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石门笔耕斋主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石门笔耕斋主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首页 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举报
开通vip

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转载]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地址:(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石门笔耕斋主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转载]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地址:(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石门笔耕斋主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 (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家训》又称《朱子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南宋中期,金、蒙南侵,赋税苛重,百姓怨声载道,民族危机深重,加之儒家衰弱。封建统治的腐朽,致使纲常破坏,礼教废弛,官场贪风日盛,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理想失落,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拯救社稷,拯救国家,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奉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的教育理念,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子家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朱熹家训》全文317字,我用尺六屏(200X50)仿古龙纹宣书写。由于这是我第一次书写,所以,为了深入学习,加深理解,特把《朱熹家训》原文、译文以及赏析文章都从网上下载,一并附在后面。 ——武锋(一峰)(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title="[转载]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action-data="http%3A%2F%2Fs4.sinaimg.cn%2Fmw690 %2F001QGOlWzy7evX7CWzN33%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尺六屏仿古龙纹宣200X50厘米)(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title="[转载]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 action-data="http%3A%2F%2Fs3.sinaimg.cn%2Fmw690 %2F001QGOlWzy7evXnt682f2%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朱熹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 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录自《紫阳朱氏宗谱》译文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 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扬。 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 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赏析《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官清先家清。为官者《朱子家训》不可不读,不可不看,不可不学,不可不用。 (一)倡导家庭和睦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休息和生活的港湾。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首先,《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他认为"父之所贵者,慈也"。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大学之道在至于至善,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的独生子女问题,他们是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并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什么事都由着他,犯了过错也不指教,在家庭里称"老大"。这种性格懂得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人在孩童时期,神情未定,可塑性大,要抓紧这个有利时机给予教育,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其次,《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子之所贵者,孝也。"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父母在世,子女要奉养、 尊重,父母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同时,子女要善其本身,不要让父母"讨气",特别是要杜绝不孝的事情发生,如懒惰、赌博、斗殴等。 第三,朱熹《家训》要求夫妻关系要和睦。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与基石。"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夫和妇柔是夫妻相爱的关键。所谓"和",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时,不走极端,保持心平气和的理智。所谓"柔",即柔顺温和。夫和妇柔,就会相亲相爱,夫妻出现矛盾就会很容易化解。 第四,朱熹《家训》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 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总之,朱熹《家训》从"慈、教、孝、友、恭、和、柔"诸方 面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道德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这些合理的思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维护和巩固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对我们每个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倡导人际和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 谐美满的社会,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一,这与朱熹《家训》所推崇的为人处事之道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朱熹在文中特别强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即要努力做到"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 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指出,"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侍奉师长应当有礼貌,对待朋友要讲信义,遇见长者,应当尊重,看见小孩,应当爱护。做到"处事无私仇,""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人们无论贵贱贫富,年龄大小、高矮胖瘦,都要和谐相处。社会上的每个人如果都能这样做,那么就会建立一 个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 (三)倡导重德修身 倡导重德修身是朱熹《家训》的又一重要思想。他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他还就如何重德修身提出了许多深含哲理的见解。他认为"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这句话是指对别人善恶行为所持的态度,对行恶的人要抑制,对行善的人要宣传表扬他。他还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朱熹还认为,善心和恶念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河流中,人之所以有善恶之别,只是各自内心所禀的气有清浊厚薄之分,内心禀清气厚者,为善的可能性大,禀清气薄者,为恶的可能性大。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修炼清气的要诀:"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诗书是指"圣贤"之书,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礼义是指"孝悌诚敬",是说孝敬老人,诚实做人。他认为,读"圣书"才可以修德,识礼义才可以养气。人因读书而美丽,人因识礼而高雅。读书是文化教育,识礼是素质教育,读书识礼,二者不可偏废。朱熹在《家训》中还指出:"勿损人而利己"、"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进一步阐述了做人的行为准则。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民为本,取利时决不能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也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违法损德,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冲突时,应当顺之人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朱熹进一步拓展了重德修身的外延,他指出:"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他认为,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 朱熹的纯朴与善良 从《朱熹家训》中看出,朱熹是位纯朴善良的老人。他不仅在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等方面为我们作了理论 上的精辟论述,而且在行动上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指向。 朱熹对父母的孝,感人至深。他少年失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四十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为守孝道,他筑寒泉精舍(又名方谷书院)于墓旁,在此著书立说,讲学授徒,直到守墓追孝三年期满。朱熹对妻子的情感可谓感人至深。就在他临终前还抱着病体,咬紧牙关,握笔为亡妻刘清四写下一篇表达他至死不忘夫妻情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 ,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可见真情挚爱溢于文中。 朱熹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留下许多佳话。朱熹长子朱塾顽皮贪玩,朱熹唯恐朱塾在家不得专意,耽误学业,便送他远离膝下千里从师,赴婺州金华县(今浙江金华市)拜吕祖谦为师。临别前,朱熹还写下《训子从学贴》交付朱塾,贴中从日常生活小事到具体待人接物无不悉数训诫。可谓爱而有教,慈而施爱。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干家中,黄干在外任职,其女儿朱兑因家贫只能准备葱汤麦饭招待久而不见的老父,心中实感内疚。朱熹知道女儿的心思,笑着对女儿说:"我儿切莫介意,这菜肴不同一般,可称美味可口。"吃罢饭,朱熹走 进书房,铺开宣纸,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女儿朱兑看过慈父这首诗,脸上顿露宽慰的笑容。后来这首诗成为黄氏家训,流芳于世。 朱熹在交友上,无论是志同道合的同仁,还是水火不相容的论敌,"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田夫野老",只要是有德者,都能视为知己。他的学生回忆说,朱熹"待野叟樵夫,如接宾客,略无分毫哇町。"他在任职浙东提举时官居五品,理学永康学派的陈亮仅为布衣,找上门来围绕"王霸义利"一辩便是十天,在后来十多年的岁月里,两人书信往来由论敌结为挚友。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从不妄取不义之财。他一生生活不幸,幼年失父,中年丧偶,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失子,生活相当贫困,其斋舍无以避风雨,赵汝愚悯其贫,欲为其盖房屋。他婉言谢绝曰:"此是私家斋舍,不当烦官司。"赵又怜其穷,愿从自己的俸禄中取一二周济之,也被朱熹连连辞谢。朱熹对他人惠赠的财物,于法有碍,一概以礼谢绝,然而与亲友的礼尚往来,却又慷慨相赠。吕祖谦妻故,陆游 子亡,朱熹长期生活在农村,深知民众疾苦,从小心中就蕴藏着帮贫救困、忧世恤民的思想。朱熹为官时间不多,总揽仕历,按到职实算,为官方逾七年(任同安县主簿三年、任江西南康军两年、任提举浙东常平盐公事九个月,任知漳州一年、任知潭州兼湖南路安抚使两月余、任焕章阁侍讲四十六天)。朱熹为官内每到一处,极度重视荒政,他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真个是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于1171年创建的社仓,奏请朝廷颁行诸路州军,救助了无数灾民,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仍然完好安在,向人们昭示着纯朴善良的朱熹救荒恤民的故事。 作品争议 "一提《朱子家训》大多数老年人和喜爱古文的人都认为指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就完全错了。《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两篇完全不同的由两个人写的文章,不能把《朱柏庐治家格言》通称《朱子家训》(社会上一直这样称谓,书名页通称《朱子家训》)朱子指的是朱夫子朱熹。······《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昆山秀才朱用纯写的《治家格言》,柏庐是朱用纯的号,这篇《治家格言》写得非常好,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家喻户晓,人 人皆知……因为是《治家格言》,专供家用,朱用纯在世时已刊和未刊书目中均未收录,世上无古籍对照,靠的是民间传诵和转抄而得,传来传去,抄来抄去,错误越来越多。" --朱锦富(朱熹23世正宗裔孙) "朱文公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很可惜世人多把他们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们多以《朱子家训》来称呼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训》一般人多不了解。" --朱祥南(朱子25世孙,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
本文档为【书法新作隶书朱熹家训(附原文、译文及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27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