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与地理坐标;另一部分是有关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经纬线、地理坐标等实际应用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考查地图知识的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应用。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1)借助常见的图例、注记,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判定规则、比例尺、等值线判读技能等,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查找所...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与地理坐标;另一部分是有关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考查经纬线、地理坐标等实际应用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考查地图知识的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应用。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1)借助常见的图例、注记,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判定规则、比例尺、等值线判读技能等,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并从中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3)运用地图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及探寻地理事物间的联系。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少量涉及地图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 2.从考核形式上看,有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有的设置试题情景,情景上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 3.从考查能力上看,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命题趋向:1.常规地图上方向、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卷的亲和力,营造轻松、熟悉的考试氛围。2.地图上面积估算、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结合的试题可能增加。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4万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测试要点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测试要点三: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3、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 测试要点四: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的表示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3、等高线的特点:呈闭合的曲线。 4、地形剖面图: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反映断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差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 km,因此只要知道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2)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各纬线上经度差l0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l0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180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经度来判定,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在被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3.等值线判读的三个技巧 判读技巧 具体说明 等值线数值大小变化的运用 通过观察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如等值线数值增大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所在区域;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中心所在区域;在等温线罔中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确定南北半球。 等值线疏密程度的运用 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越小。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在等高线图中,反映了地形坡度的大小;在等压线图中,反映了气压差(风力)的大小;在等温线图中反映了温差的大小。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运用 在等值线图中,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的因素。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如果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该地区等值线数值一定比它同一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我们常把它总结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法则。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年广东地理卷)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1~3题。(双选) 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B.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 等高线示意图 4.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宿迁模拟)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08江苏省沭中期未测试)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 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时间为 A.9时 B.12时 C.21时 D.15时 4.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广东省韶关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据图回答5~6题: 5.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 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 6.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 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 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 7.(江苏宿迁2008)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006江苏盐城第二次调研)下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完成下列8~9题: 8.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北纬300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D.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9.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罗马处在多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 C.杭州湾的盐度达到最大值 D.巴黎盆地的冬小麦开始越冬 10.(2008江苏宿迁四次模拟)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034/,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 。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A.小于900 B.大于900 C.等于900 D.1800 (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0W,40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 (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上绘出飞机的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和降落处F。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11.港口建设---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决定兴建西南出海大通道--防城港,旨在打造一条联系广西沿海与西南腹地的出海通道,到2007年防城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37万吨,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第一大港和中国沿海主枢纽港。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应建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 (2)说出图中石油管道铺设的有利条件。 (3)计划在E或F处利用水力资源为输油港口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B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D、G两地相对高度是多少?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右图表示某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据此回答1~2题。 1.若此时b、c两点太阳高度为00,d点经度为1800,则地球上与北京属于同一天的范围可能占全球的 A.四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2.若此时a、b两点太阳高度为0,d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北京时间为 A.10:00 B.11:00 C.22:00 D.16:00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3~5题。 3.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西北 B.东南 C.正北 D.正南 4.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5.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 A.60米 B.50米 C.40米 D.70米 读右图“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6~7题。 6.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7.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 B.②地所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 C.③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⑤地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右图为纬度30°附近的三个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有关三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三条河流汛期都在夏季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都易遭到台风(飓风)的袭击 D.土地次生盐碱化是三地主要的生态问题 9.有关三个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城市附近都是该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B.①城市所在国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产和出口国 C.②城市附近有该国最大的盐场 D.③城市附近分布着该国最大的新兴电子工业中心 10.读我国东部某地二分二至时日落位置及北京时间示意图,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图中日落位置中,A点表示 (节气)时的日落位置,B点表示 (节气)时的日落位置。 (2)在图中方框内标出南北方向。 (3)该地的经度为 ,一年中昼最长达 时 分,由此推断该地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专题一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D【解析】根据题目文字表述“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以确定“此时”是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半球,且临近北回归线。在图11中,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时间是6点,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时是6点,此时处于正午12点的经线应是110°W,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 【答案】2.AC【解析】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0。7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应是甲、丙、乙,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各地夜长乙>丙>丁。 【答案】3.AC【解析】当160°E的地方时是6点时,郑州市(114°E)的地方时是2时56分,此时的学生应处于睡梦中;7月的南京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酷暑难耐;此时雅库茨克的地方时可计算出,是4点,由于其纬度高,接近北极圈,所以此时已是白昼。对澳大利亚来说,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接近最小的时候,所以该国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应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4.A【解析】沙丘的地貌最常见的新月型,而通过读等高线图,呈新月型的只有A。 【答案】5.D【解析】四幅图如果比例尺相同,坡度最大的是③,坡度最小的是①,但④处有山谷。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C【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纬度600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据此判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 【答案】2.D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出a点的线速度小于b点,原因可能是b点地势较高,转动半径大。 【答案】3.C 4.B【解析】根据日期变更规律得知,日期分界线是1800经线和地方时为O时(24时)的经线。因为阴影部分表示8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确定甲左侧经线为1800经线,右侧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第3题,根据经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甲所在经线与O时(24时)经线之间相差45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即可求得甲地的时间为2l时。第4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算得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月8日11时。 【答案】5.B 【解析】图中等值线a>b>c,过P点作一直线垂直于QP,且与同一等高线交于QP的两侧,得到两个交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交点的高度高于P点,说明QP一线低于两侧,为山谷。 【答案】 6.D【解析】QP处海拔低一些,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汇聚的地方,由于图中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河流由北向南流。地下水位的深浅是指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高差大小,根据地下水分布的特点,Q处地势高,则地下水深一些。 【答案】7.D【解析】解析: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正北方 【答案】8.D 9.B【解析】根据图中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可判断出北半球昼长夜短长,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点正午日影朝南,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非洲草原上的北半球进入雨季,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 。 【答案】10.(1)1050W (2)(1600E,46052′N);(1600E,O0) (3)A (4)ll (5)如右图乙 【社会热点】 【答案】11.(1)B处 该处等深线密集,水深;是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港近,运输方便。(2)铺设工程简单方便;油从高处向低处自流。(3) 有利 不利 E处 上游有两条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 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 F处 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 水量较小,离油港远,架线线路长 (4)东方 0~50米之间。 【实战演练】 【答案】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的日期问题。b、c两点太阳高度为O0,说明晨昏线过b、c两点,过a、d的经线为昼(或夜)半球的分界线;又知d为1800,故此时两条日期界线重合或相距1800,因此只有C项有可能。 【答案】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期和时间的判断。如果a、b两点太阳高度为00,则过弧ab平分线的经线圈为0时或12时;又知d两侧日期不同,故d所在经线为1800;据此可推出,ab之间的经线为450W,时间为0时或12时,从而可推出北京时间可能为11时或23时,只有B项有可能。 【答案】3.C【解析】根据图中河流可以判断B地势高,A地势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向北方。 【答案】4.D【解析】乙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瀑布最佳观赏位置是在适当距离仰视,所以丁是最佳位置。 【答案】5.A【解析】瀑布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20米,所以瀑布最高落差不会等于20米的3倍,即60米。 【答案】6.B 7.D【解析】①④同为(300S,300W)①、②两地位于大西洋,③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⑤地位于俄罗斯。 【答案】8.A 9.B【解析】三地分别是埃及开罗、中国上海、美国新奥尔良,三条河流主要流经区域都在北半球,流经区域夏季降水较多而都有夏汛;开罗不会发生台风袭击现象,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图中②③附近不会出现此现象;开罗处在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地带,而上海和新奥尔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埃及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最大的盐场是渤海西侧的长芦盐场,美国硅谷在旧金山附近,美国南部人口密度较小 答案;10、(1)冬至 春分或秋分 (2)左南右东 (3)1320E 15 36 D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二 地球运动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部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部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本专题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和学科内综合的首选内容。一要重点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区时计算等基础知识;二要注意知识与现实生产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宇宙环境、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第二,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命题趋向:近些年来宇宙探索、航天发射成为热点事件,随着我国海南第四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神舟七号发射,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以此为材料的试题似将大量出现在试卷中,试题的难度会略有加大。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与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恒星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年,即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有相似之处。 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大小行星互不干扰,安全;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中,才存在液态水;②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为适合生物呼吸、生存以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测试要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②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性,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③影响地球的天气与气候。④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测试要点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纬度越小线速度越大,纬度越大线速度越小。 2、地球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4)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引起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2)地方时表现为东早西迟,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3)引起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转。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2)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变化幅度越小。②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③赤道上全年均昼夜等长;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④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3)四季的更替:是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引起,在中纬度表现明显,一般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4)五带的划分:是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引起,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以内为寒带。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日照图的解题内容和步骤 1.确定南、北半球或南、北极。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特例除外)。②从自转方向上看,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自转。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①太阳直射经线的确定(A.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B.平分昼半球的经线;C.根据已知某经线的时间来计算;D.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点所在的经线。)②直射纬线的确定(A.利用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B.直立物体影长为零的地区所在的纬线;C.利用晨昏线相切的纬度计算:直射纬度=90°-相切纬度)。 3.时间的确定 ①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8时。 ②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时间: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昼半球则经线时间为12时,切点所在经线通过赤道地区位于夜半球则经线时间为24时(0时)。 4.季节或日期的确定:①利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来判定: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地区是极昼,则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反之则为冬半年。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 5.太阳高度 ①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②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90°。③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④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⑤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 6.昼夜长短: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直射纬度)N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直射纬度)S以南地区]。太阳直射南半球相反。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如果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则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如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向南移相反。 二、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但各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时刻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的地方时,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的地方时。 3.日出、日落方位——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下面1~2题。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3.(2008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2008年江苏卷)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广东梅州1月)读右图,回答下面1~2题。 1.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地球赤道,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下列有关甲与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速度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周期不同 D.方向不同 2.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太阳,地球位于甲处时,发生频率较大的自然现象是 A.澳大利亚低温 B.墨西哥湾飓风 C.松花江洪涝 D.塔里木河断流 (2007山东济宁2月)某日,当右图中的A点处于晨昏线上时,北京时间为19时。据此回答3~5题。 3.该日汕头的昼长约为 A.12小时 B.11小时2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2小时20分钟 4.A地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荒漠带 5.下列能正确表示该日地球与太阳位置关系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8南师附中)识别经纬线是我们认识地球的最基本方法。读下图,回答6~8题: 6、读图,a点位于两条线的交界处,关于a点说法正确的是 A、若a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则该地区含有丰富的煤矿 B、若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则该地区含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C、若a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则该地区可发展旱作直播水稻 D、若a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则该地区附近有西澳大利亚寒流 (2008年5月广东深圳)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嫦娥一号”卫星将不断地传回各种探测数据。结合学过知识,回答7~8题。 7.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 B.月球上缺少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 C.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 D.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地 8.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度。最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 D.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 (2008年2月江苏 泰州)右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以下9~10题。 9.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0N B.750N C.700S D.750S 10.月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A.1200W B.00 C.600E D.1800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材料:我国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将于2012年“落户”海南。我国已建成使用的三座航天发射中心是:酒泉、西昌、太原。 思考:与前三座航天发射中心相比,我国第四座航天发射中心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且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B的纬度70°。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45°E B.20°N,45°E C.20°N,135°W D.20°S,135°E 2.该日,甲地的昼长是 A.6小时 B.12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3.如果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AB为等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 C.此时巴西草原的景观特征为一片枯黄 D.此时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下图黑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西北 5.当晨昏线通过丙、丁两地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此后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甲、乙、丙、丁四地昼夜长短相同 D.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 北京时间2006年9月29日9时1分俄罗斯“联盟TMA-8”载人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成功着陆,首位太空女游客乘坐该船平安返回地球。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飞船着陆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 A.15°E向东到日界线   B.22.5°W向东到日界线 C.18.5°W向西到日界线  D.25°W向东到日界线 7.飞船着陆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④ B.③ C.② D.① 右图中AB为晨线,据此回答8~9题。 8.若黄赤交角为200,则 A.此时北半球为夏至 B.地球位于远日点 C.700N发生极夜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9.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AB仍为晨线,则此时 A. 700S发生极昼 B.杭州昼达到最长 C.太阳日仍长于恒星日 D.印度盛行西南季风 10.读右图,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3885km的某地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2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经度), (纬度)。 (2)A地此日昼长约 小时,日出时间是 (该地区时)。 (3)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4)此时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范围 (大/小)。 (5)在图上标出夜半球的范围(用 )。 专题二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C【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答案】2. D【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答案】3.B【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答案】4.A 5.A【解析】第4题:图中①是火星、②是金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①稳定的宇宙环境,这与火星和金星一致;②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火星温度过低,金星温度过高;③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金星上有着厚厚的二氧化碳,不适宜于生物呼吸;④有着广阔的海洋,给原始生命提供了庇护所。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2.D【解析】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当地球位于甲处时,地球处于近日点,北半球处于冬季。塔里木河因冰雪封冻,会出现断流。 【答案】3.C 4. C 5. C【解析】A位于纬度23026′,经度700,位于晨昏线上时,北京时间为19时,因此A位于700W,又因为A点西边附近有寒流向北流,所以A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且此时A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20分,故A点夜长为12时40分。汕头在23026′N,汕头的昼长等于A点的夜长。A位于南美西海岸的副热带地区,为热带荒漠带。A地昼短夜长,故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应出现极昼,表现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应为地球的北极倾向公转轨道内的太阳一侧。 【答案】6.B【解析】根据A条件知位于美国西海岸无煤矿;B位于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C条件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不可发展水稻;D条件位于南美洲。 【答案】7.D 8. C【解析】月球上没有水,当然不会有海洋,月球上的月海和环形山可能是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也可能是月球上岩浆活动凭成的,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不能对小天体撞击月球进行保护,也不削弱太阳辐射和对月球表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9.B【解析】由题目中的图文信息可得出,该地一天中阳光 可以从正南方与正北方照射过来,推出有极昼现象;其中正南方光线角度大,可推导出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在12:00与24:00所在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350,24时的太阳高度为50,则该地正午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弧度差为300.跨越北极点的纬度差为300,,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10. C【解析】太阳光线处于A位置时,为24:00,本初子午线的时间为20:00,该地的经度为600E。 【社会热点】 【答案】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飞行更安全。 【实战演练】 【解析】1.A 根据图中阴影部分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的条件可以推测,甲点和B点所在经线中有一条地方时间必定为0点(或24点),根据AB为晨昏线,A的纬度为0°可以推测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间可能为6点或者18点,综合以上两点以及A、B两点之间的经度差可以得出,A点的地方时间必定为18点,而同时B点的地方时间必定为0点(或24点),而且AB线必定为昏线。根据B点纬度为70°,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0°S,根据B点的地方时间为0点(或24点),可以得到甲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80°,B点的经度为135°W,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45°E。 【解析】2.D 甲点的地方时间为21点,且甲点位于昏线上,所以21点也是其日落时刻,其昼长为(21-12)X 2=18小时。或者是24-(24-21)X 2=18小时。 【解析】3.B 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陆地部分向高纬凸出),可以判断此时同一纬度上,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所以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 【解析】4.B 首先判读出甲、乙、丙、丁四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110°E,30°S)、(105°E,30°N)、(120°W,40°N)、(120°W,50°S),再将这四点绘制到同一幅图中,根据劣弧定向法,判断出甲在乙的东南、乙在丙的西南、丙在丁的正北、丁在甲的东南。 【解析】5.C 丙、丁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当晨昏线通过丙、丁两地时,晨昏线与经线相重合,只能为春分日或者秋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析】6.B 日期的分界线两条,一条为1800经线,一条为0时刻所在的经线。 【解析】7.B 9月29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并向南移。 【解析】8.A 若黄赤交角为200,则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200S~200N之问。 即回归线的度数是南、北纬200,极圈的纬度数是南、北纬700,由于 图中AB是晨线,所以700N及其以北为极昼,北半球为夏至日,200N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但还没有到达远日点。 【解析】9.A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AB为晨线,则AB线两侧为昼半球,700N为极夜,北半球处于冬季,杭州昼短夜长;700S发生极昼现象;太阳日将会比恒星日短,印度处于冬季,而风向左偏,将盛行西北风。 10.答案:(1)1000E 130N (2)16 4时20分 (3)260 (4)小 (5)如下图。 【解析】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即所在地理纬度,两条间隔10的纬线间距离约为lll km。第(1)问的解答是关键。B点所在纬度为420+ (3885÷111)=770N,那么直射点的纬度为900-770=130N。直射130N,那么图中ABC部分即为夜半球。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部分是岩石圈组成与结构;二部分是三大类岩石形成、特点和代表性岩石;三部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其意义;四部分是板块构造学说;五部分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六部分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要注意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三要注意各种内、外力作用结果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一、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内、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从能力要求来看:综合运用板块学说,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能辩证地看待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影响。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以各种示意图、景观图、模型图等形式出现。 命题趋向:1.在选择题上,也可能出现题组形式,由常规单题的地形类型、地形区,向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组合方向延伸。 2.在综合题上,综合性可能会更强,如向对等高线的考查延伸;单纯描述地形特征试题的分值、要求和难度可能降低。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壳:厚度不均匀(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 (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 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构成的。 (3)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 测试要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浆岩的形成: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2.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石灰岩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4.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①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②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③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④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测试要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1.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下降岩层会形成谷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岩层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华山、庐山和泰山)。 3.外力作用的几种情况: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岩层和化石的地质学意义:依据岩层的顺序,就可以确定其时代;依据岩层的化石来恢复其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 研究沉积岩层和化石,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③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3.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4.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理界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地壳运动机制的理论,这里要明确板块构造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及相应阐释的地理问题:①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熟悉板块的分布、不同性质的边界)。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其内部稳定、边缘活跃(解释地震、火山、地热、矿藏的形成、分布)。③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解释山脉、海沟、海洋、岛屿等地形的成因、分布). 5.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②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发源地 6.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 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 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 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7.广东)下列选项与右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2007.广东)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2008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3题。 3.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4.(2008年广东卷)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银川)读右图完成下面两1~2题。 1.国家首都A是 A.新德里 B.马尼拉 C.雅加达 D.堪培拉 2.B处的地形是 A.山岭 B.山谷 C.海岭 D.海沟 (2007.济宁2月)右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3~6题。 3.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4.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 D.冬春两季 6.在b处向下钻探,发现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岩层,并含有大量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变质岩 7.(2007.山东烟台)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8.(2007.海口2月)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沙漠地区排列顺序是 A.“U”形谷、断崖或峰林、风蚀柱 B.“V”形谷、海蚀穴、沙丘 C.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蘑菇 D.峡湾、角峰、风蚀洼地 9.(2007.海口2月)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10.(2007.珠海2月)右图是三大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 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 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 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发生过后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为主的灾害系统。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右图为“900经线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l板块为 A.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美洲板块 5.图中l、4板块交界处形成 A.喜马拉雅山 B.乌拉尔山 C.科迪勒拉山 D.阿尔卑斯山 右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C.燃烧化石燃料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7.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B.大气中的氮全部来自生物的作用 C.参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D.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参与的结果 读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的质量分数图,回答8~9题。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乙约占1/4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甲约占l/2 C.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D.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 9.人们已经发现人体血液中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同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在某一地区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得不均匀,并且超出了人体所适应的正常变动范围,就可能引起 A.公害病 B.地方病 C.传染病 D.遗传病 1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甲)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乙)。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 ,B地形区的名称是 。 (2)依据材料一,描述黄河壶口瀑布的水质特征、水质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原因。 (3)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专题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坚硬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因此①为风化作用;碎屑物质经过②作用离开地到其他地方成为残积物。因此②为外力搬运作用。 【答案】2.D 【解析】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 【答案】3.B 【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答案】4.A【解析】解析:B、C、D三个选项都重要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解析:由经纬度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南部,西太平洋海域。A为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 【答案】2.D【解析】解析:该处等深线密集,应为海沟。 【答案】3~6.B B A 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在夏秋两季,所以丰水期也主要为夏秋季节,河流流出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水在北半球右偏,且该河段为曲流,因此,b处堆积作用强,便于淘金,而对岸侵蚀作用强。沉积岩中的页岩组成颗粒较细,往往在河边形成,且含有古生物化石。 【答案】7.B【解析】图中甲处的地层向下弯曲,为典型的向斜构造。 【答案】8.B【解析】 “V”形谷由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形成,海蚀穴是海浪侵蚀产生的、沙丘因沙漠地区风力沉积而形成。 【答案】9.C【解析】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造成岩石的变形、变位,即地壳运动的遗迹,称为地质构造。 【答案】10.B【解析】地幔上部存在着软流层,从软流层喷出的岩浆(如图①)一部分直接喷出地表,冷凝成喷出岩(如图⑥);另一部分未上升到地面,便冷凝成侵入岩(如图②)。先形成的喷出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较低的地方堆积起来,形成沉积物(如图⑤),这些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如图④)。喷出岩、侵人岩和沉积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如图③)。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故B正确。 【社会热点】 【答案】(1)B (2)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繁,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明显,暴雨集中。 【实战演练】 【答案】1.C【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 【答案】2.A【解析】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 【答案】3.D【解析】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答案】4.B 【解析】联系900经线的位置,根据图中的板块的经过此条经线圈的距离,可以判断1为南极洲板块,2为印度洋板块,3为亚欧板块,4为美洲板块。 【答案】5.C【解析】利用上题的判断结论,确定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南美洲以西的太平洋中有一段碰撞,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而成的科迪勒拉山。 【答案】6.C【解析】从图中可知CO2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化石燃料,二是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而近百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7.B【解析】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的氨中分离出来的。 【答案】8.A【解析】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铝,并不是硅。 【答案】9.B【解析】公害病一般是由环境污染所致;地方病是地壳中某种化学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所致;传染病与细菌、病毒和环境有关;遗传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答案】10.(1)渭河河套平原(2)河流含沙量大;含沙量夏季大,其他季度较小;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强度大,冲刷作用明显。(3)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是明确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二部分是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三部分是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四部分是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趋势: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近地面大气特点等主干知识。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其中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中最多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因而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蓝色和紫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无论是吸收、反射还是散射,都使得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 (3)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4)地面辐射的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 测试要点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原理:物体受热温度升高,就要产生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较大一部分的大气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因为这部分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稳,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其实,温室不仅仅是玻璃房,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也看成是处在温室内,因为大气也就相当于玻璃,它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因大气逆辐射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 测试要点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上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高空上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逆温现象 (1)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2)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3)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2.热力环流的成因: (1)热力环流的成因: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 (2)热力环流的类型: ①海陆风 ②山谷风 ③城市风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海南地理卷)下图中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中心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 ⑥或⑧ D. ③或⑦ (2008年上海卷)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回答3~5题。 3.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4.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5.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泰安2月) 读右图,回答1~3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3.若图中表示水平大洋环流,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2007.烟台3月)关于右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2008.省沭中3月)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据此回答5~6题。 5.“嫦娥一号”在发射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最后到达电离层 B.在穿越大气过程中要经过降温、升温、再降温、再升温又降温的过程 C.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小到大 D.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发生向右偏转的现象 6.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们最有可能利用的月球资源是 A.空间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2008.省沭中3月)7.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2009.江苏省建陵中学10月)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8~9题。 8.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9.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2009.江苏省建陵中学10月)《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 10.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2008—2009年高考时事热点——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成分的改变) 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4)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右图为“某月沿0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回答3-5题 3.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5.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下面6~7题。 6.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④ D.⑤ 右图为某地工业、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据此回答第8题。 8.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 D.山谷风的影响 9.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10.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1.右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冷却的是 地,空气 。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专题四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 【解析】在北半球,在共同作用下右偏,⑥正确;在,⑦正确。 【答案】 2、C【解析】高空大气运动与等压线平行,③或⑦正确。 【答案】3、 D 【解析】根据图示知是由于地形的抬升形成的地形雨。 【答案】 4、C 【解析】主要要弄清海陆间循环和夏季风环流之间在环流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答案】 5、A 【解析】根据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推知该大陆位于南半球,判断月份则主要根据: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缘故,一月份,无论南半球和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七月份则相反。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D【解析】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 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t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两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升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答案】2.B 【解析】因为水平气流a是从甲地吹向乙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将有大量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布局在甲地,以确保城市大气环境不被污染。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大,废气排放量较小,水泥厂粉尘污染严重,家具厂和电子厂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因而选B项。 【答案】3.D【解析】若图中表示水平大洋环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丁处位于中纬度大洋西岸。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水平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因而在中纬度大洋西岸有来自低纬度的暖流和来自高纬度的寒流相交汇,易形成大规模渔场。 【答案】4. B【解析】由图知,甲处近地面为高气压,乙地为低气压。低压控制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5. C【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所以说最后到达电离层是错误的;在穿越大气过程中要经过降温、升温、再降温、再升温的过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大到小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6. C 【解析】目前人们最有可能利用的月球资源是矿产资源。 答案7. 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烟流在同一高度上扩散,说明上升的对流运动受阻,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 【答案】8.A 9.A【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E两侧为山地,而E处为山谷,所以气温比同纬气温高,等温线向北弯曲。第9题F处的气温在1℃以上,比周围气候高,因此不可能是山峰。 【答案】10.C 【解析】1.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则会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社会热点】 【答案】:11.(1)0.30-0.32; 1.1-1.5; 1.6-2   (2) (3)B (4)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5)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解析】第(1)题是计算题,解题的基础是认真读取图中的数据,然后计算每种预案从2000年到2100年期间上升的度数,由此算出每10年上升的度数,便可做出正确答案。第(2)题是在计算、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推知每一种预案相应的能源消费状况,如果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如果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而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排放的温室气体居两者之间。(3)题在城市中植树种草,加大绿化,可以减少城市的噪声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美化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候等。但具体到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屋顶、阳台等对大气的热辐射和美化环境。第(4)题是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其答案应是耳熟能详的。(5)全球变暖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三原则中的共同性原则。 【实战演练】 【答案】1.B 【解析】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到的房屋的主要功能是保暖。 【答案】2.A 【解析】解析:风是指空气的水平运动,无风带主要是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的地区。南北纬40°附近受西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西风;南北纬80°附近地区主要盛行极地东风。 【答案】3.C 4.A 5.D【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º-40º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20º-30º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第4题:甲地位于10ºS附近,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第5题:乙地位于30º-40º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6.A 7.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 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答案】8.D【解析】白天由于山坡上升温较快,在河谷与山坡之问形成了热力环流,风向由谷底吹向山坡,谷地工业区排放的污染物到达居民区较多;而夜晚山坡降温较快,谷地成为相对高温区,风由山坡吹向谷地,则居民区受工业区的污染较小。 【答案】9.B【解析】高空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空气运动向右偏,因而飞机是在逆风飞行。 【答案】10.C【解析】影响大气运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若无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 【答案】11.(1)④⑤ (2)B上升A下沉 (3)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人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④地流向⑤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天气与气候)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是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二部分是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三部分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四部分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五部分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二要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三要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一、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二、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三、从能力考查上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命题趋势:此部分内容在今后仍可能是命题的重点,还会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其一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其二估计多以选择题为主,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测试要点二: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 2.季风的形成原因: 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 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包括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测试要点三: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 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测试要点四: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大气环流的一些规律: (1) )气流方向与冷暖性质: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则性质暖湿(例如:中纬西风性质暖湿,受其影响,大陆西岸气候温和湿润);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性质一般较干(例如:极地东风冷干,低纬信风热干。但在大陆东岸,由于是迎风海岸,会带来降水)。 (2) 低压带上降水多,高压带上降水较少。 (3)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气压带,稳定;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气压带,不稳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4) 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 (5) 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二.冷锋、暖锋的识别: (1)看箭头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三.锋面气旋 ①在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 ②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漩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③在图中,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会略有不同。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之下,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的一侧,图中在CD前方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AB后方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冷锋雨区与暖锋雨区之间)则是单一暖气团控制下的晴好天气。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8山东卷)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2题。 年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1月平均气温 (℃) 夏季平均气 温℃ 生产成本 (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B. 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8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4.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 江苏南通)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2题。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在上题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008.宿迁)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3~4题。 3.导致甲、乙两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流经 B.地形起伏 C.矿产开采 D.距海远近 4.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图中京包铁路沿线气温变化的是 (2008 江苏预测卷)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1、图2)。完成5~6题。(双选) 5.图1、图2两幅图中,位置相同或气团性质相同的地点有 A.①和b B.②和a C.①和d D.④和b 6.下列关于图1和图2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中①地气温最高 B.图2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 C.图1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图2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2009.淮安)阅读下面的气候资料,回答7~9题。 地区 气候资料 1月均温 7月均温 12-2月降水量 6-8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① 26℃ 26.5℃ 643 612 2480 ② -10.7℃ 24.8℃ 45 321 680 ③ 8℃ 25℃ 345 32 740 ④ 6.4℃ 27.5℃ 105 425 1015 7.气候资料中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玉米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 C.①椰子②甜菜③油橄榄④甘蔗 D.①甘蔗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柑橘 8.表中气候资料与国家主要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A.①英国 B.②中国 C.③智利 D.④美国 9.表中四个气候区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08.苏北五市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D、C两处相比 处气温较高, 处气压较高。A、D两处相比,白天 处气温较高,夜晚则 处气温较高。 (2)图中所示的是 天气系统,数字代号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① ,② ,③ 。 (3)若该锋面形成了我国北方的暴雨天气,这时,影响亚洲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我国盛行 季风和 季风。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2008—2009年高考时事热点-----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一遇的冰雪冻害 中新网2008年1月27日电:中央气象台26日下午六点钟发布了最高等级的暴雪红色警报:受来自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前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未来三天,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将维持阴雨雪天气,南方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雪,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希望有关各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南支西风气流中部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 ①1月,存在冷低压 ②8月,存在暖低压 ③1月,存在冷高压 ④8月,存在暖高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从降水的形成条件看,在此次大到暴雪的形成过程中,南支西风气流与A气流所起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l~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l010百帕。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4.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5.当前丙地潜水补给量较丁地多,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丙地地形比丁地平坦 B.丙地植被较丁地覆盖率高 C.丙地地表水较丁地丰富 D.丙地当前处于雨区,丁地为晴天 下图为乌鲁木齐(43047/N)、拉萨(29040/N)、重庆(29031/N)、海口(2000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与四个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乌鲁木齐 B.②一海口 C.③一拉萨 D.④一重庆 7.关于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因为太阳辐射弱 B.②地夏季温度较高是因为深居内陆 C.③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受地势的影响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是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8~10题。 8.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9.12日没有形成云雨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 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10.10--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的时刻出现于 A.11口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2日的日出前后 11.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 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这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 。 专题五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解析】看1月平均气温是6~8℃可以排除B、D两项,因为30°N~40°N东海岸的东海岸和五大湖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论是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还是年降水量都要比表中的要高,结合该地区是苹果产区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2.C【解析】气温的日较差大才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所以②错,由上题知美国产区是30°N~40°N西海岸,是地中海气候,而中国的苹果产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美国产区好于中国产区,故③错,所以选C答案。 【答案】3.BD【解析】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5ºN时,时间是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流域,此时正值梅雨季节;或者处于雨带南移的9、10月份。 【答案】4.BC【解析】6月份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时节,而9、10月份又被许多文人墨客描绘成“雨滴梧桐秋夜长”,A、D选项则分别描绘的是春季和冬季,该题有很多学生容易将雨带南移漏选。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解析】甲地位于300N~400N之间,只能是副热带高压带。 【答案】2.D【解析】副热带高压带控制300N~400N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 【答案】3.B【解析】甲、乙两地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4.A【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以判断为A。 【答案】5.BC 6.AB【解析】根据冷锋前为暖气团,暖锋后为暖气团,判断①和d为暖气团,②和a为冷气团;暖气团为上升气团。 【答案】7.C 8. B 9.B【解析】由表格中材料推断,四个地方都是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应位于北半球。①应处于热带,②位于纬度高的寒温带,③位于亚热带,④也位于亚热带。可种植的农作物依次为椰子、甜菜、油橄榄和甘蔗。英国主要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①全年高温不符,智利位于南半球,与题意不符,美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月均温应在O℃以下,故④也不符。只有B符合题意,在中高纬度的内陆干旱地区存在荒漠化问题。故只有②地区有可能。 【答案】10.(1)D C A D (2)冷锋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云层反射 (3)亚洲低压 东南 西南 【解析】锋面向冷气团方向倾斜,D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压低;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社会热点】 【答案】11.(1)受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的阻挡。(2)D (3)南支西风气流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A气流加快了水汽的凝结过程。 【解析】根据南支西风气流弯曲位置处的地形可得出其弯曲的原因,大到暴雪的形成要具备足够的水汽及促成水汽凝结的条件,根据图中气流的来向即可得出结论。 【实战演练】 【答案】1.B【解析】据图可知,①、②、③、④风带分别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西风带,以及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西风带。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2.D【解析】④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其产生的环球运行的西风漂流属于风海流、寒流,且自西向东流。 【答案】3.A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而在甲、乙连线的上面有暖锋的符号,根据相关知识,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而低压槽在等压线上表现为等值线向气压变高的方向凸起。 【答案】4.B【解析】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应为偏南风。 【答案】5.D【解析】在暖锋中,降水区域出现在锋前,所以丁地位于降水区域,而丙地应为晴天。 【答案】6.C【解析】在四地中,乌鲁木齐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最大,所以④为乌鲁木齐;拉萨因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最低,所以③为拉萨;海口因位于最南方,夏季气温最高,所以①为海口;则②为重庆,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7.C【解析】①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是因为海洋的影响;②地夏季气温较高是因为受盆地地形的影响;③地因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8.A【解析】雨区在锋后,所以为冷锋;冷空气在北侧,所以为北半球。 【答案】9.C【解析】充足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10.D【解析】对甲而言,11日为冷锋过境时,12日为冷锋过境后。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且一天气温在日出前后最低。 【答案】11.(1)晴夜少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2)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 (4)大气中C02等温室气体增加 引起海平面上升,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六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四(水圈与水循环)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六个部分:一部分是水圈的概念和组成;二部分是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类型;三部分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部分是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五部分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六部分河流补给类型与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1.判别水循环过程与环节,理解水循环的意义;2.利用海水等温线、等盐度线,直接考查海水性质和运动。3.以洋流分布图及其他资料为基础,结合具体区域,考查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港口建设、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4.洋流具体名称的判定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最基本的考点。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水资源与水循环、海水性质和运动、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上航行、港口建设、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二、考查的形式以图表资料及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从能力要求来看:空间定位能力,对热点区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趋势:综合分析近几年特别是新课标地区的高考情况,2009年将继续考查河流流域、水文特征,水循环各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多用图表资料,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1)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4)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 测试要点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根据水温(洋流的热力性质)可以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是指其比到达的地区水温高,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和盐度会上升;寒流是指其比到达的地区水温低,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和盐度会降低。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是逆时针,南半球没有形成环流(因南半球中高纬度主要是陆地)(3)形成了环球性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季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的地理意义。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四大渔场的形成: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了原污染海域的净化,但是扩大了污染范围 (4)对海洋运输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主导因素 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补给 我国河流雨水补给主要是夏秋两季 水量变化大;是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 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变化较稳定 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春季气温升高,积雪开始融化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补给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变化稳定 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化最多 西北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对径流起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由湖泊的蓄水能力和水位决定 松花江源头、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河流最稳定可靠的补给 依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定 西南的喀斯特地区、济南小清河源头 2、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形成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环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 宁夏)读右图,回答下面1~2题。 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3.(2008 广东)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2008 江苏)4.右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 4.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2008江苏南京3月)右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图中M表示 A.形成地下水 B.形成生物水 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 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 (2008山东滨州1月)读右图,某海轮于6月22日由A点出发,经B、C、D三处,当年8月1日返回原地。回答2~3题。 2.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航行中一直逆水顺风 B.就海水的温度而言,B>C>D>A C.由B到C航行中,昼夜更替周期小于l个太阳日 D.从C到D途中,发现沿岸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 3.B处附近陆地上分布有热带雨林,下列选项中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 B.东南信风 C.洋流 D.季风环流 (2008广东韶关4月)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下面4~6题。 4. C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为 A.5米 B.10米 C.15米 D.20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下水流向与等水位线的关系是斜交 B.B处潜水的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流 C.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D.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6.若该地地下水位上升最可能导致 A.河水倒灌 B.土壤盐渍化 C.洪涝灾害 D.农作物高产 (江苏 淮安4月)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右图回答下面7~8题。 7.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8.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9.(江苏泰州2月)若此右图表示海陆问水循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大气水 B.从多年平均状况看,参与循环的水量e=a=b+c=b+d C.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D.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b环节施加的影响 10.(2008 镇江2月)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为1:200000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处的河流特征。 (2) 假设此河夏季常发生洪涝,试说明甲地发生洪涝的原因,并提出甲地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 (3) 判断图中A区的地形,并说明其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中国“小鸭舰队”漂15年抵英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近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其中,近2万只顺着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等地洋面。另一批约1万只玩具鸭挥师北上。这支“小鸭舰队”经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绕过北极,再经过格陵兰岛和冰岛,最终进入北大西洋,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读上面材料,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洋流分别是 、 、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 (2)④代表的世界著名的渔场是 ,⑤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①图例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右图是某地区水井多年水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3~5题。 3.该地区井水水源补给主要发生季节在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4.该地区井水水源补给的最主要类型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湖泊水 5.该地区最可能分布在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极地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7.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 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 读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回答9~10题。 9.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10.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11.阅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3月,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华电集团总经理贺恭作了《中国水电未来之路:加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阐述了水电开发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进一步加快水电开发既符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国情,也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全一致。 材料二 我国各地区水能蕴藏量和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统计表 水能蕴藏量(万千瓦) 水能蕴藏量占占全国百分比(%) 可能开发水能资源(万千瓦) 华北地区 1230 1.8 692 A 1213 1.8 1199 华东地区 3005 4.4 1790 B 6408 9.5 6743 C 47331 70 23234 D 8418 12.5 4194 全国总计 67605 100 37852 (1)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巴西 C.中国 D.澳大利亚 (2)材料二的A、B、C、D四个地区中,代表西北地区的是 ,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流域。目前,我国建设的三峡工程位于 地区,该地区水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是 。 (3)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二位,但至今并没有修建像三峡大坝一样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原因是 。 (4)为什么说“进一步加快水电开发既符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国情,也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全一致”?请你谈谈对加快水电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专题六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 2.D 【解析】由图中所给的160W—140W及北回归线等信息,可确定图示区域为非洲的西北部沿海地区。西北部沿岸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流经沿岸的影响是降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答案】3.B【解析】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少,必然转化为地下水多。有利于地表水 下渗的条件有:①气象条件:降水强度小,降水历时长;②地形条件: 地面平坦、坡度小;③土壤条件: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大且多;④地表 植被条件:地面植被覆盖率高,草木茂盛。故B为正确选项。 【答案】4.A【解析】读图知,该观测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故B错;河流径流量基本和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故雨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4、5月份降水增加,但径流量并未增加,C项所述不够严密;丰水期时河流输沙量较大,D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A 【解析】在水循环中,降水一部分蒸发进入大气,一部分补给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答案】2.C【解析】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由B到C是向东航行,在此过程中,可以比出发地更早地经历日出与日落,因此昼夜更替的周期变短。 【答案】3.D 【解析】B地位于巴西高原的迎风地带,东南信风经过巴西暖流所在洋面。将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陆地,使沿岸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因此与季风环流无关。 【答案】4.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的海拔高度是15米,地下潜水位海拔高度为10米,因此,该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应为两个数的差,即5米。 【答案】5.D 【解析】地下水的流向与地表水的流向一样,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且与等潜水位线垂直,潜水位是不断变化的,潜水的流速与地形有关,地形陡的地方,流速快。 【答案】6.B 【解析】地下水上升,最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 【答案】7.B 【解析】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①为水汽输送,②为海水蒸发,③为径流,④为降水。 【答案】8.B 【解析】从大洋环流的旋转方向可知,该海区应为南半球,②洋流在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大洋东岸,有寒流流过,且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所以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该处的洋流为上升流,易形成渔场,故选B。 【答案】9.CD 【解析】按照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④为海洋,e为蒸发,①为大气水,a为降水,②为地表水,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③为l地下水,d为地下径流。 【答案】10.(1) 甲处: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无支流汇人;乙处:位于山谷中,水流急,水量较大。 (2) 洪涝原因:①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②上游河段支流多,向下游甲河段排泄的水量大③甲位于平原地区,河道落差小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缺少调节径流的湖泊,特别是南岸。减少洪灾的措施:①加固堤坝;②为河道进行裁弯取直;③建设分洪区和滞洪区;④增强防灾意识,建立健全防洪预警系统设施及防灾物资准备;⑤加强与上游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共同做好防洪工作。 (3) A地是洼地地形。在洪涝发生时,可作为分洪、滞洪区。 【解析】根据等高线特征可以看出,甲河段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地形,乙河段等高线稠密,为山谷地形,而且甲河段的等潜水位线特征反映出为河水补给潜水,故甲河段的分布规律是,A位于闭合的48米等高线之内,而该闭合等高线两侧分别为40米和45米等高线,所以A的海拔小于40米,为洼地地形,在河流洪水期可以起到分洪的作用。 【社会热点】 【答案】(1)东澳大利亚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③(2)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有秘鲁寒流经过,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中的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进而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解析:玩具鸭要顺着洋流的流向流。熟记世界洋流分布不难回答①②③代表的洋流。西欧常年在西风带影响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代表的世界著名渔场是纽芬兰渔场,它是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⑤处是著名的秘鲁渔场,它是秘鲁寒流上升流作用下形成的。 【实战演练】 【答案】1.B 【解析】①所示的补给类型随着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多,应为雨水补给。③所示的补给最为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②为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4.A 【解析】②类型以春季补给最多,夏季较少,秋、冬季无补给,应为冰雪融水补给。冬季积雪多,但气温低,冰雪没有融化,到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冰雪融化;到了夏季,只剩下山顶少量冰雪可以融化了,故补给量就少了。 【答案】3.A 【解析】图中各年井水的年内变化幅度较大,因此排除了湖泊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可能;通过观察图可知井水各年内变化幅度最小是在冬、春季节,说明这两个季节的水源补给充足,因此也排除了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可能。 【答案】4.A 【解析】根据第3题的分析可以知道,该地的补给水源不是冰雪融水、湖泊水,可知正确答案为A。 【答案】5.D 【解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冬、春季节降水丰富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6.C 【解析】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里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 【答案】7.B 【解析】向心状水系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 【答案】8.C 【解析】干流的水量主要来自各支流的冰雪融水,受沿途用水和蒸发的影响,越往下游,其流量就越小。 【答案】9.D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变化方向,图中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图中河流的右岸地下水位比河流水位高,左岸地下水位比河流水位低。 【答案】10.B 【解析】 图示地区为我国的江南丘陵,6月份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位高,河流东岸附近地区的潜水受强烈的补给,潜水位比东岸其他地区高,造成东岸其他地区潜水位偏低,使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 【答案】11.(1)C (2)D 黄河 B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位于地形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该地经济落后,生活、生产用电量少.山高谷深,输送水电需要进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当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是泥石流、雪崩、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 (4)①水电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而且是优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水电不仅可以替代和节约矿石能源,还可以减轻煤炭、石油大量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②对江河治理和采取防洪措施,开发大江大河中上游的水能资源,修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既可大大减小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又可发挥灌溉、供水、航运、跨流域调水、水土资源开发等多种效益。③由于水库大面积积蓄水源还会改善局部气候,有利于水土保持。特别是调节性强的大型水电站,对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水电开发是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福祉工程。④水电开发不仅能够产生发电等综合效益.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认识:①中国水能资源丰富和开发程度较低的国情,决定了加快水电开发的迫切性;②中国能源资源紧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决定了加快水电开发的必然性;③成熟的水电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加快水能资源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开发基础;④中国政府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也为加快水电开发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体现;二部分是有关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与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对于第一部分高考将会着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地表景观特征;第二部分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陆地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1)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理解、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6)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图”,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7)自然带分布规律形成的基础分析。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一.考核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理论之一,因此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二.考核形式: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三.考核能力:注意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命题趋向: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与其他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是高考必考内容。而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出的不同自然带的考查,不仅能考查综合能力,也能考查空间分布和思维想象能力,还能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2009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2.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测试要点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相协调一致。②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测试要点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点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人类活动容易影响生物和水文这两种自然因素,从而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二、掌握三种判断方法 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方向,东西方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 (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体越高,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4)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8年山东卷)右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2008海南地理)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4.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5.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 山东威海)读某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1~2题。 1.形成该自然景观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为(双选)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山坡朝向 2.该山地可能是(双选)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2007山东东营)下列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3~4题。 3.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4.在乙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生长的草地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2007广东佛山)下图为各纬度高山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5~6题。 5.图中的自然带A为 A.热带雨林带 B.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苔原带 6.图中画错的地方是 A.00 B.300 N C.600 S D.800 S (2008江苏泰州2月)右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读图回答7~8题。 7.造成图中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 B.纬度高低 C.山脉坡向 D.距海远近 8.图中甲植被带的农业活动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农业 B.混合农业 C.热带迁移农业 D.乳畜业 (2008江苏苏锡常镇5月)右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h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读图完成9~10题。(双选) 9.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 A.b B.d C.e D.h 1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a→h→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a、d的形成原因相同 D.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守护雪线----神圣的雪山,神圣的青藏高原,是永远的赞歌,是永远的画卷,是永远令人神往的地方。高耸蓝天的雪山,展示着青藏高原的威严与骄傲。大自然把青藏高原与雪山连在一起,雪山把青藏高原耸立在我们的脑海里。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高高的雪山,正悄悄改变着千万年的运动法则。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加剧,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雪线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为每年10~20米。 雪山雪线的变化,是脆弱的生态环境给人类的忠告。守护好我们的雪线,不仅是守护我们的青藏高原伟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更是守护人类的共同的生命线。肩负起保护生态的历史责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家园的蓝天、青山、绿水。让我们用理智和真诚守护我们的雪山雪线,守护青藏高原,守护人类共同的生命家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准确表示珠穆朗玛峰雪线高度变化的是 (2)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基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造成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洋流不同 D.风向不同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右图是“我国西部沿东经87030/的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剖面经过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地区 ②图中④⑤均为干旱区,属于热带荒漠带 ③沿途见到的自然带具有从赤道到两极和从沿海向内陆两种分异规律 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既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又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2~3题。 2.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东亚某地 D.④位于美国某地 3.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4~7题。 4.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5.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6.该区域地理环境兼有 A.内流河与外流河 B.湿润地区与干旱、半干旱地区 C.高原与盆地 D.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 7.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有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8~9题。 8.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9.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按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0.读图回答问题。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2)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专题七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解析】图中四座山分别是华山、吕梁山、贺兰山、阴山,都属于中高山,又都在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四座山的基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山北坡、贺兰山东坡),再向上应该都存在山地针叶林带,但不一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垂直自然带跟水平自然带相似,但不相同。 【答案】2.D【解析】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度比较慢,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 【答案】3.A【解析】通过图中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幅度最小,故A正确。NPP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故B错。降水量的变化对NPP影响很小,故CD错。 【答案】4.C【解析】同一温度条件下,海拔越高,NPP应越低,故选C。 【答案】5.B 【解析】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森林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故B正确。河南省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安徽省、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地区,是常绿阔叶林。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CD【解析】该山地自然景观的差异表现在东西方向上,可能是由于海拔和山坡朝向的不同造成的。 【答案】2.AB【解析】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表明该山南北延伸,可能是落基山脉或安第斯山脉。 【答案】3.D【解析】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是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因素。 【答案】4.C【解析】D处距海洋远,降水少,其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由于E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成为草原。 【答案】5.A【解析】 A是位于赤道地区山地的基带,因此是热带雨林带。 【答案】6.C【解析】在600S处的山地所绘自然带与实际不符。 【答案】7.B【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山麓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山体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所以海拔相似的山地,相同自然带所处的海拔越高,说明其热量越丰富,纬度越低。因此选项B正确。 【答案】8.C【解析】图中甲为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茂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往往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热带迁移农业。 【答案】9.CD【解析】g为热带雨林带,h位于其两侧,因此为热带草原带,b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为荒漠带。e为温带草原带。 【答案】10.AD【解析】南美大陆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的阻挡,造成西岸的气候与植被沿海岸呈条带状分布。a为热带沙漠带,受寒流的影响,向赤道方向延伸。g为热带雨林带,形成原因是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社会热点】 【答案】(1)D (2)C (3)B 【解析】珠穆朗玛峰南坡降水多,雪线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雪线将升高;同一山地阳坡自然带海拔较高。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不同的自然带生物生长需要的热量是不同的,南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北坡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从而造成珠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 【实战演练】 【答案】1.D【解析】从图中看出,该剖面南起雅鲁藏布江谷地,沿东经87030/一直到达我国新疆最北端的阿尔泰山,穿越了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该剖面是沿经线所作,所以沿剖面在水平方向上应该看到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西部地区高山众多,从山麓到山顶可看到垂直地域分异。 【答案】2.C【解析】首先通过自然带的类型和多少来判断纬度高低,然后根据坡向确定南北半球,再定位到具体地区。 【答案】3.C【解析】②④同一自然带海拔北坡高于南坡,故位于南半球。①③则位于北半球。 【答案】4.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为内蒙古自治区,景观图中,A为荒漠景观、B为草原景观、C为温带森林景观,它们都可能出现在图中所示的内蒙古自治区;而D为高山地区受冰川侵蚀所形成的冰川地貌,它不可能出现在海拔、纬度均不太高的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5.B【解析】比较三个地点的气温、降水资料可知,该地自东到西气温相差不大,但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距海远近不同导致的受海洋影响程度的差异,它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6.A【解析】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界线都经过内蒙古的阴山,故内蒙古兼有内流河与外流河;该地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属内蒙古高原,森林中没有常绿阔叶林,也不可能有湿润地区。 【答案】7.C【解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温带地区降水较为丰富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8.A【解析】 气候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因素,而生物也对土壤等其他地理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9.D【解析】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生物循环越活跃,物质养分流数值增大。 【答案】10.(1)产生这么大差异的原因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差比北坡大;南坡的纬度比北坡低、是迎风坡,在山下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南坡自然带谱较北坡复杂。(2)南坡为迎风坡,有来自两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的水汽。北坡距海远,且受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阻挡。(3)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雪量大,冰川补给足。西南季风难以逾越喜马拉雅山,北坡降雪量很少,为大陆性冰川,冰川分布的下限较高。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八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三、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四部分是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1)理解、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明确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特点,理解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明确自然灾害的含义,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命题内容:偏重于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影响,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特别是重大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更是考查重点。2.考核形式:多以时代背景为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和景观图、趋势图等提供各种信息,题型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3.能力考查: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命题趋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核心之一,因此结合当今世界热点地区的问题,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如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重点和焦点,如何开源、节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的平面一般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呈带状。 2.平原对交通线路限制较少。但一般平原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城镇、居民点和工业设施很多,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选线限制较大。山谷中道路应避开陡坡,陡坡上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测试要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测试要点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特点,理解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①采措文明阶段②农业文明阶段③工业文明阶段④后工业(环境)文明 测试要点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掌握分析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思路 1.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少,因此聚落规模小,且聚落多位于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谷低地,因此聚落分散;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人们的生产、生活便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2)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①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交通线路西部稀疏,东部稠密。②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2.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社会阶段 自然资源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用的资源 气候、水、土地、生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 矿产资源对资源型产业和工业的布局有着决定性作用。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弱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甚至灭绝。有利的一面,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一些植物的生产率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原因:气温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后果:对世界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北半球高纬度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三.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3.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江苏地理卷)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题) 1.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被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完成3~5题 3.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4.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5.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广东汕头3月)右图中,甲图为某地等高线图,乙图为甲图中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北京时间为12:40。回答1~4题。 1.图中聚落 A.沿河流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公路干线分布 D.沿山谷分布 2.我国与A城发展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有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大庆 3.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 A.190N,1100E B.190S,1100E C.190N,1300E D.190S,1300E 4.A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 A.棉纺织工业 B.苹果罐头加工业 C.毛纺织工业 D.制糖工业 (2008广东深圳5月)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 A.冷空气频繁南下 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 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 6.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 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 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 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 (2008江苏镇江2月)右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7~8题。(双选) 7.下列有关我国195l——200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各地的增温速率、幅度有大有小 B.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可达0.80C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8.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009镇江第一次调研测试)读右下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 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C.塑造该区地貌形态主要是流水作用 D.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象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南亚水患------2008年5月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以每小时192公里的时速袭击了缅甸,缅甸政府随后宣布仰光、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为重灾区。人口有8万人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拉布达镇被高达12英尺(3.5米)的巨浪所淹没。到5月7日,已经证实有超过2.2万人在风暴袭击中丧生,另外还有4万余人失踪。随着救灾深入,死亡人数会进一步上升。 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国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简要分析这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近年来,图示区域地震频繁发生,如2005年lO月8日,南亚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伊斯兰堡东北部95千米处),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处。 (3)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2007年6月出现的大量降水。导致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中国南部省份发生洪灾和山体滑坡。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应做好哪些防灾工作?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俗话说“春季咸潮猛如虎,风吹盐分黏皮肤。”2007年9月11日,长江口遭遇了罕见的咸潮入侵。据此回答l~4题。 1.下列有关咸潮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天文潮汐、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咸潮的发生 B.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与工业供水不断扩大 C.河口地区大量挖沙造成河床下切以及出海航道的疏浚 D.沿岸地区大量排入含盐量较高的生产和生活废水使河口盐分上升 2.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在 A.过量抽取地下水的地区 B.沿海地势低平地区 C.河流人海口 D.多台风地区 3.长江口最易发生成潮的时间是 A.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B.每年7、8月份 C.每年6、7月份 D.农历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咸潮现象的是 ①减少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 ②利用流域内的水库,调淡降盐③设置防潮大堤,阻止成潮入侵④植树造林,建设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海防林绿化体系⑤投放酸、碱药品,降低咸潮盐度⑥实施人工降雨,增加河流径流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右图甲、丙为不同时代的居住场所(地),据此回答5~6题。(双项) 5.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有 A.光照、热量 B.降水 C.地质构造 D.盛行风向 6.殷商时代的居住往往“攻位于油(油,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位”对古代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A.凸岸利于泥沙沉积,肥沃的土壤对农业有利 B.凸岸天然水面围绕不利于防御 C.凸岸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D.凸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利于筑港 读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7~8题。 7.A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风沙、旱涝、盐碱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土地荒漠化 8.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有丰富的煤炭和稀土资源 B.B地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 C.冬季严寒多暴风雪是c地发展牧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之一 D.B地的河流在此段不易出现凌汛现象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读下图,回答9~10题。 9.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 B.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灰霾天数迅猛递增 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 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 10.改善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状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 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 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11.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l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6.4℃。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读图分析1952年至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3)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专题八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B 2.BC【解析】通过仔细阅读示意图,可以发现由于有大堤的保护,耕地不会被海水淹没。而港口将被淹没在海水下面,也就谈不上“有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由于海水倒灌,使得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全球变暖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大气温度上升。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是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答案】3.A【解析】按照能量的形成和来源,将能源分为三大类:①来自于太阳辐射,②来自于地球内部,③来自于天体引力,风能属于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的特点是干净、可再生、能源巨大,建成后收益大,但风能分散、不稳定,建设风能发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 【答案】4.B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多大风,东部沿海地区则是夏季多大风。 【答案】5.C【解析】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风能比较贫乏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盆地地形,四周有天山、昆仑山、喀拉昆仑山等。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C 2.C 3.A 4.D【解析】A城市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上海位于河口,武汉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图中A城一年当中有两次直射,a时刻阳光从北方射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A点位于北半球,其坐标是(190N,1100E),位于我国海南岛,甘蔗种植较为普遍,适宜发展制糖工业。 【答案】5.A C【解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造成。西南季风出现的季节是夏季而非冬季。所以选项AC正确。 【答案】6.AB【解析】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偏冷,下降气流强烈,干燥度加大。而西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暖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增多。 【答案】7.AD【解析】我国增温速率最大值为每lO年升高0.80C,从1951年到2002年,大约50年期间,约升高4℃。 【答案】6.AC【解析】全国各地的增温幅度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增温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温提高的速度,而增温幅度是指规定时间内气温升高数值。 【答案】9.B【解析】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华北山东半岛地区。 【答案】10.C【解析】图中显示的冲击扇说明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社会热点】 【答案】 (1)洪涝灾害 A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易产生洪灾;A国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2)亚欧 印度洋(印度) 消亡 (3)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措施有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预案;设立防洪保险基金等。 【解析】 南亚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从印度西孟加拉邦到孟加拉国腹地,是南亚雨量最充沛而地势最低洼的地区,该地区85%是平原地带,每年的6月至9月,强劲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到这里,使该地区进入雨季洪泛期。该地区每年80%的降水又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当季风来临时,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一侧的喜马拉雅山区经常大雨倾盆,大量的雨水裹挟着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冲向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的下游,导致水位暴涨,形成洪灾。 【实战演练】 【答案】1.D【解析】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与工业供水不断扩大,而当地水资源的调节能力相对不足;同时部分城市河段水污染严重,取水点分散,布局不合理,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流域中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河口地区大最挖沙造成河床下切以及出海航道的疏浚等,这些都是咸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2.C【解析】咸潮危害最容易发生在河流人海口处。 【答案】3.A【解析】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长江处于枯水期,极易发生咸潮入侵。 【答案】4.B【解析】 ①③⑤都不能解决问题。 【答案】5.AD【解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往往考虑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开冬季的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潮湿)等因素。 【答案】6.AC 【解析】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利于筑港;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防御。 【答案】7.D 8.C 【解析】读图可知,A地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A地畜牧业发达,矿产资源并不丰富;B地位于阴山山脉南部,并非宁夏平原,此地河流易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9.C 10.B 【解析】读图可知广州灰霾天数在1997年达到200天以上;广州灰霾天数在改革开放前就开始增加,但并不是逐年增长;1991年到1994年广州灰霾天数不是增长最快的。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的消费总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固体悬浮颗粒物。目前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向大气中排放的固体悬浮颗粒物较多,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改善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 【答案】11.(1)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3)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淹没,对人类健康威胁增加,导致旱涝等灾害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解析】1952—2000年间,东部的碳排放比重始终在50%左右,居于绝对优势,西部比重最低。这个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达地区,消耗的资源与能源较多,碳的排放总量大。 控制碳排放量的措施应从开源与节流以及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分析,节流方面,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等。开源方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开发新能源等;保护环境方面主要是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加大碳的回收利用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九 人口与地理环境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是人口增长模式;二部分是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三部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四部分是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2)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3)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4)通过资料,归纳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命题内容上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以及人口问题是考查的重点。2.考核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曲线折线等方式呈现信息。3.能力考查:侧重考查涉及人口迁移、人口合理容量、人口问题等影响因素或现象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命题趋势:本部分内容今后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图表为背景,以热点或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图表的能力。其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问题可能为热点。热点区域的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1.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原始型);2.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传统型);3.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传统型);4.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现代型)。 测试要点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 2.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测试要点三: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一般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的。 2.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越丰富,科技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人口问题: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1.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平均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而且呈下降趋势。粮食问题已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2.就业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偏低,劳动力供给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与有限的就业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3.人民生活贫困化。突出表现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拉愈大,在农村有大量赤贫农民,在城市有大量贫困人口。 4.妨碍人力资源的形成。当今发达国家有95%的妇女能够进入中等学校,享有教育和培训以及医疗保健的机会。但是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妇女入学率低,就业无保障,难以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5.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人口迅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等。 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又叫人口百岁图,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 1.图形剖析:图形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横轴分别表示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的塔基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小,反映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特征。 2.三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 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三种类型,即:(1)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如左图);(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如中图);(3)年老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如右图)。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年江苏地理卷)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08年广东卷)“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4~5题。(双选) 4.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人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5.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江苏南通3月)右图是人口再生产模式示意图,读后回答下面1~2题。 1.引起Y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长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 B.全球气候冷暖的周期性波动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x时期社会处在 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 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 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 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 (江苏苏州2月)下表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以下3~4题。 3.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4.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2008山东滨州1月)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以下5~6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 200 热带草原气候 14.13 90 温带草原气候 1.06 5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 0.18 1 热带季风气候 12.43 11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19 30 苔原气候 0 0.01 冰原气候 0 0 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6.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008江苏仪征1月)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7~8题。(双选) 7.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 8.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2008广东广州3月)右图是“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中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回答以下9~10题。 9.人口聚居在沿海地区比重最高的是 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10.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B.终年干燥的地区 C.一年旱雨季分明的地区 D.一年四季分明的地区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材料一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2008年5月17日消息:四人之中就有一个白发人。上海昨日发布的老年人口信息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70万,达到275.62万人,无论是增长人数还是增幅比例均创出新高。上海正在“跑步变老”,逐步庞大的“银发族”正在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可避免的压力。 材料二 2008年3月26日,在浦东新区3届人大3次会议上,浦东新区代区长李逸平指出,今年浦东要为国家探索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提供示范效应。 (1)材料中反映出上海市人口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2)分析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市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为 。 (3)除上述问题外,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亿,超过总人口的10%,且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小于一般国家 B.目前,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慢于城市 C. 由于社区养老社会水平、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都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不会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 D.中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低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环境的不断改善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C.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D.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3.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这是因为 ①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②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③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年轻人在外独立生活和不愿意承担养老责任的情况比以前增多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右图是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5题 4.1960—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 B.持续、稳定的人口政策 C.全球不断变暖的影响 D.自然灾害不断增多 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读图回答6~8题。 6.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A.a B.b C.c D.f 7.e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8.b、d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右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9~10题。(双选) 9.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10.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 C.甲国的劳动力短缺 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右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巴西 专题九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 2.C【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5~29、30~44岁年龄段迁入人数最多,说明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最经常的因素;人口迁入人数中0—14岁、60岁以上人数比较多,说明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根据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的弊端,可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3.D【解析】人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自然环境等都会影响,自然环境中水质、土质、优美环境等会影响人体健康,影响人的生命。 【答案】4.AC 5.AC【解析】通过阅读看到西南地区是我国人口的净迁出区,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是我国的主要迁入区。山西、新疆等省区资源丰富,吸引了人口迁入。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A 【解析】Y时期已经处于人口增长的现代型,多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的调控多以市场经济方式为主。在经济增长时期,民众预期未来前景良好,愿意生育的比例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期,为了保证家庭生活水准不下降过多,而采取避免或减少生育的行为。 【答案】2.D【解析】x时期是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期,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生活医疗、社会保障条件改善的结果,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时期。 【答案】3.B【解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 型——过渡型——现代型,乙甲丙丁反映了这一趋势。 【答案】4.A【解析】能够全部经历这四种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目前处于现代型的大多为发达国家,故A正确。 【答案】5.B【解析】人类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6.D【解析】一般在进行人口容量测算时主要依据一两种重要的资源状况进行。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气候湿热,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答案】7.AC 【解析】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表示,包含有人口最大值的意味。最佳人口规模是指人口的合理容量。 【答案】8.CD【解析】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没有正或负相关关系。 【答案】9.BD【解析】北美、欧洲、亚洲人口分布不仅集中在沿海,而上土在伸向大陆内部的平原地区的人口也非常密集。 【答案】10.AB【解析】在南美、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森林茂密。人u稀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内陆荒漠区以及北美西部高山区,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社会热点】 【答案】(1)人口老龄化。(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放宽人才迁入政策等 (3)新时期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仍然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控制人口增长。原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反弹的危险。 【解析】读材料可知,这说明了我国上海市老龄化现象已非常明显,这与上海市开放早、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以及人们不愿生育使上海市多年出生率低有关。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可结合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但从整体上来看,控制人口数量仍然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 【实战演练】 【答案】1.D 2.D 3.C 【解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规模要大于一般国家;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必然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与城市化水平加快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口的出生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随之突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答案】4.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1965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上升较快,而人口死亡率则大幅度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说明这段时间我国人口增长类型属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 【答案】5.B【解析】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答案】6.A【解析】读图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非洲)。 【答案】7.C【解析】读图可知,e为欧洲,该洲许多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趋近于零,甚至负增长,所以其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答案】8.D【解析】读图可知,b为南美洲,d为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 【答案】9.BC 10.AC【解析】甲国目前人口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变为目前的传统型。 【答案】11.(1)人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3)C 【解析】(1)E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而老龄人口比重较高,反映出E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2)B 国年青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的压力较大,因此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四个国家中,只有法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老龄化问题严重。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 城市与地理环境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第二部分是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第三部分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第四部分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判读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分析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城市空间结构特征。(2)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3)理解不同规模的城市与其服务功能及服务范围的关系。(4) 根据不同的图文资料,归纳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5)结合有关实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指出相应的对策。(6)根据有关资料,总结或比较不同地区人口或城市文化差异对城市化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 1.从内容上看,考题侧重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进程及特征、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2.从形式上,考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侧重综合题形式。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综合分析能力考查。 命题趋势:1.今后考题进一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考查重点将涉及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新城区建设及新老城区功能定位。2.联系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考查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客观性及问题体现和城市发展的科学探讨。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城市化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的过程: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 30%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②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 30% 后,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③成熟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70% 以后,城镇人口增长又趋于缓慢或停滞。 2.城市化的和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化进程。②大城市数是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测试要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②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③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出现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测试要点三:城市服务功能 例: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成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 测试要点四: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住宅区——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状或条状,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例;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线两旁。 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付租能力的差异) c.社会因素 3.城市空间结构模式: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未来“田园城市” 测试要点五: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着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在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在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1.分析城市规划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布局形式,这是城市规划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有多种,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都应协调,但最主要的莫过于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对多种布局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进行比较。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后,再从中选出一种最佳的方案。 2.城市中工业区布局的一般方法:①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下风向的郊区。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向相垂直的两侧。②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③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交错分布(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7年广东卷)对大城市功能区中CBD(中心商务区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A.应布置在居住区中心,靠近工业区 B.应布置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带 C.应布置在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 D.区内金融、邮电等服务机构集中 2.(2008年广东卷)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 (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4.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苏锡常镇3月)右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与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概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2.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08广东惠州4月)读图回答下列下列3~4题 3.根据上面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一④中的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4.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A.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印染厂 D.造纸厂 (2008江苏仪征1月)5.A城市介于北纬45012/一460之间。东经126042/一127039/之间。A城市性质定位为以机电、轻纺、食品工业为主的H市的卫星城市。读A城市区域图,完成下题。 5.在城市化的过程中,A城市的作用可能是 A.限制大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B.增加H市区人口密度 C.吸引市区相关产业向卫星城转移 D.扩展H市市区的功能 (2008江苏苏锡常镇)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以下6~7题。(双选) 6.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7.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2008广东广州3月)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需要量密切相关,读右图回答以下8~9题。 8.在1000万人口城市中,就业人数最多的两个部门是 A.非耐用品制造业 B.批发业 C.耐用品制造业 D.零售业 9.从小城镇发展到超级城市过程中,劳动力需要量增长率最快的两个部门是 A.非耐用品制造业 B.批发业 C.耐用品制造业 D.零售业 (2008广东深圳5月)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 材料二 右图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的北京“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两带”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 (1)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据材料二,简述北京市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具备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4)我国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A.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 B.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 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E.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6月17日中国网报道,北京自2001年起,7年来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外围进行生态屏障建设,使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生态景观。 材料二 某一朝代北京城市示意图 (1)在封建社会,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是服从于 的需要。材料二图中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和 呈对称分布,这充分体现了 。 (2)由材料二可知,北京扩大了 用地,体现了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3)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提出构建“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其中“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综合服务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北京市设立“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交通压力 B.吸引农民进城 C.减少北京市人口 D.控制北京市产业的发展 (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其主要表现为 ( ) ①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②交通拥堵严重 ③住房拥挤 ④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⑤城市缺乏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等名称关联着武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武汉成为城市最基本的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能源 D.资源 2.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长江水运 B.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C.寻求更丰富的钢铁资源 D.中部崛起的需要 3.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A.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B.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 D.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006年10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郑州郑东新区之后,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第四个国家级的沈阳沈北新区(右图);沈北新区位于“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沈阳市区,是连接吉林、黑龙 江、内蒙古三省区的黄金通道和“东北城市走廊”的枢纽重地。读图与材料回答第4~6题。 4.关于图中沈北新区的开发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中心要以辉山为依托 B.布局以玉米精深加工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要以道义为依托 C.沈北新区今后宜大力发展煤炭、钢铁等重工业 D.建设沈北新区可拓展沈阳市的发展空间,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 5.沈北新区未来将建成东北最大的现代物流交易中心,下列关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走廊”的中部,位置优越 B.有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作为依托 C.处于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内,农产品供应丰富,货源充足 D.有京哈铁路、哈大专客等铁路及沈哈、哈大等高速公路和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6.关于四个国家级城市开发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开发区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经济地带 B.所在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所在地区都具有雨热同期、交通便利等特点 D.除沈阳沈北新区位于辽东丘陵地区外,其他都位于平原地区 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及材料,回答7~9题。 7.根据总体规划,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的作用是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降低噪声 ④涵养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美化环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8.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A.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B.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 C.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 D.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 9.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0.下图为黄河中下游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附近的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A、B、C三地选择 地建大型飞机场合适,理由是 。 (2)E、F、H三地选择 地建高科技工业区合适,理由是 。 (3)图中①一⑨工业基地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图中数码代号是 理由是 。 (4)中国加人WT0后,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 ,理由是 。 专题十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CD【解析】中心商务区应布置在通达度较好的大城市中心,靠近居住区,远离工业区,A错;市中心并不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地带,B错;中心商务区内服务机构集中,故选C、D。 【答案】2.C 【解析】只要抓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牦牛”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答案】3.B【解析】④区远离市巾心,位下河流的下游.交通便利,最可能是工业用地。 【答案】4.C【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城市人口明显增加,故A错;①为中心城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B错;K滨河带环境优美,适宜建开放式公园,C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①区人口外流显示环境质量下降,显然不是酋选。D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图中各点达成交易的概率是,甲:0.4-0.5;乙:0.7-0.8;丙:0.3-0.4;丁:O.5-0.6。 【答案】2.C 【解析】达成交易概率最小的地区,是商业服务不完善的地区,因此新布局的商业中心应位于丙地。 【答案】3.D 4.B【解析】题目给出了两幅图,K地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适宜建设自来水厂,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S02浓度从烟囱向西方扩散,说明盛行风向是东风,故火电厂宜建在城市西侧。 【答案】6.C D 7.BD 【解析】城市化的速率,阶段I较阶段Ⅱ慢,该国城市人口比重达70%以上,所以可能为发达国家。阶段Ⅱ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化速率也进一步加快。对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减缓,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研发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上升。 【答案】8.CD 9.BC 【解析】从l万人左右的小城镇发展到数百万人口的超级城市的过程中,耐用品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率高于非耐用品及零售业,批发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无到有,增长的幅度最大。 【答案】10.(1)①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建筑成本低,农业基础好;②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④临近海洋,海运便利。 (2)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立多中心,分散城市职能;②建立西部生态带,保护水源地和减少风沙侵袭;③建立两轴,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少交通拥堵;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3)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人才和知识密集;信息通畅;国际交往频繁。 (4)ABD 【解析】 (1)读世界五大城市群和中国京津冀城市群图,世界大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交通便利。(2)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应针对城市环境问题逐条考虑。对于城市环境工业和交通污染,应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针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绿化,建设生态城市。北京作为特大城市,交通和住房拥挤,应发展卫星城,合理疏散人口,合理规划道路。(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区位因素是人才、信息和交通。(4)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区域的整体规划、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但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取决于人类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而不是城市群一定能解决的问题。 【社会热点】 【答案】(1)统治权力紫禁城中轴线皇权的至高无上(2)绿化未来“田园城市”模式(3)A (4)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以及提取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封建社会,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北京市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材料一中指出,北京在城市外围进行生态屏障建设,即增加绿化用地,使环境好转;北京市设立“多中心”,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分散交通压力和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等。 【实战演练】 【答案】1.B 【解析】武汉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长江和它的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处,故选B项。 【答案】2.B 【解析】武汉市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资金实力雄厚等。 【答案】3.C【解析】电脑城发展的是知识密集型工业。 【答案】4.D【解析】辉山是农业科学城与农业高新区,适合作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道义是大学城,适合作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中心;沈北新区要克服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偏重的不利之处,今后不宜再大力发展煤炭、钢铁等重工业。 【答案】5.C【解析】现代物流交易中心需要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好的城市为依托。A、B、D项都是沈北新区所具有的,但它不在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内。 【答案】6.C【解析】郑州郑东新区属于中部地带,上海浦东新区附近矿产资源少,沈阳沈北新区不位于辽东丘陵地区。 【答案】7.D【解析】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 【答案】8.D【解析】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区地价最高,由于经济与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区是行政文化区及商贸服务区。 【答案】9.A【解析】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面积广大,政策的支持。 【答案】10. (1)A地势平坦开阔,远离高层建筑物;交通发达 (2)H接近科学文化城,环境洁净优美 (3)⑧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不能建在居民区;不宜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地带和河流上游 (4)纺织工业和时装 该市可大面积种植棉花,进出口方便;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纺织工业和时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解析】 运用城市规划的有关原理,合理进行城市用地选择,该题综合性较强,同时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机场选择的一般区位要求,A地离城市较远,且地势平坦开阔,有高速公路相连,适合机场选址;高科技工业布局要求接近科技教育发达的地方、便捷的交通以及优美的环境,因此H地符合;化工厂污染严重,应远离城市,而且要考虑城市盛行风向以及河流流向,根据图例以及城市所处位置可以推测该城市可以大力发展纺织工业。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一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第二部分是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第三部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和新型农业的考查。 2.从考核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居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在考查中,可能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农业的分布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测试要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1.热带迁移农业:⑴特点:热带密林中的原始部族,来到新的地块,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隔两、三年另选新地块。⑵形成条件:气候湿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2.水稻种植业:⑴特点:①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低。⑵形成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混合农业:⑴特点:①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以作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⑵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 测试要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例如: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比较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1)气候①光照,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②热量,积温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③降水,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缓坡(小于250)适宜发展梯田②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牛产的区域化、专业化;③政策,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⑤科技,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使农作物产量提高;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WT0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 加入WT0后,我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将受到冲击,油料和蔬菜等生产将更具竞争优势,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各地农业在发展中,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业灾害比较频繁,抗灾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适应,必须加快品种的改良和科技推广,实现无公害生产,使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4.加强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的步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5.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地应当注意加快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冷藏保鲜技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切实保护耕地。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8山东)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08 广东)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4.(2008.广东)右图是某农科所对同一品种大豆种植在相同海拔的不同地点的调查结果。据图得到的大豆脂肪含量与种植纬度之间关系的结论,正确的是 A.大豆的脂肪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B.温度是影响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的因素之一 C.纬度对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幅度的影响超过10个百分点 D.纬度每升高10度,大豆脂肪含量提高大约20个百分点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泰州2月) 右图为甲、乙两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农业机械的发展 B.新作物的引进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灌溉技术的提高 2.当农业土地利用变迁到Ⅲ阶段时,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共同现象最可能是 A.劳动力短缺 B.自然灾害频繁 C.农业投入不足 D.农产品生产过剩 (200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3月)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3~4题。 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2008江苏南京3月)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5~6题。 5.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 6.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 ①改善能源结构 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情况 ③增加农业有机肥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8广东韶关4月)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以下7~8题。(双选) 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 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C.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持续加剧 D.世界人口持续增长 8.图中可以看出,十年多来,提高粮食产量的 途径主要依靠 A.增加化肥使用量 B.增加耕地面积 C.增加科技投入 D.兴修水利 (2007宁夏中卫)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心行。据此回答下面9~10题 9.下列各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东北区开发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 B.西北荒漠化土地防治的核心策略是消除贫困 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农业资源,治理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进行以柑橘生产为主的优势资源系列开发 10.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导致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08江苏泰州2月)在美国本土的中西部地区有一大型地下含水层。它北起南达科他州,向南包括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十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80%~90%的灌溉水源来自该含水层,有15万口机井抽取含水层的地下水,灌溉着美国1/5的农田。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速率8倍于补给速率,地下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率下降。据此并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图中甲地区的自然带以 为主,该地区水循环的类型是 循环。 (2)描述图中内布拉斯加州地下含水层的分布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在干旱严重的年份,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什么不利影响,说明其原因。 (4)图中甲地区为世界重要的玉米带,右图为我国河南省汤阴县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分析说明汤阴县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11. 世界粮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粮食价格走势图 材料二 2008年4月,联合国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朝鲜粮食严重短缺。 材料三 近期,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要求各地不得以加工玉米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 (1)有关我国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全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B.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地后备资源数量不少 C.干旱地区面积小,湿润地区面积大 D.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数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试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朝鲜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限制发展乙醇汽油的原因。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 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读右图,完成3~4题。 3.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4.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量)和呼吸作用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夏季晴朗的夜晚,下列四地农作物呼吸作用量最小的是 A.东京 B.太原 C.北京 D.乌鲁木齐 6.徐州地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春末午后应注意适当通风,主要原因是为了 A.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量 B.增加氧气量,促进光合作用 C.控制适宜温度,使光合作崩量较大 D.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物质输送量 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复使用。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充足的光照 B.丰沛的降水 C.肥沃的土壤 D.广阔的平原 8.目前,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取决于 A.优厚的倾斜政策 B.发达的通讯网络 C.便捷的交通运输 D.丰厚的居民收入 荔枝开花授粉适宜温度要求在20—24℃,气温过低就会造成有花少果或者无果。今年3月底某果场4万多株荔枝树开花率达到95%以上,但4月3日以来持续一周的大风降温使果场l/3的植株花朵败落。果场自产蜂蜜的价格比平时上涨了50%。完成9~10题。 9.上述材料说明农业生产 A.具有地域性 B.具有周期性 C.受气候影响大 D.受降水影响大 10.3月底4月初正是长江流域水稻秧苗播种与生长期,由于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农民提前采取有效防御措施避免了这次灾害。农民在降温前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御 ①将秧苗地灌满水 ②提前播种 ③在秧苗地搭建薄膜棚 ④在秧苗地大量燃烧烟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2007年7月暑假期间,河北省某学校地理农业兴趣小组对华北平原地区的粮食平均单产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行了调查。右图中的等值线反映了该地区多年粮食平均单产的分布情况,其中A>B>C>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该地区多年粮食平均单产的分布情况是A>B>C>D?(提示:可从地形、土壤等方面考虑) (2)如何通过改造自然条件来提高D区域的粮食单产? (3)C以内地区的土地近几年来租金日益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从海洋开发、经济建设方面考虑) 专题十一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解析】从表中数字可知,美国该产区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470~520 mm,五大湖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O℃以下,不符合题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大于表中产区;300N一400N东海岸受洋流、飓风等的影响,年降水量也较大。只有A(地中海气候)正确。 【答案】2.C【解析】通过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比较,可明显看出中国在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具有优势;气温年较差、夏季光照条件相差不大;结合两国的特征,中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C正确。 【答案】3.B【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境内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选B。 【答案】4. B【解析】在图示范围内,据调查结果显示,大豆的脂肪含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A选项错误;网示范周内大豆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均未达到CD两选项所述程度,CD两选项错误;温度是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因素之一,具体地说应该是昼夜温差,即气温口较差影响大豆脂肪含量。故B选项正确。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C 【解析】本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是花卉种植面积加大,花卉园艺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市场等,因此选项C正确。 【答案】2.D【解析】本区农业发展到Ⅲ阶段时,商品农业高度发达,机械设备大量投入使用,技术先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因此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农产品过剩。 【答案】3.C 4.B【解析】该地区小麦等种植业产值比重为5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所以属于混合农业。混合农业往往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 【答案】5.B 6.C【解析】安徽位于长江两岸,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和小麦,大豆、甜菜的生产地均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当地的常规能源以煤炭为主,利用秸秆发电,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硫等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缓解电力紧张状况。但秸秆作为有机肥不能还田 【答案】7.AD【解析】用排除法最为有效,图中信息无法反映出水旱灾害是否增加、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是否持续加剧。从人均粮食增加较少一项可以反映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从土地生产率指数的迅速提高可以确定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加。 【答案】8.CD【解析】从图中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化肥使用指数下降,灌溉面积上升,并不反映耕地面积的增加,因为世界耕地面积增加的幅度非常有限,所以通过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的早涝保收。 【答案】9.BC【解析】治理低湿涝洼地和盐碱地是黄淮海平原国土整治的重点;黄土高原的重点是治理水土流失。 【答案】10.AC【解析】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规律是,雨季淋盐、旱季返盐,冬季稳定。 【答案】11. (1)温带草原带 海陆间 (2)分布范围大;地下水埋藏深;由中部向四周地下水埋藏由深变浅。 (3)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得不到补给。(4)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解析】(1)甲地区以东方向远离海洋,向西方向有高大的山地,降水较少,属于温带草原带,大部分属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因此该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海陆间循环。(2)内布拉斯加州与其他州相比地下含水层几乎覆盖全州,且埋藏深,越向中部埋藏越深。(3)越是干旱的年份,抽取地下水就越多,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人员和财产损失。(4)对玉米芯进行深加工,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社会热点】 【答案】11(1)A (2)朝鲜纬度较高,易遭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较严重;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业技术较为落后,粮食单产低,粮食生产不稳定。(3)人多地少,粮食短缺;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我国大部分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第(2)题,朝鲜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朝鲜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大规模发展乙醇汽油,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实战演练】 【答案】1.C 【解析】由于该县此类农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销售,故该县的农业属商品农业,因此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答案】2.A 【解析】 根据“都市农业”的概念可以首先排除与农业无关的“房地产业";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都需要较大的面积,也不适合“都市农业"的发展,该县应重点发展为居民服务的观光农业。 【答案】3.B 4.D 【解析】本题考查了混合农业知识和学生的读图能力。①表示麸皮等供给养殖业,③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食品加工,④表示乳畜产品等供给市场。该地同时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且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5.D 6.C 【解析】夏季晴朗的夜晚,呼吸作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高低,决定于当地大气逆辐射的强弱,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量小。反季节的蔬菜种植是通过改造自然条件中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的,徐州地区发展温室大棚,春末午后气温最高,但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故应进行适当通风。 【答案】7.A 【解析】新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从而使瓜果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 【答案】8.C 【解析】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产品能及时输送到市场。 【答案】9.C 【解析】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 【答案】10.B【解析】将秧苗地灌满水以保暖,在秧苗地搭建薄膜棚以防止降温可能导致的低温冻害的发生等都是积极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提前播种显然是不科学的,在秧苗地大量燃烧烟幕,这虽然也可以起到防御低温冻灾的作用,但是易造成环境污染,是不可取的。 【答案】 (1)该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地势自西向东逐渐由缓斜平原过渡到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缓斜平原地带,排灌条件较好,土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在中东部的平原上则分布有许多起伏较小的岗地和浅平封闭的洼地,容易出现 干旱(岗地)、渍涝(洼地)和盐碱化(低平地),对农作物的生长限制较多。 (2)D地低产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低洼渍涝和盐碱化严重。对于低洼渍涝的治理主要采用鱼塘一台田的模式,实现水土资源的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于土地盐碱化,可通过引淡水和排涝排盐,定量定时灌水淋盐,并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 (3)渤海海洋资源丰富,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渤海西岸布局了许多工业、加上交通便利,国家加强了对该区域的开发,该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快,导致土地租金口益上涨。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二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二(工业)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二部分是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三部分是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部分是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比较。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知道主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及环境污染的类型,理解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3)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的地域类型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工业分布的影响。2.从考核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经常出现,从分值上看,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信息呈现方式多以柱状图、坐标图、区域图、示意图出现,坐标图、柱状图的信息提取难度较大,区域图、示意图对工业区位原理和工业地域分布的考查综合性较强。3.从考核能力上看,考查了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今后命题可能侧重:①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厂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特别关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③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④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测试要点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一定地域范围内存在内在联系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往往通过某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但是工业部门过分集中,就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困难等问题。 测试要点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原料指向型工业: (1)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工业,像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蔬菜加工厂等,应接近原料产地。这类原料多易于腐烂,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多需要保鲜设备。(2)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厂等。需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有些易燃、易爆或易碎物品,某些液体或气体原料不适宜长距离管道运输,它们相对于产品来说可运性差,因而这类工厂应接近原料产地,如乙烯厂。 2.市场指向型工业:(1)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只适合在本地销售的工业,如食品工业,特别是汽水、啤酒等瓶装饮料的制造业,以及家具厂、印刷厂等,应接近市场。(2)原料加工制成产品后,重量并不减少,而运输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如棉纱织成棉布、石油加工等,应接近市场。(3)一些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产品,如易燃、易爆、易碎的产品,其工厂应接近消费市场,如硫酸厂、石油加工厂等。(4)低价产品远距离运输不合理,因其运费可能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因此低价产品的生产区位应选择在消费市场附近,如水泥厂等。 3.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如炼铝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厂,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等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5.技术指向型工业: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区位因素不同。 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比较 传统工业 新兴工业 典型区 德国鲁尔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硅谷” 部门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毛纺、自动化设备、食品等 微电子工业 形成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代之后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推动下 区位特征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技术支撑);便捷的交通(机场和高速公路);稳定的军事订货 工业区特点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工业集聚而成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农村 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研发费伟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存在 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早期企业之间缺少联系 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 整治 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 新工厂建到美国内地或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相似区 东北工业区 温州地区 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广东地理)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4.(2008 广东理基)右图为某类企业在四个地点的成本结构图。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该企业为 A.炼铝企业 B.啤酒企业C.汽车制造企业 D.制糖企业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盐城3月)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2008山东滨州1月)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3~5题。 3.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4.由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②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①②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2008广东广州3月)读右图,完成6~7题。 6.南京市建国以来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显著 B.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第一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7.南京市属于 A.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城市 B.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重工业城市 C.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中心城市 (2008镇江)右图是2002年江苏省人均乡镇工业总产值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双选) 8.关于江苏省人均乡镇工业总产值叙述正确的是 A.乡镇工业的不均衡发展造成全省区域经济差异大 B.苏北乡镇企业以技术指向型为主 C.乡镇工业的发展水平大致是苏南高于苏北 D.南京人均乡镇工业产值超过苏锡常地区 9.苏南乡镇工业发达的原因有 A.对外开放意识强 B.生产技术力量雄厚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工资低廉 10.(2008 山东滨州l月)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优先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试分析其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 (2)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布局冶炼厂最合理的位置是 , 并说明理由。 (3)同时当地还发展了建材、硫酸厂,试分析其原因。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零配件来源意向表 配件名称 来源 配件名称 来源 发动机 美国或俄罗斯 尾翼 沈阳 起落架 英国或美国 精密仪表 德国或美国 机头 成都 轮胎 马来西亚 机翼、机舱 西安 减速板 巴西 材料一 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货机或150座以上的客机都被称为“大飞机”。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并正式揭牌,新公司将全力打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大型客机ARJ21,旨在让中国的大型客机早日飞上蓝天。 材料二 ARJ21主要零配件及来源 (1)试分析在上海总装ARJ21飞机的区位优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我国生产ARl21支线飞机属于来料加工工业 B.ARJ21飞机零配件的来源从一个角度表明,世界经济呈全球化趋势 C.飞机零部件的分散生产,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掌握飞机零部件生产的全部技术 D.轮胎在马来西亚生产,属于接近原料地布局 (3)分析在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支线飞机的重要意义。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右图是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4题。 1.工业部门①的技术、劳动力投入比重分别为 A.30%、50% B.70%、20% C.10%、80% D.40%、30% 2.工业部门④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3.表示制糖工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科技创新会使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工业投入的变化趋势为 A.②①④ B.③④① C.④②① D.③②① 右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工业属于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动力导向型工业 C.市场导向型工业 D.技术导向型工业 6.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是 A.O点 B.M点 C.R点 D.P点 7.该工业空间费用后来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租上涨 B.市场近便 C.政策扶持 D.交通费用 下图中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供给地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位圈,据此回答8~9题。 8.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 A.电解铜工业 B.鱼罐头加工工业 C.电子工业 D.家具制造工业 9.若原料每吨每公里的运费是产品每吨每公里的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下列位置最合适的是 A a B.b C.c D.d 10.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货机或在150个座位以上的客机都被称为“大飞机”。2007年3月中旬,中国宣布组建“大飞机”制造公司,预计总投资500—600亿元,计划在2020年前造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总部在西雅图)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总部在法国图卢兹)占据着世界大飞机市场,其总部所在地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2)简要分析我国制造大飞机的成熟条件。 (3)结合图中的“微笑曲线”分析说明中国制造“大飞机”的积极意义。 专题十二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C【解析】从图中看出,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因而应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答案】2.D 【解析】从图中看出,乙类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应接近科技发达地区。其产品往往轻薄短小,时效性要求高,应以空运为主。 【答案】3.D【解析】丙类工厂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布局在劳动力廉价地区。目前,我国中、西部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答案】4.B【解析】看图可知,成本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品运费、原料费、工资和燃料费。耗能大的A,失重大的D,需接近原料、能源地的C,均可排除;接近市场的啤酒业较合理,故B项正确。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D 【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数量影响逐渐下降,技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中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d曲线上升,反映其影响程度迅速加大,其主导因素为技术。 【答案】2.D【解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主要是对农业生产作用明显,而土地的位置条件则对工业影响巨大。 【答案】3.B 【解析】按照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①为劳动密集型工业,②为重化工业,因此B正确。 【答案】4.A 【解析】I类国家工业化发展早,率先发展完成产业升级,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Ⅱ、Ⅲ类同家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受制于前者,处于不利地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不仅取决于I类国家,还取决于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政策。 【答案】5.B【解析】重化工业消耗的资源多,污染大,过度引进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就业压力大,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往往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凋整的方向是由制造业大周向创造性大国转变,回忆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知。 【答案】6.B 7.B【解析】从罔中信息可以确定南京市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中重工业产值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并重。 【答案】8.AC【解析】苏北乡镇企业不发达,技术相对落后于苏南。南京人均乡镇工业产值明显低于苏锡常地区。 【答案】9.AB【解析】苏南地区较早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开放意识强,生产技术相对于苏北地区先进。但苏南自然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高于苏北。 【答案】10.(1)靠近铝土矿,原料丰富;附近有煤炭资源,能源充足;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2)⑧ 位于盛行风垂直方向的郊区,对城区大气污染小;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靠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3)利用冶炼厂、火电厂的副产品做原料,(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1)该地有丰富的铝土矿和煤炭资源,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适宜于能源丰富地区布局。(2)有色金属冶炼厂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该地盛行风为东南风,③地位于河流下游方向,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的环境影响较小。(3)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以煤为能源还会产生大量的煤渣等固体废弃物,是制造建筑材料的原料,当地发展建材厂和硫酸厂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热点】 【答案】(1)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交通便利。(2)B、D (3)形成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创新体系,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 【解析】第(1)题,上海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在工业基础、科技、交通、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具有优势。第(2)题,我国生产ARJ21支线飞机,零配件来源于英国、俄罗斯、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这足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在ARJ21支线飞机的生产中,我国已掌握核心技术,不属于来料加工工业。马来西亚盛产天然橡胶,在这里生产轮胎,目的是接近原料产地,可降低生产成本。第(3)题,上海生产的ARJ21支线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国掌握核心技术,有利于形成自主品牌,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且比从国外进口飞机价格低,可降低成本。 【实战演练】 【答案】1.A 2.D 3.C 4.A【解析】根据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可知,工业部门④的技术投人占75%左右,因此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微电子工业属于 技术密集型。制糖工业属原料指向型,它的技术、劳动力投入都不太多,应是本图中其他投入比重最高的,即图中的③部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在工业生产中的投人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劳动力投入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少,即工业投入的变化趋势为②①④。 【答案】5.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的空间收入曲线自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逐渐减小,故该:工业最理想的区位是靠近市场,该工业是一种市场导向型工业。 【答案】6.C【解析】综合考虑该工业的收人和费用可知,在R点附近它的收入、费用之差最大,即经济效益最好,故R点为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 【答案】7.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特别是N点之外,该工业的空间费用显著增加,这最可能是离城市越远、发展该工业所需的交通费用就越大导致的。 【答案】8.B【解析】由图可知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该工厂靠近原料地,该工厂为原料指向型,故B项正确。 【答案】9.A【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原料运费是产品运费的1/2,这样可得出工厂布局的原则:若原料利用率大于50%可靠近市场;若原料利用率为50%,既可靠近市场.也可靠近原料供给地;若原料利用率小于50%,则需接近原料地。故A项正确。 【答案】10. (1)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①航空航天技术大幅提高,并积累了三的经验;②经济实力强,有雄厚的资金;③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较高的工业制造水平;④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寻求国际合作,国际市场潜力大;⑤国家政策扶持,民航业发展迅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3)①凋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提高科研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③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④增强国际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解析】 (1)空中客车公司与波音飞机公司总部均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环境优美。(2)飞机制造业属于资金和科技密集型工业,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制造业基础。民用航空市场日益广阔,有利丁大飞机研发与制造。(3)大飞机项目的上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高科研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三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三(交通)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二部分是交通运输点、线的区位选择;三部分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及各自特点;二要注意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三要注意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四要注意分析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的原因,并做出评价。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交通线、重点工程建设的区位选择、交通条件变化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污染等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世界主要农矿产品的贸易等知识点的考查。2.从考核形式上看,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通过交通线、点、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区域资源生产和需求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了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及成因。3.从考核能力上看,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区位因素理解和运用能力,交通与环境污染内在关系的分析能力,农产品的贸易等生产地域联系的分析能力。 命题趋向:今后可能以某一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或以某一城市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并分析问题,提出措施,应关注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1.生产活动中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的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2.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 3.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设立一些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运输情景和相应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测试要点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聚落起源较早,一般规模较小,是城市的腹地,而城市聚落起源较晚,一般规模较大,并且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例如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铁路或公路)两侧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如石家庄、郑州);现代快捷交通(高速公路)运输时代和高速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分布灵活多变。 3.交通工具的变化与城市空间形态:步行-马车时期(规模小而紧凑),火车-电车时期(星状),汽车时期(多层次星状),高速公路时期(立体化、城市群) 测试要点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发达的商品生产;生产力布局的新发展;高度集中的人口;政治、历史条件。 2.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山区因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网点密度小,规模小,形式大多是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平原地区与之相反。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8 广东地理)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一起伏剧烈 C.成昆铁路一桥隧相连 D.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2.(2008 广东地理)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三大中心。对我国航空货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三大货运中心也是我国的三大经济中心 B.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货源地 C.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居三大货运中心之首 D.我国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 3.(2007 广东地理)我国南方某省北部山区自高速公路通车后,在政府引导下,由原来粮油产地转变为鲜活农副产品 基地。促使这种转变的区位因素是 A.资金力量雄厚,机械化程度高 B.劳动者素养高,生产集聚条件好 C.劳动力充足,政策扶持 D.运输条件改善,缩短了产品运达市场的时间 4.(2008 宁夏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右图),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 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 南京调研)2005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工程干线正式贯通。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南起江苏仪征青山分输站,北连河北安平分输站,共有1干9支,全长1 498公里,2005年1月17日全线开工。这条连接西气东输管线和陕京二线的“联络线”,与东西走向的西气东输和陕京线不同,它纵贯南北,与京杭大运河相伴而行,因此被称作是现代“能源运河”。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冀宁管道干线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纵贯华北、华东,联系苏、鲁、冀三省 B.增加了西气东输管线的气源 C.沿线地区人口稠密、文化气息浓郁 D.在河北境内穿越京九铁路 2.冀宁管道是国内第一条数字化管道,采用了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冀宁管道工程采用遥感技术的作用是 A.保证工程建设的全天候、连续性和适时性 B.实现对管道在全部使用生产周期内的质量监控、安全运营与管理 C.加强对地质、地貌的勘探,缩小工程的建设投资 D.形成可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使用的图像、统计图表、数字等 3.建设冀宁管道干线的主要功能是(双项选择题) A.增加西气东输管线的新气源 B.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量,改善环境质量 C.增加用气点,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保障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供气安全 4.影响冀宁管道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双项选择题) A.国防安全 B.地质地貌 C.消费市场 D.科学技术 (2008 山东滨州1月)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形式和布局趋向有较大差异。回答5~6题。 5.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网点,如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不再布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而是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有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②城市快速道路网的形成 ③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缺乏停车场 ④城市边缘环境优美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6.在我国一些村镇地区,为满足购物需求形成周期性集市,分析这些地区不能每天都有集市的根本原因 A.供选购的商品种类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的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 7.(2008 海南海口4月)读某地区城镇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A、B、C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D、E、F是比A、B、c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A.A—E B.C—D C.A—C D.都一样 (2008 江苏无锡3月)读右图,完成8~9题。 8.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A.城镇布局 B.地形起伏 C.河流流向 D.矿产分布 9.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 A.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B.位于河流入海口,长年不淤 C.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D.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10.(2008江苏南通5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京沪高速铁路(如右图)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贯穿7个省(市),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后的又一经济活跃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产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1)简要说明影响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因素。 (2)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A.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B.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C.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3)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将促进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产业活动的哪些联系?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300千米的运行时速,30分钟走完全程,京津城际正在用高速改写两大城市的发展空间。 材料二 京津城际铁路(右图) (1)奥运会前,共有五条交通大动脉,将京津两座特大型城市距离拉近,并大大加速京津地区一体化进程。请至少列举出其中三条。 (2)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多选) A.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 B.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 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D.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E.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3)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可产生哪些积极的意义?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某交通网络图(右图),回答1~2题. 1.交通通达指数是交通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上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A.A B.C C.D D.E 2.交通的联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A.丙>乙>甲 B.甲>乙>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读某国对外贸易情况示意图(右图),回答3~4题。 3.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这类国家一般还会输出 ①农产品 ②资金 ③技术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有关这类国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西半球 B.都位于发展中国家 C.非洲也有这类国家 D.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都有这类国家 5.下列城市空间形态与形成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①步行、马车时代②火车、电车时期③高速公路时期④汽车时期 B.①步行、马车时代②火车、电车时期③汽车时期④高速公路时期 C.①汽车时期②火车、电车时期③步行、马车时代④高速公路时期 D.①汽车时期②步行、马车时代③火车、电车时期④高速公 路时期 青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剖面示意图”,回答6~8题。 6.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许多高大山脉,图中代表唐古拉山脉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青藏铁路约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A.加快塔里木盆地矿产资源的开发 B.在喀斯特地貌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C.加强青藏地区与南亚的经济联系 D.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右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l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下图及相关信息,回答9~10题。 9.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少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c地建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专题十三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C【解析】京哈铁路沿线经过东北平原区,兰新铁路经过荒漠地区,京沪铁路经过东部平原地区。而成昆铁路经过高原山地地区,故线路特征为桥隧相连。 【答案】2.AD【解析】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其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都成为航空货运中心;对比三大中心的经济状况和城市基础,上海居三大航空货运中心之首。故选AD。 【答案】3.CD 【解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自然条件,又有社会经济条件,南方山区交通不便,生产分散,劳动者素养较低,资金薄弱,机械化程度低。故排除AB,选CD。 【答案】4.(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第(1)问: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和海洋因素两方面分析即可。气候因素:夏秋季节台风影响大且夏季降水集中。海洋因素:海域宽阔,该地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潮差大,流速快且海水深,另外海水对建筑物也有腐蚀作用;第(2)问:嘉兴、杭州、宁波三地近似于等边三角形,从宁波到上海经过跨海大桥比起原有公路缩短的路程就是等边三角形中的一个边,用尺子根据图中所给比例尺量算一下即可。第(3)问: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宁波到上海距离缩短,对经济的影响是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效率,加强了区域问的经济联系。环境效益体现在距离减少,耗油量减少及尾气排放减少,减轻了环境污染。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西气东输冀宁管道是西气东输工程续建的后备保障工程,可以为西气东输干线管道提供安全保障,使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区域管网实现气源多元化、输气网络化、供气稳定化和管理自动化。 【答案】2.B 【解析】建设数字管道,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现代测绘、现代网络、虚拟现实以及数字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管道的整个使用生命周期内,通过对管道设施、沿线环境、地质条件等各方面的信息在三维地理坐标上的有机整合。 【答案】3.CD【解析】建设联络线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实现联网,实现全国主要气区输气的灵活调度,使天然气利用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增加沿线的用气点。带动沿线地区能源结构的改善,促进经 济发展。 【答案】4.BD【解析】冀宁管道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影响其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为此,该管线建设过程中采用遥感等先进技术。 【答案】5.A 6.D【解析】发达国家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中心区道路拥挤,地价高昂,城市人口向郊外扩散,加之私人轿车的普及,造成大型市场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之处迁移。乡镇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人口稀少。购买力较低,对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不需要天天举行集市。 【答案】7.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A、C处于平原地区,城市B在山谷中,根据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城市A、c附近人口密集,发展经济的条件较为优越;城市B虽然城市级别与城市A、C相当。但因其处在山区,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显然要小,故从经济效益考虑应最先连接城市A、C。 【答案】8.AB 9.CD【解析】影响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两个方面,图中铁路线分布在平原和山谷中,连接了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图中港口与河流、铁路相连,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带,水域条件、陆域条件都很优越,由于铁路、公路的连接,又使其经济腹地扩展到了甲、乙、丙三个城市。 【答案】10.(1)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运输需求量大。(2)ACD (3)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3分)。【解析】(1)、(2)小题,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水平、科技条件和自然因素。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稠密,科技力量强,运输需求量大,现有运输线不能满足需求。高速铁路属于高科技产业,通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可以促进我 国交通科技研发实力的迅速提高。(3)产业活动的联系可以包括生产协作联系、商业联系和信息联系。 【社会热点】 【答案】1.京津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延长线、京津城际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2.A、B、D 3.(1)缓解两市间的交通压力,为群众出行、企业商务往来等提供良好条件;(2)完善了京津地区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使环渤海地区的区域交通更加畅达、快捷;(3)促进了区域合作,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快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4)增加旅游业的“集聚作用”,促进京津两地旅游业的发展。(任选三点即可) 【解析】第l题,京津已有交通线路,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京津冀城市圈的建设有利于城市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平衡、缓解水资源紧张关系不大。第3题,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的意义可从缓解交通压力、完善路网、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实战演练】 【答案】1.B 【解析】从A到B为2(个区间)、到C为1、到D为2、到E为3,即A的通达指数为8;从C到A为1、到B为l、到D为1、到E为2,即C点的通达指数为5;同样道理,D点的通达指数为6;E点的通达指数为9 。 【答案】2.A【解析】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数值越大,交通网络越发达。 【答案】3.B 4.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进口原油、煤、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而出口电子、仪表等工业制成品,因此最可能是工业发达而资源缺乏的日本。此类经济发达国家一般还会输出资金和技术。此类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南半球分布极少,但非洲南端的南非共和国也属此类国家。 【答案】5.B【解析】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6.B【解析】长江源头位于唐古拉山的北麓,故②为唐古拉山。 【答案】7.C【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许多地方存在着冻土,如果直接把铁路铺在冻土上,随着冻土的冻和融,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很容易将铁路破坏,“以桥代路"可减少冻土的影响。此外,在一些野生动物的重要通道上,“以桥代路"可使铁路不影响动物的活动。 【答案】8.D【解析】青藏铁路加强了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了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巩固了民族团结,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答案】9.D【解析】图中设计高速公路路线甲和乙,在ab之间是相同的,bd段上有差异。很显然地形上差异不太大,即对建设成本的影响不明显,说法①不成立。都没有完全沿河谷选线,②的说法也是不恰当的。甲路线只能对1个小城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乙路线对3个小城镇都有明显的效果,③说法正确。选择经过风景区的,可能会产生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破坏,所以④的说法也正确。 【答案】10.D 【解析】城镇c接近山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距离高速公路和小城市b较近,利于游客到达。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四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第二部分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2)针对有关资料,分析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2.从命题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等图表为主,题型为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点。3.从考查能力上,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迁移能力与人们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趋势:今后可能仍以关注环境问题为主,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及治理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相关问题也可能是出题的焦点。今后应关注热点时政材料,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1.自然环境中心论: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近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造成了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3.人地伙伴论:认为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该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测试要点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1.全球变暖: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CO2等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2.酸雨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这些气体使大气中的水汽含有酸性,这样降雨就成了酸雨。 3.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氟氯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强烈地与大气中的臭氧反应并消耗臭氧,使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每年有段时间含量很少,就象一个空洞,称之为臭氧层“空洞”。 测试要点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人地关系的协调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以人地伙伴论为指导,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测试要点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1)坚持以人地伙伴论思想为指导(2)积极参与、配合各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活动(3)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人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又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这就要求环境具有能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和容纳废弃物的自净能力。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过大:对物质的需求超出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使资源短缺;物质消耗超出环境消化废物的能力,导致环境污染。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包括: 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与消费模式:(1)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①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资源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②清洁生产是是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不良影响。 3.适度消费:传统经济以刺激和鼓励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而不顾及资源与环境后果。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8江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08 宁夏)溶解氧D0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右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 B.② C.③ D.④ 3.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 B.N C.O D.P 4.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B.西北草原退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7广东汕头调研)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 1.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竞争激烈,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008江苏盐城3月)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结合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主要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4.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 A.荒漠扩大 B.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 C.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D.气象灾害增加 (2008 江苏泰州2月)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5~6题。(双选) 5.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产业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A.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B.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 C.防治环境污染的成本不断加大 D.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上升 6.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A.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产业的规模 B.构建以加工生产为主体的产销分工合作体系 C.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D.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江苏盐城4月)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 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结合下图,完成7~9题。(双选) 7.胡总书记报告的理论基础是 A.人类与自然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人类与自然资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C.资源的种类、数量决定人类利用的方式。D.社会的变革使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增加 8.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能够持续给人类提供物质、能量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人口的快速增加 D.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9.下列做法与图示内容相吻合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资源利用率 C.适度开发,加强环保 D.超前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10.(2008 江苏苏、锡、常、镇5月)读以下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资料一 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的故乡”之称,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型城市,现已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3月17日确定其为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在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和生态危困的境况下,伊春市作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二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右图) (1)读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分析影响伊春市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春市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 (3)伊春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资料二 从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十一五”规划建议对水电开发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对产业结构提出“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有1 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镇的状况,“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 资料三 我国农业发展将继续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克服这一制约,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1)解释我国走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的必然性。 (2)“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对水电开发的表述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而上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是“积极发展水电”。这一句话表述背后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3)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要求我们怎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5)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请解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右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双选)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了大面积的臭氧空洞。据此完成2~4题。 2.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顶到平流层的底部 ②在距地面22~27千米的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③臭氧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④臭氧层升温是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红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臭氧层被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A.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B.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C.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间接危害 D.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4.除了臭氧层破坏外,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还包括 ①全球变暖 ②水资源紧张 ③荒漠化严重 ④光化学烟雾 ⑤废气污染 ⑥热带雨林破坏⑦酸雨危害 A.①④⑤ B.①④⑤⑦ C.①⑦ D.①④⑤⑥⑦ 读右图,回答5~6题。 5.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6.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园建设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据此回答7~8题。 7.右图的生态园生产体系示意图反映该生态园 ①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②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产业化进程③摆 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 ④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 9.“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0.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制约西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 。 (2)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3) 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要做到“退人”,如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专题十四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D 【解析】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坏,故排除②③。D选项所述符合题意。 【答案】2.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②处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开始出现,说明水体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开始出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氧的数量大增,由此说明该处为污染源所在地,故选项B正确。 【答案】3.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段水中的溶解氧(DO)最少,鱼类因水中溶解氧含量低而缺氧,易窒息死亡。 【答案】4.A 【解析】注意是不正确的叙述,东北平原主要是黑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故选A。西北草原退化和荒漠化,华北平原早涝盐碱,南方丘陵山地酸性红壤水土流失等,都是区域典型问题。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答案】2.A 【解析】沼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 【答案】3.B 【解析】亚洲与北美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0~50亿吨,只有欧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50亿吨以上。 【答案】4.B 【解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增加,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干,荒漠化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答案】5.AC【解析】广东工业以原料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消耗资源多,污染排放量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日益升高。随着原料价格上升,土地、水资源紧缺,广东经济发展进人一个瓶颈期。 【答案】6.CD【解析】对于优势产业应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跨出广东求发展,如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进行区域协作。 【答案】7.AB【解析】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为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体。 【答案】8.CD【解析】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永续供应。科学技术既可以帮助人类发展,又可能由于人类的贪婪而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伤害。人口的迅速增加造成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答案】9.BC【解析】图中反映出由于无节制开发,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所以应合理开发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10.(1)动力: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技术引进。阻力:环境的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大;人才缺乏。(2)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立足本地区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引进人才;优化环境。(3)实施循环经济,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1)图中上升箭头均为动力,下降箭头均为阻力。(2)答题思路可以参照鲁尔区工业的复兴措施。如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等。(3)答题思路参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到有,增长的幅度最大。 【社会热点】 【答案】(1)因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令人担忧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等问题。 (2)水电开发利用应该向有序、适度、持久的方向 发展。对我国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仍要积极地加以开发,要从环境和整体的长远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在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综合开发模式下进行。水电开发要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适应,要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①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②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建设商品农业基地。③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实行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经营。④增加农业投入、重视农业科研。⑤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深度开发等。 (5)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实战演练】 【答案】1.AD【解析】海豹是海洋动物,它的生存环境远离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这些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汞元素只能通过陆地到海洋,通过植物、微小动物再到海豹体内聚集,即通过食物链流通和富集。且在人类文明发展较快的时期,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就超过平均值,由此可见那时的繁荣可能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环境。 【答案】2.B【解析】臭氧层分布在距地面22~27千米的高度处。臭氧吸收的是紫外线而非红外线。 【答案】3.A【解析】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是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破坏是酸雨引起的;紫外线会直接危害到人体的健康。 【答案】4.C【解析】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是指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和全球变暖。 【答案】5.C【解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状况,在同样的经济增长状况下,环境政策的实施与否也会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高低。 【答案】6.C【解析】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问题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因素,还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7.C【解析】该生态园在生产过程中将甘蔗的生产与相关工业结成产业链,有助于促进甘蔗种植的企业化,由于产业链使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被下一道产业作为原料,使能量与资源都能被逐级利用起来,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8.B【解析】循环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产生的废弃物很少,而出现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的情况说明城市废弃物依然很多,说明当地的资源并没有被循环利用。 【答案】9.B【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砍伐森林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10.(1)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 (2) 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 (3) ①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②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五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第二部分是区域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中国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地带的特点与内部差异。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2.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3.从能力考查上看,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看出,命题越来越趋向于对我国重点开发的地区,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劣势分析及发展方向的考查,另外,对我国的某个地区和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行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复习时,重点要抓住两点:一是关注时政热点,分析重点地区;二是学会综合分析某一地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区域——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故其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2.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3.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如经济全球化)。 测试要点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工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自然环境的比较 (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 (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等) 测试要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初期阶段: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3.转型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4.再生阶段:区域经济的衰退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测试要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从调出地、调入地;也可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区域的概念和内涵: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地球表面上,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都存在着地域差异。它们是区域划分的客观基础,这说明了区域的客观性。反过来看,区域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如研究、整治、开发、管理),采用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需要不同,采用的指标不同,划分出来的区域也就不同,说明区域因人认识上的差异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地表及其地下和地上一定高度,教材为了便于理解,只讲述了区域在地表(平面上)的一些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多数类型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如行政区);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工业区域)。区域界线在地理区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只可在同类型、同等级的区域之间进行差异的比较。区域比较的关键要抓住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 4.区域的区位特征:各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区位不同也形成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差异和变化。 二、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横向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右所示: 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8广东地理)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2.(2008广东地理)从经济发展模式看,属于资源型、科技型、资源与科技混合型的国家分别是 A.沙特阿拉伯、美国、法国 B.科威特、英国、日本 C.伊朗、加拿大、新加坡 D.伊拉克、荷兰、俄罗斯 (2008广东地理)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治理,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4.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南通)2008年初,燃烧了35年的首钢四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首钢搬迁工作正式开始。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附近的曹妃甸是首钢新厂址。读“首钢搬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首钢搬迁并不是为了 A.提高首都大气环境质量 B.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首都就业率 C.减轻首都资源供给压力 D.改善首都交通状况 2.曹妃甸成为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包括 A.具有建没深水大港的条件 B.有较为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C.地下水丰富,生产用水有保障 D.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008江苏徐州)右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回答3~5题。 3.推动该公司从阶段1发展到阶段4的最主要动力是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4.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5.若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产品技术含量高 B.规避贸易壁垒 C.甲国交通通达性高 D.消除消费文化差异 (2008江苏南通)右图为两区域图,读图完成6~7题。(双选)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南温带 B.乙地位于西半球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D.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 7.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 A.海拔高于四周 B.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 C.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植被以草原为主 (2008广东茂名)读右图完成8~9题。(双选) 8.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的汛期均在夏季 B.两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两地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9.关于两图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是两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图示区域均有本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C.两条河流流域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D.两图中均有本国的重要海港 10.(2008广东深圳)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盛绸、苏缎、杭纺、湖绉享誉海内外,丝绸纺织业一直是上述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两大纺织业产业密集区存在众多关联密切的纺织产业集群,盛泽与绍兴两大纺织业产业集群分别是环太湖与环杭州湾两个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 材料二 右图 (1)分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读图甲,与盛泽相比,绍兴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 (3)读图乙,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 C.强化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D.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E.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F.扩大生产规模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振兴老工业基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 材料三 东北地区图 (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 (2)“东北地区”按类型划分,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属于功能区?为什么? (3)试从区域的特征人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4)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右图,回答下面1~2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与A市区位相同的是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2.城市B是我国重要商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物资充足 C.交通便利,物资流通方便 D.地平江阔,水域、陆域条件好 读表完成下列3~4题。 年份 世界总产量 该农产品总量世界排名及产量 1 2 3 4 某农产品 1993 264.5 印度 72.0 中国 58.8 斯里兰卡 24.5 肯尼亚 20.0 1996 263 印度 72 中国 59 斯里兰卡 25 肯尼亚 25 3.该农产品为 A.棉花 B.甘蔗 C.茶叶 D.天然橡胶 4.该农产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A.热量较好、雨量适中的暖温带地区 B.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C.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D.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5.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汛期长 6.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读右图,回答下面7~9题。(双选) 7.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C.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 B.水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铁矿资源 10.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右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括号内: ①太湖平原②河套平原③大庆油田 ④秦山核电站⑤河南省⑥酒泉卫星基地 A经济地带有( )。B经济地带有( )。C经济地带有( )。 (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 (3)A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 优势:① ; ② ; ③ 。 专题十五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D 【解析】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生态补偿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有协调区域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有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有西部地区是东部大江大河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等。生态补偿力度的加大,从生态角度来看.水源地的保护意义更为重大,故主要原因选D。 【答案】2.D 【解析】 “资源型”模式可理解为以开采和出口本国优势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型”模式可理解为本国资源贫乏,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经济基础,如日本、荷兰;“资源和科技混合型”模式即两者兼而有之,如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 【答案】3.AB 4.AC【解析】这是一道完全考课本知识的识记性题目。只要真正理解记住鲁尔区的相关知识就可得出答案。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2.C【解析】首钢搬迁到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附近的曹妃甸,其主要是为了调整工业布局,改善首都交通状况和大气环境质量;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港口区位优势,利于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华北地区的工业与农业用水不能依靠地下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3.A【解析】该公司从阶段l发展到阶段4,由本地市场到本国市场再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说明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占领市场; 【答案】4.C【解析】看图例可判断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设立销售部; 【答案】5.B【解析】而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主要原因显然不是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高,而是为了在占领市场的同时规避贸易壁垒。 【答案】6.AC 7.CD【解析】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看出.甲位于非洲的南部,乙位于澳大利亚的中东部,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千、湿两季。 【答案】8.AC 9.BD【解析】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信息,可以看出分别为尼罗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流域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但其水源的主要补给区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与长江下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多雨期一致;三角洲地区位于河流人海口,都有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特点。尼罗河谷地与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均为重要的棉花产区。 【答案】10.(1)①靠近棉花和桑蚕产地,原料丰富;②纺织业基础好;③劳动力资源丰富;④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大。(2)①在设计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纺织机、高档面料的研发;②在生产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厚型织物、染整和服装生产;③在营销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品牌的市场开拓。(3)ABCDE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图甲中盛泽、绍兴两个城市在设 计阶段、生产阶段和营销阶段的附加值都是绍兴高;图乙中盛泽、绍兴两个城市的纺织业集群处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而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自身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都是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措施。 【社会热点】 【答案】(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2)功能区。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和自然特征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3)(1)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2)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4)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解析】本题以《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这一重要热点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的特点、类型、特征及区域差异等。第(1)题,材料二主要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大致形状和界线。第(2)题,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自然和人文等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第(3)题,可以从区域内部相对一致性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等方面人手分析。第(4)题,可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人手分析。 【实战演练】 【答案】1.C 2.D【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及省区轮廓特征,可判断A为我国的重庆市,B为宜昌,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3.C 4.B【解析】印度是世界上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茶叶适宜在热量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区种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区,如福建、贵州。 【答案】5.C【解析】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其中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现象,故答案为C。 【答案】6.C【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植被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答案】7.BC 8.CD 9.BD【解析】由经纬度及两区域轮廓特征判断,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为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地貌广布,水力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朝鲜半岛自南向北气温的变化受陆地影响增强,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朝鲜半岛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及铁矿资源丰富。 【答案】10.[答案](1)A(①④) B(②③⑤) C(⑥) (2)B A (3)①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和最主要的工业区 ②交通便利,经济辐射腹地广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关键是搞清它们各自的范围。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六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3)生物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凡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必须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地表植被;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种草植树,实行乔、灌、草结合,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测试要点二:流域的开发(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1.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①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②这里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⑤除丰富的水资源外,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⑥我国三大阶梯,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①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②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在矿产资源基础上,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治理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源,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另一方面,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此外,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③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测试要点三: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德国鲁尔区开发条件: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该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2.鲁尔区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a.环境恶化;b.传统产业的衰落。3.方法与途径:a.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只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b.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的分析思路:首先需要充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3.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区开发)的分析思路:首先需要充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8江苏地理)右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2008 海南地理)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3~4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2007 山东莱芜)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表现在 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 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黏的低产红壤广泛分布 (2008广东汕头)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右图),完成2~4题。 2.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3.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4.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D.工矿开发 (2008 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5~7题。 5.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6.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7.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2008江苏南通)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8~9题。(双选) 8.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气象灾害少 B.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C.水源较丰富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9.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酸雨危害 10.(2008 江苏苏州)以下是我国某地农业发展的四幅统计图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 (2)根据所给的资料,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3)由乙图可知非农业人口的比重约为 %。若该地区非农业人口以外出打工为主要形式,则他们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 。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和谐社会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 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 ,理由是 。 (2)读材料一,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 ,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 (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 。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 、 。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太阳高度 >150 >200 >250 >350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两到三熟 2.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 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水平梯田 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 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 A.一多半地区 B.一少半地区 C.正好一半地区 D.全部地区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A.A→B→C B.B→C→A C.B→A→C D.C→A→B 5.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A.杨树 B.桦树 C.沙拐枣 D.柳树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6~7题。 6.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D.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7.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 “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9.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10.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所在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是 。 (2)近年来该河流域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3)防治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专题十六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 【解析】由图知,该河降水集中的月份河流含沙量较大,说明该地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故选B。 【答案】2.C 【解析】水土流失易导致下游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丁内河航运.还易造成决堤泛滥,故选C。 【答案】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雨强度下,流失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故D正确。 【答案】4.B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混交林地泥沙量较小,油松幼林地(单一树种)泥沙量大,故①③正确。开垦坡地泥沙量最大,不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故②错。荒草地与油松幼林地相比,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荒草地泥沙量小,故④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其原因是不会运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且评价时不注意优势资源和存在问题的描述。解答此题的主要思路是抓住关键,由因及果,并进行纵横联系。 【答案】2.D 3.B 4.B【解析】根据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的草原牧区,草原牧区风能资源丰富,其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是利用风力发电,由于该地区的过度放牧,使荒漠化程度加剧。 【答案】5.C 6.D 7.B【解析】该河流的径流量与雨量大致一致,说明该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径流输送;该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根据地图可知,河流在4月下旬即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所以该河流在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易出现台风和旱涝灾害;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即最大流量滞后,且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是由于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加强。 【答案】8.CD 9.BC 【解析】河西走廊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祁连山丰富的冰雪融水以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而成为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该地在发展农业生产时,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用水,面临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环境问题。 【答案】10。 (1)荒漠化总面积逐渐缩小 (2)①农业人口(人口)增长趋缓;②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发展;③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大提高。(3) 17%(±2) 建筑业、服务行业或第三产业(商业、餐饮、保洁等) 【解析】从图甲看出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逐渐缩小,具体原因与后三个网幅资料有关,农业人口增长趋缓、多种经营的发展与粮食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大提高等,审题是关键。 【社会热点】 【答案】(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人口压力 巨大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深刻 【实战演练】 【答案】1.D 2.C 3.A【解析】由当地纬度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进而对照图表判断该地熟制,图中比例尺为l: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小,然后根据资料判断农业的发展,第3题由甲地经度可推知该地位于东8区,判断23日零时的时区所在地,得出答案A。 【答案】4.D【解析】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答案】5.C【解析】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6.B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自l 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剧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答案】7.D【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国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答案】8.B【解析】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为防洪;受益最大的应为中下游地区,故B正确。阿斯旺大坝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题干中已叙述,该大坝建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 【答案】9.C【解析】年泄洪量可以从年径流量考虑,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阿斯旺大坝位于尼罗河上,附近地区降水量少,故年径流量小。 【答案】10.(1)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大的地带。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3)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水、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护林,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等。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域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二部分是分析区域在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的措施。第三部分是了解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分布之间的矛盾,跨区域调配资源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是东亚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根据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追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点。(2)依据图表和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差异。(3)结合我国重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说明工程对调出地与调入地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意义。(4)东亚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多侧重典型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典型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特征、成因及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及原因的分析,从2007、2008年来看,比重不断减小。2.从考核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常有,题目多以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和表格等形式呈现信息资料,以考查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现象变化的成因分析等。3.从能力考查上,主要侧重于考生对图表、文字材料的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的识记能力和迁移能力,对自然、社会现象和事物分布成因的分析、论证能力以及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趋势:逐渐增加的内容有:(1)我国重点农业地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海南岛、东南丘陵等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环境和谐发展,其实,就是突出两个方向,即优化结构,增加收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逐渐减少的内容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从以上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其命题趋势明显地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农业的发展、农业问题、产业结构、产业转移是现在国家尤其关注的,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由于大多数重大工程相继完工,因此,关注力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在复习时,熟知国家的重大政策方针十分重要。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①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度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度中温带,寒温带,热带分布南北差异比较大。②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③东北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也比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自东向西可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自南向北可分为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交错地带。 3.东北地区农业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①提高黑土的肥力,应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设有机肥。②东北林业的发展应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同时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以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特别是红松的更新;此外,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③保护湿地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测试要点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难(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南岭阻隔,腹地范围较小)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3.解决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为基础,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②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加强城市之间分工与合作③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2.城市化的进程:从根本上说,城市化水平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同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前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少→多)、城市数目(少→多)、城市规模(小→大)、城市密度(小→大)、城市化速度(慢→快,出现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低→高)、原因(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迅速)等特点的变化。 3.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8江苏地理)右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3.(2008 广东文基)右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5.(2006广东地理)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水土流失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 2007山东临沂)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008广东惠州)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回答2~3题。 2. 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2008江苏泰州)读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5.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6.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科技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 (2008广东湛江5月)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有一部叫做《世界的尽头》。近日,一支探险队经过长期调查后确认,位于太平洋的热带岛国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的尽头”。读下图“基里巴斯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7~9题。 7.构成基里巴斯的岛屿,面积较小、海拔较低。从成因看,它们属于 A.大陆岛 B.火山岛 C.冲积岛 D.珊瑚岛 8.从地球的半球划分看,基里巴斯 A.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 B.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C.位于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D.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9.基里巴斯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是因为 ①领土全部位于东十二时区 ②位于地球的最东端 ③首都在日界线西侧,且领土向东跨度大 ④全国统一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2008江苏南通)材料:小明同学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中得到启发,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根据有关材料,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8个城市组合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总面积7.3万平方千米,人口3897万,但人均GDI仅为浙江省的70%。回答下列(1)~(3)题。 (1)青岛是本区的中心城市,该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地区大量的日资、韩资企业涌入。该地区接受日本、韩国产业迁移的原因是 。 (3)该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对山东省而言,城市化的意义在于:① ;② ; ③ ;④ ;⑤ ;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1.在协调人类社会和陆地环境所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系统的平衡中起着纽带作用的是 A.陆地环境 B.人类社会 C.陆地自然资源 D.人类生产的产品和废弃物 2.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B.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国际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改善了产业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环境质量 D.扩大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机会 3.下列三江平原农业生产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沼泽一种植水稻一稻草用于培养食用菌 B.轻沼泽一建池养鱼一肥水灌稻田 C.重沼泽一建池养鱼一杂鱼做饲料,养殖貂 D.轻沼泽一种植水稻一提供饲料,养鱼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生产基地 ④畜牧业生产基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中,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关系不大的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7.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8~9题。 8.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9.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与珠三角地区相比, 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10.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分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流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单位(km2)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 。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 。 (4)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专题十七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应选A。 【答案】2.D 【解析】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应选D。 【答案】3.B【解析】读图可知,20lO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仍占绝对优势,A选项错误;水电消费有所增加,C选项错误;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与2005年的增比均为正值,说明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有所增加。 【答案】5.AC【解析】西双版纳位于滇南谷地,寒潮、台风很难到达。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加之降水集中,水土流失较严重,故AC正确。本区西高东低,自然带谱西部复杂,东部简单,故B错。本区地跨我国三大阶梯,平原规模不大,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故D错。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D 【解析】从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中能看出,梯级开发既发展了航运、养殖,也得到了水电,可以以此廉价水能开发相关耗能工业,同时也解决了洪涝问题、农田灌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通过梯级开发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2.C 3.B【解析】正三角坐标图的正确读图方法是:找出坐标原点,过某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在横坐标上读数据;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制造业大都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答案】4.B 5.D 6.D【解析】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由于美国的东北部有丰富的资源及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日本矿产与能源缺乏,但由于其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日本的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很大;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多,潜在市场广大以及具有较多高素质的劳动力。 【答案】7.D 8.C 9.B【解析】从图中看基里巴斯位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岛屿众多,但面积较小、海拔较低,应该属于珊瑚岛。从图中看基里巴斯纬度在赤道两侧.跨南北半球,经度在1800附近,应该位于1600E以东,属于西半球。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属于东十二区,时间最早,全国统一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而且该国东西所跨经度多,使其成为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 【答案】10. (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海港优良);水陆交通便利;面向日、韩。利于发展远洋航运 (2)与日、韩距离较近,海洋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3)①吸引农村人口,缩小城乡差距;②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促使经济持续发展,使城市化可持续发展;④提升本区城市的科技水平;⑤缩小城乡文化生活差距。 【解析】本题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区域研究对象,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城市化的意义等知识。青岛的区位优势主要有位置、港口及交通等;本地吸收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距离近、劳力多、地价低及资源丰富等。 【社会热点】 【答案】(1)相同点: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2)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的比较。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个工业区在交通、自然条件与市场等方面具有共同点,在资源与能源等方面存在不同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能源缺乏,其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回答。 【实战演练】 【答案】1.C 【解析】陆地环境提供自然资源;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 【答案】2.B 【解析】产业转移对于输出国,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减少了就业岗位,造成失业人口大增;同时迁出的另一个影响表现在对于迁出国改善环境质量,但对发展中国家则加剧环境污染。 【答案】3.C 【解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能够建池养鱼,并且还可用鱼来喂养紫貂,发展特色农业。 【答案】4.D 【解析】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此外大兴安岭以西还有辽阔的草原,独特的地理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5.B 【解析】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但人口较少,粮食产量远大于消费量。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故单位面积产量也较低。 【答案】6.D【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答案】7.D 【解析】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占比重大,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应大力发展。 【答案】8.C【解析】根据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地区城市数量多,且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四通八达,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9.B 【解析】与珠三角地区相比,江苏省有许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因此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答案】10.(1)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带,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2)植被覆盖率较高(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标准整体性。 【解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来分析。一般自然原因包括降水多少及强度、地表土质疏松程度等方面,而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程度,对比分析一般要从以上方面着手。水土流失一般会淤积河道,从而抬高水位并影响河水下泄;另一方面淤积湖泊,影响湖泊调水蓄水的功能。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八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合各类资源的普查、环境和灾害的监测考查遥感的应用。第二部分是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三部分是结合野外测量、飞机、轮船的航行等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本专题主要考查3S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3S技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尤其侧重考查了在沙漠逃生、交通工具和国土整治、矿产勘测等方面的实际使用。2.从考核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联系图、实际3S信息图和文字、表格等呈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但分值不重。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和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关于3S技术的推理和论证能力,图文转换能力。 命题趋势: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在交通、治安及救助导航中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地球的含义可能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测试要点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技术核心,它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有机结合,即被称为“3S”。目前,3S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 测试要点二: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①资源普查:矿产、水、土地、森林草场、野生动物资源等;;②灾情监测: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③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上冰山漂流。 测试要点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包括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它们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上。每颗卫星能连续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只要持有便携式信号接收仪,则无论身处陆地、海上还是空中,都能收到卫星发出的特定信号。接收仪中的电脑只要选取4颗或4颗以上卫星发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就能确定接收仪持有者的位置。2、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1)军事是GPS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2)民用GPS主要用于交通车辆导航管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以及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求援、旅游探险、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3)航海是GPS导航应用的最大用户。(4)GPS空中导航,实现了最佳空域划分与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以及飞行路线管理,保证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5)GPS还能应用于旅游探险等。 测试要点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地理信息的系统,具有图形化、可视化等优点,并可及时更新信息,与传统纸质相比,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灵活。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 测试要点五:数字地球: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有关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它的应用领域小到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大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相比的优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2)功能强大完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2.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3S'’技术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用下图表示: GPS(定位)→RS→(提供信息源)GIS→(新信息)用户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1.(2007广东地理)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 B.GPS设备 C.遥感图像 D.地形图 (2007 山东文综)我国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第2题。 2.该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008 江苏地理)右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0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第3题。 3.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2008山东文综)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1.(2006江苏徐州)比传统地图高明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历史意义 D.区位特征 2.(2007宁夏中卫)GIS与地图最基本的差异是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阅读速度 D.空间分析能力 3.(2007 江苏泰州)关于遥感技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2008江苏 苏锡常镇)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下面4~5题。 4.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遥感图像应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5.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2008 江苏南京)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读“3S技术的综合运用图”(如右图),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面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各个圆的重叠部分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④和① B.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③ C.乙部分可掌握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分析水灾损失 D.丙部分可以用来判断火势蔓延方向,获取火场精确位置 7.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了GIS系统。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 ②交通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水系图层 ⑦管网图层 ⑧城市图层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⑧ D.⑤⑥⑦⑧ (2008 广东深圳)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右图),回答下面8~9题。 8.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9.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2008 广东惠州)2007年8月24日希腊从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开始燃起的森林大火,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星期,大火吞噬了这个国家一半以上的土地。这是一场空前的灾难,从外太空都可以观察到希腊火灾的迹象。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卫星图片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希腊上空有大量浓烟冒出。希腊火灾被列为150年来世界最严重森林火灾之一。回答第10题。(双选) 10. 此次火灾用20多架飞机在空中穿梭灭火,政府运用卫星遥感图像实时监控火情,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对于灭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快速灭火主要是运用了GPS精确定位功能 B.卫星实时监控主要是运用了GPS精确定位功能 C.卫星实时监控、计算受灾面积、确定火灾发展趋势等功能体现了GIS系统在现实中的应用 D.卫星遥感图片体现了RS在现实中的应用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环境减灾”A、B卫星是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求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减灾”A、B卫星可以准确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A、B卫星将在一个轨道面内飞行,组网可形成对国土的快速重访能力。回答(1)~(4)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就这一课题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方案。 。 (4)2007年5月太湖“蓝藻”爆发,2008年4月“蓝藻”再度爆发。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太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 。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2007年4月14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五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这标志着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又向前迈了一步。回答1~3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测速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①授时 ②通信服务 ③农作物长势预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最适合作为基准图件的是 A.行政区划图 B.人口密度图 C.遥感影像 D.商业分布图 3.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的如右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作为课题研究。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做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5.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近日,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3S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②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③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④GPS技术可分别处理RS技术和GI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①人口普查 ②森林火灾的监测 ③矿产资源的勘探 ④确定考察地点的高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8~9题。 8.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做综合分析,应调用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①地形图层 ②交通图层 ③人口图层 ④土地利用图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若对当地1985年至2002年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预测旱涝灾害的发生 B.预测气温的变化趋势 C.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D.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10.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数字黄河”的信息是海量的,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字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3)题。 (1)“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是 、 、 、 和 ,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 。 (2)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至少三个方面)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专题十八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B【解析】GPS是空间定位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具体位置信息。 【答案】2.D【解析】纳入铁路运营系统的列车,其车次、始发站、终点站、运营时段(开车时间、终到时间)等都必须输人计算机系统(即铁路运营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便掌握和调整运营。另外,运行中的列车状况,如车速、列车所处位置等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了解和监控,故选故选D。 【答案】3.B【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具有三维定位的功能,即经度、纬度和海拔,故选B。 【答案】4.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地球形状”、“精确研究”,需要首先获得地球——球形状的信息,利用遥感可以获得。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等,最后获得关于地球形状的模型等。所以A正确。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A【解析】了解事物的发展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 【答案】2.B【解析】此题考查了GIS的基本特点。 【答案】3.D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RS特点及应用的掌握,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答案】4.A 5.B【解析】图中有四种图例,只有30天的图例在纵坐标和横坐标上的两种反射强度差异最大,区分最清楚;而根据材料,两种农作物是玉米和大豆。显然主要位于松嫩平原。 【答案】6.C 7.C【解析】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①⑤表示提供影像信息,②③表示提供信息分析与处理,④⑥表示定位功能;运用GIS系统,对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必须与之有关。 【答案】8.B 9.C【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 【答案】10.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应用范畴。 【社会热点】 【答案】(1) A (2) C (3)利用GPS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导航;用RS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用GIS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4)①获得太湖水质状况遥感影象资料(或建立太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②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实战演练】 【答案】1.A【解析】农作物长势预测和气温异常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功能。 【答案】2.C【解析】在遥感影像’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的原有道路、地形、河流、建筑等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从而为城市道路规划提供依据。 【答案】3.C【解析】根据图中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思考,A的纬度和海拔高度明显不符合要求,B、D的海拔高度也不符合要求。 【答案】4.C【解析】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其他三项不具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5.A【解析】分析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要有主题图——人口分布图.并以自然条件要素的分布为底图。 【答案】6.C【解析】RS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可分别处理RS和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GPS技术可以精确测定经纬度和高程,建立三维坐标。 【答案】7.C【解析】遥感技术可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 【答案】8.B【解析】大型购物中心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城市的交通通达度、人流量及地租水平等因素。 【答案】9.D【解析】土地利用图层反映了某一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状况,通过前后对比最能反映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的变化,如耕地与建筑用地面积比重的变化。 【答案】10.(1)信息采集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 数字模拟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数字模拟系统 (2)洪水预报;水量调度;水质监测;水土流失监测;工程模拟等。(3)应储存的空间数据信息有:①全流域及干支流的水能蕴藏量;②已开发水能的量及空间分布;③重要河段水能资源的时空分布;④水能可开发河段的地质、地貌特征的相关数据;⑤流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状况等。 地理高考复习 专题十九 等值线图的判读 【命题趋向】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等值线原理与类型;第二部分是有关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应用。对于第一部分是考生作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内容,是判读等值线图的依据;第二部分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考生必须掌握各类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及解题步骤,以应对高考。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意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基本知识,并结合具体等值线图加以分析;二要注意区别不同等值线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三要注意运用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考点一直属于高考命题基础知识考查和实际运用的重点区;形式从选择题到主观题中都有,特别是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相关的内容,则经常出现。 命题趋向: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预测2009年高考试题中还会出现等值线的相关内容作为背景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应特别注重从等值线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迁移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依据新课标,夯实基础,准确把握主干知识,才能构建培养能力的知识体系,才能从容面对高考。 【回归教材】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1.等值线的原理 (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中,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同距。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高。 (3)疏差小和密差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大。 2.等值线的类型:中学地理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水平面等压线、垂直面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承压水位线、等震线等等。 3.主要等值线的应用 (1)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陡崖)坡度的陡与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 (2)通过判读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确定港口的区位条件。 (3)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 (4)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 (5)通过判读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 (6)通过判读等降水量线结合具体的地形轮廓判定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具体离海远近、山脉走向等。 (7)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 (8)通过判读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 (10)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史、社会、经济诸因素。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1.等值线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2.等温线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3.水平面等压线 (1)判断气压系统 高压中心: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低压中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压脊:高压凸向低压处 低压槽:低压凸向高压处 鞍形区:两侧气压高,两侧气压低,对称分布 (2)判断天气现象 高压(反气旋)系统: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低压(气旋)系统: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中心附近天气阴雨 高压脊:从高压脊线向两侧离散——附近天气晴朗 低压槽:从两侧向低压槽线辐合——附近天气阴雨 (3)判断风的方向 作出风向: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作出风向。 判读风向:风向指风的来向。①高空面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③台风(气旋系统) (4)判断风力大小 ①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②不同等压线图上,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压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采用计算法(与判断坡度的陡缓方法一样) (5)判断季节月份: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高压强盛,为1月份,北冬南夏;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低压强盛,为7月份,北夏南冬。 【真题亮相】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200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1~2 题。 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2008年江苏卷)右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0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5.(2008年山东卷)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下表是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1)~(4)题。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全国 A、B、C三省 东北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 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徐州模拟)读某陆地局部图(右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 线。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L的流向可能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流向东 C.从西南流向东北 D.从西北流向东南 2.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海拔为 A.低于400米 B.400—500米之间 C.500—600米之间 D.大于600米 (2008江苏盐城)右图中,M1、M2、M3分别为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图中P点是某企业生产产品的运费最低点和劳动力费用最高点。以P为圆心的同心圆是该企业的等运费线(单位:元)。据此回答3~5题。 3、若企业的厂址选择在甲地,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厂 B.制糖厂 C.电子元件厂 D.电解铝厂 4、若该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点为50元,P1 点为42元,P2点为28元,P3点为20元,P4点为15元。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则企业厂址选择应从P点移向 A.P1点 B.P2点 C.P3点 D.P4点 (2008江苏联考)读右图, 完成5~6题。(双选) 5.关于图示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该地位于南半球 B.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该地正吹东南风 D.图中地势东高西低 6.有关图中河流和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有凌汛现象 B.该河流无凌汛现象 C.晨昏线为晨线 D.晨昏线为昏线 (2007江苏扬大附中)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图中虚线表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读图回答8-9题。 7.有关甲地的正确说法是 A.年降水量多于400mm B.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 C.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 D.可能是河套平原 8.离甲地较近的灌溉农业区 A.有“塞上江南”之称 B.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谷子 C.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 D.冰雪融水是主要灌溉水源 9.(2007江苏启东模拟)分析位于520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⑴简析该区域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⑵简析该区域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⑶根据图中资料分析A、B两点气温差异及原因。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作图能力测试——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 (3)若是快行冷锋,画出其移动方向。 (4)判断锋面位置的主要依据是_ 。 (5)判断B市未来的天气特点是 。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右图,回答1~2题。 1.M、N两地区位于同一纬度的不同海区,曲线代表等温线,关于此图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海区在南半球 B、N处为暖流 C、M、N可能在中低纬度海区 D、若图示为太平洋海区,N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2.如果,M、N表示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区的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地的温度低于N地 B、M地为陆地,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冬季 C、M地为海洋,则表示的季节为此区夏季 D、此图若是7月份等温线图,M为陆地 3.读“我国局部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关于甲地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B.是我国太阳辐射能较少的地区之— C.是我国太阳辐射能较多的地区之— D.是我国重要的蚕桑产地之一 右图为某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3~6题: 4.丁附近海域洋流最有可能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本格拉寒流 5、乙丙两地海拔相比, A.一样高 B.乙比丙高 C.丙比乙高 D.无法确定 6、限制甲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政策 7、为使甲地农业生产保持高产稳产,须采取的途径是 A.改良土壤 B.大量使用农药 C.跨流域调水 D.机械化 8.读右图,判断与图中相关现象的正确叙述有: A.此图为北半球1月份图 B.此图为南半球7月份图 C.此图所示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 D.此图所示洋流为南半球的暖流 9.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用虚线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的位置并标明。 (3)图中A地的风向是 风,B地的风向是 风, (4)A地的风力较B地的风力 ,原因是 。 (5)如果图中的低压中心大致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48小时后B地将出现 天气。 专题十九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真题亮相】 【答案】1.C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手持机有直接反映三维坐标的功能,可以直接显示海拔高度。 【答案】2.A 【解析】在山区修路要尽可能保持路面坡度平坦,以确保交通安全。 【答案】3..B 【解析】②处的等高线最稀疏,所以起伏最小。 【答案】4.C 【解析】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H=900-(23.50+36.50)=300,水平距离L=h×cat300=288 ≈500m 【答案】5.(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解析】(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C 【解析】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所以等高线数值X>Y,再结合对角线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河流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2.C 【解析】根据等值线高高低低原理得到a数值大于X,因等高距为100米,所以a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 【答案】3.D 【解析】甲靠近M2为燃料地,所以该企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答案】4.B 【解析】企业成本是由运费和劳动力工资构成的,根据资料四点成本分别为P1=10+42=52元,P2=20+28=48元,P3=30+20=50元,P4=40+15=55元,所以P2成本最低。 【答案】5.BC 6.BC【解析】1月份0℃等温线向南凸为北半球大陆;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判断出河流的流向为从西北流向东南;冬季自南向昼越来越短,说明图的晨昏线为晨线。 【答案】7.AC 8.CD【解析】根据等值线高高低低原理,甲地降水大于400m,离甲地较近的灌溉农业区为“河西走廊”,主要靠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答案】9.⑴西侧降水较多,东侧降水较少 受西风带影响,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⑵中间低,四周高受地势影响,中间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四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⑶A点气温低于B点 两点纬度相当,海拔相同,但B点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故气温相对较高。 【社会热点】 【答案】(1)~(3)见图 (4)根据-3℃等温线与1℃等温线之间温差在图中最大,成为两种性质不同气团的交接处,构成锋面 (5)大风、降温,伴有阴雨或沙暴天气 实战演练 【答案】1.C 【解析】根据等温线温度可判断该海区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部为寒流。 【答案】2.D 【解析】图示为北半球,7月份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海洋等温向低纬凸出 【答案】3.BD【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我国的四川盆地。 【答案】4.C 【解析】根据图中250→350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乙、丙处多雨是地形的迎风坡,丁处应为暖流 【答案】5.B 【解析】甲迎风坡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向上向下都减少,所以乙、丙处降水量相等 【答案】6.C 【解析】甲地处于地形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只250~500mm属于干旱地区 【答案】7.C 【解析】甲地处于干旱地区,要发展农业需引水灌溉,而山地东测降水丰富,可把东部的水引到西部灌溉 【答案】8.A 【解析】根据大陆和海洋热力性质的不同和寒、暖流对等温线弯曲的影响。 【答案】9.(1)、(2)略 (3)西北 东南 (4)大 A处等压线较B处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较B处大,因而风力较大 (5)阴或雨 观测者 地平圈 A B C 15:00 17:12 19:00 冷 热 白天、谷风 晚上、山风 山谷风 海陆风 海洋 陆地 冷 热 白天、海风 海洋 陆地 热 冷 晚上、陆风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本文档为【高三地理复习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12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7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