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瞧这个人 读后感

瞧这个人 读后感

举报
开通vip

瞧这个人 读后感 >----尼采 读后感 这学期我是看了尼采的>.本书讲述了尼采的一生中,各种智慧灵感的来源等诸多问题.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的全部,毕竟关于哲学等的专业术语,我承认我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但是,看了就有收获,以下是我对这一书的看法. 尼采注定是独特的,他的智慧和偏执,激进与悲剧都无法让人无动于衷,我聊以自已浅簿的笔墨窥探这个“精神贵族”的世界,尝试着粗浅地勾勒一个高涨的灵魂. 我一直觉得,要看一个作品,必须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成长经历、生活际遇...

瞧这个人 读后感
<<瞧,那个人>>----尼采 读后感 这学期我是看了尼采的<<瞧,这个人>>.本书讲述了尼采的一生中,各种智慧灵感的来源等诸多问题.我并没有读完这本书的全部,毕竟关于哲学等的专业术语,我承认我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但是,看了就有收获,以下是我对这一书的看法. 尼采注定是独特的,他的智慧和偏执,激进与悲剧都无法让人无动于衷,我聊以自已浅簿的笔墨窥探这个“精神贵族”的世界,尝试着粗浅地勾勒一个高涨的灵魂. 我一直觉得,要看一个作品,必须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成长经历、生活际遇有必要的了解。否则,对任何作品都不可避免要产生的误读必然会异常严重。从这一点说,钱钟书先生回答读者的“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也不必要认识下蛋的母鸡”,虽然是个幽默隽永的答复,却绝不是读书的好办法。当我现在重新读《瞧!这个人》时,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很少能有一本关于自传的书籍可以如尼采的自传一般给人以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也很少有一个哲学家可以如尼采那样将个性展露无遗,使自已的精华与“糟粕”同样的耀眼醒目。 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尼采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卢肯镇一个牧师之家。此时,距离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去世分别还有11年、16年。尼采的童年,无论如何看,都不能说是幸福的——尼采的父亲在尼采5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享年仅三十六岁。因此我们可以说,尼采是个幼年丧父的苦孩子。而且,尼采的身体先天不足,在他有生之年又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父亲的英年早逝,肯定给尼采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响,以至于他认为自己“简直是父亲的翻版,也好像是他死得太早的生命之延续”,“在我父亲生命衰老的同一年,我的生命也开始衰老”。 尼采是自信的,我当时看完题目后对他最强烈的感觉——是极端狂妄的。至于他是不是有资本狂妄,如果说当时没有几个人敢给予肯定的回答,那么现在的情形则是相反,没有几个人敢宣称比他更有资本“狂妄”。 仅从这本书来看,“我为什么这样聪明”“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书”等等,自信已可见一斑。而在这一点上看,却以我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 然而不得不说,正是尼采这样的锋芒毕露和咄咄逼人才显出了他有别于那些学院派哲学家的故作高深与晦涩,并以其独特的散发着个体魅力的表述使他原本山灵水秀般的文字充满着排山倒海的激昂和澎湃,从而使得他的作品让人难以忘怀。笑他狂妄也好,叹他的病态也罢,我们总是能在一次心灵的跌宕起伏后,严肃而冷峻地思考。 尼采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在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以及他预见到他身后将要得到的荣耀: 1. “他们从不认为费心研究我任何一本著作是值得的,从某些细微的迹象来看,我可以猜想到,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我著作的内容。”----<<瞧,这个人>> 2. “我的命运注定了我将是第一个可敬的人,注定了我将被感到是与长久以来的虚伪对立的……我是第一个发现真理的人……我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充满着喜悦的先驱者。” ----<<瞧,这个人>> 他的自律和自我反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借鉴意义的,至少在我看来,适当的保留一颗高贵的心,可以在生活中“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的展露锋芒,也可以摒退那些虚伪世故的风气。特别对我们年轻来说,保留真正属于年轻人的张扬和意气,才能使整个社会充满朝气和活力。  其实,尼采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从他自身来看,他的哲学完全是来自于他对生命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所形成尼采所特有的思想。尼采其实知道自己的命运的,他对叔本华能在德国生活下去感到困惑不解。正如现代一个英国人所说的,“雪莱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英国生活下去,因为这里不能存在一个由雪莱们所组成的种族。”这样的人物从一开始就会受到摧残,成为忧郁症患者、残疾或者疯子。尼采在哲学上与叔本华是有一种默契感的,他们都是悲观主义者,都是虚无主义者。他完全明白自己所面对的世界,他不愿意称自己是德国人。事实上,像他这种人,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没有一个家园的,他是属于那种拆毁自己家园,然后才想到故园的人。这种人在任何一个国度都将是一个“异乡者”,而后人想了解他,也需要逾越很多东西才能理解并崇敬他。 如果我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 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的患病与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象的。 尼采的结局 对于哲学方面的论述,实在不是我这种门外汉所能置喙的,对于他的离开,我还是查询了有关的资料的. 据说,尼采是这样终于变成一个疯子的:由于自己的个性,他所热爱的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或者被他自己主动断绝关系;由于身体虚弱,大学工作一再辞去。尼采同志众叛亲离,独自走在冷清的大街上,看见一个马夫赶着一群马过来,落伍的老马被马夫狠狠地用皮鞭抽打。尼采突然冲进马群,抱着其中一匹被鞭打的马,嚎啕大哭:“可怜的兄弟啊,为什么你要受这样的苦难!”——于是,尼采开始疯掉了。一直到他死去,再也没有“清醒”过来。坎坷而悲惨的一生,如炼狱般的事业和感情,尼采的痛苦程度,也许只有他本人才能够体会到。我一直觉得,或许只有尼采自己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真地疯了。 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间并不证明什么,只是预告和启示;但恰恰不是凭借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神奇的想象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历程太短暂,阅历太简单,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发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励,也许他会把自己那粗糙混乱的观念梳理成和谐优美的哲学。
本文档为【瞧这个人 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88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2-02-29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