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A>?A>?(实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13’#2’,,",,1"%2 421.,3$"/&#"%0&/.%1"%2 "/> (@发布 ())A>?A>?(实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13’#2’,,",,1"%2 421.,3$"/&#"%0&/.%1"%2 "/>
首页 HJ2 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 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举报
开通vip

HJ2 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3/4+1/.+5678+.9/87.:+.;01/:?)>(@发布 ())A>?A>?(实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13’#2’,,",,1"%2 421.,3$"/&#"%0&/.%1"%2 ...

HJ2 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3/4+1/.+5678+.9/87.:+.;01/:<0,;055+55:+.; =;:75<-+8/,+.9/87.:+.; ())*>?)>(@发布 ())A>?A>?(实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大气环境 !"#$%&#’()*&+"(&%",-./"%0&/.%1"%2’(&13’#2’,,",,1"%2 421.,3$"/&#"%0&/.%1"%2 567! 898:;<<= 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A>?;实施 为贯彻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D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C以及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CE制定本标准F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9;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要求F ;98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D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F城市或区域性的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亦应参照使用F 8 引用标准 GHIJKL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MNIO:PK 工业企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卫生标准 QN7MR9S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与单位见表 SF 表 S 主要符号 序号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S T 地面浓度 UV7UI R TJW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UV7UI I TX 最大地面浓度 UV7UI Y TZ 小风时地面浓度 UV7UI L T[ 熏烟时地面浓度 UV7UI O T\ 尘粒子的地面浓度 UV7UI 或大气定压比热 N7]V^ _‘ P Ta 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 UV7UI b Tc 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UV7UI K T 长期平均浓度 UV7UI S 续表 ! 序号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 # 排气筒出口内直径 $ !! % 尘粒子直径 &$ !’ ( 地转参数 !) (*+, 有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 !. (/*+, 静风或小风时风向方位-稳定度和风速联合频率 !0 1 重力加速度 $23’ !4 5 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 $ !6 57 逼近山体时烟羽的临界高度 $ !8 59 排气筒有效高度 $ !: ;5 烟气抬升或下沉高度 $ ’" 5 面源的平均排放高度 $ ’! < 混合层高度 $ ’’ <( 熏烟时混合层厚度 $ ’) <" 太阳高度角 =>? ’. @* 评价指数 ’0 A*+ 第 +类B个C源 *种污染因子的污染分担率 ’4 / 莫宁D奥布霍夫长度 $ ’6 /E 试验站距评价项目主排气筒距离 F$ ’8 /7 排气筒距海岸线的上风方距离 $ ’: G" 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状况系数 )" G! 烟气热释放指数 )! G’ 烟气高度指数 )’ H 风速高度指数 )) H* 等标排放量 $)2I ). H! )"$JK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 )0 LMN LO3PQJRR稳定度分级法 )4 S 单位时间排放量 $?23TF?2ITU2ITU2O )6 S* 第 *个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23TF?2ITU2ITU2O )8 S+ 第 +个网格内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 $?2B3V$’C ): SW 实际排烟率 $)23 ’ XY2Z [\[] _^_‘ 续表 ! 序号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 $% 烟气热释放率 &’() "! * 面源面积 &+, ", - 烟羽扩散时间 ) 或绝对温度 . "/ 0 烟羽或烟团扩散时间 ) "" 01 烟团排放初始时间 ) "2 -3 拉格朗日时间积分尺度 ) "4 5- 烟气出口温度与环境大气温度差 . "6 5-3 陆面上与水面上气温差 . "7 8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 "9 8!# 距地面 !#+高处的 !#+:;的平均风速 +() 2# 8< 摩擦速度 +() 2! = 沿平均风向的坐标轴或评价区东西向坐标轴 2, => 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处距排气筒的距离 + 2/ =? 熏烟时距排气筒的最近距离 + 2" @ 在水平面上与 =轴垂直的坐标轴 22 A 铅直方向的坐标轴 24 A# 地表面粗糙度 + 26 B! 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27 B, 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29 C 拉格朗日和欧拉时间尺度比 4# D 探空气温曲线斜率 4! D! 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4, D, 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4/ DE 干绝热递减率 4" FG 平均风向HI方向J扩散参数 + 42 FK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HL方向J扩散参数 + 44 FM 铅直方向HN方向J扩散参数 + 46 FO 脉动速度标准差HI方向J +() 47 FP 脉动速度标准差HL方向J +() / QR(S TUTVWXXY 续表 ! 序号 符 号 意 义 单 位 "# $% 脉动速度标准差&’方向( )*+ ,- $./ 熏烟时垂直于风向的横向扩散参数 ) ,! $.0! 对应取样时间为 0!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 ,1 $.01 对应取样时间为 01时的横向扩散系数 ) ,2 3&+(43&5( 概率函数 ,6 78 大气密度 9*)2 ,: ;<*;= 位温梯度 ," >&?40( 不完全伽马函数 ,, @ 当地纬度 AB9 ,C D 当地经度 AB9 ,# E 太阳倾角 AB9 F 总则 FGH 评价工作的分级 FGHGH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I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等因素4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I二I三级J FGHGK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4选择 !L2个主要污染物4计算其等标排放量 MN&下标 N为第 N 个污染物(4MN的定义为O MNP QN R-NS!- # &!(TTTTTTTTTTTTTTT 式中OMNUU等标排放量4)2*VW QNUU单位时间排放量4X*VW R-NUU大气环境质量标准4)9*)2J Y-N一般选用 Z[2-#: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4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4可参照 \]2"U,#中的相应值选用J如已有地方标准4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J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 的项目4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4但应作出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4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JQN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J FGHG^ 项目周围地形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J复杂地形系指O山区I丘陵I沿海I大中城市的城 区等J FGHGF 评价工作的级别4按表 1划分4MN按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计算J如污染物数大于 !4取 MN值中最大者J 6 _‘*a KGKUHbb^ 表 !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 %&"’()*$ 地形 %&+!,-./01 !,-./012%&+!,-./03 %&4!,-./03 复杂地形 一 二 三 平 原 二 三 三 5,6,7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8总投资和产值8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8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8以及当地 大气污染程度8对评价工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8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9对于三级评价项目8如果 %&4!,-./0:8其评价内容可按下述有关规定进一步从简9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9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5,;,6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8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8此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 区边界外有关区域"以下简称界外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区#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9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中心8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 形9如无明显主导风向8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主轴9 5,;,;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8一般分别不应小于 /<=!0>’#/0= /?>’#?=<>’9平原取上限8复杂地形取下限8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8评价范围应 适当扩大9 5,;,@ 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8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8 还应扩大到界外区域8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0,-倍9 5,;,5 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8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9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 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8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9 5,@ 对于新建项目8应以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内容为准8按最终规定的规模8作出完整的评价A对于改#扩 建项目8既应评价改#扩建工程8也应评价现有工程9 5,5 技术工作程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见图 /9 - BC)D ;,;E6FF@ 图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 " 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 地理地形图 收集评价区及其界外区的地形图%比例尺可在!&’()))*!&!)))))之间选取+,在该地形图上应标 有地表状况,拟建项目厂区,村镇-城市分布,主要厂矿及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分布,常规气象站和监测站 . /0&1 2#23$445 位置等!并划明评价区及界外区范围! "#$ 自然环境调查 重点应调查当地的长期气候特点!选用地理条件基本一致距建设项目最近的气象台站的气候要素 资料%最近 &年以上的平均值’!列表载明逐月及全年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蒸发量(平均风速( 主导风向(大风(雷暴(雾日(扬沙等项内容%其中蒸发量(雷暴(雾日(扬沙等项目视地区气候特点而定’! 此外还应简要说明环境水文(土壤(植被概况及特点! "#) 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主要说明*评价区及界外区中城镇(村落分布+城市性质+工业结构+农(牧(林业结构+风景旅游点( 名胜古迹分布+该地区城市发展规划及环境规划要点等! "#, 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统计 "#,#- 污染因子的筛选 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 物’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 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 &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 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铁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 "#,#$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内工 业和民用污染源0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 拟建项目污染源调查方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资料确定0对于改扩建项目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以现有 的1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2为基础+再对变化情况进行核实(调整! "#,#,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 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 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 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 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 量!如点火开炉+设备检修+原燃料中毒性较大成分含量的波动+净化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的设备及管理 事故等!除极少数要求较高的一级评价项目外+一般只对上述各项中排放量显著增加的非正常排放进行 统计! "#,#,#" 污染物排放方式 统计时+可将污染源划分为点源和面源!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 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的最低源高和源强!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 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3 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4#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0 5# 排气筒高度%6’及出口内径%6’0 7#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8’0 9# 烟气出口速度%6:;’0 <#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或 @A:?’0 B# 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A:?’0 C# 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D 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E FG:H $#$I-JJ) 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 ’和 正 (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 *+*#,-.%)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00+/00#-.%)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 网格单元面积时)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1 23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456#789:.%;" <3 面源排放高度#:%)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3 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 源分为 .>?类! @3A3A3B 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3A3A3C 原料D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E风面源F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 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3A3@ 二D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可参照 /3G3G进行)但可适当从简"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 查 /3G3G3?)/3G3G3/)/3G3G3H)/3G3G3I等条内容! @3A3J 评价区内其他污染源调查 @3A3J3K 评价区内其他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一般可直接取近期的E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F!对于重 点污染源)必要时)应进行核实!具体调查项目可参照 /3G3G中有关内容执行! @3A3J3L 民用污染源调查)主要污染因子可限于二氧化硫D粉尘二项)其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燃料使用 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和非采暖期的地区)应分别按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统计! @3A3M 界外区域较大点源的调查内容)可参照 /3G3H3*执行! @3@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3@3K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各例行大气监测点的近三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污染物 的浓度值D超标量D变化趋势等! @3@3L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3@3L3K 监测项目 按 /3G中污染源调查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 @3@3L3L 监测方法 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进行! @3@3L3N 监测布点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0个"二 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H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 则)可布置 *>?个点进行监测! @3@3L3A 监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 #夏季D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I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 H次#北京时 间 0.D0ID*0D*GD*HD*O时)其中 *0D*H时两次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对二D三级评价项目) 全期至少监测 /天)每天至少 G次 #北京时间 0.D0ID*GD*O时)少数监测点 0.时实施确有困难者 可酌情取消%! @3@3L3@ 监测应与 H3.规定的气象观测同步进行)对于不需气象观测的三级评价项目应收集其附近有 代表性的气象台站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D风速资料! @3@3L3J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要点 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 P QR6S L3LTKCCN 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 相关特点等# $ 污染气象及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分析 $%& 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 根据气象台’站(距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距离以及二者在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条件方 面的差异确定该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的使用价值# $%&%&%&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如果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 本一致!则其大气稳定度和可能有的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他地面气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 如果气象台’站(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应按 )%*条中的规定执行# $%&%&%+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站(的资料# $%&%&%, 对于不符合 )%-%-%-中规定条件的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的气象台’站(资料!必须在与现场观 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方可考虑其使用价值# $%&%+ 相关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分量回归法!即将两地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可取/01 向(和2 ’可取 304向(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 ."2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所用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按 )%* 中规定的观测周斯所获取的数量#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资料!可根据求得的线性回归系数 5"6值!对气 象台站的长期资料进行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 7不宜小于 8%9:!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 8%*:# $%&%, 调查期间;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三年<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为最近一年# $%&%= 地面气象资料调查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 >% 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 ?% 年"季’期(风玫瑰图< @% 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 A% 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B% 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出现频率及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 的出现频率<风速段可分为 :档!即C-%:DEF!-%:G*DEF!*%-G:DEF!:%-GHDEF!IHDEF<段数可 适当增减<稳定度可按附录 J或其他符合该建设项目实际的方法划分# 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进行 )%-%96和 )%-%9K两项的调查# $%&%L 高空气象资料的调查内容 如果符合 )%-%-中所规定的气象台’站(有高空探空资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下述 距该气象台’站(地面 -:88D高度以下的风和气温资料; >% 规定时间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 年"季’期(的规定时间的逆温层’包括从地面算起第一层和其他各层逆温(及其出现频率!平均 高度范围和强度< @% 规定时间各级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 A% 日混合层最大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度# $%&%$ 混合层高度的调查方法 把高空探空资料中各层的气温和高度!按纵横坐标在直角平面坐标纸上绘图 ’标准层可直接使用 探空数据!特性层应利用气压"气温和绝对温度等参数换算出高度和气温的关系(!再与以干绝热递减 率 MN为斜率的直线比较!当探空曲线斜率 MCMN时!大气为稳定状态!MIMN和 MOMN时!大气分别为 不稳定和中性状态#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稳定层底的高度#任一时间的地面温度和 MN绘 制的直线与北京时间 8H时探空曲线的交点 ’或切点(可作为该时间的混合层高度#日最高地面温度和 MN绘制的直线与北京时间 8H时探空曲线的交点 ’或切点(即日混合层最大高度#计算时可取 P QRES +%+0&TT, !"#$%$$&’()*+ ,%- 现有的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试验资料或经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 现有的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试验资料系指符合 /%0条和 /%1条要求且经鉴定通 过的资料2经验数据系指国家颁布的标准3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正式文件中推荐的经验数据+ ,%-%- 现有的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试验资料的使用价值2视其进行观测和试验的区域和 待评价项目的评价区域在地理条件方面的差异而定+其使用价值可按下述原则判断4 5% 对于二3三级评价项目2地理条件基本一致时2可直接使用6 7%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2地理条件基本一致且现有资料的试验中心站距待评价项目的主排气筒距 离89:;不大于 <$=*时可直接使用2当 9:大于 <$=*时2可作为该项目的参考资料2以便尽量减少 /%0 和 /%1条中所要求的工作量+ ,%> 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测 ,%>%. 本条主要用于复杂地形地区的一3二级评价项目+复杂地形地区的三级评价项目可适当减少本 条所规定的工作量2平原地区的评价项目一般可不必进行本条所规定的工作2其预测模式所需的平均场 输入参数可根据 /%?3/%@3A%/及附录 B中的有关规定或建议给出+ ,%>%- 观测站点的选择 ,%>%-%. 应设置一个临时气象中心站和若干个气象观测点2以便观测地面气象要素和低空风3温的时 空变化规律+选用正态模式预测时2其气象输入参数主要采用气象中心站的观测数据+ ,%>%-%- 临时气象中心站应选择在主排放源附近不受建筑物或树木影响的空旷地区+ ,%>%-%> 根据评价区域的大小和地理3地形条件2除气象中心站外2应在评价区域内对反映平均流场有 代表性的地点增设 ?C<个观测点+复杂地形地区的三级项目取下限2一级取上限+对于地形十分复杂3 评价区边长超过 @$=*的一级项目2其观测点数目还可适当增多+ ,%>%> 观测期间 观测周期为一年+一3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有冬3夏两个季节代表月份2每月观测次数2除北京时间 $@3$A3?13?&时 1次外2应在黎明前后3上午和傍晚增加观测 @C’次2以便了解辐射逆温层的状况和混 合层的生消规律+ ,%>%D 地面观测内容和要求 5% 地面大气温度3湿度3气压6 7% 总云和低云量6 E% 距地面 ?$*高的风向3风速6 F% 复杂地形条件下2应观测山谷风3海陆风3城市环流等可能出现的频率3时段和风速阈值2并尽 可能观测出这些局地风所涉及的空间范围6 G% 在山区2应着重注意背风涡和下洗现象2观测其出现的气象条件3频率3空间范围以及下洗程度 等+ 增设的各观测点主要观测 /%0%1H3/%0%1I两项+ 根据中心站和各观测点的上述同步资料2分析月或季的地面流场变化规律+如选用平流扩散方程3 随机游动等数值模式预测2还应对流场进行客观分析+ ,%>%J 低空探测内容与要求 至少应设有一个低空探空点8一般应设在气象中心站;+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2还应适当地增设探空 点+ ,%>%J%. 测出距地面 ?%<=*高度以下的风速3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关系2并按大气稳定度分类2给出其 数学表达式+一般情况下2建议选用幂律2即 $? KL)M -%-N.OO> !"#!$% &" &$’ ( %"’))))))))))))))) 式中 !"*!$分别为距地面 &$%+’和 &"%+’高度处 $,+-.平均风速/+012(为风速高度指数/依赖于大 气稳定度和地面粗糙度3应根据观测结果/利用统计学方法求出3根据具体的观测数据/也可采用风速 随高度变化的对数律或其他半经验公式3 4565758 求出各级大气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并分析其各季的日变化规律%参阅 95$59’/分析逆温的变 化规律%逆温出现的频率*层次/各层顶部和底部的高度及平均厚度/各层的强度以及生消时间等’3 45654 观测方法与要求 456545: 地面观测 95;5<=>95;595<5@5$]所规定的四种方法试验要点见附录 D3 45E5758 适用范围 95<5@5$=所规定的方法既可用于测量扩散参数/也可用于模式验证3由于实验技术或原理上的限 $$ _^0‘ 858a:bb6 制!"#$#%#&’("#$#%#&)所规定的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水平扩散参数的测量*"#$#%#&+的平面照相法 可作为"#$#%#&’("#$#%#&)两种方法的补充!用以测量垂直扩散参数*有条件时!可选用较经济实用的 "#$#%#&,所规定的方法* -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 预测任务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应利用数学模式和必要的模拟试验!计算或估计评价项目的污染因子在评价区 域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 预测内容 -#/#. 一(二级评价项目的预测内容 -#/#.#. 一次0123456和 7$小时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 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 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0也可称典型气象 条件6*熏烟状态可按一次取样计算!其他典型气象条件可酌情按一次取样或按日均值计算* -#/#.#8 评价区域季0期6(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9 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相应于 :#7#&#&;:#7#各项的浓度分布图* -#/#.#< 一级评价项目在必要时!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进行 :#7#&#&;:#7#所规定的预测内容* -#8 预测方法 -#8#. 三级评价项目!建议采用 :#%中所列的正态模式进行预测* -#8#/ 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采用正态模式0包括某些修正的正态模式6或平流扩散方程(随机游动等数 值模式预测!预测中应估计到地形的影响及气象平均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尽可能估计污染物的迁移转 化规律* -#8#8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在可能出现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复杂地形或高大建筑物附近! 必要时!还应通过室内模拟0风洞(水槽6试验进行预测* -#9 多源叠加问题 -#9#. 一级评价项目可按下述规定执行 -#9#.#. 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 -#9#.#/ 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 -#9#.#8 对于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应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如 果难以获得上述污染源的调查资料或其浓度监测值远小于大气质量标准时!也可将其监测数据作为背 景值进行叠加0对于改扩建项目!背景值可用从评价区现状监测浓度中减去该项目现状计算浓度的方法 估计6* -#9#/ 二(三级评价项目可主要执行 :#$#&#&和 :#$#*对于 :#$#可按以监测数据作为背景值 对浓度进行叠加处理* -#< 扩散模式 -#<#. 有风时0距地面 &23高平均风速 =&2>&#%3?@6点源扩散模式 -#<#.#.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方地面任一点0A!B6!小于 7$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 C 03D?316!可按下式计算E CF0 G7H=IJIK6LMNO0 B7 7I7J 6PQ 016RRRRRRRRRRR 7& ST?U /#/V.WW8 式中!"##单位时间排放量$%&’() *##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 +-##铅直扩散参数$%)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012 34 5164 789:;6 <5=6>?@< <+<- A389:;6 <5=3>?@< <+<- AB CD@EEEEEEE 式中!=##混合层厚度$%) >?##排气筒有效高度$%/ >?按下式计算! >?1>3F> CG@EEEEEEEEEEEEEEE 式中!>##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 F>##烟气抬升高度$%$计算方法见 HIJ/无实测值时$.可按公式C<@计算$公式中的.K可取邻 近气象台C站@距地面 KL%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KL$调查期间按 JIKIM执行/对于三级评 价项目$风速高度指数 N$建议按表 M选取/ 表 M 各稳定度等级下的 N值 稳定度等级 地区 O P Q R STU 城 市 LIK LIKG LI?6@A,/BCB;>?6@%和静风时D#,/BEB;>?6@%的点源扩散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D平均风向为 $轴D地面任一点#$DF%小于 ’G小时取样时间的浓度 !H #?I6?J%建议按下式计算2 !H#$DF%& ’(’#K%J6’3B’L’ *M #/B%111111111111 式中 L和 M按下式计算2 L’&#$’7F’7 3’B/ 3’B’ *-’)% #//%11111111111111 M&)4, ’6’3’B/ N*O/7 ’K*P)P ’6’*Q#P%R #/’%111111111 Q#P%& / N’KS P 4T )4U ’6’VU #/J%111111111111 W&,$3B/L #/G%111111111111111 Q#P%可根据 P由数学手册查得D3B/X3B’分别是横向和铅直向扩散参数的回归参数#YZ&Y[&3B/\DY]& 3B’\%D\为扩散时间#P%D3B/X3B’的定值见附录 _^ :;<;‘ 长期平均模式 :;<;‘;a 对于孤立排放源D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D任一风向方位 b距排气筒下风方 $处的季#期% 或年长期平均浓度 !#$%b#?I6?J%建议按下式计算2 !#$%b&c d #c e !bdefbde7c e !HbdefHbde% #/>%11111111111 式中fbde为有风时风向方位X稳定度X风速联合频率D!bde为对应于该联合频率在下风方$点的浓度值D!bde 可按下式计算2 !bde& (#’+%J6’,Y]#$6g% *h #/i%11111111111 h的确定方法同前Dg为风向方位数D一般取 /ijdXe分别为稳定度和风速段的序号D其加和总数取决 于所划分的稳定度和风速段数目Dd的总数不宜少于 J#稳定X中性X不稳定%j如不单独考虑静风频率 时De的总数也不应少于 J_fHbde为静风或小风时D不同风方位和稳定度的出现频率 #下标 e只含有静 风和小风两个风速段%_!Hbde的计算方法同 !H_如果 -)较大 #A’BB?%且得自常规地面气象资料的 fHbde 不太大 #E’Bk%时DfHbde可以不单独统计D此时D!#$%b公式的右侧括号内只包括前一项_ :;<;‘;= 如果评价区的排气筒数目多于一个D则评价区坐标系#参阅 >;G;G;0%内任一接受点#$DF%的 季#期%或年长期平均浓度为 !#$DF%&c b c d c e #c l !lbdefbde7c l !HlbdefHbde% #/0%111111111 G/ mn6o =;=paqq‘ 式中 !"#$%和 !&"#$%分别是在接受点上风方 ’()*方位角内对应于 +#$%和 +&#$%联合频率的第 "个源对接收点 的浓度贡献,!"#$%-!&"#$%的公式形式分别和 !#$%-!&#$%相同.参阅 /01020345但应注意坐标变换5将坐标转换 到以接收点为原点 #风方位为正 6轴的新坐标系后5再应用 !#$%或 !&#$%公式,计算 !&"#$%时5对其作贡献的 源可适当地增加.通过增大方位角4, 70809 熏烟模式 熏烟模式主要用以计算日出以后5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5逐渐形成混合层.厚度为 :+4时5原来积 聚在这一层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高浓度污染5这一浓度值 !+.;<);24可按下式计算= !+> ? @’(A:+BC+ DEF.GH ’ ’B’C+ 4I.J4 .3K4LLLLLLLLLLL 式中= J>.:+GMN4)BO .3P4LLLLLLLLLLLLLL BC+>BCQM)K .’R4LLLLLLLLLLLLLLL I.J4的表达式及确定方法与 /010’中的 I.S4相同,BC和 BO应选取逆温层破坏前稳定层结的数值,注 意.3K4-.3P4式中的:+5BC和 BO都是下风距离6+.或时间T+5T+>6+)A4的函数5当给定6+时5:+应由下 述二式确定= :+>MQU:+ .’34LLLLLLLLLLLLLL 6+>V.U:’+Q’MU:+4 .’’4LLLLLLLLLLLL 式中 V和 U:+按下式计算= V>WX!YA)Z[! .’24LLLLLLLLLLLLLL U:+>UMQJBO5 ; .’Z4LLLLLLLLLLLLL [!>Z03K\DEF]GR0PP.^_)^‘4Q20’’a3R25 b).;cdce4 .’14LLLLL 式中= UMff烟气抬升高度5;5参阅 /0\条g WXff大气密度5<);2g !Yff大气定压比热5b). ? @’(A:+BC+ DEF.GH ’ ’B’C+ 4I.J4 .’\4LLLLLLLLLL 13 no)p q0qfrsst 但公式中的 !"#$%"和 &应由下列各式确定’ !"() *+ *,-./0123"4156789 -:; 2)<6============ *+ *,-(2):;>? , @-4,:A6 B, 2)C6============= $%"(8,DE3"B3"-42 8,F 8,D3"- D,F6,7D,DGD,D 2)H6========== IJ4&$K() *+ *,-. /0123"4156 8 9 -:; 2A-6=========== 式中’ *+LL摩擦速度#M7NO /01LL陆面上与水面上的气温差#PO 8LL热力内边界层顶上的逆温层温度梯度#P7,--M#取法参阅 <:;:Q条O @-LL地表面粗糙度#MO R,#8,LL分别为横向扩散参数的回归指数和回归系数2参阅表 SA6#下标 D为 T或 S类稳定度#F 为烟羽进入热力内边界层前的 UVW#W或 X类稳定度O隐含在 Y2&6中的 $K应选取进 入热力内边界层前的稳定层结数值O 15LL排气筒距海岸线的上风方距离#MO 3"LL下风方距离#MO 3"-LL进入热力内边界层的部分或全部烟羽的水平重心线与热力内边界层上边缘的交点处的 下风距离#M#该水平重心线可用 Y2&67)对应的 &值确定Z 在计算海岸线熏烟浓度最大值或分布值之前#首先判断烟羽下风方距离 3"(-时#IJ是否大于该 处的混合层高度 !"O否则#可取 Y(,#$%"可直接按不稳定条件计算Z 当 IJ在 3"(-处大于 !"时 5"极大值可在B,[&[,范围内用迭代法求出#具体作法如下’ \: 取初始值 &(-#由2A-6式求出 3"的初始值O ]: 以 3"的初始值按2)<6^2)H6和2)_6各式计算 !"^ $%"及 5"O ‘: 在B,[&[,范围内#选取其他 &值#重复上述计算#用迭代法找出 5"的极大值及其对应的 3"和 !"Z 5"分布值#可按下述步骤计算’ \: 令 &(B):,;#用2A-6式计算烟羽下边缘与热力内边界层上边缘交点处的下风距离 3",Z ]: 3"a3",的各地面点浓度值#可按稳定层结条件#用 <:;:,所规定的一般方法计算#这一区域 的浓度值通常都比较小Z ‘: 3"b3",的各地面点浓度值#可以3"和c为自变量#按上述各式计算其5"Z随着3"增大#&值 有可能等于或大于 ):,;#此时#Y2&6(,#相当于烟羽全部进入热力内边界层Z 如有条件#!"和 3"的函数关系可用实验值校正Z d:e:f 多源和面源排放模式 d:e:f:g 多源排放模式 如果需要评价的点源数多于一个#计算地面浓度时应将各个源对接受点浓度的贡献进行叠加Z在评 价区内选一原点#以平均风的上风方为正 3轴#评价区内任一地面点23#c6的浓度 5h可按下式计算’ 5h23#c6(i j 5j23B3j#cBcj6 2A,6========== 式中 5j是第 j个源23j#cj6对23#c6点的浓度贡献#其公式形式与 <:;:,V<:;:;条所给出的各种点源 模式相同#可根据不同计算目的选用#但应注意坐标交换#23#c6代以23B3j#cBcj6Z d:e:f:k 面源模式 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2参阅 ;:Q:Q:<6#则评价项目的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 _, lm7n k:kLgoop 度 !"可按下式计算# !"$ % &’( )*+,+ -.’/00000000000000 ,+$ ’ 1 2+3’1+4%566 78+-19:+/;8+;%-19:+;%/< -../000000000 式中 *+=3+=2+分别是接受点上风方第 +个网格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平均排放高度和 3+处的 平均风速>6=4是垂直扩散参数 ?@的幂指数和系数-?@$4A696=4的定值与附录 B中的 6’=4’相同/9 A轴指向上风方9坐标原点在接受点>1$-6;%/5’6>:+$3’+5-’4’A’6+/>:+;%$3’+5-’4’A’6+;%/>8-19:/为 不完全伽马函数9可由下述公式确定# 8-19:/$ C:D-ED%5:/! -.F/0000000000000 C$’G.’HDIG’J -.K/000000000000000 E$%IGII;KGII1 -.L/00000000000000 !$IGJJDIGJ’1 -.M/000000000000000 除有风时外9风速小于 %GKN5O时也可按-.’/P-.M/各式计算9但当平均风速 2Q%N5O时9一律 取 2$%N5OR 计算时9应注意坐标变换9将坐标变换到以接受点为原点9上风方为正 A轴后9再应用-.’/P-.M/ 各式R有风时 %L个风方位的风向路径如图 ’所示9风速小于 %GKN5O时9因风向脉动角较大9影响接受 点的上风方网格数应适当增加R确定 *+时9可根据图 .所示9沿上风方按步长取粗实线内各网格 *+的 面积加权平均值R图 ’和图 .都是按评价区坐标系给出的9图中只给出 .个风方位9其余 %.个方位可利 用其对 A或 S轴的对称关系导出R 图 ’T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U为接受点9风方位为 V/ 图 ’W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U为接受点9风方位为 VXV/ M% YZ5[ \G\] _^_‘ 图 !"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为接受点%风方位为 &’( 图 )*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0123$为接受点%风方位为 ’( 图 )4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0123$为接受点%风方位为 ’&’( 5- 6718 9.9:;<<= 图 !" 面源模式风向路径#$%&’()*+,-为接受点.风方位为 /01 将 2’(’!’3中公式#&21中的 45678代以 49678.可以得到面源季#期1或年长期平均浓度值: 如需将面源按高度分为 3;!类#参阅 (’<’<’2149可表示为 49= > ?3@AB A7 >B7 #!C1DDDDDDDDDDDDD 式中 B为面源类别序号: 如果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所占的面积 EF&G)3.网格内的 49按下式计算H 49= & ?3@ I7#J.K1 #!L1DDDDDDDDDDDDDDD 式中 K=M3*#3N3O3P1.O为沿上风方自接受点至面源最远边缘的距离:一般情况.可只计算网格内的平 均浓度.这时.O=#E*Q1&*3: EF&G)3时.网格外的 49可按 2’(’&中的点源扩散模式计算.但需对扩散参数 RS和 RT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 RSURT分别为H RS=N&OP&V WS <’! # 9?/@A@BCDE’F L’/;F8@M ,NL’ O @M,F0 ;P: L’/;F8@M ,FL’ /;F/:F8 @M Q R S , ;T: ’J3,KKKKKKKK L’U,的定义同 V"3"G-扩散参数 @M>@A>W08X05@B>WG8XG5各指数Y系数的定值见附录 Z- !"#"$"[ 小风’0"3(*4T/0121"3(*4,和静风’/01\1"3(*4,情况 ;时刻地面任何一点’85<,的浓度为= %&> 9]+ ’G?,+*GWG10W1G HIG ’J^,KKKKKKKKKKKKKKK 式中= IG> 0 ]0CDE_F]0’ 0 ;F]G, G‘N aG b]G ]a0 c0FL_ G]a 0’0;F]G,‘d ;P: 0 ]0cCDE_F]0’ 0 ;F]G, G‘FCDE_F]0’ 0;F:F]G, G‘d N aG b]G ]a0 cL_ G]a 0’ 0;F:F]G,‘FL_ G]a 0’ 0 ;F]G Q R S ,‘d ;T: ’JV,KKK ]0> 0GWG10 _8GN’8fNCDEcF 0G_ f@A>W10’;F;i,5@B>W1G’;F;i,5W10YW1G的定值见附录 j5 ;i为
本文档为【HJ2 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75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1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4-23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