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

举报
开通vip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作答。)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____...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含解析)(VI)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作答。)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苏轼《赤壁赋》)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2).谣诼谓余以善淫(3).酾酒临江(4).横槊赋诗(5).夙兴夜寐(6).靡有朝矣(7).悟言一室之内(8).放浪形骸之外(9).羁鸟恋旧林(10).池鱼思故渊(11).周公吐哺(12).天下归心 【解析】试题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也有上下句式默写,选材有诗有文,考查面比较广。提醒考生备考中注意全面掌握,逐篇逐句落实。另外本题还要注意一些重点字的正确书写,如:嫉、蛾、谣、诼、酾、槊、赋、夙、寐、靡、悟、骸、羁、哺。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15分)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不到,不及。 C.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光亮。 D.常在于险远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文: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极致之景就更少了。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也后悔那时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答案】(1)C (2)C 【解析】试题分析:(1)小题考查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C项,“火尚足以明也”意思是火把还足以用来照明,“明”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照明”的意思。A项“穷”解释为“走到尽头”,B项“不能”解释为“不到,不及”,D项“险远”解释为“险阻僻远的地方”,代入到原文中就会发现这些解释是正确的。 (2)小题考查对课文中语句的翻译能力。C项翻译正确。A项正确的翻译为“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B项的正确译文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尽享游洞的乐趣” 。D项是省略句,翻译时应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的正确译文为“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点睛:本大题有两个小题,(1)小题考查的是课内实词,涉及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难度较低,考生根据课内掌握情况来回答就可以。(2)小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考生解答时可将所给语句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逐一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再与选项所给译文进行比对,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译文: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皆白衣冠以送之以其无礼于晋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仆所以留者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答案】(1)D (2)C (3)C (3)小题C项,“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不当,“慷慨羽声”是指声调激愤的羽声。A项涉及对古代一些特定称谓的考查,对“太子”这一称谓的解说是正确的。B项涉及对谦敬词的考查,结合文本分析,可知是正确的。D项涉及对古代礼仪考查,结合课下注释,可知说法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知识掌握的情况,(1)小题考查实词,(2)小题考查虚词,(3)小题考查文化常识,考点比较全面,有助于检测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落实情况。对于实词,考生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对于虚词,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对于文化常识,则要注意归类记忆。 参考译文: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希望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答案】4.A5.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虽”,虽然;“本”,原本,本来;“素”,平时,平素;“秉政”,执政,掌权;“为”,担任。) 【解析】 4题: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结合上下文可知,画线句子中“令狐楚”是人名,其子为“令狐绹”,据此可推断出“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断句正确,这样就可排除C项;再由上文可知,“茂元”指的是“王茂元”,“茂元卒”说是的王茂元死了,“来游京师”的主语应是要商隐,据此可推断出“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断句正确,可排除BD两项,这样最终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项。 点睛: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有的文段中使用了对偶、反复之类的手法;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本题可借助人名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是怀州河内人。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没有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执掌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6分) 6.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孔雀东南飞》) (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 【答案】(1)引用、借代(2)比喻、铺陈(3)比兴 【解析】试题分析:(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是在叙述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精心打扮,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运用了比喻和铺陈的手法。 (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意思是说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这里应该是说自己生性品行高洁,注定如鸷鸟不容于世。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一般认为,诗词常用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等角度进行思考。本题所选诗句就是既涉及了修辞手法,又涉及了表现手法,分析时当注意全面。 (二)课外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① 【梁】萧子云 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②天山③北,梦想日依依。 【注释】①此诗当作于大同七年(541)作者出为东阳太守之后。海山:泛指远离京都而近海滨的地区。②故隐:归隐。③天山:此指钟山,因在京都(今南京市)故云。 7.诗歌中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7.①渔舟采莲图(渔人傍晚出湖打渔,采莲女劳作归来);②暮云山鸟图(夕阳西下,彩云遮向山头,水鸟在田间飞舞);③虫草秋意图(早秋已至,秋蝉鸣叫,香草凋零,秋意渐浓)。 8.诗人在此诗中描写了傍晚湖滨西望所见优美景象。诗人看到秋季湖上风光、山田奇景及秋蝉衰草这些景物,触景生情,引发了自己的思归之意。 【解析】 7题: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到写景的句子,然后归纳概括。此诗前六句写了傍晚湖滨西望所见优美景象,开头两句“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先写江湖所见,渔人傍晚出湖打鱼,采莲女披霞劳作归来。三四句“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写山田奇景,傍晚的云霞遮向山头,水鸟在稻田翻飞。五六句“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写虫和草,已是早秋节令树荫中还有蝉在鸣叫,香草也不再芳香而艳丽。考生把这六句诗所写的三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仔细阅读全诗,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然后画分层次,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将所写之景分割为几幅画面;最后选用能够突出画面主要特点的词语概括画面,组织答案。 8题:试题分析:本诗前六句写景,末二句抒情,前六句写了傍晚湖滨看到的美景,然而所写之景中也已包含了感情。首句中“暮”字常与“归”联结在一起,第二、三、四句中的汉女归、夕云合、水鸟飞,都是引发归思的意象,而第五、六句中的蝉鸣秋至、蕙草无芳,揭示时序变化,这种变化常能触动人们的身世之感,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与归宿的思考,最后两句提到了末二句“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写诗人伫望中的感触,归隐的想法常常在心头萦绕,诗人觉得回归故里可免仕途中诸多烦恼。这两句中的“故隐”“梦想”都与归思有关。诗人由景及情,触景生情引发思归之意。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重点考查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答出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结情等,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题先景后情,因景生情,所用手法是触景生情,表达的情感是思归之意。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月的玉米地 (1)十月的玉米,熟了。 (2)这情景,如诗如画,几米阳光潋滟在玉米地里,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国度。这个世界,是秋歌的演奏,玉米叶儿在歌声中轻轻舞动小手,顺着节拍,光影流转,上演一场精美绝伦的华尔兹。 (3)十月的玉米香,近了。 (4)玉米香,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里,在乡村清新的空气里肆无忌惮地传播着,沁人心脾,甚至让人的嗅觉里也残留着那种淡淡的香味。乡亲们的眸子里充溢的都是金黄的玉米粒。他们小心地把玉米写成一首小诗,然后牢记在心里。阵阵玉米香化成了千年老白干,让乡亲们醉得酥麻、舒畅。 (5)月光下的玉米地,很美。 (6)一轮明月在浅蓝的天幕上和整个玉米地对望,那天地间垂撒着的清辉,托寄着月儿的一片深情。壮硕的玉米棒子在朦胧的月色下闪烁着梦幻的光芒,并且这些光芒“哗哗哗”地连成一片,蔓延到天边,与月对饮,共赋秋韵。 (7)看,月色里,一位中年农妇远远地从田埂上走来了。她依旧顶着白天戴的那顶草帽,盘起的发髻藏在草帽里面,但偶尔还是有几根不安分的头发调皮地探出头来,看看那外面的世界。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她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埂边的玉米棒子,棒子上长出的“胡须”轻轻挠着她的手,可她早已布满老茧的手早就不能察觉到那微妙的感觉了。 (8)黄灿灿的玉米粒十分饱满,一粒挨着一粒,一排靠着一排,像一群渴望回家的孩子,迫不及待,焦躁不安。她轻轻地摩挲着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棒、玉米粒,像摩挲着自己的儿女。她温柔的目光掠过玉米地,玉米们就像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要瞬间就投入她的怀抱。 (9)这时,几只觅食的夜鸟盘旋在空中,它们的影子投在玉米地里,也投影到了她的心头。 (10)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⑾在母亲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收获的场景:人们背着背篓,戴着草帽,哼着歌谣,猫腰钻进玉米地,霎时便没了踪影,只能听见那独属收获的天籁之音。那里,农人用最虔诚最古老的方式收获劳作。晶莹的汗水滴入土壤,但它们绘画出来年的甘霖,滋养着玉米新苗。这,就是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 ⑿这样的劳作是辛苦的。一天下来,母亲的手上总会添几个新的水泡,肩上总会多几道印痕。可是在母亲的心里,她认为这才是农民,农民就应该是这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 ⒀母亲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玉米地依旧是现在的玉米地。听说连绵的秋雨即将抵达,我们全家人都动起来了。于是,一场抢收玉米的战斗拉开了帷幕。一排排玉米棒子齐刷刷地倒下,笑吟吟地躺在了背篓里。十月,“晒秋老虎”的太阳烘烤着我们,但汗涔涔的皮肤上却可以辨清我们的一张张笑脸。终于,在秋雨到来之前,我们抢收完毕,坐在自家的吊脚楼上,望着那濛濛雨幕,心里乐开了花。 ⒁四季的变换赋予了土地最为神奇的色彩,而秋日虫鸣则是母亲心中不变的风物,是最动听的乡村音符。 ⒂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饥饿了。但许多年前那饿得昏天黑地的感觉她从来就不曾忘记。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缺米少粮的生活,一对儿女被饿得很瘦很瘦。最令人心痛的,是冰雹过后的五亩五分玉米地就只有几株残苗了。看到这些,母亲不知道背着孩子和丈夫哭过多少次。听到孩子叫“饿了”,却难为“无米之炊”,那种心情她记得清清楚楚。但农民的泪水,只能为土地而流。泪流过后,生活还得继续。田里的苗没有了,但还得想着法子种,因为总有收获的那天! ⒃现在,深秋的风吹得玉米左摇右摆,玉米棒你碰我我碰你地发出“沙沙”声,好像在同母亲对话,诉说着心里的秘密。母亲在这里安静地站着,她深深地陶醉了。饥饿的日子已经远走,但母亲的心底里一直有一种东西像玉米一样藏在那里,这些心底里的玉米还会时常被母亲翻出来小心翼翼地晾晒。 ⒄夜被月色笼罩着,渐渐地深得不见底了。母亲回过神来,慢慢走向了回家的路。母亲轻轻走过,只见她的身后——一朗清辉,一腔柔润,一片收获,一地深情。 (有删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和烘托等,这些表达方式的使用使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B.文中的母亲勤劳、质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作者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示出母亲的高贵品质。 C.“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 指的是一幅秋天收获的场景,它是农人的一种期盼,也是农人的一种古老而又虔诚的劳作方式。 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灵活而生动地描述了母亲的生活,抒写了对母亲的深切情怀。 E.本文的结尾是一个玉米地的特写镜头,母亲、月夜与玉米地融合在一起,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0.文章开头有关玉米成熟、玉米清香以及月夜玉米地等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概述。 11.本文⒂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2.作者在文中综合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举例并简要赏析。 【答案】9.CD10.①渲染了气氛,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优美的意境。②为下文母亲的出场做了铺垫,烘托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③引出下文内容,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11.①本段运用了插叙,突出了母亲对玉米情有独钟的情感。②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深化了主题。③使文章的结构曲折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12.比喻。如“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用盐花比喻母亲的白发,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苍老。 拟人。如“玉米叶儿在歌声中轻轻舞动小手,顺着节拍,光影流转,上演一场精美绝伦的华尔兹”,把玉米叶赋予人物的动作特点,勾勒出玉米叶在风中飞舞的优美画面。 排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增强了语势,加强了表达效果,突现了母亲的辛苦劳作及她对玉米地的深爱之情。 【解析】 9题:试题分析:A项涉及对散文表达方式的考查,“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和烘托等”说法不当,“烘托”不是表达方式;B项考查的是散文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作者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说法不当,本文没有心理描写;E项考查的是对散文内容的理解,“本文的结尾是一个玉米地的特写镜头”说法不当,应是母亲的特写镜头。C项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D项考查的是对文中叙述人称的考查,都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了对文章语句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对散文表达方式的分析、对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鉴赏评价语言,分析表达技巧,最后对照选项找出答案。 10题:试题分析:本题信息集中在文章的前六段,第二段写了玉米成熟的景象,作者用“如诗如画”“ 阳光潋滟”“ 硕果累累”“ 秋歌”“ 精美绝伦”等词语把成熟的玉米地比喻成华尔兹;第四段写玉米的香味,“沁人心脾”弥漫在村中每个角落,像诗;第六段写月光下的玉米地,像梦幻,这三段写出玉米地的的美,使文章笼罩在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中,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作者写玉米地是为了写母亲,这几段的描写就为母亲的出现做了铺垫,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因为所给段落属于景物描写,内容上就要分析出其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哪些特点,结构上要考虑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如:给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引出下文等。 11题:试题分析: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本段写的是母亲曾经经历过一家人忍饥挨饿的苦难生活,突出了母亲所受的煎熬,而母亲当年所受的苦与现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对比,突出了现在生活的美好,所以此段有深化主题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就要考虑一下本段的叙事手法,本段属于插叙,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插叙的作用,如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深化主题;使文章结构曲折,吸引读者等。 12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修辞手法的鉴赏。难度不大,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然后分析这些语句或段落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就可以了。题干中“多种修辞方法”,“举例并简要赏析”提示考生要答出的手法不只一个,而且组织答案时既要有观点还有要例子和分析。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考生稍加留意就可以找到。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夸夸其谈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②《巴黎圣母院》篇幅较长,开头描写涉及了许多细节,刚开始读会觉得五光十色,有点繁琐,只要耐心读下去,就会被吸引住。 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④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⑤善意的误会飞入了他的眼帘,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以为然。他没有时间来分辩,他宁可含垢忍辱。 ⑥白杨树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 使用正确。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使用正确。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此处望文生义。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使用正确。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不合语境。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本题所选句子皆出自课内,①教材必修2-《我有一个梦想》P42;②教材必修2-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P83;③教材必修1P15;④教材必修2-P49;⑤教材必修2-P55;⑥教材必修2-P58。也就是说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提醒考生重视课本,认真落实课内知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对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B.2003年10月15日9时,这个不同凡响的时刻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第三个世界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有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天空的国家。 C.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述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改善并提高概括能力。 D.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句式杂糅,可改为“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或改为“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B项“第三个世界上”语序不当,应改为“世界上第三个”;C项,“改善并提高概括能力”搭配不当,可去掉“改善”。本题所给四个句子均出自课内,D必修2-P73.A必修2-P38.B必修1-P52.C必修1-P15.提醒考生重视课本,重视课内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这种命题方式值得提倡。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又称“啃春”。 ②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③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  ④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⑤除“咬春”外,中国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 ⑥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A.②③⑤①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③①②④⑤⑥D.④②①③⑤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通读所给语句,可知这段材料写的是关于“立春”的风俗,③是总述,应放在首位;①引出“立春”的风俗,应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应放在③后;②“吃春饼和春卷”紧承①的“咬春”据此能确定③①②的顺序;由“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可知④应紧随②后;①②④说提都是“咬春”,⑤“除‘咬春’外”显然应放在④后;⑥由“五谷丰登”,可知“这种方式”是指⑤“鞭春牛”“鞭土牛”,据此可确定⑥应放在最后。 点睛: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________。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效果。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________,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优美的享受。 【答案】(1).①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2).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 【解析】试题分析:①处从上文来看,讲的是口语表达,强调口语表达要注意节奏、动听,下文说书面表达“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效果”,据此可推断出①处应填“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之类的内容。从整个文段来看,中心内容都是在强调语音和谐优美的重要性,最后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来证明上述观点,据此可推断出②处应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之类的内容。 17.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通顺、连贯,修辞一致。 点亮心灵的灯,燃烧孤独、寂寞、凄冷和荒凉,让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活力; 点亮心灵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亮心灵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驱散困惑、失意、忧郁和彷徨,让奋斗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激情;(2).消解狭隘、偏见、仇视和愚昧,让未来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祥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的明要求和例句的暗要求。从题干来看,要求比较简单,关键词是“两句话”“修辞一致”。从例句来看,“心灵的灯”,可以指希望、乐观、热情、活力、理想、信念等能够使人积极向上的因素,所仿写的内容应能够体现出“心灵的灯”的积极作用,如“心灵的灯”消除了某些消极因素,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句式上应使用“(驱散消除、除去)……让……都充满……”的格式。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六、作文(60分) 18.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阅读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阅读的乐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自然是阅读的。在阅读中,细细品味书本中的内容,何尝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阅读的乐趣在于什么? 阅读的乐趣在于能增长知识。英语读物“书虫”每一册书的封底都有这样一段话:“你是一只小小的书虫,你不断地啃着每一页书,当你坚持读到最后一册时,你会发现,你已经破茧成蝶了。”是的,当我在阅读时,也是在“啃”书本,“啃”的不仅是书本,更是知识。阅读科普书能让我随着书本的页数去看、去探索生命的起源,地球和宇宙的科学、奥秘,动物世界的故事 阅读的乐趣在于能足不出户,游遍天下。《世界自助游》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旅游丛书是高度视觉化的新一代百科式旅行指南,伴你体验阅读时和旅游中的最大乐趣”。是的,旅游丛书让我随着书本的说明和介绍,去看、去旅游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去了解一个城市背后的历史沧桑,去品尝来自世界的美味佳肴…… 阅读的乐趣在于能增强想象力。科幻小说不是虚无缥缈的谬论,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在阅读时,它带着我去领略地心深处的秘密,神秘岛的沉没,发生海底以下两万里的故事婉如到了无人之地的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阅读的乐趣在于能增强分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人在读完《马普尔小姐》后说:“侦探有时会培养一些侦探”。是的,阅读侦探小说,让我跟着情节的发展,随着书中的侦探,通过推测人的心理,寻找现场证据和一些蛛丝马迹去发现真正的,探寻谎言背后的真相。在没有看到结果时,我通过推理找对了凶手,那是何等开心! 阅读的乐趣在于能走入时间隧道,和帝星、文人对话。悠悠千年,如一丝祥云掠过,留下一个民族的记忆,绵绵千载,如一缕艳阳照过,留下一个国家的荣耀。作为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人民,我们为祖国而感到骄傲,而历史典籍告诉我们骄傲的理由。是的,阅读历史典籍,让我知道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中“和则两利,闹则两害”的道理。饮五柳的酒,望少陵的岳,赏李后主的花,迈进燕国古道,陪季羡林大师一起听古滕的泣诉;同鲁迅一道回乡见证世事变迁,世态炎凉;为关羽寻义兄刘备而辞别再三挽留的曹操时的“负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忠义感动…… 其实阅读的乐趣有很多,在阅读的地盘里,种下文化的万千树木!这其中包含着万事万物,融汇着万千情理,承载着历史、现成和未来!阅读真快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没有难度。所给题目“阅读的乐趣”中“阅读”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也就是说所写内容必须与“阅读”有关,“乐趣”则明确了立意的方向,要求考生写出阅读带来的积极影响。考生可以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趣事,也可以写在阅读中体味到的“乐趣”,这个“乐趣”可以是单纯的感官上的快乐,也可以是阅读中的感悟、体会。可以写阅读使自己快乐,也可以写阅读使自己成长。建议考生从深层次理解“乐趣”,不要只写感官上的快乐。从文体上看,本文没有具体限制,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点睛:这是一则短语式命题作文,这类作文的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阅读的乐趣”是一则典型的偏正式短语命题,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乐趣”,直接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阅读”则影响选材,也就是说此作文内容必须围绕“阅读”二字。至于文体,本题没有限制,考生就应选择自己擅长的来写,以便提高得分率。
本文档为【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VI)】,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96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30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