34 3.1.2内容 34 3.1.3方法 34 3.2评价方法与指标 34 3.2.1评价方法 34 3.2.2评价指标 34 3.3环境质量现状 35 3.3.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36 3.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38 3.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42 3.3.3声环境质量现状 42 3.4环境治理与污染源调查 43 3.4.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43 3.4.2生活污染源 44 3.4.3农业污染源 46 3.4.4工业污染治理 48 3.5主要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51 3.6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情况 52 3.6.1基本条件分析 52 3.6.2考核指标分析 54 3.7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条件分析 57 3.7.1有利条件 57 3.7.2制约因素 58 第四章 预测与规划目标 60 4.1元石镇发展规划分析 60 4.1.1德阳市对元石镇的规划定位 60 4.1.2什邡市对元石镇的发展定位 60 4.1.3元石镇自身发展定位 63 4.1.4本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 64 4.1.4本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 64 4.2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64 4.2.1人口预测 64 4.2.2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67 4.2.3产业发展预测 68 4.2.4产业布局规划 70 4.3环境质量预测 71 4.3.1地表水环境质量预测 71 4.3.2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74 4.3.3声环境质量预测 75 4.3.4固体废物排放预测 75 4.4生态环境预测 77 4.4.1城镇生态环境预测 77 4.4.2农村生态环境预测 78 4.5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目标 79 4.5.1总体目标 79 4.5.2环境规划的主要指标 80 第五章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82 5.1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与原则 82 5.1.1分区依据 82 5.1.2分区原则 82 5.2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83 5.3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83 5.3.1空间管制分区 83 5.3.2空间管制规划 83 5.3.3空间管制要求 84 第六章 环境规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85 6.1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85 6.1.1规划目标 85 6.1.2规划内容及措施 85 6.1.3重点建设项目 91 6.2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91 6.2.1规划目标 91 6.2.2规划内容及措施 92 6.2.3重点建设项目 95 6.3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95 6.3.1规划目标 95 6.3.2规划内容及措施 96 6.3.3重点建设项目 98 6.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98 6.4.1规划目标 98 6.4.2规划内容及措施 99 6.4.3重点建设项目 102 6.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03 6.5.1规划目标 103 6.5.2规划内容及措施 103 6.5.3重点建设项目 118 第七章 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21 7.1已达基本条件及指标分析 121 7.2未达基本条件及指标分析 121 7.2.1未达基本条件分析 121 7.2.2未达指标分析 122 第八章 规划重点工程实施方案 126 8.1重点工程及投资概算 126 8.2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31 8.2.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 131 8.2.2政策和管理制度保障 132 8.2.3多方筹集资金,落实建设经费 132 8.2.4加强科技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33 8.2.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133 规划小结 135 附图 附图1 元石镇区位关系图 附图2 元石镇行政区划图 附图3 元石镇环境质量区划图 附图4 元石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元石镇主要污染源分布图 附图5 附图6 元石镇生态功能分区图 附图7 元石镇重点工程项目分布图 第一章 总 论 1.1任务的由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省、生态市(州)、生态县(区)建设正是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06年3月第84次常务会审议并通过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于2006年 9月以川委发[2006]18号文件形式作出了《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标志 着我省生态建设全面启动。按照生态省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市(州)达到生态市建设标 准,基本实现发达的生态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和谐的生态社会的建设目标。国家级生态乡镇示范建设作为生态县(区)、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是四川省创建生态省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 元石镇地处什邡市域东南部,什邡市区西郊,是什邡城区的西大门,距省会成都60公里。广木铁路(广汉—木瓜坪)、省道105(什马路、成青路)、什南路(什邡—南泉镇)、什四路(什邡—原四平乡)、什隐路(什邡—隐峰镇)、广木公路穿境而过,村组道路四通八达,有全市唯一开通货运业务的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什邡市商贸流通、物流仓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集镇之一。多年来,元石镇以德阳市城乡一体化战略为指引,在什邡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从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镇域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6年被列为四川省小城镇试点集镇,2003年被德阳市列为“十五“重点科技示范镇,荣获“德阳市卫生先进单位”、“德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 “德阳市敬老模范镇”称号。目前,元石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正在筹划准备中,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环保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为保证元石镇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引导、推动和保证元石镇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元石镇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根据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环发[2010]75号)要求,需要编制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以引导、推动和保证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成功。受什邡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四川省生态经济协会(协作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编制任务。 1.2编制依据 本规划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主要有: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 1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 1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 15、《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 16、《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实施办法》,1997年。 1.2.2技术规范 1、《村镇规划标准》,建设部,1994年;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摘要; 3、《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 [1997]758号; 4、《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1999]247号; 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 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0年; 8、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82号; 9、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 10、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2010年; 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 1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 14、《关于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2号;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37号; 16、《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7]77号; 17、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92号; 18、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2002年; 19、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 20、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21、《四川省生态家园创建标准(试行)》,川环发[2007]55号; 22、《关于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59号。 1.2.3相关资料 1、《德阳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2、《什邡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7-2020)》; 3、《什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4、《德阳市•什邡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 5、《什邡市灾后重建总体实施规划》 6、《什邡市元石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07~2020年)》 7、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3.1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小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4.1规划期限 规划以200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0—2015年。其中: 2010—2011年为建设年; 2012年为达标年; 2013—2015年为规划巩固提高年。 1.4.2规划范围 元石镇幅员面积16.7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花桥村,箭台村,广福村,青灵村,桂泉村),2个社区(城西社区,南桥社区)。含5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位于城西社区,场镇规划面积约为2km2。 重点规划范围为城镇发展区,雪花蓝剑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粮油、蔬菜、烟叶、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发展区,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区,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文化遗址、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体等生态敏感区和环境敏感区。 1.5技术路线 1、确定任务 拟定规划任务书,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内容、深度和时限等要求。 2、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与调研 收集元石镇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资料和相关规划。 3、现状分析 对元石镇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现状、生态环境特点、历史文化特点、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找出现有和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4、预测分析 预测规划期内元石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5、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的要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元石镇的环境规划目标和相应指标。 6、制定规划方案 研究、拟定实现规划目标必须采取的措施和可以考虑的方案,经过充分分析、比较,确定规划方案。 7、可行性分析 从社会、经济、技术以及公众的意见等方面,分析规划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然后将分析结果反馈到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的制定中,对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进行修改。 8、费用预算 提出实现规划总体目标所需费用总额以及优先安排的项目名单,并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费用预算方法,参考同类工程费用情况,对规划工程项目及其他项目逐项编制费用。 9、制定实施计划 提出规划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包括各阶段需要完成的项目、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各项任务的具体承担单位和责任单位。 10、制定保障措施 制定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的组织、监督管理、公众参与等保障措施。 11、编制规划文本、报告书,绘制图纸 规划文本是提交政府或人大审议规划用的文件,经审批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规划报告书是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是规划的技术说明材料;规划图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交政府或人大审议的技术文件, 经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律效力。 12、修改完善 根据审批意见,对规划文本、图件以及规划报告书进行修改完善。 图1-1 技术路线图 1.6规划重点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及《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元石镇乡的具体情况,本次规划的重点是: (1)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合理确定元石镇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 (2)按生态功能区划要求,提出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及建设方案。制定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为政府有效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 (3)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制定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重点针对公共设施建设、污水集中收集与处理、自来水供给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加强境内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及环保监督;推进城镇风貌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区域内主要河流、渠道的综合整治,强化河流生态走廊和休闲旅游功能;创建生态绿色小区。 (4)农村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制定影响农村环境质量的污染源的综合整治方案,提出改善农村环境的主要措施,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力度,创建生态村及生态家园,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 (5)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工作计划,拟定工程项目,概算经费,并提出保障措施。 第二章 元石镇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元石镇地处什邡市域东南部,什邡市区西郊,是什邡城区的西大门。东北面与什邡市区的方亭街道、皂角街道相邻,东南面与回澜镇接壤,南面与马井镇相连,西面与南泉镇相依,西南面与隐峰镇毗邻,北面与马祖镇相靠。距省会成都6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广木铁路(广汉—木瓜坪)、省道105(什马路、成青路)、什南路(什邡—南泉镇)、什四路(什邡—原四平乡)、什隐路(什邡—隐峰镇)、广木公路穿境而过,村组道路四通八达,有全市唯一开通货运业务的火车站。镇政府驻城西社区。 元石镇区位关系见附图1。 2.1.2地形地质 1、地形 元石镇南北长5.3km,东西宽5.2km,边境周长45.44km。地处川西平原中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海拔548m,最低海拔501m,相对高差较小,仅37m,地势平坦。 2、地质 元石镇位于龙门山地槽边缘拗陷带中南段之什邡-绵竹复式褶皱带,华夏构造体系龙门山褶皱带中断,经历了三叠系以后褶皱—逆冲—推覆—滑脱等多层次、多期次构造作用。断裂多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地质结构属盆地新冲积平原型,以结晶基底为主体,其前沿由于推覆冲断带的发育,古生代地层多被断失,中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好。 2.1.3气候 元石镇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霜冻期短,雨水充沛,日照较长。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84天,年均降雨量为984mm左右,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且雨量多集中于7~9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57h,年均相对湿度82%~83%。常年主导风向为NNE,平均风速1.2m/s。 2.1.4河流水系 1、地表水 元石镇境内无大河,有三条较小的排洪河,分别为板楼子河、踏水桥河(箭台村境内叫金带河)、鲍家湾河。三条河均起源于南泉镇,因地势而形成西北至东南走向。其中板楼子河又名二十五号排洪河,流经元石镇广福村后进入马井镇,元石镇境内流程约1.380km,流量约为10m3/s;踏水桥河又名二十七号排洪河,流经元石镇青灵村、箭台村后进入马井镇,元石镇境内流程约3.2km,流量约为8m3/s;鲍家湾河流经元石镇桂泉村、花桥村、箭台村后进入回澜镇,元石镇境内流程约4.6km,流量约为6.5m3/s。 此外,镇内有4条较大人工支渠,分别为十七支渠、十八支渠、十九支渠和二十支渠,均为西北至东南流向,担负着全镇农业灌溉功能,有大小塘库15口。 2、地下水 元石镇境内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河谷地带主要储藏于砂卵石含水层)中的孔隙水两类。地下水无色无味,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流。 据区内水文地质资料及取水样室内水质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s—Ca?型水,不含侵蚀性二氧化碳。地下水物理性能良好,是解决全镇农村人畜饮水的途径之一。 2.1.5动植物 1、植物资源 元石镇属亚热带平坝区域型植被。木本以阔叶和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包括:桤木、青杠、香樟、杨树、喜树、桉树、慈竹、构树等。珍稀树种包括银杏、红豆杉、楠木等。 禾本、草本植物分布广,品类繁多。可分为栽培与野生两大类。 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高粱、豆类等为主的粮食作物,油菜、花生、食用菌、叶菸、绿色蔬菜、中药材等为主的常见经济作物。 野生植物主要有撒脚稗、水案板、水灯芯、水皂角、三棱草、鸭舌草、青苔、水芋荷、剪刀草、豇豆草、水牛草、野慈菇、浮漂草等为常见稻(水)田杂草。 2、动物资源 镇域内野生动物分布较少,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动物为家禽家畜,包括有猪、鸡、鸭、鹅、兔等。有禽畜66种,隶属9目15科。2008年,生猪存栏7886头,出栏22571头;家禽存栏15.51万只,出栏40.42万只;兔子存栏1.87万只,出栏7.76万只。 境内无随意捕杀、销售、食用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现象。 2.1.6土壤资源 该镇土壤主要属新冲积物的灰棕和紫色冲积土,形成沙田、油沙田、泥田、二泥田、黄泥田等。土质疏松肥沃其表土下多卵层和沙层,不少地区地下埋有泥炭。土壤富含氮、磷、钾,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作物四季常青,是什邡市粮油、蔬菜主产区之一。 2.1.7旅游资源 境内原有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迹。 雍齿坟位于箭台村二队,什马公路1km处,为纪念西汉什邡侯雍齿而设。雍齿,沛人(今江苏沛县),西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受汉高祖刘邦封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什邡县志》(嘉庆版)称其:“历四传,为什邡名宦之首”,死后葬于此地,并为其修墓,墓高四丈,宽四亩,墓园约六十亩地,雍齿坟因此得名,属什邡市著名文物,原什邡市八景之一。 射箭台位于城西1km处,紧邻雍齿坟。光绪25年(1843年),什邡知县姜吉明为岁试童生演武骑射而建。远近十余州县武童皆来此赴考。箭台村也因此而得名。箭台台基高7尺,成长方体形,前有层层阶梯,上有四合头院的殿堂是房屋,正中有一道大门,正殿为试官席位,两厢为演武厅,门前为靶场的观望台。台对面遥距240台米处,有一道坚实的靶墙,高约1.5丈,宽约8丈,厚2尺。台墙之间为广阔的靶场。箭台上布满各色战旗,南面有一“子敬塘”,塘中设有靶船2艘,船上布满箭靶,游人射箭时,鼓角齐鸣,战旗飘舞。夏天,水塘里荷蕖飘香,四岸燕舞莺歌,妙趣横生。 大观音寺位于箭台村八队,门上楷书“观音禅院”。因近处(回澜境内)有一小观音寺,故得名。该寺占地约5亩,鉴于清朝康熙26年,由当地及士绅募集资金并县官胡元洪捐俸助修。乾隆28年,寺僧觉维又主持化缘重修一次。民国时期,其规模尚有三层大殿,一层为关羽,二层为观音,三层为明朝铁铸神像三尊(如来、观音、大势至)。第三殿正中有清县令纪大奎亲笔书献“离微不二”四字。1951年,寺内所有神像被毁,目前现房尚存,而文物等无存。 目前,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已基本损毁。元石镇将在规划期内对其进行修复打造,发展古遗址文化旅游。此外,依托箭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打造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生态旅游呈现出发展之势。 1 大观音寺 2- 2.2社会经济概况 2.2.1历史沿革 元石镇原属方亭镇的一部分。1949年12月,元石地区随什邡一起解放。1952年12月正式建立元石乡,成立了乡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元石乡支部。1955年实现农业合作化。1958年建为元石人民公社。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选为管理委员会。1992年12月撤乡设镇,改建制为元石镇。2007年,圆满完成了合村并组工作,村居设置由合并前的11个村1个居委会变为5个村2个社区。 2.2.2行政区划 元石镇幅员面积16.7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花桥村,箭台村,广福村,青灵村,桂泉村),2个社区(城西社区,南桥社区),含5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8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位于城西社区,镇区由城西社区和南桥社区部分区域组成,场镇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 元石镇行政区划见附图2。 2.2.3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009年,全镇总人口16936人,总户数6503户,其中非农业人口3871人,农业人口13065人,人口密度为1012人/平方公里。乡村从业人数9237人。 元石镇镇区涵盖部分县城区域,是全镇乃至什邡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产业向城镇集中,人口聚集规模较大,2009年场镇常住人口4547人,城镇化水平为26.85%。 2.2.4经济状况 2009年底,元石镇国民生产总值(GDP)为872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64万元,占GDP的5.0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5281万元,占GDP的86.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56万元,占GDP的8.67%。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年末财政总收入1230余万元,实现入库税金900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97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00余万元。 图2-2 2009年元石镇三产结构饼状图 (1)农业经济 农业一直是元石镇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来,元石镇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镇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70%,粮经比例达34 : 66,实现了农业增收。200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9020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81.54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33公斤,实现了人均占有粮食不低于500公斤的目标,成效显著。 元石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全镇已形成了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五大农业产业。2009年农业总产值8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4元。 【水稻制种】:元石镇是什邡市重要的水稻制种生产基地之一,历年来十分重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的引进。早在80年代元石镇水稻种植便开始全部推广杂交水稻。采取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6000亩,以B优838等品种为主改种2000亩;通丰养分平衡剂新型肥料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推广7370亩,为元石的水稻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水稻育秧上,推广了旱育秧、问世两段育秧,旱育抛秧等新技术,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水育秧,解决了水育秧缺水的难题,节省了秧田面积。2009年,元石镇以丰源种业协会为龙头,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年完成“订单农业”水稻制种1400余亩,完成水稻旱育抛秧13100亩,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围边杂糯栽培任务。 图2-3 元石镇水稻制种基地 【商品蔬菜】:元石镇什邡市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的优势,近年来积极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城郊蔬菜基地建设,蔬菜种植面积达2942.24亩,产量达4994吨,种植芹菜、莴笋、白菜、菠菜、黄瓜、冬瓜、萝卜、茄子、食用菌、木耳、四季豆、葱蒜、海椒等品种,主要分布在青灵村、广福村。其中,食用菌产量60.18吨,主要品种为黄背木耳和蘑菇,种植大户10余家。 【烟叶种植】:元石镇烟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桂泉村、青灵村。2009年种植面积1621.8亩,发展晒烟347吨,其“色黄、灰白、味淳、气香”的特点深受省内外客商的欢迎。 【花卉苗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200余亩,主要分布在箭台村,正积极打造什邡市花卉基地。 【畜禽养殖】:元石镇畜禽养殖包括猪、鸡、鸭、鹅、兔等,以商品猪和小家禽养殖最具特色,成立有优质商品猪协会和优质小家禽协会,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远近闻名,建立了什邡市三和养殖有限公司、方圆养猪场、什邡市民发养殖小区、天府种鸭场4个规模化养殖场,绝大多数分布在青灵村、桂泉村,带动外二杂种猪、DLY商品猪、稻鸭等的培育。其中鸿源养殖有限公司成为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良种繁育基地,《绿色商品优质猪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项目列入了德阳市科技计划;李书贵的天府种鹅场曾接受胡锦涛总书记的视察并受到“依靠科技致富”的赞誉。2009年,元石镇生猪存栏7886头,出栏22571头;家禽存栏15.51万只,出栏40.42万只,完成稻鸭共作52户,养稻鸭3749只;兔子存栏1.87万只,出栏7.76万只。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图2-4 元石镇畜禽养殖 (2)工业经济 元石镇内工业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多为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驰名全国的蓝剑集团曾是元石创办的乡镇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饮料、包装产业群,涌现出农得利天府复合肥厂、什邡市裕祥玻纤有限公司、什邡蜀新丝绸有限公司等科技含量高的骨干民营企业。近年来,元石镇按照全方位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使元石的工业企业逐步从家族式、作坊式、小规模、粗放型经营向一般纳税人、开放式、现代化、大规模、高档次、精细型经营方面发展,增长方式大幅改变。2008年,镇内有工业企业3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企业从业人员2626人,工业总产值约24.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利税总额2507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1亿元,利润13917万元,个私经济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5%以上。主要工业企业相关情况见下表。 表2.1 元石镇主要工业企业一览表 名称 位置 产品 性质 华润蓝剑啤酒(什 邡)有限责任公司 桂泉村 啤酒制造 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什邡蓝海玻 璃制品有限公司 桂泉村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裕祥玻纤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省什邡市南 桥铝箔镀膜厂 南桥社区 造纸及纸制品业 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省什邡农得 利天府复合肥厂 箭台村 复混肥料制造 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省什邡焊管厂 城西社区 钢压延加工 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九方饲料有限公司 花桥村 饲料加工 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长丰劳保 制品有限公司 箭台村 皮鞋制造 规模以上企业 联盛包装有限公司 箭台村 包装袋 规模以上企业 龙腾钢带有限公司 箭台村 钢带 规模以上企业 金益铜业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铜制品 规模以上企业 金晶铜米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铜制品 规模以上企业 蓥山钢管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钢管 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什邡蜀新丝绸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纺织业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仲德福豆腐加工厂 南桥社区 豆制品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南桥食品加工厂 南桥社区 畜禽屠宰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益康食品有限公司 花桥村 糖果巧克力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四川什邡同心气 体有限责任公司 箭台村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规模以上企业 魏萍膨化食品加工厂 广福村 米面制品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顺发肠衣厂 青灵村 农副食品加工 非规模以上企业 玉林烘干厂 青灵村 饲料加工 非规模以上企业 元石镇酵母厂 桂泉村 食品制造业 非规模以上企业 肉食品加工厂 桂泉村 屠宰及肉类加工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元石旭升机械厂 城西社区 其他金属加 工机械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鼎圣机械加工厂 南桥社区 其他金属加 工机械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沈定勋机械加工厂 南桥社区 其他金属加 工机械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元石镇花桥村 蜂窝煤加工厂 花桥村 煤制品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农科村家俱厂 花桥村 家具制造业 非规模以上企业 什邡市鸿运生物 化工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中成药制造 非规模以上企业 青杠木材加工厂 青灵村 锯材木片加工 非规模以上企业 泰兴家具厂 青灵村 家具制造业 非规模以上企业 重成塑业公司 城西社区 包装袋 非规模以上企业 麻仔食品公司 箭台村 糖果 非规模以上企业 (3)第三产业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元石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仓储物流、餐饮娱乐、科教、卫生、防 疫、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灵泉度假村、陶鳅鱼、大生活为代表的农家乐,以元石头鱼头火锅、雷氏饭庄为代表的特色餐饮成为了该镇第三产业发展的代表。与此同时,该镇物流业较为发达,在康平、飞马物流、王氏运业和方亭汽车联运队等物流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瑞龙运业、华科、平达、飞亚等物流公司。物流中心将充分活跃该镇商贸流通,带动了该镇第三产业发展。 此外,元石镇未来将修复和打造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并依托箭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旅游业呈现出发展之势。 2.2.5公共设施现状 元石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仅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水、电、气、邮、通讯、银行、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齐备。 2.2.5.1给水 ——城镇:元石镇区用水由什邡市自来水公司供给,水源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什邡市自来水公司下设2个水厂,一水厂位于市区利民路,有5个水源井,设计供水规模为5000吨/日;二水厂位于市区二环路东环线,有7个水源井,设计供水能力为40000吨/日,元石镇境内设有一个水源井取水口,位于桂泉村4组。2个水厂共同向什邡城区(方亭街道、皂角街道)以及元石镇区、回澜镇区及周边部分村社居民供水。现状供水能够满足城镇居民要求,场镇自来水普及率为98%。 元石镇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了保护区,根据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报告,该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农村:农村地区建有供水站和供水井,除箭台村和桂泉村有小部分村民实现集中供水外,其余地区自开采地下井水,水质较好,农村饮用水经卫生部门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近十年来未发生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2.5.2排水 镇域内排水主要排入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等排洪河及沟渠中。 ——城镇:元石镇场镇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制,埋设有排污管约4km,无污水处理站。居民生活污水、部分企业污水等经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小部分综合利用,其余部分排入河流或农灌渠中,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0%,对镇域内的主要河流以及农灌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农村:农村排污沟管缺乏,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尚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污水采用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其中,青灵村、广福村实施了“一池四改”工程(即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改房相结合),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众的能源问题,同时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受益农户达80%以上。 2009年,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40%。 2.2.5.3环卫系统 ——城镇:2009年,元石镇镇区拥有垃圾集中收集点8个,垃圾清运机动车2辆,人力三轮保洁车6辆,环卫清运人员28人。生活垃圾经市环卫部门收集后运往什邡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城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 ——农村:农村范围内分散布置有垃圾收集点10个,垃圾池10个,由镇环卫部门统一收运至什邡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同时,各村加大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对可利用的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花桥村、箭台村、青灵村、广福村4村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不低于60%,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 2.2.5.4清洁能源普及 目前,元石镇镇区能源以天然气、电、液化气等为主;农村以电、沼气、液化气为主,少数住户使用蜂窝煤和柴。 (1)供电 元石镇内有供电所1座,110kv变电站2座,变压器70台,供全镇用电,各村分别引入10KV的电力专线,输电线路长度10km,实现了村村通电。2009年全镇用电量约为1600万千瓦时。现有供电量基本满足元石 镇生产生活需要。 (2)供气 目前,元石镇场镇已普及天然气,由什邡市天然气公司负责供给,气源来自新场气田和马井气田,新场气田经石亭江配气站向元石镇区供气,马井气田经川马601集输站向元石镇区供气,已普及场镇1700多户居民。 农村尚未普及天然气,主要能源为电、沼气为主,少数住户使用液化气、蜂窝煤和柴。近年来,元石镇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2009年,新建沼气池420口,到年底共有沼气池1330口,沼气成为农村的新型环保能源。 2009年,元石镇辖区内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约为4000户,全镇总户数为6503户,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61.51%。 2.2.5.5交通设施 元石镇区位优势明显,与什邡市区紧紧相连,是出入什邡的门户,境内有广木铁路(广汉—木瓜坪)、省道105(什马路、成青路)、什南路(什邡—南泉镇)、什四路(什邡—原四平乡)、什隐路(什邡—隐峰镇)、广木公路穿境而过,作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有全市唯一开通货运业务的火车站。同时,高等级过境公路广青公路(北京大道)正在施工,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全镇实现了村村通路,主要乡道、村道10余条,路面宽度范围在4~5m之间,绝大多数为水泥路或沥青路,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工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2.2.5.6通讯设施 2009年,元石镇实施光纤电视入户633户,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固定电话实现村村通,电话普及率达85%以上;通讯网络已覆盖元石镇全镇,邮政、电信、移动也均在元石镇场镇设有片区站或派出机构;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已开通ADSL宽带入互联网,安装宽带500余户。 2.2.5.7文化体育场所 场镇内有社区活动中心、图书室、夕照剧场等文化场所,5个村均建有文化活动室;场镇内有体育场所3处,所有学校体育设施均齐全。 图2-5 篮球场 2.2.5.8医疗机构 元石场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为元石镇卫生院,位于雍城西路中段,始建于1960年6月,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临床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卫生院,是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担负着全镇1.6万人的预防保健接种、地方病的防治与调查、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的技术指导、乡村医生的培训管理和业务技术的指导工作。年门诊人次3万余人、住院人次300多人次,其中手术病人100余人次,年业务收入150余万元,医院开设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中医科、糖尿病专科、防保科、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B超心电科等临床科室,现有职工36人,医护人员中,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以上6人,初级职称20人,大中专毕业生占医院职工数超过80,。床位数7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81%。 卫生院内设置有医疗固废暂存间,对医疗固废进行分类收集管理,打包封装送什邡医疗废物处置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废水经卫生院内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能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 元石镇进一步落实“新农合”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服务三大医疗体系建设,各村均建有村级医疗卫生站,共18个。2009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1.3万余人,参合率达98%以上;认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全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率达100%;认真做好义务献血、灭“四害”、灭螺、血防、狂防等工作,犬只免疫接种率达到99.5%。全镇的公共卫生内部管理、应急处理体系和机制 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此外,2009年,在城西社区元石镇政府西北侧建成什邡市福利中心,占地28.5亩,内设市社会福利院、市中心养老院、市儿童福利院、市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市救助管理站,提高元石镇及什邡市社会福利水平。 图2-6 什邡市社会福利中心 2.2.5.9教育机构 元石镇十分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2009年,元石镇有初级中学1所(元石镇中学),中心完小1所(元石镇中心校),村小1所(箭台小学),幼儿园3所(城西幼儿园及2所私人幼儿园),在校师生共2500余人。全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四率”均达到国家“普九”要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其中,元石镇中学为什邡市属中学——雍城中学的初中部,现有初中教学班8个,在校初中生376人。升学率在全市乡镇学校中多年一直来位居前列。城西幼儿园于“5•12”地震后迁建至城西社区7组,占地6亩,建校舍2481m2,运动场3000 m2。 图2-7 元石镇城西幼儿园 2.2.5.10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2009年,元石镇场镇面积约1.2平方公里,拥有水冲式卫生公厕6座。居民区每百户拥有1座以上厕所,位置适宜。场镇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70%以上。公厕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周墙壁整洁。场镇住户均享有卫生厕所,辖区内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30%以上,城镇卫生厕所建设满足《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的要求。 ——农村:2009年,全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为5200户,农户总户数为542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5.78%。 2.2.5.11防洪设施 目前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按20年一遇设防,河道沿线有较完善的防洪构筑,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河道两侧无违章建筑。 综上所述,元石镇域内社会服务设施机构齐备,完全有能力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公共设施较为完善。 2.3生态环境现状 2.3.1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元石镇共有土地面积1673公顷,其中:农用地1346公顷,建设用地258公顷,未利用地69公顷。用地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中耕地面积96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269公顷,复种指数较高,达到235.62%;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为0.85亩/人;全镇土地利用充分,土地利用率高达95.88%,未利用的土地中可供开发的土地较少,后备资源缺乏。这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的环境响应为:第一,元石镇生态系统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农村景观特征明显;第二,农业污染和农村环境问题是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2)基本农田保护现状 境内基本农田面积约1340公顷,主要分布在青灵村、桂泉村、广福村、箭台村、花桥村,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市级人民政府设立了保护标志,并予以公告。境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未发生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现象,无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量和等级近年来未发生变化。 2.3.2森林覆盖 元石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包括亚热带长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四大类。植被以人工林为主,经过多年植树造林。2009年,林地面积约32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25%,生态环境良 好。无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及乱挖中草药资源等现象。 2.3.3水土流失治理 元石镇属平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目前的水土流失面积约600余亩,治理面积约510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5%。 2.3.4建成区环境现状 元石镇镇区位于镇域东北部,包括城西社区和南桥社区部分区域,现状面积约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47人,城镇化水平为26.85%。镇区涵盖部分县城区域,是元石镇党委、政府机关所在地,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邮电、金融等机构的中心,是元石镇以及什邡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广木铁路、S105、什四路、什隐路、广木公路(城区段名为雍城西路)穿镇区而过,交通便捷。镇区及周边建设用地自然条件较佳,平坦、开阔、城水相依,属于理想的一类城市建设发展用地。 场镇内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有镇政府、派出所、元石镇中学、元石镇中心校、元石镇卫生院、 文化娱乐场所(社区活动中心、图书室、夕照剧场等)、体育场所、电信、移动、联通营业厅、粮站、供销社、邮政支局、信用社、加油站、汽车站、货运火车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供电所、配气站等供电、供气市政基础设施。有市场1处,为农发家禽市场,供电设施、给排水管网基本完善,配有垃圾桶,有专职市场管理人员和卫生清扫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随时保持集贸市场的清洁卫生。街道路面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无冒黑烟、水体黑臭现象;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镇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无散养家禽。 近年来,元石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集镇进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绿化方面:加强了场镇主要街道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元通街、通顺街、光荣路、青荣路的绿化建设,种植三叶树、雪松200余株。到2009年,场镇主要街道总长度约4.5km,街道两旁均已栽植行道树,绿化道路长度共计约4.3km,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56%。镇区公共绿地面积总计约4.1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0m2。 ?亮化方面:2007~2008年,对集镇路灯和店铺灯箱等进行了统一管理和维修,更换路灯80余盏,亮化率达到98%,确保了“亮化工程”成效,方便了场镇住户晚间出行,也为商家夜间经营提供了条件。 元石镇区经过全力打造,初步形成了一个融商贸、仓储物流、住宅、社会服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目前,元石镇区“水、电、气、路、通信”——五网建设体系健全,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齐备,满足居民各方面生活需求。 目前,元石镇场镇“水、电、气、路、通信”——五网建设体系健全,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齐备,满足居民各方面生活需求。 2.3.5村庄(新型社区)环境现状 元石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机构人员和专项办公经费,制定了5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为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其中,箭台村2007年被列为德阳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什邡市灾后重点建设的特色村。境内有雍齿坟、射箭台、金带桥、大观音寺等多处文化遗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生态环境好。该村建有省、市两级政府投资近百万的农村积水灌溉工程500亩,什邡市政府投资修建的农用大棚蔬菜基地10亩,全村已完成U型渠改建12公里,各组的机耕道也于2003年基本完成路面硬化,建有机沉井9口,19支渠横穿全境,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良好。“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箭台村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立足城郊,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加大招商力度,大力推进现代生态设施农业区、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农村住宅区、现代仓储物流区等四大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元石镇将用三年时间把箭台村打造为什邡农副产品集散地,蔬菜、苗木、花卉基地,西部仓储、物流中心,实现城乡互融共进、区域均衡发展,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元石镇投资305万元,积极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涉及花桥、青灵、广福三个村25个组 的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科技措施建设方面。2008年10月15日在花桥村5组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项目的现场会,正式进入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全面实施阶段。完成水利内修工程15处,投资10万元,修复支渠排洪河350米;完成涉及花桥、青灵U型渠建设8公里;完成机沉井建设9口,其中,桂泉3口、青灵2口、箭台3口、广福1口;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硬化12.9公里, 村道建设边沟改造500米,并对涉及的接道口、涵管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确保老百姓出行方便和农业生产的排灌顺利。完成沼气池建设120口,对全镇300余处沼气池进行了维修,对农户使用和管理沼气进行了指导和操作培训。新发展光纤电视用户260户。2009年,新建花桥、箭台、桂泉村农家书屋3个,赠送各种农业科技书籍4500册,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目前,元石镇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镇各村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基本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绿化、美化好;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镇域内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现状无秸秆焚烧和一次性餐盒、塑料包装袋、废弃农膜随意丢弃现象。 2.4生态创建工作 2.4.1细胞工程建设 元石镇目前尚未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规划从2010年开始,积极开展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的市级生态村建设工作,预计于2012年前创建成功,确保乡内80%以上行政村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 2.4.2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元石镇于2009年编制《什邡市元石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通过对水、大气、声、固废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措施和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于2010年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2.5小结 综上所述,元石镇是什邡城区的西大门,什邡东南部的工业镇,什邡市商贸流通、物流仓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集镇之一。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良好,目前形成了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以及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以及,并将依托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的修复打造,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箭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旅游业呈现出发展之势。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正在筹划准备中,全镇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元石镇积极创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社会基础。 第三章 环境调查与现状评价 3.1环境调查 3.1.1范围 调查范围与规划范围相同,为元石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16.73平方公里。 3.1.2内容 本次调查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中的各类指标及其紧密相关的内容,以全面掌握考核指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3方法 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 委托监测, 3.2评价方法与指标 3.2.1评价方法 本规划把生态乡镇这个复杂的大系统分为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三个子系统,采用单因子比较法分别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评价。 3.2.2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中的考核指标基本保持一致。 根据《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应达到15项考核指标,由于元石镇不属于涉农街道,因此指标中“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此项指标不进行考核,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共涉及14项(共20子项)考核指标。 ?环境质量子系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治理子系统。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施用强度。 ?生态保护与建设子系统。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森林覆盖率和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3.3环境质量现状 依据元石镇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如下: ——地表水环境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 ——大气环境 元石镇内目前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因此,将整个镇域划分为空气质量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标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见表3.1。 表3.1 声环境功能区划 序号 功能区 类别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值 昼间(LAeq:dB) 夜间(LAeq:dB) 1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2类 60 50 2 蓝剑产业园及中小企业孵化园 3类 65 55 3 广木铁路及公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4a类 70 55 元石镇环境功能分区见附图3。 3.3.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对元石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2。 表3.2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 监测点 指标 监测结果 PH 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 SS NH3-N 挥发酚 氯化物 硫酸盐 砷 什邡市自来水厂元石境内取水口(西部4号) 监测值 7.76~7.80 1.0~1.1 7.5~7.6 未检出 0.084 ~0.086 未检出 26~27 95~98 未检出 超标率(%) 0 0 — — 0 —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 — 0 — 0 0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限 值 6.5~8.5 ?3.0 — — ?0.2 ?0.002 ?250 ?250 ?0.05 监测点 指标 监测结果 汞 镉 铅 六价铬 铁 锰 铜 锌 氟化物 什邡市自来水厂元石境内取水口(西部4号) 监测值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0.12~0.13 超标率(%) — — — — — — — — 0 最大值超标倍数 — — — — — — — — 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限 值 ?0.001 ?0.01 ?0.05 ?0.05 ?0.3 ?0.1 ?1.0 ?1.0 ?1.0 元石镇境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元石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3.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对元石镇镇域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位分别位于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出、入境。监测项目包括pH、氨氮、COD、BOD5、SS等。 监测结果列于表3.3。 表3.3 元石镇地表水监测结果汇总表 单位:mg/L 监测点 指标 监测结果 pH COD BOD5 NH3-N 石油类 动植物油 DO 六价铬 挥发酚 SS 板楼子河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5,7.56 14,15 2,3 0.365,0.401 0.03,0.04 0.01,0.02 7.3,7.6 未检出 未检出 11,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板楼子河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4,7.57 13,15 2,3 0.370,0.392 0.03,0.04 0.01,0.02 7.3,7.5 未检出 未检出 10,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踏水桥河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9,7.66 12,13 2 0.420,0.431 0.02,0.03 0.02,0.03 7.2,7.4 未检出 未检出 12,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踏水桥河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6,7.63 12,13 2 0.419,0.438 0.02,0.03 0.02,0.03 7.2, 12,13 7.3 未检出 未检出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鲍家湾河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49,7.53 13,14 3 0.504,0.525 0.03,0.04 0.02 7.5,7.6 未检出 未检出 13,14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鲍家湾河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46,7.46 13,14 3 0.510,0.521 0.03,0.05 0.02,0.03 7.4,7.5 未检出 未检出 12,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七支渠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68,7.71 12,13 2 0.417,0.430 0.01,0.02 0.01,0.02 7.2,7.5 未检出 未检出 12,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七支渠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66~7.70 11,13 2 0.420~0.441 0.02,0.03 0.02 7.3~7.5 未检出 未检出 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八支渠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5~7.62 12~14 2~3 0.376~0.398 0.02, 0.04 0.01~0.02 7.4~7.6 未检出 未检出 11~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八支渠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7~7.62 12~15 2~4 0.385~0.402 0.03~0.04 0.02 7.4~7.5 未检出 未检出 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九支渠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45~7.51 12~14 2~3 0.437~0.453 0.01~0.03 0.02~0.03 7.4~7.7 未检出 未检出 11~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十九支渠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47~7.50 13~14 2~3 0.417~0.450 0.02~0.03 0.01~0.02 7.4~7.5 未检出 未检出 11~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二十支渠入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8~7.61 12~13 2 0.524~0.601 0.01~0.03 0.02~0.03 7.2~7.5 未检出 未检出 11~13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二十支渠出境断面 实测数据范围 7.55~7.59 12~13 2 0.525~0.578 0.01~0.03 0.02 7.0~7.4 未检出 未检出 11~12 超标率(%) 0 0 0 0 0 — 0 0 0 — 最大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 0 0 0 — 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限值 6.0,9.0 ?20 ?4 ?1.0 ?0.05 — ?5 ?0.05 ?0.005 —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元石镇区域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系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pH、氨氮、COD、BOD5等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标准要求,水质较好。地表水出入境断面水质情况变化不大。 3.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对区域大气中SO2、NO2、TSP、PM10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列于表3.4。 表3.4 大气环境监测结果 点号 1小时均值浓度范围 (mg/m3) 日均值浓度范围(mg/m3) 序号 名称 SO2 NO2 TSP PM10 1 镇政府所在地 0.092~0.104 0.033~0.04 0.19~0.24 0.11~0.13 2 城镇上风向 0.082~0.109 0.029~0.035 0.19~0.23 0.07~0.12 3 城镇下风向 0.099~0.113 0.033~0.039 0.2~0.25 0.11~0.13 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 (mg/m3) 0.50 0.24 0.30 0.15 由监测结果看出,元石镇大气中SO2、NO2、TSP 、PM10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元石镇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3.3.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规划结合元石镇的功能分区,根据什邡市环境监测站对区域声环境的定期监测,噪声监测结果列于表3.5。 表3.5 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表 点号 名 称 代表 功能区 监测值(Leq) 不同功能区 标准值 7月25日 7月26日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元石镇政府 行政 51.4 40.5 47.8 38.8 60 50 2 元石镇中学 文教 44.6 34.9 45.2 34.3 60 50 3 元石中心校 文教 43.8 35.0 42.5 35.4 60 50 4 箭台小学 文教 45.2 33.3 43.4 33.7 60 50 5 元石镇卫生院 医疗 52.2 42.3 53.9 43.5 60 50 6 场镇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住 51.7 41.2 53.4 42.8 60 50 7 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住 55.6 45.7 57.6 46.1 60 50 8 华润蓝剑产业园 工业 58.2 50.1 57.3 50.0 65 55 9 S105 交通 57.6 46.2 55.3 44.1 70 55 10 广木铁路 交通 57.1 44.6 56.6 45.3 70 55 从表3.5可以看出,元石镇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各个功能区监测点的等效声级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根据上述监测数据:2009年,元石镇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均能达到环境功能规划区的要求。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置见附图4。 3.4环境治理与污染源调查 3.4.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2008年,元石镇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元石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队”,制定了“元石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具体工作包括:(1)由镇城监中队牵头,坚持开展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进家庭”等“七进”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发动工作。在各主干道和各村(社区)重要地段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共计200多条,并开展了6场爱国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习惯,提高了居民对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2)对2号洞子口和3号洞子口的机动三轮车和摩托车乱停乱放和违章拉客行为进行了整治,确保主要街道车流、人流畅通。拆除了违规广告牌匾和违章搭建物,基本规范了辖区内经营秩序;(3)在辖区内环境卫生重点整治地区增设了10个垃圾池,并在镇区和各村(社区)建立了专职的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做到场镇内无暴露垃圾;(4)出动240余人次 对辖区内的6万平方米“牛皮癣”进行了清理;(5)出资9万余元,动用10余台铲车和30余台拖拉机对辖区内的894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6)做好广青路沿线的风貌改造工作,治理了沿线旧房拆除和清理了废旧物品;(7)第七,对辖区内的4家废旧收购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整治。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元石镇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4.2生活污染源 (1)城镇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2009年,元石场镇目前排水基本为雨污合流,无污水处理站,场镇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09.23m3/d,民生活污水经户用厌氧化粪池、沼气池处理后用作农肥、绿化,或就近排入河流或农灌渠中,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0%,未实现达标排放,对镇域内的主要河流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人工支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生活垃圾:2009年,场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55t/d,元石镇城镇各社区设有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桶、果皮箱等对分散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后运至位于禾丰镇松柏村的什邡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2)农村生活污染 ——生活污水:2009年,元石镇农村地区尚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外排或用作农肥,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仅青灵村、广福村污水处理服务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40%。 ——生活垃圾:2009年,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9.91t/d,农村地区在各村均设有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清洁人员对不能利用的生活垃圾定期集中清运至什邡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处置。同时,各村加大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对可利用的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花桥村、箭台村、青灵村、广福村4村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均不低于60%,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 (3)餐饮娱乐污染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元石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餐馆得到不断发展。主要分布在镇区、花桥、灵泉等村。全镇主要的餐饮娱乐污染源见表3.6。 表3.6 餐饮娱乐项目污染源一览表 生态农家乐名称 地点 服务项目 占地 面积 同时容纳 就餐人数 餐饮生活污水 最大排放量(t/d) 餐饮生活垃圾 最大排放量(kg/d) 灵泉度假村 青灵村 农家乐、餐饮 50亩 300 24 120 雷氏饭庄 城西社区 中餐 5亩 280 20 100 大生活 花桥村 农家乐、餐饮 5亩 200 16 80 陶鳅鱼 花桥村 农家乐、餐饮 5亩 160 13 65 元石头鱼头火锅 城西社区 餐饮、火锅 0.6亩 100 10 40 ——餐饮废水:建有沼气池或化粪池,对餐饮废水进行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周边果园、农田农肥),不外排。 ——餐饮垃圾:餐饮娱乐垃圾作为一般生活垃圾处理。 3.4.3农业污染源 (1)畜禽养殖污染 元石镇畜禽养殖包括生猪、鸡、鸭、鹅、兔等,成立有优质商品猪协会和优质小家禽协会。境内目前有规模化养殖场4家(养猪场2家、养鸡场1家、养鸭场1家),未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3家,绝大多数分布 在青灵村、桂泉村。鸡、鸭养殖场的养殖粪便经过发酵预处理后外卖,养殖污水大部分综合利用作为农肥;养猪场的养殖粪便和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全部用作周边果树、农田的农肥,不外排。 全镇主要的养殖污染源见表3.7。 表3.7 元石镇养殖污染源一览表 类型 场(户) 位置 养殖 种类 存栏量 粪便量(吨/年) 污水量(吨/年) 处理方式 排放去向 规模化 养殖场 什邡市三和 养殖有限公司 青灵村3组 生猪 1700 800 700 沼气池 还田利用 方圆养猪场 青灵村3组 商品猪 500 300 250 沼气池 还田利用 什邡市民发 养殖小区 青灵村4组 肉鸡 15000 230 24 生物发酵预处理 粪便外卖,废水还田利用 天府种鸭场 青灵村3组 种鸭 12000 200 20 生物发酵预处理 粪便外卖,废水还田利用 大型散 户养殖 张彭权 青灵村3组 商品猪 200 140 100 沼气池 还田利用 永欣养殖场 桂泉村9组 商品猪 170 199 85 沼气池 还田利用 张安全 桂泉村5组 种鸭 5000 80 10 生物发酵预处理 粪便外卖,废水还田利用 按照每亩种植业土地(农田、果园等)可以吸纳消化6头猪的粪便和污水计算,什邡市三和养殖有限公司、方圆养猪场、张彭权养殖场、永欣养殖场周边至少需要种植业土地面积分别为283.33亩、83.33亩、33.33亩、28.33亩,根据调查,5家养猪殖场周边种植业土地面积分别约为300亩、100亩、80亩、50亩,可完全消化畜禽粪便和废水;什邡市民发养殖小区、天府种鸭场、张安全种鸭场鸡、鸭粪便发酵预处理后外卖,养殖废水量较少,因此对周边农田面积要求较小,其周边50亩农田、果园可完全消纳其养殖废水。 2009年,全镇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养殖废水进行了综合利用,不外排。 (2)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 2009年,元石镇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约为1.5万吨,元石镇全面开展农村秸秆禁烧工作,对镇域范围内所有农作物秸秆实行粉碎还田、秸秆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其中秸秆还田约1万吨,秸秆气化0.1万吨,用于食用菌生产0.34万吨,辖区内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总计1.44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防止了农作物秸秆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 (3)农药化肥施用 2009年,元石镇耕地面积963公顷,复种指数达到235.62%。元石镇提倡基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追肥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添加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化肥用量较少,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约213吨,施用强度为221.18公斤/公顷;元石镇合理科学地使用低残留农药,农药施用强度为2.6公斤/公顷,农药残留合格率达85%以上。农产品种植面积约为1.45万亩,各村均有分布,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烟叶、食用菌、木耳、芹菜、莴笋、白菜、菠菜、黄瓜、冬瓜、萝卜、茄子、四季豆、葱蒜、海椒等品种,绝大部分尚未得到省农业厅相关部门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认证。2009年,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为1450余亩,比重仅为10%左右。 长期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使大量的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直接进入了生态系统,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带来了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3.4.4工业污染治理 元石镇内工业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无“十五小”、“新六小”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业。 3.4.4.1工业废气治理 按工业污染贡献统计,元石镇镇域内主要的大气污染负荷占85%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主要包括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什邡蓝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四川省什邡农得利天府复合肥厂、四川省什 邡市南桥铝箔镀膜厂、四川省什邡焊管厂、什邡市益康食品有限公司6家。 工业企业均对现有锅炉及炉窑配套建设旋风、布袋除尘器等除尘装置,四川什邡蓝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产 生的氮氧化物采用氢氧化钙吸收法处理,废气均实现达标排放。2009年,元石镇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 达标率为100%。镇域内重点大气污染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详见下表。 表3.8 元石镇重点大气污染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 位置 生产 内容 大气污染物 治理设施 种类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mg/m3) 1 华润蓝剑啤酒(什 邡)有限责任公司 桂泉村 啤酒制造 TSP SO2 80.51 369.93 185 850 布袋除尘器 2 四川什邡蓝海玻 璃制品有限公司 桂泉村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NOx 245.67 400 氢氧化钙吸收法 3 四川省什邡农得 利天府复合肥厂 箭台村 复混肥料制造 TSP SO2 7.68 27.1 170 600 旋风除尘器 4 四川省什邡市 南桥铝箔镀膜厂 南桥社区 造纸及纸制品业 TSP SO2 4.88 23.78 154 750 旋风除尘器 5 四川省什邡焊管厂 城西社区 钢压延加工 TSP SO2 1.96 8.98 164 750 集气罩+除尘器 6 什邡市益康 食品有限公司 花桥村 糖果巧克力制造 TSP SO2 1.0 3.90 160 700 旋风除尘器 3.4.4.2工业废水治理 按工业污染贡献统计,元石镇域内主要的水污染负荷占85%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主要包括华润蓝剑啤酒(什 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什邡市南桥铝箔镀膜厂、什邡市南桥食品加工厂、仲德福豆腐加工厂、什邡市 裕祥玻纤有限公司、魏萍膨化食品加工厂6家。 6家企业产生的废水经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可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2009年,元石镇重点工业污 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镇域内重点水污染物企业水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详见下表。 表3.9 元石镇重点水污染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 位置 生产内容 水污染物排放量 治理设施 种类 排放量 (t/a) 排放浓度(mg/m3) 1 华润蓝剑啤酒(什 邡)有限责任公司 桂泉村 啤酒制造 COD 氨氮 190.78 45.42 62 14.76 二级生化处理 2 四川省什邡市 南桥铝箔镀膜厂 南桥社区 纸制品加工业 COD 氨氮 80.71 21.28 28.6 7.54 二级生化处理 3 仲德福豆腐加工厂 南桥社区 豆制品制造 COD 氨氮 13.27 1.77 90 12 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4 什邡市裕祥 玻纤有限公司 城西社区 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COD 石油类 13.19 0.33 86.59 2.17 格栅+调节+隔油沉淀 5 魏萍膨化食 品加工厂 广福村 米面制品制造 COD 氨氮 13.18 1.61 85 10.41 二级生化处理 6 什邡市南桥 食品加工厂 南桥社 区 畜禽屠宰加工 COD 氨氮 11.35 1.39 90 11 二级生化处理 3.4.4.3工业固废治理 按工业污染贡献统计,元石镇域内主要的固体污染物负荷占85%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主要包括华润蓝剑啤 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什邡农得利天府复合肥厂、四川什邡蓝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3家。 表3.10 元石镇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 位置 生产内容 工业固废产生量 治理设施 种类 产生量 (t/a) 1 华润蓝剑啤酒(什 邡)有限责任公司 桂泉村 啤酒制造 粉煤灰、炉 渣、除尘灰 11000 大部分用作铺路制砖材料,少量无害化处置 啤酒糟 10000 用作饲料 2 四川省什邡农得 利天府复合肥厂 箭台村 复混肥料制造 粉煤灰、炉 渣、除尘灰 8500 大部分用作铺路制砖材料,少量无害化处置 3 四川什邡蓝海玻 璃制品有限公司 桂泉村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玻璃废原料 及次成品 3000 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少量无害化处置 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什邡农得利天府复合肥厂锅炉燃烧产生的粉煤灰、炉渣以及除尘灰大部分用作铺路、制砖材料;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产生的啤酒糟用作养殖饲料;四川什邡蓝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产生的玻璃废原料及次成品大部分回用于生产过程,剩余少量未资源化利用的固废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置,无危险废物排放。2009年,元石镇重点工业污染源固废排放达标率为100%。 综上,2009年元石镇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近三年内元石镇未生过较大(?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 元石镇主要污染源分布见附图5。 3.5主要环境问题 综上,元石镇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与环境质量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染较为突出 元石镇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场镇无污水处理站,排水管网不成体系,致使城镇生活污水只经过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外排入地表水体,城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农村排污沟管缺乏,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尚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污水采用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部分用作农肥,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数量较少,受益农户比例较低。 (2)场镇风貌和城镇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元石场镇管网、绿化等工程需进一步配套。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待提高,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态环境需改善 尽管元石镇当前的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均控制在一定水平,但仍然给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带来了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急需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业发展;养殖污染控制的监管难度大,养殖污水和粪便的收集和综合利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3.6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情况 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应达到5项基本条件和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三大类共14项(共20子项)指标要求。 3.6.1基本条件分析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应达到的5项基本条件包括: 1.机制健全。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以上行政村达到2.基础扎实。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3.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4.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5.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根据现状调查,以2009年为基准年,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5项基本条件中除第2项基础扎实暂未达标外,其余指标基本达到基本条件要求。详见表3.11。 表3.11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基本条件达标状况 序号 基本条件 考核内容 2009年 (现状) 是否达标 1 机制健全 1-1 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已成立 达标 1-2 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已设置 2 基础扎实 2-1 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 2010年创建 未达标 2-2 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 0% (尚未开展) 2-3 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正在编制 3 政策落实 3-1 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无减排任务 达标 3-2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 达标 3-3 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 达标 3-4 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达标 3-5 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不考核 4 环境整洁 4-1 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 基本达标 达标 4-2 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达标 5 公众满意 5-1 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达标 达标 5-2 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达标 3.6.1.1主要达标的基本条件分析 1、针对第1项基本条件“机制健全”,元石镇人民政府以元府发[2010]21号文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元石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建设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制度。 2、针对第3项基本条件“政策落实”、第4项基本条件“环境整洁”已在上述二、三章基本概况和现状评价中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 3、针对第5项基本条件“公众满意”,元石镇境内设置有宣传标语,环保宣传橱窗正在建设中,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环境投诉处理满意率要求达到95%以上。 3.6.1.2未达标的基本条件分析 2009年,元石镇尚未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尚未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市级生态村比例为0,未达到80%的要求,乡镇环境规划正在编制中,未达到第2项基本条件“基础扎实”的要求。 3.6.2考核指标分析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共涉及14项(共20子项)考核指标。 根据现状调查,以2009年为基准年,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涉及14项(共20子项)考核指标中11项(16子项)已达标,3项(4子项)未达标。详见表3.12。 表3.12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指标达标状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2009年 (现状) 是否达标 环境 质量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是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是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功能区 或环境规划要求 达标 是 空气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 环境 污染 防治 3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30 否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50 40 否 4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95 是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70 80 是 5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 100 是 环境 污染 防治 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85 95 是 7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96 是 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 95.78 是 9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50 221.18 是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3.0 2.6 是 生态 保护 与建设 10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50 61.51 是 1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2 9.0 否 12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5 95.56 是 13 森林覆盖率(,) 平原地区 ?18 19.25 是 1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60 10 否 综上,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4项未达指标为: (1)环境污染治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2)环境污染治理——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3)生态保护与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4)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3.6.2.1主要达标的指标情况分析 “已达指标”情况在上述二、三章基本概况和现状评价中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述。 3.6.2.2未达标的指标情况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2009年,元石场镇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制,埋设有排污管约4km,无污水处理站。居民生活污水、部分企 业污水等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绿化,或就近排入河流或农灌渠中,对镇域内的主要河流板楼子 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农灌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通过核算,元石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在30%左右,未达“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70%)的要求。 (2)环境污染治理——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农村排污沟管缺乏,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尚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污水部分采用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部分用作农肥。其中,仅青灵村、广福村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达80%以上。 2009年,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40%。未达“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50%)的要求。 (3)生态保护与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2009年,元石镇场镇常住人口4547人,公共绿地面积约为4.1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9.0m2/人,低于“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12m2)的考核要求。 (4)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农产品种植面积约为1.45万亩,各村均有分布,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烟叶、食用菌、木耳、芹菜、莴笋、白菜、菠菜、黄瓜、冬瓜、萝卜、茄子、四季豆、葱蒜、海椒等品种,绝大部分尚未得到省农业厅相关部门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认证。2009年,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为1450余亩,比重仅为10%左右。未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60%)的要求。 3.7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条件分析 3.7.1有利条件 (1)区域环境质量本底较好,环境容量大 元石镇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大气环境质量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主要地表水水质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水质标准,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各功能区噪声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标准值。 (2)区位优势明显 元石镇地处什邡市域东南部,与什邡市区紧紧相连,是什邡城区的西大门。境内有广木铁路、省道105、什南路、什四路、什隐路、广木公路穿境而过,有全市唯一开通货运业务的火车站。此外,高等级过境公路广青公路(北京大道)正在施工,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为农业生产、工业运输、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3)产业资源优势突出 镇域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温暖潮湿、空气清新,有利于粮油、蔬菜和大多数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农产品资源丰富,形成了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畜禽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工业方面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已基本形成了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饮料、包装产业群;同时,镇内商贸流通、仓储物流较为发达;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丰富的资源条件作支撑,使元石镇发展潜力巨大。 (4)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元石镇各级领导的共识。随着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全面启动,元石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实施跨越式发展、打造“环境优美元石”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公众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5)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环保投入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元石镇经济发展迅速,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实力可以确保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3.7.2制约因素 (1)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农村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数量较少,受益农户比例较低;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场镇绿化、风貌和城镇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农药和农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压力;畜禽养殖需 进一步规范。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协调。元石镇经济发展速度快,现有工业企业较多。但是如何妥善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如何对现有企业调整、集中、提升、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元石镇未来5,1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章 预测与规划目标 4.1元石镇发展规划分析 4.1.1德阳市对元石镇的规划定位 《德阳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将德阳市城镇等级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4级。元石镇定位为什邡市域中心城市(德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议撤销什邡城区范围内乡镇建制(方亭、皂角、元石、回澜),改设街道办事处。什邡城区职能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食品、饮料、旅游、精细化工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城市人口20~50万人。空间结构上,元石镇地处大德阳半小时城镇圈,是成德绵城镇发展西轴的节点城镇。 4.1.2什邡市对元石镇的发展定位 4.1.2.1《什邡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7-2020)》对元石镇的定位 在《什邡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7-2020)》中,根据什邡市各镇的地形特征、发展条件和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城镇分布与交通网络等,将全市划分成两个综合经济片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元石镇属于南部经济区,该区以什邡城区为中心,辐射师古、洛水、湔氐、南泉、马祖、马井、隐峰、禾丰八镇,主要发展以化工、建材、食品、饮料为主的工业和粮油、晒烟、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该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商贸服务业发达,是全市工、农、商业的主要发展区。 在村镇体系等级划分中,将什邡市划分为中心城区(方亭街办、皂角街办、元石镇、回澜镇)、重点城镇(蓥华、洛水、师古、马井)、一般建制镇(红白、八角、湔氐、双盛、马祖、南泉、隐峰、禾丰)、中心村(33个)、基层村(121个,包括社区)五个层次。其中元石镇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考虑。中心城区定位为综合型,职能为: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现代化中等城市,以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精细化工为主,辐射带动全市域经济发展。 元石镇发展定位是:中心城的组成部分,成为商住、物流、仓储、加工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观光的集中地。产业发展与布局:农业方面主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农业、规模养殖业;工业方面主要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包装、建材为主;在第三产业方面则主要是以商贸流通、仓储物流为主。 4.1.2.2《德阳市•什邡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对元石镇的定位 《德阳市•什邡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通过对什邡市景观空间异质性和区域社会活动的系统分析,将什邡市生态空间格局划分为生态保育限制开发区、生态经济控制开发区、城市环境适宜开发区、绿色景观廊道、生态空间发展轴。元石镇属于城市环境适宜开发区。该区包括方亭、皂角街办、元石、回澜,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是:加强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的建设,建立生态人居环境,发展生态工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逐步形成生态产业集群,提升环境承载力。充分利用生态经济控制开发区和生态保育禁止开发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积极吸纳先进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社会资金,奠定什邡市城市环境适宜开发区的经济基础。 该规划在生态功能分区中,将什邡市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西北部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北部龙门山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功能区、龙门山中低山生态林业及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平原及石亭江沿江生态工业功能区。元石镇属于中部平坝城市商贸工矿和人居环境生态功能区 (1)基本情况: 该功能区包括方亭、皂角街道办、元石、回澜等乡镇,是什邡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区域面积65.59平方公里,占什邡市幅员面积的7.6%,平均单位土地GDP为15.31万元/公顷,人口密度1901人/平方公里。 (2)生态环境敏感性:土壤侵蚀轻度敏感。 (3)生态服务功能:城镇商贸、新型工业发展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4)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无污染、低能耗的都市生态工业,充分发挥“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雪茄烟之乡”两大国家级产业名片优势,重点发展以食品(含烟草)产业为主的规模效益型产业基地;立足现有生产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以核电承压设备、重装设备配套和井口设备研发制造为主的技术效益型产业基地;瞄准国际市场,重点发展以出口型服装生产为主的出口型轻纺产业基地。努力探索新的园区建设和发展模式,通过机制创新。加强与新加坡的合作,学习借鉴新加坡发展的经验和模式,鼓励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技术技能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区内综合配套设施,加强二、三产业联动,形成以优势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新的城市产业集群。 ——增强与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与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按照突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的思路,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以师古、洛水、马井、蓥华为节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同时,通过城市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的辐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开发步伐,促进城市经济产业链向广大乡村延伸,拓展经济活动地域空间,实现区域空间范围内城市发展空间、城乡协调发展空间和乡村发展空间的自然过渡和衔接。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确定“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秉执“开敞空间优先,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系统整合、远近结合、地方特色、弹性发展、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城市周边的环境景观、地形地貌、城市文脉、古建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合理安排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宏观空间布局和各类园林绿地建设,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人居生态环境,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创建什邡市省级人居环境模范城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智力支撑,加快推进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撑,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紧密结合,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不断集聚和增强科技创新力量。 该规划将什邡市特色农业产业区划分为三个部分:西部平坝特色农业区、中部平坝特色农业区、山区特色农业区。元石镇属于西部平坝特色农业区。以马井镇、隐峰镇、南泉镇为主,涵盖元石镇、回澜镇部分区域,是什邡市优质粮油主产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农业生产以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生猪、无公害渔业、优质水禽和禽苗为主。 4.1.3元石镇自身发展定位 《什邡市元石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中对元石镇的定位为:中心城辐射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什邡西部新城,成为商住、物流、仓储、加工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的集散地;成为什邡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蔬菜、粮油、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基地,西部仓储、物流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区。 4.1.4本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 根据上述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本规划对元石镇发展的定位归纳如下: 元石镇是什邡市区西大门,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等工业产业为主,以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为辅,以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文化旅游、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仓储物流为补充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将建成集商住、仓储、物流、中小企业孵化、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人居适宜、功能完善、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什邡市区西部新城。 4.1.4本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 根据上述规划对元石镇的定位,本规划对元石镇发展的定位归纳如下: 元石镇是什邡市西北部经济区的中心镇,成绵城镇走廊的重要节点,将建成以包装彩印、化工机械、建材装饰、冶金粉末、食品加工五大工业产业为主,水稻制种、油菜种植、折耳根栽培、小家禽养殖四大特色 农业产业为辅,段家大院子生态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为补充的生态环保、人居适宜、功能完善、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4.2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4.2.1人口预测 随着元石镇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进,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等工业产业,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近郊古遗址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带来的经济效益,镇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发展条件必然带动元石镇人口的增长以及城镇化水平将快速提高。 本规划参考《什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什邡市元石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07~2020年)》,结合元石镇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口预测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4.2.1.1总人口预测 2009年,元石镇总人口16936人,其中城镇人口4547人。根据元石镇人口发展的态势,总人口预测模型采用我国人口预测中常用的经验模型,公式为: P=P0(1+K+K1)n 式中:P——规划期总人口(万人); P0——规划基期总人口(万人); K——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K1——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 n——规划年限。 根据国家的人口政策的相关规定,结合元石镇实际,确定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 (2010年,2012年)自然增长率取3‰; 机械增长率取5‰; (2013年,2015年)自然增长率取2‰; 机械增长率取10‰; 2012年辖区总人口:16936×(1,3‰+5‰)3,17346 2015年辖区总人口:17346(1,2‰,10‰)3,17978 4.2.1.2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9年底,元石镇城镇人口4547人。城镇人口增长主要靠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农业人口中产生部分剩余劳动力以及二三产业发展后吸引镇域内人口向场镇集中和转移,同时随着未来广青公路(北京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场镇自身服务配套设施的完善,对周边村的吸引力大大加强,迁移人口去向主要向场镇集中。 规划采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法预测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如下: Vt=Vo(1+r)n+A•X•C•R1+B 其中:Vt —预测城镇人口 Vo—现状城镇人口 r—场镇人口自然增长率(2010年、2012年、2015年分别取3‰、2‰、2‰); A—农村剩余劳动力 X—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率(2010年、2012年、2015年分别取80%、85%、90%)。 C—带眷系数(C取1.4) B—机械增长人口 R1—城镇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率(2010年、2012年、2015年分别取90%、95%、100%)。 元石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见表4.1。 表4.1 元石镇各规划水平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阶段 项目 现状 (2009年) 国家级目标年 (2012年) 巩固提高年 (2015年) 全域总人口 16936 17346 17978 城镇人口 4547 5318 7117 城镇化水平 26.85 30.66 39.59 4.2.2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元石镇积极融入县城总体规划,打造什邡西部新城。围绕“一年恢复活力,三年完成重建,五年实现经济翻番,十年建成现代化新什邡”目标,以广青公路改建为契机,在搞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与此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什邡市元石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07~2020年)》,结合元石镇经济现状、发展条件,预测元石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010—2012年为10%,2013—2015年为1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采用我国常用的GDP经验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GDPt—预测年国民生产总值; GDP0—基准年国民生产总值; α—GDP年增长率。 元石镇地区生产总值预测结果见表4.2。 表4.2 元石镇各规划水平年国民生产总值(GDP) 阶段 项目 现状 (2009年) 国家级目标年 (2012年) 巩固提高年 (2015年) GDP(万元) 87201 116065 163062 镇域总人口 16936 17346 17978 人均GDP(元) 51489 66911 90701 4.2.3产业发展预测 元石镇产业发展战略为:按照人口集中、产业聚集、空间集约的总体原则,利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契机,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与布局,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元石镇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在狠抓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第二产业为重点,继续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进一步完善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饮料、包装产业群,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园;以第三产业为补充,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仓储物流、生态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共同发展,走生态高效产业之路,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工业兴镇,农业富民,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经济”的战略目标。 (1)农业经济发展方向 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新产品,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突出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推行“一村一品”,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 制种基地,在青灵村、广福村积极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城郊蔬菜基地,培育食用菌种植大户10余户;在桂泉村、青灵村大力发展晒烟产业;在花桥、箭台两村,广青路的外侧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在青灵村大力发展商品猪和小家禽养殖基地,科学发展畜禽养殖业,搞好畜禽防疫和环境保护,实现种养结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巩固发展现有的丰源种业协会、优质商品猪协会和优质小家禽协会3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主动接受龙头企业辐射,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名牌农产品,以品牌优势产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的知识经济产业化,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2)工业经济发展方向 继续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在桂泉村蓝剑大道两侧进一步完善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群;根据区位条件和目前元石镇企业现状,在火车站外侧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主要承接一些目前暂时难以进入工业园区的低污染加工型中小企业。此外,利用元石镇临近火车站和城南工业园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相关服务配套产业,调整其现有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体系,积极引进与村镇一产、三产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型、科技型产业,增强行业之间的关联度,形成聚集效应,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规划远期按照“三个集中”原则,对现状工业按要求逐步撤并,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备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渐向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搬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元石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商贸服务、仓储物流和旅游业,围绕区位、人流、物流等优势,调整结构,科学规划,重点发展。 ?服务业发展方向: 服务业布局为“一主、四次、多点”。“一主”是指镇中心区,既是元石镇的城镇服务中心,又是什邡城区西部的服务中心;主要是发展商贸流通、仓储物流。“四次”是指青灵、桂泉、箭台、花桥四个新型社区,是镇域旅游服务的次中心。多点则指其他行政村和乡村旅游点结合实际需要设置部分旅游服务功能。 ?旅游业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利用箭台村生态观光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时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为城乡居民提供旅游、文化、观赏、品尝、购物、体验、休闲、度假等产品和服务的场所。 4.2.4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元石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方向,以土地生态适宜度、资源优化配置、组合优势最佳为原则,结合元石镇产业、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结合其现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全镇将形成“一心两园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镇域未来的经济增长极,应依托主干公路,就地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商贸流通,仓储物流; 两园——完善现状华润蓝剑饮品工业园,创建元石中小企业孵化园; 一带——沿广青路形成的都市生态休闲产业带; 三区——箭台、青灵、广福等三个区域性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相对远离城区的西部设施农业发展区,即青灵、广福两个村就主要以发展规模养殖、现代设施农业、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而中部生态农业观光区的花桥、箭台则主要是发展花卉、苗木、观赏性蔬菜等生态、观光型农业。 4.3环境质量预测 4.3.1地表水环境质量预测 4.3.1.1污水量预测 根据元石镇近、远期人口规模,并结合元石镇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洁具的不断完善,生活用水也相应提高,确定城镇人口用水标准为:2010~2012年为130升/人•日,2013~2015 年为160升/人•日;农村人口2010~2012年为100升/人•日,2013~2015年120升/人•日。生活污水量按用水量的75%计算,预测结果见表4.3、表4.4。 表4.3 元石镇各规划水平年城镇生活污水量预测 年 度 基数年 (2009年) 国家级达标年 (2012) 巩固提高年 (2015年) 城镇人口(人) 4547 5318 7117 用水量(升/人•日) 120 130 160 污水排放量(m3/d) 409.23 518.51 854.04 BOD5:200mg/L 污水水质(mg/L) COD:350mg/L 表4.4 元石镇各规划水平年农村生活污水量预测 年 度 基数年 (2009年) 国家级达标年 (2012年) 巩固提高年 (2015年) 农村人口(人) 12389 12028 10861 用水量(升/人•日) 80 100 120 污水排放量(m3/d) 743.34 902.10 977.49 污水水质(mg/L) COD:350mg/L BOD5:200mg/L 4.3.1.2污水处理预测 (1)生活污水 在2009~2010年期间,增加元石镇场镇化粪池、沼气池数量,增设氧化沟、湿地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方式,使城镇污水经化粪池、沼气池、氧化沟或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尽量以农肥、绿化等形式实现综合利用。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有所增长,到2010年达到45%。 2011~2012年,建设镇区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约5km污水管网。同时加强场镇内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修建沿河污水截流干管,使场镇生活污水管网收集率和服务人口比例均达到80%以上,实现将场镇生活污水大部分纳入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回澜镇什汉村,占地40亩,总投资3700万元,于2004年9月动工建设,2007年5月投入运行,采用改良型SBR生化池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3万吨。设计服务范围包括中心城区(方亭、皂角、回澜、元石)、马祖镇和禾丰镇,除生活污水外,可接纳5000m3/d的符合标准的工业废水和服务片区内的新农村社区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排入石亭江。“5.12”地震后,由于进水量发生变化,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受到影响,经整改调试,预计于2010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2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518.51m3/d,2015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854.04m3/d,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设计处理能力(3万m3/d)完全可容纳该镇区生活污水。因此可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在2012年达到70%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 同时,将场镇未能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水全部进入化粪池、沼气池、氧化沟或湿地处理系统等处理,并进行农肥、绿化等综合利用。 其他基层村、农村居民点等将继续实施“一池四改”工程,规划新建沼气池650口,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尽量用于农肥。预计到2012年,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可达到80%以上。 (2)畜禽养殖废水 元石镇畜禽养殖包括生猪、鸡、鸭、鹅、兔等,境内目前有规模化养殖场4家(养猪场2家、养鸡场1家、养鸭场1家),未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3家,绝大多数分布在青灵村、桂泉村。规划期内将朝着规模化方 向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采用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用于农肥,其处理措施可行,经济合理。 (3)餐饮污水 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元石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必然带动餐饮娱乐业发展。因此,餐饮废水处理需引起重视。场镇内的餐饮娱乐废水在规划近期内必须先经隔油池、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做农肥或绿化,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规划远期经上述处理后排入场镇污水管网,进入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确保达标排放;乡村餐饮娱乐废水经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周边农田、果园农肥),不外排。 (4)工业废水 目前,元石镇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均通过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元石镇未来将在桂泉村蓝剑大道两侧进一步完善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群;在火车站外侧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园区,主要承接一些目前暂时难以进入工业园区的低污染加工型中小企业。加强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进行监督,确保工业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未来将按照“三个集中”原则,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整合镇内中、小企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备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渐向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搬迁,实现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减少工业废水污染。 4.3.1.3地表水水质变化预测 随着元石镇污水截污管道的不断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不断提高;通过对工业企业的整顿,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步减少;通过对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等排洪河以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的综合治理,辖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将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区域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影响。预计2010年元石镇域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将进一步改善。 4.3.2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元石镇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目前,元石镇场镇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气,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天然气、沼气属清洁能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甚小。按照《什邡市元石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要求,元石镇在规划期内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进一步改变燃料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 目前元石镇企业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为主,重点工业企业产生的锅炉、炉窑废气经除尘器和脱硫设施处理后均能实现达标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负荷较小。规划期内,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废气处理设施的环保监管和建设,确保工业废气持续达标排放;规划远期,具备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渐向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搬迁,减少境内工业废气排放量。因此,未来工业发展不会对元石镇的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在农村采取有力措施,严格禁止秸秆燃烧,通过推行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秸杆气化等综合利用形式,减少燃烧秸秆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综上,预测未来元石镇场镇为中心的10平方公里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 4.3.3声环境质量预测 元石镇总体声环境质量良好,各功能区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质量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城镇受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也不大。 规划期内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噪声污染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元石镇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旅游设施、各种家用电器(音响、电视机、空调器等)的增多,在一定区域范围导致噪声污染呈加重趋势。 ——交通噪声成为控制重点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车流量增加,交通噪声将成为重要噪声源。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该区域噪声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 通过类比其他地区的交通噪声情况表明:交通流量在350,400辆/天是不会造成扰民影响,也不会超过功 能区的标准限值。 总之,未来元石镇的声环境问题仍是以车辆的增长造成的交通噪声影响为主,娱乐场所也可能造成噪声污染,但还不至于导致声环境超过功能区的标准限值。城镇环境区域噪声按功能划分达到国家标准:城镇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平均控制在65分贝,城镇中心区及居民生活区噪声平均控制在50分贝左右。 4.3.4固体废物排放预测 4.3.4.1生活垃圾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生活垃圾量将有所增加。结合元石镇经济社会条件,预测各目标年全域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4.5。 表4.5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年 度 人口总数(人) 人均生活垃圾量 (kg/人•日) 生活垃圾产生量 (吨/日) 2012年 城镇 5318 1 5.32 农村 12028 0.8 9.62 2015年 城镇 7117 1.2 8.54 农村 10861 1 10.86 预测到2012年元石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4.94吨/天,2015年达到19.40吨/天。按“户集、村收、镇清运、市处理”的模式对元石镇内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预计2012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2015年达到98%。2012~2015年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可达到100%。 规划期内,元石镇餐饮娱乐场所餐厨垃圾将会显著增加,各餐饮单位应加强集中收集,进行综合利用,严禁随意外排。 4.3.4.2工业固废预测 规划远期,按照“三个集中”原则,对现状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规划加快企业整合到位。满足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步搬迁至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故镇域内工业固废产生量增加较小。 规划采用产品(产值)预测方法,根据行业废渣产生的产品产物系数和经济大发展趋势,预测固体废物产生量。 Sj=ajX 式中:aj=某年某种固体废物产生系数 Sj=某年某种固体废物产生量 X=企业产值 /日;到2015年约为根据各目标年工业产值预测可得各目标年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到为2012年为110吨 120吨/日,工业固体废物部分资源化利用,其余部分送往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确保工业固废得到安全有效处置,处理率达到100%。 4.4生态环境预测 4.4.1城镇生态环境预测 1、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 规划期内,城镇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通过对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提高水厂供水能力,预计2012年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可达99%并持续保持此水平;随着规划近期化粪池、沼气池、氧化塘、湿地处理系统等的建设以及远期通往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的敷设,预计2012年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排水管网服务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通过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大清洁能源普及力度,同时限制城镇柴、煤的使用,清洁能源普及率也将不断提高,预计2012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70%,2015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继续按“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进行卫生填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7%以上;通过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元石珍奥小学、元石镇卫生院 门诊大楼,建设元石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镇区绿化、路灯、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将不断提高。 2、城镇景观打造 规划形成以渠系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为联系纽带,以绿地广场为节点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城镇绿地系统,使得元石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断提高,城镇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规划期内元石镇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将不断提高。2012年将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要求,并在2013~2015年期间持续提高。 4.4.2农村生态环境预测 1、农村饮用水 目前,元石镇农村饮用水以地下井水为主,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规划期将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集中供水工程,在箭台村建设自来水厂1座,供箭台村新型社区内居民用水,同时加强其他中心村、农村聚居点的集中供水卫生井建设,使农村饮水安全有保证。 2、农业污染治理 种植业方面,元石镇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建设绿色产品基地,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因此元石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和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将会持续改善;与此同时,随着沼气化普及和秸秆还田工作的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养殖业方面,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畜禽养殖的污水粪便将实施综合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将逐渐提高;随着“一池四改“工程的实施,卫生公厕、卫生户厕的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不断提高。 3、森林覆盖率 2009年元石镇森林覆盖率为19.25%,生态正常循环,达到生态平衡。“十一五”期间,元石镇将大力推动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建设,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并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197亩,在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两岸种植防护林,更新改造渠系林3km;更新改造残次林盘500亩,种植慈竹、水果等经济林品种和杨树、巨桉等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林木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分布将逐渐均匀,自然生态环境也随之达到良好状态,预计2012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1%。2013~2015年间,元石镇将继续巩固和保护已有的森林和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城镇绿化工作力度,森林覆盖率及农田林网化率将持续提高。 4、水土流失 元石镇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随着元石镇天保工程的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措施,水土流失现象会逐渐减少,预计水土流失治理率2012年达到88%,2015年达到90%。 综上所述,元石镇未来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将趋于良性发展。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其一,坡耕地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农业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其二,农业转型,即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同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大等,均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改善;其三,通过使用农家有机肥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使得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农村秸秆禁烧,推行秸秆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秸杆气化等综合利用形式,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当然,未来建设用地的增加必将占用部分耕地,带来的耕地深度开发和垦殖率提高,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大农业生态压力。但是总体上说,随着政府、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4.5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目标 4.5.1总体目标 根据元石镇目前的现状,结合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确定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调整资源、人口、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有效防止和解决经济迅速发 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升生态城镇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现代城镇化过程新出现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使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把元石镇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和谐”的现代化小城镇。 (1)近期目标 2010~2012年,积极推进城镇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大城镇雨污管网、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开展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河道两岸综合整治工程,保护水体,改善水质;实施城镇扬尘治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认证工作,基本实现“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目标。 (2)远期目标 2013~2015年,城镇和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显著提高,和谐人居环境基本建成,初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4.5.2环境规划的主要指标 元石镇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目标指标体系详见表4.6。 表4.6 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目标汇总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09年 (现状) 2012年 (达标年) 2015年 (巩固提高年) 考核指标 环境质量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标 功能区达标 功能区达标 达到环境功能区 或环境规划要求 空气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防治 3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30 70 75 ?70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40 80 100 ?50 4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5 97 98 ?95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80 100 100 ?70 5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 100 100 100 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5 97 98 ?85 7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6 98 99 ?95 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5.78 97 98 ?95 9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21.18 215 210 ,250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6 2.5 2.4 ,3.0 生态 保护 与建设 10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61.51 70 80 ?50 1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9.0 12 12 ?12 12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5.56 97 99 ?95 13 森林覆盖率(,) 平原地区 19.25 21 23 ?18 1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10 60 70 ?60 第五章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5.1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与原则 5.1.1分区依据 元石镇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依据有: 1、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 环境功能区划的对象是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以及动植物群落等构成的,是占据地表一定空间范围的自然综合体,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各项自然属性是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首要依据。 2、社会经济特征及发展需要 区划的制定不仅要依据工作区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还应该充分重视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需要。如果前者体现了区划的科学性,则后者体现了其合理性。这里的社会经济特征及需求主要包括交通区位、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特征等几个方面。 3、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采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主要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等。 5.1.2分区原则 元石镇环境功能分区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 2、有利于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坚持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遵循区域与类型划分相结合的原则 5、与行政辖区划分相一致 6、区划的可操作性 5.2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根据元石镇远期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相似形,结合镇域产业布局规划,将元石镇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包括东北部城镇综合功能区、东北部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北部华润蓝剑产业园区、西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元石镇生态功能区划见附图6。 5.3空间管制分区规划 5.3.1空间管制分区 元石镇域土地利用主要分为三个区域: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1、适建区:建设条件好,不受其它条件影响和限制的用地,包括通济镇区和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范围。 2、限建区:受经济、生态、自然条件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度开发,包括一般农田、生态旅游区和自然林地建设控制地带。 3、禁建区:包括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和公路、市政管线、水域两侧一定距离的用地,按照国家规范,作为严格控制不可建设的用地。 5.3.2空间管制规划 1、“红线”——道路两侧保护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广木铁路两侧各30米范围,省道105、广青公路(北京大道)、什南路、什四路、什隐路两侧各20米范围设置禁建区,构建绿色通道。 2、“绿线”——城镇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3、“蓝线”——各类城镇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包括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两侧各20米为禁建区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两侧各5米为禁建区。 4、“黄线”——各类城镇基础设施的控制界线,主要包括:220 KV高压输电线两侧各设20米作为禁建区,即设置40米的高压走廊;110KV高压输电线两侧各设15米作为禁建区,即设置30米的高压走廊;35KV高压输电线两侧各设10米作为禁建区,即设置20米的高压走廊。 5、紫线——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迹周边20m保护作为禁建区。 5.3.3空间管制要求 禁建区:严格控制,原则上禁止修建任何建构筑物。除经营规划论证,审批通过后可布置适量的园林绿化小品、道路桥梁等设施外禁止其它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各类建设活动必须进行严格审批,控制各项建设活动,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远景发展区:建设活动必须向管理部门报批,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适建区:在符合总体规划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镇区经规划许可后方可进行建设开发;农村新型社区应按照规划确定的开发建设导则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并控制开发建设强度。 第六章 环境规划方案 ——核心目标: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场镇整洁、村庄秀丽。 ——规划重点:针对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未达指标提出规划方案;针对已达指标提出持续改进措施;针对元石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重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元石镇在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及时向百姓公告建设进展,并发放群众对环境满意率问卷调查表;镇政府应设置专职环保员,推动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 6.1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1.1规划目标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见表6.1。 表6.1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 指 标 2012年 2015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地表水环境质量 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等排洪河以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75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80 100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废水 100 100 6.1.2规划内容及措施 6.1.2.1污水治理 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在2009~2010年期间,增加元石镇场镇化粪池、沼气池数量,增设氧化沟、湿地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方式,使城镇污水经化粪池、沼气池、氧化沟或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尽量以农肥、绿化等形式实现综合利用。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有所增长,到2010年达到45%。 2011~2012年,建设镇区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约5km污水管网。同时加强场镇内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修建沿河污水截流干管,使场镇生活污水管网收集率和服务人口比例均达到80%以上,实现将场镇生活污水大部分纳入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回澜镇什汉村,占地40亩,总投资3700万元,于2004年9月动工建设,2007年5月投入运行,采用改良型SBR生化池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3万吨。设计服务范围包括中心城区(方亭、皂角、回澜、元石)、马祖镇和禾丰镇,除生活污水外,可接纳5000m3/d的符合标准的工业废水和服务片区内的新农村社区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排入石亭江。“5.12”地震后,由于进水量发生变化,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受到影响,经整改调试,预计于2010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2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518.51m3/d,2015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854.04m3/d,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设计处理能力(3万m3/d)完全可容纳该镇区生活污水。因此可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在2012年达到70%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 同时,将场镇未能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水全部进入化粪池、沼气池、氧化沟或湿地处理系统等处理,并进行农肥、绿化等综合利用。 2、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规划期内,在元石镇农村居民点、基层村修建户用沼气池650口,主要集中在箭台村、花桥村、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尽量用于农肥,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每口池按10~20m3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混凝土整体浇铸结构或采用新型产品质量合格的ABS工程塑料沼气池、玻璃钢成型沼气池。预计到2012年,至少广福村、青灵村、花桥村、箭台村4村的污水治理受益农户比例可达到80%以上,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可达到80%。 3、加强餐饮娱乐废水的治理 元石镇境内目前有灵泉度假村、陶鳅鱼、大生活等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有雷氏饭庄、元石头鱼头火锅等特色餐饮。未来,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元石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必然带动餐饮娱乐业发展。餐饮废水的处理需引起重视,场镇内的餐饮娱乐废水必须先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场镇污水管网,最终进入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确保达标排放;未能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镇餐饮娱乐废水以及乡村餐饮娱乐废水经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用作农家乐内部农田、果园农肥或绿化),不外排。 按照什邡市农家乐水餐饮废水整治工作“谁污染、谁治理”和“属地整治、限期达标”原则,实行多种措施并举,打造绿色和谐涉旅环境。 纳入整治范围的农家乐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环境工程公司,完善治理方案,签订治理协议,并按照方案开展废水治理工作。 4、工业废水的治理 目前,元石镇境内重点工业污染源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元石镇未来将在桂泉村蓝剑大道两侧进一步完善以华润蓝剑啤酒(什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食品、饮料、包装产业群;在火车站外侧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园区,主要承接一些目前暂时难以进入工业园区的低污染加工型中小企业。加强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进行监督,确保工业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未来将按照“三个集中”原则,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整合镇内中、小企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备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渐向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搬迁,实现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减少工业废水污染。 6.1.2.2河道综合整治 规划期内对镇域内主要河流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进行综合整治。河流的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设防。 整治内容包括: 一是派专人对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沿岸生活垃圾进行清理,确保无乱扔生活垃圾、乱堆柴草、乱弃杂物、乱排污水现象。 二是加强对相关企业排污整治力度。封堵排污口,截断污染源。确保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道,尽量综合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使其不外排。 三是按规划标准疏淘清淤、清障,使河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保证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河道畅通,确保汛期水流能顺利通过。 四是绿化建设与控制。根据河堤的现状情况和河道防洪要求整修河堤;对河道两岸按景观绿化要求建设防护林,宽度控制在5m左右,打造生态河堤。 6.1.2.4饮用水源保护 1、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规划期内元石镇区用水仍由什邡市自来水公司提供,境内取水口位于桂泉村4组蓝剑大道附近;规划在箭台村建小型自来水厂1座,供箭台村规划的5个新型社区用水,设计供水能力为500t/d,取水口位于箭台村9组,水源均来自深层地下水。因此,规划期内,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对元石镇内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内; 【二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米至2倍影响半径内; 【准保护区】: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确定。 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由各地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和埋藏条件划定。 2、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措施 ——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和废弃矿坑储存油类、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物品、农药等;设置垃圾、粪便和易溶、有害废弃物集中堆放场或转运站。从事地质钻探过程中,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源。 ——地下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还应禁止从事下列活动: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建设输送污水的渠道。 ——地下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新建化工、电镀、皮革、制浆造纸、冶炼、放射性、印染、炼焦、炼油及其他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擅自凿井取水;堆放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物品;建立墓地和掩埋动物尸体。 地下水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对已建成的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当责令限期治理或者转产、搬迁。 ——地下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人工回灌水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三类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科学施用农药、化肥。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由分管副镇长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划定文件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乡镇企业废水、废渣进行监督管理。相关责任部分应对取水井采取加盖密封、二氧化氯消毒,严禁取水点200m范围内修建化粪池等措施的基础上,要按要求对取水点设置围栏,设立保护区标志牌、桩,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废渣、垃圾进行清除,制定处置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时间应急预案。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中心村、新型社区、农村聚居点的集中供水站及卫生井建设,除在箭台村建设自来水厂1座外,在其他各村建卫生井30口,并进行旧井卫生达标监控,对不能达标的增添相应的净化、消毒设施。保证住户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6.1.2.5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面源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一般要占污染物总量的一半以上,要加强对镇域范围内的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的控制;养殖业污染的治理等。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发展户用沼气。同时,积极地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第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扩大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建设家园、田园的清洁设施,积极推进散养户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其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同时,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鼓励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使用率。 6.1.3重点建设项目 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详见下表。 表6.2 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 (万元) 1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建设镇区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约5km,同时加强场镇内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场镇污水管网服务范围达到80%以上 500 2 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 在高坪镇农村居民点、基层村修建户用沼气池650口,主要集中在箭台村、花桥村、 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尽量用于农肥,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 325 3 河道整治 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综合整治,包括污水截流、河道拆违、河道清淤、防护提整修、绿化建设与控制 150 4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在箭台村建小型自来水厂1座,供箭台村规划的5个新型社区用水,设计供水能力为500t/d,其余各村建设农村卫生井30口,并进行旧井卫生达标监控,增添相应的净化、消毒设施。保证住户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00 6.2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2.1规划目标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见表6.3。 表6.3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目标 指 标 2012年 2015年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废气 100 100 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70 80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6.2.2规划内容及措施 6.2.2.1污染排放治理 1、扬尘整治 ——加强对建筑业的管理:强化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迁工地和环卫作业扬尘污染控制,所有施工场所必须打围、进出道路硬化,推行湿法作业,建渣密闭运输。 特别是重点监控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置降尘设施,定时清洗、更换进出口麻袋,大大减少了车辆带泥上路的现象。同时加大场镇主要街道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元通街、通顺街、光荣路、青荣路等的扬尘治理,每周洒水降尘2次,确保场镇规范化清扫保洁覆盖率达85%。 规定洒水降尘车作业时间:?白天城区水车进行少量雾状降尘,确保城区空气良好(重点在空气检测站周边);?白天对城郊道路只有冲洗两侧,(每边冲洗不超过车道),对污染严重的路段才能进行全面冲洗;?从晚上10点起对城区道路采取雾化降尘作业;?晚上零时至早上6点对城区及出城道路进行全方位冲洗;?水车在加水时禁止抛洒、浪费;?禁止水车在夜间作业时播放音乐及鸣喇叭。 ——实施道路硬化改造工程:规划期内,完成全镇约20km的乡、村、组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使各村组干道硬化率达85%以上,将广青公路改造成32m宽沥青砼路面。通过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以及原破损道路进行修补,将大大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此外,对重点监控的道路建设工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置好降尘设施,定时清洗,减少车辆带泥上路的现象。 2、预防汽车尾气污染 元石镇境内主要交通干道有:广木铁路、省道105、什南路、什四路、什隐路、广木公路。未来将建设高等级过境公路广青公路,规划主要采取以下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 在干道入城段设置防护绿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本地汽车安装尾气处理设备;场镇提高绿地面积,增大绿化率。 提高燃油品质,使用压缩天然气(CNG)和石油液化气(LPG)。 严格执行《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按国家要求淘汰老旧汽车,推广环保型机动车;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改造在用车,推广无铅汽油和其它清洁燃料,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 3、餐饮油烟治理 合理布局餐饮业,采用清洁能源做燃料,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合理设置餐饮油烟排放口和朝向,油烟经专用烟道屋顶高空排放。场镇内如要引进大型餐饮娱乐项目,不应布设于居民住宅楼下。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附近餐饮业应合理设置餐饮油烟排放口和朝向,避 免燃料燃烧废气和油烟对旅游区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4、工业废气治理 元石镇将加大境内大气污染型企业的管理力度,措施如下: ——加强废气控制管理力度: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加强工业废气综合治理,新、改、扩建项目须同步建设废气治理设施。对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要限期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如果仍不能达到要求,则要关停。 ——推行清洁生产:工业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规划期内加强企业废气治理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境内工业企业逐渐实行煤改气,并定期检查企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新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安装废气净化装置,禁止使用高硫煤,锅炉燃料煤、气、油并举,确保镇域内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实现持续稳定达标排放;规划远期,具备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则逐渐向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搬迁,减少境内工业废气排放量。 5、推行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推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切实执行农村地区秸秆禁烧,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村为单位划片包干。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秸秆粉碎、集中堆沤、还田一体化技术和养畜过腹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使2012年达到98%,2015年达到99%。 ——强化监督检查:对广木铁路、广青公路、S105、什南路、什四路、什隐路沿线的村所辖地带进行重点监控。实行禁烧工作分片包村的工作责任制,采取“黑斑倒查”的办法,对镇域进行24小时巡查和蹲点守候,力争区域上不留死角,时间上不出现空挡。与各农户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狠抓督促。实现“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目标。 ——加强宣传工作:落实人员,落实资金,利用宣传车,二级广播站、标语、通告、通知书等形式大力宣传。将禁烧通知散发到每个农户,使禁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禁烧工作,实行奖惩制度。 6.2.2.2清洁能源普及 1、推广清洁能源,限制燃煤使用 推广和增加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和电,实施以气、电代煤工程。建成区内,天然气管网到达地区的所有燃煤、燃重油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天然气尚未到达地区的燃煤锅炉采用洁净煤;场镇生活、餐饮场所和施工工地禁止使用燃煤。在城郊推行型煤固硫技术,限制煤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及烟尘、粉尘排放量。 2、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加强农村电气化建设 农村地区结合“户办工程”和“六联行动”,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规划期内修建户用沼气池650口,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院等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加快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气化普及率,鼓励使用液化气,实现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等新型替代能源,逐步减少常规能源和秸杆、薪柴作为燃料的过度消耗,提高农村能源的利用效率。预计2012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到70%以上。 6.2.3重点建设项目 大气环境整治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详见下表。 表6.4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 (万元) 1 扬尘整治工程 加大场镇主要街道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元通街、通顺街、光荣路、青荣路等的扬尘治理,每周洒水降尘2次 10 2 道路硬化改造工程 完成全镇约20km的乡、村、组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使各村组干道硬化率达85%以上,将广青公路改造成32m宽沥青砼路面。 500 6.3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3.1规划目标 以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为控制重点,切实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使声环境质量保持现有水平。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见表6.5。 表6.5 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 指 标 2012年 2015年 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值 )——噪声 100 100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6.3.2规划内容及措施 强化交通管理,强制报废旧车辆,严格控制重型货车进入场镇,禁止拖拉机进入场镇;严格执行已划区域禁鸣喇叭的规定,逐步扩大禁鸣地域和路段,减小噪声污染;加强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和执法管理。 6.3.2.1交通噪声控制 ——控制机动车噪声。现有各种机动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在城区划定禁鸣区域,并逐步扩大禁鸣地域和路段,减少噪声污染;需要安静的地段限制行驶速度,并禁止大型或重型车辆驶入。 ——加强道路整改。加快城区道路交通干线新、扩、改建进程,改善交通道路拥挤状况,以缓解交通压力和降低噪声污染。城市新建干道和拟整治干道,将推广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材料等低噪声路面。另外,通过完善道路标志,改善道路路面状况,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疏导,保持道路的畅通,减少车辆鸣笛、变速、刹车,会明显使交通噪声水平降低。 ——强化交通管理。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疏导,保持道路的畅通,减少车辆鸣笛、变速、刹车,会明显使交通噪声水平降低。通过设置单行道、禁停区疏导交通,建立完善的城市市政、交通管理办法和手段,提高城市市政、交通管理水平。 ——重视噪声隔离防护。沿交通干道两侧布置种植墙或专用声屏障,作为和居民、文教区的隔离带。临街布置的住宅,应使其与道路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并留出空间辟为绿化隔离带。居住区内路网规划中,划清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道路,避免交通性干道对居住区的干扰。在生活道路两侧可布置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同时考虑防噪布局。 6.3.2.2社会生活噪声控制 ——严格控制娱乐场所的噪声。严格控制夜总会、歌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的噪声。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不得超过环境噪声标准。在噪声强度较高的室内可悬挂吸声体、制作吸声吊顶,用吸声材料和结构装饰墙壁。 ——严格控制高音喇叭的使用。禁止使用大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居住、文教、商业区使用高音喇叭,依法控制各大商店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行为。 ——居民使用电器、乐器和进行家庭娱乐活动,或在住宅楼内进行装修活动,要减轻对周围邻居的干扰;生活环境噪声污染应该从制定和执行建筑物隔声标准,提高建筑物隔声性能上入手(保证不同建筑之间或同一建筑内相邻房间有足够的隔声降噪量,以防止人们在生活中互相干扰。对于公共建筑或住宅应通过安装隔声门、双层或多层玻璃窗,提高建筑的隔声性能,都是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6.3.2.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 ——建筑施工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必要时还要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施工作业场地边界噪声不许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应禁止在居住区夜间施工,不得不进行夜间施工时,严禁使用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设备。 ——在噪声严重的工厂、施工现场或交通道路的两侧,设置足够高度的围墙或挡板,大量植树都可以使噪声强度衰减。建筑施工中用水压式打桩机代替气锤式打桩机,降低噪声污染。 ——建立和实施建筑业施工资质制度,加强施工工地的管理和监测,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从严控制建筑 施工噪声,特别是夜间施工噪声。 ——逐步规范建筑装修市场,依法征收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加强现场监督执法检查,促使施工单位做到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排放。 ——倡导文明施工,争创环保型文明施工工地。 6.3.2.4工业噪声治理 目前元石境内工业企业较多,部分工业企业涉及工业噪声产生,未来将分散的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严格园区准入条件,只引进科技型、环保型、降噪措施合理可行的工业企业。为此,规划简要提出如下噪声治理及控制措施:凡存在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有效降低噪声措施,厂界噪声必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改进结构,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提高加工精度、装配质量,采用优化操作方法,替换噪声级高的陈旧设备和工艺;只引进科技型、环保型、降噪措施合理可行的工业企业。规划远期将符合入园条件的工业企业搬迁至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减少境内工业企业数量,以减少工业噪声源。 6.3.3重点建设项目 噪声治理项目主要包括道路路面治理、声屏障、隔声窗、绿化带建设、企业设备改造等。 6.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6.4.1规划目标 规划期内,建成覆盖元石镇固体废弃物储运体系,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能力持续发展,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目标见表6.6。 表6.6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 指 标 2012年 2015年 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固废 100 100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7 98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100 10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8 99 6.4.2规划内容及措施 6.4.2.1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预计2012年元石镇垃圾量约为14.94 吨/日,2015年约为19.40 吨/日。规划期内,元石镇生活垃圾仍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生活垃圾经收集后送往什邡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实现封闭化储运,由政府环卫部门负责管理。 规划期内全镇将增加清运卡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扫地车1辆、电动三轮保洁车6辆,人力三轮保洁车14辆、保洁员19名。城镇新增生活垃圾收集点4个、果皮箱100个、垃圾箱50个,农村新增标准化垃圾池5个。垃圾收集方式由现状袋装垃圾逐步向分类收集过渡,远期垃圾收集全部采用分类收集,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各村加大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力度,对可利用的垃圾通过制造沼气、堆肥或资源回收等方式,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预计2012~2015年,全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将达到100%, 为防止垃圾池内成为蚊蝇、病菌的孳生地,应定期对垃圾池、运输车辆及邻近地区进行药物喷洒;细菌、蚊蝇的治理采用喷洒生物菌,利用生物方法消杀菌类和蚊蝇,采取光、液消毒灭菌系统治理;每天对机械设备、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消杀灭菌,保证表面清洁,没有附着污垢和渗滤液。要求垃圾池内外都要定期打药消灭蚊蝇和长年放置诱捕器。 此外,政府应制定元石镇城镇卫生管理办法,镇领导及干部分片区落实检查监督责任。同时,在全镇大力开展环卫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广告牌、标语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环卫意识,让居民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开展整治活动,杜绝乱抛乱倒垃圾、乱支蓬搭架现象。 6.4.2.2建筑垃圾的处置 随着元石镇房地产业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置将成为新的环境问题,为此,元石镇将采取如下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处置。 ——从源头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采用尽量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力度。运出场外的建筑垃圾,对其进行分拣、集中,将其中可作为原材料再生利用的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例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混凝土废料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注意废料的直接再利用,例如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直接在施工现场利用,减少转移的建筑垃圾产生量。 ——加紧建筑垃圾处理步伐。以回填土和绿化土的处置方式为主,部分建筑垃圾运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建筑垃圾应在有关部门监督下,由特许车辆负责清运。 ——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监管。成立建筑垃圾监察组织,对建筑垃圾征收一定环境污染税费以促使各企业自觉的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 6.4.2.3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元石场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为元石镇卫生院,各村均建有村级医疗卫生站,共18个。医疗废物产生量约300kg/天。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大,规划由具有相关专门资质的单位进行统一收集,运至什邡医疗废物处置厂统一处置。什邡医疗废物处置厂采用固定床焚烧设施1套,总投资23万元。设计处理能力1.2吨/日,能满足元石镇医疗废物的处置要求。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焚烧必须与生活垃圾分开,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系统,完善医疗废物的贮存设施(不超过2天)。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须进行分类收集,其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收运系统包括运输路线、车辆配置、周转容器规格和个数、收运时间和频次。一般情况下,医疗废物不应设中转设施,收运系统应包括全过程污染防治、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等管理措施。 6.4.2.4工业固废的处置 元石镇域内现状工业企业以包装彩印、化工机械、建材装饰、冶金粉末、食品加工为主,涉及工业固废产生。预测到2012年为110吨/日;到2015年约为120吨/日。 根据元石镇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只引进科技型、环保型工业企业,对现有企业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进行监督,并逐步引导满足入园条件的工业项目搬迁到什邡市工业园区及城南新区发展。 规划简要提出如下固废处置及管理措施:各工业企业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应进行全过程控制。尽可能选用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更换产品,力求使原材料、固废产生源最大程度“减量化”,减少或尽量避免产生废物;提倡废物循环与回收利用。将一种产品的废物作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最终外排少量无法利用的废物,使废物排放减量化和最小化;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依托德阳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确保工业固废得到安全有效处置。 6.4.2.5农村固体废物处置 ——结合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照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实施固体废弃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并得到有效处理。 ——要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户办工程”和“六联行动”,实施把“一池三改”,即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有效处理人畜粪便。 ——严禁秸秆随意燃烧,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采用秸秆还田利用,秸秆饲料化处理、秸秆气化处理、秸秆种菇及废料还田、秸秆纤维作为材料工业的原料,使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启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程,采用沃土免耕、秸杆覆盖栽培等技术。预计201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2015年达到99%。 ——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回收农地膜,提高回收利用率。建立高效运做的回收网络体系,对可利用的废弃农用薄膜与废弃塑料包装物予以回收利用。对不能回收利用的进行集中安 全处置。 6.4.3重点建设项目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详见下表。 表6.7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重点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 (万元) 1 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建立全镇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镇增加清运卡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扫地车1辆、电动三轮保洁车6辆,人力三轮保洁车14辆、保洁员19名。城镇新增生活垃圾收集点4个、果皮箱100个、垃圾箱50个,农村新增标准化垃圾池5个 150 6.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6.5.1规划目标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见表6.8。 表6.8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类别 指标 2012年 2015年 环境污染防治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7 98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15 21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7 98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2.5 2.4 生态 保护 与建设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2 12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7 99 森林覆盖率(,) 21 23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60 70 6.5.2规划内容及措施 6.5.2.1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给水规划:规划期内,镇区自来水仍由什邡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给,维修并完善境内自来水供水管网5km,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网系统,镇区内配水干管成环网,配水支管为树枝状,形成支环结合的配水管网系统,解决场镇居民生活、市政、公建、商业以及消防用水。确保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2012年达到99%并持续保持此水平。 ——排水规划: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建设场镇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5km,使场镇生活污水最终进行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的排放以顺应地势,直捷、就近、分散的排入雨水管网。雨、污水管均采用钢筋砼圆管,并按规范设置检查井。 ——电力规划:元石镇现状供电主要来自什邡市电网供电,规划对现有110kv变电站进行扩容,变电容量采用4×40MVA。对危旧供电线路和设施进行更新,保持供电线路和设施的日常维护。 ——供气规划: 为了满足场镇气源,从川马601集输站新建Φ377输气管至城西配气站,使元石镇区实现双气源供气,以提高供气可靠性。管网输气压力采用4.0MPa。镇一级输气管道压力采用高压B级(0.4~0.8MPa),经配气站调制中压A级(0.2~0.4 MPa)后向城镇配气,到用户由调压器调成低压后供用户使用。 ——环卫设施规划:完善场镇公厕、果皮箱、生活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并对现有公厕加强卫生管理,使其持续达到国家卫生镇相关标准要求;场镇新增生活垃圾收集点8个、果皮箱100个、垃圾箱50个,使场镇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雨污管网、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街道两旁铺设彩砖,进行统一绿化修整。使场镇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通畅”的要求。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雍城西路、元通街、通顺街两侧,金河西路以西,蓥华南路以西布置。建设主要包括:人民政府办公用房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幼儿园、学校、卫生院建设、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等。 ——人民政府办公用房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规划2009~2010年,对政府办公楼进行维修加固4850 m2,并在政府内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400 m2,内设多功能室、演播厅、排练中心、会议室等,建成集文化、广电、体育、成教、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元石珍奥小学建设: 规划期内,在花桥村4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元石珍奥小学,新建教学楼约2万 m2,为在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运动场所。 ——元石镇卫生院建设: 新建元石镇卫生院门诊大楼2500 m2,占地10.7亩,更新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元石镇医疗卫生条件。 ——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 规划期内,将在城西社区建设元石农贸市场,面积1000m2,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管网,增设格栅、隔油池等设施,规范农污水排放方式;对市场进行区域分类,规范场内各经营户摆放位置和经营种类,将沿街为市的流动摊贩纳入市场内经营,规范市场秩序。 此外,在箭台村、花桥村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新建什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00亩的什邡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广木铁路什邡站以西,规划占地面积200亩的元石镇物流园区,发展以日用百货、家具、建材、办公用品、副食品等为主的物流产品,园区具有交易、分拣、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功能。设置桂湖摩尔日用品配送中心、富江日用品配送中心、工业产成品物流中心、农资产品配送中心等,将元石镇建成什邡市物流中心。 3、场镇绿化与景观设计 (1)场镇绿化 规划形成以渠系绿化带、道路绿化带为联系纽带,以绿地广场、城市公园为节点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城镇绿地系统。 ——渠系绿化带: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二十支渠两岸种植渠系林300余株,形成开敞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纽带。 ——道路绿化带:沿主要干道成青路、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北京大道、两侧打造绿色走廊,修整沿线绿化带共5km,绿化树种突出各自特色,提高该镇出入通道的景观水平和生态防护功能;与镇区主要道路交叉点应设置交通绿岛、渠化绿带,加强绿化的细部设计。 ——绿地广场:广场绿地按“城镇级—社区级”二级划分,重点布置在城镇出入口、主要公共设施周边和住区的中心地带,注重与城镇形象的塑造和方便居民的使用相结合。规划城镇级绿地广场1个,社区级绿地广场2个,服务半径300~500m,设置健身器材、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作为城镇重要的居民游憩、健身空间。 ——景观节点:绿化与标志性的行政和文化公共建筑一起形成风格独特的人文景观节点,成为人流聚集、步行的主要景观空间。 除此之外,集中开展全镇主要街道、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拆墙透绿”、“见缝搜绿”、“屋顶绿化”工作,在场镇增加盆栽等绿化节点设置,并积极推广立面绿化。 规划期内,通过修建绿地广场、街头绿化小品、种植行道树、景观绿化带等措施,2010~2012年,元石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2.28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m2/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以上。远期随着城镇面积及人口的增加,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实现城镇四季有花,月月见绿,景观优美的目标。 4、城镇风貌改造及环境整治 规划期内将对镇区内1832户进行维修加固,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房屋整修,外观粉刷翻新。同时,对广青公路两侧房屋按照现代川西建筑风格进行统一风貌打造,对两旁的店招、店牌进行统一更换。 与此同时,规划期内将抓好场镇环境综合整治,确定广木铁路、S105、广青公路、雍城西路沿线为重点整治地段,整治内容为:卫生保洁,广告张贴,摊点设置、车辆停放等工作。重要地段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并在墙体上书写固定标语共计200多条;对辖区内的2万平方米“牛皮癣”进行清理;用10余台铲车和30余台拖拉机对辖区内的100余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清除卫生死角垃圾260吨,清除卫生死角率达95%。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加强场镇环境卫生管理。按照部颁标准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制度。成立由8人组成的什邡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元石镇中队。主要负责整治市场秩序,规范街巷摊点,治理占道经营,达到座商归店、摊位归区、农贸归市;建立一支5人组成的保洁队伍,负责S105、广青公路、雍城西路等主要道路道沿线环境卫生的全天清扫保洁;一支2人组成的清运队伍,负责各企事业单位和场镇街道垃圾的日产日清;一支3人组成的城管队伍,负责场镇环境卫生、秩序的管理、监督,确保场镇整洁有序。 二是加强街面秩序管理。规范市容、交通秩序,做到道路通、排水畅、环境整洁。召开“门前五包”动员大会,与住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新增机动车停车位。市场归区、摊点归位。场镇建成区重要节点做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 三是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规范建成区道路两侧的户外广告、商招店招管理,加大“牛皮癣”治理力度,消除视觉污染。 四是加强场镇景观风貌建设。场镇要结合地域文化和经济特点,梳理场镇布局,打造特色场镇街区。 五是加强水环境治理。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不得直排。 5、环境监管与污染控制 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污染源调查,严格遵循普查技术规范,对主要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普查。 加大对污染源监管力度。结合安全工作,坚持“回头查,回头看”,对企业定时与不定时进行跟踪检查,对违法排污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的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控制环境污染的经济政策。 6.5.2.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一池四改”工程 元石镇的农产品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其产沼气原材料来源丰富,加上气候适宜,是发展沼气的适宜地区,更是“人畜—沼气—果”、“人畜—沼气—菜”立体生态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最易推行的地区。规划期内,元石镇将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建户用沼气池650口,同时,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实施“四改”( 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500户,使农户在用上清洁能源的同时,美化农户庭院、消灭疾病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改善庭院卫生,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确保2012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将加强全镇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造U型渠16km,改造金带渠1.38km,完成内部岁修6处,衬砌渠道19km,新建U型渠10km,每年对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进行疏淘清淤二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制定沟渠管护安排意见,明确村(社区)主体责任,并将沟渠管护纳入目标考核。并结合土地整理和农村节水灌溉项目,新建提灌站3座,改善灌面268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区1500亩,保证农业灌溉用水、生产用水畅通。 2、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规划期内,元石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主要涉及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建设,将新建花桥村、箭台村、南桥社区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扩建青灵村、桂泉村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配置图书室、运动场所等文化体育设施,建筑面积共1780m2。全面推行“双代服务”制度,在各村、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群众全程代理服务中心。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地区对照“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要求,规范环卫作业管理,重点做好镇内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加强河流及塘、库、堰水面和沿岸漂浮物、堆积物的打捞和清除;开展畜禽粪便和污水治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三改”(改厕、改厨、改圈),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治理乱搭乱建、乱摆乱放。 中心村、聚居点参照城镇管理“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居住区(中心村、聚居点)环境卫生公约,签订“门前五包”(包环境卫生、包秩序、包垃圾处置、包家禽圈养、包池塘沟渠)责任书,教育和引导群众增强环境卫生意识,转变生活习俗;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农民集中居住区、中心村、聚居点的物业管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4、生态建设细胞工程 (1)生态村建设 按什邡市的统一部署,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村容村貌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规划期内将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确保乡内80%以上行政村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村。 ?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民主荐事,坚持“四权”分离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三个集中”、“三大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文明生态村。 ?目标任务 以建设生态型循环经济链为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什邡市近郊平原生态示范村。 ?建设内容 (一)突出特色产业。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在青灵村、广福村积极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城郊蔬菜基地,培育食用菌种植大户10余户;在青灵村大力发展晒烟产业;在花桥、箭台两村,广青路的外侧发展以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在青灵村大力发展商品猪和小家禽养殖基地,科学发展畜禽养殖业,搞好畜禽防疫和环境保护,实现种养结合。 (二)大力实施“两通两清一整治”(通水、通路;清垃圾、清庭院、风貌整治)工程 ——饮水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建设较为完善的农村供水设施,确保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通路:加快村庄道路建设,平整硬化村庄道路,硬化率达80%,并对村庄道路定期清扫;实施连通乡村道路、硬化村庄道路、进户道路。 ——清垃圾:清除村庄内现有各种乱堆乱放乱倒的垃圾,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建设固定的垃圾集中堆放点,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照“户集、乡收、县处理”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清庭院:清理农户庭院,做到房前屋后,室内干净整洁,庭院美化。 ——风貌整治:将每户农户户外墙外粉白,墙根处刷铁灰色贴脚线带,封檐板采用红油漆粉饰,院坝未硬化的全部采用豆石混泥土硬化。 (三)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 将村委会、党团活动室警务室、村卫生站、老年活动中心、农民培训学校、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设施、小型广场等基础设施集中修建。 (2)生态家园创建 此外,规划期内,按照《四川省生态家园评估指标评分表》,制定“元石镇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积极创建生态家园60户。 5、箭台村城乡统筹试点村建设 规划期内,将箭台村建成德阳市城乡统筹试点村。 ——规划范围: 项目涉及箭台村5、6、7、8、9、10、18组七个组,412户1084人,涉及土地约2200亩。 ——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规划结构 以花为媒,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构建“一心、一带、五片、多节点”。 一心:发展现代花卉产业为中心,集种植、观光、展示、交易为一体。 一带:滨河乡村风光休闲旅游产业带。打造金带河自然景观,修缮大观音寺,发展现代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五片:现代工业园、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体验园,两处农耕产业园。 多节点:入口节点和广场,滨河广场、花卉展览馆、5个农民新型社区等。 ——建设内容: 1、花卉种植游览区: 处于基地中心,以鲜切花和盆栽花培育为主,以玫瑰、郁金香、兰花等花卉为主题,各类花卉种植形成不同的景观图案。规模260亩。 2、高科技农业区: 基地靠近城区,总规模200亩。适于规模种植蔬菜,反季节和奇异蔬菜,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提高土地产值。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100亩,设置大棚生产区9个,配套喷灌系统,建设排灌沟3.15km,蓄水池3口,建设沥青混凝土道路6.51公里。 3、乡村休闲养生区: 分为两个部分,沿金带河规划乡村休闲旅游以农家乐为主,靠近大观音寺打造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度假酒店,利用花卉产业,引进香薰和药浴,洗涤身体和心灵。规模总共约200亩。 4、农民新型社区: 共建5个农村新型社区:?9、10组社区东区,占地面积24924.4m2,建筑面积7374.4 m2,容纳79户,303人;?9、10组社区西区,占地面积16262.4m2,建筑面积6882.4 m2,容纳58户,223人;?7、8组社区,占地面积24012m2,建筑面积9493.9m2,容纳80户,280人;?5、6、18组社区北区,占地面积23376m2,建筑面积8338m2,容纳70户,243人;?5、6、18组社区南区,占地面积19839m2,建筑面积7742.6m2,容纳65户,225人。其中,5、6、18组集中居住在规划区东边,占地50亩;9、10组集中居住在金带河北面,占地50亩,7、8组集中居住在金带河中游,占地35亩。新型社区内绿地率均在30%以上。建筑采用1~2层“白墙灰瓦”川西民居风格,在新型农村住宅区全面实施公共设施“六进村”工程,配套完善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通信等基础设施,新建小型广场2个,切实改变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运动休闲区: 以射箭、自行车等现代体育运动为主,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时尚活力元素。占地10亩。 6、现代农业耕作区: 通过土地整理和水系的梳理,达到规模化经营与管理,实现农业现代化。 6、花桥村、箭台村土地整理 规划2010~2011年,实施花桥村、箭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8354.6亩,主要包括居民点整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防护林工程五大工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 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对现有耕地田块归并、改造现有田间道路道路和沟渠,开发零星荒地等方式,提高土地质量,修复受损农田800亩,增加耕地面积1000余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优化生态环境。 7、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期内,元石镇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箭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打造集餐饮、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县城后花园;修复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因此旅游环境保护应引起足够。 (2)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落实各类污染源控制指标,使旅游区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餐饮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商业、旅游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处理 ——规划近期,旅游区餐饮娱乐废水需经先隔油池处理,再由化粪池或沼气池处理后用着周边林地肥料,规划远期,农家乐等餐饮娱乐场所应自行修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小型地埋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或相邻的几家餐饮单位共同选址修建生化处理装置),确保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方能排入地表水体。 旅游景区范围内应加强配套雨污管网的建设。 对游客相对比较少的地方要求尽量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多使用现成食品。 大力发展生态厕所,粪便尽量做为农肥。 ?固体废弃物整治 增加景区垃圾箱数量,设置垃圾收集站,及时将垃圾运至什邡市垃圾处理厂。 有条件的区域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箱应当有盖、不漏水、不生锈、易于清洗和携带。 加强旅游垃圾管理法制化。对于旅游垃圾,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杜绝乱抛乱弃现象。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环境整治措施包括:推进天然气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加大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预防汽车尾气污染。 ?声环境保护 加强对交通噪声、旅游娱乐场所的管理。 8、植被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 ——生态保育:规划期内,元石镇将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经济林建设,并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其林木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水土流失整治等。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用材林、经济林、育苗基地建设任务,全部达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村庄林场化、城乡公园化”的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197亩,在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两岸种植防护林,更新改造渠系林3km;更新改造残次林盘500亩,种植慈竹、水果等经济林品种和杨树、巨桉等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逐年提高境内森林覆盖率。 ——水土流失治理:元石镇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随着元石镇天保工程的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在荒地、农田道路绿化等措施,水土流失现象会逐渐减少,预计水土流失治理率2012年达到88%,2015年达到90%。 9、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元石镇畜禽养殖包括生猪、鸡、鸭、鹅、兔等,成立有优质商品猪协会和优质小家禽协会。境内目前有规模化养殖场4家(养猪场2家、养鸡场1家、养鸭场1家),未上规模的大型养殖场3家,绝大多数分布在青灵村、桂泉村。规划期内,元石镇养殖将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培育10户新养殖大户,考虑到畜禽养殖污染危害大,本规划提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划定禁养区。规划建议将元石镇内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广木铁路、省道105、什南路、什四路、什隐路以及规划的广青公路(北京大道)等主要道路两侧纵深300米范围;城镇规划区范围划定为禁养区,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业。 ——推广种养结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以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学习“种养结合零排放”的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畜牧站工作人员应大力宣传修建沉降池和沼气池的重要性以及修建沼气池的政府惠民政策,动员养殖户进行排污改造。全镇规模养殖户和大型散养户必须修建沼气池或化粪池处理畜禽粪便及废水,并将其还田利用,并逐步建立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料管理技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对规模养殖户和大型散养户通过合理规划,使养殖场与农业种植面积、种植种类相配套,由养殖场主与周边农户或种植业主签定养殖粪便使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保证养殖粪便全部返田使用。在种植区域内修建蓄粪池,用U型渠将经处理的粪水输到蓄粪池中,方便使用。 通过推广种养结合、综合利用、沼液回用、干湿分离,减少农村水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化肥和农药的控制 在规划期内,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不断降低农药、化肥和农膜的使用量,切实遏制农村面源污染。继续提倡基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保障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安全生育期的需要。追肥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添加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相应减少化肥用量,要严格控制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同时积极推广使用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无机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的种植规模。 11、绿色农产品认证 元石镇将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走“绿色农产品”之路。规划期内采取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3000亩,新型肥料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推广2000亩,并将在箭台村建设无公害高产大棚蔬菜100亩,花卉苗木基地260亩,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亩,并积极开展对镇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证。到2012年,使得到认证的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87万亩,种植比重将达到60%以上。 12、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规划期内,元石镇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大镇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单位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元石镇人民政府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确保规划期内元石镇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等级不降低。 13、农村环保宣传 在5个村,2个社区建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橱窗,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深入民心,人人参与共创美好家园活动,使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高。 6.5.3重点建设项目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详见下表。 表6.9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 领域 序 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 (万元) 城 镇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1 政府办公用房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对政府办公楼进行维修加固4850 m2,并在政府内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400 m2,内设多功能室、演播厅、排练中心、会议室等 200 2 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在花桥村4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元石珍奥小学,新建教学楼约20000 m2;新建元石镇卫生院门诊大楼2500 m2 550 3 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 建设元石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广木铁路什邡站以西,规划占地面积200亩的元石镇物流园区 1300 4 场镇绿化工程 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二十支渠两岸种植渠系林300余株;沿主要干道成青路、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北京大道、两侧打造绿色走廊,修整沿线绿化带共5km;规划城镇级绿地广场1个,社区级绿地广场2个;集中开展主要街道、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拆墙透绿”、“见缝搜绿”、“屋顶绿化”工作,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2.28万m2 400 5 城镇风貌改造及环境整治 对镇区内1832户进行维修加固,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房屋整修,外观粉刷翻新;对广青公路两侧房屋按照现代川西建筑风格进行统一风貌打造;确定广木铁路、S105、广青公路、雍城西路沿线为重点环境整治地段,张贴标语并在墙体上书写固定标语200多条;对辖区内的2万平方米“牛皮癣”进行清理;清除积存垃圾100余吨,清除卫生死角垃圾260吨 400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1 农村“四改”工程 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500户,改善庭院卫生 200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改造U型渠16km,改造金带渠1.38km,完成内部岁修6处,衬砌渠道19km,新建U型渠10km,每年对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进行疏淘清淤二次;新建提灌站3座,改善灌面268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区1500亩 250 3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新建花桥村、箭台村、南桥社区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扩建青灵村、桂泉村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配置图书室、运动场所等文化体育设施 200 4 生态建设细胞工程 将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积极创建生态家园60户 100 5 箭台村城乡统筹试点村建设 构建“一心、一带、五片、多节点”,建260亩花卉种植游览区、200亩高科技农业区、200亩乡村休闲养生区、5个新型社区、现代农业耕作区,把箭台村打造为集种植、观光、展示、交易为一体乡村休闲旅游基地 1500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6 花桥村、箭台村土地整理项目 整理土地8354.6亩,主要包括居民点整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防护林工程五大工程,修复受损农田800亩,增加耕地面积1000余亩 800 7 生态保育与林业发展 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197亩,在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两岸种植防护林,更新改造渠系林3km;更新改造残次林盘500亩 100 8 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采取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3000亩,新型肥料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推广2000亩,在箭台村建设无公害高产大棚蔬菜100亩,花卉苗木基地260亩,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亩 300 9 农村环保宣传 在5个村建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橱窗,加大宣传力度,人人参与共创美好家园活动,使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高 5 第七章 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根据对元石镇现状调查,以2009年为基准年,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涉及5项基本条件中4项已达标,1项未达标;涉及14项(共20子项)考核指标中11项(16子项)已达标,3项(4子项)未达标。 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将针对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项基本条件,3项(4子项)未达指标的规划措施和重点工程进行详细论述。 7.1已达基本条件及指标分析 对于已达基本条件和指标,在规划期内,通过相应的重点工程对其进行持续改进,确保实现持续稳定达标。 7.2未达基本条件及指标分析 7.2.1未达基本条件分析 现状:2009年,元石镇尚未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尚未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市级生态村比例为0,未达到80%的要求,乡镇环境规划正在编制中,未达到第2项基本条件“基础扎实”的要求。 规划:元石镇于2009年编制《什邡市元石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环境规划》,通过对水、大气、声、固废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的措施和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于2010年创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规划2012年前,将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因此到2012年,元石镇达到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两年以上,且80%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基础扎实”考核要求。 7.2.2未达指标分析 2009年,元石镇3项(4子项)指标未达到考核验收标准,对于未达指标,在规划期内,通过相应的重点工程对其进行改进,确保在2012年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要求,并得到持续提高。 (1)环境污染治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现状:2009年,元石场镇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制,埋设有排污管约4km,无污水处理站。居民生活污水、部分企业污水等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绿化,或就近排入河流或农灌渠中,对镇域内的主要河流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以及农灌渠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通过核算,元石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在30%左右,未达“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70%)的要求。 规划:2011~2012年,建设镇区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约5km污水管网。同时加强场镇内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修建沿河污水截流干管,使场镇生活污水管网收集率和服务人口比例均达到80%以上,实现将场镇生活污水大部分纳入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回澜镇什汉村,占地40亩,总投资3700万元,于2004年9月动工建设,2007年5月投入运行,采用改良型SBR生化池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3万吨。设计服务范围包括中心城区(方亭、皂角、回澜、元石)、马祖镇和禾丰镇,除生活污水外,可接纳5000m3/d的符合标准的工业废水和服务片区内的新农村社区污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最终排入石亭江。“5.12”地震后,由于进水量发生变化,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受到影响,经整改调试,预计于2010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2012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518.51m3/d,2015年元石镇城镇生活污水量为854.04m3/d,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设计处理能力(3万m3/d)完全可容纳该镇区生活污水。因此可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在2012年达到70%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 同时,将场镇未能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水全部进入化粪池、沼气池、氧化沟或湿地处理系统等处理,并进行农肥、绿化等综合利用。 (2)环境污染治理——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现状:农村排污沟管缺乏,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尚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户污水部分采用沼气池、化粪池处理后部分用作农肥。其中,仅青灵村、广福村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达80%以上。 2009年,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40%。未达“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50%)的要求。 规划:规划期内,在元石镇农村居民点、基层村修建户用沼气池650口,主要集中在箭台村、花桥村、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尽量用于农肥,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预计到2012年,至少广福村、青灵村、花桥村、箭台村4村的污水治理受益农户比例可达到80%以上,元石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可达到80%。2015年进一步提高,达到100%。 (3)生态保护与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现状:2009年,元石镇场镇常住人口4547人,公共绿地面积约为4.1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9.0m2/人,低于“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12m2)的考核要求。 规划:(1)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二十支渠两岸种植渠系林300余株,形成开敞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纽带;(2)沿主要干道成青路、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北京大道、两侧打造绿色走廊,修整沿线绿化带共5km,提高该镇出入通道的景观水平和生态防护功能;(3)规划城镇级绿地广场1个,社区级绿地广场2个,服务半径300~500m,设置健身器材、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作为城镇重要的居民游憩、健身空间。集中开展全镇主要街道、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拆墙透绿”、“见缝搜绿”、“屋顶绿化”工作,在场镇增加盆栽等绿化节点设置,并积极推广立面绿化。 规划期内,通过修建绿地广场、街头绿化小品、种植行道树、景观绿化带等措施,2010~2012年,元石镇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2.28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m2/人。远期随着城镇面积及人口的增加,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实现城镇四季有花,月月见绿,景观优美的目标。 (4)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现状:农产品种植面积约为1.45万亩,各村均有分布,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烟叶、食用菌、木耳、芹菜、莴笋、白菜、菠菜、黄瓜、冬瓜、萝卜、茄子、四季豆、葱蒜、海椒等品种,绝大部分尚未得到省农业厅相关部门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认证。2009年,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为1450余亩,比重仅为10%左右。未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60%)的要求。 规划:元石镇将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走“绿色农产品”之路。规划期内采取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3000亩,新型肥料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推广2000亩,并将在箭台村建设无公害高产大棚蔬菜100亩,花卉苗木基地260亩,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亩,并积极开展对镇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证。到2012年,使得到认证的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87万亩,种植比重将达到60%以上,满足“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60%的考核要求。 第八章 规划重点工程实施方案 8.1重点工程及投资概算 根据《工程建设规范》)《四川省建委(2000)建筑工程概(预)算规范》及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元石镇的实际情况及现行市场价格作相应调整,本规划对各阶段工程投资费用进行估算,具体见表8.1。 元石镇重点工程项目分布见附图7。 本次规划实施方案21项,总投资8240万元,第一批7个方案是针对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未达基本条件及指标所提出的实施方案,第二批14个方案是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持续改进方案,确保元石镇在2012年实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并在2013—2015年不断巩固提高。 元石镇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支持,保证专款专用,环保优先的原则分配资金。 表8.1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重点工程一览表 方案 类型 建设领域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实施年限 实施区域 责任部门 针对指标 第一批 针对 未达 指标 的建 设方 案 水环境治理工程 1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建设镇区至什邡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约5km,同时加强场镇内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场镇污水管网服务范围达到80%以上 500 市、镇财政投入 2011~2012 元石场镇 市水利局 市环保局 镇政府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2 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 在高坪镇农村居民点、基层村修建户用沼气池650口,主要集中在箭台村、花桥村、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生活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尽量用于农肥,实现综合利用不外排 325 省拨 自筹 2010~2012 箭台村、花桥村、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 市农业局 镇政府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3 场镇绿化工程 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二十支渠两岸种植渠系林300余株;沿主要干道成青路、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北京大道、两侧打造绿色走廊,修整沿线绿化带共5km;规划城镇级绿地广场1个,社区级绿地广场2个;集中开展主要街道、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拆墙透绿”、“见缝搜绿”、“屋顶绿化”工作,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2.28万m2 4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元石场镇 市建设局 市林业局 镇政府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4 城镇风貌改造及环境整治 对镇区内1832户进行维修加固,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房屋整修,外观粉刷翻新;对广青公路两侧房屋按照现代川西建筑风格进行统一风貌打造;确定广木铁路、S105、广青公路、雍城西路沿线为重点环境整治地段,张贴标语并在墙体上书写固定标语200多条;对辖区内的2万平方米“牛皮癣”进行清理;清除积存垃圾100余吨,清除卫生死角垃圾260吨 4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 元石场镇 市规划局 市建设局 市城管办 镇政府 —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5 生态建设细胞工程 将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积极创建生态家园60户 1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1 箭台村、花桥村、广福村、青灵村 市环保局 镇政府 第2项基本条件 第一批 针对 未达 指标 的建 设方 案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 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采取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3000亩,新型肥料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推广2000亩,在箭台村建设无公害高产大棚蔬菜100亩,花卉苗木基地260亩,在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基地1000亩 3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花桥、箭台、广福、青灵等村 市农业局 镇政府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7 农村环保宣传 在5个村建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橱窗,加大宣传力度,人人参与共创美好家园活动,使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高 5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箭台村、花桥村、桂泉村、广福村、青灵村 镇政府 第5项基本条件 小计 第一批建设项目共计7项工程 2303 — — — — — 第二批 持续 改进 的建 设方 案 水环境治理工程 8 河道整治 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综合整治,包括污水截流、河道拆违、河道清淤、防护提整修、绿化建设与控制 150 财政投入 2010~2014 板楼子河 踏水桥河 鲍家湾河 市水利局 镇政府 地表水环境质量 9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在箭台村建小型自来水厂1座,供箭台村规划的5个新型社区用水,设计供水能力为500t/d,其余各村建设农村卫生井30口,并进行旧井卫生达标监控,增添相应的净化、消毒设施。保证住户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300 财政投入 2010~2013 全镇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扶贫办 镇政府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大气环境整治工程 10 扬尘整治工程 加大场镇主要街道雍城西路、金河西路、元通街、通顺街、光荣路、青荣路等的扬尘治理,每周洒水降尘2次 1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4 元石场镇 镇政府 空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整治工程 11 道路硬化改造工程 完成全镇约20km的乡、村、组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使各村组干道硬化率达85%以上,将广青公路改造成32m宽沥青砼路面。 5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全镇 市交通局 镇政府 空气环境质量 第二批 持续 改进 的建 设方 案 固废处理工程 12 生活垃圾清运系统 建立全镇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镇增加清运卡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扫地车1辆、电动三轮保洁车6辆,人力三轮保洁车14辆、保洁员19名。城镇新增生活垃圾收集点4个、果皮箱100个、垃圾箱50个,农村新增标准化垃圾池5个 15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全镇 市建设局 市卫生局 镇政府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13 政府办公用房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对政府办公楼进行维修加固4850 m2,并在政府内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400 m2,内设多功能室、演播厅、排练中心、会议室等 200 财政投入 2010 元石场镇 市规划局 市建设局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14 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在花桥村4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元石珍奥小学,新建教学楼约20000 m2;新建元石镇卫生院门诊大楼2500 m2 550 财政投入 2010 元石场镇 市规划局 市建设局 市教育局 市卫生局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15 市场及配送中心建设 建设元石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广木铁路什邡站以西,规划占地面积200亩的元石镇物流园区 13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2 元石场镇规划区 市规划局 市建设局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6 农村“四改”工程 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500户,改善庭院卫生 200 自 市农业局 筹 2010~2012 全镇 镇政府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17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改造U型渠16km,改造金带渠1.38km,完成内部岁修6处,衬砌渠道19km,新建U型渠10km,每年对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支渠进行疏淘清淤二次;新建提灌站3座,改善灌面268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区1500亩 25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4 全镇 市农业局 市水利局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第二批 持续 改进 的建 设方 案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8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新建花桥村、箭台村、南桥社区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扩建青灵村、桂泉村村级阵地及文化活动室,配置图书室、运动场所等文化体育设施 2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 花桥村、箭台村、南桥社区、青灵村、桂泉村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19 箭台村城乡统筹试点村建设 构建“一心、一带、五片、多节点”,建260亩花卉种植游览区、200亩高科技农业区、200亩乡村休闲养生区、5个新型社区、现代农业耕作区,把箭台村打造为集种植、观光、展示、交易为一体乡村休闲旅游基地 15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4 箭台村 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20 花桥村、箭台村土地整理项目 整理土地8354.6亩,主要包括居民点整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防护林工程五大工程,修复受损农田800亩,增加耕地面积1000余亩 8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09~2011 花桥村、箭台村 市国土局镇政府 第4项基本条件 21 生态保育与林业发展 实施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197亩,在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两岸种植防护林,更新改造渠系林3km;更新改造残次林盘500亩 100 财政投入 自筹 2010~2014 板楼子河、踏水桥河、鲍家湾河沿岸 全镇 市林业局 镇政府 森林覆盖率 小计 第二批建设项目共计14项工程 6210 — — — — — 合计 8240 — — — — — 8.2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战略性强、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组织,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社会兴办”的建设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和决策,强化专家咨询,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争取社会各阶层、企业和团体的大力支持,以保证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和重点项目得以贯彻实施,达到预定目标。 8.2.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 (1)成立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制度。 (2)成立专家工作组 聘请省内有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国家级生态乡镇”专家组,建立“专家人才库”。专家组的具体工作是: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协助向国内外有关机构、单位发布有关信息,协助示范县参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负责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人才培训和日常咨询服务;参与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检查、验收。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 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中,组织创新十分重要。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规划引导,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和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建设工作成效要作为市级有关部门和镇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成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实行部门、镇主要领导负责制,将规划目标和项目分解到各村、企业层层落实,保证实施。 8.2.2政策和管理制度保障 (1)环境保护政策保障 镇政府按照“国家优美乡镇”建设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市政府应 结合元石镇实际,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以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2)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建设任务 为了使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能全面顺利开展,必须把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落实建设任务,使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整体协调发展。 (3)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制度的先导和依据,而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规划实施的保障和手段。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如下环境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总量控制制度。 8.2.3多方筹集资金,落实建设经费 (1)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 元石镇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支持,保证专款专用,环保优先的原则分配资金。 (2)增大地方投入,合理利用环保资金 在加快元石镇经济建设的同时,适度提高环境建设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同时加强企业技改资金、综合利润留成、排污收费、环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利用。 8.2.4加强科技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依托高等院校,带动企业创新 与四川省和德阳市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高校为依托,提高企业的全民科技意识,依靠科学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加强工业建设的技术革新工作,鼓励各建设单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人才优势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技术革新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 8.2.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1)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育 结合生态工程项目的进行,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国民的知识、技能和科技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 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干部短期培训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各级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推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标语、板报、社县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尤其要抓住“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的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对“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教育课,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中小学生和青年一代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学校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生态宣传、教育。 (3)加强村社环境意识,突出村社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的作用 构建元石镇环境服务工作,造就一批环境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他们在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推动中的主人翁角色作用。 (4)加强和省内外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经验交流 加强与省内外其他生态乡镇的经验交流与考察,互相补充,互为完善,促进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 规划小结 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 元石镇总体定位:元石镇是什邡市区西大门,以农产品深加工、饮料、食品、包装、建材等工业产业为主,以水稻制种、商品蔬菜、烟叶种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为辅,以雍齿坟、射箭台、大观音寺等古遗址文化旅游、箭台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仓储物流为补充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将建成集商住、仓储、物流、中小企业孵化、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环保、人居适宜、功能完善、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什邡市区西部新城。 元石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农村未形成规范的排水体系,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数量较少,受益农户比例较低;公共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场镇绿化、风貌和城镇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农村生态环境需改善。 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城镇绿化与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元石镇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元石镇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根据本规划的分析,以2009年为基准年,元石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涉及5项基本条件中4项已达标,1项未达标;涉及14项(共20子项)考核指标中11项(16子项)已达标,3项(4子项)未达标。 综合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指标,未达指标为: (1)环境污染治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2)环境污染治理——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3)生态保护与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4)生态保护与建设——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针对上述未达指标,同时考虑持续改进目标,本次规划实施方案21项,总投资8240万元,涉及五大工程:(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2)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工程;(3)水环境治理工程;(4)大气环境整治工程;(5)固废处理工程。 通过上述“五大工程”的21项规划方案的实施,确保元石镇在2012年实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并在2013—2015年不断巩固提高,元石镇可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本文档为【什邡市元石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5KB
软件:Word
页数:1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