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

举报
开通vip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骨干教师考试试题一、你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一)、选择依据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教学内容特点。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二)、注意问题1.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的适应性2.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相配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     3.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     4.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     5.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二、一堂好课的基...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
骨干教师考试试题一、你选择教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与手段的基本依据是什么?(一)、选择依据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教学内容特点。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二)、注意问题1.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的适应性2.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相配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     3.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     4.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     5.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二、一堂好课的基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什么?一好课要体现民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等主要特征.(一)是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课堂气氛.课堂中的教与学要做到民主、合作与互动.其中互动包括: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与活动默契.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三)是以学生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观.要实现“不教”的目标,就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四)是语言表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从多方面加以评价,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与机器语言等.教师言传身教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合理有序,切忌离题万里,为激发学生兴趣投其所好而有哗众取宠之感.(五)是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使师生间配合默契,应根据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节奏,使每个教学环节,使快慢、动静和谐统一,而且教师语言要体现节奏美.(六)是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又重视教学的适度性,讲求教学效率与效益.(七)是高潮体验.所谓高潮体验,布鲁姆认为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的最高学习境界;马斯洛理解为,可让心灵净化、视觉满足、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八)是教学策略.激励性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性学习首先必须具备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爱学”.三、如果你是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老师,你会怎样起带头示范作用?⑴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各教学片在深入党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类、分项,采取“集体备课、一人执教、集体评议、改进教案、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⑵采取每周公开课制,定期组织教学片展示、交流活动。⑶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等方面进行考核。⑷通过集中赛课与跟踪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⑸继续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定期组织培训,以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⑹积极、主动地与对口帮扶的二实小,以及经验丰富的其他单位取得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只是词语的置换吗?谈谈你的理解.二、课改改什么?       1、把过去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中,将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实际上,“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在中国一直沿用了40年。建国初期,我国颁布了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1952年后,改用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什么现在又要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是因为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以下一些弊端: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词语置换,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1996年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的发展。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目前,即便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国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一份试题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A、提出问题   B、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是谁说的(D)A、卢梭B、斯金纲C、裴斯泰洛奇D、华生1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A、上级行政命令B、教育行政法规C、学生的成长D、教师的教学18、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C)A、华生B、罗索C、加德纳D、斯宾赛1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A、教师B、学生C、教材D、校长20、当前,我国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A、“量”的问题B、“质”的问题C、学历高低的问题D、队伍稳定性的问题21、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A、“课”B、“师”C、“生”D、教材22、在早期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B)A、函授制B、班级制C、学徒制D、探究制23、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A、授人以鱼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授人以渔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24、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A、授受法B、档案法C、教育叙事D、实验教学25、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D、改变教育体制26、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27、在教学研究中,使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是(D)A、提出问题B、方案设计C、落实方案D、自我反思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A、思维B、习惯C、跳跃D、定势29、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法实践形成的教学法方法(D)A、自我反思B、教学法原创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3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B)A、灌B、导C、浇D、挤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31、关于教师角色说法正确的是(CD)A、教师只能是蜡烛B、教师只能是春蚕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D、教学方法的创新者3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A、二者同等到重要B、为了学生教师必须放弃自己的发展C、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D、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发展33、一个好教师的三个主要评价标准(ABC)A、受到学生的热爱B、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爱学习C、通让学生有成就感D、与学校领导处理好关系34、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包括()A、教育专家B、教研人员C、大学研究人员D、学校骨干教师35、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36、哪两种情况会对”经验性”教学的教师“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A、教师的经验被其他教师否定B、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没有完全解决问题C、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D、家长为教师出难题37、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C、在我国已完成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38、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BCD)A、竞争者B、促进者C、参与者D、合作者39、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A、有一个主题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40、校本研究的内容应该涵盖(ABCD)A、校本课程开发B、校本教学研究C、校本管理研究D、校本培训研究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41、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错)42、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错)43、教和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44、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45、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46、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47、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48、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49、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50、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错)51、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52、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错)53、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54、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55、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对)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错)57、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对)58、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59、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科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标,好好读读,就会对新的要求烂熟于心了。()60、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A 3、A4、C5、B6、B7、D8、C9、A10、A11、B12、C13、A14、B15、C16、D17、C18、C19、B20、B21、C 22、B23、B24、C25、B26、B27、D28、D29、D30、B二、多选题31、CD32、BCD 33、abc34、BD35、ABC36、BC37、AB38、BCD39、BCD40、ABCD三、判断题41、错  42、错  43、对  44、对  45、对46、错  47、错  48、对   49、对  50、错51、对  52、错  53、对  54、对  55、对56、错  57、对  58、错  59、错   60、对第二份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学法研究能力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A、降低B、提高C、没有关系D、不变2、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3、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A、平等的  B、不平等    C、领导与被领导    D、上下关系4、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5、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A、专业人员B、教书匠C、一桶水D、教育家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A、联想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力知识7、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研能和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A、降低B、提高C、不变D、难以确定8、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A、上课B、总结C、备课D、活动9、新课程强调综合素质,其综合素质提高了,成绩必须()A、必然下降B、不变C、不确定D、应该相应提高10、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A、刺激B、反思C、激励D、人力11、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A、教材B、教师C、教法D、教研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13、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味着必须具有()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15、人才的首要最基本能力()A、学习能力B、社交能力C、实践能力D、创新能力16、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A、专业人员B、教书匠C、一桶水D、教育家17、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A、改进学校工作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B、提高学校声誉C、改进教学形式和效果D、响应上级号召18、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D)A、教材B、教师C、学生D、问题19、在教学中通过测试检验学习结果,这是一种(A)A、总结性测评B、形成性测评C、诊断性测评D、过程性测评20、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案21、学校的第一资源(0A、教师B、学生C、教材D、校舍22、校本教研的基点和起点是(C)A、教师B、学生C、问题D、教材2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A、灌B、导C、浇D、挤24、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25、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26、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2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A、上级行政命令B、教育行政法规C、学生的成长D、教师的教学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A、思维B、习惯C、跳跃D、定势29、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30、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D、改变教育体制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31、新课程改革的两个“主题词”是()A、学生成长  B、教师发展C、探究学习D、独立学习32、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A、贵贱有别B、高低不序C、民主D、平等33、扼杀师生发展的()A、路径依赖 B、功能固定C、发散思维D、探究能力34、中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两种主要方式()A、集体备课B、集体听课C、行动研究D、反思实践35、对大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比较现实的方法()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C、精读或浏览论文书籍D、脱产进行深造36、说课有三种途径(ABC)A、备课后  B、上课后C、评课后D、当校领导批评后37、校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问题B、设计C、行动D、反思38、新时代教育的特点(ABD)A、终身教育B、个性教育C、机械化教育D、全民教育39、当前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为(CD)A、只有师范类才能培养教师B、教师专业化已经不是必要要求C、教师职业越来越专业化D、教师教育改为终身化40、针对我国实际,校本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应该()A、真 B、实C、小D、空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41、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个骨干教师参与。()42、教与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43、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44、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45、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46、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47、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48、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49、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50、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51、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52、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54、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55、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56、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57、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58、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59、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60、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D 3、A 4、A 5、A  6、B 7、B 8、C 9、D  10、B11、B12、A13、B14、D15、A16、A17、A18、D19、A20、B21、A 22、C23、B24、C25、C26、A27、C28、D29、A30、B二、多选题31、AB32、CD 33、AB34、AD35、ABC36、ABC37、ABCD38、ABD39、CD40、ABC三、判断题41、错  42、对 43、对 44、错 45、错46、对 47、错  48、错 49、对 50、错51、对 52、对  53、错  54、对 55、对56、对  57、对  58、对 59、错  60、错第三份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2、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A、刺激B、反思C、激励D、人力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4、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A、上课B、总结C、备课D、活动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A、联想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力知识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A、上级行政命令B、教育行政法规C、学生的成长D、教师的教学8、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A、教师B、学生C、教材D、校长10、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11、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A、教材B、教师C、教法D、教研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13、学校的第一资源()A、教师B、学生C、教材D、校舍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15、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16、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味着必须具有()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17、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18、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A、专业人员B、教书匠C、一桶水D、教育家19、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20、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A、教材B、教师C、学生D、问题21、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22、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案23、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A、“课”B、“师”C、“生”D、教材24、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A、平等的  B、不平等     C、领导与被领导    D、上下关系25、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A、授人以鱼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授人以渔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26、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A、授受法B、档案法C、教育叙事D、实验教学27、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28、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29、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D)A、思维B、习惯C、跳跃D、定势30、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B)A、联想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力知识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31、针对我国实际,校本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应该()A、真 B、实C、小D、空32、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A、有一个主题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33、新时代教育的特点()A、终身教育B、个性教育C、机械化教育D、全民教育34、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C、在我国已完成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35、说课有三种途径()A、备课后  B、上课后C、评课后D、当校领导批评后36、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37、教学经验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A、积累教学经验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过程B、经验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法中的大部分问题C、经验决定一切D、经验都会带来正效应38、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A、提高自我素质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9、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ABCD)A、帮助者B、指导者C、组织者D、促进者40、所谓“集体听课:论述正确的是()A、将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案抄到听课本上B、听课堂上学生的反应C、听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事件”D、课后评“教学事件”使教师共同取得进步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41、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42、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43、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44、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45、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46、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对)47、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48、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49、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50、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51、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52、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54、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错)55、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错)57、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58、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59、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个骨干教师参与。()60、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B 3、A 4、C 5、C   6、B 7、C  8、A 9、B  10、D11、B12、A13、A14、D15、A16、B17、B18、A19、C20、D21、A 22、B23、C24、A25、B26、C27、B28、A29、D30、B二、多选题31、ABC32、ACD 33、ABD34、AB35、ABC36、ABC37、AB38、BCD39、ABCD40、BCD三、判断题41、错 42、对43、对 44、对  45、对46、对 47、对  48、对  49、对  50、对51、错  52、对  53、错  54、错  55、错56、错  57、对  58、错  59、错   60、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试题二及答案(2009年)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五、论述题(15分)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要点:(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一、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2、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二、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四、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1、服务。2、调控。3、反思。4、合作。五、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差异?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与传统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有着以下明显的差异。1、单向性与综合性。2、专制性与民主性。3、统一性和差异性。4、承袭性与时态性。六、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任务观”?教师上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应该有一个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但教学任务和一般的生产任务有着很大差异,它永远不可能像生产任务那样明确、具体。而且,课堂教学的进程是不宜也近乎不可能精确地以多少分钟来划分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依据实际情况、反馈的信息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上或难度上的调节。确实,教师要研究学生,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形作出某种预测,但是,又必须明确:不要试图使自己的预测和课堂上出现的状况完全吻合。假如是经常地完全吻合,反而是一种缺乏创造性的表现。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经历、感受不同,只要他们的大脑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一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具体任务,不值得大惊小怪。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在课结束时画上一个“句号”。但是,当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时,下课铃声响了……。这就使课在结束时多了一些“问号”、“省略号”、“感叹号”。其实,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是能够觉察到的,是显性的,还有一种隐性的教学任务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生同样也在完成着某种隐性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探究中增强探究的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这种隐性任务,多是课前没有也无法预料到的,它是一种“生成性”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隐性任务要比显性的既定的任务更有意义和价值。这就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确立的“教学任务观”。七、新课程下如何备课?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八、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课本中的问题?1、注重对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意图的理解。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了,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2、注重问题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有机地渗透问题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九、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1、注意提问的目的。2、注意提问的功能。3、注意提问的内容。4、注意提问的方式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因此,为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一要构造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二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三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十、为什么说转变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传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次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1、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3、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十二、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十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十四、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动和静的关系?1、“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2、教师要管理课堂、驾驭课堂。(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
本文档为【骨干教师考试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男男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8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5-18
浏览量: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