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

举报
开通vip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 2.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3.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80—82页 四.先学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五.当堂训练 1.拿出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2.课本做一做。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什么?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又可以分为什么?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83—84页 四、先学. 1.小组活动: (1)出示实物,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五:当堂训练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 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布置作业】 图形的拼组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让学生明确: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 第95~ 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1、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95—97页例一、例二。 2.学做97页做一做第1、2题。 四.先学 1、 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五.当堂训练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六.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 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 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 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课本98—99页的3--8题 四.先学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2、 解决问题 1、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100页例3。 课 型:新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用不同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100页例三 四.先学。 1、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 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 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 小组合作要求: (1) 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 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 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 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五.当堂训练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第104页例4。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 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100页的例4. 四.先学.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 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 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 (8.42+8.58)+(8.46+8.54) = 17+17 = 34(秒) 4、 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五、当堂训练 1、 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 ⑵指名汇报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 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小数的加减口算、笔算能力。 2.对于具体问题,能根据有关定律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做练习十八. 三.先学 1.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2、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 解决问题 1、P105 4 2004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 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 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 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4、 作业: 5、 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 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 2.提高计算能力. 三.出示练习题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列式计算: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5.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四.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08—109页的例题。 五.先学.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画折线统计图. 2.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二.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三、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四.当堂训练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 2.会用折线统计图做出简单的判断. 二、出示练习题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四.当堂训练: 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课前准备: 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 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 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 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 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 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谁来汇报一下? 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 那20棵树呢? 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 那30棵呢?(2人说)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植树问题. 2.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师生交流: 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 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 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 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 交流。 6. 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 基本练习: 师:近几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一个个休闲广场的建立,一条条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为一座具有内涵与魅力的花园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关胜利路步行街有这样一些信息。 那同学们能根据题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第二步为什么要加1? 师:刚才这道题同学们解答得很顺利。 师:现在把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能很顺利的解答? 师问: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师:虽然邓老师对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是没有难倒同学们,那刚才在做这两题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题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再讨论)。 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第一题是根据总长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路灯的盏数,而第二题是根据路灯的盏数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总长,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2. 变式练习: 师:2005年最受关注的两个人物,你们知道是谁?他们就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和费俊龙,神六号的成功发射,让人们欢心鼓舞,作为一名中国人也为之自豪。你们知道吗,宇航员叔叔他们是每2小时(师读题)。 听了这3位同学的想法,你们会支持谁?说说理由! 3. 综合练习。 师:中国的体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谁?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再一次为他助威、呐喊!根据信息,学生讨论,借助计算器算出刘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前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2.能用这种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先学、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设计意图: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把所学知识运动到游戏中。]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四、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3   4   5   6   …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五、运用规律,当堂训练.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在教室内围一围。) 4.请你思考:(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欢乐情景。)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5.请你设计:(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景。)        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1) 复习概念 (2)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1、 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2、 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
本文档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09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