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

举报
开通vip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一物理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1、如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故障是( ) 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够大 C、电源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解析】由电磁打点计时器振动片的振动原理可知:如果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振动片应该始终被永久磁铁吸住而不振动了,所以A错...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一物理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1、如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出的故障是( ) A、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够大 C、电源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解析】由电磁打点计时器振动片的振动原理可知:如果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振动片应该始终被永久磁铁吸住而不振动了,所以A错;电源频率不稳定也不会画成短线,只是使打点周期不均匀,所以C也是错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D 2、若实验中,算出各点的时刻所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出 图,量出倾斜角α,由 ,求出加速度 B、根据任意两点的速度用公式求 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方法B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实际上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比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 图,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少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A是错误的,另外测量角度误差较大.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线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 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是正确的【答案】C 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相邻两记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s2-s1=aT2 B.s4-s1=3aT2 C.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 D.s1= aT2 【解析】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知:s2-s1=aT2;s4-s1=3aT2,即A、B正确.又因为2是1、3的中间时刻点,而中间时刻点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C正确;因纸带的起始点的速度不等于0,故D错误.【答案】D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应为4.41 m/s2. (1)若其他实验条件不变,仅将交流电的频率从50 Hz提高到60 Hz.则测出的加速度大小为 . (2)若事后发现交流电的周期不是计算中所用的0.02 s,而是0.021 s,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 【解析】(1)无论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只要按相应的打点周期计算,结果都一样,故交流电频率为60 Hz时,其他条件不变,测出的加速度仍为4.41 m/s2. (2)由Δs=aT2知Δs=a1T12,则实际加速度的测量值应为: a2= ×4.41 m/s2=4.00 m/s2 【答案】 (1)4.41 m/s2 (2)4.00 m/s2 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小车挂上钩码和纸带后, 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这时钩码离地面高度为0.8 m.现要求纸带上记录的点数不得少于41个,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不超过多少?(纸带与木板足够长) 【解析】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s=0.8 m,运动的最短时间t=40T=40×0.02 s=0.8 s,则小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 m/s2=2.5 m/s2. 【答案】 2.5 m/s2 6、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和,则小车加速度 ______ 。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 (D)减小两挡光片间 (1)(2)B,C 7、 完成以下两题 (1)如图为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答案:①0.02s(2分),②0.70cm(2分),0.100m/s(2分) 88、(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2)如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② ④ ⑦ (2)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则 (1)vB=sAC/2T=0.26m/s vC=sBD/2T=0.30m/s vD=sCE/2T=0.34m/s (2)a= v/T ∴a=0.4m/s2 【答案】0.26m/s, 0.30m/s, 0.34m/s; 0.4m/s2 99、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t、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 (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at+vt (2)图线如图所示。(3)2.0 解析:设滑块经过光电门甲的速度为v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s=(v0+vt)t/2, vt =v0+ at 联立解得=-at+vt。图线的斜率等于a,由图线可知,其斜率等于1.0,所以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2.0 m/s2。 10、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题22图1所示,A、B、C、D是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SA=16.6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 ②打 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和表示) 【答案】⑴①0.02s ②2.5 m/s ③ 【解析】⑴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m/s ③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有 ,,,所以 � PAGE 3 _1167479630.unknown _1167479692.unknown _1123088852.unknown _1123506430.unknown _1167479460.unknown _1123089057.unknown _1123088832.unknown _979810353.unknown
本文档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01110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18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1-12-13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