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新闻两则

1新闻两则

举报
开通vip

1新闻两则2/《新闻两则》预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⑶ 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⑷ 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⑴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新闻两则
2/《新闻两则》预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⑶ 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⑷ 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⑴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背景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简介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3、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基本结构: 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 1、观看 “中央电视台新闻30′”中的一则新闻录音,要求用“我听说……”的句式说出自己所听的内容。 2、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是什么? 3、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 ⑴ 教师朗读这篇新闻稿,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初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及词义。 1、读音:   负隅()顽抗 撰()写 区域()   芜()湖 歼()灭 要塞()   溃()退 荻()港   2、释义: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⑵ 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板书设计 4、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主要内容: ⑴ 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   古宛县(wǎn) 星宿(xiù) 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阌(wén)乡 潢(huáng)川 鄂豫(è yù) 濂(lián) 聿(yù)    ⑵ 学生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3)板书设计 四、回顾历史,引导学生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五、训练学生听读新闻、把握新闻内容的能力 下列一则短新闻,要求学生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内容如下: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制──《战争》与《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及结果: 六、布置作业1、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 1、 “新闻的结构”是: 2、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⑴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新闻的结构。 ⑵ 读出新闻的结构:  全班同学齐读标题。男同学齐读导语。女同学齐读主体部分。 ⑶ 探究新闻的结构: 11、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2、提问: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3、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4、提问: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3、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⑴ 学生速读课文,分层理清新闻结构。 明确: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理清结构,需要划分层次。 二、引导学生品析两则新闻的特点 1、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学生明确: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 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 从“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 从“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我听出了。。。。。。。。。 从“不料”,我听出了。。。。。。。。。。 从“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中,我听出了。。。。。。。从“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的“很”,我听出了。。。 2、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粗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 3、⑴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⑵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⑴、⑵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3、评析体现新闻“及时”这一重要特点的句子,找出相关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新闻,归纳出内容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北大学子纵论“新世纪国防” 本报北京4月13日讯(记者范绪锋)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我们的安宁;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民族的尊严!”今天下午,北京大学举行“新世纪国防”演讲比赛,北大学子纷纷慷慨陈辞,倾诉自己对新世纪国防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演讲比赛规模约300人,登台演讲的学生15人。同学们紧紧围绕“新世纪国防”这一主题,结合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美国侦察机侵犯我领空并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和即将出台的我国第一部《国防教育法》,深入论述我国的国防为什么要强大,怎样才能强大,以及新世纪国防教育、国防模式、国防战备、国防科技、国防竞争、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强国责任等。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张湘东倡议,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做有国防意识的人。 据介绍,北大一直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北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也日益增强。作为传统项目的国防演讲比赛,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重要教育形式。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报北京4月16日讯(记者范绪峰) 今天上午,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阿曼·扎拉勒博士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并作题为“中埃文化和面向21世纪的中埃关系”的演讲。 扎拉勒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埃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能够代代相传。大使称中埃两国的璀璨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着重对21世纪中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 作关系作了展望。演讲后,大使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张建明共同为在人大展览馆举办的“尼罗河畔──埃及艺术、文化展”揭幕。 你认为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1、关于新华社: 即新华通讯社。1937年正式成立于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也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新闻图片。 2、关于新闻的特点: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即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二、重温经典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提示:本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沽名钓誉。 2/《新闻两则》练习 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溃( )退 歼( )灭 芜( )湖 荻( )港 诸( )县 锐不可当(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殷( )切 殷( )红 殷( )勤 朱殷( )A yīn B yān  2 当( )选 妥当( ) 当( )面 恰当( )A dāng B dàng 3 要塞( ) 阻塞( ) 堵塞( ) 边塞( )A sài B sè C sāi 三、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 1锐不可当: 2 击溃:3 业已: 四、阅读。(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百万:   不含: 均是: 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较为:  然: 一切:  五、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六、语文常识填空: 1 新闻也叫 ,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 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 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 ,还可穿插适当的 和 。 七、阅读1)、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     3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4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      5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 。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     6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 词,它具体指 。     4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5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6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 句是记叙,第 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3)、读《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大学》,完成文后各题。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 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84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66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1 一般新闻常用的标准有多行形式:主题、引题和副题。“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是本文的 ,起的作用是 ,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是本文的 ,交代了 ,包括 和 。   2 指出哪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3 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 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的内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PAGE 3
本文档为【1新闻两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69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2-01-0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