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曾国藩家书感

曾国藩家书感

举报
开通vip

曾国藩家书感我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感受颇深。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父母眼中最好的儿子、弟弟眼中最好的哥哥、儿女眼中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让我们不得不仰视曾国藩的家教。曾国藩曾为家人写过330多封家书,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等。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训导: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告诉我们: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

曾国藩家书感
我阅读了《曾国藩家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感受颇深。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父母眼中最好的儿子、弟弟眼中最好的哥哥、儿女眼中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让我们不得不仰视曾国藩的家教。曾国藩曾为家人写过330多封家书,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等。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训导: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告诉我们: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曾国藩就是这样的有志之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读书学习日不间断,坚持用小楷写日课(即日记),一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以使自己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他不仅自己这么做,而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们:“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的确是一位楷模兄长。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如此真切的道理,似乎每一个父母都能告诉孩子,可是,亲爱的孩子们,面对父母的严厉,你们能够理解,并乐意从之吗?亲爱的家长们,你们能够把自己的严格教育坚持下去,直到变成孩子的自觉行动吗?)     为了激励自我上进,曾国藩曾为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我在想:一个有作为的人,无不是高度自律的人。对于子侄,他认为:“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这与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劳动教育一脉相承。   曾国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之栋梁,家之支柱,父母之孝子,最好的哥哥,仁慈的父亲”。《曾国藩家书》收录其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大致可分为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国藩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内心和思想世界。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曾国藩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单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到他在身体力行教育子弟治家、治学、修身、立志等,让人惊叹,让人折服。纵观历史前后,空前绝后,有谁能像曾国藩一样,为官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机智沉稳,步步为营,为儒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兄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是一个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然而与曾氏家教比较,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过分的重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社会和家庭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曾国藩家书》里强调的勤劳、谦逊、戒骄、宽容、坚忍、自强等品质,在我们的教育中却所剩无几。曾国藩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在其家书中或许已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曾国藩从一介草民,通过科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晚清影响时代最总要的人物,自己组建体制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延长了满清的寿命。门徒李鸿章也借曾国藩的栽培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太爷爷的太太就是曾国藩的孙女。    初读《曾国藩家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亲切。是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傲气。就像那个晚清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自己的兄长一样,不断告诫自己做学问要讲究勤与恒,考试落榜不要灰心……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践行。  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  同样,他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他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孝悌之道。他认为读书重在立德,而立德最重要的就是孝悌。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向父亲禀报身边发生的零零种种,在不同时刻告诫兄弟们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考取功名,只要能够立德,行得正依然可以成为君子,为光耀家族做出贡献。  对于结果,他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左右不了世界,只能管好自己,修德与学问多做一分就长进一分,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最后的功名利禄很大一部分来自天定,有则感恩,无亦坦然。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昨天天哪里不舒服,今天买了笔墨鱼肉,后天又要去哪出差。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总有疑惑。当时的社会,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洗礼,新老意识在不断交替,官场腐败,民心浮动,四处起义,可谓内忧外患。局势动荡的程度是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的。在如此大环境下,究竟是怎么样的力量,来让曾国藩做到克己修心,知行合一?他不是不知道这个社会很糟蹋,他不是不知道很多事情很难,他不是不知道即使自己耗尽心血也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几十年漫漫人生路上,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不断地告诫自己的家人,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靠修业与积德来振兴,为国效力!在乱世中依然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在相对的太平盛世,我们难道不该有所醒悟吗?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本文档为【曾国藩家书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中小学教育资料汇总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1-06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