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亲亲相隐”的批判与借鉴——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

“亲亲相隐”的批判与借鉴——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

举报
开通vip

“亲亲相隐”的批判与借鉴——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 NO.6,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 6期 ‘‘ 章. 习 相隐"的 批判与借鉴 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 王 硕 (中南财 经政 法 大学法学 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亲亲相 隐”是我 国传统社会 中的重要 法律思 想,对 中 国“亲亲 相隐”制度 的发 展过 程与原 因进行 了分析 ,并对 其局限性和合理·t~ 45-了解读,对“亲亲相隐”制度加以评判,最终对 '-3代社会“亲亲相隐”制度的架构...

“亲亲相隐”的批判与借鉴——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
NO.6,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 6期 ‘‘ 章. 习 相隐"的 批判与借鉴 论中国的“亲亲相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王 硕 (中南财 经政 法 大学法学 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亲亲相 隐”是我 国传统社会 中的重要 法律思 想,对 中 国“亲亲 相隐”制度 的发 展过 程与原 因进行 了分析 ,并对 其局限性和合理·t~ 45-了解读,对“亲亲相隐”制度加以评判,最终对 '-3代社会“亲亲相隐”制度的架构进行了思考,提 出了 建议 。 关键词 :亲亲相 隐;特点 ;原 因 ;局 限性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60—02 l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 1.1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历程 “亲亲相隐”制度也 叫容隐制度 ,主要适用于刑事犯罪 领域,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相隐”的含义就是“相互隐瞒”,包括不作证隐瞒,作伪证隐 瞒,包庇、窝藏等。 “亲亲相隐”思想及其制度源于中国古代,“亲亲相隐” 的主张最初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儒家思想认为, 应当亲人之间相互隐匿,从而维护传统家庭伦理秩序。《秦 律》中“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 ,勿听。而行告,告者 罪。”虽然存在未对“父为子隐”认可等方面的缺憾,但中国 的容隐法于此初见端倪 西汉时汉宣帝首次正式颁布“亲亲得相首匿”之法令, 开创了中国法律的“容隐”传统。并首次间接承认尊亲属为 卑亲属隐的“权利”。唐代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将单向容隐 规则扩大为双向规则。同时也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同居相为隐”的原 则,扩大了容隐的范围,并在其内容和限制方面也做出了详 细规定,基本上形成了关于“亲亲相隐”的较为完备的体系 系统。唐以后直至清朝容隐制度逐渐形成 了空前周密的体 系并努力达到维护封建国家与维护封建道德同时并举。 1.2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特征 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亲亲相隐” 的发展呈现了以下四种趋势: (1)亲亲相隐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秦律》中仅规定了“子为父隐”,并未承认“父为子隐”; 西汉时,汉宣帝首次正式颁布“亲亲得相首匿”之法令:“自 今自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 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一诏令 首次间接承认尊亲属为卑亲属隐的权利。“亲亲相隐”制度 自隋唐时逐步完备,唐朝将汉时的“亲亲得相首匿”发展为 “同居相为隐”,“相隐”亲属的范围大大超出了父母 、子女 、 夫妻、祖孙及兄弟姐妹,不但直系亲属和配偶包括在内,同 居的亲属不论有服无服,亲属及外祖父母 、外孙、孙媳、夫之 兄弟、兄弟妻等也都被扩大到“亲亲相隐”的范围中来。 (2)亲亲相 隐从 道 德 理念 发展 到法 律规 定 直 至法 律制 度 。 上溯到春秋时期 ,“亲亲相隐”制度的起源是孔子对“父 攘羊 ,子证之”的案例的否定评价,该评价奠定 了相隐原则 的道德基础 秦代时已将“亲亲相隐”原则应用于法律 ,这 一 道德原则的法律化 由此起步。汉武帝时期,儒家纲常伦 一 260 一 理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和立法根本原则,以春秋 “微言大义”来断处案件。而汉宣帝颁布的“亲亲得相首匿” 的诏令 ,正式奠定了传统法律中“亲亲相隐”制度的基础,标 志着“亲亲相隐”制度的正式确立。 (3)亲亲相隐从法律义务逐渐向法律权利的方向转化。 清之前,容隐一直是作为义务出现的,具有容隐关系的 人必须容隐。而随着清末修律,到中华民国期间,容隐的色 彩逐渐变淡化,开始慢慢作为权利形态出现。不仅保 留了 为庇护亲属而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不罚、放纵或便利亲属 脱逃减轻处罚、为亲属销赃匿赃得免罚等规定,还出现了有 权拒绝证明亲属有罪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西 学东渐”时西方的人权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 (1)儒家文化盛行并逐渐成为封建中国的显学,以及中 国法律儒家化的趋势是亲亲相隐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 “亲亲相隐”制度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结果。中国法律 之起源无非两种途径,其一是“兵刑合一”,“刑起与兵”;其 二是法出于礼,源 自部落的祭祀。而“礼”和“仁”是儒家文 化的核心与宗旨,“礼”和“仁”强调的中心便是传统 的伦理 道德与纲常 中国法律源起之初,伦理道德的因素至关重 要,已成为法律的有机组成 部分,因此,先秦将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伦理道德标准纳入 到法律体系之中也在情理之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儒家奠定了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地位,成为显学,其思想统 治的地位更加深入的体现在法律中。 (2)建立“亲亲相隐”制度是维系以家族为中心的中国 古代社会关系的需要。 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来维系生存与发 展,“在中国,简直可以说,除家族外,就没有社会生活。绝 大多数的老百姓 固然生活在家族的范围以内,少数的士大 夫,除偶然出仕外,从生到死 ,也莫不活动在家族 的范围之 内,家族就象一个个无形的人为堡垒,也是每个人最安全的 避风港。”乡土中国,“家”是社会中的基本族群 ,也是整个社 会圈子的起点 。为维护传统中国的社会安定,当务之急就 是要从 整个社 会的细胞 出发 ,维护家 族 中心利 益 。故而 “亲 亲相隐”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关系的需要。 (3)“亲亲相隐”制度有利于维护“家天下”和“大一统” 的中国封建政治统治模式。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也就是由 一 家一姓的家族来统治的。君王为了巩固统治,强调“以孝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 6期 治天 下”,并 以法律的形式 对 孝加 以确定 。可 以说 ,“亲亲 相 隐”是家族利益本位 的本位的产物。在以家族为本位 的宗 法 制度下 ,整个 国 家政 权 组织 是 由一 加 以保 护 。礼 的本 质 在于伦理道德 ,即“亲亲也 ,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亲 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亲亲相隐”思想 的源起与法律化 是中国传统伦理 中“孝”的体现。从而维护 了传统 中国“大 一 统”的皇位继承制。此外,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 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阐述,中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的“熟人社会”,“亲 亲相隐”制度通过家族对社会的维系,将整个国家以家族血 缘关系统~在一起,以法律的形式 ,维护了国家维系统治的 观念 基础 ,有利于 国家的统治 。 3 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解读 (1)“亲亲相隐”使法律人性化 ,有利于法律对人权的保 障 。 法律作为一种 通过对人 的行 为进 行规 范从 而 调整 社会 关系 的一种社会规 范 ,必 须建立 在 人性 化 的基础 上 ,才 能被 人们遵 守 ,因而不 能不 考虑 到 其 调整 对 象 主体 的最基 本 需 求—— 亲情 。“亲亲 相 隐”这 一 制度 ,在 某种 意 义 上提 倡维 护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和亲情关系,是对发 自人 内心 的情 感需要这一人性的满足。这一制度在处罚犯罪上进行了一 定的让步牺牲,但是减少 了亲情 的漠视与人性的扭 曲。这 一 制度设计体现了对基于人性的亲情 的维护,将亲情义务 法律化 ,充分协调了亲情义务与法律义务的冲突 ,使法律产 生了亲和力。“亲亲相隐”是法律在人情面前 ,在伦理面前 作出让步与牺牲,做到了“情”、“理”、“法”的结合 ,充分体现 了法律对人性的关怀。亲属之爱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最 深厚的爱 ,是其他一切爱的基础或发源地 。中国儒家认为 此种爱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良能”,是人的本 性 ,是“善瑞”。“亲亲相隐”制度下,犯罪人的亲属具有隐私 权 、不被强迫 自证其罪权、有限度的沉默权、证人拒绝作证 权等一系列现代社会所标榜的人权 ,故而不仅仅有利于维 护 正常 的家庭 稳定 和 社会 秩 序 ,而 且 更 有利 于 对 人权 的彻 底保障。 (2)亲亲相隐为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冲突提供 了可 行性途径,提高了法律的社会效益。 法律是国家颁布的强制性的制度保 障,道德是人们在 社会 伦理与 社 会 评 价这 一无 形 的框 架 中所 遵 循 的 行 为 规 范 ,虽无 强制力 ,但在 中国社会 中 ,尤 其是 农村 社 会 中,道 德 评价 的影响力 甚 至 远 过 于法 律 的判 断 。对 于社 会 公 众 而 言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导致人们对于亲情产生不信任感 的同时,也会动摇人们对法律权威的信仰,也可能因此产生 对亲情伦理的不信任感。而在当代 中国社会 ,法律的贯彻 实施相对于法律制度完善的西方国家而言,仍存在大量困 难与问题,其中,法律的社会效益不高是一个突 出的方面。 而法律规范与道德义务规范的冲突是重要原因。所 以,如 果立足于现实国情合理地对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加 以有选 择的继承 就 能较 好 地 避免 上 述 负 面效 应 ,从 而 在 相 当程度上提高法律的社会效益 ,实现道德与法律的统一,从 而推动当代中国法治进程。 (3)“亲亲相隐”制度有助于我 国证据制度的改革,提高 诉讼 效率 。 在法 律实 务中 ,法 院在 采 信 证 据 时要 审 查 证据 的 可信 程度 。而此时,证人的身份很重要 ,如果证人与当事人具有 利害关系 ,那么证人可能出于利害关 系而在作证 中做出虚 假 的证明 ,即便是 正确 的证明 ,证人 也 可能 不 自觉地 在描 述 中避重就轻 ,最终影响真实案情的判定。因此 ,亲属作证的 可信程度将会大打折扣,对诉讼案件起到的实质证据不大 , 反而如果做伪证还会影响到案件的调查,同时当事人亲属 还要忍受“伪证”的良心上的煎熬,甚至会导致亲属锒铛入 狱,若法律有明文规定免除犯罪者亲属的作证义务 ,则在诉 讼程序中就无必要在认定亲属证词的可信度上大耗功夫, 如此一来,当事人的亲属也免受亲情与正义选择的煎熬 ,又 可节约司法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 ,可谓一举两得。 4 “亲亲相隐”制度在 中国的重构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亲亲相隐”的存在有 着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这种道德价值理应被当代 中 国吸收。西方大陆和英美法系中也同样存在着类似“亲亲 相隐”的相关法律制度,并通过立法予以保护,这就给我们 重构“亲亲相隐”制度创 制了好 的外部环境 。以上条件为 “亲亲相隐”制度在 当代中国的重构提供了可能性 。 在当代 ,我们要重构“亲亲相隐”制度,需要对此进行利 弊的权衡取舍 ,在关注到犯罪人近亲属的个人情感的同时, 坚持刑法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使命。因此个人 认为,在“亲亲相隐”的重构 中,需要对此制度进行限定 :首 先 ,在主体范围方面,应该严格定义“近亲属”的定义,个人 认为限定为配偶 、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不 能将范围过分扩大 ;第二 ,在权利的内容方面,授予上述提 及的近亲属的权利是免证权 ,可以拒绝作证,但不允许作伪 证或者诬陷他人 ,这与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也有区别;第 三 ,在犯罪人实行的犯罪罪种方面,应当对涉及危害国家安 全的罪种和《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 、抢劫 、贩卖毒 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 任”一条里提及的严重危害社会 的犯罪行为进行限制,上述 犯罪行为不适用“亲亲相 隐”制度。此外,为预防特殊身份 犯罪,应 当对类似公务犯罪等行为进行“亲亲相隐”制度的 适用规制。 5 结语 从满文军揭发妻子吸毒一事中,通过社会舆论的争辩, 我们可以看到“亲亲相隐”这一制度所暗含的道德与法制的 冲突、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的矛盾。正如范忠信 老师在《亲亲 尊尊与亲属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中所言: “ 一 个民族应有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这种 民族精神, 与特定的主义、制度、阶级统治 、政治意识形态是没有必然 的伴生关系的”。法律制度应因时而变,但民族精神似乎是 不可废弃的,似乎是变不了的。只不过体现承载的方式有 待变化而已。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如没有个性的个人 , 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将逐渐消失。我们应在今后的法制建设 中着重解决传统思想文化传统与现代法律的冲突,让人性 的光辉闪耀在法律中,推动中国法制的发展。 参 考文献 [1]韦政通.儒家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9. fi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3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3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中国社会科学,1997, (3). 一 261 —
本文档为【“亲亲相隐”的批判与借鉴——论中国的“亲亲相隐”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605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11-10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