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翻译与文化再现

翻译与文化再现

举报
开通vip

翻译与文化再现 翻译与文化再现 王 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0 0 28 ) 提 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文化全球化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沟通的重要。翻译作为跨国际交流的工具 从来都不可能离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境。翻译受文化的制约 ,也受译者自身文化身份的影响 ,因此翻译在 本质上就是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再现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功能 ;再现 中图分类号 : H31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6414 (2011) 02...

翻译与文化再现
翻译与文化再现 王 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 外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0 0 28 ) 提 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文化全球化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沟通的重要。翻译作为跨国际交流的工具 从来都不可能离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境。翻译受文化的制约 ,也受译者自身文化身份的影响 ,因此翻译在 本质上就是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再现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功能 ;再现 中图分类号 : H31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6414 (2011) 02 - 0092 - 03 Tran sla ting and Culture Represen ta tion WAN G Ying Abstract: The trend of both econom ic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make peop le have an acuter consciousness of cultural exchange than ever before. Translation, as a cross2cultural communicating tool,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socio2cul2 ture from which it stem s. It is restricted not only by the social2cultural context, but also by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trans2 lator’s. Translating, in essence, is to rep roduce the cultural function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 the target culture in this sense. Key words: translating; culture; function; rep resentation 1. 引语 众所周知 ,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专指两种语言的 转换。专业读者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 ,因而会更多 关注语言本身 ;而大众读者则出于阅读欣赏之需 要 ,更关心语言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是否自然明晰。也可以说 , 前者对于形式的关注甚于后者 ,而后者对于内容的 强调则明显甚于前者。事实上 ,对于大众读者而 言 ,判断一个译本是否优秀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就是看它是否 与目的语文化传统以及读者自身的审美意识相一 致 ,换言之 ,源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是否实现了 对等移植。毕竟 ,读者都是带着文化先结构的“有 色眼镜 ”去理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如果翻译文本 所折射出的文化基因与目的语所代表的文化身份 相冲突 ,那么翻译文本就很难在异域文化中站稳脚 跟。当然 ,如果二者可以和谐共存的话 ,翻译文本 就可以在目的语文化中大行其道 ,甚至完成翻译文 本的经典建构历程。 2. 翻译与文化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话 ,那么作为语言 转换手段的翻译就与文化永远也脱不了干系。美 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 ( Eugene N ida, 2000)博士 更是指出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 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语言只有在其作用 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当然 ,他这里所谓的“翻 译”实际上是针对一切翻译的门类而言的 ,包括文 学的和非文学的各种类型。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对于目的语文化背景的考察怎么细致都不过分 ,除 非他不希望自己的译本得到认可与接受。当然 ,所 有翻译行为所介入的环节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前提 和条件。理论上讲 ,语言不仅具有认知与表达功 能 ,还有储存文化信息和传播文化传统的社会功 能。因此 ,当用文字表达一种思想或叙述某个事物 时 ,它便不再是单纯的语言传播 ,而是文化的传播 与流布。语际翻译当然就更是如此了。翻译的过 程因此变成了由单纯的文字转换成为借助文字来 阐释其文化意义的过程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翻译 文本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很 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 ,源语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 习俗在经过适度改造 (为的是不与东道国的文化传 统相悖 ,从而引发抵制和排斥 )之后 ,就可以比较顺 利地在目的语文化中立足。因此 ,对于译者在翻译 中的角色 ,王佐良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 (译 者 )处理的是个别的词 ;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 化。”(王佐良 , 1994)因此 ,从这个意义出发 ,我们可 以说 ,了解目的语文化传统乃是一切翻译活动和文 化交流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石。 29 2011年 4月 第 27卷  第 2期 外国语文 (双月刊 ) Foreign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 ( bimonthly) Ap r. , 2011 Vol. 27 No. 2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翻译 活动的目的性以及翻译选材的倾向性上。翻译什 么样的作品 ? 如何翻译 ? 往往视目的语文化语境 而有所不同。事实上 ,它受翻译场域的制约 ,也受 译者自身文化身份的影响。换言之 ,我们无法期待 清末的翻译家林纾用白话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进 行翻译 ,因为他所置身的翻译场不允许他这样做。 目的语文化需要的是一个经过改造的、满口之乎者 也、留着长辫子的西洋卫道士的形象。如若不然 , 定会招致当时知识界甚至是全社会人士的口诛笔 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 ,正是林纾迎合国人欣赏好 尚的“豪杰译 ”法 ,为他的诸多译作赢得了巨大的文 学名声 ;而这些翻译作品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 影响以及非同寻常的文化启蒙作用 ,是我们后来者 所无法想像的。当然 ,我们认为选材的倾向性通常 也依赖于目的语文化建构的需要。例如在文化转 型期 ,翻译活动之所以出现高潮 ,就是目的语文化 语境出于从翻译中吸取营养、建构新文化的实际需 要。美国战后之所以出现了一次翻译东方、翻译中 国的热潮 ,就是因为美国的知识界希望借古老的东 方文明的清新之风来荡涤美国文化中的陈腐之气 所致。显而易见 ,翻译总是在各个层面与文化相关 联。因此 ,良性的翻译活动与文化交流就必须走出 本土文化的封闭圈 ,敞开胸襟 ,以一种包容的姿态 去理解和接受异国文化。其实这样的世界胸怀无 疑将推动本土的文化建设。 就翻译的社会性而言 ,翻译活动就是一种具有 一定目的性和倾向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 ,翻译总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因 此 ,译者对于翻译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的选择以及翻译内容的取舍 都不可能是盲目的。甚至 ,从某种角度来看 ,目的 语的文化需求就是翻译的目的 ,而翻译目的决定了 译者的选材标准和最终的翻译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讲 ,作为翻译行为的实施者 ——— 译者而言 ,如果对翻译对象有较好的文化意义上的 了解的话 ,其翻译作品就容易得以流布和接受。反 之 ,则会显得生硬呆板 ,甚至晦涩难懂 ,最终被读者 弃置一旁。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 (1)他用耳朵的根底听这声音。那是愤怒的叫 唤 ,是旷野的咆哮。他觉得那送来的热情和血的骚 扰 ,在自己的胸中汹涌了。他的脸上 ,感到暴风雨 的乱打。强劲着 ,破坏着 ,而且以伟大的赫尔鸠斯 底意志蓦地停顿着。那巨大的精灵 ,沁进到他的身 体里去了。似乎吹嘘着他的四体和心灵 ,使这些忽 然张大。他踏着全世界耸立着 ,他正如山岳一般。 愤怒和悲哀的急风暴雨 ,搅动了他的心。⋯⋯怎样 的悲哀啊 ⋯⋯怎么一回事啊 ! 他强有力地这样地 自己觉得 ⋯⋯辛苦愈加辛苦 ,成为强有力的人 ,多 么好呢 ⋯⋯人为了要强有力而含辛茹苦 ,多么好 呢 ! (鲁迅译 ) (2)他认得这音乐 ,记得这愤怒的呼号 ,这疯狂 的叫吼 ,他听到自己的心在胸中忐忑乱跳 ,血在那 里沸腾 ,脸在给一阵阵的狂风吹着 ,它鞭挞一切 ,扫 荡一切 ,又突然停止 ,好像有个雷霆万钧的意志把 风势镇压了。那巨大的灵魂深深地透入了他的内 心 ,使他肢体和灵魂尽量的膨胀 ,变得硕大无朋。 他顶天立地的在世界上走着。他是座山 ,大雷大雨 在胸中吹打 ,狂怒的大雷雨 ! 痛苦的大乐园 ! ⋯⋯ 哦 ! 多么痛苦 ! ⋯⋯可是怕什么 ! 他觉得自己那 么坚强 ⋯⋯好 ,受苦吧 ! 永远受苦吧 ! ⋯⋯噢 ! 要 能坚强可多好 ! 坚强而能愁苦多好 ! ⋯⋯ (傅 雷译 ) 原文系法国知名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 《约翰·克利斯朵夫 》。从译文可以看出 ,由于鲁迅 对欧洲音乐不够熟悉 ,因而译文缺乏对文本所指涉 的音乐质性的恰当感知与精确描摹 ,整个译文不够 生动传神 ;而且译文中所出现的某些欧化表达 ,如 “赫尔鸠斯底意志 ”,如果不加注释的话 ,就是今天 的读者读起来都颇感突兀 ,更何况是当时的读者 了。而傅雷因为曾深入研究过贝多芬的生平与创 作 ,加之他本人对西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 , 因而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具有良好的理解力 和接受力。同时傅雷一直秉承的翻译理念是“好的 翻译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因此 ,有了敏锐 的文字理解力 ,加之傅雷对音乐的良好悟性 ,同时 更是因为他那流畅但不失准确的“中文式写作 ”,我 们可以说 ,无论是从审美心理还是文化心理上 ,傅 雷的翻译都迎合了当时小说读者的可接受能力。 于是 ,他的译文读起来行云流水 ,感人心魄 ,具有音 乐的神韵。同样一个外语文本 ,之所以出现如此不 同的翻译效果 ,主要还是因为译者文化背景和文化 修养的迥异 ,以及译者对于目的语文化传统以及目 标读者的文化心理的不同认知使然。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总会 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自身的译者意图或者目的语 文化建构之需要 ,而对原作加以诠释甚至改写 ,所 以刘靖之先生给译文设定了这样的公式 :译文 =原 文 +原文文化背景 +译文 +译文文化背景 +原文 作者的气质和风格 +译者的气质和风格的混合体。 这一说法无疑是中肯合理的。事实上 ,翻译的全过 程 ,无论是从最初的翻译选材到翻译行为的最终完 成 ,都不可能离开社会文化语境而独立存在。毋庸 置疑 ,译者 ,无论是身负天命的诠释宗教典籍的使 者 ,还是各种世俗机构委以重任的译员 ,在翻译原 文时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文化目的与文化倾 向性。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总会结合自己的 39  外国语文 2011年第 2期   文化自觉 ,对源语的文化功能进行某种程度的改 写 ,以实现本人及目的语语境的文化需要 ,同时满 足目标读者中大众读者的审美趣味。 3. 功能与功能对等 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 理论逐渐为人重视。它以目的语和译入语文化为 关注焦点 ,其宗旨是为译入语文化和目标读者服 务。实际上 ,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诺德 (Christiane Nord, 1997)给功能下的定义是“接受者对文本的使 用或者是文本赋予接受者的意义 ”。可见他们强调 的“功能 ”是针对接受者和读者的。换言之 ,这一理 论的基点是考虑读者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的。这和 奈达早年提出的考察读者反应的“功能对等 ”思想 可谓异曲同工。当然 ,严格的说 ,目标读者可粗略 地分为专业读者和大众读者两类。诺德等功能主 义者的理论将这这两类读者均包括在内 ,而奈达的 “功能对等”,则主要将接受者的反应限于大众读者 一端。事实上 ,专业读者对源语的语言形式及结构 有浓厚兴趣 ,因而译者若是将文本译给此类读者 , 当考虑译语的准确性 ;而大众读者对源语本身的语 言机理不感兴趣 ,他们感兴趣的是内容本身 ,因此 , 给该类读者看的译本当考虑译语的可接受性。实 际上 ,本文所讨论的读者主要指的还是大众读者。 众所周知 ,由于源语和目的语中显而易见的文 化差异 ,两种语言不可能在指称、语用等方面一一 对应。如果某一语言中出现的反映民族特点的词 语无法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相应的指称符号 ,往往 就会出现文化欠缺。要补偿这些欠缺 ,就必须进行 某种文化功能上的移植与转换。这种文化功能转 换的成功与否可以视作翻译文本是否成功的主要 标准。正如许多学者多次强调的那样 ,翻译是为了 让目的语读者能和源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文 本。翻译在这个意义上意味着交际。此外 ,翻译最 显著的特点之一即是它比一般的创作更强烈地倾 向于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而翻译文本能 否让读者接受就要看译者对于源语文化功能的转 换程度。一般而言 ,目的语读者在读一部译本时 , 总会按照目的语文化背景去理解其内容的 ,因而翻 译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变通的手法使读者接受并产 生共鸣。许多翻译作品的成功和传世都是因为译 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读者对象及其所属文化语境 的充分考虑及适时改写。例如 ,莎剧《罗密欧与朱 丽叶 》第二幕 : Romeo: W hat has thou found? Mercutio: No, hare, sir. 罗 :你发现了什么 ? 墨 :倒不是野鸡 ,先生。 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re”一 词。“Hare”本意为“野兔 ”,在俗语中则有“娼妓 ” 之内涵。梁实秋先生未用“野妓 ”一词 ,但读者自然 可以读出“野鸡 ”为“野妓 ”的谐趣。虽然此处的 “野兔 ”变成了“野鸡 ”,不过正好与“野妓 ”谐音形 成双关 ,尽管译文读起来不够流畅 ,但源语的文化 功能与审美特质则分毫未减。 再如 ,曹雪芹名著《红楼梦 》有两种著名的英译 本 ,其一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所译 ,另一种则 由英国翻译家霍克思 (David Hawkes)译出。前者 旨在弘扬中国文化 ,因此多处按中国文字照实译 出 ;而霍克思则充分考虑了英语世界的文化语境以 及英语世界中的非中国读者的接受能力 ,将中国文 字作了大量的归化处理 ,尤其是对于某些文化负载 词 ,霍克思更是进行了文化意义上的改造与改写。 譬如 : (3)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 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2 p redictable. (4)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Man’s p roposes, God p roposes. 上面两例中 ,译者均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 ,以 迎合目的语语境中读者的审美认同和文化身份。客 观而论 ,源语中的文化信息虽有所损失 ,但源语和目 的语在文化功能的层面上则是大致相等的。如果 说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际行为 ,而翻译当为目标读者 的文化认知水平考虑的话 ,那么这里的翻译和翻译 方法都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一点出发 ,翻译的目的 或者说翻译的本意无疑得以伸张。实际上 ,译者的 职责即是有效地沟通文化。像前面所说的那样 ,以 目的语文化为立足点 ,以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来阐 述源语文化 ,使语言在发挥它的认知表达功能的同 时实现它的文化功能 ,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文学作品如此 ,理论文本和理论术语的翻译其 实也大都如此。例如 ,张美芳女士在介绍赫尔姆斯 (James Holmes) 的翻译学构想时 , 提及赫氏的 “Translation Studies”一词的命名时就建议采用“翻译 学”这一称谓。其理由是 :“‘翻译研究’在汉语听起 来不像是一门学科 ,而‘翻译学 ’一词在我国已被广 泛接受和使用 ,并且已经进入不少书籍词典之中 ,因 此在本文中 ,霍氏的‘translation Studies’将入乡随俗 以‘翻译学 ’的面貌出现。”(张美芳 , 2000)这一例 子再次说明 ,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成规 ( conven2 tions)以及翻译对象的接受能力 ( accep tablity)对于 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确定是不容低估 的 ,翻译也因此而成为源语文化功能得以传达的最 重要手段。 (下转第 107页 ) 49  外国语文 2011年第 2期   主要是来自文学而不是神学。在这期间 ,天堂文学 在文学天堂里得到了长足发展 ,有很多传世精品相 继问世 ,并且历久不衰 ,如 ,中世纪僧侣的赞美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 》;英国清教徒的《失 乐园 》、《复乐园 》和《天路历程 》;德国浪漫主义诗 人的《浮士德 》和《天堂诗 》;美国黑人的灵歌 ,等 等。然而 ,在所有那些为“天国公民 ”探求天堂之 路、憧憬天堂盛景的文学精粹中 ,最能体现耶路撒 冷由尘世的大卫之城升华为天国的上帝之城辉煌 景象的作品 ,当属法国修道士克吕尼的圣伯尔纳 ( Sainte Bernard de Cluny, 1100 - 1156)所作的赞美 诗《耶路撒冷黄金邦 》(Jerusalem, the Golden)。在 这首诗中 ,作者运用了华彩的语言 ,热情洋溢地赞 美了新耶路撒冷城作为天堂象征而呈现出来的华 美、辉煌、富饶、繁盛的景象。这种盛景很容易使人 联想到《旧约 》里游牧部落时期的犹太民族 ,在对应 许之地的期盼与向往之时所怀有的情感。作者通 过天堂盛景的展示 ,来激发起那些被流放在尘世间 的“天国公民们 ”对自己不朽灵魂最终归属的故 乡 ———天堂的热切想往。 参考文献 : [ 1 ]McGrath, A lister E. A B rief H istory of Heaven [M ]. Lon2 don: B lackwell Publishing L td. , 2003. [ 2 ] Sp ielvogel, Jackson J. W estern C iviliza tion: A B rief H istory [M ].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 3 ]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 1500年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4. [ 4 ] Sm ith, Huston. The W orld Relig ion: O ur Great W isdom [M ].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1: 343. [ 5 ]段德智. 宗教的文学艺术功能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10. [ 6 ]刘建军.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 [M ]. 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 , 2005: 332. 收稿日期 : 2010 - 12 - 26 作者简介 :王康 ,男 ,重庆人 ,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教 师 ,主要从事西方文学、西方宗教文化及东西方宗教文化比 较研究。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编校 :冯  革 (上接第 94页 ) 4. 结语 何为翻译 ? 何为翻译标准 ? 这样的命题争论 了上千年 ,可至今依然是翻译界难以廓清的话题。 但有一点似乎已为绝大数学者认同 :翻译与文化难 以割舍、二者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翻译 的本质即是传递源语文本的文化功能。在经济全 球化的今天 ,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内在属性已 清晰地验证了这一点。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完全 可以说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再现 源语所承载的文化功能的过程。 总的来说 ,翻译的本意实际上就是为了引发读 者去阅读 ,进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产生巨大的改造 世界的精神动力。从大处讲 ,翻译是为了建构社会 文化之需 ;从小处讲 ,则是为了提升个人情趣与心 智、实现个人理想的现实需要。由此 ,翻译的过程 也必然是文化植入和文化渗透的过程。于是 ,语言 所承载的文化维度开始突显。翻译 ,这种表面上看 起来仅是文字转换的语言行为 ,其根本实质绝不是 简单地传播知识与信息 ,而是文化输入和文化建构 的过程。 参考文献 : [ 1 ]N ida, Eugene A. L 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 tion [M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110. [ 2 ]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 C ] //杨自俭、刘学云. 翻译 新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1994: 704. [ 3 ]Nord, Christiane. Transla ting as a Purposeful A ctivity [M ].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 138. [ 4 ]张美芳. 翻译译学的目标与结构 [ J ]. 中国翻译 , 2000 (2) : 66. 收稿日期 : 2010 - 12 - 20 作者简介 :王颖 ,女 ,哈尔滨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副 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语言学、翻译研究。 责任编校 :冯  革 701  外国语文 2011年第 2期  
本文档为【翻译与文化再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529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19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