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举报
开通vip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相对下降发育成谷地或低地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或管道喷出而形成。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公路修建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三、河流地貌的发育类型时期(或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蚀初期(A)以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辅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形谷地貌中期(B)向下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C)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拓宽,呈“槽”形堆积地貌山前(山口)泥沙堆积冲积—洪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入海(湖)口地区三角洲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农副产品,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小河网稀疏区连片大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微点1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微点2 背斜与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微点3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微点4 (1)地垒和地堑(2)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①上升岩块形成断块山。②下降岩块形成谷地、洼地。③断层崖形成陡崖。微点5 河流凹岸与凸岸凹岸、凸岸指的是陆地向内凹或外凸,不是指河流。如下图所示,图中甲、丁为凸岸,乙、丙为凹岸。微点6 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微点7 峡谷与峡湾(1)峡谷:“V”形,是狭而深的河谷,多发育于地势起伏大的山区,由河流强烈下切侵蚀形成。(2)峡湾: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峡湾在挪威西海岸最为典型。微点8 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主要从两方面区分: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微点9 堆积地貌(1)洪(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2)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发生盐碱化,影响粮食生产。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A 2.A(2018·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C1.褶皱和断层的比较褶皱和断层是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如下表所示。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岩层形态向上拱起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新老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相对下沉的一侧,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建设避开断层断层处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2020·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1~3题。1.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2.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3.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解析:第1题,读图例可知,该区域地层正常排序是T1至T5,比较河流东西两岸地层顺序可知,河流东岸缺少T4地层,T3与T5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地壳运动情况可能如下:当地为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了T1至T3地层;到T4地层形成时期,河流东岸地区地壳隆起形成了陆地,沉积中断;到了T5地层形成时期,地壳再次下沉,形成海洋环境,沉积形成T5地层,故选C。第2题,图中东西两岸相同地层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说明没有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地层顺序没有颠倒,故海拔越低的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地层年龄越大,故选A。第3题,若地层年龄T3>T2>T1,那么从河谷地层向两翼地层年龄由新到老,该河谷是在向斜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故选A。答案:1.C 2.A 3.A4.读某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主要的岩石类型,并简述该地区前后共经历过哪些地质过程?(2)请对图中岩层0~9和岩脉共十一大种岩石新老关系进行排序(由老到新排列)。(3)说明图中断层的形成过程,并在断层甲两侧用箭头画出断层运动方向。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地壳先下沉,沉积形成很厚的岩层(沉积岩),由于受到挤压,形成了褶皱;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后又发生了断裂,形成断层,后来地壳抬升,地表遭到侵蚀,再后来下沉,地表沉积了松散沉积物。据此,图中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岩浆岩。该地区前后经历过的地质过程有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活动、断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一般来说,地壳下沉有利于沉积,地壳上升有利于侵蚀,一般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后形成的岩层比较完整。据此并结合上题的地质过程,可以推断出图中岩层0~9和岩脉共十一大种岩石的新老关系为0-1-2-3-4-5-6-7-8-岩脉-9。(3)断层的形成是先断裂后错位。图中断层右侧上升、左侧下降。答案:(1)沉积岩、岩浆岩。(下沉、沉积)挤压形成褶皱、岩浆活动、断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2)0-1-2-3-4-5-6-7-8-岩脉-9。(3)岩层受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画图略(右侧上升、左侧下降)。 河流地貌及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2018·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回答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A 2.A 3.D(2019·高考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4~6题。4.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5.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6.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4.B 5.C 6.C1.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2.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故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6)根据河流地貌类型判断河流流向(7)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河流流向一般地,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8)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时令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处向虚线处流。3.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盆地;辐射状水系对应的地形部位为山顶。(3)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4)根据河道形态判断地形:若河道呈蛇形弯曲,则说明该地为平原。4.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2)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明该河所处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2020·高考名校联考)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回答1~3题。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故C正确。第3题,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答案:1.D 2.C 3.C(2020·吉林辽源东辽期中)在地质作用下,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青海黄河乡东南黄河堆积阶地实测剖面图。读图回答4~6题。4.图示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T1、T3、T2B.T2、T3、T1C.T1、T2、T3D.T3、T2、T15.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下沉B.流水侵蚀下切C.河流堆积D.地壳水平运动6.下列有关该地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河流阶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干旱,有利于河流阶地形成B.气候变湿润,有利于河岸堆积C.气候干湿交替,会形成系列阶地D.气候变暖湿,河流含沙量增大解析:第4题,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被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越向高处年代越老。第5题,河流河漫滩地势低,且丰水季节被淹没。如果河流阶地是由河漫滩演变而来的,那么其形成过程中地壳会不断做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下切。第6题,气候变干旱,河流径流减少,侵蚀作用减弱,不利于河流阶地的形成;气候变湿润,河流径流增大,不利于河岸堆积;气候变暖湿,植被生长旺盛,河流含沙量减小;气候干湿交替,会形成系列阶地。答案:4.D 5.B 6.C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交通运输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区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⑤少占耕地①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⑤减少桥梁或隧道工程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江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多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疏散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延伸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2.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位于河汊凹岸,且在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C对。甲处河道较平直,不是主航道,且是河豚栖息区,A错。根据10m等深线可知,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停靠,B错。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D错。第2题,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D对;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利于航运的条件,A错;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说明右汊径流量较小,B错;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C错。答案:1.C 2.D(2020·济宁二中周测)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3~4题。3.1995-2013年,该区域(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大致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聚落面积没有变化4.对该区域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民居屋顶多平顶B.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解析:第3题,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并不都是面积增大的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为中心点向两边大致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m到300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C错;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m左右,聚落面积有明显变化,D错。第4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民居受地形影响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要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答案:3.B 4.B 主要地质灾害及防御(高考全国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1.地震(1)成因及影响因子①地震发生的原因:多为构造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的地震。②影响烈度(地震破坏程度)的因子: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发生地点。(2)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害最大;次生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3)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震后救灾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2.崩塌、滑坡、泥石流(1)成因①崩塌、滑坡:地表破碎,地形坡度大;外力作用,如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②泥石流: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2)危害: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3)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修建护坡工程,锚固山体;植树种草;确定潜在发生灾害的位置;加强对山体的观察;对高风险区的居民及时疏散迁移。eq\a\vs4\al()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的答题方向(1)自然灾害分布分析角度答题方向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时间分配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分析角度答题方向自然原因地形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3)防灾措施分析角度答题方向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2020·哈尔滨三中期末)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图乙)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曾发生过地震。据此回答1~3题。1.图甲中最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A.a处B.b处   C.c处D.d处2.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3.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解析:第1题,图甲中a、b河段等高线较稀疏,山崩滑坡等发生的概率小于c,不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d处河谷宽阔,不易被堵;c处下游等高线密集,且河谷狭窄,易发生山崩滑坡等,堵截河谷从而形成堰塞湖,故选C。第2题,堰塞湖主要由山崩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地势低平不是其主要成因,故A错;此次堰塞湖形成时间为10月份,此时该地降水较少,且气温不高,故B、D错;该地位于构造带,近期发生过地震,导致山体地质条件不稳定,较其他地区更易发生滑坡,从而形成堰塞湖,故选C。第3题,堰塞湖水位较高,一旦溃坝易形成洪峰,引发洪涝灾害,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D对;堰塞湖具有潜在的溃坝威胁,不适合进行水电开发,A错;堰塞湖与航运条件改善关系不大,B错;堰塞湖会引发多种次生灾害,C错。答案:1.C 2.C 3.D(2020·贵阳一测)下图示意某河谷两岸,该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石漠化。据此回答4~5题。4.甲村地下水水位比乙村浅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差异B.地形差异C.植被差异D.土壤差异5.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政府部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对乙村进行整体搬迁,因其与甲村相比(  )①降水量少 ②水资源短缺 ③土壤肥力差 ④海拔高⑤水土流失严重 ⑥易发生地质灾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第4题,与甲村相比,乙村所在的河谷一侧坡度大,地下水的流速较快,补给河流水多,储存量较少,地下水水位低,B对。甲、乙两村位于河谷两岸,海拔相近,因而降水、植被和土壤等环境要素相似,这些要素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也相近,A、C、D错。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甲、乙两村降水、海拔、土壤相似,①③④错;乙村地形坡度大,地表水和地下水易流失,水资源蕴藏量少,②对;乙村地形坡度大,地表水流速快,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⑤对;乙村地形坡度大,地下有断层分布,易遭受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⑥对。答案:4.B 5.D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读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及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如图1中岩石由老到新为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大型哺乳动物化石)。(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如图2中花岗岩形成晚于沉积岩Ⅰ)判断地质构造(1)岩层连续且弯曲为褶皱。(2)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3)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4)岩层不连续且有明显位移为断层判断地表运动状况(1)根据岩层上下关系。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根据岩层的弯曲。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如图3中乙处岩层弯曲说明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3)根据岩层的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根据侵蚀面。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盖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如图2甲处上部岩层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5)根据侵入岩。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图2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判断地貌类型根据地势起伏并结合地质构造,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如图3中丙)、断块山、陡崖等(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B.花岗岩 流纹岩C.大理岩 石英岩D.安山岩 玄武岩【判读流程】第一步,读岩层弯曲、年代,判断地质构造。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第二步,根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貌类型。甲地地势较四周高,为山地;乙地地势较四周低,为谷地。第三步,根据岩层,判断地壳运动。图中有褶皱和断层,但无岩浆活动,不可能有岩浆岩和变质岩。根据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判断,为沉积岩。【尝试解答】 (1)C (2)A(2020·北京丰台区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2.图中(  )A.甲处的断层由内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B.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向斜C.丙处可能有化石且可能存在变质作用D.丁处地表形态是由火山灰堆积而形成解析:第1题,根据岩浆通道状态来判断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②所在岩浆通道最早被上层沉积岩层覆盖,形成最早;③岩浆通道也有上覆沉积岩层;①岩浆通道没有受到影响,形成最晚,则先后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第2题,甲处的断层是岩层挤压断裂后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错误;丙位于沉积岩层,可能有化石存在,又在岩浆通道附近,故可能存在变质作用,C正确;丁处是火山活动使岩浆喷出后冷却凝固的结果,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C。答案:1.B 2.C(2020·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回答3~4题。3.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A.1次B.2次C.3次D.4次4.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B.泥石流C.火山喷发D.滑坡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又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所以至少发生过2次断层。故选B。第4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并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故选A。答案:3.B 4.A一、选择题(2020·大同一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板岩 砂岩B.花岗岩 砾岩C.石灰岩 页岩D.玄武岩 石英岩2.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为(  )A.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平挤压—盐层流动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D.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含盐层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都是沉积岩,C正确;板岩、石英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含盐的沉积岩,后受到水平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砂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含盐层出露而形成盐丘。答案:1.C 2.C(2020·合肥质检)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据此回答3~5题。3.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少,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4.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  )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5.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  )A.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D.土层较厚解析: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并不稀少,A、B错;伏义河村位于黄河曲流的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地势较缓,水源丰富,利于农耕和建房居住,但不利于建设港口码头,C错、D对。第4题,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流流经图示区域时,受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的影响,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南岸,为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少,土壤和气候较对岸湿润,B错,C对;河流两岸都靠近河流,水源一样丰富,A错;甲处等高线较对岸密集,河谷坡度较对岸大,水土易流失,土层较对岸薄,D错。答案:3.D 4.A 5.C(2020·河南名校联考)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其东南部沙丘规模宏大,以高大沙山为主,丘间地湖泊发育。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及钙质脱胶结层。下图示意某科研小组研究得出的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模型。据此回答6~8题。6.沙山不断增长的直接原因是(  )A.流动沙丘被植被滞留B.碳酸钙胶结面黏附沙粒C.钙华阻挡沙丘流动D.蒸汽吸附沙粒7.当地沙山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相等时(  )A.内能释放停止B.钙华现象停止C.沙山不再生长D.湖泊水补给地下水8.沙山沙粒粒径的分布特征是(  )A.东南坡从坡顶到坡底,粒径由大到小B.西北坡同一流动沙丘粒径均匀C.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西北坡大于东南坡D.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大解析:第6题,沙丘长高长大后,使风力搬运能力降低,流动沙丘被固定,因而流动沙丘被固定是原来的沙山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植被,且沙山处于生长状态,表层远离水源,植被稀疏,则A错误;不断上升的水汽吸附在沙粒表面增加了颗粒间的凝聚力,使沙丘长高长大,则D正确;最初的沙丘是钙华、碳酸钙胶结面的阻挡而形成,两者所起的作用是固定沙丘,而不是促进沙丘的成长,则B、C错误。第7题,当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平衡时,沙粒间无多余水汽,沙粒间吸附作用消失,沙山不再生长,成为固定沙山,则C正确。当地下水的蒸发量与地表蒸发量达到平衡时,蒸发量还存在,说明内能释放尚未停止,则A错误;内能释放未停止,钙华现象就不会停止,则B错误;地下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岩层凝结,凝结出的水补给湖泊,未凝结的气态水继续上升,因而地下水的蒸发量与补给湖泊的地下水关联不大,此时仍是地下水补给湖泊,则D错误。第8题,同一海拔处的粒径,迎风坡因风力强,较大粒径的沙粒才会堆积,故C正确。无论迎风坡还是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越来越小,则A错误;在西北坡的流动沙丘粒径的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则B错误;同一海拔处,坡面越陡粒径越小,则D错误。答案:6.D 7.C 8.C(2020·深圳罗湖调研)四川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是典型干旱河谷中心,下图示意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据此回答9~10题。9.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总体呈(  )A.片状集中B.带状延伸C.环状分布D.零散无序10.距干流约200m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原因是(  )A.地形相对平坦,地质灾害较少B.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易于耕作C.距水源近且不易遭受洪涝灾害D.地势较高,气候干爽,适宜居住解析:第9题,图示聚落基本都在距离河流干流100~1600m之间,即具有明显的沿河分布特征。而河流处于高山峡谷中,则聚落具有带状分布特征。第10题,距离河流近而便于取水,但太近又有洪水威胁,故多位于河流干流两侧一定距离之处,故C正确。答案:9.B 10.C(2020·武汉综合训练)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3题。11.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AB段流速较快B.CD段流速较快C.两河段流速相等D.无法比较12.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170m  B.180m  C.190m  D.200m13.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A.1B.2C.3D.4解析: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m。但AB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m,则B点的海拔为226~300m,据此AB的落差为0~74m;CD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下游,则D点的海拔应为200~274m,据此CD的落差为26~100m,CD的落差大于AB。根据材料,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CD段的流速大于AB河段,据此分析选B。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图中P处的海拔为300~400m,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m,则湖泊的海拔为226~300m,则P点与湖泊沿岸的高差为0~174m,结合选项,最接近170m,据此分析选A。第13题,泥石流发育于河谷中,并且越往下游破坏性越大,危险越大,因此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往与泥石流近乎垂直方向的山坡地跑,据此结合图示最佳逃生路线为4,选D。答案:11.B 12.A 13.D(2020·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南岸7个阶地的拔河高度(拔河高度是指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每个河流阶地均上覆黄土,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古土壤层下面为河床相砾石层。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河流阶地下切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河流堆积发生在冰期,湿润的气候影响河流的下切。据此回答14~16题。14.近870千年来,该河段地壳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形成的阶地是(  )A.T4B.T5C.T6D.T715.河流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增大B.流速减慢C.含沙量增大D.水位下降16.每个阶地的黄土层(  )A.形成于寒冷的冰期B.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早C.形成时砾石层裸露D.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解析:第14题,通常,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阶地的拔河高度变化最大。读图可知,近870千年来,该河段由阶地T4到T5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最后形成的阶地是T5,故B正确。第15题,冰期时,寒冻风化作用强,河流中水量少,大量风化物被带至河流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大量堆积;间冰期时,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中上游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故A正确,B、C、D错误。第16题,渭河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而成,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风力堆积。由此可推测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该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沉积而成,故A正确。黄土层底部为古土壤层,因此黄土层形成时间较同阶地的古土壤层晚,故B错误。砾石层位于古土壤层下部,而黄土层位于古土壤层上部,故C错误。并不是每个阶地的黄土层都利于开挖成本较低的窑洞,故D错误。答案:14.B 15.A 16.A二、非选择题17.(2020·新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3)列举该河谷“V”形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解析:(1)先有较大的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状,最后河流流速变慢,鹅卵石堆积下来。(2)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角度分析。(3)本问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腐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赣湘粤三省六校联考)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回答1~3题。1.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2.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3.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A.结冰期由短到长B.径流量由大到小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解析:第1题,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图中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则D正确。第2题,乙处位于河流下游,且图示两个时期比较,乙河段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则可能是流水沉积、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即D正确。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均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也会使河床降低。第3题,图示丙河段海拔最高,应位于甲河段上游;图示近10万年来,丙和甲段河流落差变小,则流速变慢,即C正确。结冰期、径流量与区域气候关系密切,材料不能体现其变化;河流含沙量与区域气候、植被、土壤等相关,材料也不能体现。答案:1.D 2.D 3.C(2020·天津第二十中学模拟)某校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下表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回答4~5题。实验组实验甲实验乙实验丙实验丁坡面坡度15°25°15°25°降水强度2mm/h2mm/h1mm/h1mm/h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abcd4.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①b>a>d>c②d>b>c>a③b>d>a>c④c>b>d>a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  )A.降水对风化的影响B.地形对降水的影响C.完整的水循环环节D.冲积扇上河流改道解析:第4题,根据地形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知,坡度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实验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b最大,实验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c最小,①③符合。故B正确。第5题,该实验装置中没有岩石,体现不出岩石风化状况,因此无法演示降水对风化的影响;实验中的降水是从降水盘中滴出,只能演示强度,与地形没有关系,无法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实验中只有降水和地表径流环节,无法模拟完整的水循环环节;泥沙收集盘内泥沙沉积可以模拟冲积扇,因此该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冲积扇上河流改道。故D正确。答案:4.B 5.D(2020·十堰调研)尼泊尔是南亚的内陆国,该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频发。下图为尼泊尔等高线地形略图。读图,回答6~7题。6.尼泊尔地震频发是因为其(  )A.位于大陆板块内部B.靠近板块消亡边界C.位于大洋板块张裂处D.地下岩浆活动强烈7.形成尼泊尔复杂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与冰川侵蚀B.流水沉积与风力侵蚀C.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D.风力搬运与流水沉积解析:第6题,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交界处),为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频发。故选B。第7题,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缘,海拔高,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降水丰富,因此,外力作用以冰川和流水作用为主,而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不显著。故选C。答案:6.B 7.C(2020·北京西城区期末)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a是学生绘制的地质素描图,b是被誉为“小桂林”的龙庆峡景区照片,c是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照片。读图回答8~9题。8.据图a和图b景观判断(  )A.a属于背斜构造B.b属于流水沉积地貌C.a地形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D.b山体由花岗岩构成9.同学们向专家了解到图c“硅化木”的形成历史。数亿年前,火山喷发使高大林木迅速掩埋于地下,经硅化和变质形成特殊的“木化石”。后来有部分“硅化木”出露于延庆白河两岸高坡上,始被人发现。延庆“硅化木”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侵蚀搬运C.侵蚀搬运-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D.地壳下沉-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风化剥蚀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a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A对。龙庆峡被誉为“小桂林”,可知其岩石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B、D错。背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C错。故选A。第9题,由材料可知,硅化木形成过程为岩浆活动-沉积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故选A。答案:8.A 9.A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10~11题。10.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11.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解析:第10题,图中①位于大洋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的发源地,A错;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D。第11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答案:10.D 11.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20·广州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从甲至乙再到丙的演变过程。(8分)(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解析:(1)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可达上千米。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要结合当地的黄土土质疏松和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稀疏等原因进行分析。(2)可从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但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答案:(1)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2)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导致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逐渐贫瘠化,耕种条件越来越差。
本文档为【(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聆听上帝的声音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6-2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