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举报
开通vip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精品文档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第八次翻译文本及译文 我的家 My house 我出生在这所房子里。房子很破旧,且已摇摇欲坠了, 但是这对于有些年头的房子来讲是很正常的。听着墙壁发出 的呻吟,看着天花板上岁月的斑点,这些都是我们家历史的 写照,它正慢慢渗透于这所房子的每一个缝隙中。 I was born in this house. It’s old and creaky, but that comes with age. Those groans we hear in ...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精品文档 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 第八次翻译文本及译文 我的家 My house 我出生在这所房子里。房子很破旧,且已摇摇欲坠了, 但是这对于有些年头的房子来讲是很正常的。听着墙壁发出 的呻吟,看着天花板上岁月的斑点,这些都是我们家历史的 写照,它正慢慢渗透于这所房子的每一个缝隙中。 I was born in this house. It’s old and creaky, but that comes with age. Those groans we hear in the walls and the age spots we see on the ceiling are just our family’s history, which is seeping through the crevices of the house. 一切都已不同于以往了。在这儿,我们已不再有安全感 了。我们常常躲在闩紧的门或是拉得很严实的窗帘后。头顶 砰砰的响声让我们不禁惊起,心理琢磨着楼上的那个小男孩 到底睡不睡觉。 Things have changed. We no longer feel safe and secure here. We often hide behind deadbolts and window shades. We wince at the thuds overhead and wonder if the little boy upstairs will ever go to bed. 尽管母亲和我很快也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但是对我来说 这儿就意味这家,永远都是。我们已经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 1 / 168 精品文档 印记。然而,现在我们要离去了,去往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 Although my mother and I are leaving here soon, this place is and will always remain home to me. We have left our mark here. However, now we are moving on to a new place called home.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 我 所 欲 也 选自《孟子》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灾祸也不躲避呀。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 2 / 168 精品文档 采用。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过路的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 3 / 168 精品文档 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2001/06/01 《多多益善》译文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 多 益 善 作者:司马迁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 4 / 168 精品文档 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多多益善》 xx/01/01 《过秦论》译文 过 秦 论 作者:贾谊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周王朝,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致力于耕种纺织, 5 / 168 精品文档 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 6 / 168 精品文档 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因而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 7 / 168 精品文档 大事。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来驾御天下,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越族各部落的头领,俯首投降,听众秦国小官吏的摆布。秦始皇就派大将军蒙恬在北方筑起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方来牧马,已亡六国的遗民不敢拿起武器仇雪恨。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蠢糊涂;毁坏著名的城堡,杀害杰出的人物;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销熔这些刀箭,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天下的老百姓。然后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依靠亿大高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优秀的将领,强劲有力的弓弩,把它险要的地方;忠实的臣子,精壮的士兵,投置了锐利的兵器,而谁敢把他怎么样。天下已经平定,秦 8 / 168 精品文档 始皇的心中以为函谷关中这样坚固,象是千里的铜墙铁壁,真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的万世不朽的基业。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始皇死后,遗留下来的威望还震慑着边远的地方。然而阵涉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一个耕田作奴隶的人,而且是一个被征调往渔阳守边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平常失,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才能德行和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出身于军队之中,却在田野里突然起义,率领疲惫困乏的士卒,带领几百人,因过头来,攻打秦朝;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象云那样集合拢来,象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体那样紧紧跟着。殽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行动起来就把秦朝的统治推翻了。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 9 / 168 精品文档 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坚固险要,仍然象从前那样啊。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的君王尊贵;农具木棍一类的东西,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守卫边塞的戍卒,不比九国的军队强,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但是成功和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反。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 10 / 168 精品文档 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游天都》译文 游 天 都 作者:徐霞客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九月初四这天。十五里到汤口。五里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拄着拐杖望着朱砂庵攀登。十里,上到黄泥冈。先前云雾笼罩着的那些山峰,渐渐地露出来了,也渐渐地落到我的手杖底下。转身进入石门峰,经过天都峰的山腰下来,就天都、莲花两峰顶,都高高地耸出半天之外。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凿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畅通,高悬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向下看,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象图画,象锦绣。因此想到黄山算得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11 / 168 精品文档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阴隔,落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走上去了。已经登上山头,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象小鸟张开翅膀似的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重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遇见云游的和尚澄源来了,游兴很浓。时间已过正午,仆人们也刚刚赶到。站在寺庙前面,两峰指指点点。庵中和尚说:“天都峰虽近,可是无路可通,莲花峰可登,路却又太远。只好就近处望望天都峰,明天再登莲花峰顶吧”。我不同意,决意游天都峰。 12 / 168 精品文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象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象一堵墙壁耸起好象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 13 / 168 精品文档 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文殊院留宿。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戴高帽—译文及译文 戴高帽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 14 / 168 精品文档 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第 1 页 共 1 页 《所谓故国者》译文 所 谓 故 国 者 选自《孟子》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通常所说的故国,不是指那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它有累代的功勋之臣。你眼下 15 / 168 精品文档 没有亲近的臣子了。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去向。”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宣王问:“我怎样才能辨识不称职之臣而不用他呢,”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臣,如果迫不得已将会使卑贱者超过尊贵者,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左右亲信的人都说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左右亲信的人都说不行,不必听信;大夫们也都说不行,人国的人都说不行。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不行,然后才罢免他。左右亲信的人都该杀,不必理睬;大夫们都说该杀,也不必理睬;全国的人都说该杀,然后去考察他,证明他的确该杀,然后才处死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判他死刑。??做到这些,才称得起是百姓的父母。”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16 / 168 精品文档 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所谓故国者》 xx/04/05 《兴尽而返》译文 选自《世说新语》 兴 尽 而 返 作者:刘义庆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兴尽而返》 17 / 168 精品文档 xx/03/15 《黔之驴》译文 黔 之 驴 作者:柳宗元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18 / 168 精品文档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2002/11/10 《殽之战》译文 殽 之 战 选自《左传》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 19 / 168 精品文档 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殽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殽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20 / 168 精品文档 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 21 / 168 精品文档 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 22 / 168 精品文档 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 23 / 168 精品文档 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望海潮》译文 望 海 潮 作者:柳永 文 本 译 文 24 / 168 精品文档 原 文 文 本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2002/12/03 《谭嗣同》译文 谭 嗣 同 25 / 168 精品文档 作者:梁启超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1/3] 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颁布后,谭君由于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保荐,被皇帝宣召。碰上他这时生着大病不能上路,直到七月间带病进见皇帝。召见时,他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光绪破格提升他为有四品卿衔头的军机章京,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称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的几人,犹如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是宰相的职位。光绪本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是害怕西大后,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办。几个月来,光绪有询问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达旨意;康有为有向上报告的事,就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信里了。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这以后光绪同康有为之间的意见开始能够稍稍通达,决心要实行大的改革了。然而西太后及奸臣也就忌恨更厉害了,不到十天,政变就发生了。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 26 / 168 精品文档 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起初,谭君刚进京,跟他谈到皇上手中无权和西大后阻挠变法的事情,他不相信那些说法。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指令谭君起草诏书,先派太监拿出历朝皇帝的遗训给他,转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先例,叫他查出引入诏谕中,因为皇上将在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君退朝回来,就告知同事说“我现在才知道皇上真的没有权了。”到二十八日,朝廷里人人都知道皇上拟开懋勤殿的事情了,以为今天诏谕将要下达,可是终于没有下达,于是大家越发知道西大后与皇上已互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扬锐,接着交给他一份“衣带诏”,上面有“我的帝位几乎不能保住,命令康有为与‘四卿’和其他同志从速设法营救”的话。谭君和康有为棒着“衣带诏”大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真拿不出好办法来。当时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是力主变法的。于是谭君向皇上密奏。用优厚的待遇去联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 27 / 168 精品文档 者能得到救助,话说得很激昂痛切。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日,又再一次召见他。初三日晚上,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直接了当地问袁世凯:“你认为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袁世凯说:“是一代少有的好皇帝~”谭君又问:“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本已听到了一些传闻。”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 28 / 168 精品文档 固有所闻。” [1/3] 《谭嗣同》 xx/02/23 《归田赋》译文 归 田 赋 作者:张衡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29 / 168 精品文档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者氏之遗诫,将迥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归田赋》 2002/12/03 《封建论》译文 封 建 论 作者:柳宗元 文 本 30 / 168 精品文档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1/6] 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没有谁能把它废除掉。不是不想把它废除掉,而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不允许,这种形势的产生,大概是在人类的原始阶段吧,不是原始阶段的那种形势,就没有可能产生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并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人类在他的原始阶段跟万物一起生存,那时野草树木杂乱丛生,野兽成群四处奔走,人不能象禽兽那样抓扑啃咬,而且身上也没有毛羽来抵御严寒,不能够光靠自身来供养自己、保卫自己。荀卿说过:“人类一定要借用外物作为自己 31 / 168 精品文档 求生的工具。”借用外物来求生的必然会相争,争个不停,一定会去找那能判断是非的人而听从他的命令。那又有智慧又明白事理的人,服从他的人一定很多;他把正确的道理告诉那些相争的人,不肯改悔的,必然要惩罚他,使他受痛苦之后感到惧怕,于是君长、刑法、政令就产生了。这样附近的人就聚结成群,分成许多群以后,相互间争斗的规模一定会大,相争的规模大了就会产生军队和威望。这样,又出现了更有威德的人,各个群的首领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部属。于是产生了一大批诸侯,他们相争的规模就更大了。又有比诸侯威德更大的人,许多诸侯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封国。于是又产生了方伯、连帅一类诸侯领袖,他们相争的规模还要大。这就又出现了比方伯,连帅威德更大的人,方伯、连帅们又去听从他的命令,来安定自己的老百姓,这以后天下便统一于天子一人了。因此先有乡里的长官而后有县的长官,有了县的长官而后有诸侯,有了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了方伯、连帅而后才有天子。从最高的天子到乡里的长官,那些对人民有恩德的人死了,人们一定会尊奉他们的子孙为首领。所以说封建制的产生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苟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 32 / 168 精品文档 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1/6] 《封建论》 xx/03/21 匆匆译文对比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33 / 168 精品文档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翻译难点: [1] 文章一开头,用了一个三重排比句,具有很强的气势。英译时采用了相应的句式,但为了避免过多重复而显得 34 / 168 精品文档 单调,在最后一部分稍作改变,不用there is a time of reblooming。 [2] 在本文中的“他们”没有特指,是很松散的泛指,所以就用被动式避开。 [3] 译文对时光匆匆流逝的具体描绘用了 swift, shift, such, rush这些词,意在通过短元音和爆破音、摩擦音的集中重复,影射匆匆中的纷扰。 [4] 文中的“千门万户的世界”,乍一看似乎是指世界之大,但是世界之大的词语很多,这里通过“门户” 很多来形容,必定另有所指。仔细推敲应该兼有“人事纷繁”的意思,所以用bustling world来翻译。 [5]“匆匆”和“徘徊”似乎是矛盾的,在这里却摆在了一起,不禁令人诧异。后面马上做出了解释,原来匆匆的是时光,徘徊的是人的心。推而广之,这就是物质和肉体的外在“匆匆”与“内心的内在”徘徊“之间的冲突,译文中用了hesitate而不是其他表面看来更接近原文的词来译”徘徊“。 Rush ---Zhu Ziqing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35 / 168 精品文档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If they had been stolen by someone, who could it be?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If they had made the escape themselves, then where could they stay at the moment?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 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 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marks its presence in my small room in two or three oblongs. The sun has feet, look, he is treading on, lightly and furtively; and I am caught, blankly, in his revolution. Thus--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and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36 / 168 精品文档 gaze as reflect in silence. I can feel his haste now, so I reach out my hands to hold him back, but he keeps flowing past my withholding hands. In the evening, as I lie in bed, he strides over my body, glides past my feet, in his agile way. The moment I open my eyes and meet the sun again, one whole day has gone. I bury my face in my hands and heave a sigh. But the new day begins to flash past in the sigh. What can I do, in this bustling world, with my days flying in their escape? Nothing but to hesitate, to rush. What have I been doing in that eight-thousand-day rush, apart from hesitating? Those bygone days have been dispersed as smoke by a light wind, or evaporated as mist by the morning sun. What traces have I left behind me? Have I ever left behind any gossamer traces at all? I have come to the world, stark naked; am I to go back, in a blink, in the same stark nakedness? It is not fair though: why should I have made such a trip for nothing!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Transient Days ---Zhu Ziqing 37 / 168 精品文档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Perhaps they have been stolen by someone. But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Perhaps they have just run away by themselves. But where could they be at the present moment?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n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Counting u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av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What is gone is gone, what is to come keeps coming. How swift is the transition in between!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casts two or three squarish patches of light into my small room. The sun has feet too, edging away softly and stealthily. And, without knowing it, I am already caught in its 38 / 168 精品文档 revolution.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 Aware of its fleeting presence, I reach out for it only to find it brushing past my outstretched hands. In the evening, when I lie on my bed, it nimbly strides over my body and flits past my feet. By the time when I open my eyes to meet the sun again, another day is already gone. I heave a sigh, my head buried in my hands. But, in the midst of my sighs, a new day is flashing past. Living in this world with its fleeting days and teeming millions, what can I do but waver and wan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 What have I been doing during the 8000 fleeting days except wavering and wandering? The bygone days, like wisps of smoke, have been dispersed by gentle winds, and, like thin mists, have been evaporated by the rising sun. What traces have I left behind? No, nothing, not even gossamer-like traces. I have come to this world stark naked, and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I am to go back as stark naked as ever. However, I am taking it very much to heart: why 39 / 168 精品文档 should I be made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for nothing at all? O you the wise,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龟虽寿译文 《龟虽寿》为东汉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 40 / 168 精品文档 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 41 / 168 精品文档 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边光范译文 边光范,字子仪,是并州阳曲人。生性谦让、温和、文雅,有才干。后唐天成二年,边光范被起用为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给绯色的官服。长兴四年,改做太常丞。遭母丧。晋天福初年,守丧期满除服,授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天福二年,边光范拜太府少卿,上书说:“我听说唐太宗有句话:‘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就知道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今在的刺史有的因为世代享有爵禄做官,有的因为贡奉家财做官,有的因为刚刚建立小的军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级做官。实在害怕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希望选择有能力的官吏来减少人民的疾苦,从而天下太平。”奏折上去后,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不久,做了册秦王李从严的副使。 42 / 168 精品文档 ??? 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少帝即位,边光范拜右谏议大夫,掌管开封府,并很快迁给事中。那时恰逢京城蝗灾导致粮食歉收,边光范受命前往亳州征集军粮,他出价公允,组织有序。那时后晋与契丹关系破裂,河朔地区连年战争,命令边光范出使修复关系。恰巧契丹又向南面侵犯,边光范到达赵州,被召回。开运元年,边光范掌管郑州,拜左散骑常侍。次年,入为枢密直学士。少帝因为边光范是自己做藩王时的旧臣,待遇尤厚。一天晋少帝与群臣游宴,见边光范位在翰林学士之下,立即拜其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 周广顺初年,边光范出知陈州,随即迁拜御史中丞,赐给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又拜礼部侍郎。当时礼部侍郎在贡部负责贡举,边光范拜官时,快到秋试,边光范上任礼部,正逢秋试选举,于是对执政说:“出身寒门,偶然进入公门,更不用说门第了。如果是其他的公事,光范我不敢推辞;如果当做主考官,检阅名贤,评定文章的优劣,不是我擅长的。”执政说:“您在晋末就做了翰林、枢密直学士,不要躲避事呀。”到了考期,边光范以疾病推辞不出任,就命令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掌管这件事,当时人们赞扬他自知。 ???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使慕容延钊征讨湖南,边光范暂时掌管襄州,襄州正当交通要道,粮草供应没有缺乏。 43 / 168 精品文档 这年冬天祭祀,诏回边光范。恰巧慕容延钊去世,再次掌管襄州。数万大军经过襄州攻打蜀,,边光范再一次调集粮草,供给军队,人不知道劳累。曾经举荐本镇判官李楫做殿中侍御史,后来因事定罪除去官籍,边光范贬为太子宾客,仍然掌管襄州。 ??? 乾德五年,兼任桥道事,朝廷派遣专人负责各州治路,每年达六七次之多,每一任到地方后都要调发数百人,有些官吏就因此干些不法勾当,大多随意课取,中饱私囊,发的钱财物资不够数,道路也不修。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宋太祖闻听后,下诏书褒美边光范。开宝四年,边光范又调回中央掌管吏部铨曹。御史中丞刘温叟去世,用边光范兼管御史台事,几个月后,正式官拜中丞。六年,因为疾病卸去吏部官职。死,享年七十三。 1[1].五柳译文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4 / 168 精品文档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1. Mr. Wu Liu’s Biography It is unknown where this gentleman comes from and what his name is.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by his cottage, he calls himself Wu Liu (five pronounced wu in Chinese , and willow liu --- trans.). He is, by nature, a quiet and reticent man, uninterested in fame and fortune. He takes delight in reading, but he does not bother much about minor details as he reads; when he awakens to some understanding, he so rejoices that he forgets his meals. Though he is fond of drinking, he cannot afford to drink as often as he wishes owing to domestic circumstances.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aware of his plight, will invite him over for a drink from time to time. He will go and drink as much as to get tipsy. Being tipsy, he frankly takes leave of his host, not caring what they think. His small cottage with its dilapidated walls can hardly provide shelter from weather. His short coat of coarse cloth is patched over and over, and he often finds himself without enough food 45 / 168 精品文档 to eat and, yet, he takes it philosophically. He takes to writing and he writes for pleasure and expression of his will. He wishes to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by putting out of his mind worldly worries about gains or losses. A supplementary remark: the ancient scholar Qian Lou’s wife once said of her husband: “ He is not worried about poverty and inferiority, nor desirous of fortune and rank.” A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this remark shows that this Qian Lou was the likes of Wu Liu, wasn’ t he? As he drinks to please himself and writes to express his will, don’t you think he is like someone from the good old days of the legendary Emperor Wu Huaishi ? Or someone from the good old days of the legendary Emperor Ge Tianshi? (刘士聪译) 译文2. Biography of the Gentleman of the Five-Willows We do not know of what place the gentleman is a native, nor do we know his family or his courtesy-name. Around his house there are five willows and from these he took his literary name. Quiet and of few words, he 46 / 168 精品文档 does not desire glory or profit. He delights in study but does not seek abstruse explanations. Whenever there is something of which he apprehends the meaning, then in his happiness he forgets to eat. By nature he is fond of wine, but his family is poor and he cannot usually get it.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know that this is so, and sometimes set out wine and invite him. Whenever he goes to a party, he will drink to the end. He expects that he will certainly get drunk. When he is drunk, he will withdraw, but never regret that he must go. His house with surrounding walls only a few paces long is lonely and does not shelter him from wind and sun. His short coarse robe is torn and mended. His dishes and gourds are often empty. Yet he is at peace. He constantly delights himself with writing in which he widely expresses his own ideals. He is unmindful of gain or loss, and thus he will be to the end. The Appraisal: Qian Lou had a saying: One does not grieve over poverty and low position, one is not concerned about riches and high rank. May we think he 47 / 168 精品文档 was speaking of this sort of man? Drinking wine and writing poems to please his own will, is he not a man of the time of Lord Wuhuai or Lord Getian? (Tao Yuan-ming: His Works and Their Meaning by A. R. Davis, Hong Kong, 1983) 译文3. The Man of Five-Willows The man cannot be identified. No one knows his name.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grown beside his hut, he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Man of Five-Willows.” Tranquil and spare of speech, he covets neither fame nor profit. He takes delight in books, but is not concerned with details. Whenever an idea flashes upon him he becomes so overjoyed as to forget his meals. Drinking is his natural weakness,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afford to buy wine. Knowing it well,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wont to provide some for him to share. Then he finishes every drop and does not stop till quite drunk. While tipsy, he leaves them without more ado. Four bare walls enclose his rooms; the wind and sun find free access through the roof and the chinks. His clothes are ragged, his dishes usually empty. But he 48 / 168 精品文档 takes it perfectly at ease. Sometimes he writes to amuse himself, to express what is in his mind. He cares little for worldly gain or loss. It is thus he passes his alloted span on earth. Envoy Wise old Chien-lou once remarked: “Not to be dejected though poor and humble, nor eager for riches and honour.” Is this not a fitting epithet for a man like him? He drinks deep, chants his poems and finds happiness in himself. Is he not one of those who have lived in the spacious days of yore? 译文4 Nobody knows where he came from or what his family name was. He is simply known as Master Five Willows after the five willow trees that grow by his house. He is a quiet man who does not talk much. He does not covet fame or wealth, and derives his pleasure from the perusal of books. He reads casually without a need for thorough understanding. Whenever he has learned something from the books, he is so happy that he often forgets his meals. He has a fondness for wine,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often afford it. His relatives and 49 / 168 精品文档 friends know about it and will invite him over for a drink. Every time he goes to their home he drinks his fill and is never satisfied until he is drunk, and then leaves without tarrying. The walls in his house are bare, and can shelter him neither from the rain and wind, nor from the scorching sun. His cotton gown is worn to rags and he is always short of food. But he takes all this with equanimity. He often writes essays to amuse himself and to express his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He spends his life in this way, disregarding personal gain and loss. The following is my appraisal: Qianlou said, “Neither be sad for being poor and lowly, nor be eager to seek riches and honor.” Ruminating on his words, one will wonder whether he is referring to Master Five Willows and his like. Master Five Willows sips wine and composes poems to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his lofty ideals. Isn’t he a common man of the ancient times of Wuhuai Shi or Getian Shi? 1. Qianlou was a scholar who kept himself aloof from politics and material pursuits in the State of L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 476 ). 50 / 168 精品文档 2. Wuhuai Shi and Getian Shi were two tribal leaders of ancient times. People were simple and honest under their rule. (罗经国译) 译文5. The Life of the Sire of Five Willows No one knows whence the Sire hails, nor are people told of his name.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beside his abode, he has called himself by such a title. Living quietly in solitude and spare of speech, he covets not rank nor wealth. He takes delight in books, but is not enmeshed in mere words; whenever illumined in his reading, he jovially forgets his meals. Fond of wine, he is too poor to resort to it often; knowing this, his kin and friends would invite him to bumpers. Deeply would he quench his thirst then, intent upon being drunk. When intoxicated, he retires or stays on in good humour. Bare walls enclose his quarters, defending him not from blustering winds and hot sunshine; his short coats of coarse fabric are patched and knotted, his reed cereal case and gourd shell for liquid food are often empty: 51 / 168 精品文档 but he takes such at his ease. Many a time he writes articles to please himself and show his bent. Regardless of worldly gain or loss, he whiles away his time till the end. The epiphonema runs thus: It was said by the celebrated recluse Qian Lou: “Be not depressed by poverty and humbleness and be not obsessed by wealth and power. “ Doesn’t this dictum suit well those of his kind? He quaffs at his beaker and chants his poems to find happiness in his sublimating will. Isn’t he a free, blissful subject of our legendary kings at the dawn of the world, the One of Care-free Rule and the One of Heavenly Grace? (孙大雨译) 译文6. Mr. Wu Liu’s Autobiography His exact origins and identity are unknown. Today, he refers to himself as Wu Liu, named after the five magnificent willow trees situated by his humble cottage. In Chinese, five is pronounced wu, and willow is liu. By nature he is a quiet and reticent man, uninterested in fame and fortune. He is an avid reader and doesn’ 52 / 168 精品文档 t worry about the small things in life. He often awakes in such spiritual contentment he forgets his meals. Wu Liu is fond of drinking but does not drink regularly because of domestic circumstances. Aware of his dilemma, his friends and relatives will invite him over for a drink from time to time. He drinks enough to get tipsy and often disregards his host’s considerate hospitality. His small cottage with its dilapidated walls can hardly serve as a shelter from the weather. His short cloth coat is patched over and over, and he often finds himself without enough food to eat; yet he takes it philosophically! He has taken to writing but he writes for pleasure and to express his will as well. He wishes to live the rest of his life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he immense pressures of the world. A supplementary remark: Qian Lou (a scholar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22-481 BC)’s wife once said: “Do not get worried about poverty and inferiority and do not be anxious to seek fortune and rank.” It sounds as if the remark were made to fit people like Mr. Wu Liu, doesn’t it? Drinking wine for pleasure and writing 53 / 168 精品文档 poems to express his will, isn’t he like someone from the good old days of the legendary Emperor Wu Huaishi? Isn’t he like someone from the good old days of the legendary Emperor Ge Tianshi? Title: 五柳先生传 1. Mr. Wu Liu’s Biography 2. Biography of the Gentleman of the Five-Willows 3. The Man of Five-Willows 4. The Life of the Sire of Five Willows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1. It is not known where he is from, nor what his family name is.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by his cottage, he just names himself Wu (five) Liu (willow). 2. We do not know of what place the gentleman is a native, nor do we know his family or his courtesy-name. Around his house there are five willows and from these he took his literary name. 3. The man cannot be identified. No one knows his name.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grown beside his hut, he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Man of Five-Willows.” 4. Nobody knows where he came from or what his 54 / 168 精品文档 family name was. He is simply known as Master Five Willows after the five willow trees that grow by his house. 5. No one knows whence the Sire hails, nor are people told of his name. As there are five willows beside his abode, he has called himself by such a title. 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 1. By nature he is a quiet and reticent man. He has little interest in fame and material pursuits, but takes great delight in reading and he reads without bothering himself about the minute details. When he is awakened to some perception, he becomes so joyful that he forgets his meals. 2. Quiet and of few words, he does not desire glory or profit. He delights in study but does not seek abstruse explanations. Whenever there is something of which he apprehends the meaning, then in his happiness he forgets to eat. 3. Tranquil and spare of speech, he covets neither fame nor profit. He takes delight in books, but is not concerned with details. Whenever an idea flashes upon 55 / 168 精品文档 him he becomes so overjoyed as to forget his meals. 4. He is a quiet man who does not talk much. He does not covet fame or wealth, and derives his pleasure from the perusal of books. He reads casually without a need for thorough understanding. Whenever he has learned something from the books, he is so happy that he often forgets his meals. 5. Living quietly in solitude and spare of speech, he covets not rank nor wealth. He takes delight in books, but is not enmeshed in mere words; whenever illumined in his reading, he jovially forgets his meals. 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 He is fond of drinking, but he cannot afford it as often as he wishes because of his tight pocket.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aware of his plight, offer to invite him over for a drink sometimes. He will go and drink until he gets tipsy. And then he will retire, showing not the slightest reluctance to take leave of his host. 2. By nature he is fond of wine, but his family is 56 / 168 精品文档 poor and he cannot usually get it.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know that this is so, and sometimes set out wine and invite him. Whenever he goes to a party, he will drink to the end. He expects that he will certainly get drunk. When he is drunk, he will withdraw, but never regret that he must go. 3. Drinking is his natural weakness,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afford to buy wine. Knowing it well,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wont to provide some for him to share. Then he finishes every drop and does not stop till quite drunk. While tipsy, he leaves them without more ado. 4. He has a fondness for wine,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often afford it.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know about it and will invite him over for a drink. Every time he goes to their home he drinks his fill and is never satisfied until he is drunk, and then leaves without tarrying. 5. Fond of wine, he is too poor to resort to it often; knowing this, his kin and friends would invite him to bumpers. Deeply would he quench his thirst then, intent upon being drunk. When intoxicated, he retires or stays 57 / 168 精品文档 on in good humour. 四、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 怀得失,以此自终。 1. His cottage with its bare and bleak walls can hardly serve as a shelter from wind and rain. He is often found without enough food to eat and his short coat of course cloth is patched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yet he takes it with ease and never complains. He is inclined to write just to amuse himself and express his will. In this way he wishes to spend the rest of his life, ridding himself of worldly worries about gains or losses. 2. His house with surrounding walls only a few paces long is lonely and does not shelter him from wind and sun. His short coarse robe is torn and mended. His dishes and gourds are often empty. Yet he is at peace. He constantly delights himself with writing in which he widely expresses his own ideals. He is unmindful of gain or loss, and thus he will be to the end. 3. Four bare walls enclose his rooms; the wind and sun find free access through the roof and the chinks. 58 / 168 精品文档 His clothes are ragged, his dishes usually empty. But he takes it perfectly at ease. Sometimes he writes to amuse himself, to express what is in his mind. He cares little for worldly gain or loss. It is thus he passes his alloted span on earth. 4. The walls in his house are bare, and can shelter him neither from the rain and wind, nor from the scorching sun. His cotton gown is worn to rags and he is always short of food. But he takes all this with equanimity. He often writes essays to amuse himself and to express his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He spends his life in this way, disregarding personal gain and loss. 5. Bare walls enclose his quarters, defending him not from blustering winds and hot sunshine; his short coats of coarse fabric are patched and knotted, his reed cereal case and gourd shell for liquid food are often empty: but he takes such at his ease. Many a time he writes articles to please himself and show his bent. Regardless of worldly gain or loss, he whiles away his time till the end. 五、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59 / 168 精品文档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Supplementary remarks: Qian Lou’s wife once said: “Do not be pensive over poverty or inferiority and do not seek for wealth.” Such a remark applies to Mr. Wu Liu as the likes of Qian Lou’s wife, doesn’ t it? To find pleasure and express his will in drinking and writing poems, isn’t he like someone from the good old days of Wu Huaishi or Ge Tianshi? 2. The Appraisal: Qian Lou had a saying: One does not grieve over poverty and low position, one is not concerned about riches and high rank. May we think he was speaking of this sort of man? Drinking wine and writing poems to please his own will, is he not a man of the time of Lord Wuhuai or Lord Getian? 3. Envoy Wise old Chien-lou once remarked: “Not to be dejected though poor and humble, nor eager for riches and honour.” Is this not a fitting epithet for a man like him? He drinks deep, chants his poems and finds happiness in himself. Is he not one of those who have lived in the spacious days of yore? 4( The following is my appraisal: 60 / 168 精品文档 Qianlou said, “Neither be sad for being poor and lowly, nor be eager to seek riches and honor.” Ruminating on his words, one will wonder whether he is referring to Master Five Willows and his like. Master Five Willows sips wine and composes poems to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his lofty ideals. Isn’t he a common man of the ancient times of Wuhuai Shi or Getian Shi? Note 1. Qianlou was a scholar who kept himself aloof from politics and material pursuits in the State of L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 476 ). Note 2. Wuhuai Shi and Getian Shi were two tribal leaders of ancient times. People were simple and honest under their rule. 5. The epiphonema runs thus: It was said by the celebrated recluse Qian Lou: “Be not depressed by poverty and humbleness and be not obsessed by wealth and power. “ Doesn’t this dictum suit well those of his kind? He quaffs at his beaker and chants his poems to find happiness in his sublimating will. Isn’t he a free, blissful subject of our legendary kings at the dawn of the world, the One of Care-free Rule and the One of Heavenly Grace? 61 / 168 精品文档 六国论+译文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 62 / 168 精品文档 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肴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 63 / 168 精品文档 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 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 64 / 168 精品文档 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诗词及译文 古 诗 赏 析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2.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踯躅。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 65 / 168 精品文档 鲙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渝。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辛延年《羽林郎》 【译文】:当年呀,有个霍将军的门人冯子都,曾经依仗将军的势力,调笑当垆卖酒的胡姬。这位胡姬,当年只十五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独自在门前卖酒。胡姬什么样子呢,那容貌自不必说,那服饰也别具匠心——她系着长长的丝绦,穿着大袖合欢衫;头上戴着蓝田美玉的饰物,耳上戴着大秦宝珠做的耳环;那发髻更是戴着无数珠宝,世上罕有,一只发髻上戴的珠宝就值五百万钱,两个发髻就价值千万多钱。没料到胡姬的美丽招来了冯子都这个花花公子,他娉娉婷婷地来到了胡姬的酒坊,看那白马银鞍多么气派光华,那车盖簪缨多么华丽眩目。他先是要酒喝,胡姬提着玉壶送上了清酒;他再要佳肴,胡姬用金盘捧出鲤鱼鲙来待客。没想到这小子本意不在喝酒吃饭,却拿出面青铜宝镜赠给胡姬,还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嫌疑给她系在红罗带上。胡姬翻了脸,当场扯断红罗带,将铜镜还回,正言道:“男人总是心爱新妇,而女子却永远最看重前夫;人生就是 这样,相遇得有早有晚,人有新有故;我对我的故人不会因为富贵还是贫贱而负他——多谢您的好意,但是,你爱我也是白爱了~” 66 / 168 精品文档 3.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 67 / 168 精品文档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68 / 168 精品文档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69 / 168 精品文档 6.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1] 【译文】: 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7.观 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 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 70 / 168 精品文档 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 7.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71 / 168 精品文档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有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72 / 168 精品文档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8.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73 / 168 精品文档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赏析】: 诗用游仙体,前十句遐想登华山,遇仙女,翔太空,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后以“俯视”为转捩点,对叛军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表示愤慨和悼念。这种反跌手法,更强烈地表达了隐居中的诗人的内心矛盾,显示了他貌虽放旷,而根本上与人民是呼吸与共的。 【译文】: 西边的山岳莲花山,远远望见华山仙女。 芊芊玉手拿着芙蓉,凌空而行奔向天空。 以云霓为衣裳拖曳着银河,飘摇着向天空升去。 邀请我攀登华山东北的高峰,高高地向卫叔卿作揖。 恍惚之间随着仙女去了,驾着大鸟高出紫色的天空之上。 向下看着洛阳河川,茫茫无际的走着叛乱的军队。 鲜血流出把路边的野草都染红,叛乱和从逆的人都成为了官员。 74 / 168 精品文档 9.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作者:唐?李白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75 / 168 精品文档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公元757年正月。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 据《新唐书?永王璘传》,永王璘,少失母,肃宗自养视之。长,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封永王后,兼任荆州大都督。安禄山反,玄宗至扶风,诏璘即日赴荆州镇所。俄又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以少府监窦昭为副。璘至江陵,募士得数万,补署郎官、御史。玄宗委永王如此重任,其初衷是让他巩固后方。璘生宫中,不通事务。时江淮租赋巨亿万,堆积如山。璘遂起占领江左之 76 / 168 精品文档 意。以薛鏐、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麟、蔡駉为谋主。肃宗闻之,诏璘赴蜀觐见上皇,璘不从。璘子襄城王李偒刚烈少谋,劝璘取金陵。于是引舟东下,甲士五千趋广陵。然未敢明言。据《新唐书?李白传》,时白在庐山,被璘召为僚佐。李璘的思想动向及皇族内部的政治斗争,李白当然不清楚。于是他从爱国热情出发,写下了这组热情洋溢地赞颂永王李璘“功绩”、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七言绝句。 首章发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节东巡,义师到处,呈现和平景象。 二章诗人自谓在国家大难当头时,希望像谢安一样从容镇静地破敌除患。 三章写军容威武,声势浩大。军纪严明,有战胜征兆。从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吴,一路东进,势如破竹。 四章想象、或者说希望永王璘进兵金陵,给金陵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胜,自古为帝王之地。次句叙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阳殿、鳷鹊楼借指金陵,以春风象征温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临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挥师东来。诗人在这里判断有误。既然二帝离朝,诸侯莫救,“贤王”就应率军开赴河南、河北,勤王抗敌。叛军势力未越过江淮,“贤王”率军取金陵与勤王抗敌何干, 六章言丹阳地形险要,风景如画。永王军队驻屯长江两 77 / 168 精品文档 岸,一直延伸至海边。这些都是想象或鼓励之辞,实际上李璘的军事势力最东只到丹阳。 七章写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师。上二句言水师广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过了秦皇、汉武,比拟得不伦不类,和其 八章写永王水师以长风破浪之势,动海倾山,如同晋代王濬楼船东下破吴。 他十首也不协调,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为永王提供了一个有意争夺帝位的罪状。因此前人认为是伪作。 十章写永王奉天子之命,保卫疆土,涉及地域之广。入楚关,扫清江汉,从云梦到金陵。这是夸张之辞。实际李璘的军事势力未到金陵。 末章写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自信自己能像张良、诸葛亮或谢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彻底肃清叛乱,然后向朝廷作出一个完美的交代。 诗人在组诗中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观的,以他的身份和阅历,对此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组诗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现出他想作谢安、诸葛亮那样的儒将,运筹帷幄,从容应敌,决胜千里,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的。这种思想在他的很多诗篇里都有表现。他一 78 / 168 精品文档 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鲁仲连那样功成不取,意轻千金。这些抱负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却成就了他豪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撼山动地、脍炙人口的诗篇。组诗中某些地方的夸张和想象不符合史实,一则是属于鼓励性质,一则是属于夸张手法,是符合文学创作原则的。[2] 10.贫交行? 画像: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 翻手作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1] 【译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合,一会儿像雨的纷散,变化多端,这种贿赂之交、势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让人轻蔑愤慨、不屑一顾~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11.《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全文翻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 79 / 168 精品文档 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12.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 轻薄桃花逐水流。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赏析】: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 80 / 168 精品文档 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12.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 ,?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亦有: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1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13.赠花卿 [唐]杜甫 81 / 168 精品文档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3]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译文】: 草堂远离城郭,轩楹宽敞,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几乎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黄昏里 ,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14.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82 / 168 精品文档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夜未曾脱下,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译文】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一川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 83 / 168 精品文档 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出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车师城西门外伫立等待大军捷报。 15.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 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16.闺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17.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新春时节是诗人描写美景的最佳时刻,柳枝刚刚吐出淡黄的嫩芽,颜色还有一半未曾匀净。 倘若在仲春时节,皇上御花园里繁花似锦时,出门一看, 84 / 168 精品文档 都是踏青游春的赏花人。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 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1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 字音: 重:chóng 朽:xiǔ 汝:rǔ 瘴:zhàng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 85 / 168 精品文档 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9.竹枝词九首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20.卖炭翁 白居易 (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 86 / 168 精品文档 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炭的价钱被降低,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一千多斤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21.白 云 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22.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87 / 168 精品文档 魏官舝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1] 【译文】 已经死去多年的刘彻,经常骑马出入汉宫,夜来夜去,早上就不见踪迹。汉宫已经荒凉颓败,秋天虽也有桂花飘香,但无人赏玩,三十六宫之中到处都是青苔。魏国官员拉着车直向千里之外的洛阳,长安东门的风非常硬,直射铜人的眸子。铜人和明月相伴出了汉宫,这时铜人潸然流下铅泪。只有凋残的兰花在长安道上。如果天有感情,它也会衰老的。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长安渐渐地远了,渭水的波声也越来越小。 23.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译文】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 88 / 168 精品文档 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哎,我听 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1] 24.咸阳城西楼远眺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25.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89 / 168 精品文档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 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 26.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 草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局部)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褥,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7.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90 / 168 精品文档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译文】 长安城闻名的隋宫,在烟霞中锁闭;却想把遥远的扬州,作为帝业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 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28.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29.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 91 / 168 精品文档 病酒,不(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1]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30.酒泉子 钱塘江潮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1] 【译文】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 92 / 168 精品文档 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 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 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 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31.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 93 / 168 精品文档 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32.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33.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评析] 本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 94 / 168 精品文档 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时间是绿杨依依的春天。地点是长亭。次句叙事,写男子对离别的轻率态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后二句用互文见义之法描写情人离去后的相思之苦。夜里失眠,刚入梦境又被“五更钟”惊破,连个好梦都做不成。白昼观花,又飘洒着蒙蒙细雨。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下片两用反语,前二句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炼凝重。“千万 缕”说愁之多而无绪。后两句则是用具体比喻来证明愁之无有终结。两个比喻,一说愁多,一说愁长,化抽象为具象,意蕴丰富而生动形象。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34.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95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也可译为: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 96 / 168 精品文档 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97 / 168 精品文档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豪宕之中又实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人 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37.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1]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38.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98 / 168 精品文档 [1] [评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 99 / 168 精品文档 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 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3] 39.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 100 / 168 精品文档 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1] 【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曾经照着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 40.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1] ?於潜:县名,在今浙江省,县南有寂照寺,寺中有绿筠轩。 ?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此君:晋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 ?扬州鹤:据传说,有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 101 / 168 精品文档 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 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东坡此句意思也是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那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既作风流太守就不可能成仙。同样的,赏竹雅士岂能对竹大嚼~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完全合乎理想的事物,也等于是奢望的代名词。[2]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yóu)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1] 苏轼还有有一首诗,同样也提到了明日黄花。 ?此词于公元1082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102 / 168 精品文档 ?尊:同“樽”,酒杯。 ?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2]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公元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作者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 103 / 168 精品文档 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 104 / 168 精品文档 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5] 离骚译文[1] 李好闵 【作家简介】 李好闵,字孝彦,号五峰、南郭、睡窝。籍贯为延安,朝鲜李氏王朝中期文臣,延安君李淑琦的曾孙。 宣祖十二年进士及第,宣祖十七年又通过别试文科。曾担任史官、应教、典翰、执义等官职。 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倭乱”爆发,日军攻占平壤,宣祖出逃。李好闵跟从宣祖至中朝边界,并前往辽阳向大明朝廷发出救援请求。明世宗问其所请,派遣李如松率军援朝,朝鲜这才得以复国。由于此功劳,他被加升为上护军、行司直,并数次负责对明朝的接待、出使事务。 宣祖三十四年,由于其文笔卓越,被指定为仁圣王后写作志文。此后又相继升任扈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府院君等职务。 宣祖薨,朝内对立长、立嫡产生了激烈争论。其中李好闵主张“立长论”,即拥立世子李珲、反对仁穆皇后所生嫡子永昌大君即位。后其所在的大北派获胜,成功拥立了李珲 105 / 168 精品文档 即为,即为光海君。光海君念此功劳,加封李好闵为告讣请谥承袭使,并命其至大明呈上《告讣时功劳辞箚》、拜领任命国书。 光海君四年,李好闵受“金直哉诬狱”牵连,两年后又因郑蕴等人之事,于“癸丑狱事”中上呈《请还收郑蕴辅外箚》。光海君七年,由于郑仁弘提出的“远窜论”,李好闵获罪于郊外待罪七年之久。“仁祖反正”后大量启用旧臣,这才被免罪,并受到优待。 仁祖十一年卒,谥号“文僖”。 著有文集《五峰集》,其中《龙湾行在?闻下三道兵进攻汉城》被誉为“千古绝唱”。文风颖脱。南龙翼《壶谷诗话》中这样评价:“李五峰,无才鸣世,晚年有才尽之叹,如‘天心错莫临江水,庙算凄凉对夕辉’等语。一时侪友辈,莫敢忘云耳。”就是说他晚年落得江郎才尽,无所作为,比较可惜。 【原文】 却逍遥辇赋 丁丑[1]别试[2] 徂宮禮畢,皇駕載回[3]。渰渰其雲,隱隱其雷[4]。都人聚觀,雨中天子[5]。减乘雲之盛儀,御平輅而逶迤[6]。是肅敬之享天,豈容觀之足擬[7], 時京師之告旱,屬夏日之長養[8]。觀田疇之龜拆,念 106 / 168 精品文档 稼穡之卒痒[9],宣憂心之如燻,魯焚巫之空陳[10];久堯眉之蹙彩,尙湯幣之未親[11]。 正厥事兮先格王,幸伏蒲之有臣[12]。醴泉孔邇,憚暑非誠[13],乾心降從,太一親行[14]。鑾輿駕兮孔肅穆,將祀乎靈宮[15]。新麻別宣,繡衣與同[16]。虔恭肅禱,誠意彌腔[17]。圭璧旣卒,日之方中[18]。玉色不怊,汗雨臨淄[19]。蹕回瓊林,大輅遲遲[20]。西方有氣,雲耶烟耶[21],從奠瘞之舊所,像紫氣之噓呵;竟千里之滂沱[22]。信冥應之不差,宸衷式悅;從官歡躍[23]。金根非華,玉鑾何惜[24],惟玆之雨,萬姓之福[25]。伊滂霈之足樂,亦炎蒸之可滌。矧天賜之足怖。敢蔭輦而自逸[26],却逍遙而不御,去華盖之舒舒[27]。縱沾濡其何傷,儼龍袞之自如 [28]。天顔喜溢,八區同春[29]。歌吟士女,抃舞齊民[30]。皇恩厚泽,同洽共漙[31]。 嗚呼~天不常享,克誠乃顧[32]。湯六責而致雨,景出郊而昭假。何宋帝之出禱。必欲待乎一日[33]。旣勸行之自人,重不怊之見色[34]。觀今日之致感,實王公之謇諤[35]。然納用之在帝,可無憾於聖德[36]。况却輦之一事,亦所罕於耳目[37]。想宮中之露立,隔千載而嘆服[38]。歌曰:皇之去也,赤土煙飛;皇之來也。興雨祈祈。皇之去也,玉輅龍翥;皇之來也,平輦楚楚[39]。雨則可喜,皇 不瑕傷[40]。猗歟我皇,爲我黎蒼[41]。爾禠爾蓑,爾 107 / 168 精品文档 釋爾笠[42]。蹈舞康莊,樂我聖澤[3]。永言父母,庶幾無疾[44]~ 【题解】 本文选自李好闵五峯先生集卷之七。是作者应试之作。从题材上看,是一片歌颂皇恩的律赋。行文上讲究对偶,四六句交错运用。通过皇上在旱灾时为苍生求雨祈福这件事,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天子的赞美,传达了自己对当朝统治者政策的认同,是一片入世之作。 【注释】 [1]本文丁丑年为1567年。 [2]别试: 唐 宋 科举制度中,因应试者与考官有亲故关系或其他原因,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试。亦省称“ 别頭 ”、“ 别頭試 ”。 [3]徂:去,往。 禮畢:禮,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載:车船等运输工具 [4]渰渰:(yǎn yǎn) 云兴起的样子。 隱隱:象声词。 [5]都人:京都的人。 [6]减:亚于。 乘:登,升。 儀:仪式;礼节。 御:驾驭车马。 輅:古代帝王用的大车。 逶迤:亦作“逶迆”。亦作“逶蛇 ”。顺应自得之貌。 [7] 肅敬:恭恭敬敬。 享:贡献。 容:允许。 擬:惶恐。 108 / 168 精品文档 [8]京師:《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時處處。”吴斗南曰:“京着,地名;稱師 者,都邑之稱,如洛邑亦稱洛師之類。”“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此泛指国都。 告:上报,报告。 養: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 [9]田疇:田地。 龜拆:裂开,“拆”同“坼”,译为破裂。 卒:死亡。 痒:受损害。 [10]宣:指宣帝。燻:烧灼,火烫。 魯焚巫:此为典故。鲁僖公为求雨解旱,要烧死巫尪,被劝阻。后以“焚巫”做求雨的典故。 空:副词。徒然;白白地。 陳 (陈):举行。 [11] 堯眉之蹙彩:此为典故。古书记载尧幼时生有异相,眉分八彩。尙汤币之未亲:此为典故《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檮桑林。”尙:久,远。 幣:通“弊”,衰退,败落。 親:亲自,躬亲。 [12]正厥事兮先格王:典故。出自《书?高宗彤曰》:“高宗彤曰,越有雊雉。祖已曰:唯先格王,正厥事。” 格王:至道之王,圣王。格:感通;感动。 正:统治,管理。事: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 伏蒲:出自《汉书.史丹传》,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侯帝肚寝时,直入卧室,伏青浦上泣谏。后因以“伏蒲”为犯言直谏的典故。 [13]醴泉:及时雨。 孔:深貌。 邇:浅。憚:畏难; 109 / 168 精品文档 畏惧。这里为是动用法,义为使„„畏惧。 诚:真实。 [14]乾心:帝心。 降:莅临;临幸。 從:介词。向。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对象。 太一:天神名。 行:前往。 [15] 鑾輿:借指天子。 駕: 莅临;登临。 孔: 副词。甚,很。 靈宮:王灵官 的略称。道教奉为护法监坛之神。 [16] 麻: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 繡衣: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别:区别。 宣:显明;彰明。 [17] 腔:人体或牲体内部空的部分。 [18] 圭璧: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卒:停止。 方中:始处正中。 [19] 玉色:尊称帝王容颜。 怊:悲伤。 雨:像下雨一样降落。 臨淄:齐国 故城。在 山东省 淄博市 。 [20] 蹕:古代帝王出行时,禁止行人以清道。 瓊林:琼树之林。古人常以形容佛国、仙境的瑰丽景象。 大輅: 玉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 遲遲:徐行貌。 [21] 西方: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 [22] 瘞:埋物祭地。 嘘呵:形容风扬火气。 竟:终了;完毕。 [23] 信:表明;明确。 冥: 神名。即 玄冥 。 宸 110 / 168 精品文档 衷:帝王的心意。 式:语助词。 從官:指君王的随从、近臣。 [24]金根:全称为“金根車”,以黄金为饰的根车。帝王所乘。 華:华美。 玉鑾:指仙佛或天子的车驾。 [25]惟:副词。相当于“只有”、“只是”。也作“唯”、“維”。 玆:代词。此,这。 萬姓:万民。 [26]滂霈:同“ 滂沛 ”。 雨大貌。樂:快乐,这里作是动用法,义为使„„快乐。 炎蒸:亦作“ 炎烝 ”。暑热熏蒸。 滌:清除。矧:亦。 天賜:上天赐与。怖:惊惧,害怕。此处活用使动,义为是„„畏惧。 蔭:没有阳光;又凉又潮。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使„„又凉又潮。 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 自逸:身心安适。 [27] 却:除;除去。 逍遙:徬徨;徘徊不进。 去:去掉;除去。盖:遮阳障雨的用具。指车篷或伞盖。 舒舒:安适貌。 [28] 縱:广泛地;任意地。 沾濡:浸湿。打湿 儼:“ 俨”的繁体字。恭敬庄重;庄严。 衮:后多作“滚”。翻转;滚动。 [29] 天顔:天子的容颜。 八區:八方;天下。春:指草木生长;花开放。常喻生机。 [30] 士女:泛指人民、百姓。 抃舞:亦作“ 抃儛 ”。 111 / 168 精品文档 拍手而舞。极言欢乐。 [31] 皇恩厚泽,同洽共漙:此处意思是皇恩的浩荡如河流一样。 洽:古水名。 漙:古水名。 [32] 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享:神鬼享用祭品。 克:能夠。 [33] 六:数词。本处非指六次,义为多次。 责:惩处、处罚。 致:求取;获得。 出:去;到。 郊:古帝王祭祀天地。冬至祭天于南郊,夏至瘗地于北郊。 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禱:向神祝告祈求福寿。 一日: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34] 旣: 副词。其;将。表示测度或推度。 劝:劝说。 行:实施。本处是指劝说君王实施祭祀祈福这件事。 自:介词。在;于。 重:浓厚;浓重 怊(chāo): 悲伤。 見(见)看见;看到。此处为被动态,被看见。 色:脸色;表情。 [35] 致:表达。 感:感谢,感激。 謇諤:亦作“ 謇鄂 ”。亦作“ 謇愕 ”。正直敢言。 [36] 納用:采用。 聖德::亦作“ 聖惪 ”。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本处指帝德。 [37] 况:比。比较。 却: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动作的完成。 輦:借指京城。罕:少。 耳目:犹视听, 112 / 168 精品文档 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 [38] 露立:谓无居处。 嘆服:赞叹佩服。 [39]赤土: 犹赤地。 興雨:降雨。 祈祈:徐缓貌。 玉輅(lù辂):古代帝王所乘之车,以玉为饰。輅:大车。多指帝王所乘的车子。 龍翥:指如龙疾飞。平輦:天子乘舆的一种。 楚楚:排列整齐貌。 [40] 瑕:疑问代词。犹胡,何故。 傷(伤):忧思,悲伤。 [41] 猗歟: 叹词。表示赞美。 黎蒼:指百姓。黎:黎民,民众。蒼:指百姓。 [42] 爾:代词。你们;你。 禠:福。这里名词作动词,使„„幸福。 蓑:雨具名。即蓑衣。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给„„蓑衣。 釋:喜悦。 笠:笠帽,用竹篾、箬叶或棕皮等编成,可以御暑,亦可御雨。名词活用动词,义为给„„笠帽。 [43] 蹈舞:亦作“ 蹈儛 ”。 犹舞蹈。臣下朝贺时对皇帝表示敬意的一种仪节。 康莊:四通八达的大道。 樂:指使其欢乐。 聖澤:帝王的恩泽。 [44] 永言:长言;吟咏。 庶幾:希望;但愿。幾通“ 冀 ”。 疾:疾病。 【译文】 去皇宫举行完大礼后,皇上乘御驾归来。此时云朵兴起, 113 / 168 精品文档 雷声隐隐。京都的臣民密集,观看雨中的天子。不亚于腾云那般盛大的礼节,驾驭着车马,尽显自然之态。恭恭敬敬地把珍品献给天子,此时怎么能允许观看时脚步慌乱惶恐, 当时国都被上报发生旱灾,正是该长时间修养的夏季。看到那裂开的田地,想到受损害的庄稼。宣帝心急如焚,鲁僖公打算烧死巫尪,却徒劳无功;尧帝的八彩眉紧蹙,自从商汤殒身后再无人躬亲。 想要治理旱灾,必先感通帝王。庆幸有敢于犯言直谏的臣子。自从天子与天神莅临后,及时雨稀稀疏疏的下,使臣民畏惧的酷暑终于结束了。天子莅临时,神情肃穆。马上就要在玉灵宫祭祀了,穿着新麻布衣服的百姓,相互区别明显;身穿彩绣丝绸的达官贵人,着装很雷同。全都虔诚恭敬,肃穆地祈祷,充满着诚意。祭祀停止时,已经到中午了。此时天子表情放松了,汗滴像下雨一样。在琼树林为天子清道回宫,君主的大车慢慢地驶过。在西面有股气流,是云还是烟呢,它从原来的那片祭地飘过来,像风吹起的紫烟,不久后大地下起瓢泼大雨。这表明神明正确地感应到了。天子喜悦;百官欢呼。此时金根宝车已不再华美,玉銮又有什么好珍惜的呢?唯有这及时雨,是万民的福祉。这大雨着实使人快乐啊,暑热也可以消除了。上天的赐予实在使人感到敬畏,怎敢使御驾潮湿,而自己享受闲暇呢,为了不徘徊彷徨,索性不再驾车,去掉华美的车盖后,是多么的惬意啊。全身打湿 114 / 168 精品文档 有什么可悲伤的,庄严的蛟龙自由地翻滚布雨。天子满脸喜悦,天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百姓唱歌跳舞,异常欢乐。皇恩如河流般浩荡啊。 呜呼~神明不是经常享用祭品,只有诚心才可以得到眷顾。商汤为求雨多次受到责罚,景帝去祭祀之地向神祈福;宋帝像天祈求福寿,何故,必定在等待的那一天。那些劝说君王的臣子,其喜悦溢于言表。查看今日百姓表达感激之情的场景,确实是王公们正直敢言的缘故。然而采纳与否取决于皇上,只要求得不愧于帝德就行了。比较今天京城发生的这件事,确实十分罕见。联想往日宫中的孤立清冷情形,即使经过千年也依然会被折服。 歌唱道:皇上不在时,土地贫瘠烟尘乱飞;皇上来时,细雨纷纷。皇上离开时,御驾如龙疾飞;皇上来时,车辆排列异常整齐。下雨是令人开心啊,请皇上不要悲伤。赞美我皇,心系黎民苍生。给我们福祉,给我们避雨的蓑衣;给我们快乐,给我们防雨的笠帽。在平坦大道上欢舞足蹈,帝王的恩泽使我们欢乐啊。皇上是我们永远的父母,希望您永葆安康~ 【赏析】 本赋作于1567年,是作者的应试之作。通过描叙旱灾时天子的有为政策,来表达对当朝与皇帝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入世之作。 115 / 168 精品文档 从体裁上来说,它是一篇抒情小赋。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交错运用,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都人聚觀,雨中天子。减乘雲之盛儀,御平輅而逶迤。”语音谐协,读起来朗朗上口。 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文中 《过秦论》译文.docx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纵之约,使秦的连横之策离散,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因此,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 116 / 168 精品文档 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 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个诸侯国,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在咸阳集中它们,销毁刀刃和箭头, 117 / 168 精品文档 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当作帝都的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罐子作窗户,用绳子系门户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是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突然兴起在田间小道间,率领着困乏不堪的士兵,率领着几百民众,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削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彩那样聚集着,像回声那样应和着,背着粮食,像影子一般跟随着他。崤山以东的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陈涉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战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 118 / 168 精品文档 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之政,致使攻和守的形势不同。 得道多助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 119 / 168 精品文档 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 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三字经译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 120 / 168 精品文档 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因而窦禹钧美名远扬。【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121 / 168 精品文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分,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若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学习,等到年纪大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珍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启示】学会 122 / 168 精品文档 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 123 / 168 精品文档 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译文】古人认为混沌初开时,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着下凝为地。乾坤奠定后,世上的一切生物便在天地之间繁衍生长,永无休止,而人类则是最高等的生物。因此古人把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天、地、人称 为“三才”。古代阴阳学家认为,白昼的太阳为“阳气”之精髓,黑夜的月亮是“阴气”的魂魄,而群星则排列在天空中,灿烂辉煌,映衬日月。因此古人把日、月、星称为“三光”。【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 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 124 / 168 精品文档 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译文】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译文】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译文】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125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126 / 168 精品文档 【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译文】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译文】仁、义、礼、智、信,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混淆。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27 / 168 精品文档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译文】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和水上。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译文】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是人类所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128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高兴、生气、伤感、害怕、喜爱、憎恶以及欲望,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作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得安乐而有意义。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启示】用色彩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启示】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 129 / 168 精品文档 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类、土类、革类、木类、石类、金类、丝类与竹类,称为“八音”。 【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启示】九族之间 130 / 168 精品文档 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译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像“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 131 / 168 精品文档 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启示】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启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启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132 / 168 精品文档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启示】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启示】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纲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 133 / 168 精品文档 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134 / 168 精品文档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译文】《孝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十八章,是孔子门人所作,论述了封建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把《孝经》这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了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 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 135 / 168 精品文档 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 【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译文】西汉儒家学者戴德和侄子戴圣分别整理并且注释《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由于古代“礼”和“乐”常合在一起,而《小戴礼记》中收了《乐记》,所以《礼记》一书使“礼”和“乐”齐备无缺了。 【启示】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136 / 168 精品文档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彩,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启 137 / 168 精品文档 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像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138 / 168 精品文档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译文】后来夏禹准备把地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 从此中国变为了家天下。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 139 / 168 精品文档 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一些谋士与投机分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140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秦始王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各个击破,兼并了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自杀,天下又成统一的局面。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地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141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人画面。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启示】 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启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总是平平凡凡。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译文】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了天下,即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 142 / 168 精品文档 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而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 【启示】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启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启示】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人称 “开元盛世”,但后期却发生了 “安史之乱”,唐朝从此开始衰落。对于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人们常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其实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143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启示】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 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官宦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译文】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 144 / 168 精品文档 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启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 145 / 168 精品文档 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译文】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启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比较巩固而稳定的政权。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启示】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146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启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 “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译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启示】中国发展了五千年,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第一位由人民选出的总统诞生了。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译文】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启示】“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译文】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启示】《史记》是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迁所写,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共几千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 147 / 168 精品文档 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译文】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启示】: 《后汉书》讲述东汉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写的是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局面,直到被晋统一;《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以史为鉴戒的的思想,所以叫《资治通鉴》。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译文】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启示】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过是一个简单轮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须翻阅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历史是面镜子,我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吸取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启示】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 148 / 168 精品文档 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启示】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孔子曾说过: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启示】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的路温舒因家贫无钱买书,就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启示】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149 / 168 精品文档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译文】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启示】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求知识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启示】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今天我们有方便舒适的环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启示】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能自己发奋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150 / 168 精品文档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译文】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启示】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启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年轻人应首先立下志愿,失败了不要气馁,仍坚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会成功的。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 151 / 168 精品文档 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启示】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你要使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吗,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光明的前途也会属于你。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启示】祖莹和李泌两人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华,这和他们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但只是聪明而不学习终究还成不了才。祖莹和李泌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几乎是手不释卷,已经把读书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启示】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的。所以我们现在求学,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蔡文姬 能辩琴 谢道韫 能咏吟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52 / 168 精品文档 【启示】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见她们在当时学习是多么不容易。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译文】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启示】当然,现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学读书,这是社会的进步。而我们更应该珍惜社会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男孩、女孩都应刻苦努力,多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启示】刘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问题时,曾说臣凡《四书》《五经》都能正,只一个“朋” 字正不了。后来玄宗一查证才知道,原来当时朝廷里很多人朋比为奸,所以刘晏说无法正“朋” 字,就是这个道理。 彼虽幼 身已仕 有为者 亦若是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启示】刘晏长大以后,他 153 / 168 精品文档 当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职期间,非常爱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们也应该和他一样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启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而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呢,人类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去征服自然。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启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启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为大众服务,不枉 154 / 168 精品文档 费自己一生所学,对后人也有所帮助,首要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也给祖先增添了光彩,还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启示】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奉献的精神,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人民、对他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学识是奉献的资本,谁的学识越多,谁的奉献就越大。人民就把更多的荣誉献给他们。 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唯一经 【译文】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启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长进,又有什么用呢,钱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时,一无所长什么也不会干,反而害了他们,而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译文】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会后悔的。 【启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珍 155 / 168 精品文档 惜大好的时光,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那么你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收获,你的思想和学识就越加丰富,你也将会做出更多贡献,这样才不枉人生在世。我们要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11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 156 / 168 精品文档 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 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什么是好的译文 什么是好的译文 Its more a poem than a picture. He drank himself out of the best lines. He pretends to be as modest as anything. Fire goes wherever it can, but it prefers to follow a draft. 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Taking care to pitch my voice to politeness, I asked about the next bus to Hattiesburg. If you feel depressed at a social gathering, keep it a secret. The bacteria pneumonia may complicate influenza at both extremes of age. I. Exercise 1. Its more a poem than a picture. 与其说那是一幅画,不如说那是一首诗。 157 / 168 精品文档 2. He drank himself out of the best lines. 他借酒写得好诗句。 3. He pretends to be as modest as anything. 他装得极为谦虚。 4. Fire goes wherever it can, but it prefers to follow a draft. 火是无孔不入的,可是它更爱窜入通风的 地方。 5. The room was easily traced by the noise that was coming from it. 循声而去,便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那间屋子。 6. Taking care to pitch my voice to politeness, I asked about the next bus to Hattiesburg. 我陪着小心,用温和的口吻询问开往哈蒂斯堡下一班车 的情况。 7. If you feel depressed at a social gathering, keep it a secret. 在社交场合,你就是感到情绪压抑,也不要 表露出来。 8. The bacteria pneumonia may complicate influenza at both extremes of age. 患有流感的幼儿和老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炎。 1. Public opinion plays a vital and healthy role in the political realm. 公共舆论在政治领域起着生命力 的、健康的作用。 II. 什么是好的译文, 158 / 168 精品文档 舆论在政治领域起着极其重要的、有益的作用。 2. I am sure that it would change the situation if you are kind enough to lend support to me. 我相信如果你有足够的好心支持我的话,它将会改变形 势。 我相信如果你非常好心支持我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3. Jobs and work do much more than most of us realize to provide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职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幸福和满足,而我们大多数人并 不意识到这一点。 职业和工作对于获得幸福和满足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 大多数人对此却认识不足。 两类问题:一类是译文语义基本符合原文,但汉语 表达有欠正确;另 一类是汉语表达尚有可读性,但译文语 义不符原文。 目前翻译界普遍接受的,也是作为一般翻译学习者 必须努力掌握的标准,简而言之是两条:忠实 (Faithfulness) 和流畅 (Smoothness)。 4. For Nat Nakasa the pledge he was required to sign -- to leave his country and never return proved too much; he committed suicide in New York. 纳特?纳卡萨不得 不发誓离开祖国,不管情况如何永不返家,并自杀于纽 159 / 168 精品文档 约。 对纳特?纳卡萨来说,要他签字保证离开祖国永不返回 是难以接受的:他 在纽约自杀了。 5. In the wake of his mothers death some thirty-six years later, Hemingway turned back to the adventure and tried to write a novel about it. 在他母亲去世36年之后,海明威又想起了那次历险奇 遇,并试图写一部 小说。 大约36年过后,在他母亲去世后的不久海明威又想起 了那次遭遇的险 情,并试图就此写一部小说。 Translationese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外语腔是初学翻译者不知不觉地会在汉语译文中表 现出来的 一种不当倾向。翻译时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自外语原文, 原文的词语和结构形式随着内容一起进入到我们的大脑,于 是原文的语言形式被带入译文,造成了译文的外语腔。 6. The only concession he made to the climate was to wear a white dinner jacket. 160 / 168 精品文档 他对气候的唯一让步就是穿了一件白色的短餐衣。 气候变化,他仅稍稍作了一点变通,赴宴时穿了件白色的短礼服。 7. If certain animal psychologists are right, a dog adopts his family in a most literal way -- taking it for granted that the family is the band of dogs he belongs to. 假如某些动物心理学家的分析正确,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它的家人 , 理所当然这一家也就属于狗帮了。 假如有些动物心理学家的分析正确,狗对于他所在家庭的认同是非常实 际的,,它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家人就是它所归属的一群狗。 现代西方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 在其理论著述中经常谈到读者反应的问题。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与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种反应是否基本一致。(functional equivalence) 除了忠实和流畅这两项基本标准之外,好的译文还必须保持原文的风格,包括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 161 / 168 精品文档 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文艺作品的翻译尤其要求这样做。 译者不能破坏或改变原文的风格,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 作的风格。 III. 课堂练习: 1. She couldnt have come at a better time. 2. She has been a widow only six months. 3. I believe the speech was needlessly stubborn. 4. The Englishman feels no less deeply than any other nationality. 5. From a physical standpoint, there ought to be as many colours as there are different wave lengths. 6. As a human being, we should demonstrate our intellectual and moral superiority by respecting others for who they are -- instead of rejecting them for who/what they are not. 1. She couldnt have come at a better time. 她来得正是时候。 2. She has been a widow only six months. 她的丈夫去世至今不过半年。 3. I believe the speech was needlessly stubborn. 我认为那篇讲话口气强硬,大可不必。 4. The Englishman feels no less deeply than any 162 / 168 精品文档 other nationality. 英国人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丰富的 感情。 5. From a physical standpoint, there ought to be as many colours as there are different wave lengths.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不同的波长有多少种,颜色就有 多少种。 6. As a human being, we should demonstrate our intellectual and moral superiority by respecting others for who they are -- instead of rejecting them for who/what they are not. 作为人,我们应该不问他人的身份如何都尊重他们,从 而显示出自己高超的智慧和道德,而不要因为他们没有某种 身份或地位而去鄙视他们。 IV. 课堂练习参考译文: ?. 什么是好的译文, 1. There is a mix of confront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他们之间既有对抗,又有合作。 2. He died, and was survived by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他死了,撇下了妻子和三个孩子。 3. Law enforcement cannot responsibly stand aloof. 司法部门如果对此不闻不问,那就是失职。 4. Evidently he had the first quality of an angler, 163 / 168 精品文档 which is not to measure the pleasure by the catch. 他显然具备了垂钓者的首要品质,即以钓为乐,钓多钓 少无所谓。 formalism and liberalism 忠实原文是指译文与原文实质内容上的一致,而不 是形式上的一致。译者由于对原文理解不深,不能透过原文 的形式掌握其实质内容,仅见其形,未见其神,这样译出的 文字形式上似乎与原文一致了,但与原文的意思却相去甚 远。这便是犯了翻译上的形式主义(formalism)。 但是灵活出了格,过分强调译文的流畅,而不受原 文意思的约束,闹了独立性,在原文的思想内容之外随意添 枝加叶,这种译法称之为自由主义(liberalism)。 5. Happiness is like manna; it is to be gathered and enjoyed every day. 幸福似甘露,日日可享用。 幸福犹如甘露,要天天采集才能日日享用。 6. Nothing out of its place is good, nothing in its place is bad. 身外之物无一是善,身内之物无一 是恶。 凡事不当无一是好,凡事得当无一是坏。 7. This was one of the secrets of his great popularity, but it was a popularity which was as unsettled as the waves. It swelled, 164 / 168 精品文档 and bubbled, and foamed for a while, only to recede, and be lost to its former possessor. 这是他名噪一时的一个秘密,但这种名声如同波涛一样 起伏不定:在短 暂的时间内如日中天,盛极一时,炙手可热,但转瞬间 又烟消云散,终于在原来有些声望的人身上消失了。 这是他名噪一时的一个秘密,但这种名声如同波涛一样 起伏不定:一时 间奔腾高涨,汹涌澎拜,转瞬间又一落千丈,终于在原 来享有这种声望的人身上荡然无存。 佳译欣赏: A thief is a thief. 贼性难改。 There was no snow, the leaves were gone, the grass was dead. 天未下雪, 但叶落草枯。 Human affairs are all subject to changes and disasters. 人世间,事不由己,变迁灾祸,难以预料。 It was a day as fresh as grass growing up and 165 / 168 精品文档 clouds going over and butterflies coming down can make it. It was a day compounded from silences of bee and flower and ocean and land, which were not silences at all, but motions, stirs, flutters, risings, fallings, each in its own time and matchless rhythm. 绿草萋萋, 白云冉冉,彩蝶翩翩,这日子是如此清新;蜜蜂无言,春花 不语,海 波声歇,大地音寂,这日子是如此安静。然而并非安静, 因为万物各以其独特的节奏,或动,或摇,或震,或起,或 伏。 ?. 课堂练习 努力按照忠实原文和译文流畅两项标准,把下列句子译 成汉语,翻译时既要避免拘 泥于原文结构的形式主义译法,又要防止偏离原文内容 的自由主义译法) 1. He who idles away the time is nothing but a living death. 2. No greater misfortune befalls a country than to be governed by a tyrant. 3.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4. I walked to the ticket counter. When the ticket-seller saw me, her otherwise attractive face 166 / 168 精品文档 turned sour, violently so. 5. In their rush, these companies have neglected the hardest part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the people part. The result is that many have jeopardized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 课堂练习参考译文: 1. He who idles away the time is nothing but a living death. 虚度年华者,虽生犹死。 2. No greater misfortune befalls a country than to be governed by a tyrant. 国之大难莫过于暴君当道。 3.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他有一种习惯让人受不了,意见反复不定,一会儿一个 变化。 4. I walked to the ticket counter. When the ticket-seller saw me, her otherwise attractive face turned sour, violently so. 167 / 168 精品文档 我走到售票台。女售票员一看见我,她那原本颇为动人 的脸刷 地一沉,变得怒气冲冲。 5. In their rush, these companies have neglected the hardest part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the people part. The result is that many have jeopardized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 这些公司在一拥而入之中忽略了在中国经营最艰巨的 问题,即人的问题,结果许多公司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远期经 营业绩。 Survive 比...活得长;丧失(配偶,亲人等) She survived her husband by twenty years. 她丈夫去世后她又活了二十年。 stand aloof vt. 脱离(避开, 不参加) The house stands aloof from the streets. 那所房子远离街道。 Never stand aloof from the masses. 千万不可脱离群众 168 / 168
本文档为【如梦令译文-殷鉴不远译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9KB
软件:Word
页数:142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15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