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

举报
开通vip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 三四: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项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 大则为虚 风则生温热 虚则两胫挛 病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问:看起来像桂枝汤证,按法治之而增,结果四肢冰冷,咽中干,...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 三四: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项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 大则为虚 风则生温热 虚则两胫挛 病证象「桂枝」;因未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问:看起来像桂枝汤证,按法治之而增,结果四肢冰冷,咽中干,两胫抽筋而谵语,张仲景说:夜半手足当温,两脚伸直,后如师言,为什么?张仲景说: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浮在表面上代表风寒感冒进来了,大则为虚,脉应该是缓脉,结果脉却很大,人虚掉了,脉很细是虚,很大也是虚,脉形变的很粗大,就是血虚掉了,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因为血不够了,病证像桂枝,因为没有加附子在桂枝汤,增加桂枝,结果汗出亡阳,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病可愈。三五:「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张仲景在太阳篇出了三个代表方,第一是桂枝汤,第二是葛根汤,第三是麻黄汤。为什么会有葛根汤证,所谓的中风,中寒,平常中风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的,中了风或许都不知道,摸脉才知道的,因为风吹的很舒服的。中寒的时候有感觉,有警戒心的时候,就是麻黄汤证了。当中风的时候,恰逢汗流很多,津液都伤掉了,就变成葛根汤证了,所以葛根汤可以说是温病的方子,因为只有南方比较热,才会大量流汗,津液才会伤到,这时候感冒的话,项背强几几,人背后是太阳经,几几像鸟羽毛竖起来,背后太阳经整个冰冷的,可以刮痧,或葛根汤就可以了。葛根汤的症状就是无汗,恶风,因为是中风,所以风吹的很难过。或是用桂枝汤,桂枝汤加一些麻黄再加葛根,称之为葛根汤,这时候重用葛根。葛根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是桂枝的两倍,处方的时候葛根用四钱,麻黄用三钱,桂枝用二钱,芍药用二钱,以下是桂枝汤的方子。为什么用葛根汤?因为桂枝汤的时候,本身没有失掉很多津液,体能很好,葛根汤的时候,表就很虚了,尤其是小孩子,常常跑来跑去,汗流很多,风一吹,就得了葛根汤证,因为他在运动的时候,毛孔开着的,汗就流出去了,流汗的同时,滤过性病毒进来,一进来就很深了,刚开始从背后进来,造成部份的水已离开汗腺但又不出毛孔,所以项强,水渗在肌肉里面,会很痛,所以背部强硬。原本津液就不够了,如果光靠桂枝汤把肠的津液发表发出来,困为津液不够,力量会不够,这时候重用葛根,葛根原本就是提升津液的,把水份发散到皮肤表面上来,为什么加麻黄?麻黄用的比葛根少,不能太多,皮肤表面没有汗,代表有中寒的现象,如果有汗,光是桂枝加葛根就可以了,没有汗,就是被表寒束到了,要发表发出来,但是光靠桂枝没力量,这时候加麻黄在桂枝上面。    张仲景在写处方的时候,先写葛根,麻黄,桂枝,麻黄走表,很轻。张仲景在用麻黄的时候,一定先把麻黄煮一下,白沫拿掉再用,如果不先煮一下,麻黄的性轻而且性往上升,它一下子就进入脑部,就是安非他命,所以先煮一下,把它的「轻」去掉,让它不要走太快,光吃麻黄不会走到皮肤表面,所以单味吃麻黄,不会流汗的,要靠桂枝把它推到肌肉,然后麻黄再到皮肤表面,把病毒排出体外。葛根是升水的,感冒喉咙痛,咽干,就是葛根汤证。葛根是生津止渴的,所以重用葛根,葛根可以用到四钱,不需要喝粥,光靠葛根的力量就够了。肠胃因为有炙甘草、大枣,所以津液很足,葛根直接把津液从肠胃带到皮肤表面去,到头上、喉咙去了。    葛根发散的力量很强,譬如小孩发「水痘」,水痘就是胎毒,小孩在妈妈的肚子里,喝了羊水,到大的时候会发水痘,发起来是一颗小小的一粒,表面上是一粒,结果小孩发高烧,小孩的肠胃的壁表面全部是一片水痘在上面,这就是胎毒,服葛根汤,葛根汤能把所有脏的水排到皮肤表面,喝了葛根汤后,小孩早上起来,会发的满脸全身都是水痘,但是小孩很有精神,不要刺破,让它慢慢消掉就好了,一剂就够了。    朮附汤,白朮附子等量,能够发痈脓,在身体里面的瘤,在很深的地方,在子宫或淋巴结里面,一直无法发到表面上,如果能发到皮肤表面,变成大的脓疮,像青春痘、疖子,把脓头去掉就好了,但是在很深的地方或在骨边出不来,就靠白朮附子。为什么加附子,因为深的地方一定接近骨边,所以加附子,附子壮里阳,把里面的脓疮往外推,白朮有干燥的作用,所以把葛根汤里面加这两味药下去的时候,可以发全身性的脓疮。须知如果身上的硬块表面上是平滑的,就没关系,粗糙的是癌,赤小豆当归散也称为排脓汤,那是排痔疮的脓,用法不一样,在金匮中会介绍。      举例来说,如果遇到一个病人,糖尿病足,脚上有伤口化脓,偏偏又得到葛根汤证,我们就要灵活运用,可以用葛根汤加上白朮附子排脓,因为在脚上,所以加重白芍,把脚的血液循环加速。经方是绝对处方,比例是黄金比例,运用之妙存乎—心。    【方机】曰:鼻渊、脑漏、鼻痈、鼻中息肉等之臭脓滴沥,或浊涕不止,不问香臭等,皆由同中郁毒之所致,脑漏尤为恶证,若不早治之,则或至不起,俱宜本方加「朮附汤」,痈疽初起,壮热憎寒,脉数者,以「葛根汤」发汗后,转以加「朮附汤」而促其酿脓,脓成者,速可刺破。脑漏,肾主脑,鼻子不好的头定痛,这时候加强肾,让排脓的力量加强,所以加附子,加白朮。这样鼻黏膜就会越来越干。鼻涕如果说是黄、黏稠的,这是湿热,就改成加些黄芩等去热的药在里面。三六:「太阳」舆「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无汗、恶风、项背强、喉咙痛、咽干、口渴,就是葛根汤证。「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也可以治疗下利,为什么叫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太阳代表「表」,阳明代表「里」,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来,温度就不够,水就到小肠,小肠是火,小肠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肠就听到咕噜咕噜的拉出来了,中医叫作「热利」,病人的大便浓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证又兼有了利,这时候也是葛根汤证,就是「太阳」、「阳明」并病。靠葛根把肠胃中的水拉上来,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以后还会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法等等。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    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属于刚痉,就是小孩脑膜炎、昏迷、抽筋,这时候葛根汤重用到六七钱的,麻黄用四钱,桂枝用三钱,大剂的下去。    凡表里两病皆实者,当先解表而后治其里,如果表实里虚的时候,先解表再治里,临床上,有的时候一起用,有的时候病人已经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汤证,一起攻出来没有关系。后面我们会学到,太阳与少阳合病,就是用小柴胡汤;少阳与阳明合病,就是用大柴胡汤。三七:「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但下利,而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有下利的现象,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    有呕吐的现象要加半夏。【本草】写半夏止呕去水,所以半夏也是一种利尿剂,茯苓不能止呕,所以往往有水饮的时候,用半夏,呕吐的时候,半夏是很好的止呕的药,所以妇女妊娠呕吐的时候会用到半夏。临床上看状况,如果是葛根加半夏,是妇人怀孕得到这症状,半夏就要用到八钱一两的,顺便把害喜的恶心止掉。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所用的半夏是「生半夏」,因为半夏生用有毒,所以现在在药行买的都是「姜半夏」,所以如果开半夏,生姜就不用加了,生姜是解半夏毒的。生姜和半夏煮过后再晒干性就不一样了,生半夏在用的时候,可以治「至高」的水,水最高到脑积水,如果用姜半夏就没效了。因为医圣张仲景用的是生半夏,没有晒干的,我们买到的半夏是晒干的,所以我们不能参考他的剂量,一般来说,用干的生半夏三钱。葛根加半夏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汤泡去黄汁,焙干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生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合病之呕,平素有停饮〈胃内停水也〉,服本方,为什么有停饮?平常运动后,很口渴,拿水灌,一次两次没关系,多次后就会造成停饮,水灌太快,因为胃火来不及烧,水就停在胃中间,在胃胸中间的横膈膜上,就像海绵充满了水。又云:「葛根汤」,动则害胃,往往食机不振、致恶心、呕吐等,故若胃不健全,有恶心,呕吐之倾向,或认为有胃内停水,则不宜单用「葛根汤」,而用「葛根汤」、「小半夏汤」合方之本方,可预防服「葛根汤」之弊。实际上葛根对胃没有影响的,是桂枝。三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原本有桂枝表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末解也,也就是病人被攻下,血都往下跑,血往下力量很强,脉会跳得很快稍微停一下,这时葛根汤没用,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就是表面的病毒渗透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黄连是非常寒凉的药,所以它能去热,热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药,黄芩黄连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敷,如果皮肤破,可用黄芩黄连。如果化脓,可以加去湿的药,黄芩杀菌的力量很强,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肠的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会脱水,所以用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肠子的津液补足,用黄芩、黄连解毒,黄芩、黄连等量,小儿之痢疾炽热难用下剂之证多效。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里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这时候要重于清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为什么摸到脉数?就是里面有东西堵到了,发炎了,病人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为舌红苔黄,实热者为舌苔黄的,黄的再进就红,再进就黑了,就是壮热了。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实热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门有灼热的感觉。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苓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如果没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寒利可以灸肚脐,热利的时候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有临床上的案例西医所谓的肠病毒的案例,其实就是表邪下陷,到了肠子变成热利,所以有葛芩连汤证的时候,结果病人喝到葛芩连汤,病人觉得不苦,反而觉得很甜很好喝。三九:「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讲到「伤于寒」,就是「麻黄汤」证,又名「还魂汤」,为什么?就是人死了,脉都没了,下「回阳九针」后,再灌「麻黄汤」下去,所以「麻黄汤」可以从阴间回到阳间,过去有很多伤寒重症,麻黄汤一下去,就救回来了。不需要用到大剂四逆汤,有些中医师用炮附子几百克去回阳救逆,实际上不需要,用麻黄汤就好。张仲景这条辨没写脉证,一般来说,伤寒病在表,抵抗出来和病毒相抗,脉浮且紧,浮代表「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需解表发汗,如果只有脉浮紧才用麻黄汤,张仲景早就写在里面了,葛根汤、桂枝汤都有写,为什么麻黄汤没写,就是当遇到危急的时候,病人气息都快没了,照样可以用到麻黄汤。病毒趁人身体改变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汗发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热,为什么头痛,免疫系统就是阳,阳会往上冲,而头是诸阳之会,所以会头痛。水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有时严重到像是被鞭打一样。为什么恶风?就是表寒,这种怕冷的程度,可以在夏天的车子里面,不开冷气,关上窗户,穿着大衣躲在里面。为什么无汗而喘,肺主皮毛,皮肤毛孔肺在管,现在皮肤毛孔被寒束到了,就是肺也受寒了,肺在身上的功能是布施津液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上下,现在肺一受到寒,肺的津液散不出去,肺也被束到了,肺的呼吸自然受到影响,而有喘气的外证,所以得到麻黄汤证的人,可以说皮毛和肺俱闭,不能宣泄了。我们在问诊的十问里问到汗出情形,就是要知道他的肠胃系统、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例如说,心脏功能好,才能正常出汗,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出不了汗,一种是没事盗汗很多。肾脏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人,也不会出汗。水肿的病人,治疗以后只要有汗,就不会有水肿。麻黄汤证不是疫病,不会传染的。一般来说,麻黄汤证是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冬天的正气是寒气;但是现在的人可能吹冷气、或者是突然跳到游泳池中,只要伤于寒就可能出现麻黄汤证。麻黄汤方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麻黄用三钱,杏仁等量用三钱,桂枝少些二钱,炙甘草再少些一钱。伤寒论里面还有在少阴证的时候用到麻黄,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般人认为吃了麻黄就会发汗,所以不能乱吃,所有的药典都讲麻黄会解表,而实际上在用的时候,麻黄是发阳的药,把阳气发出来,壮里阳用的,所以不只是太阳证可能用到麻黄,在少阴证与厥阴证都可能用到麻黄。经方的观念是,把「阳」强起来以后,「阴」就会自己回头,因此张仲景的观念是,当病人很虚弱的时候,我们用阳药恢复病人的胃气,病人自己会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然后自己痊愈,这才是真正恢复健康。张仲景在用麻黄汤的时候,要让病人流汗并把病毒排出去,桂枝汤能解肌,所以桂枝汤是入脾脏的,而麻黄汤入肺的,把肺解表,所以如果麻黄汤的病人,开成桂枝汤,结果发汗发在肌肉上,还是发不到皮肤表面上的,结果病人会更增腻、更烦躁,所以麻黄汤里面为什么要有桂枝、甘草,就是利用桂枝、甘草,把麻黄先推到皮肤表面上,后面桂枝没力了,就靠麻黄了,用麻黄来解表发汗。如果没桂枝、甘草,麻黄就待在里面,所以少阴篇的第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就看不到桂枝、甘草,其因就是怕麻黄在皮肤表面发散太过,这时候用了麻黄不会发汗,这里麻黄是发阳的效果。加杏仁在里面,杏仁和麻黄是表里,如果只有麻黄、桂枝、甘草也会发汗,但是发完汗后,病人会大渴,所以加杏仁,杏仁润肺,把肺的津液补足,杏仁就像是麻黄的后备部队,所以麻黄汤用来解表解肺的,因为桂枝汤是利用肠胃的津液输送到表面去,而生姜、红枣是生肠的津液,所以桂枝汤用生姜、红枣。如果麻黄用生姜、红枣不用杏仁,结果肠的津液很足,肺干掉了。如果肺的病、气喘、咳嗽不用麻黄,就治不好的。所以张仲景治疗肺的时候,一定用麻黄,至于是肺发炎、肺积水另外再开了。四十:「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ー、太阳证的时候,寒水在背后是冰的,如果渗入肠间,引起下利,处方就是「葛芩连汤」。二、水气侵入心下,就是胃,在胃的外面的淋巴上,病人会呕逆,处方「葛根加半夏汤」。三、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处方「麻黄汤」。太阳有病,代表有表证,有寒束在身上。阳明有病,就是热发散不出来,集中在胸,往上冲,冲到肺上,而肺又被束到,所以喘而胸满者,不可下,绝对不可以攻里。如果「麻黄汤证」,表寒很厉害,怕冷,病人陈述很冷,全身骨节酸痛,没有汗,如果攻下就会结胸,要确定病人没表证,才可以攻里。如果感冒、有汗,往「桂枝汤」、「葛根汤」去想。如果感冒、无汗,就要想到「麻黄汤」,怕冷、关节酸痛,就是「麻黄汤」了。因为,「麻黄汤」很强,所以特别要注意病人,可不可以开「麻黄汤」。四一:「太阳病」 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太阳病,一段时间过了以后,脉浮细而嗜卧者,浮代表病还有一点点,但脉已经细下来了,就是没有那么强了,一般病人病情刚恢复的时候,会想睡一下,所以外已解也。如果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胸满胁痛为「少阳病」主证之一,此为「太阳」转入「少阳」之候,故用「少阳」主方「小柴胡汤」治之。如果脉还在表面,而且有胸满的现象,因为肺要舒张,可是还是被寒束到,所以再给「麻黄汤」。四二、三:「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麻黄又名「青龙」,大青龙汤,实际就是麻黄汤的变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些都是「麻黄汤证」,而烦躁,就改成「大青龙汤」了,就是麻黄汤里面加了生姜、大枣、石膏。感冒的时候,身体会痛的,马上要想到麻黄汤,而多了生姜、大枣、石膏就是为了「烦躁」,烦躁的症状就是代表「邪」已经化热了,如果刚开始是麻黄汤证,病人不会烦躁,病人会很冷发抖,等到得了「麻黄汤」一两星期,他可能证就变掉了,变到比「麻黄汤」还要深的地方,肺的津液丧失,肺太热了,已经转成肺炎了,所以用石膏,石膏性甘寒清凉润肺,能去肺热、降逆,把肺热往下导,因为病人本身体能已经很虚,加生姜、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一下。「麻黄汤」里面,麻黄用三钱,「大青龙汤」的时候、肺热高的时候,麻黄用到六钱,因为有石膏在里面,所以麻黄可以用到六钱,六钱,因为是分三次服用,每次只用到两钱。麻黄和石膏组在一起的时候,石膏会收敛麻黄,不让麻黄发汗,会把热往下导。为什么吃痲黄,有的流汗,有的小便出来?张仲景的意思,「大青龙汤」里面一半的麻黄和杏仁走表,如果没有增加麻黄的重量,麻黄和石膏走里,杏仁不能发表,表就解不掉了,所以麻黄一半和石膏往下走,一半和杏仁走表,把褢面的病毒从小便排出去。像「越婢汤」,里面用麻黄石膏,不用杏仁,吃了「越婢汤」小便一大堆,不是发汗,所以「桂技二越婢一汤」的时候,取小便,因此「越婢汤」是伤寒论里面第一个水肿的方子,所以最初的水肿,用的是「桂枝二越婢一汤」。而「麻黄桂枝各半汤」的时候,是要让病人微微发汗,而不要发太多,所以病人平常一定有身痒。凡是看到病人表寒里热的时候,就用「大青龙汤」,病人曰喉咙痒痒的,问病人有没有咳欧?有咳嗽,问口有没有渴?答有渴,问有没有痰,答有痰且痰黄黄浓浓的,黄浓就代表病人里面热,问会不会怕冷?答有,且有鼻塞的现象,所以这病人表是寒的里是热的,这热是肺热,所以用「大青龙汤」。为什么喉咙会痒痒的,因为水喝到胃里面,正常的管道是水从胃的津液发散到肺,再到皮肤毛孔流汗流出去,有一天皮肤毛孔被寒束到了,这个水要回头,可是水不会回到胃中,水顺着三焦淋巴系统到胃的下方,这水气已经离开汗腺,但又不在胃中,也不在消化系统中,水在横膈膜中,一呼吸水气就往上冲,就痒痒的。肺里面太热了,舌苔会黄的,所以开石膏,把水往下导,小便排出去。「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的分辨,如果咳嗽,胃口好不好?如果胃口很好,开「麻杏甘石汤」,咳嗽咳得都没胃口了,开「大青龙汤」,所以大青龙汤就是病人的肠胃已经伤到了。所以平常肠胃很好的人,得到咳嗽的时候,「麻杏甘石汤证」。平常肠胃不好的人,得到咳嗽的时候,「大青龙汤证」。科学中药的药粉,在真正危险的时候,整罐吃下去,也没用,因为汤者,荡也,熬汤剂的时候,可能一剂下去就好了,所以经方说「一剂知、二剂已」,指的是汤剂,因为汤的热力,所以下去的力量很强。有一种状况不可以吃「大青龙汤」,就是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先不管什么症状,如果他的脉很微弱就是里虚了,「汗出」就是津液不够了  ,风吹得很难过,表示这人里面已经很冷了,石膏一下去,就更冷,本来津液就已经不够了,麻黄杏仁一发汗,这样津液就会伤的更多,这时会造成病人贫血,因为血水同源,结果病人的手脚会冰冷掉,所以如果很虚的人绝不可给「大青龙汤」,这病人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是桂枝汤证,又因表虚里寒,所以应是「桂枝汤加附子」。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石膏一般四到五钱,杏仁一般二钱多到五钱都没关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黄金比例是,麻黄用六钱,石膏用四钱,杏仁用二钱,那么杏仁加石膏等于麻黄的六钱,这样子就不会伤到津液。当然临床上要看病人的症状作加减,如果病人高烧与烦躁明显的时候,我们石膏可以用到一两,如果咳嗽频繁或痰多,就多加杏仁。如果喝完「大青龙汤」,汗出太多,药开太过了或运动流汗太多,用「温粉」擦擦。如何预防发汗太过,就是慢慢喝大青龙汤,喝第一碗的时候,可以让病人先喝两口,看看如果没有什么感觉,再继续喝两口,慢慢地把第一碗喝完,感觉到快要发汗,就不要再喝,然后保暖帮助发汗。温粉:牡蛎、龙骨(马骨)、糯米,三味磨粉等量。临床上,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就是「小青龙汤」证,也就是寒喘;天气热才开始喘,天气冷就不喘,就是「大青龙汤」证,表寒里热,里热想出去出不去,外面的热进不来,被寒束到了,就是热喘。大青龙汤是治疗疫病的药方,疫病就是气候不正常的情况下,例如春行冬令,所发生的流行传染病。现代的,只要是症状与大青龙汤证相同,就是用大青龙汤,因为中医是同证同治。如果是四季分明,节气交替正常的时候,就不会用到大青龙汤;只会用到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等等。四四:「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少阴证的人,也会脉浮缓身重,少阴证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但欲寐,脉浮缓就是外有表证,为什么但重,就是病人素有湿在中焦,湿在中焦,肌肉关节都会感到重重的,身重,就是四肢很重,就代表湿很盛,如果湿只在脾胃里面,用白朮茯苓,白朮是干燥剂,茯苓利尿,把湿从小便小掉,如果这湿除了在脾胃中间,还有在关节上面,也可以用「大青龙汤」,如果光开「桂枝汤」、「麻黄汤」,解表的力量太快了,表去了,这湿去不掉,用「大青龙汤」来发,就是得汗解,全身的湿,用汗解,把这湿导到小便太远了,直接皮肤出去比较快。所以大青龙汤除了治疗疫病,也治疗全身水肿沉重。如果单是中焦脾胃的湿,舌苔很白很稠很厚,用白朮茯苓,得小便解,平常白朮茯苓开等量,如果水比较多,就茯苓加重,如果湿比较多,就白朮加重。四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细辛是一味非常热的药,细辛是有毒的,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下面有很多根茎,用它的根部,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因为里寒很盛,所以开细辛和干姜,把里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往上冒,所以会喉咙痒。五味子药没有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破,用五味子。有时候咳得太厉害,会呕,用半夏,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半夏也可以去,半夏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张仲景的半夏是生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有毒,也就是靠这毒把水排掉,能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姜,所以干姜与半夏并用在里面。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以表面上可以看到「麻黄汤」证,「大小青龙汤」都可以看到咳嗽,而且都有痒咳,都有水气在里面。「小青龙汤」,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本来是「麻黄汤」证的,没服用「麻黄汤」,而从「麻黄汤」证转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麻黄汤」证失治,而变成「大小青龙汤」证的,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本来身体就是里寒的人,舌苔伸出来白白的,平常不会口渴,想喝热水,里面寒很盛,就代表水很多,水发散不掉,停在里面,自然不会口渴,小便白白的,里寒很盛的人,一得到「麻黄汤」证,就表寒里寒了,水停在里面,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会上下移动,水气跟着一阵一阵往上冲,往上冲就会痒,所以咳一咳,会比较舒服。「小青龙汤」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泡沬,「大青龙汤」吐出来的是黄色的浓稠的,所以服「小青龙汤」会使里寒和水从表及小便解掉,所以「小青龙汤」下去的时候,会发汗发很多,用炙甘草把汗回逆回来,肠胃功能的恢复,就靠细辛和干姜,所以病人吃了「小青龙汤」,好了以后会很饿,因为肠胃功能恢复了。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半夏本身去水的,所以有渴的时候,不会用半夏,因为病人的水饮不是很重是表寒水多,里水比较少,这时候半夏就拿掉,这里的半夏半升,大约是三钱。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药行卖,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一样的,而实际天花粉是黄瓜的粉, 真正的栝蒌根,就是栝蒌的根茎,栝蒌根能生津止渴;中药里面所有能够止渴的药,都是西医所谓降血糖的药,因为糖尿病的人会口渴。若微利,如果稍微下利,就是水跑到小肠里面去了,把麻黄拿掉,真正在用的是加芫花,就是十枣汤里面的芫花,用大约一克到二克。若噫者,就是打嗝,人身上的水如果没排掉,就会停积在胸膈,停久了就变成饮,饮日久就变成痰,痰在胸膈就会恶心想打嗝,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把水利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这是后人写的,实际喘的时候,不会把麻黄拿掉的。了解方剂后,再看四五条,伤寒,表不解,代表还有表证,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因为有水气,所以水气往上的时候,会有咳嗽的现象。为什么干呕?因为本身胃没问题,但是水饮隔在这,产生的反呕。发热而咳,咳的很痒,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有没有这些或都无所谓,只要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这些现象「小青龙汤」都可以用。初期的肺稹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汤」证,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  ,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凡有咳嗽喘急,每逢寒暑辄发,吐痰沫而不得卧,喉中如结者,即为因心下有「水饮」,气喘的时候,天气冷就开始喘,这就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因为人身上的温度和节气是搭配的,寒很盛的时候,就开始喘,这就是「小青龙汤」证。吐出来的痰,清清白白的,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吐出来的是浓浓稠稠的,或黏稠胶痰状的,就是「大青龙汤」证。四六:「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所以小青龙汤证的病人,这时候有发热的现象,但是不会口渴,表示里面水很多,肺里面有积水,水饮很多。小青龙汤用发汗的把水去掉后,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喝了小青龙汤会口渴的,就是水去掉了,常常病人呕吐或有什么病,病人吐掉或发汗发掉,病人开始口渴了,口渴就代表胃气回来了,自己会痊愈,病自已会好。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延伸到肾脏病的病人,肾脏病的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药以后,结果会发汗也会口渴,就是里寒去掉了。以上讲的是太阳证上篇。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宜速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宜攻兼扶。末者,病已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扶正。
本文档为【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