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日期:2011-11-16]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lhj [字体:大 中 小] 一、 中央官制 矛盾核心:皇相权之争 (一)发展演变 1、秦朝——建立 2、两汉——巩固 3、隋唐——完善 4、北宋——加强 5、元朝——新发展 6、明清——强化至顶峰 (二)具体内容 1、秦朝:皇帝制(五德终始说,封禅),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两汉魏晋:汉承秦制 决策中枢机构的变化: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汉成帝,尚书四曹);曹魏秘书监到中书省(中书、尚书、门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演变 [日期:2011-11-16]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lhj [字体:大 中 小] 一、 中央官制 矛盾核心:皇相权之争 (一)发展演变 1、秦朝——建立 2、两汉——巩固 3、隋唐——完善 4、北宋——加强 5、元朝——新发展 6、明清——强化至顶峰 (二)具体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1、秦朝:皇帝制(五德终始说,封禅),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两汉魏晋:汉承秦制 决策中枢机构的变化:汉武帝“中朝”;东汉尚书台(汉成帝,尚书四曹);曹魏秘书监到中书省(中书、尚书、门下);刘宋中书舍人 监察:汉武帝司隶校尉(京师百官,三辅,三河,弘农七郡) 曹魏校事 王莽改制:五等爵 3、隋唐:三省六部制 (注意:隋和唐的名称区别;实行的意义)07 年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及其意义 隋:内史,门下,尚书(吏,礼,兵,都官-刑,度支-民,工) 唐:尚书(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 09年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宋 意义:中国官制史上的新阶段,中央集权化的体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执政和决策水平。 4、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二府,计相) 官职差遣,冗官(09年名解,“三冗”问题) 辽:南北官制(藩汉分治) 5、元朝:设中书省(领六部)、枢密院(军事)、札鲁忽赤(刑政)、御史台(监察) 宣政院(佛教,吐蕃军政民事,11年名解)、崇福司(也里可温) 6、明清:明废丞相、设内阁(票拟);“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07年选择;通政使司(内外廷);厂卫制度(锦衣卫,北镇抚司,东厂,西厂,内行厂),六科给事中 清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09年 名解)到军机处;秘密建储;内阁(内三院)和六部;理藩院(蒙古,俄):内务府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矛盾核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一)发展演变 尽管有反复,总体上中央集权呈加强之势。 (二)具体内容 1、西周:分封制 2、战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3、秦朝: 郡县制(郡守,郡尉,郡监;县令,县尉,县丞;乡亭里) 4、西汉: 郡国并行制 (吴楚七王之乱;推恩令 07年名解,酎金夺爵;《左官律》和《附议法》) (10年简答西汉诸侯王问题) 东汉末: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 州的设置及性质的变化: 西汉武帝始置州部刺史监察制度-中央监察制度,东汉光武帝加强州部刺史制度,而到东汉末黄巾起义后变为地方行政区。 5.魏晋南北朝:多沿州郡县制 东晋南朝:自永嘉之乱后,出现侨州郡县这一特殊制度。当时因北方战乱,大批北人举族南徙长江中下 游定居避乱,其聚居区仍沿用北方原籍的州郡县旧名,于是各地出现大量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 土断:庚戌土断(桓温);义熙土断(刘裕) 北朝: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邻里党) 刘宋:典签(监察) 5、隋唐:隋 州(郡)县制 唐 州县制 道的设置及变化:唐初将全国按山川地势分为10道, 后增至15道。设道之初仅由中央派监察大员不定期赴多事地区视察,未成定制。至开元时始置各道采访使,以六条检察非法,如汉刺史。后因边患频增,为加强边帅权力,使边境节度使兼任道采访使,且兼辖州县事务。至此,节度使制度产生,渐成割据之势。 安史之乱;平叛后,节度使制已行于全国,形成道(方镇)、州府、县三级政区。 边缘地设置总管或都督,兼管军民。(都督府与都护府) 6、北宋:地方分权 知州、通判;知县 转运使(路) 军权集于中央 补充: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路以水陆转运使为行政长官,又置安抚使、刑狱使、常平使,分掌兵、刑、市场平□与盐铁专卖,恢复秦汉以来地方分权而治的状况。府州机构沿袭唐代。军原为五代时的军区,后因兼理民政而成为行政区,仍保留军的旧名。监多半设于工矿地区,以加强矿产开发的管理。 辽:头下军州 金:猛安谋克制 蒙古:千户制 7、元朝:行省制度(08年简答) 行省,路府州县(达鲁花赤,2009年选择);腹里(山东,山西,河北) 澎湖巡检司、在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 8、明朝:废行省,设三司(13个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里甲制(自治,110户,10户);在西藏的卫所制、僧官制;在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及部分推行改土归流;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尔干都司;蒙古朵颜三卫 9、清朝:省(18行省)道府县四级,特别行政区。总督、巡抚、将军(新疆、东北)、办事大臣、提督学政(学台);保甲(牌甲保,10),宗族;在西藏确立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07名解;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在蒙古实行盟旗制(盟的性质,扎萨克)等。 三、选官制度和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 1、世袭制 2、战国: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任免制;俸禄制;上计制;玺符制 3、汉:汉初,吏多军功,郎官(任子和赀选);汉武帝察举制(董仲舒,孝廉),兴太学;东汉察举,征辟(辟召)-累世公卿,世族地主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08年材料)-门阀士族(11年 选择王与马);梁武帝,通经选才;北魏,停年格(崔亮);西魏北周,“不限资荫,唯在得人”(苏绰) 5、隋唐:科举制 隋文帝:考试选士 “明经”“秀才” 隋炀帝:进士科 唐:国子监,六学 常举:六科 每年 明经、进士 道举 吏部到礼部 铨选 制举:皇帝 武则天:殿试和武举 玄宗:整饬吏治诏,县令 科举选官的意义 6、北宋:科举制,殿试成为定制;王安石变法(相关涉及07年选择,10年的名解)对科举制的改革(精贡举,选经济之才;三舍法;废明经,明法科) 7.辽金元: 仿汉制,多是为汉人开设,与民族政策有关 8、明清: 明: 国子学 国子监 ;武学、宗学、三氏学、卫学、四夷馆等。书院(洙泗、尼山) 八股取士 07 材料 科举制 唐宋 明清 清末 张居正改革:整顿学证,禁毁书院 清:特简,会推,荫袭,举荐 科举:康熙增特科;康乾南巡召试 捐官 官缺制 大计;京察;军政 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1、秦朝:设御史大夫(司法审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两汉:汉武帝 十三州部刺史,司隶校尉 光武帝:刺史、司隶校尉权重加大 3.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曹魏 曹操校事和刺奸之职;御史台 刘宋:典签 4.隋唐:唐御史台,唐太宗道的设立 3、北宋:审官院、审刑院 通判的设立及职能(知州的监督); 4、元朝: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5、明朝: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地方监察;厂卫特务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 此外,一些相关知识点需要大家自己进行总结: 1.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07年“南衙北司之争”;2010年英宗两个年号 3.历朝的农民起义的一些具体知识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斗争),比如口号,引发原因等 2008年名解 三饷加派;2009年,东汉末年发动黄巾起义的民间教派是太平道;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32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2-04-21
浏览量: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