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y

第4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y

举报
开通vip

第4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y第四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一、欧美古代地理学二、欧美近代地理学三、欧美现代地理学四、总体评述及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基本脉络古埃及地理学(公元前343年以前古希腊占领)古希腊地理学(公元前8世纪-前146年古罗马占领)古罗马地理学(公元前510-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公元623-1258年成吉思汗攻陷巴格达)=欧洲的中世纪(公元500年-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即欧洲的封建社会)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库克等近代地理学(1640-1917/1...

第4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y
第四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一、欧美古代地理学二、欧美近代地理学三、欧美现代地理学四、总体评述及对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基本脉络古埃及地理学(公元前343年以前古希腊占领)古希腊地理学(公元前8世纪-前146年古罗马占领)古罗马地理学(公元前510-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公元623-1258年成吉思汗攻陷巴格达)=欧洲的中世纪(公元500年-150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即欧洲的封建社会)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库克等近代地理学(1640-1917/1945,英国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当代地理学(1918/1945~)一、欧美古代地理学1.古埃及时代地理学2.古希腊时代地理学3.古罗马时代地理学4.古阿拉伯时代地理学1.古埃及地理学埃及历来被喻为上古科学的摇篮。远在约公元前4000年﹐由于生产的需要﹐古埃及人已积累了几何学﹑天文学和测地学的知识﹐掌握了定向﹑定位和度量地表范围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辨认尼罗河泛滥淹没的疆界和依田亩数征税。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古埃及人为引水灌溉﹐开始观测尼罗河水位。在解决选址定位问题上﹐古埃及人掌握了划出正南北线的方法。他们藉助数学﹐把天文和地理联系起来﹐创立了古代太阳历法﹐发明了60进位制。  尽管古埃及在文化上有惊人的成就﹐但是尚属于地理知识积累及朴素的地理思想形成阶段,地理科学的发展也有其狭隘和片面的一面。他们在研究天文和地理现象时未能摆脱星占学的束缚。古埃及人认为﹐世界是椭圆形的﹐埃及位于世界中心一个狭窄的盆地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2.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公元前13-前12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的祖师。所谓“荷马史诗”是指两部历史性长篇叙事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它记述了公元前1280-前1180年100年间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另一部叫《奥德赛》,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回到家乡伊塔卡的艰险经历。奥德赛被风暴吹离航线,在遥远地方漫游了20年,经过了许多自然风光特异的神奇地方。两部史诗时间相差百年,但作者都叫荷马,是一人所作还是两人所作尚无从可考。但不管怎样,“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最早的地理记述了。埃拉托色尼创立“地理学”一词,著有《地理学》(3卷)。亚里士多德之后是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ofCyrene,约公元前273—前192年)。他是西方第一个使用“地理学”这个词的人,“地理”即“地球描述”之意(geography,geo—地球,graphe—描述)。以后的德语、法语、英语、俄语的“地理”一词都是以此音译的。他用几何学的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周长,奠定了数理地理的初步基础。他把世界分为三个主要地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即非洲);五个气候带:一个热带、两个温带和两个寒带。同时划定了气候带的界线。他还第一个根据经纬网绘制了世界地图。3.古罗马时期地理学希腊文明衰落和罗马帝国兴起的时期是西方经典地理学全面建立的时期。罗马初期的斯特拉波是西方地志学或区域地理的开创者,著有《地理学》(17卷)。他整理了荷马史诗以来的古代地理知识,对已知世界进行区划和分类,研究了海岸、三角洲形成和沙漠中的绿洲,还解释了尼罗河的泛滥。罗马帝国后期的托勒密著有《地理学指南》(8卷),总结了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的知识。他绘制的世界地图至文艺复兴前,一直被广泛采用。他所采用的以经度和纬度区分方位的方法,成为近代地图的渊源。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4—前20年,《地理》(Geography)认为,地理学是对人类居住世界的描述,不仅要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不同于埃拉托色尼、喜帕恰斯等前辈学者,记录了存在于地面的人、动植物和陆地、海洋,为描述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已知世界进行了区划和分类,成为区域地理研究的代表.把海岸分为岩岸、沙岸和漓湖等类型,研究了陆地上升、下沉和三角洲的形成;第一个描述了非洲沙摸中的绿洲,正确解释了尼罗河的泛滥,其归因于埃塞俄比亚夏季丰沛的雨水;指出火山土、碎屑土和冲积土的肥力不同;提出自然因素对人文现象(如聚落、人口密度和风俗习惯)有很大影响,注意到历史对地理的作用。托勒密(Ptolemy,公元90—168年,《地理学指南》(GuidetoGeography),古罗马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曾译托勒玫或多禄某。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学大成》(13卷),是根据喜帕恰斯的研究成果写成的一部西方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主要论述宇宙的地心体系,认为地球居于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围绕着它运行。此书在中世纪被尊为天文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著作,直到16世纪中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地心说才被推翻。另一部重要著作《地理学指南》(8卷)是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总结,主要以马里努斯的工作为基础,参考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资料撰成。第1卷为一般理论概述,阐述了他的地理学体系,修正了马里努斯的制图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欧、亚、非三大洲8100处地点位置的一览表,并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纬度和经度网,把圆周分为360份,给每个地点都注明经纬度坐标。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组成,以后曾多次刊印,称为《托勒密地图》。托勒密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整个已知地区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学指南》中来用了波西东尼斯错误的地球周长数字,又在绘制陆地向东延伸中增加了误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为一片连续不断的陆块中间包围着一些海盆,并在地图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还存在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直到18世纪英国探险家J.库克的探险航行,才消除这个错误。他在《地理学指南》中还提出了两种新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4.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古希腊罗马衰落之后,到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发展了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9世纪,以翻译和整理古希腊罗马的地理著作,特别是托勒密的著作为特点。托勒密的地图成为阿拉伯人绘制地图的依据。第二阶段是9-10世纪,在继承古希腊罗马地理学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写了大量的地理著作,如9世纪学者花拉子米(al-Khwārizmi,783-850,著名数学家)以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为范本,写了《世界的形象》一书。该书成为后来一系列著作的依据.并激发了人们进行地理学研究。阿拉伯旅行家们的足迹东到中国沿海,西到大西洋沿岸,南到非洲大陆,北到里海之滨。重要著述有:伊本·库达特拔编著的丛书《道路与国家志》(约846),对于研究历史地理很有价值;雅库比编著的《列国志》(891-892),详述了地势和经济;马苏第的著作《黄金草原和宝石宝藏》,记述了气候、海洋和海陆变化,是这一时期阿拉伯地理学的代表作。第三阶段是11-14世纪。这一时期除旅行家的地理著作外,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地总结以前的成果,其代表人物是伊德里西(idrisi,1100-1165/66)。他所编绘的地图和撰写的著作集中反映了阿拉伯古代地理学的成就。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在认识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例如:巴尔基收集了阿拉伯旅游者们所写的有关气候方面的资料,编成第一本《世界气候图集》,马苏第讲到水汽从水面蒸发和凝结成云;马克迪西认识到气候不仅按纬度变化,也有东西方向的不同,提出把世界划分成14个气候区;比鲁尼在《印度地理》一书阐述了喜马拉雅山以南冲积物中的磨圆石是在湍急山溪里滚动磨圆的,以及山前沉积物颗料粗细的分布同离山地的远近相关等.萨法提出了宇宙循环论,认为自然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耕地能变成沙漠,沙漠能变成耕地,草原会变成海,海洋能变成草原或山地。古代阿拉伯地理学保持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大地是球形的等地理认识和思想,还保存了托勒密等人的地理著作,这些思想和著作以后被文艺复兴的欧洲重新接受,对近代地理学的出现有重要影响。5.地理大发现所谓“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人对离之遥远的地方的发现。“地理大发现”正处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勃兴时期,国际关系已广泛建立,所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理大发现”的本来目的并非是为求知而探险,主要是出于宗教需要和经济需要,一是传播基督教的热诚,二是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后又转入为了贩卖奴隶。继中国郑和七次远征之后,欧洲掀起了探险热、殖民地热。上述欲望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商会不惜重资派人去海上探险。(1)新航路的发现:在西欧,葡萄牙首先发起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1473年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1487年,B.迪亚斯(BartolomeuDias)的探险队到非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CapeofGoodHope),进入印度洋。1497年,以达伽马(VascodaGama)为首的船队沿迪亚斯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经红海至印度洋)。(2)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这种扩张的最重要收获。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1492年他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巴哈马群岛是印度的辖地,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并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省。1493-1496、1498-1500和1502-1504年,哥伦布又进行了第2、第3和第4次航行,先后发现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等岛屿,以及由洪都拉斯到巴拿马的海岸。第3次航行中在帕里亚湾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哥伦布至死也没意识到他发现的这些地方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VespuciusAmericus,1454-1512)到达美洲,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大陆。(3)麦哲伦环球旅行。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V.N.de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这片海域称为“南海”(今太平洋)。为了到达亚洲,人们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或者象好望角那样的地角。基于这种愿望,葡萄牙航海家F.de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起初向西北,后转向西航。船队在航行中从未遇到风暴,即把该海域称为太平洋。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4)澳洲发现。15世纪—16世纪,亨利王子的水手们、哥伦布、麦哲伦、伽马基本上是沿陆缘行驶的,对海洋的情况并不完全清楚。虽然阿拉伯人和公元前7世纪的腓尼基人早已知道印度洋南面是开放的,可那时的欧洲人仍然相信托勒密关于有一个南方大陆封闭印度洋的说法。当麦哲伦通过后来由他名字命名的南美洲海峡时,他肯定地认为火地岛就是托勒密所说的南方大陆。后来的制图者把“南大陆”一直延伸到塔斯马尼亚岛。最终从地图上消除南大陆这一流传千年以上的谬误的是库克。  英国船长库克(Cook,1728—1779年)三次远航,用南大洋航行的事实最终从地图上消除了托勒密的南大陆。首次航行(1768—1771年)他到了塔希提岛,向南航行到南纬40度,确认没有发现南方大陆,然后西行到新西兰,也确认新西兰不是任何南大陆,而后又通过托雷斯海峡,返回。1772年第二次航行,从英国出发深入到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1774年2月到达太平洋南部71°10′处仍未发现南方大陆。1775年回英国时,他带回了南半球为广阔海洋的第一个权威性报告。第三次航行于1776年到达夏威夷群岛,进入北太平洋,后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1778年返回夏威夷群岛过冬,第二年初在与岛上土著人战斗中身亡。库克是第一个勾画出太平洋轮廓的探险家。他关于南大洋的亲身航行实践,在以前探险家的基础上最后绘出了世界基本地图的主要轮廓。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地理大发现给地理科学带来了巨大变革,它的意义也超过地理科学,几乎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都是巨大的推动力。正是由于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刺激了产业革命的迅速到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第一,太空秩序的新概念——波兰学者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年)在地理大发现不久的1497—1529年间对行星、月球和恒星运动进行了多次观察。他发现尽管托勒密的理论(地心说)体系十分繁杂,但不能圆满地解释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所了解到的天体运动现象,如果把太阳放在中心位置计算天体运动的话,则会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于是他大胆地冲破神学的束缚,1543年发表了名著《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伽利略1623年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轰动了整个欧洲知识界,紧接着牛顿1689年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了。第二,迎来了比较研究、归纳法盛行的科学哲学时代,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外部世界,人类在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在大量新发现的事实的比较分析中思索问题,对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万千世界进行分类、归纳,寻求他们的规律。瑞典林奈的植物分类(1735年)是比较归纳法最典型的例子。探本求源的科学哲学观最为盛行。生物是怎样发生演变的?地球的起源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的思想行为来源于什么?一系列既是科学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都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提出来的。如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年),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1755年),康德的形而上学(1781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年)等等。近代科学、哲学的重大理论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的推动有关。第三,推动地理学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变革。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并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地质资料,引起了地理科学界新的思考,使地理学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前的个别的零碎的现象解释发展到全球性的科学的理论思维。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写成了《通论地理》一书,采用太阳中心说,第一个注意到赤道和两极由于受热不同而造成下层空气从极地向赤道流动,这是走向解释世界风系的第一步。1686年英国地理学家埃德蒙·哈雷发表了大西洋信风图及其学说,画出了南北半球信风,标明了亚洲季风,并指出这是海陆受热不同的结果。在地形起源理论上,15-18世纪欧洲掀起了均变说和灾变说的争论。达·芬奇第一个讥笑灾变说,主张是流水夷平高山的。1786年法国学者比阿特提出“均衡河谷”的学说,至今在地貌学上仍有意义。1752年法国地理学家比歇把地球陆地用绵长的山脉分成众多大的流域,并以此概念闻名于世,至今流域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1682-1725年俄国彼得大帝组织探险队,并于17世纪末完成俄国欧洲部分南部的测量绘图工作,1758年伟大博物学家罗蒙诺索夫创立了俄国科学院地理部。由于地理大发现,刺激了航海业,从而促进了绘图业的发展。1959年荷兰地理学家墨卡托(Mercator,1529-1594)创立了墨卡托投影,第一个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把地球球面绘制到平面上的方法,一直为航海者所采用。1728年法国的卡西尼和荷兰的尼古拉·克鲁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二、欧美近代地理学英国地理学(人类生态学)法国地理学(“或然论”)德国地理学(景观学说)美国地理学洪堡,1769-1859李特尔1779-1859李希霍芬1833-1905拉采尔1844-1904豪斯霍费尔1869-1946戴维斯1850-1934辛普尔,1863-1932白兰士1845-1918白吕纳,1869-1930马东男,1873-1955奇泽姆,商业地理索尔,1889-1975佩舍尔1826-1875)赫特纳,1859-1941施吕特尔1872-1952罗伯特·古拉德马,1865-1950)帕萨尔格,1867-1958),韦贝尔,1888-1951)特罗尔·卡尔,,1899—1937)克里斯塔勒,1893-1969阿·彭克(A.Penck,1858-1945彭克W.Penck,1888-1923屠能、韦伯“区位论”麦金德,1861-1947罗士培P.M.Roxby,1880-1947,适应论巴罗斯,1877-1960达比(1909-)Darby,SirHenryClifford亨廷顿,1876-1947鲍曼,1878-1950哈特向,1899-19921.墨卡托,Gerardus、mercator(1512~1594)。16世纪德国地图学家。墨卡托一生致力于地理制图。先后绘制巴勒斯坦地图”(1537),“世界地图”(1538),制造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天球仪(1551)。1554年编制出版欧洲地图,对托勒密地图作了修改。1569年首次来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航海图(世界图),使航海者能运用直线导航,不需要转换罗盘方向。这种投影后称墨卡托投影,至今为中纬度和低纬度航海图所来用。墨卡托的另一贡献是编制了一部包括世界各地区的地图集,并采用古希腊神话中半神半人阿特拉斯(Atlas)的名字命名。从此,这一名称成为地图集的专名,沿用至今。墨卡托去世前只完成这个地图集中的几个部分,包括从创世到1568年的世界年表,修正和注释了托勒密的27幅地图,绘制了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不列颠群岛等地的地图。墨卡托去世后,他的儿子继续编制新图,整个地图集共107幅地图,于1595年在杜伊斯堡出版,被称为《墨卡托地图集》。这本地图集代表了16世纪西方地图的成就。墨卡托的工作是16世纪欧洲地图学的里程碑,影响地图发展数百年。(一)德国的地理学2、瓦伦纽斯,Bernbardusrenius(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1640年入汉堡大学预科学习哲学、数学和物理学,1643年入哥尼斯堡大学学医,1647年迁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后转学和研究地理,1649年著《日本和暹罗王朝记》。1650年写成《普通地理学》(又译《通论地理》)。瓦伦纽斯把地理学分为两部分:普通(或通论)地理学;特殊(或专门)地理学。他认为普通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球上的总情况,并解释各种现象的性质;特殊地理学则单独地描述每个国家的结构和位置。特殊地理学又分为描述范围广大地区的地方地理学和说明某个地方的小地区地理学。瓦伦纽斯的《普通地理学》原为拉丁文,后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其内容包括4个方面:数理地理、气象学、水文地理和地形。数理地理方面:按日心说,论述了地球的分带,并按最长日的日照时间划分气候区,还讲了经纬度的决定方法和地图投影法。气象学方面:指出由于赤道地带和高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不同,极地冷而重的空气必然向赤道流动。这是走向解释世界风系的第一步。认为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太阳自东向西移动,风也来自东方。还详述了印度洋的季风,指出热带一年分干湿两季。水文地理方面:认识到墨西哥湾流的存在,地中海水面低于大西洋。主张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开凿运河。地形方面:认为大山是和地球共生的,小山则由风蚀形成。3.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他们是古典地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地理科学大师。被看作是仅次于拿破仑的欧洲名人,人们从世界各地慕名来访。1827年—1829年回国任宫廷大臣,在柏林讲学,并组织了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1828年)。1829年接受沙皇邀请去乌拉尔、西伯利亚考察,直达中国边境的阿尔泰山,考察了里海。在旅俄期间他曾建议沙皇建立测候站网,沙皇按他的意见于1835年将测候站从首都彼得堡一直设立到阿拉斯加沿海的一个岛屿。晚年时,他一直在德国从事各种科学活动并撰写巨著《宇宙》。  洪堡治学涉及自然地理、地质学、地磁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等各个方面,对地理学、生物学贡献尤大。他著有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新西班牙王国政治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植物地理论文集》和巨著《宇宙》(5卷)。他的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出版,特别是《宇宙》被译成几乎所有的欧洲文字,在学术界有着极深刻的影响。他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仅就地理学而言,他的贡献有:(1)总结出自然地理学和方志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正确地指出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地理学就是揭示各种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内在联系;并认为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的,若认识它的现在必须了解它的过去。(2)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坚持用地理学的眼光和立场研究植物早在他研究费赖矿区地下植物的论文中就明确表示:他不是为了研究植物而研究植物,而是为了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他论述了植物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创立了植物地理学。达尔文说过,他曾反复阅读了洪堡的科学旅行记,可见洪堡为伟大的“进化论”的形成也做出了贡献。(3)制成了世界第一幅平均等温线图,注意到了海陆分布所造成的等温线与纬度的差异,创立了大陆性的概念,他绘制了洋流图,首次发现了秘鲁寒流(曾一度称洪堡寒流,后因本人反对而改现名),观察和记述了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现象。(4)纠正了当时流行的错误成岩理论,断言花岗岩、片麻岩和其他一些结晶岩是火成岩,指出了火山分布与地下裂隙的关系,认识了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磁爆”一词就是他创造的。(5)在人文地理方面贡献卓越。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到处与土地发生最根本的联系,离开人类现象自然图景将是不完整的。并认为一切种族都有一个共同渊源,没有一个种族应该比其他种族卑劣些,所有种族不管是个人或集团,都同等向往自由。这些光辉思想与德国地理学后来的“民族优劣”论的思想传统比起来,真正称得起“巍巍高山”了。洪堡的科学成就、社会威望与他这种伟大的人类主义、民主主义的政治风格和宽阔胸怀是分不开的。洪堡的《新西班牙王国政治论文集》称得上是西方第一部区域经济地理著作,他深刻地指出了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从地理学的观点出发,高瞻远瞩地建议在中美洲开掘贯通两大洋的运河,并提出地点最好在巴拿马境内。  总之,洪堡的科学事业是功勋卓著的。他去世以后,世界各国一直把他做为科学文化名人纪念他。1946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还把古老的柏林大学命名为洪堡大学。洪堡是一个时代的顶峰,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他之后科学进入了大分化的时代、专门化的时代。洪堡从直接观察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了自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僵化的自然观在自然地理方面打开了缺口,创立了自然地理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又是科学未来的开拓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4.李特尔(CarlRitter,1779-1859)。少年时期就经常观察人和周围自然现象的联系,树立了初步的人与自然统一的概念。17岁时进入了哈雷大学,广读自然科学和文史等方面的书籍。1806与洪堡晤面,深受洪堡思想的影响。1819年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历史教授,第二年任柏林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并创办了柏林地理学会。他一生中撰写了《欧洲地理》和《地学通论》等地理著作。  如果说洪堡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那么李特尔在确立地理学的科学地位方面就更前进了一步。李特尔在他的巨著《地学通论》中这样写道:“不久的将来,地理科学的体系将提高到更高的科学阶段,将和生理学、文法学、哲学并肩齐比”。在李特尔之前虽说有地理学存在,但是那时的地理学的体系是很不明确的。中世纪的地理学是以基督教世界观为轴心的宇宙志。地理大发现以后的地理学往往是国别政治志,参杂统计学、历史学、政治学、天文学,甚至洪堡所著的《宇宙》也从宇宙、地球、人类历史、天文到地理无所不包。李特尔的最重要的功绩正在于他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和体系。他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不是整个宇宙也不是地球的全部,而是地球表面,用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在地上所看到的领域。这既区别于专门研究事物内部性质结构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也区别于地质学、历史学和天文学。李特尔赞同洪堡的看法,认为地面是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可分为大陆、地方、地区等单元。他强调理解在地区上结合在一起的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事实上他的预言和理想在李特尔时代就基本实现了。当他的19卷2万页的《地学通论》出版以后,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已经得到公认,大学的地理系也相继成立起来。自19世纪20年代始法国(1921)、德国(1828)、英国(1830)、巴西(1839)、墨西哥(1839)、俄国(1845)和美国(1852)等国相继成立了地理学会,1871年在安特卫普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地理学会。地理学作为一个有较完整体系、独立研究对象的科学确立起来了。  李特尔地理学思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注意人的研究,重视人地关系,把地球表面做为人类故乡加以研究,强调人地相关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如果说洪堡在自然地理方面尤为突出的话,那么做为与他同时代的大师,李特尔在人文地理方面的开拓贡献则更突出一些。李特尔的比较地理学、形态地理学的方法对近代地理学影响也极为深远。比较地理学在李特尔看来,就是形态学、类型学的思想,通过对区域地理单位的分类、比较来分析其成因和变化规律,而这种分类,比较是从形象上形态上进行的,就像生物学中的门、纲、目、科、属、种一样。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地理学的主要方法论,时至今日在有些方面仍不失它的意义。  5.李希霍芬(Richthofer,1833-1905),地貌学家、自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由于洪堡、李特尔的巨大影响,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地理学是西方地理学的中心,英语圈、法语圈的地理学思想很多也来源于德国。对世界范围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德国地理学也起了重要作用,继洪堡、李特尔之后出现很多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思想理论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李希霍芬。早年曾在阿尔卑斯山考察地质,1860年到斯里兰卡、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考察,后又去美国考察火山和金矿。1868-1872年多次到中国旅行,调查地质、矿藏、黄土、海岸性质与构造线分布等。报导了中国的煤田、绘制了《中国煤田图》,著有《中国》三卷书。历任波恩、莱比锡、柏林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和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芬在地理学上主要学术贡献是:提出黄土的风成假说,对野外地理调查的方法研究很有造诣,著有《调查考察的领导方法》。对地理的研究对象他比李特尔深入一步,他明确指出: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著有《现代地理学的任务和方法》、《十九世纪地理学的动力和方向》等著作。李希霍芬家人在山东进行铁路测量6.佩舍尔(oscarPeschel,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1865年出版《地理学史》,力图规定地理学的目标和方法。1870年出版《比较地理学的新问题》,系统地表述其地理学思想。1871年任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佩舍尔确立了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分支学科的地位。他主张地理学的二元论,反对C.李特尔的人文方向,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不包括研究人类活动。他运用发生学的观点对地表特征进行分类和解释。曾致力于研究高纬度大陆西岸的峡湾海岸,认为峡湾是地壳裂隙,经过冰川的挖蚀作用,在冰川消融后残留下来的地表形态。指出大部分年青的褶皱山脉都位于大陆边缘,面临深海。1874年出版《民族学》,论述了一般的人类学及民族和文化的地理分布。主要著作还有《自然地理学》(1879)等。7.拉采尔(Ratzl1844-1904)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本来是学动物学、地质学和比较解剖学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他激动,并将其引入地理学方面来。1874-1875年他去美国、墨西哥访问,一孔之见的实践使他走上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道路。他考察了日耳曼人在美国中西部的成就,也考察了印第安人、印度人、非洲人、中国人的情况,划分了进取扩张型的人类集团和退缩型的人类集团的不同地理类型。他提出了“生存空间”和“国家有机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概念,认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要有相应的“生存空间”,而且国家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虽然他从来没有赞成过民族优劣的思想,但国家有机体的不同阶段的思想,在一个时间水平上看就是民族优劣的思想,以至后续者进一步发展到“地缘政治学”直接为侵略扩张服务,使德国地理学走了一段很不光采的道路。拉采尔曾任莱比锡大学教授,著有《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人类的历史》、《比较地理学》、《美国政治地理》等书。后期拉采尔比较注意对自己立论的检讨,认识到某些地区的文化差异比自然特征更为重要。他认为莱茵河中游两侧低山的土地利用差异,与法国和德国的文化传统有关。此外,拉采尔“文化景观”的思想,关于位置、形状、大小的领域论思想,特别是中心和周围关系的“位置论”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地研究还是有启发意义的。8.赫特纳(Hettner1859-1941)是洪堡、李特尔之后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地志学思想,他认为地理学的统一性寓于研究方法之中,也就是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不同,如经济、文化、自然等等,但都是从空间变化这一观点进行研究的。他说“地志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对现实的不同领域的并存、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多样展现的理解,来认识区域或地方的特征,从而在各洲、各大小区域或地方的实际安排中去了解整个地球表面。  归于一点即地理学领域内,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区域联系来考虑的。他认为,地理学既是探求普遍规律的科学,也是论述个别事物的科学。他一贯集中注意人和自然及生物环境关系这一论题。他的研究思想在德国地理界影响很深,形成了传统的区域研究纲要,即从位置开始,依次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资源、定居过程、人口分布、经济、交通和政治分区,构成了一个因果顺序,且每一论题都是讨论其与自然基础的关系。这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现在的区域地理描述也基本是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的。赫特纳的地志学思想贯穿了地理学的区域思想传统和以区域的限界的统一地理学思想。无疑,对现代地理学来讲,改造这个旧体系,给区域研究以新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赫特纳曾任德国图平根大学、海得堡大学教授,发表过《地理学基本性质和方法》、《区域地理》等论著。他一生指导了30多篇博士论文,所指导的学生都成了地理学科各个方面的带头人。赫特纳称得上是20世纪前半期德国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9.施吕特尔·奥托(SchlüeerOtto1872-1952),德国地理界的景观学派是进入20世纪以来德国地理学的一大流派,构成了德国地理学的一大特色。最早把“景观”作为地理学科学术语的是施吕特尔·奥托,他曾当过李希霍芬的助教,是与赫特纳同时代的人。他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比李特尔、李希霍芬、赫特纳更具体化。他认为所谓景观是视觉和感觉到的形象,不应包括那些非物质的内容,诸如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经济机构、气候统计的平均数等等。他与赫特纳不同,赫特纳主要思想脉络是研究各种因素与自然基础的关系,研究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的影响,而施吕特尔主张研究景观的变化过程,他极力追求原始景观,用了很大精力研究了中欧的原始景观,重建了五百年前中欧林地空地的模式,追溯它的殖民过程,写了《早期历史时代的中欧聚落》一书。也就是说,他的研究路线恰与赫特纳相反。研究人是怎样改变自然的形象的,是历史地理学的方法,他创立了“文化景观形态学”。他认为所谓文化景观就是地表人类创造物(聚落、城市、生产用地、道路、水渠、寺院、文化设施等)构成的景观。到了晚年,他又把景观概念更进一步具体化,即“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缔造的生存空间”。文化景观是“客观化的精神”、“有形的精神”等等。他还从景观发生学角度,提出“原景观”、“古景观”、“自然景观”等概念。他的弟子后来发展了他的思想又提出“宗教景观”、“经济景观”等概念。他的后继者帕萨尔(Passarges)又进一步提出景观类型的思想,划分为景观带(中欧森林带)、景观群(中部德意志平原)、景观(谷地、平原等)、景观部分(构成谷地的斜面、谷底、砂丘、牧场等)。  自然地理及景观学派的发展:罗伯特·古拉德马(RobertGradmann1865-1950)德意志地理学景观学派另一位大师。他对景观变迁作了深入研究,著有《中欧景观和它的历史变迁》、《植物地理学和聚落史的关系》、《南德意志荒原》、《德意志和罗马古代的谷物栽培》等专著,在德国地理界享有盛名。他在《南德意志荒原》卷首佛特罗比亚中曾这样评价:“如果说彭克以发现了最新的洪积世贡献于世的话,古拉德马的功绩则在于他探明了冰后期植物史与人类景观变化的关系。”古拉德马接替彭克担任了德意志科学地志研究中央委员会的主任。帕萨尔格,SiegfriedPassarge(1867-1958),德国地理学家。1905年任布累斯劳大学地理学教授,次年去阿尔及利亚考察,并开始研究景观。1908年起,在汉堡大学任教。他在小区域考察和景观学方面作出了贡献,认为景观类型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和方法,指出景观的形成和变异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划分景观的最好指标是植被。1930年以后,研究文化地理和文化景观,并创立了城市景观概念。1953年获地球学会李特尔奖章,1956年获汉堡大学名誉博士称号。主要著作有《景观学基础》(3卷,1919-1920)、《比较景观学》(4卷,1921-1930)。   韦贝尔(Waibel1888-1951)在德意志地理景观学派的延长线接近现代时,又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他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把景观学引入经济地理领域,提出“生态学的经济地理”学说。他试图象研究生物群落内部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那样,研究经济景观内部的机能。他以研究热带而称著,写了《喀麦隆的森林、草原和人类》、《原始林到沙漠》等书,引入了“生活形态”、“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经营形态”、“市场位置”、“市场指向”等新的概念,把生物地理学向社会生态学方向深化了一层。特罗尔·卡尔(TrollCarl1899—1937)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思想,并把它系统化。他著有《海洋对中欧植物界的影响》、《南美洲热带经济地理构造》、《生态学的景观研究和比较高山研究》等论著。提出“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景观诸因素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同时还指出气候是大的景观单元的指标,土壤是小景观单元的指标。10.柯本(W.Koppn1846-1940)是德国又一位系统自然地理学的优秀科学家。他创立用温度和雨量年度变化进行气候分类,是近代地理学最权威的气候分类之一,对研究植物地理和自然区划都有重要意义。  11.阿·彭克(AlbrechtPenck1858-1945)地理学家兼地质学家,他是近代地理学史上系统自然地理研究最出色的人。他第一个采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来论述地球形态的起因。他认为气候对景观的可见现象打下深刻的烙印,创立了气候地貌学、第四纪冰川地层学。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考察时,他证实了第四纪冰期,著有《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一书,这一发现奠定了第四纪学基本理论框架。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现的冰川遗迹,证明了彭克的伟大和天才。这一发现完全可以与生物学的“进化论”、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相媲美。彭克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27岁(1906年)就任维也纳大学教授。1891年在瑞士召开的伯尔尼国际地理学会上,彭克首倡,国际协作编绘世界百万分之一地图。1913年、1953年和1962年就彭克的建议和实施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尽管彭克的建议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完全实现,但直到今天彭克的建议仍然不失其重要性,得到世界有识之士的响应和很多国家的重视。彭克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还著有《地球表面形态学》一书,在气候分类学、区域生态学、政治地理学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彭克,WaltherPenck(1888~1923),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A.彭克之子。先后求学于柏林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和海德堡大学。曾任君士坦丁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地貌学。曾考察过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德国中部黑森林山区与小亚细亚的地质、地貌。提出了与美国H.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不同的地貌演化学说,认为地貌演化实质上是地壳运动的性质和过程的反映,地貌学不以解释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为最终目的,应为了解地球内力作用的性质与过程提供线索和论证。创立适用于干旱区地貌演化的学说—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提出山麓阶梯等概念和大褶皱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沉积方法。著有《地貌分析》(1924)等。戴维斯(W.M.Davis,1899)提出“地理循环”学说,即地貌成因三要素(构造、营力、时间)原理以及地貌循环(旋回)学说,认为地貌的准平原化发育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戴维斯有一句名言,即“地貌是构造、过程与阶段的函数”,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地貌现状如何,取决于那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岩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岩层的产状与结构)、那个地区所遭受的地貌塑造作用(如流水、冰川、波浪等)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和地貌发育所达到的阶段。他提出侵蚀轮回学说,认为由地球内力引起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高地,在外力的侵蚀、剥蚀作用下终将被夷平而成为准平原;构造运动是痉挛式的(即一次突发,继以长期稳定),上升的山地在长期流水侵蚀作用下要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发育阶段。瓦·彭克(W.Penck,小彭克,1924)著有《地形分析》一书。彭克是与戴维斯同时代的地貌学奠基者,著有《地貌分析》等。他认为干旱区的坡地受剥蚀而平行后退,不是戴维斯说的自上而下的剥蚀削低,在山麓出现愈益扩大的剥蚀平原。他称这种过程为山麓夷平过程,形成的夷平地形为山麓夷平面以代替准平原。12.豪斯霍弗,KarlHausbofer(1869-1946),目德国地缘政治学者。1869年8月27日生于慕尼黑,毕业于德国军事学院。1908年被派往东京研究日本军事,次年升为武官。并担任日军炮兵教官,开始研究日本的地缘政治。先后到过印度、缅甸、朝鲜、俄国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1912年回国。1919年以少将军衔退休。后在慕尼黑大学开设地理学和军事学讲座,传播其地缘政治观点。1924年创办《地缘政治学杂志》,公开主张国家是一个必然扩大或灭亡的有机体,可以不顾“无力开发自己领土的国家”的主权,由地缘政治学来规定其“生存空间”。在A.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地缘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和德国科学院院长,其地缘政治思想成为纳粹德国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被推崇为“国家科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曾在纽伦堡受审。1946年3月13日在魏尔海姆附近的佩尔自杀。主要著作有《太平洋的地缘政治学》(1924)、《日本及日本人》(1936)和《地缘政治学原理、实质与目的》等。13.德国的区位论传统代表——克里斯塔勒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1893-1969),德国经济地理学家。1933年在埃尔兰根大学执教时出版了《南部德国的中心地》,提出了关于城市区位的中心地学说,补充和发展了J.H.von屠能的农业区位论和A.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38年获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该学说对人文地理学、经济学、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并促进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二)法国的地理学——人(文)生地理学1、保尔·维达尔·德·拉·白兰士(PaulVidaldelaBlache1845-1918),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巴黎大学地理学教授。他主张“或然论”,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同。他的思想使法国地理学摆脱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束缚,没有产生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尖锐对立,也没有陷入到自然中找人生答案的困境。他还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生活方式即指文化,是人类集团成员所学习到的传统品质,是民族的制度、风俗、态度、目的以及技能的复合体,它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类集团将选择由自然提供的可能性的基本因素。“生活方式”的概念为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确定了较明确的对象和范畴。维达尔还十分重视小区域的研究,直接注意人及其周围的紧密关系,认为这是训练地理学家的最好途径。他的思想对以后出现的地理学的土地研究、局地地理学研究是有启发作用的。总之,他给法国地理学留下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使法国地理学没有遭至其他欧洲国家所出现的一系列争论和麻烦,无论是社会文化地理还是自然地理研究都比较深入。他的代表作是《人生地理学原理》(1921),此外还有《法国地理大纲》(1903年)、《东部法国》等书。2.让·白吕纳(JeanBrunhes,1869-1930)维达尔传统的继承者和最优秀的学生。他称得上是所处时代的欧洲最优秀的人文地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是把人文地理学的领域缩小到只涉及人类对环境的占有和利用上。他提出人地学基本事实三纲六目的分类思想。其内容是:第一纲:地面建设事业的非生产者,包括房屋和道路两目,涉及聚落地理、城市地理和交通地理。第二纲:动植物的利用事业,包括耕种和畜牧两目,涉及气候学、农业地理和畜牧地理。第三纲:经济上破坏的事实,包括伐林渔捕和采矿两目,破坏和保护资源问题及工业地理学。他主张人地相关论、或然论,但他把人类对自然提供可能性的选择归于人的心理、物质欲望等,看不到人的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从而陷入唯意志论。他著有《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等书。3.德·马东(DeMartonne,1873-1955),法国自然地理学家。P.维达尔-白兰士的学生、女婿。创建巴黎大学地理研究所,并于1927~1944年任所长。曾任国际地理联合会秘书(1931-1935)、主席(1938-1949)和第一任名誉主席。马东主要研究山岳冰川、准平原、气候地貌和水文学。他把自然地理学视为一个地区整个地理研究的基本部分,并力图把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结合在一个体系中。他的主要著作《自然地理学专论》(1909)论述了气候与地貌类型的关系和地貌类型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他对阿尔卑斯山脉和法国中央高原有深入的研究,把美国M.戴维斯的侵蚀轮回学说加以改进。在干燥区气候研究中提出计算干燥指数的公式。创用外流区、内流区和无流区等专名。主要著作还有《中部欧洲》(1931)和《法国自然地理》(1942)等。此外,他还主编了《地理学年报》和《法国大地图集》。(三)英国的地理学1.麦金德,Mackinder,1861—1947,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牛津大学第一任地理学教授、地理系系主任,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著有《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历史地理枢纽》和《民主理想与现实》等名著。他以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而闻名于世。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僻远的地方称为“腹地”。他引证大量历史事实说明来自大陆腹地的征服者对边缘地带向着三个方向扩张和侵略:向东南方向季风边缘区和澳大利亚;向东北方向经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到美洲;向西到欧洲边缘地带和南部腹地。世界历史总的来说是按着这些方向发展的。他把他的思想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1919年)。他认为,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或者德国征服俄国,那么就奠定了征服世界舞台的基础。他的思想在西方实际政治生活中影响很深,它一度成为地缘政治学者们鼓吹纳粹征服世界的信念,有些西方政治学家曾一直担心地注视着中苏关系的发展也与麦金德的腹地说有关。麦金德当过英国上议院议员、英国地理协会主席,荣获美国、英国地理学会的奖章。他对地理学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历史科学与现实政治学之间的桥梁。2.奇泽姆(G.G.Chisholm)与麦金德同时代的商业地理学的创始人。他著有《商业地理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1889),多次再版,成为地理名著之一。他用大量的世界贸易资料阐述了贸易的地理规律。赫伯森麦金德的后继者,按地表形态、气候与植被划分了世界大自然区,为地理学为自然区划服务的事业开了先例。英国地理学与德国地理学、法国地理学关系极为密切,彼此影响很深。英国地理学除了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方面在世界很有影响外,也非常注重地理学的实际应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耗用大量经费资助地理学家在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进行探险考察。在区域研究方面也获得丰硕成果,最著名的是斯坦普(1898~1966,Stamp,LaurenceDudley)领导的英国土地利用调查,为战时的粮食增长和以后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做出了贡献。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英国女皇1965年授予他勋爵称号。(四)美国的地理学1.戴维斯(Davis,1850-1934)美国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侵蚀循环学说(地理轮回说)。他假定地壳抬升后再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及大的气候变化,由流水逐渐夷平地表,先从以下蚀为主的V型河谷的河流青年期开始,经过侧蚀为主的壮年期,最后进入侵蚀微弱、谷地间地面降低成缓坡的老年期,整个地表被磨蚀成几乎是起伏不大的平原,即准平原。然后地壳再上升进入第二个轮回,往复下去。戴维斯的理论一直是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影响长达数十年,对20世纪初期地貌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然用今天的科学水平来看,戴维斯高度抽象化、模式化,用生物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地形演变,是不符合地貌发育演变的实际的。但是戴维斯所提出的地貌形态与侵蚀程度的关系仍然是有意义的。戴维斯是美国最有名望的地理学家之一,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地理协会的发起人,著有《普通气象学》、《地理论文集》、《自然地理学》和《珊瑚礁问题》等著作。2.森普尔,E.C.Semple,1863-1932.美国地理学家,又译辛普尔。到德国从师于F.拉采尔。以后间或写作,间或任教于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923-1932年任克拉克大学人类地理学教授。森普尔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她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1903)和《地理环境的影响》(1911),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历史的影响,强调了自然地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但舍弃了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概念;指出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她还曾对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地理进行研究,她的《地中海地区地理及其与历史的关系》(1931)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长期教学,培养出众多地理学者。3.亨廷顿,E.Huntington,1876-1947。美国地理学家。1901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受业于戴维斯。1903-1904年考察中亚,1905~1906年到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俄国西伯利亚旅行考察。1909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理学会会长(1923).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他把气候视为社会发展、国家强弱、种族优劣、经济盛衰的决定因素。认为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人类文明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会有所发展,美、英、德、日等国位于气旋活跃、富于刺激性的地区,因而是人类文明最高的地区。在晚年又提出食物和气候在人类活动上同样重要。代表作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15)和《人文地理学原理》(1920)等4.巴罗斯,Barrows,1877-1960.是美国地理学中人类生态学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跃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主任。他提出人类生态学的思想,他说“我们的所谓地理讲解大部分不是地理,若讲真正的地理,就必须从头至尾是一种按人地关系正常顺序的解释性论述”,即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探索环境性质,而在于探索人类对环境的反应,自然条件只能联系着人类研究。这一思想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今地理工作者的重视和理解。巴罗斯的地理实践也是丰富的,他参加过美国的土地类型调查、资源调查、水土保持和自然规划等工作。5.鲍曼(Bowman,1878-1950)是美国应用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担任美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长达20年,三次领导南美洲地理调查,倡议进行美国拓荒带的研究,提出不仅要注意到拓荒带的自然情况,而且要引导人们注意拓荒者的态度和目标,大力支持拓荒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机构,是一种很卓越的论题地理综合研究的思想。他是美国领土问题专家,1919年向美国国务卿兰辛提交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边界问题解决办法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谈判14年,1933年达成的边界协定,最终还是以鲍曼的建议和地图为依据确定的。他随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过巴黎和会,担任过罗斯福总统的顾问。著有《战后新世界》一书(1921年),该书一直是美国政治地理学最有权威的著作。6.索尔(Sauer,1889-1975)美国人文地理学中景观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研究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特征,而不在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著有《景观形态学》一书。7.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1899—1992)。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学性质》(1939年)《地理学性质的透视》(1959),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欧和美国被宣传为地理学奠基人观点的权威论述。他继承李特尔、赫特纳、索尔的理论,传统地理学的思想,认为地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区域特征。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地理学的性质和经长期实践证实了的地理学必要特性,否则就像方塞插入圆孔一样,导致事业的失败,他不赞成把地理学先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半然后再分别加以研究的做法。他指出地理工作者应从长期以来的人文现象与非人文现象的相关性的探索中解脱出来,应着眼于区域特征去展开研究工作。“例外论”者。美国地理学的总体特点:美国地理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处于变革过渡时期,地理学的焦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单纯的地球科学,同时出现了“人类生态学”思潮,以及地志学、历史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趋向。美国地理学一般不拘泥于科学体系上的束缚,比较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地理学在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调查、商品市场研究、军事、领土、外交、政治等各个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自然地理很注重局地地理学研究,人文地理方面注重社会地理研究。此后,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60年代的“计量革命”、70年代的“行为革命”都是从美国首先开始的,这可以看成是美国近代地理学学术传统的延续。近代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形成了3种传统和3个学派。1.生态传统与环境学派。早期的近代地理学是从生态观点出发,将人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因素看待,代表人物是德国F.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政治地理学》是对上一著作的补充,其中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将“生存空间”的生物学概念,运用于国家。拉氏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E.亨廷顿著有《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美各国出现了对环境决定论的怀疑和否定,人地相关的可能论和生态调节论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P.维达尔-白兰士及其弟子J.白吕纳。维氏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白氏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生态调节论的宣扬者是美国H.H.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成为人类生态学,并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由于西方于20年代后、苏联于30年代后、中国于50年代后均展开了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环境派的决定论观点到20世纪中已被遏止(适应论、人类生态学仍然是重要方向)。(五)欧美近代地理学思想特点2.描述传统与区域学派。对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进行记载和描述,是地理学最古老的传统。为此,须把地球表面按等级序列分成区域。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A.赫特纳,继承者是美国R.哈特向。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但终因其仅以区域综合代换地表机理探讨,效果颇不理想。不过,经赫、哈二氏的倡导,特别是法国E.de马东,A.德芒戎,美国D.S.惠特尔西,P.E.詹姆斯等的努力,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了一个区域地理的黄金时代。苏联的区域地理既受到西方、主要是德国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传统。30年代初形成了以H.H.巴兰斯基和H.H.科洛索夫斯基为首的经济地理的区域学派。3.综合传统与景观学派。为使对地表纷纭多样的现象研究深入,出现了从发生学观点、用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的景观学派,以弥补环境学派和区域学派的不足。景观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特定区域等含义。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景观是一个区域结合的外貌单元,其中“可以感觉到的”具有地域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共同形成一种独特的结合。同时代的德国帕萨尔格则认定景观是一种地域类型,即地表相关要素的集合体,其界限的确定最为重要,划分的最好标志是植被。以后苏联贝尔格的景观地理带,便是受到帕氏思想影响而形成的。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重视景观形态和机理研究),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他认为景观由两部分叠加构成:自然景观,即一地区在人进入前的原始景观;文化景观,即被人所改造过的景观。索尔及其许多弟子研究了大量景观变迁的实例,揭示了人在改变地球面貌上的作用,使当时的环境派理论(人类适应环境)和区域派程式相形见绌。三、欧美现代地理学(一)地理学方法论的变革和“理论革命”1953年,美籍德国学者F.K.谢弗尔(Schaefer)发表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主义》论文,向区域学派代表人物哈特向的地理方法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科学就是对法则的追求”,地理学不能是科学的例外,也应当追求法则探索规律(“例外论”与“普适性”两种主张)。60年代初他的论文引起美国地理界的重视,以此为前奏掀起了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理论地理学著作,如哈维的《地理学解释》、邦奇的《理论地理学》等。70年代以后这种实证主义的地理哲学受到原来传统的区域学派和后来人文主义地理学派两方面的批评,但这方法论的变革对现代地理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中国的牛文元《理论地理学》、王铮《理论地理学概论》等重视理论地理学。预测未来世界的演变(二)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与“计量革命”如前所述,现代地理学中最主要的现代化手段是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它为地理学家在短时间内认识和处理整个地球及其各个地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可能性。60年代初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地理学“计量革命”。1964年国际地理学大会(IGU)成立了计量地理研究委员会,当时参加者有美国、苏联、瑞典、尼日利亚和印度等国地理协会,一时间地理界出现了计量地理热,计量地理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也蜂涌而出。计量地理热在年轻一代地理学家中尤为突出,他们很少阅读古典学术原著,很少受过富于思想内容作品的影响,他们怀着数学可以解决一切的幼稚理想,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地理学。可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计量手段并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于是到70年代初地理学界又出现了对“计量革命”否定批判的倾向。 定性机理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定性分析服务,是因为定性分析的需要 运用“定性-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从定性分析开始——经过“选择”数学模型、方法和技术进行定量解释、检验、度量等——再“回到”定性解释,结论应用 不要为单纯的定量方法应用而刻意定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地理学中的行为研究,是60年代行为科学出现后普及的,至70年代大为风行。它是在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客观条件之外,再估计到地理事物形成与演变的人的主观因素,即各式各样的人群(如决策人、劳动者、消费者等)对地球表面现象的知觉(感应)和相应采取的行为,从而能使决策和预测更符合实际。故正确的行为研究应是对人们主观因素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素,如美国地理学者A.R.普雷德(李小建,《经济地理学》)提出的“行为矩阵”便是一例。例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济人与满意”问题等。(三)地理学研究融入“行为”倾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b307b0100o8uv.html(四)关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地理模拟。多元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动态学等的应用研究。地理过程模拟(CA与多智能体)可视化。在GIS环境下,针对“复杂的巨系统”的解决方案。例如IDRISI的LCM和ETM模型都是这方面复杂分析的解决方案。(五)实用主义地理学倾向。研究者很少过问地理学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只要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空间性特点的问题,或者大尺度的宏观问题,或者单一学科难以开展研究的问题,只要有条件地理学家都介入或者主持研究。例如古气候、沙尘暴、产业集群、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灾害、全球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地方病、资源枯竭问题、城市群、区域规划等。(六)欧美地理学的“理性”、“系统性”同国内比较不强,研究的问题比较“琐碎”,较少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牛津经济地理手册》、《后现代地理学》等。本章思考题1.分析总结古埃及地理学贡献和主要思想2.分析总结古希腊地理学贡献和主要思想3.分析总结古罗马地理学贡献和主要思想4.分析总结古代阿拉伯地理学贡献和主要思想5.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对于近代地理学的影响6.洪堡对于近代地理学的重要贡献7.李特尔对于近代地理学的重要贡献8.德国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9.近代德国地理学家对于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10.近代德国地理学家对于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11.法国近代人地理学的思想传承特点12.德国“区位理论”的发展特点13.欧美近代地理学思想及传承的特点14.欧美现代地理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
本文档为【第4章-欧美地理学及特点y】,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9.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潮起潮落
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多次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
格式:ppt
大小:1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0-04-09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