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贫困大学生问题

当代贫困大学生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当代贫困大学生问题贫困的生活·感恩的心 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几乎都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做“贫困生”。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操心、奔波。戴上校徽,他们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他们是打工族。他们挣回了养活自己的钞票,也积攒着别人不曾有的经历和经验。他们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穿着最不入流的服装,却是校园里最刻苦学习的一群。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贫困生在高校的平均比例已达到25%,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已达到300万人。 中国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

当代贫困大学生问题
贫困的生活·感恩的心 在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几乎都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做“贫困生”。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操心、奔波。戴上校徽,他们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他们是打工族。他们挣回了养活自己的钞票,也积攒着别人不曾有的经历和经验。他们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穿着最不入流的服装,却是校园里最刻苦学习的一群。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贫困生在高校的平均比例已达到25%,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已达到300万人。 中国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等。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引起争议。请看下面几条规定: 1. 郑州航院新版《学生管理规定》称,经济困难学生接受学校补助的,必须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不使用手机(毕业年级学生除外),不铺张浪费。 2. 上海东华大学的《学生手册》上赫然标明:“凡贫困生买手机者不能享受国家高额奖学金,不仅不能买手机,也不能有MP3和电脑” 3. 甘肃联合大学规定,凡欠学费500元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一些贫困生因此在考试当天被逐出了考场;不仅不能参加考试,而且不能享受贫困补助,成绩再好也得不到奖学金,也不能入党。 贫困生在经济上有困难,可以通过国家多元化的资助方式,也就是“奖、贷、助、补、减”等各种途径来获得帮助。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部分学校的一些硬性规定却有失人文关怀。在手机日益成为普及消费品的今天,购买手机应属一种基本的消费。一方面,低廉的价格和业余的打工,完全可以使贫困生承担起手机消费;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要求他们具备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例如班级有事情通知,通过飞信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情况,这种情形下你没有手机,信息则不能的及时、方便地获取。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学生没有虚报贫困,没有挥霍补助,学校就不应该剥夺他们购买和使用手机的权利。 据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中有31.3%的学生称不愿接受资助,为什么?有同学曾反映说,贫困生在食堂吃饭打了份排骨,旁边的同学就会指指点点:“他是贫困生呢,怎么还吃排骨?”、“挺有钱的嘛还去申请贫困生资助,真是的!”、“······”这样的窃窃私语让贫困生无地自容,难道自己改善一下伙食也有错吗?贫困生就得天天馒头就着咸菜吃吗?对于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节俭一些艰苦一点无可厚非。毕竟,不正当的花费和奢侈性的消费会加剧他们的困境,亵渎资助者的同情,不利于他们走出贫困———但是,这种善意的提醒,不能泛化到应有的消费和生活领域,否则就显得缺少人性关怀,对贫困生造成道德煎熬,把接受补助的贫困生挂上了道德烤架。在这个缺少人性关怀的道德烤架上,他们被告知,要简化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生;他们被暗示,要对补助保持感恩,不能亵渎别人的施舍。而对于他们的渴望和尊严,却被漠视。在一些人眼中,贫困生的生活就是生存,他们不应奢望,只能愧疚。这样的道德苛求,对于同样心怀梦想、追求幸福的贫困生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歧视和伤害? 经过这番道德炙烤,我们会看到怎样的贫困生呢?他们消极自闭,在贫困中安守贫困,没有追求,没有幻想;他们内疚惭愧,在别人的帮助中承受着内心的煎熬,没有快乐,没有笑容。难道这就是那些强调道德的管理者所愿意看到的结果吗?难道这就是贫困生应有的生活状态吗? 再看甘肃联合大学赶学生出考场事件,这是把贫困当做罪恶来惩罚了。如果一个大学生,不是因为他触犯了法律,不是因为他做了不道德的事,也不是因为他成绩糟糕,而仅仅是因为他穷,就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和惩罚,这会在他成长的心灵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但愿他不会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遵守法律是没有意义的,道德高尚是没有意义的,成绩优良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有钱才是有意义的。以后的人生,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屠格涅夫说过,“贫穷不是罪恶”,但当贫穷成为一个人遭受歧视和羞辱的理由时,就有可能制造罪恶。大学在颁布上述规定的时候,显然没想过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贫困不是贫困生的错,他们没有必要因为贫困而自卑内疚。任何人都不能以道德的名义要求他们降低生活的质量,放弃理想的追求。因为,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它所能传递的不是关爱,而是羞辱和歧视。 回过头来,我们想想,为何高校会颁布这样一些硬性规定,其中也应是有缘由的。下面看这样一个例子:武昌某高校的学生小张来自河南商丘一个偏远农村,家里经济条件较差。来武汉上大学时,每个月生活费才400余元,平时穿着很朴素,每天伙食费从未超过10元。但他学习勤奋,成绩很好,曾获得过励志奖学金。上大二时,小张与武汉另一高校的一名女生谈起了恋爱。他却一改往日的节俭作风:和女友约会吃饭一般都去饭馆或酒店,一顿下来平均100元,这样的恋爱餐每月至少吃四顿;给女朋友买衣服和礼物,平均每月400元;通讯费和交通费用每月至少300元;外出旅游,省内游每次花费1500元左右,省外游费用更多。算上其他零散开支,一年来共花费超过2万元。如此昂贵的“爱情保修”费,让室友为之咋舌。上次老师介绍的视频中也反映了高校一位贫困生挥霍老大爷资助的学费的事情,这样的情况相比也不是个例,因此高校才出此规定。 至于拖欠学费的问题,笔者上网了解到,贵州大学不交、欠交学费的学生竟达35%。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贫困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采访的学生中,欠学费的原因形形色色:谈恋爱开销太大,一些大学生情侣把互送礼物的贵贱作为衡量爱情的重要砝码;租个房子图自在,在校外租房住的学生已有相当的数量,学校周围有些地段甚至变成了“学生村”,有些学生租的房子里家电、电脑齐全;也有学生拿着家里给的学费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增加就业砝码。至于学费,欠一天算一天。 植保系2001级学生严凯说:自己家里很贫困,只能贷款交学费,但身边有些同学看见别人不交学费,就跟着不交。把从家里拿来的学费去买手机,在外面租个房子,学费花完了父母根本不知道。 这些情况的存在确实让高校无可奈何,很多学生报名申请贫困生,“贫困生”众多,而贫困生名额极其有限。以笔者目前所在高校的标准,贫苦生名额也就在20%左右,而今年报名的人几乎达到50%。这很显然要出现“僧多粥少”——群起而抢之的状况,每年贫苦生的评定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为彰显“民主”,学校总要用集体投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场投,立刻唱,现场拍板。但即使是这样,所谓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因为这还要涉及到贫苦生们的人际关系、“伪装”以及“拉选票”、暗箱操作等等问题,误评和错评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身边就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同学,她父亲事在事业单位上班,是那种“下馆子都吃腻了的人”,她母亲是超市售货员,姐姐分别在上海、江浙一代上班,结果她的贫困申请里赫然写着“父母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出去打工,家里三个孩子读书·······”结果她被评上3000元资助的贫困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不贫苦的同学在得到贫苦补助后,请同学大吃海喝的情形。又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体制,主管这类事情的老师们也往往束手无策:不是无从管起,就是被假象和片面之辞所迷惑。 在百度百科上笔者还看到这样一些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不得定为贫困生: 1.“金龙卡”消费过高或消费明显不足,但经常在外大额就餐(酗酒、大吃大喝)、吸烟者; 2.目前已有电脑、手机的同学;如确有特殊需要的,要报学院审批,方可区别对待,但在受资助时同等条件下无电脑的优先考虑;(专业成绩突出作为奖品获得的除外)   3.平时有超过一般同学的高档消费现象的;(如穿名牌服装、佩戴贵重金银首饰、使用高档化妆品、经常进出网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服滋补品等) 4.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超计划外多子女家庭不能作为特殊照顾的理由,多胞胎除外; 5.因家庭经商、办厂、建房、扩大生产规模而致贫。 而笔者身边也存在超计划外多子女家庭的学生被评为特别困难贫困生的情况。笔者认为,贫困生不应该铺张浪费,有吸烟喝酒、使用高档化妆品、佩戴首饰这样的高消费。但是他们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可以吃得好一点、穿得体面一点、有权利与外界沟通联系,手机、电脑可以自己努力挣钱购买,这本是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需求,本无可厚非。 结合以上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贫苦生评定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贫苦生的评定遭来巨大压力和饱受置疑和争议的时候,高校不是从如何健全和完善这样的评定体制和监督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他们却试图用硬性的规定来取代相应的机制和体制,从而掩饰自己的尴尬;试图推行如此硬性的规定来取代相关机制和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掩盖愈来愈激化的矛盾,殊不知他们是在阻止这些机制和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老师上课一再提及,名校中农村生源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上周末,人民大学宣布“校长推荐计划”和“圆梦计划”,“圆梦计划”主要面向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被中学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无大学生的农村学生。 政策宣布以来,“三代无大学生”的条款成为争议焦点,有网友认为,这对于三代之内有人考上大学但生活依然贫困的学生家庭不公平。人民大学招办主任李向前昨天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规定“三代无大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积极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农村生源、偏远地区学生等群体,也是为了平衡人民大学的生源比例。“人民大学作为一所高校有其社会责任,但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个条件主要是想让最贫困、最有上学需要又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圆梦。”李向前表示,北大、清华等高校今年也纷纷采取措施,在自主招生阶段向农村生源倾斜,人民大学给出了更具体的限定,也可以与其他学校有所区分,以提高名校对农村学生的录取率。 这样政策的实施给了农村偏远地区学生更大的机会,我们期待贫困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上有更大的发展! T01014115 汪洁
本文档为【当代贫困大学生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21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03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