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刑事法律制度史

刑事法律制度史

举报
开通vip

刑事法律制度史第二编刑事法律制度史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刑法原则一、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殷罚有伦二、西周时期的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一)刑法原则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三赦之法”: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眚”、“非眚”,“惟终”、“非终”“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3.疑罪从赦4.宽严适中(二)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尚书·吕刑》“一曰刑...

刑事法律制度史
第二编刑事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史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刑法原则一、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殷罚有伦二、西周时期的刑法原则与刑事 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8本科2018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答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核册答案 (一)刑法原则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三赦之法”: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眚”、“非眚”,“惟终”、“非终”“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3.疑罪从赦4.宽严适中(二)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尚书·吕刑》“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乱国用重典;三曰刑平国用中典”《周礼·秋官·大司寇》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刑罚制度一、五刑(旧五刑)墨(黥)刑、劓刑、剕(刖)刑、宫刑、大辟二、五刑之外的刑罚1.鞭刑、扑刑、流刑、赎刑2.圜土之制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周礼·秋官·大司寇》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周礼·秋官·司圜》3.嘉石之制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周礼·秋官·大司寇》第三节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1.违抗王命,不服从统治的政治性犯罪“不恭命”、“犯王命”《尚书·盘庚》:“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2.违背宗法伦理的犯罪“不孝”“不友”等3.侵犯人身、财产的犯罪《左传》引《夏书》:“昏、墨、贼,杀”“宼攘”,“杀越人于货”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秦汉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原则(一)秦代的刑法原则1.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2.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与过失3.教唆同罪,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4.累犯加重、共犯加重5.自首减刑6.连坐7.诬告反坐(二)汉代的刑法原则1.恤刑原则(刑事责任年龄)惠帝初即位,定“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完之。”景帝后元三年诏:“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侏儒;当鞠系者,颂系之。”宣帝元康四年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人伤人,它皆勿坐。”成帝鸿嘉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斗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平帝元始四年,下诏:“其明敕百僚: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非坐不道、诏所名捕,他皆无得系;其当验者,即验问。定著令”。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诏曰:“男子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妇人从坐者,自非不道、诏所名捕,皆不得系;当验问者即就验。”2.亲亲得相首匿(亲亲相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孔子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宣帝地节四年诏令3.先请原则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吏六百石位大夫,有罪先请……——《汉书·宣帝纪》公、列侯嗣子有罪,耐以上先请。——《汉书·平帝纪》吏不满六百石,下至墨绶长、相,有罪先请。——《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刑罚制度(一)秦代的刑罚制度1.死刑:族刑、枭首、弃市、磔刑、腰斩、具五刑等 “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咒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2.肉刑:黥、劓、斩左右趾、宫3.徒刑A.城旦、舂B.鬼薪、白粲C.隶臣妾D.司寇、作如司寇E.候4.笞刑5.羞辱刑——髡、耐、完6.迁刑和谪刑7.赀刑(二)汉代的刑罚制度改革(1)汉文帝刑制改革——废除肉刑  黥刑——髡钳城旦舂  劓刑——笞三百  斩左趾——笞五百  斩右趾——弃市  废除宫刑(2)汉景帝刑制改革——减轻笞刑  A.减少笞数    第一次:笞三百→笞二百;笞五百→笞三百    第二次:笞二百→笞一百;笞三百→笞二百  B.规范行刑方式三、主要罪名(一)秦代的主要罪名1.危害皇权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罪名“谋反”、“挟书”、“以古非今”、“投书”、“泄露皇帝行止”2.侵犯财产和人身的犯罪3.职务犯罪“犯令”、“废令”“失刑”“不直”“纵囚”(二)汉代的主要罪名1.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阿党”“附益”“左官”“出界”“漏泄省中语”2.侵犯皇权,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的犯罪“欺谩、诋欺、诬枉”,“废格”,“不敬、大不敬”,“阑入”3.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大逆不道”“首匿”“通行饮食”“见知故纵”4.违反伦常的犯罪“不孝”“禽兽行”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原则的发展(一)维护贵族官员特权1.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2.官当(二)服制定罪(准五服以制罪)《晋律》:“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处罚原则: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三)留养(存留养亲)(高祖)十二年诏:“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法例律:“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魏书·刑罚志》二、刑罚制度的发展1.(新)五刑体系初步形成死刑、流刑、徒刑、鞭刑、杖刑2.废除宫刑3.缩小族刑缘坐的范围4.确立流刑为减死之刑三、“重罪十条”的确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第三章隋唐宋元明清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隋唐时期刑事法律制度的定型与完备一、刑法原则1.严惩“十恶”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即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诸谋叛者,绞。已上道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若率部众百人以上,父母、妻、子流三千里;所率虽不满百人,以故为害者,以百人以上论。 四曰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 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六曰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 七曰不孝。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若供养有阙;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八曰不睦。谓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 九曰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十曰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2.维护贵族官僚特权(1)议、请、减、赎 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其犯十恶者,不用此律。 请: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其犯十恶,反逆缘坐,杀人,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者,不用此律。 减:诸七品以上之官及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已下,各从减一等之例。 赎:诸应议、请、减及九品以上之官,若官品得减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听赎;其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子孙犯过失流、不孝流、及会赦犹流者,各不得减赎,除名、配流如法。 《唐律疏议·名例》(2)官当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诸以官当徒者,罪轻不尽其官,留官收赎;官少不尽其罪,余罪收赎。《唐律疏议·名例》3.亲属相犯,准五服以制罪(1)人身侵犯,尊轻卑重。服制越近,以卑犯尊,处罚越重;以尊犯卑,处罚越轻。诸殴缌麻兄姊,杖一百。小功、大功,各递加一等。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唐律疏议·斗讼》若尊长殴卑幼折伤者,缌麻减凡人一等,小功、大功递减一等。若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故杀者,各加一等。……过失杀者,各勿论。《唐律疏议·斗讼》(2)财产侵犯,服制越近,处罚越轻诸盗缌麻、小功亲财物者,减凡人一等;大功,减二等;期亲,减三等。《唐律疏议·贼盗》4.人身侵犯,依身份论处5.同居有罪相为隐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擿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者,不用此律。《唐律疏议·名例》6.存留养亲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上请。【疏】议曰:谓非「谋反」以下、「内乱」以上死罪,而祖父母、父母,通曾、高祖以来,年八十以上及笃疾,据令应侍,户内无期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皆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家有期亲进丁及亲终,更奏;如元奉进止者,不奏。犯流罪者,权留养亲,不在赦例,课调依旧。若家有进丁及亲终期年者,则从流。《唐律疏议·名例》7.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唐律疏议·名例》8.自首的原则(1)自首的条件A.犯罪未发B.自言其罪(2)视同自首的情况“即遣人代首,若于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3)对自首者的处理A.完全自首“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B.不完全自首“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4)除外情况“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5)犯罪共亡捕首“诸犯罪共亡,轻罪能捕重罪首,及轻重等,获半以上首者,皆除其罪”。9.类推的原则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唐律疏议·名例》10.共犯的原则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於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唐律疏议·名例》11.化外人犯罪的原则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唐律疏议·名例》12.其他刑法原则区分故意过失原则,数罪并罚原则,累犯加重原则等二、刑罚制度1.五刑(1)笞刑五等:笞十——笞五十(2)杖刑五等:杖六十——杖一百(3)徒刑五等:徒一年——徒三年(4)流刑三等:流二千里——流三千里,服劳役一年(5)死刑二等:绞、斩2.赎刑三、主要罪名1.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2.侵犯人身的犯罪(1)杀人罪——“六杀”:谋杀、故杀、斗杀、戏杀、误杀、过失杀(2)伤害罪  诸保辜者,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支体及破骨者五十日。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唐律疏议·斗讼》3.侵犯财产的犯罪“强盗”、“窃盗”4.职务上的犯罪贪赃罪:受财枉法赃、受财不枉法赃、受所监临财物、坐赃5.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见火起不告不救”、“故决堤防”“私铸钱”、“博戏赌财物”、“犯夜”、“街巷人众中走车马”第二节宋明清时期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一、宋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一)重惩盗贼——盗贼重法熙宁四年,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置千里;遇赦若灾伤减等者,配远恶地。罪当徒、流者,配岭表;流罪会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赀之半为赏,妻子递降等有差。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凡囊橐之家,劫盗死罪,情重者斩,余皆配远恶地,籍其家赀之半为赏。盗罪当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赀三之一为赏。窃盗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邻州。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其知县、捕盗官皆用举者,或武臣为尉。盗发十人以上,限内捕半不获,劾罪取旨。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筏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论。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于开封府诸县,后稍及诸州。以开封府东明、考城、长垣县,京西滑州,淮南宿州,河北澶州,京东应天府、濮、齐、徐、济、单、兖、郓、沂州、淮阳军,亦立重法,著为令。至元丰时,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路皆用重法,郡县浸益广矣。元丰敕,重法地分,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以重法。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宋史·刑法志》(二)刑罚制度的变化1.创立折杖法“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文献通考·刑考》2.刺配刑决杖、刺字、流放3.杖杀、凌迟等酷刑二、明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一)“重其重罪”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币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薛允升《唐明律合编》1.重处反逆2.重典治吏 (1)严惩贪污受贿官吏 (2)严禁臣下结党3.加重对侵犯财产犯罪的处罚(二)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1.五刑附加杖责2.充军、枷号、廷杖3.律外酷刑三、清代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一)严刑峻法维护专制统治1.加重对反逆犯罪的处罚,扩大其范围2.对侵犯财产犯罪加重处罚3.严惩异端思想,屡兴文字狱(二)维护旗人特权地位(三)刑罚制度的变化1.五刑徒流刑——附加杖刑死刑——绞监候、绞立决、斩监候、斩立决2.常用刑发遣、枷号、刺字、充军 
本文档为【刑事法律制度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平方米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5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21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2-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