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冯增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冯增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举报
开通vip

冯增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国家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冯增俊 【摘要】 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今年7月国家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这预示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

冯增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国家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冯增俊 【摘要】 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今年7月国家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这预示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这既是中国比较教育学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研究这一新的发展中的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和比较教育学科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创建大国教育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时代任务 新《纲要》的颁布,为中国教育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也向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为比较教育学科的转型和发展指出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同前几次教育工作会议以及颁布的相关《纲要》差别在于,前者更注重满足民众基本教育需求,而后者则更注重推进一个大国的伟大崛起和复兴。一句话,积极推动创建大国的新教育,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面临的崭新的学科任务。 任务一,推进中国创建一个以教育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新体系。 《纲要》在审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建立一个依靠发展教育为基础的新社会,使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华民族能进入世界先进国家之林的宏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就是要使以往以介绍补缺为主的比较教育研究转向创建以教育作为社会创新主导的大国发展体系成为比较教育的新研究任务。正视这一发展,对把握及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未来工作目标和学科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大国计划,推进高水平普及教育运动。 为了实现《纲要》走向大国的民族复兴,需要大力实施全面的普及教育,不仅要实施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教育普及运动,从原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升到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普及教育,而且着力创建普及型全民终身教育新体系,逐步施行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的22年普及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中国比较教育不仅要走出以往狭义的普及教育,更重要是要使这些目前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见到的普及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逐步转变成为中国教育的基本形式,最大地满足民众教育需求。这是中国走向大国的基础,中国比较教育学只有积极参与实施这个伟大任务,这不仅决定着总任务的实现,也关系到中国比较教育学的生存和发展。 任务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 《纲要》提出的另一重大任务是中国教育必须从数量普及转向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创办一批有国际水平的名大学,培养大量的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对此,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目标要转向:一是全力促使从原先重于规模扩张的教育研究转向以提升教育质量的研究;二是推动变革偏重分数及升学率的教育,转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倡导提升中国公民素质水平;三是推动中国科技走向自主创新发展,创建一批高水平国际知名大学,特别是建设一批引领中国产业走向世界经济前沿的高端学科,形成新的科技研发中心,以策应中国走向大国的战略发展。 任务四,推进教育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 新《纲要》的颁布和召开这次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赋予新时代中国教育推进现代模式转型的任务,这就要求比较教育学要推动中国从现行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转向以创新型教育主导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说第一次会议是要促使中国教育拨乱反正、推进正规化教育,以及后来两次旨在推动教育更快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话,那么这次《纲要》的核心则在于创新教育,走向大国。这就必须在研究国际经验下批判“教育就是读书”的传统教育认知,批判“读书做官”的狭隘小农思维,结束“战争决定论”或抑“教育总量论”,去除中国传统教育中浓重的保守性和功利性, 大力倡导建立起以创新为导向的新教育体系,从满足基本教育需求转向建设教育强国,形成一种由教育主导社会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一种反映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文明、博学、上进、繁荣昌盛的泱泱大国。 实现以上这四大教育任务,需要全体中国公民的努力,也需要比较教育学者对未来发展的时代把握和新的学术贡献。 二、走向强国教育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转型 比较教育研究是从借鉴国际教育经验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开始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科要正视中国教育改革,积极相应响应新《纲要》提出的教育任务,参与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面对走向大国,创建中华强国的大教育改革,中国比较教育学应当积极推进和参与教育改革,实现学科研究体系三大转变,即建立全新的研究视野,全新的研究定位和探索中国新教育发展的独特思路,做出比较教育学科的独特贡献。 第一,正视新时期的教育任务,以大国的责任和思维来开展新的教育研究。 首先,中国比较教育学科要以《纲要》提出的创建大国的教育任务为己任,在走向大国下,转变教育研究视角,从引进各种教育方法转向重视从创建大国的角度审视国际教育经验,分析和吸取各种教育成果,使之推陈出新,积小步于创大国之下,使眼下的各种研究都与未来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成为走向未来的阶梯。如从研究国际九年义务教育经验,转向探讨国际全面普及教育进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经验。其次,按创建大国的教育思维开展研究,方能有效运用和借鉴国际教育经验,为创建中国教育发展模式服务;同时,强化大国的教育思维,也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民族责任,摆脱对国外教育研究中的枝节纠缠,如从民族未来发展研讨国际普及教育经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更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建更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大学等。再次,倡导大国教育思维,有助于在走向大国的设计下把教育的过去与当代及未来联系起来,扬弃传统,在统摄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中创新教育理念;同样,坚持大国教育思维,也能给予比较教育研究一个重要的教育支点,把各种零散的教育经验和新发展按走向大国的设计统整联系起来,加以提升发展,使之成为服务中国未来的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 第二,正视当代教育发展问题,以把握现代教育规律来推动新的教育改革。 《纲要》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宏伟任务,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转型升级的历史作用,即既要定位于研究当代中外教育发展问题,又要重视从偏重学习国外具体教育经验转向研究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发挥比较教育探讨教育规律的学科作用。 例如,在推进教育普及上,一是从简单移植国际普及教育做法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不照搬如美国那样普及教育的做法;二是从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转向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重视从普及初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的阶段性和不同模式;三是提出从普及教育到免费普及义务教育,进而创建包括人一生及不同教育形式在内的全民普及教育体系的战略设计。这些都是把握普及教育规律下结合中国特定实际,才可能找到一种有意义的道路。 第三,正视中国教育发展实际,以变革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纲要》提出中国走向大国教育的重大时代任务,其核心内涵是创新。这一创新是比较教育学科将研究获得的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运用于独特的中国教育实际的结果,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一是中国要以发达国教育为榜样,但是中国国情不同,不可能照搬这些国家的做法,例如高考制度,既要考试,依据相应分数招生,又不能单纯分数而要考虑到个人的实际发展,为此要建立一个分数下结合个人发展的招生体系;二是中国作为后发型国家,在移植先进国家经验实现跨越性发展下,存在着许多同早发型国家有本质不同的教育问题。例如,美国普及教育后逐步形成依个人实际能力和志向参与多样选拔竞争的教育体制,所有学生都在同样的学校中按个人实际多元选择进行合理分流;但是中国则依然突出一统性的单一高考竞争,以分数为依据的一元性选择,全日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立的双轨制。三是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实际将是中国比较教育面临重大转变,既提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性, 也关注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更应重视推进这些工作的中国教育策略。例如创办高水平大学中,引进相关的教授和创立符合现代教育规律要求的大学制度同等重要,但是其推进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这里,中国比较教育学科要善于把世界教育发展研究与特定中国元素相结合,使个别教育与教育全球化相互动,继承与借鉴及创新相得益彰,在吸收统合中推动教育的转型升级,把教育规律创新地运用于中国教育发展实践。 三、建构创新型国家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 面对中国新时代教育的宏伟目标,担负其比较教育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推进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时代转型,建立新的科学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建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新的研究定位。 面对中国在世界的崛起,既要看到中国崛起中的未来前景,又要重视中国走向未来的内在困难。一是重新设定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工作体系,打破目前偏重“既有事实”的教育现象表层研究,探讨教育发展的内在趋势,特别是加强对早发型发达国家与新型国家及欠发展国家教育发展不同特征的研究,探析现代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并以此探讨中国独特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二是设定新研究领域,走出以国家为单位的研究视界,建立起包括世界与中国、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等多边互动性教育研究视界,为探讨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三是重视整体教育发展研究,强化对地区间教育发展与现代教育改革的作用。 确立这种新的研究定位,一是有助于走出以往简单介绍国外教育情况的研究,提升比较教育研究视野,使具体单一教育研究转向整体宏观研究;二是整体宏观研究有助于学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把握,把学科发展置于更高更有利的高度上服务中国发展,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和作用力;三是有助于把国际教育与中国教育相互动,全面转变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能力。 第二,建立以创新为基点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 随着《纲要》的大国教育实施,中国教育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愈发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国家发展模式的趋势,这也给比较教育提出转变原先研究分析框架的要求。一是从重于当代教育研究转向把研究历史的教育与研究当代及未来教育相结合,从中探讨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教育的现代演进;二是把研究世界教育与研究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使教育发展规律演变成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三是把对国际教育现状研究与探讨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以达致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研究。考察表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日益重要。随着二战前经济发展带动教育,战后变为教育发展与经济相适应,到80年代后转向教育优先发展并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就提出中国比较教育要适应和推动这一重大战略性转变,要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宏观整体把握和对未来预测及设计功能,才能真正达致宏观与中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把握教育发展的长远未来走向。 第三,重视比较教育学科辩证思维的理性研究。 《纲要》提出走向大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这一伟大时代任务,既使中国比较教育面临新挑战,同时也是一次促进学科时代创新的重大机遇,而能否实现这个重大任务的实现,又取决于学科研究框架能否从现象性描述研究转向把握规律的辩证理性研究。 一是要形成为推进以上研究任务的新的研究分析框架,从早期的移植国外教育的形式借鉴转向引介式的经验借鉴,再到从研究教育规律上把握教育改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推进学科分析框架从全盘借鉴到经验借鉴,再到理性借鉴的时代转型。例如创建高水平大学上推进的三大发展:第一,要形成研究高水平大学的国际视野,从研究研究办大学的具体做法,转向探讨现代高教制度和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国际经验。第二,重视对现代高教模式和创办名大学的特征的研究,走出简单套用国外高教指标,如强化研究推进现代高教制度以及与创办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基本规律研究,探讨名大学相关机制以及与普通高校、与国家教育制度的联动特征及规律。第三,重视创办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研究,特别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国情下,如何吸取国际经验创办倡导现代高教理念又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新型高水平大学,走出一条中国高教教育发展之路。在这里,要求中国比较教育学者视野应更广阔,思维应更集中,更应兼顾中外教育的差异和互动性。 二是要推进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实现从重于引进的比较教育转向发展能服务于中国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比较教育研究体系,推动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在这个进程中,既要秉承从早期的译述研究,如庄泽宣著述及而后多本《比较教育学》等理论建设,到王承绪、朱勃及顾明远主编的《比较教育》第一阶段学科理论体系发展的成果;以及1996年后以相继出版顾明远、王英杰及冯增俊等三部重要比较教育学著作为标志, 首次把比较教育学与国家发展与现代教育发展联系起来的第二阶段学科理论建设成果,又要进一步推进2008年《当代比较教育学》 出版所开始的第三阶段比较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新探索。在走向创新型国家的研究任务推动下,必然要促使对现象的描述性研究、事例的经验性研究转向规律的辩证原理性研究,并在辩证理性研究上赋予描述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以新的研究意义,把原来低阶段的研究分析框架转变为高阶段下一种研究方法,从而使辩证理性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更丰富更深入更能把握未来教育的整体战略发展。 三是形成大国教育研究的工作方针和研究团队,重视建构面向当代教育改革,面向本国教育实际,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的研究方针,进行立体型全方位的研究。数十年来,中国比较教育学走过了从简单移植到创新发展,从表面模仿到本质扬弃,从绝对批判到辩证融合的转型过程,形成了四大研究特点,即重视学科服务社会的功效性、重视全球视野下整体性战略发展、重视参与现代化下改革实践性、重视专业化下学科科学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如著名比较教育学者王承绪、顾明远、梁忠义、钟启泉、王英杰等,以及诸如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谈松华、陈学飞、闵维方、朱永新、袁振国等都曾主持过重要的国际教育项目。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比较教育在迅速改变以往述而不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洪流中,逐步形成了三级塔型研究模式,包括顶端层为少数素质高、专业性强、研究成果的统摄力强且范围广的精英科研团队,中间层为开展实践性重要研究并担负普及比较教育方法和发展学科重要工作的大量受过专业训练者,基础层为广大应用比较教育研究成果的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 比较教育学科的创新也是为了中国教育的创新,在于创建起教育主导社会发展的新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也才能真正从资源大国走向资源强国。这些,都需要我们既要下决心去除中国传统教育中浓重的保守性和功利性,挽救被曲扭的童心,赋民族未来于学校,也需要《纲要》超越对以往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某种工作性的罗列。因为最重要的是为中国提供一种走向未来的新模式,并依次对各种教育行为进行深刻把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7.22. 2. 顾明远.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重建和发展,第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论文,2008-10-11. 3. 王承绪 顾明远. 比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顾明远. 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J]. 北京:百科知识,1981(5) 5.王承绪. 比较教育学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 王英杰. 比较教育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 冯增俊. 比较教育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8. 王英杰. 比较教育学的定义问题浅议[J]. 外国教育研究, 1993.(3). 9.顾明远. 中国比较教育的名与实[J]. 外国教育资料, 1991.(1); 10.顾明远. 知识经济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 11.李现平. 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15. 12. 顾明远 总主编:比较教育论丛[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3.冯增俊 陈时见 项贤明. 当代比较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4.冯增俊. 论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新阶段[J]. 北京: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指出教育是民族发展基础的认识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乃在于实施走向未来的实践设计。在这一点上,我们未能发见《纲要》对中国未来如何解决发展模式问题、饱受批评的高考统考制问题,特别是“为何教育越发展,学生负担越重而创新力越弱”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这些都是无不令人遗憾的缺失。这种缺失正是表明我们走向大国的真正距离。   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读到类似美国1983年国家教育质量委员会发布的告全国人民书——《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那种高度责任感的气吞山河又振聋发聩、鞭辟入里的警世之言。这或许正是我们同这个大国之间的最本质区别,一种教育观即教育思维的区别,即大国与小国的区别。 � 冯增俊,男, 海南琼海人, 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比较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人类学等。 � 茅以轼.中国教育太功利. 羊城晚报2010.5.25;又见“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 http://const.net.cn/n/20100514/2876160.htm � 顾明远 薛理银 著. 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17. � [日]冲原丰 著,刘树范、李永连 译. 比较教育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8. 冯增俊. 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新阶段,比较教育研究. 2008.11. � Kandel, Comparative Education, Greenwood Press, Publishbers,1933, p.ⅩⅨ.参阅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3. � 顾明远、薛理银 著. 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王英杰. 比较教育学,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7. 冯增俊. 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 冯增俊 陈时见 项贤明 主编. 当代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PAGE 1
本文档为【冯增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02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1-2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