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

举报
开通vip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副组长:王群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成员: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王群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朱继华安徽省泾县汉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善金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王丁玲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王浩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杨世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姜坤安徽师范...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安徽省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副组长:王群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成员:章锦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王群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朱继华安徽省泾县汉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善金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王丁玲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王浩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杨世河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姜坤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144654269"第一章规划总纲PAGEREF_Toc144654269\h1HYPERLINK\l"_Toc144654270"一、规划范围PAGEREF_Toc144654270\h1HYPERLINK\l"_Toc144654271"二、规划期限PAGEREF_Toc144654271\h1HYPERLINK\l"_Toc144654272"三、规划性质PAGEREF_Toc144654272\h1HYPERLINK\l"_Toc144654273"四、规划目标PAGEREF_Toc144654273\h1HYPERLINK\l"_Toc144654274"五、规划原则PAGEREF_Toc144654274\h2HYPERLINK\l"_Toc144654275"六、规划依据PAGEREF_Toc144654275\h2HYPERLINK\l"_Toc144654276"第二章规划区概况PAGEREF_Toc144654276\h3HYPERLINK\l"_Toc144654277"一、区位背景PAGEREF_Toc144654277\h3HYPERLINK\l"_Toc144654278"二、自然背景PAGEREF_Toc144654278\h3HYPERLINK\l"_Toc144654279"三、人文背景PAGEREF_Toc144654279\h4HYPERLINK\l"_Toc144654280"四、旅游背景PAGEREF_Toc144654280\h5HYPERLINK\l"_Toc144654281"五、问题诊断PAGEREF_Toc144654281\h6HYPERLINK\l"_Toc14465428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PAGEREF_Toc144654282\h8HYPERLINK\l"_Toc144654283"一、旅游资源类型PAGEREF_Toc144654283\h8HYPERLINK\l"_Toc144654284"二、旅游资源强度PAGEREF_Toc144654284\h8HYPERLINK\l"_Toc144654285"三、旅游资源集聚PAGEREF_Toc144654285\h8HYPERLINK\l"_Toc144654286"四、旅游资源评价PAGEREF_Toc144654286\h9HYPERLINK\l"_Toc144654287"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PAGEREF_Toc144654287\h11HYPERLINK\l"_Toc144654288"一、泾县目的地旅游市场现状PAGEREF_Toc144654288\h11HYPERLINK\l"_Toc144654289"二、泾县客源地旅游市场调查PAGEREF_Toc144654289\h12HYPERLINK\l"_Toc144654290"三、旅游市场需求趋势PAGEREF_Toc144654290\h14HYPERLINK\l"_Toc144654291"四、旅游目标市场定位PAGEREF_Toc144654291\h15HYPERLINK\l"_Toc144654292"五、目标市场潜力分析PAGEREF_Toc144654292\h16HYPERLINK\l"_Toc144654293"第五章旅游定位与功能分区PAGEREF_Toc144654293\h18HYPERLINK\l"_Toc144654294"一、旅游竞合分析PAGEREF_Toc144654294\h18HYPERLINK\l"_Toc144654295"二、旅游区总体定位PAGEREF_Toc144654295\h21HYPERLINK\l"_Toc144654296"三、规划总体布局PAGEREF_Toc144654296\h22HYPERLINK\l"_Toc144654297"四、分区定位PAGEREF_Toc144654297\h22HYPERLINK\l"_Toc144654298"第六章旅游优先项目与策划PAGEREF_Toc144654298\h27HYPERLINK\l"_Toc144654299"一、旅游建设项目PAGEREF_Toc144654299\h27HYPERLINK\l"_Toc144654313"二、旅游经营项目PAGEREF_Toc144654313\h36HYPERLINK\l"_Toc144654314"三、项目建设时序与投资估算PAGEREF_Toc144654314\h37HYPERLINK\l"_Toc144654315"第七章旅游形象定位与营销PAGEREF_Toc144654315\h39HYPERLINK\l"_Toc144654316"一、旅游形象定位PAGEREF_Toc144654316\h39HYPERLINK\l"_Toc144654317"二、旅游形象设计PAGEREF_Toc144654317\h39HYPERLINK\l"_Toc144654321"三、旅游营销策略PAGEREF_Toc144654321\h42HYPERLINK\l"_Toc144654322"第八章旅游基础工程规划PAGEREF_Toc144654322\h45HYPERLINK\l"_Toc144654323"一、交通规划PAGEREF_Toc144654323\h45HYPERLINK\l"_Toc144654324"二、给排水规划PAGEREF_Toc144654324\h45HYPERLINK\l"_Toc144654330"三、电力规划PAGEREF_Toc144654330\h47HYPERLINK\l"_Toc144654336"四、电信规划PAGEREF_Toc144654336\h48HYPERLINK\l"_Toc144654337"五、环卫规划PAGEREF_Toc144654337\h48HYPERLINK\l"_Toc144654341"第九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1\h50HYPERLINK\l"_Toc144654342"一、规划原则PAGEREF_Toc144654342\h50HYPERLINK\l"_Toc144654343"二、住宿设施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3\h50HYPERLINK\l"_Toc144654344"三、餐饮设施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4\h51HYPERLINK\l"_Toc144654345"四、商业设施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5\h51HYPERLINK\l"_Toc144654346"五、管理设施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6\h52HYPERLINK\l"_Toc144654347"第十章旅游产品线路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7\h53HYPERLINK\l"_Toc144654348"一、旅游产品定位PAGEREF_Toc144654348\h53HYPERLINK\l"_Toc144654349"二、旅游线路规划PAGEREF_Toc144654349\h54HYPERLINK\l"_Toc144654350"三、旅游线路组织PAGEREF_Toc144654350\h54HYPERLINK\l"_Toc144654351"第十一章旅游解说系统规划PAGEREF_Toc144654351\h56HYPERLINK\l"_Toc144654352"一、解说系统功能PAGEREF_Toc144654352\h56HYPERLINK\l"_Toc144654353"二、解说系统规划PAGEREF_Toc144654353\h56HYPERLINK\l"_Toc144654360"第十二章旅游景观系统规划PAGEREF_Toc144654360\h60HYPERLINK\l"_Toc144654361"一、景观现状分析PAGEREF_Toc144654361\h60HYPERLINK\l"_Toc144654362"二、景观系统规划PAGEREF_Toc144654362\h60HYPERLINK\l"_Toc144654365"三、典型景观规划PAGEREF_Toc144654365\h61HYPERLINK\l"_Toc144654370"第十三章旅游生态安全规划PAGEREF_Toc144654370\h63HYPERLINK\l"_Toc144654371"一、旅游环境容量PAGEREF_Toc144654371\h63HYPERLINK\l"_Toc144654376"二、资源环境保护PAGEREF_Toc144654376\h64HYPERLINK\l"_Toc144654377"三、生态环境保护PAGEREF_Toc144654377\h65HYPERLINK\l"_Toc144654383"四、生态安全保护PAGEREF_Toc144654383\h66HYPERLINK\l"_Toc144654390"第十四章居民社区调控规划PAGEREF_Toc144654390\h67HYPERLINK\l"_Toc144654391"一、旅游区与居民关系PAGEREF_Toc144654391\h67HYPERLINK\l"_Toc144654392"二、居民社区现状分析PAGEREF_Toc144654392\h67HYPERLINK\l"_Toc144654393"三、居民社区调控原则PAGEREF_Toc144654393\h68HYPERLINK\l"_Toc144654394"四、居民社区调控规划PAGEREF_Toc144654394\h68HYPERLINK\l"_Toc144654395"五、外来人口调控措施PAGEREF_Toc144654395\h69HYPERLINK\l"_Toc144654396"六、建筑风貌调控措施PAGEREF_Toc144654396\h69HYPERLINK\l"_Toc144654397"第十五章分期建设规划PAGEREF_Toc144654397\h71HYPERLINK\l"_Toc144654398"一、分期建设原则PAGEREF_Toc144654398\h71HYPERLINK\l"_Toc144654399"二、分期建设内容PAGEREF_Toc144654399\h71HYPERLINK\l"_Toc144654400"第十六章旅游规划实施保障PAGEREF_Toc144654400\h73HYPERLINK\l"_Toc144654401"一、健全景区管理机构PAGEREF_Toc144654401\h73HYPERLINK\l"_Toc144654402"二、加强旅游区域合作PAGEREF_Toc144654402\h73HYPERLINK\l"_Toc144654403"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PAGEREF_Toc144654403\h73HYPERLINK\l"_Toc144654404"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PAGEREF_Toc144654404\h74HYPERLINK\l"_Toc144654405"五、加强旅游安全管理PAGEREF_Toc144654405\h74HYPERLINK\l"_Toc144654406"六、加强项目建设环评PAGEREF_Toc144654406\h74HYPERLINK\l"_Toc144654407"七、积极寻求多方支持PAGEREF_Toc144654407\h75HYPERLINK\l"_Toc144654408"八、建立决策支持系统PAGEREF_Toc144654408\h75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百岭景区,东南至322省道与园林村入口处,西至柏岭(沿两侧的山脊线划分的自然、完整的谷地),总面积11.47平方公里,以纸棚至柏岭为重点。二、规划期限近期:2006—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三、规划性质本规划是规划期内百岭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在对百岭旅游发展科学、准确定位的前提下,以旅游产品组织为核心,通过对百岭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空间用地的控制,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市场、旅游交通及各种旅游产业要素的规划,为百岭旅游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四、规划目标本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正确处理泾县东部生态资源优势价值置换、沿江(青弋江)沿线(新322线、205线)整体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依据泾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泾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东部地区以及沿江沿线地区综合开发和产业布局、滨江(青弋江)城镇建设等,围绕沿江沿线产业带发展、滨江新城镇建设,利用滨江优势、大交通改善及红色旅游发展(特别是2006年王稼祥诞辰100周年纪念)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长三角都市圈,接轨上海,呼应“两山一湖”,延伸泾县的百岭,通过百岭的资源创新整合,合理配置旅游产业结构、以宣纸文化为内涵、休闲旅游产品为特色,发展特色旅游,达到百岭旅游与泾县东部地区、沿江沿线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之目的,在规划期内,将百岭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博览苑,成为“两山一湖”旅游新的增长极与国家AAAA级旅游区。五、规划原则适度超前与规划协调原则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市场营销导向原则物质开发与非物质开发相结合原则产品—形象双重驱动原则区域网络与系统联动原则六、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安徽省宣城市旅游总体规划》2004《泾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泾县县城总体规划》1998《安徽水西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2005第二章规划区概况一、区位背景1.1地理区位规划区地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泾县位于北纬30º21′-30º50′,东经117º57′-118º41′之间,长江中下游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水西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公园总面积2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9.6%。主要景点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国宣纸博物馆、三吴纪念馆、水西双塔、宝胜禅寺、太子泉、百匾堂等。1.2交通区位规划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泾县县城仅约2公里,紧邻205国道和322省道,紧依青弋江水路。距离芜湖机场约80公里,南京机场约120公里。1.3市场区位规划区距宣城市45公里、芜湖市70公里、黄山市115公里、马鞍山市120公里、南京市170公里、合肥市233公里。背依省内主要客源市场、紧邻长三角市场。2小时旅游市场圈内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出游能力强。1.4旅游区位宏观上,泾县位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区的中心,地处“两山一湖”世界级旅游圈的黄金廊道上,这种良好的区位背景,使得泾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微观上,规划区属于泾县生态、文化旅游带布局中,文化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旅游节点。二、自然背景2.1地质地貌从宏观来说,泾县具有丰富的地貌特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从微观来说,项目区属于平原丘陵地形,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2.2土壤生物规划区内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成土以砂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残积物为母质。区内山体土层特质明显,上部土层较薄,中下部土层较厚。园内植被多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青檀、毛竹、杉木等为主,动物种类多。2.3气候水文规划区地处北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年变化幅度不大。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区内峡谷地形复杂多样,水资源丰富,溪水长流,水质优良。三、人文背景3.1社会经济宣城市:2005年,宣城市总,国内生产总值251.5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49元(折合1193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泾县: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35.47万人,其中。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30元,以林木、茶叶收入为主。规划区:园林村共有457户,1557人,其中粮农300户、1000人,农业157户、557人。村辖10个村民组,规划区内主要有程家组和林业组2个村民组,共93户,378人,属于粮农户。规划区内村民的主要生活与经济来源是毛竹、木材、茶叶,约占总收入的30%,外出务工和其他收入约占10%,在本村企业务工收入约占60%。2005年底,农民年人均收入达4000元,是泾川镇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村之一。3.2文化传承据《汉书·地理志》:丹扬郡有泾县,“泾水出芜湖”,泾县由此而得名。泾县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名闻遐迩。宣纸文化:泾县是国宝宣纸的发祥地和正宗产地,著名的宣纸之乡。其所产宣纸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宜书宜画、不蛀不腐,享有“纸口之王”、“千年寿纸”之美誉。自古以来,宣纸源于泾县、产自泾县形成了独特的宣纸人文文化。茶文化:泾县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明朝末年,居住在泾县黄田涌溪的罗隐和尚,又创制出风格独特的“涌溪火青”,并以其腰圆紧结,味甘香浓的特点享誉全国。红色文化:泾县是全省及至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8年,泾县厚岸双花园就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创建了革命武装和游击根据地。泾县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泾县厚岸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规划区:制作宣纸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青檀皮,但即便都是使用青檀皮,如缺乏原产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青檀皮的品质也不一样,所生产出的宣纸有很大区别。现在国家已对宣纸进行了严格的“原产地保护”,对宣纸的定义为“利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在泾县范围内,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由于历史的原因,泾县境内的青檀资源受到大规模的破坏,至今保存最多最完整的青檀林即分布于本区,这也使规划区成为宣纸文化传承的优势地域。四、旅游背景4.1旅游趋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依托宣纸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生态文化,着力打造文化修学、文化休闲、文化养生、文化观光旅游是本区方向,也契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休闲旅游。休闲时代已经来临,休闲经济已经萌动。%,预测到2010年,我国度假旅游收入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占到当年旅游总收入的51%。可见,休闲度假旅游正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旅游产品之一。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现实实践的必然选择,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乡村旅游以乡村原真性为特色,由于其资源载体的遍在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产业关联的带动性等特点,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安徽省旅游局在全国首次提出创建优秀旅游乡镇工作,并制定与实施《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村旅游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积极探索与不断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全国其他区域乡村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以乡村旅游的星星之火,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夯实我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基础,通过乡村旅游的串点、成线、带面,推动我省大皖南、泛巢湖、新皖北旅游区的辐射互济、一体化发展,必成安徽旅游大发展的燎原之势。4.2泾县旅游泾县地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发展旅游业有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004年全县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0.3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209人;旅游总收入1507万元,增长82%。2003全年旅游总收入1342万元,接待游客19.5万人次。泾县2000年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考虑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泾县的旅游业发展方向定位在生态旅游上。现已开发出“江南第一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游”、桃花潭景区和月亮湾景区等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产品,并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泾县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商贸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五、问题诊断5.1优势政府大力支持。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工作,旅游局对全县旅游景区点建设的指导、旅游企业发展的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重视、旅游行业管理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为本区旅游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持与鞭策。居民参与积极。项目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是生态园开发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山区居民民风淳朴,项目规划组对相关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开发意向的调查显示:由于相邻县市景区以及周边景点的旅游示范效应,村民渴望进行旅游开发,希望通过开发和发展以增加经济收益,这为生态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旅游区位较好。项目区区位优势突出,依托205国道和322省道,紧靠“两山一湖”旅游区,能够有效得到周边著名景区点的辐射与带动。同时,与黄山,九华山等风景区之间道路交通完善,通达性较好。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宣纸文化底蕴。5.2劣势区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人口集聚度不高,城市化水平低。规划区内的交通建设滞后。现有的道路是林场方面为进出林场而修建的简易交通干道,没有专为游览修建的步行道,少有适合游览的道路;大部分地区不具有硬质地面连接,逢雨雪天气,内部交通困难。规划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薄弱,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规划区内的用地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存在征地与居民部分拆迁的问题。区内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相对较弱。旅游开发方面的专门人才相对缺乏。5.3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村旅游大皖南旅游区的构建与旅游响应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推进宏观经济发展与休闲时代的萌动5.4威胁旅游资源的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规划区所处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旅游资源在生态性、文化性方面同周边业已形成的旅游景区点而言,具有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同时由于规划区开发起步较晚,处在相对的市场弱势地位,同质性竞争激烈。旅游市场的异质化程度高,市场敏感。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偏好日趋多元化,旅游市场越来越细分。项目区未来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部分客源依赖中转客源,即依赖周边景区点的中转、分散客源,专门为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修学、文化考察、进行农事体验等来项目区的游客有待激发与开拓。市场敏感,同时较多受其他周边景区的客流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影响。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一、旅游资源类型根据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规划组对项目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摸清了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性质、分布、价值、存在环境、利用现状和开发条件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整理与系统分析。从总体上看,项目区内的旅游资源可分为4大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8大类的1/2。地文景观:规划区地处水西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谷地型旅游景观,地貌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良好的视觉冲击力与审美趣向。此处山峰海拔最高约米,整个谷地长约7公里。水域风光:谷地内地形起伏多变,经规划组实地考察有潭7处,形成叠水景观2处,谷地常年溪水潺潺。生物景观:规划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植被类型多样。其中保存了大面积的青檀林(中国宣纸的优良原料,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植物)最有特色与开发价值。另外,区内大面积的毛竹林,使植物景观呈现多样性与多变性。遗址遗迹:规划区内有宣纸作坊旧址,位于林场基地。二、旅游资源强度规划区内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价值已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与期待,但就总体而言,区内旅游资源的强度效应较弱,同质化程度较高,是本区旅游开发的劣势所在。规划区内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物质载体的是:青檀林宣纸作坊旧址宣纸文化、民俗文化、亲水文化、休闲文化谷、林、石、溪、潭、瀑等组合的山岳谷地生态环境。三、旅游资源集聚区内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合理,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具体来说,区内的青檀资源主要分布于入口处的道路两侧,呈现集中紧凑的特点;竹类资源则较多分布于峡谷两侧山坡、山脊中间;在竹类和青檀之间的大部分过渡地带,则是林木交混,林相变化明显。区内峡谷溪流发端于柏岭,终年流淌,贯穿整个景区,形成一条景观水带。根据旅游资源空间赋存特点与景观空间结构,规划区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3大旅游资源片区:田园风光旅游资源片区(园林村入口至杨树底)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片区(杨树底至纸棚)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片区(纸棚至柏岭)四、旅游资源评价从旅游资源的构成、规模、品位等方面进行分析,规划区旅游资源具有如下特点。从构成来看,旅游资源以山地峡谷类景观为主,其次是生物景观,再次为水文景观,其它类型较少。在数量上,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占主导地位,人文旅游资源位居其次。从规模上看,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偏小,无景域型旅游资源,全部属景段、景元型旅游资源。从品位来看,以青檀林、宣纸作坊旧址等为载体的宣纸文化是规划区旅游资源的最大亮点,具有全国意义与影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3.1规划区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评价综合层评价因子权重(%)评价值综合评价值旅游资源观赏游憩价值209018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1885珍稀奇特程度1085规模、丰度与几率670完整性470知名度和影响力660适游期或使用范围490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290小计70区域条件区域经济570用地条件570基础设施360旅游设施250小计159.8区域特性可进入性10909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585小计15合计100根据以上分析,规划区旅游资源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宣纸原产地,休闲生态园规划组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之上,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综合得分为80.85分,总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表3.1)。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一、泾县目的地旅游市场现状由于规划区范围内的旅游业处于开发阶段,故以泾县整体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说明规划区旅游市场发展所处的市场背景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泾县的旅游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占整个旅游市场的99%,且国内客源基本来自长三角和周边地区,国际市场在泾县的旅游市场中仅占1%,其中,外国人较多,其次是港澳台和华侨。1.1国内旅游市场年龄构成:国内旅游市场以青少年为主,中年次之,老年旅游者比重较低。图4.1泾县旅游市场年龄结构图旅游者的年龄差别反映了旅游者的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差异。国内旅游市场中11岁~30岁的游客占55.7%,31~50的游客占43.4%,而低于11岁和高于50岁游客分别仅占0.1%和0.8%(图4.1)。性别结构:男性占优势泾县旅游市场中的男女比例差别不是太大,但是由于男女在生理上以及家庭和社会方面所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男性稍占优势,男性占58.4%,女性占41.6%。地域构成:近域性特征明显泾县各景点接待的国内游客地域分布比较集中。80%左右来自本地,其余省内占15%,主要是合肥、巢湖、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地的散客,省外5%主要是南京、扬州、镇江、上海等地的游客。由此可见,泾县旅游市场的近域性特征明显,未来客源市场的拓展空间大。目的构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休闲为主泾县旅游者旅游目的构成中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为主,占64%;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商务类以及其他目的共约占36%。这一方面表明泾县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与旅游者年龄、性别、职业构成的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其近域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激活。职业构成:以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学生次之图4.2泾县旅游市场职业结构图不同的职业及其收入、闲暇时间和受教育程度有差异,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在国内旅游者职业构成中前三位的依次是企事业人员、学生和服务销售人员,合计占73%,高于全国城镇抽样调查的旅游者职业构成状况(图)。消费构成泾县国内游客的消费中,餐饮费占37%、住宿费占27%、长途交通费占12%,泾县游客的消费主要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花费较高的娱乐和旅游商品没有成为普遍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这说明泾县旅游业目前仍处于外延式数量扩张型的初期发展阶段。因此,今后应注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游客的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1.2国际旅游市场基本格局:泾县入境旅游市场呈外国人为主,港澳台同胞次之,华侨最少的基本格局。地域结构:泾县入境旅游市场地域结构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国别结构:泾县外国游客分布范围不广,客源国家以日本和韩国为主。二、泾县客源地旅游市场调查基于对泾县现有旅游市场的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规划区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组选择南京、合肥、宣城三地居民,进行旅游出游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6年7月15-30日,回收有效问卷1861份。经过SPSS处理,现将三市居民出游市场情况分析如下。时间偏好:主要集中于节假日由于双休日和三个黄金周政策的实施,三地居民倾向于在黄金周出游的比例高,占65%,出游时间平均3.8天;其次是周末出游,占47%;再次是平时出游占39%,出游时间平均3天。出游半径:主要集中于200公里三地居民出游目的地的市场半径主要集中于200公里范围内,占71%;200-500公里占16%,500公里及以上占13%。资源偏好:以湖泊、森林、民俗风情为主三地居民对旅游资源的偏好表现为,对湖泊风光、森林生态、民俗风情、人文历史、乡村农家等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73.2%、67.6%、67.2%、53%、41%。在旅游活动类型偏好方面,风景观赏与活动参与、趣味游乐和知识教育以及度假休闲与观光游览三组选项中,75%的人倾向于风景观赏,60%的人偏爱趣味游乐,对度假休闲和观光游览的偏好则不上不下。活动偏好:喜爱亲近自然与户外运动三地居民对登山、露营、森林浴、参与民俗表演等亲近自然与户外运动比较青睐,分别占57.4%、31.5%、27.9%、27.2%(图4.3)。图4.3三地居民的旅游活动偏好比较信息来源图4.4三地居民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比较网络是游客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占50%,其次是通过亲朋,占48%,再其次是通过报纸杂志,占43%,通过电视、旅行社和旅游指南书籍等获取信息者亦占一定的比例,分别为34%、31%和26%,通过宣传广告的相对较少,仅占14%。出游关注三地居民在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时,最关注的为费用预算、安全和交通,选择比例都在50%以上。另外,住宿条件、特色活动、目的地知名度、路途时间等的关注度都在30%左右。出游方式三地居民出游一般是参加旅游团,所占比例高达48%,其次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占40%,再其次是自驾车,占12%。出游团组结构以2-3人组最多,占54%,其次是4-6人组,约32%。出游消费三地居民出游消费的中值水平为1000元,以500-2000元的花费最多。其中500元以下的占17%、500-999元的占31%、1000-1999元占30%、2000-2999元的占13%、3000元以上的占9%。住宿选择三地居民出游住宿选择方面,44%的人选择一般旅馆,42%的人选择星级酒店,32%的人选择农家,26%的人选择森林木屋。他们关心的因素中,卫生74.8%、安全73.3%、舒适61.9%、经济51.6%。三、旅游市场需求趋势3.1旅游者更注重旅游与健康、环保的结合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出游的目的已从“观光”转向“休闲”。休闲旅游注重身心的放松,旅游者通过旅游去走近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一种平和、宁静、舒心的意境,其目的是要在自然环境中增进身心健康。3.2旅游者对旅游服务个性化、人性化需求日益加强经过市场化的发展,“消费者权益至上”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现代旅游消费者日趋成熟,不同的旅游者对游览、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环节提出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因此,在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为游客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本关怀的体现。3.3旅游者更偏好于体验型、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现代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想得到一种体验或一种经历,强调顾客的参与性,参与可以使游客消除与景物和人物之间的隔阂,增强亲切感。3.4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独特性要求更高旅游者参与旅游大多为了猎奇求新,看其所未见,听其所未闻之事。他们不仅要求享受到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而且要获得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3.5旅游者更追求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很多旅游者把旅游与历史、民俗、科技、宗教、文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四、旅游目标市场定位旅游客源市场地域总体目标定位为:背依“两山一湖”,借势长三角,面向全国,拓展海外。4.1国内目标市场定位一级客源市场近期:重点引导泾县、宣城市的旅游者到规划区来旅游。泾县、宣城市的本地居民以及到泾县和宣城市旅游的游客;“两山一湖”旅游区的过境、中转游客;芜湖、合肥、南京的客源市场;大皖南客源市场以及到大皖南旅游的客源。中远期:吸引和感召200Km范围内的市场,即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文化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近期: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开拓以下客源市场。皖西南天柱山中转客源市场泛巢湖中转客源市场马芜铜宜市场以及马芜铜宜长江旅游线的中转客源市场;中远期:拓展200-400Km范围内的市场,主要包括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观光、休闲、文化旅游市场。三级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规模小,波动大,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400Km以上的客源市场;全国范围内的观光、休闲、文化旅游市场。4.2国际目标市场定位一级市场:港澳台客源市场二级市场:东南亚客源市场三级市场:欧美客源市场五、目标市场潜力分析5.1市场拓展契机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拓展旅游市场;处于“两山一湖”旅游区和皖南旅游区,毗邻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利于规划区“借船出海”,大力进行国内外宣传促销,扩大知名度;安徽省、泾县大旅游的发展格局,重视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毗邻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旅游“15+1”进程的加快,有利于规划区开拓长三角及国内外旅游市场;5.2目标市场背景“两山一湖”旅游区:“两山一湖”旅游区是安徽旅游业的龙头,品味高、密度大。规划区近邻“两山一湖”旅游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接受其辐射,将是其旅游市场拓展的重要方向。安徽其他城市:如芜湖、马鞍山、合肥等地,距离泾县较近,且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已在7000元以上,已进入国内旅游迸发期的人均年收入门槛,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这些城市的经济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居民的出游能力会进一步增强。长三角:长三角是中国最重要的出游市场,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京津唐地区:是我国除了长三角之外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居民出游率和消费水平高。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一直都是亚洲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和重要的国际游客中转站,台湾是亚洲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且港澳台地区是安徽省最大的海外客源市场之一。东南亚地区:与中国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地缘相近。5.3目标市场潜力规划区目前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采用其核心客源市场的人口出游水平分析与计算,对其旅游市场的潜力进行分析。根据前述调查,200公里为规划区主要市场的平均出游半径。宣城市、芜湖市、黄山市、池州市以及南京市为其核心客源地;而安徽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则是规划区最主要的客源市场。采用以下模型计算主要客源市场人口的出游水平。Pi=K0PI/I0式中:Pi为客源地出游人口;K0为全国人均出游率;P为客源地总人口;I为客源地人均年可自由支配收入;I0为全国人均年可自由支配收入根据以上城市和区域的人口状况、有效人口布局、出游率水平三方面的分析,预测规划区的核心客源地2006年的出游人口如下:宣城市为272.8万人次,合芜湖为282.3万人次,黄山市为216.2万人次,池州市为132.4万人次,南京市则为1095.9万人次,仅5个核心客源城市的总出游人口达1999.6万人次,是规划区主要的市场。而同时得到安徽省总的出游人口为4012.5万人次,长三角则达到9010.4万人次。由此可见,规划区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以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黄山市、南京市出游人口为基础数据,得到2006年规划区的核心客源市场潜力为:×31.7%××31.7%×而2006年其一二日游市场即安徽省和长三角客源市场中,规划区旅游客源市场潜力为:×31.7%××31.7%×由以上计算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规划区一日游的潜层市场已达34.53万人次,一二日游市场总的潜层市场则达到169.11万人次,市场开拓潜力大。5.4目标市场预测因规划区是一个全新开发项目,缺乏旅游人数的本底值,难以对游客未来发展规模作出精确的预测。同时,预测结果还会受到认知程度、景区竞争、服务管理、政治经济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只能做出总体趋势性预测。近期预测(2006-2010)参照省内同类旅游地的发展情况,结合泾县周边景区的市场发展,预测2008年接待量为5万人次。主要是泾县本地及宣城地区的客源。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设施的不断完善,接待量将快速增加。预测年均增长率为25%,2010年接待量为7.8万人次。中期预测(2011-2015)这一时期,伴随着投资力度和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知名度的提高,旅游接待人数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与近期相比增幅减缓,预测年均增长率为20%,至2015年,年接待量为19.4万人次。远期预测(2016-2020)此时的规划区开发已趋于完善,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游客数量趋于动态稳定增长。预测游客将以10%的增长率增加,到2020年规划区旅游接待量为31.2万人次。第五章旅游定位与功能分区一、旅游竞合分析1.1安徽省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安徽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2005年全省开发开放的旅游景区共,但旅游景区发展的区际差异大(表5.1)。表5.12005年安徽省17地市旅游景区经营现状地市开放景区数接待人次(万人次)门票收入(万元)合肥17黄山39502.73/池州15宣城25安庆19巢湖156450滁州14六安13淮南5110.27马鞍山11芜湖8淮北6/260铜陵7179/亳州14宿州1280蚌埠/123189阜阳///合计209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2005年,全省共202个旅游景区接待人次比较(淮北、宿州、蚌埠、阜阳未计),接待人次在100万以上的景区有3个,50-100万的有12个,40-50万的5个,30-40万的6个,20-30万的10个,10-20万的32个,5-10万39个,1-5万的64个,1万以下的32个(图5.1)2005年,全省共162个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比较(黄山、铜陵、宿州、蚌埠、阜阳未计),门票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景区有8个,500-1000万元的有5个,200-500万元的18个,100-200万元的23个,50-100万元的18个,50万元以下的90个(图5.2)。图5.12005年安徽省旅游景区接待人次梯级比较注:淮北、宿州、蚌埠、阜阳未计,共202个旅游景区比较。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图5.22005年安徽省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梯级比较注:黄山、铜陵、宿州、蚌埠、阜阳未计,共162个旅游景区比较。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1.2宣城市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宣城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2005年全市开发开放的旅游景区共25个,总接待人次156.13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3万元,但旅游景区发展的区际差异大(表5.2)。表5.22005年度宣州市主要旅游景区点年度接待情况汇总表序号景区(点)名称全年接待人次数门票价格(元)门票收入(万元)中国鳄鱼湖10250030宣城敬亭山418192062龙泉洞景区360050白云洞景区1005015神仙洞景区70005石佛山天子湖4000518太极洞22500050525桃姑迷宫311003543恩龙木屋9260060468云岭16925640水西风景区1005028江南第一漂7132480月亮湾漂流4071660桃花潭442230太平湖/32赤滩老街3000072查济古民居1300030龙川景区11600058障山大峡谷3300048龙溪大地隙1900048胡适故居320021胡雪岩故居350015三雕博物馆120010旌德江村51900048旌德祥云100004040合计1561337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1.3泾县及百岭旅游区空间竞合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是属于小尺度旅游区,旅游竞合关系的主要对象为泾县内的旅游景区点。通过对泾县内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表5.3):旅游景区:现有的旅游景区点建设与发展方向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如红色的皖南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茂林皖南事变激战地、王稼祥故居,古色的查济古民居、黄田古民居,绿色的江南第一漂、月亮湾漂流等。目前有关森林生态休闲、度假休闲、文化休闲等类型的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与项目少。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是目前泾县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但未成规模,主要有景区依托型与城郊型两种,其中大多数只是局限于景区的农家餐饮,普遍存在内容雷同、设施不全、管理不善、卫生不佳、体验不够等问题,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特色化、收益多元化与建设生态化将是泾县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游客行为:目前现有的旅游景区点所接待的游客绝大部分为观光游客,团队多、散客少,停留时间短、花费少,经济效益低,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弱。市场需求:规划区紧邻长三角市场腹地,同时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面临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兴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基础。百岭以良好的山岳谷地型生态环境为背景,以青檀林与宣纸文化载体为特色,创新建设新型森林生态与文化休闲项目,将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丰富泾县旅游产品体系。表5.3泾县内已开发的主要景区点的对比对比景区区位旅游特色目前游客停留时间旅游开发方向定位知名度竞合关系水西国家森林公园322省道旁,泾县城西北侧森林公园、水西双塔等红色旅游国家级森林公园合作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合作茂林皖南事变激战地茂林镇417广场、项英洞红色旅游中国革命历史纪念圣地合作王稼祥故居厚岸乡王稼祥故居红色旅游名人故居合作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泾县城西北侧碑廊等红色旅游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合作江南第一漂泾县南部黄村镇竹筏漂流绿色旅游省级漂流佳境竞合月亮湾漂流泾县东部竹筏漂流绿色旅游市级漂流佳境竞合桃花潭泾县西南部桃花潭镇桃花潭绿色旅游李白诗《送汪伦》闻名竞合宣纸作坊古色旅游文房四宝之一合作查济古民居厚岸乡古民居古色旅游国家级古村落合作二、旅游区总体定位2.1旅游区的性质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区空间结构以及旅游市场感应特征分析,确定其性质为: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田园风光、水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顺应旅游发展趋势,有所超前,有所创新,建成以自然原生态为依托、以宣纸文化为底蕴、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以露天开放式的文化生态博物馆为理念,融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2.2旅游功能定位以“传承宣纸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保护文化生态,持续发展旅游”为开发理念。在规划期内把旅游区逐步建成为与泾县乃至皖南的相邻旅游景区功能互补,休闲化、生态化、主题化、网络化,能适应各层次游客需求的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区以森林生态、宣纸文化景观资源等为开发基础,重点展示宣纸文化、休闲文化与生态文化,以长江三角洲和华东地区各省市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开展休闲、度假、会议、观光和科学文化交流为主要功能。休闲/度假/会议基地——2小时都市圈的郊野度假、生态休闲场所宣纸文化的展示基地——中国宣纸文化之旅的重要目的地三、规划总体布局以“呼唤回归、渴望生态、自然面对、亲密接触、欢乐交往”为主旨,以“山岗、林地、溪水、休闲、文化”为景观形象特征,以“山存林、林生水、水孕景、景载人、人乐林、林固山”为可持续开发模式,体现景区的生境、画境和意境的“一轴二带三区”的空间结构总体布局。一轴:园林村入口至纸棚的生态廊道景观轴二带:园林村入口至百岭的两侧山地景观抚育带三区:百味田园区、乡村别院区、生态休闲区其中,先期开发的生态休闲区,又可分为“四大亚区,十大水景”的布局。四
本文档为【百岭森林生态休闲博览园旅游总体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电气工程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8KB
软件:Word
页数:83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23-02-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