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学本科开设_环境史_课程的重要意义_刘荣昆

历史学本科开设_环境史_课程的重要意义_刘荣昆

举报
开通vip

历史学本科开设_环境史_课程的重要意义_刘荣昆2018年05期47http://www.hjjyzz.com/近年来,环境史研究成果愈发丰富,环境史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国内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史》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这与环境史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意义不相匹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史》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很有必要厘清《环境史》课程的重要意义,让《环境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开设《环境史》课程有利于促进历史学学科发展环境史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史最早兴起于美国,而后在很多国家及地区流行开来。学界对环境...

历史学本科开设_环境史_课程的重要意义_刘荣昆
2018年05期47http://www.hjjyzz.com/近年来,环境史研究成果愈发丰富,环境史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国内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史》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这与环境史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意义不相匹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史》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很有必要厘清《环境史》课程的重要意义,让《环境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开设《环境史》课程有利于促进历史学学科发展环境史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史最早兴起于美国,而后在很多国家及地区流行开来。学界对环境史有不同的定义,较具代表性的有:“历史上人类和他的全部栖息地的关系”[1],“人及其社会与自然界的其他部分的历史关系”[2]。总的看来,环境史离不开人、自然这两大核心要素,单纯的人或者自然都不构成环境史,僵硬的人与自然组合也不是环境史,环境史是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及其影响。历史学目前包括考古学、世界史、中国史三个一级学科,具体包括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八个二级学科。从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来看,其间没有环境史。然而其中有一些环境史的近缘学科,如历史地理学及专门史。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存有差异,但又有契合之处:“于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或者表述为自然环境)之间探索真谛的研究旨趣却愈加接近,相互借鉴之处甚多。”[3]环境史研究有助于历史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专门史研究的对象大多包罗环境史的内容,经济史研究中涉及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与环境史交叉契合,特别是农业史、林业史、矿冶史等更是与环境史密切相关,政治史、法律史、思想史中也含有大量与环境史相关的内容。其他六个二级学科中也有大量环境史的内容:环境史已积累较丰硕的成果,环境史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重要方法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文物的出土为研究环境史提供有力证明,另外从环境史的视角才能更好解释一件文物的过往或者一段文明的衰落,博物馆中展现的文物大多呈示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目前博物馆通常只发挥了陈列及展示文物的功能,于是略显僵化,要把博物馆做得更有灵性及价值,应该注入环境史的思维,充分挖掘文物背后人与自然关系互动的内涵;历史文献中有大量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如地方志、碑刻、契约文书、史诗、歌谣、谚语等,从环境史视角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促进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更是包含有大量环境史的内容,因为历史发展的进程绕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历史学中各二级学科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利于历史学发展。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显得至关重要:“克服学科分割带来的种种弊端,需要广大史学工作者共同努力,采取切实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促进历史学内部以及历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4]环境史历史学本科开设《环境史》课程的重要意义《环境史》课程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然而国内目前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史》课程的高校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史》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文/刘荣昆48环境教育观察Observation﹥﹥校园研究需要多学科综合,环境史可在历史学发展中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从而促进历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史学研究名家辈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一方面为目前的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很多问题已研究得比较透彻,于是史学界陷入创新难度加大的困境,而如果从环境史的视角进行研究,势必会有新的历史叙述和解释。就此而言,环境史能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机遇和出路。环境史的学习能拓宽历史学的视野环境史的学习能拓展学生的内容视野。环境史包罗较为丰富的内容,从纵向上看,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中都广泛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在从横向上看,环境史研究的领域可包括十个方面:“人口与环境,土地利用与环境变迁,水环境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工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疾病与环境,性别、族群与环境,利用资源的态度与决策,人类聚落与建筑环境,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之运用。”[5]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思路往往局限在平面层次上,很难对历史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一方面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有关,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知识面太窄,环境史所涉内容的丰富性能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环境史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方法视野。环境史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质,其以历史学为主脉,又广泛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民族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理,于是在学习和研究方法上也就不能局限于传统史学的方法,而需要采用跨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具体包括历史文献法、田野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图像比对法等。通过对环境史的学习,学生更能掌握综合研究方法,从而促进对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史的学习能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文献查阅及应用、历史叙述及论证等专业素养,环境史中体现出综合性较强的历史学特征,时空观、实证、多重文献的应用等尤为突出,在学习环境史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中学历史课程中有关于环境史的内容,因此师范类历史学本科生更应该注重环境史的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017年版)》有培养环境史素养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和谐发展的认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因此,本科阶段设置《环境史》课程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而言是大有帮助的,能为这部分学生将来的教学工作奠定知识及思维储备。开设《环境史》课程有利于推动中国环境史学科建设国外《环境史》课程对环境史学科建设的成效。高校课程的设置既是学科发展的体现,同时又有利于推动学科发展。国外环境史在发展过程中不乏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良好互动的案例,至今环境史成果显著的美国和英国较早就开设有相关的课程。英国的亨利·伯恩斯坦教授于1969年在伦敦草莓山学院开设《环境史》课程,美国加州大学的纳什教授于1970年开设了《美国环境史》课程,对推动美国环境史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国外开设《环境史》课程对学科建设的促进提供了较成熟的路径,在中国环境史学科建设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课程促进学科建设。促进环境史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环境史的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近年来都在招收培养环境史方向的硕士及博士,这无疑充实了环境史研究的人才队伍。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因环境史基础薄弱而很难进入相关领域研究状态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环境史研究生招生队伍的选择面。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史》课程一方面为环境史方向硕士招生提供了生源,为环境史队伍的梯队发展拓展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科阶段对环境史的初步学习,这为进一步的环境史学习起到启蒙和奠基作用,致使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更快进入状态。本科阶段《环境史》课程的设置能有效促进环境史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环境史》课程充当着中国环境史学科建设孵化器的作用。2018年05期49http://www.hjjyzz.com/开设《环境史》课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现在和未来,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已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科技力量,而且还有必要从环境史中获得帮助,《环境史》课程的设置可促进环境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成果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及实用智慧。首先,环境史的研究成果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弄清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环境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在于从源头上梳理环境变迁的原因,这有利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找准问题,避免生态文明建设走弯路。公众环保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传统生态思想可作为培育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素材,具体包括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佛教的净土思想、农业中的天地人协调思想、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的崇敬自然思想等,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可以充分挖掘中国古代的传统生态思想,以此内塑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高觉悟的生态公民。法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环境史中有丰富的法治内涵,古代文献及历代法律中不乏保护森林、水源、草原、矿藏的条文。明清以来,还出现了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碑刻,传统生态法律中有兼顾人与自然共生的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兼顾到人类的生存,以达到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目的,这对当今生态法制建设可以提供启示。其次,环境史中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用智慧。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在一定生态环境中形成,并经过长期检验确实管用奏效的生态智慧。比如在内蒙古草原上已形成“草场—牲畜—人”的生态运行机制,然而一旦大量把草场更换为农田,势必使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如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不适合用大型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甚至不太适合牛耕生产,因为岩石上的土层很薄,一旦遭到猛烈的翻动,就提升了被雨水冲走的系数,于是更适应用当地特制的小型农具进行生产。生产技术、生态观念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一些被外来人或者外行人看做落后的技术或者观念,恰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持续发力,于是在应用现代技术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时,可充分挖掘地方性生态知识,合理、理性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最好把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优质的效果。结语基于《环境史》课程在推动历史学学科、中国环境史学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本科专业有必要把《环境史》设置为专业核心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史学的兴起原因、发展历程、主要学术观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环境史研究及环保意识的提升都有所助益,形成历史学本科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育人功能及社会功能。(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16社科博10号)参考文献:[1]R.Nash.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 New Teaching  Frontier [J].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1972(3):363.[2]包茂红.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3]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环境史学科之异同辨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1(1):126-131.[4]李文海.打破学科分割 促进学科交叉——对历史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J].历史档案,2004(2):119-122.[5]刘翠溶.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 [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21. 
本文档为【历史学本科开设_环境史_课程的重要意义_刘荣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64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19-05-09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