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胡食人录

五胡食人录

举报
开通vip

五胡食人录五胡乱华---一段令人作呕的心酸历史忽然知道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中,有冉闵这位英雄。草草看了关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才知道在我们所学的教科书里,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多么的糟糕。难怪,我们对于自己的历史总是一种茫然无知和冷漠的态度。教科书里只告诉我们是文明古国,告诉我们是怎么的与少数民族融合,似乎,在唯物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只对于历史前进的车轮赞美,却不知道这车轮之下有多少血腥,多少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以至于我们对于那些特殊年代的英雄们只字不提,就好像他们不应该赞美似的。在我们眼里,只有诗人和艺术家...

五胡食人录
五胡乱华---一段令人作呕的心酸历史忽然知道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中,有冉闵这位英雄。草草看了关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才知道在我们所学的教科书里,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多么的糟糕。难怪,我们对于自己的历史总是一种茫然无知和冷漠的态度。教科书里只告诉我们是文明古国,告诉我们是怎么的与少数民族融合,似乎,在唯物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只对于历史前进的车轮赞美,却不知道这车轮之下有多少血腥,多少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以至于我们对于那些特殊年代的英雄们只字不提,就好像他们不应该赞美似的。在我们眼里,只有诗人和艺术家可以进历史书籍,就像如今只有明星才是我们的偶像一样。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忧郁的事情。为什么呢?只好用两个诗句来形容: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关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我们的教科书是没有的,只是简单的说了南北朝时期有个“十六国”,然后说这些少数民族怎么冲破士族的门阀主义,怎么注意与汉族的融合,以至于后来有了魏文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于是乎,这些都是值得赞美的,那些关于杀戮压迫都是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至于抵制这种民族融合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那么,冉闵在这个时候,搞出个灭胡令来,更是反动的。因此,这样的人实在不应该让我们铭记。他破坏了民族大团结,破坏了我们作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的风范。多少年,五胡乱华在我这个喜欢读历史的人眼里,是个多么值得赞美的事情,甚至,我曾经还挺崇拜其中的一个人,后赵的石勒。可如今重读了这段历史,才知道是多么的令人作呕。才更加相信,冉闵是中华民族史上罕见的大英雄,他的贡献,绝不亚于任何一个中华民族中的伟人,可是这么一个英雄,竟然在2700多年里,几乎是被人遗忘的。首先,我们来看看五胡乱华时期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写照:五胡食人录,是网络上流传的一篇批判五胡民族是食人恶魔的文章,其影响相当大,并且成为一些网友追捧历史人物冉闵并且将其提升到华夏民族英的导火索之一,网络上一些小说还以此为蓝本加以编造。笔者不打算在本文对冉闵是否民族英雄加以评论,单单以五胡食人录本身的真实性加以评论  以下记述中,凡加以括号标注的均为本人评论,加以附某某原文的均为上一段落中本人评论的原始资料部分,其他为五胡食人录原文:  我们许多人都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对中国的几千年封建道德以“吃人”两字概括。这种“吃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人。但确实也有把人杀了吃的。吃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做成了菜给齐桓公吃,唐时的张巡守睢阳,粮草用尽时吃过人,黄巢造反时也吃过人。一些城池被围,人饿得受不了,就易子而食。但这些事情都是极个别的,或源于少数统治者的疯狂,或者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但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注:此处概念错误,羌氐两族与汉族同源,属于炎帝部落成员,且和姬姓周族有密切交往,自周代初期以来均使用汉族文字,姜子牙即为古羌族成员;羯族主体属于中亚粟特人,古粟特人有自己的文字,现有敦煌古代烽燧(斯坦因编号之Ⅻa)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匈奴是否有文字为未解历史课题,参见芒·牧林的匈奴文字初探,因此五胡中真正意义上没有自己文字的只有鲜卑人 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注:此处概念错误,匈奴本部为黄种人,而羯族为中亚人种属于白种人,又是匈奴别部即匈奴统治下的其他种族,也就是说,羯人就是所谓白种匈奴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 注:按资治通鉴记载,王浚就是王濬,其官职亦非幽州刺史,而是安北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 引进慕容鲜卑 注:实际上为段部鲜卑,和慕容鲜卑没有关系 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 注:夸大记载,史书上的记录是抢劫邺城,而且抢劫者并非只有段部鲜卑,还有王浚和司马腾手下的汉族军队 ,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 注:没有数万,史书上就只有记载死了八千 。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注:此为虚假,史书上没有食人记录 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注:资治通鉴,晋书,十六国春秋均无易水为之断流的记录附资治通鉴原文:1.太弟颖称诏征浚,浚与鲜卑段务勿尘、乌桓羯朱及东嬴公腾同起兵讨颖,颖遣北中郎将王斌及石超击之。  2.王浚入邺,士众暴掠,死者甚众。使乌桓羯朱追太弟颖,至朝歌,不及。浚还蓟,以鲜卑多掠人妇女,命:“有敢挟藏者斩!”于是沈于易水者八千人。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五晋纪七  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 注:此为虚假,羯族军队没有吃人的记录,两脚羊出自鸡肋编,是南宋文人庄绰所写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事,且并不专指女性,吃人者也为汉人 。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注:此为歪曲史料,史料上只有掠夺皇族和贵族妇女为妻的记录没有强奸吞吃民女的记录 。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 注:此处有争议,从史料分析上来看,北方政权的后赵汉人数量应该不少,西晋初年全国在籍汉人只有1600多万,而后赵灭亡后20年,占据原后赵东半部的前燕在籍汉人已经达999万,此时还有东晋和前秦等国家也各自有数百万汉族 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淫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 注:记述错误,史料上说的是“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显然和“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不同 ,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 注:故意歪曲,这些女性本来就是尼姑,史书上也没有说明其是否汉族,羯人信佛者众,石虎为最,但石邃是否信佛未知,不少羯人包括石虎也信奉胡天 ,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附注南宋庄季裕(庄绰)《鸡肋编》原文: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公元1133年)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杭州)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附晋书原文:  (石勒)顾问张宾曰:“于君计何如?”宾曰:“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将军之发不足以数将军之罪,奈何复还相臣奉乎!"  ——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  (石邃)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晋书卷一百六载记第六  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晋书地理志(卷十四志第四)  ps:为避免有人错误的理解为吴国有1600万人,现在补上吴国灭亡时的人口: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三国志吴书卷四十八  附资治通鉴原文:(燕)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秦,凡得郡百五十七,户二百四十六万,口九百九十九万。  以上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晋纪二十四  ps:前燕采取汉胡分治理政策,汉人称户,在籍,胡人称落,不在籍  附高僧传·佛图澄传原文:    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乃下书曰。和上国之大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匪及。何以旌德。从此已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上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上至众坐皆起以彰其尊。又敕伪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太子诸公五日一朝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朕敬焉。  ——高僧传卷第九  冉闵灭后赵政权,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 注:此处虚假夸大,史书无冉闵解放宫女的记载,后赵宫女数量无详细记录,但晋书有“增置女官二十四等,东宫十有二等,诸公侯七十余国皆为置女官九等。先是,大发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万余人,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的资料,数量恐怕没有20万之多 。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 注:此处虚假,这些女性就是被后赵皇族掳去作妾的,没有资料显示其被吃掉了,也和普通羯人没关系 。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 注:此为捏造,史书没有冉闵解放妇女的记录 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注:此处捏造歪曲,史书上没有后赵宫女离开邺城的记录,她们也并非被慕容鲜卑吃掉,而是由于遭到慕容鲜卑围城导致粮食缺乏,被冉闵太子冉智手下的邺城人吃掉的  附晋书原文:增置女官二十四等,东宫十有二等,诸公侯七十余国皆为置女官九等。先是,大发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万余人,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县要媚其旨,务于美淑,夺人妇者九千余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石宣及诸公又私令采发者,亦垂一万。以上出自晋书卷一百六载记第六  ps:石邃此时已经因造反被石虎所杀,改立石宣为太子  遣慕容评率众围邺。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于晋阳,苏亥弃常山奔于新兴。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且乞师于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次于棘津,止猗,不听进,责其传国玺。猗使嵩还邺复命,干沈吟未决,施乃率壮士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以上出自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过去,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与残暴以及我们汉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难。这些历史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因为在书本上只有民族融合、鲜卑拓跋宏汉化等等,完全是报喜不报忧。对黑暗面一点也不描写。近来《狼图腾》的作者当是不掩盖这些暴行。但他又认为这样杀你吃你是为了汉族好。是给我们输血。好让我们强大起来,所以我们不应该仇恨那些食人恶魔。反而还要去感激他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想他如果生活在那个血腥的年代,应该会舍身饲魔。心甘情愿地让他们吃掉。然后让那个被消化得变成什么也不知道的“我”强大起来。更有些人刻意隐瞒这些历史,断章取义.为这些凶残的敌人树碑立传!则更是可耻之极,我们该警醒之其居心叵测!【五胡食人录】  我们许多人都读过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对中国的几千年封建道德以“吃人”两字概括。这种“吃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人。但确实也有把人杀了吃的。吃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易牙就把自己的孩子做成了菜给齐桓公吃,唐时的张巡守睢阳,粮草用尽时吃过人,黄巢造反时也吃过人。一些城池被围,人饿得受不了,就易子而食。但这些事情都是极个别的,或源于少数统治者的疯狂,或者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但在中国的“五胡乱华”这一中国与人类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有许多人被大规模地宰杀烹食。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口口。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所谓胡人,基本上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野蛮部落。历史总是和人在开玩笑,文明谦和的民族总是被野蛮落后的部落武力征服,然后大肆蹂躏。从埃及,巴比伦,罗马,希腊,印度,中国来看,往往都是这样。  可是可笑的是,最终历史过去之后,这些野蛮的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个干净。他们最终依然被文明所消灭殆尽,这不是光用屠杀的方法可以做到的。  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口口,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慕容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羯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口口。白天则宰杀烹食。羯族对汉族的血债实在太多,在他们所建立的后赵政权中,汉族几乎到了灭族的边缘。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口口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冉闵灭后赵后,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不是被掳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为“双脚羊”一样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口口蹂躏。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口口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到了南北朝进,拓跋鲜卑的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居然不带一点粮草,如果掠夺的食物不能解决需要的话,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同一时期在西方,是匈奴人阿提拉进攻罗马帝国,他残暴是残暴。但并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记载。后来女真,蒙古,满族虽然也很残暴,但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纪录。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与残暴以及我们汉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难。这样的历史在我的教科书里是绝对没有的,当年小日本对中国进行的屠杀是我们至今的痛,可五胡乱华这段历史,更是令人不可思议和无比的沉痛。也许有人又会说,那些历史书都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对于少数民族有不公平的记载,甚至是对于异色种族的歧视才说的这么夸张。照这种逻辑,那任何一本历史书都不用看了,那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都不用去相信了。更何况,记载冉闵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史学家,而当时的所谓南朝,汉人的封建政权下的文史家们,对他完全没有提起,甚至在后世的正史和小说里,往往还被污蔑了。那么在当时那种几乎灭绝种族的危难时刻,冉闵实行“灭胡令”,完全是拯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所谓灭胡令,就是对于羯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杀死。在这么个时候,你还吟诗作赋,你还讲你的大国风范,那只能等待消失。冉闵的政策也许矫枉过正,可对于一群野兽,我们还有什么好客气的?也正由于冉闵如此,才被我们不尊重,甚至我写到这里,也有人会嗤之以鼻:这样的杀戮,跟野兽有什么区别?何况当时不是还有东晋在么?不是还有后来的谢安在么?人家的“魏晋风范”的谢安不是同样在淝水之战赢了么?你说的这么玄乎,没有了冉闵,难道中华民族就真正消亡了不成?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无语。让我们来看看冉闵吧。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民族英雄,中华文明之保护者。冉闵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相互为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口口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我们可以仔细看一下,觉得有几个问题:1,是因为冉闵,当时的汉人可以和胡人“无月不战,互为相攻”。按照我们的思维,人民并非好战,是什么原因可以让冉闵这个史学家眼里的暴夫,让那么多人民宁愿月月打仗的?我想李白做不到,诺贝尔也做不到?那么冉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冉闵当时收复那么多失地,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国是不是已经沦为殖民地了?3,冉闵去争粮,却把自己的军粮分给百姓,才导致被鲜卑人活捉?这样一个暴夫,为什么要这么这么做?他干嘛要把粮食给老百姓?4,冉闵被俘就义,据说“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我们凭着科学的唯物主义观,这也许不值得相信,但是,他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既然冉闵是被千夫所指的暴夫,是几千年来被我们谩骂的败类,那当时他那些臣子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投靠鲜卑人的政权前燕?就连几十万老百姓纷纷逃亡东晋?而东晋将领只因为未能及时接应一个暴夫手下的百姓,导致他们获得应有的下场:“被鲜卑人拦截,死亡殆尽。”他又何必自杀?记得南宋名将岳飞受死前写过:“天日昭昭”,看冉闵死时的情况,或许真是天日昭昭。但写历史的却往往是人,像魏收样写“秽史”的人又多如牛毛,所以真实往往被扭曲,一些本来是这人间的英雄往往成了我们眼里的败类,比如三国人物曹操,比如唐朝名将苏定方,比如宋朝名将狄青,比如明人袁崇焕,而冉闵更是一个比他们更悲情的英雄,至少,那些人只是在小说里被写成反派,而正史却留下他们的功绩。可冉闵用他的方式挽救了中华民族,却一直在这个民族不受尊重,无论正史还是小说,都只对他辱骂,污蔑。甚至都不提及。以至于今天,像我这样自以为通晓历史的人,居然都不知道。历史,原来都是可以被改写的。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经常会遭受不幸,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总会有那么多悲情的英雄。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泱泱大国风度、礼仪之邦成为我们对待那些“野蛮外族”的态度,是从尊孔孟之道开始么?一次次放纵那些蛮族,一次次养肥那些外族,反而让汉族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为什么教科书上没有五胡乱华而只有南北十六朝?为什么那黑暗时期汉族人民只是作为“粮食”的存在?为什么不能够还历史一个真相?还冉闵一个公平?从公元前到满清时期,汉民族一直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迫害,而那些坐拥中原江山的皇帝们总是以自以为是的宽宏态度对待外族,我们应该牢记现在的民族融合是付出了多少血腥与杀戮。为什么我们国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总是那么的狭隘?难道就不能做到公平客观严谨的评价么?孔子是圣人,难道他没有错的时候吗?我们总是喜欢把历史人物提升到圣人的高度,需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错的时候。众多的历史教材徒留下可悲与无奈曾被称为“食人魔族”的羯族介绍  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又称“羯胡”。晋人泛指杂胡为羯胡。魏晋时﹐主要分布在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的武乡﹑羯室一带。与汉人杂居。一、简介  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其族源有数说:曰为入塞匈奴19种中羌渠之后裔;或曰西域胡占主要成分;或曰即西域胡之一种。体貌特征类似于高加索人种。二、简史  1.东汉  东汉后的魏蜀吴三国,曹魏地处北方据有燕赵,而且实力最强。曹操在灭袁术、吕布、袁绍群雄之后又降乌桓,统一北方,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称魏王,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丕代汉立魏后,辖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境内除中原汉族外,还包括匈奴、鲜卑、氐、羌、乌桓、羯、卢水胡、西零等少数民族,其间的鲜卑、乌桓和匈奴较为强大。2.十六国——后赵  1)前赵、后赵的对峙与统治  后赵(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甘肃、辽宁的一部分)。  西晋灭亡后,匈奴族统治者刘聪占有了北方大部分土地。公元318年刘聪死,刘曜乘内部变乱之机,夺取政权,迁都长安称帝,国号为赵,史称前赵。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石勒反刘曜,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以河内等24郡为赵国,拥有民户29万,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石勒为巩固其统治,重用汉族人赵郡张宾为谋主,采用汉族的一些统治政策,国力日强。参照魏、晋王朝的法规,建立各种政治制度,设立学校,提倡经学,阅实户口,劝课农桑,对安定社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法政严苛,杀人甚多。实行“胡汉分治”,禁说“胡”字;称羯人为国人,称汉人为汉人;纵容羯人欺压异族,汉族人口在此期间大大减少。朝廷设有专门官吏门臣祭酒,管理羯人诉讼。公元321年,遣石虎进取幽州,俘刺史段匹磾,幽州、冀州、并州三州皆归属后赵。不久,石虎又率军进讨鲜卑郁粥于离石,郁粥逃奔乌桓,石虎悉降其众,继尔南下,尽收河南之地。前赵与后赵为争夺地盘,多次交战,公元329年,石勒攻灭前赵,并有关陇之地。后赵之地“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与江南的东晋政权形成北南对峙局面。石勒在位,实行过一些汉化政策。333年,石勒死,侄石虎夺取政权,施行暴政,民不聊生,于349年为冉闵所灭。羯人最后主要同化于汉族之中。羯人对汉族实行过系统的大屠杀政策,据称使中原汉族人口从1200万左右下降到400万左右。最终羯人制造的深重民族矛盾被冉闵点燃,冉闵即位前夕发布杀胡令,基本消灭了匈奴和羯族的主力,拯救了汉族。  2)冉闵灭后赵,前燕灭冉魏  石勒死后,石虎继位,于公元335年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石虎残暴,迫害臣民,在邺城大建宫室,筑楼台高阁,众役繁兴,加之征辽西、征东晋的穷兵黩武,终于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强烈反抗。公元349年,梁犊率边兵起义,打击了后赵的统治者。石虎病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帝位,自相残杀,后赵大将军冉闵(汉族人)乘机利用民族矛盾,攻杀后赵皇帝石鉴,夺取政权,国号魏,史称冉魏,仍都邺城。  冉魏政权排斥少数民族,大杀羯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史载杀死20多万人),引发了少数民族的联合反抗,公元352年,鲜卑族首领慕容氏从东北攻入冀州,冉闵兵败被杀,冉魏政权仅两年多就被灭亡了,但是冉魏政权时间虽短,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巨,它通过规模空前的血腥的民族复仇震慑了胡人,自此以后胡人不敢再大规模屠杀汉人。东晋政权对同族政权灭亡无动于衷,不久也为宋所代。三、民族融合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初立的270年间,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极为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也是民族间大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这种民族融合,先是为北魏、后又为北周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北周的统一又为隋朝的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东汉以来陆续移居内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一起反抗西晋的统治,但随着西晋政权的瓦解,各民族间又展开了割据称王互相攻伐的斗争,战乱不已,经济破坏,当各族人民不能生活下去时,又联合举行起义,在这种长期共同的斗争中,增进了相互了解,也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或成见。同时,各族人民在生产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不可分离的联系,但又保有各自的习尚,这是民族间一种进步的自然融合过程。到北齐、北周后期,鲜卑族及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和语言风俗习惯方面,在和汉族互相吸收、互相渗透中已显不出多大差别了。如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原只通行汉语和鲜卑语,孝文帝改制后,汉语就成为北方各族通行语言,北齐虽一度提倡鲜卑语,但北周统一后,汉语又成了流行语言。又如在民族习俗方面,内迁胡族的许多特点多半消失,匈奴的结发、乌桓的剃发、鲜卑的索发、羌人披发及服饰的左衽等大部消失。四、迁徙  羯族内徙及其在山西的活动  羯族内徙后居于上党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羯族徙居武乡的时间,仅凭现有文献记载已难以确证。关于羯族的族属问题,史籍记载也极少。《晋书·石勒载记》说:“石勒字世龙,初名,上党武乡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魏书·羯胡石勒传》云:“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乡羯室,因号羯胡。”又考《晋书·北狄匈奴传》所载,云入塞匈奴19种,其中有羌渠一支。王仲荦认为羯人是石国人。认为羯人高鼻深目多须、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个部落,又据《魏书》有者舌国,《隋书》有石国,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  七十年代以来,童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两汉时期,康居羁属匈,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童超:《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考证》,见《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4期。这个论证与文献记载更为切近,较为可信。)  羯族的活动见于记载的仅有石勒为并州刺史司马腾卖于河北、山东做奴隶。其后石勒先召集王阳等八人为“骑盗”,后又为“二十八大盗”。刘渊起兵后,石勒率所部响应,归附刘渊转战于并州。汉国刘聪继位后,两度授石勒为并州刺史。石勒由并州坐大,后又受命都督冀、幽、并、青四州杂夷,受封为上党郡公,又署其长子为上党国世子,移襄国建后赵,但并州、平阳、上党仍是他们的主要根据地。[编辑本段]种属  关于此问题,很多学者都有过较为深入的探讨,但至今仍未获得圆融的解决。考查众学者的论说,大体上有下列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来自匈奴,与匈奴同属,都俱“深目高鼻多须”特征,如王国维。  另一种:与匈奴有关但与匈奴不同属,似来自西域,如黄文弼。  第二种:与羌族有关,如吕思勉、钱穆。  第三种:西域月氏胡。如陈寅恪、姚薇元、王青。  第四种:与中亚康居有关,如谭其骧。  第五种:西域胡占较大比重的杂胡,如唐长儒。  第六种:呼揭国遗民,如陈可畏。  以上各说,见解分歧。而各家所持论据,大多只据两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文献资料。有关古代羯族的献资料遗留下来的不多,且东鳞西爪,有许多记载,它的真实性尚不无可疑;而学者又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资料进行诠释,遂致问题复杂化。  一般学者赞同匈奴是匈奴,羯族是羯族,二者不能混同。所以王国维的观点基本上已经否定;至于羯族与羌族有关的观点,主张者自己也没有提出论据,自难成立;尽管羯族来自西域的月氏说到目前被一般学者所认可,但第四说、第五说和第六说也有一定道理。[编辑本段]语言  羯族语言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是伊朗、阿富汗一带的印欧语言的方言,Tocharian(月氏)和Sogdian(粟特)也是如此。[编辑本段]宗教  羯的宗教是Zoroastry。这个宗教是起源于波斯。[编辑本段]民族消亡  冉闵在北方百姓拥护下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发起屠胡后,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消灭大量胡族,迫使其它胡族离开中原。一度基本扫清了中原。冉闵发起的复仇行动是当时汉人的绝地反击!  羯赵内乱时之机,“冉家军”阵斩羯族军士三万,又坑杀四万羯兵。羯族精锐尽失,这些都是羯族的青壮年男子,也是邺城二三十万羯人的亲人。他们对冉闵恨之入骨,冉军对邺城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山西南部的羯人和胡人(长的像姜氏胡人的汉人也倒了霉)也被报复的汉人杀尽,襄国灭亡羯人又被杀了一道。羯民族被基本杀绝。  只有一支不到一万人的羯族部族,向北投奔蒙古高原的鲜卑人,未被汉人消灭。后来鲜卑人帮他们报仇杀了冉闵,灭冉魏。鲜卑入主中原后,这支羯人一直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不过密月关系没过多久,鲜卑内战时变态地杀着鲜卑人,差点把鲜卑整民族给灭了。  其后在鲜卑人复仇性的打击下,这个部族残余的羯几千人在后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纳,提供他们美食收为雇佣军。后景之乱,这支不到万人的胡族在忘恩义的领导人后景带领下,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兽出没的不毛之地。仅屠健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后景之乱!  直到南梁将领陈霸先带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悼这支万人不到的好战顽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编辑本段]羯人真相  羯人乃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相比于匈奴本部,羯人的地位要低得多,羯人的基本社会单位还是长期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  羯人国家的建立者石勒以“石”为汉姓,暗示羯人的族称可能和“石”有关。蒲立本(1962)曾经指出,“羯”,古汉语音近似[Kiat],实际上是匈奴人对羯人的称呼,在匈奴语中,Kiat的意思正是“石”;这一假说可以在叶尼塞语中找到很好的证据支持。据此,汉人译写的“羯”这一名称实际上来自匈奴人,那么,羯人的自称是什么呢?《晋书》上说:羯人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羌渠”可能与吐火罗系统的“康居”有关,而吐火罗语中表示石头的词可能是Kank,这表明“羌渠”/“康居”很可能就是羯人的自称,他们的确和中亚古国康居/粟特等存在某种关联,但究竟谁是源谁是流、抑或两者都是流而源在别处,却就不易也不宜遽下断语了。近来王青(200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信仰与神话》一书中,对羯人的族源和宗教文化等方面作了不少较有价值的归纳和考证,以下对之稍作评介。   王氏综合先前各家考证之后指出,羯人实质上是被匈奴征服的内迁月氏部落,羯人的宗教为月氏的固有宗教,而与波斯、粟特的火祆教并不相同。关于月氏的族属,较新的研究表明,羌、突厥等的可能性很小,它更可能是属于印欧的吐火罗或伊朗系统。这样,羯人“高鼻深目多须”的种族特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由于从中原西北、河西、西域一直到中亚的大夏,沿途都正是或曾经是月氏的势力范围,因此当时西域有不少高僧前往中原传播佛教,对于羯人来说,这些高僧和他们语言相通、风俗相近,又熟悉他们的固有宗教文化,所以相处极为融洽,佛教也在中原得到了大力传布;后赵国师大和尚佛图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羯胡”一称并未随石赵的灭亡而消失,而是从晋至唐一直见诸史乘。虽然发生了冉闵煽动的对后赵国都内羯人的大屠杀,但作为一个很早便被匈奴征服的内迁月氏部落,羯胡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像北秀容的尔朱氏便是一支存活到北魏末期的羯人,他们在平定六镇之乱后开始衰败,但其部将之一、也是羯胡的侯景仍有足够的实力南下将梁国搅乱以至灭亡,另一部将高欢虽不是羯胡出身,却也深受其文化之影响,由是后来在北齐宫廷中出现祀胡天的风俗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唐代,随着突厥的亡降,作为其重要组成和同盟的昭武九姓胡人大批被迁往华北北部一带,“羯胡”、“九姓胡”、“杂种胡”等称呼都用来指这些胡人,所以当安史之乱爆发后,史、诗之中的“羯胡”字样屡见不鲜,安禄山也多次被时人称作“羯胡”。   从残汉三国开始,一直持续到残唐五代,有众多月氏军队参加的董卓之乱和马超、韩遂的西凉之乱,以屠各刘渊和羯胡石勒为主发起的刘石之乱和五胡乱华,羯胡尔朱的乱魏和羯胡侯景的乱梁,月支人王世充在隋末大乱中的称帝建国,以及以羯胡为主发起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这些都可统称为“胡羯乱华”。“胡羯乱华”其实是对中国中古历史上多次种族动乱的概括性称呼,“五胡乱华”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而作为这些动乱发起的主要民族之一的羯人/月氏民族,则在历次事变中均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究其原因,恐怕还得从他们在种族、语言、文化、宗教、商业等多方面与华夏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之中去寻找。[编辑本段]传奇羯人  从东汉末年张角起义开始,中原地区动荡不安,战乱迭起,百姓苦不堪言。公元四世纪,邢台在战火纷飞里再次迎来了辉煌,这次定襄国为国都的人是一个叫石勒的羯族皇帝。因“国”在赵地,为与匈奴贵族刘曜建立的前赵区分,史称“后赵”。  石勒原是山西上党武乡人,少年时,曾随乡亲在洛阳做买卖,一度逃荒于雁门,在武安为人佣耕时为乱军抓去,卖给山东仕平财主师欢家作奴隶。石勒志向远大,骑马射箭,武艺精通,胆识过人,善于相马,一来二往,就和管马的汲桑交了朋友。乱世出英雄,这话一点不假,石勒和汲桑起事,召集十八个穷苦人组成小骑兵队,纳汉人张宾为谋士,一路冲杀,挫败了所有的对手,统一了北方。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单于、赵王位,荣登皇帝宝座,改元建平,依张宾之言,定都襄国。  从奴隶到皇帝,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验证了陈胜那句话:“王侯将相哪里一生下来就是呢!”  石勒出身贫困家庭,没上过学,不懂汉字,却明白事理,倒也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石勒十分重视人才,在城四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几个学校,还亲自到太学监考,对优秀者加以褒奖。  石勒定都襄国时,城池破败,原有的赵都建筑几经沧海,早已荡然无存。石勒按周礼建宗庙社稷灵台,营造东西官署,历十八年完成了都城的建设。都城周长九里十三步,四角有子城拱卫,名“建平大城”。都城建四门,在永丰门摆上从洛阳拉来的铜马和翁仲,在城内修造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太武殿、徵文殿、单于庭、东堂、西阁、崇训宫、百尺楼、后宫等宫殿群,其中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用名贵的大理石铺设装饰,下面是暗藏的房间,可以盛下五百名卫兵,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巍峨的太武殿,东西长有七十五步,南北长有六十五步,漆金的瓦当,纯金的柱子,纯银的楹联,珍珠的帘子,玉石装饰的墙壁,富丽堂皇。太武殿造好了,邺城的东西两宫同时完工。石勒命人把巨大的晷影从西晋的国都洛阳拉来,摆在单于庭上,用来观测日影确定时刻。命工匠把三十九个功臣的画像雕刻在石匣子上,放在建德殿前,以感念他们的功绩。第八殿显阳殿后是灵风台,是遴选宫女的地方。后宫一万多宫女穿着华丽的衣服,赏玩着无数的珍宝,其中女官分八等,嫔妃规定了名称和级别:昭仪、夫人、淑仪、美人视男等。城外有明堂、太学、灵台、桑梓苑、沣水宫等附属建筑群。  国家强盛了,石勒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全部搬迁到襄国来,把朝臣官员包括贵族三百户迁至崇仁里。这条胡同现在叫崇里街,墙边散落着风化了的抱鼓门墩和上马石,古韵犹存。  后赵时期的襄国,有着好几十万的人口,生活居住着汉、羯、匈奴、鲜卑、氏、羌、回回、契丹等族人,大街上随时可见深目高鼻卷头发拉着骆驼的波斯商人。有人说,中原汉人自石勒以后极少有纯正血统的,纯正的汉人在石勒以前就已经南迁江南,他们的后代据说是现在福建一带的客家人。  石勒有自知之明,非常谦虚。石勒设国宴款待高丽使臣,酒到半酣,石  羯族勒便问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个皇帝相提并论呢?”徐光说:“陛下您应该高过汉高祖刘邦,比您高的仅仅是轩辕黄帝。”石勒笑道:“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我没有那么大的功绩,基本上和光武帝差不多,假如我能遇到汉高祖,我会向他俯首称臣。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可不能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欺负孤儿寡母篡夺人家的天下!”群臣听罢,对皇帝石勒诚服极了,都跪下高喊万岁。  但是,后赵的都城很快地消失了,石勒死后传位于太子石弘,石虎杀死石弘夺取了帝位,后赵就变了味道。石虎病死,石氏家族为争皇位内讧,相互残杀,同归于尽。石虎的养子冉闵是汉人,恨透了羯人,干脆一把大火烧了襄国,都城宫殿顷刻化为乌有,襄国数十万百姓在战火中流失殆尽,邺城(今河南临漳)里石虎后宫的数万佳丽被分食吃光,一个强悍的羯族从此在中原大地上灭绝消失。后赵昙花一现,在血腥里瓦解迸散。  公元351年(后赵永宁二年)4月,石勒的儿子石祗被杀死,后赵灭亡。次年,冉闵战死,后赵传国六玺为东晋所获。
本文档为【五胡食人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08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1-17
浏览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