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

举报
开通vip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高中语文实词虚词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资料宝山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72个文言实词例析1.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享,感到舒适)《曹刿论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梦游天姥吟留别》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安定)《谏太宗十思疏》2.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遭受,表被动)《屈原列传》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陈涉世家》凝霜被野草(覆盖)《阮籍·咏怀》3.本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中山狼...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实词虚词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资料宝山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72个文言实词例析1.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享,感到舒适)《曹刿论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梦游天姥吟留别》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稳,安定)《谏太宗十思疏》2.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遭受,表被动)《屈原列传》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陈涉世家》凝霜被野草(覆盖)《阮籍·咏怀》3.本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愚公移山》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中山狼传》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量词,册) 《梦溪笔谈》4.鄙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烛之武退秦师》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出师表》5.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蜀相》期年不听朝(朝政)《吕氏春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晨) 《岳阳楼记》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6.除洒扫庭除(台阶)《朱子家书》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五人墓碑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任命官职)《陈情表》7.辞臣等不肖,请辞去(告别,辞别)《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左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辩解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8.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跟随)《狼》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从)《西门豹治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通“纵”,合纵盟约)《过秦论》9.殆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石钟山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论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近乎)《六国论》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庄子·秋水》10.当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木兰诗》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抵挡,抵御)《赤壁之战》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两者相抵)《捕蛇者说》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方,值)《过秦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时候)《春夜喜雨》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判罪)《李广传》11.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鸿门宴》策之不以其道(方法、途径)《马说》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论语》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说)《游褒禅山记》12.得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收获)《促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劝学》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促织》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能够,可以)《五人墓碑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鸿门宴》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六国论》13.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过秦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木兰诗》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考虑)《弈喻》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估计,推测)《廉颇蔺相如列传》14.复更若役,复若赋(恢复)《捕蛇者说》居十日,扁鹊复见(再,又)《扁鹊见蔡桓公》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夹层,双重的)《孔雀东南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重复)《游山西村》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送东阳马生序》15.盖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示原因)《六国论》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超过,胜过)《赤壁之战》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句首语气词)《报任安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大概)《谏太宗十思疏》16.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原来)《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样)《狼》过故人庄(朋友)《过故人庄》既克,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曹刿论战》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之所以) 《鸿门宴》17.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狼》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隆中对》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看见)《促织》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顾念,顾惜)《诗经·硕鼠》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顾及)《<指南录>后序》18.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执)《阿房宫赋》蔺相如固止之(坚决,一直)《廉颇蔺相如列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本来)《鸿门宴》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坚固)《季氏将伐颛臾》余固笑而不信也(仍然)《石钟山记》君子固穷(坚守)《论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报任安书》19.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阿房宫赋》裘马过世家焉(超过)《促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劝学》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过错)《左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责备)《鸿门宴》过故人庄(拜访)《过故人庄》20.何大王来何操(什么)《鸿门宴》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鸿门宴》妇啼一何苦(多么)《石壕吏》租税从何出(哪里)《兵车行》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谴责,呵斥)《过秦论》21.或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陈涉世家》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蜀道难》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有的方面)《师说》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六国论》22.疾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嫉妒)《孙子吴起列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疾病)《扁鹊见蔡桓公》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速地)《触龙说赵太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宏大)《劝学》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讨厌,憎恨)《季氏将伐颛臾》23.既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曹刿论战》既而儿醒,大啼(不久,一会儿)《口技》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后出师表》三军既惑且疑(既……又……)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过了) 《赤壁赋》24.间千载谁堪伯仲间(之间)《书愤》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出师表》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陈涉世家》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偷偷地)《信陵君窃符救赵》道芷阳间行(抄小路)《鸿门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口技》25.见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廉颇蔺相如列传》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参见)《鸿门宴》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廉颇蔺相如列传》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相当于“我”) 《孔雀东南飞》才美不外见(显露)《马说》军无见粮(现成的)《汉书·项籍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现,出现)《三国志》26.就持就火炀之(靠近)《活板》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荆轲刺秦王》连辟公府不就(就任,赴任)《张衡传》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就)《谏逐客书》瞬息可就(完成)《活板》27.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鸿门宴》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屈原列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施行)《陈涉世家》举贤以自佐(举荐)《屈原列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占)《过秦论》大喜,笼归,举家庆贺(全)《促织》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鸿门宴》28.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口技》以为妙绝(极,最)《口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记》抢呼欲绝(绝命)《促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劝学》29.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攻下)《左传》克终者盖寡(能,成语有“克勤克俭”) 《谏太宗十思疏》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能)《祭十二郎文》克己奉公(克制)《论语》30.类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屈原列传》中绘殿阁,类兰若(似,像)《促织》佛印绝类弥勒(相似)《核舟记》物类之起,必有所始(种类,类别) 《劝学》31.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不要)《赤壁之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游褒禅山记》至莫夜月明(同“暮”,傍晚)《石钟山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蜀道难》32.明江船火独明(亮,光明)《春夜喜雨》如听仙乐耳暂明(清楚,明白)《琵琶行》吾未见其明也(英明,明智)《师说》明道德之广崇(说明,阐明)《屈原列传》越明年,政通人和(第二日,第二年)《岳阳楼记》33.内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鸿门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与“外”相对)《寡人之于国也》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里面)《兰亭集序》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家里)《陈情表》大内高手(皇宫)34.期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整年)《邹忌讽齐王纳谏》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一年孝服的人)《陈情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兰亭集序》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限定或约定的时间)《病梅馆记》35.迁终继五国迁灭(变更,变易,改变)《六国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被征发戍边的人)《过秦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搬迁)《氓》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降职)《琵琶行(并序)》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屈原列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升职)《张衡传》36.穷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处境困难)《屈原列传》所识穷乏者得我欤(穷困)《鱼我所欲也》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孟子》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穷尽) 《孙子吴起列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完,结束)《祭十二郎文》37.却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击退)《六国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副词,还,再)《夜雨寄北》相如因持璧却立(退,指后退几步)《廉颇蔺相如列传》38.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鸿门宴》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比得上)《三国志》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赤壁之战》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像)《鸿门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怎么样)《寡人之于国也》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9.若若毒之乎(你)《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你的)《捕蛇者说》其翼若垂天之云(像)《逍遥游》若无罪而就死地(如果)《齐桓晋文之事》不若与人(比得上)《庄暴见孟子》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同,相当) 《师说》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如此,这样) 《齐桓晋文之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卫风·氓》40.善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好的)《出师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事,好事)《劝学》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高明)《孙子兵法》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友好地)《荆轲刺秦王》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口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崇尚)《离骚》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归去来兮辞》41.少险以远,则至者少(不多)《游褒禅山记》太后之色少解(稍微)《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触龙说赵太后》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少年,青年)《陈涉世家》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轻视,小看)《秋水》42.胜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六国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岳阳楼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禁得住)《鸿门宴》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尽,完)《隆中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忆江南》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六国论》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循,亦遂增胜(美好,优美)《项脊轩志》43.识汝识之乎?(知道)《石钟山记》独其为文犹可识(辨识)《游褒禅山记》识盈虚之有数(明白,识别)《滕王阁序》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琵琶行》44.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石钟山记》始适还家门(出嫁)《孔雀东南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顺应)《归园田居》而适类于予(恰好)《愚溪诗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赤壁赋》适莽苍者(往)《逍遥游》45.书报任安书(书信)《报任安书》素不闻诗书之训(泛指古代经典)《五人墓碑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 《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字条)《陈涉世家》昼断狱,夜理书(文书)《汉书》黄生借书说(书籍) 《黄生借书说》46.属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类)《过秦论》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通“嘱”,指劝人饮酒)《赤壁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是,属于)《滕王阁序》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跟随)《屈原列传》47.数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计算)《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多次)《信陵君窃符救赵》骑千余,卒数万人(几)《陈涉世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数目)《琵琶行(并序)》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气数,命运)《六国论》48.素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平素)《报任安书》且相如素贱人(向来)《廉颇蔺相如列传》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从来)《五人墓碑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孔雀东南飞》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白白地)《伐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质朴,不加装饰)《陋室铭》49.徒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门人,弟子)《齐桓晋文之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同伴)《汉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廉颇蔺相如列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服劳役的人) 《过秦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是)《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五人墓碑记》50.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逃跑)《陈涉世家》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六国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过秦论》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愚公移山》51.望君还何所望(希望)《孔雀东南飞》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五人墓碑记》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鸿门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望之不似人君(远远地看)《孟子见梁襄王》若望仆不相师(抱怨)《报任安书》52.恶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坏事)《窦娥冤》彼恶知之(怎么)《齐桓晋文之事》则思正身以黜恶(奸邪之徒)《谏太宗十思疏》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厌恶)《报任安书》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罪恶,不良行为)《<指南录>后序》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忌妒) 《赤壁之战》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怎么样)《孟子见梁襄王》53.微烟涛微茫信难求(微弱)《梦游天姥吟留别》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低微)《陈情表》听臣微志(微小的)《陈情表》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差)《祭十二郎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非,没有)《烛之武退秦师》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细微)《口技》则名微而众寡(小)《隆中对》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岳阳楼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微小的)《石钟山记》54.相卒相与欢(一齐,彼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用在动词前,表动作的另一方)《狼》杂然相许(互相)《愚公移山》伯乐相马(观察)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相貌) 《孔雀东南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官名,相国)《陈涉世家》55.谢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谢绝)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请罪) 《鸿门宴》谢家来贵门(辞别) 《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 《孔雀东南飞》56.信失信于人(信义)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出师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道德经》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曹刿论战》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可靠的)《祭十二郎文》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守信用) 《过秦论》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便) 《琵琶行(并序)》烟涛微茫信难求(果真,的确) 《梦游天姥吟留别》57.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产生) 《劝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赤壁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岳阳楼记》大楚兴,陈胜王(兴盛)《陈涉世家》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使……兴盛)《屈原列传》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发动)《屈原列传》58.行行拂乱其所为(用行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能使行阵和睦(队伍,军队)《出师表》行人弓箭各在腰(出征的人)《兵车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归去来兮辞》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推行)《齐桓晋文之事》而奉行者即为定例(执行)《促织》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品行)《逍遥游》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行为)《孔雀东南飞》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行走) 《狼》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践行) 《师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品行)《劝学》兵车行(歌行体)59.幸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幸运)《捕蛇者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 《鸿门宴》幸可广问讯(希望)《孔雀东南飞》60.修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邹忌讽齐王纳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施行)《季氏将伐颛臾》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长)《逍遥游》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修理)《项脊轩志》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离骚》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岳阳楼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信陵君窃符救赵》路漫漫其修远兮(长)《离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核舟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大)《兰亭集序》61.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赤壁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慢步走)《石钟山记》徐公何能及君也(姓)《邹忌讽齐王纳谏》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缓慢) 《石钟山记》62.要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总括,概括)《报任安书》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希望)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鸿门宴》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重要)《过秦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约定)《孔雀东南飞》63.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遗失)《过秦论》以光先帝遗德(留下的)《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出师表》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送)《饮马长城窟行》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交付,送交)《廉颇蔺相如列传》64.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瞧不起)《史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 《愚公移山》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替换)《齐桓晋文之事》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换(囚服)]《报任安书》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容易)《六国论》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改变)《五人墓碑记》以乱易整,不武(代替)《烛之武退秦师》65.阴洞庭之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柳毅传》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天阴)《窦娥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冷,寒冷)《岳阳楼记》乃阴使召孙膑(暗中)《孙子吴起列传》66.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近臣)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位,引申为“上”)《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侍卫)《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古代以“右”为贵、为上、为高。注意“虚左以待”中的“左”是古代战车上的尊位。)《促织》67.造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通“作”,制造,制作)《窦娥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屈原列传》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造访)《促织》68.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劝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招纳)《过秦论》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召集,招致)《勾践灭吴》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屈原列传》69.质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人质)《触龙说赵太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捕蛇者说》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砧) 《廉颇蔺相如列传》70.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扁鹊见蔡桓公》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训练)《赤壁之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赤壁之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陈情表》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谏太宗十思疏》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惩办)《出师表》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讲求)《齐桓晋文之事》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偏义复词,偏在“治”) 《屈原列传》71.卒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卒) 《过秦论》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人墓碑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游褒禅山记》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孟子见梁襄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士兵)《鸿门宴》72.走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永之人争奔走焉(奔向,趋向)《捕蛇者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奔向某地) 《阿房宫赋》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前往)《柳毅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泛指兽类,引申为仆人)《报任安书》二、文本通假字归纳(1)案,通“按”,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倍,通“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3)辟,通“避”,躲避。“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殽之战》)(4)材,通“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5)裁,通“才”,刚刚。“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6)采,通“彩”,色彩。“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7)唱,通“倡”,倡导。“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8)沈,通“沉”,深沉。“暮霭沈沈楚天阔。”(《雨霖铃》)(9)卒,通“猝”,仓猝。“群臣惊愕,卒起不意。”(《荆轲刺秦王》)(10)得,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1)丁,通“叮”,叮嘱。“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12)而,通“尔”,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13)反,通“返”,返回。“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14)不,通“否”,①吗,表疑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是这样。“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15)曷,通“何”,为什么。“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16)盖,通“盍”,为什么,怎么。“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17)华,通“花”,花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18)惠,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19)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0)菁,通“精”,精华。“吾党菁华,付之一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1)距,通“拒”,拒守。“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22)决,通“诀”,诀别。“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23)倔,通“崛”,突起。“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24)雷,通“擂”,敲击。“雷鼓大震,北军大坏。”(《赤壁之战》)(25)离,通“罹”,遭遇。“‘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26)厉,通“砺”,磨砺。“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殽之战》)(27)莫,通“暮”,日落时。“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28)畔,通“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9)奉,通“捧”,双手捧着。“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30)被,通“披”,①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②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1)罢,通“疲”,疲弱。“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32)俾倪,通“睥睨”,斜眼看。“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33)禽,通“擒”,抓。“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34)女,通“汝”,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35)善,通“缮”,修治。“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36)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37)受,通“授”,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38)孰,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9)庭,通“廷”,朝廷。“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40)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41)见,通“现”,露出,显现。“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42)向,通“响”,发出声音。“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庖丁解牛》)(43)乡,通“向”,朝着。“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殽之战》)(44)生,通“性”,资质,禀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45)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6)还,通“旋”,转身。“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47)县,通“悬”,挂。“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48)炎,通“焰”,火焰。“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49)厌,通“餍”,满足。“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50)要,通“邀”,①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②约。“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51)益,通“溢”,涨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察今》)(52)景,通“影”,身影。“赢粮而景从。”(《过秦论》)(53)有,通“又”,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54)与,通“欤”,句末语气词。“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55)蚤,通“早”,早点儿。“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56)陈,通“阵”,布置阵地。“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史记·李将军列传》)(57)直,通“值”,价值,价格。“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58)指,通“旨”,主旨,意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59)识,通“志”,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60)质,通“贽”,初次拜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见面礼。“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61)属,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62)从,通“纵”;合从,战国时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策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63)止,通“只”,“只有”的意思。“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三、古今异义词语列举(1)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变故(名词)。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②表原因的虚词。③用来,靠它来。a.余叩所以。(《狱中杂记》)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4)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5)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没有多少时候,不久。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6)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古义:恳切慰问。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7)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②英雄人物。a.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8)鱼肉 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9)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10)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11)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b.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12)一切 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13)宣言 今义:指政府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4)烈士 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15)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完整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16)交通 今义:运输事业。古义:①勾结,②互相通连。a.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17)鞠躬 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②恭敬地、谨慎地。a.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b.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18)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19)丈人 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②长辈。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b.乞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20)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扩大。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1)反复 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a.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22)从容 今义:不慌忙。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②举动。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b.从容中道。(《中庸》)(23)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24)南面 今义:南边。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读孟尝君传》)(25)老大 今义:长兄,长子,船老大。古义:年龄大。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26)可怜 今义:值得怜悯。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27)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出来给人看。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8)从而 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29)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介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30)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31)以往 今义:从前。古义:从这里开始,向那里……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2)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33)智力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四、新“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用法(一)而1.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二)何1.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宾语,前置,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2.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句,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何以战?(《曹刿论战》)(三)乎1.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如: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2.介词相当于“于”。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四)乃1.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代词只用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五)其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六)且1.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况且”。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2)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如:河水清且涟漪。(《伐檀》)(3)表示先让步,后推进一层,相当于“尚且”。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副词(1)相当于“将”、“将要”。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相当于“暂且”、“姑且”。如: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七)若1.代词(1)当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2)近指代词相当于“这”、“这样”、“如此”。如:南宫适(kuò)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2.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八)所1.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词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如: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2)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表示被动。如: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2.复音虚词“所以”(1)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相当于“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等。如: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九)为1.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公为我献之。(《鸿门宴》)(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6)表示被动关系。读“wéi”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格式。如: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武笑矣。(《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2.助词读“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十)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语气助词(1)用于陈述语气,一般可不译出。如:于是余用叹焉。(《游褒禅山记》)(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词尾相当于“然”。如: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十一)也语气助词1.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示判断语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表示肯定语气。如: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3)表示疑问语气。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4)表示感叹语气。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师道不传也久矣。(《师说》)(十二)以1.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亦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连词(用法和“而”相近)(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可依文意译成相应的连词或不译。如: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子吴起列传》)(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年余。(《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地”,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因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十三)因1.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2.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四)于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译为“胜过”。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复音虚词“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2)放在谓语前或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十五)与1.介词(1)引出对象。相当于“替”、“为”。如: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2)相当于“同”、“跟”。如:虽与府史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2.连词表示词语间的并列关系。相当于“和”、“同”。如: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3.语气助词通“欤”,读“yú”,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吗”。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十六)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2)表示假设关系。一般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2.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十七)者助词(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人或物)”。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2)附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3)附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4)附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之类。如:以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十八)之1.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2.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4)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之寸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五、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格式为:主+者+谓+也。如: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也。如:操
本文档为【高中语文实词虚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5-14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