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文理学院 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四川文理学院 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举报
开通vip

四川文理学院 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nullnull目 录目 录元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关汉卿 第二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三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四章 宋元南戏 第五章 元代散曲 null元代文学概说元代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 1、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 3、在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null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

四川文理学院 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nullnull目 录目 录元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关汉卿 第二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三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四章 宋元南戏 第五章 元代散曲 null元代文学概说元代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 1、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在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 3、在思想文化方面,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null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null元朝民族等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 汉 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 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元代文学概况元代文学概况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4年。 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代话本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继续盛行。 nullnull 元 曲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null关于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选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 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金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200多人,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一)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 原始歌舞 “优孟衣冠” 汉代“百戏”中之角抵 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 (二)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 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三)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null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null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null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null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null关于“宫调”: 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北 曲北 曲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第一章 关汉卿第一章 关汉卿nullnull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关于关汉卿的评论资料: 1、元•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2、明•臧晋叔《元曲选序》: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3、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 null4、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null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望江亭》、《救风尘》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nullnull《窦娥冤》思想的核心《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null《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作为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 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 讨 论 题讨 论 题1、怎样理解窦娥在刑场上所发的三桩誓愿以及誓愿的应验? 2、有人认为,《窦娥冤》作为大悲剧,应该到第三折完就结束,才能突出“悲”,加上第四折,冲淡了悲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null《望江亭》、《救风尘》: 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下层民众奋起自救 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 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null《单刀会》、《西蜀梦》: 呼唤英豪 英豪被害 谁救天下苍生 表现作者心路历程,对一个悲剧时代的深刻把握null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弱者的胜利 (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四)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第二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第二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null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null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西厢”故事的演变(1)“西厢”故事的演变(1)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西厢”故事的演变(2)“西厢”故事的演变(2)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西厢”故事的演变(3)“西厢”故事的演变(3)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诸 宫 调诸 宫 调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形式。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西厢”故事的演变(4)“西厢”故事的演变(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null《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二、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 《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四个高潮佛店巧遇→老妇人不许→孙飞虎事件→张生计退贼兵→老夫人赖婚 矛盾转移为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拷红 四两拨千斤 郑恒的“赖婚”,实则是老妇人的又一次“赖婚”null三、《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 反封建战斗性: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 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null人物形象: 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赖婚,拷红,逼试。 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 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 闹简,赖简。 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 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 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 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 null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本二十一折 多角色司唱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 双线复合结构 (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烘托渲染 (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文采与本色相生 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null《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一)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二)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第三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第三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前期杂剧作家和作品 白朴白朴白朴白朴《梧桐雨》 《梧桐雨》 一部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幻、盛衰难料的沧桑之感null“梧桐雨”的意象“梧桐雨”的意象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null 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失去权位的李隆基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凄楚悲凉的心理感受。梧桐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null《墙头马上》: 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颂歌。 李千金:渴望爱情和婚姻,无媒自聘,离家私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 反驳裴尚书,拒绝裴家父子,注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坚毅而又倔强。 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马致远马致远null关于马致远的评论资料: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3、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马致远号东篱,元人曲中巨擘也。null《汉宫秋》: 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汉元帝不自由”: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 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 抒情感人,曲文优美。null关于纪君祥的评论资料: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寿卿、廷玉在同时,三度蓝关《韩退之》,《松阴梦》里三生事。《驴皮记》,情意资。冤报冤,《赵氏孤儿》。编成成传写上纸,表表于斯。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 3、明•孟称舜《酹江集》:此是千古最痛最快之事,应有一篇极痛快文发之。读此觉太史公传犹为寂寥,非大作手,不易办也。《赵氏孤儿》插图《赵氏孤儿》插图null《赵氏孤儿》: 一部历史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成。 屠岸贾,邪恶的化身;程婴、公孙杵臼,正义力量的代表。 最后以锄奸报仇结局,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 意义:1、民族意识;2、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艺术:1、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 我国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著作之一。null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null康进之《李逵负荆》: 与高文秀(人称“小汉卿”)的《双献功》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 闹山——展示李逵视梁山事业为生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同时又颇粗鲁莽撞的性格; 负荆——刻画李逵豁达的胸怀和勇于认错的品质。 成功运用喜剧手法:误会黑旋风李逵黑旋风李逵null石君宝《秋胡戏妻》: 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 罗梅英:勤劳、善良、具有坚贞操守和顽强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典型。 反抗财主李大户的逼婚,表现了坚贞不屈、视富贵如粪土的崇高品德;严词拒绝秋胡调戏,弄清真相后誓与秋胡一刀两断,又显示出其自尊自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艺术:戏剧冲突尖锐;曲词本色泼辣。null二、元后期杂剧作家和作品 杂剧南移与衰落的原因: (一)大德以后社会安定,科举恢复,一部分文人产生仕进幻想,剧作家中出现脱离现实倾向,作品缺乏前期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 (二)受南方观众欣赏习惯和南方绮丽文风的影响,剧作家偏重于辞藻形式的追求; (三)杂剧本身体制上的缺陷,如一本杂剧四折一楔子,由一人主唱的形式,对反映复杂的生活内容和表演艺术,都有一定限制。郑光祖郑光祖null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资料: 1、元•钟嗣成《录鬼簿》:(郑)光祖,平阳人,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 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郑德辉《倩女离魂》[越调•圣药王]内:“近蓼花,缆钓槎,有折蒲衰柳老蒹葭,过水洼,傍浅沙,遥望见,烟笼寒水月笼沙,我只见茅舍两三家。”如此等语,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3、明•孟称舜《柳枝集》评:酸楚哀怨,令人肠断。昔时《西厢记》,近日《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兼之者其此剧乎。《牡丹亭》格调原祖此,读者当自见也。null倩女离魂倩女离魂 本事出于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张倩女——王文举 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的痛苦:(一)倩女的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二)现实中倩女的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恹恹。 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 艺术:富于浪漫色彩;辞藻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矛盾(叠合)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矛盾(叠合)窦娥:安分守己、忠于孝道、逆来顺受—— 不屈的复仇者、反抗恶势力的烈妇。 蔡婆婆:放高利贷者,见利忘义,引狼入室——善良、相依为命,刑场上痛心疾首。 红娘:丫鬟、奴仆——满口“子曰诗云”。 汉元帝:皇帝、富有三宫六院——对昭君怜香惜玉,平民。 李逵:粗鲁汉子,草莽英雄——诗兴大发第四章 宋元南戏第四章 宋元南戏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 南戏: 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null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nullnull《琵琶记》插图《琵琶记》插图《琵琶记》《琵琶记》 南戏之祖 元杂剧殿军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null二、高明和《琵琶记》 关于高明的评论资料: 明•徐渭《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 明•徐渭《南词叙录》: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指成《琵琶记》)。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旌之。 明•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琵琶记》故事的演变《琵琶记》故事的演变历史上的蔡邕:文人,博学多才 《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义 《琵琶记》: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琵琶记》的戏剧冲突《琵琶记》的戏剧冲突三辞三不从 辞试不从 辞官不从 辞婚不从《琵琶记》的主题《琵琶记》的主题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娘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null艺术成就: (一)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二)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 (三)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 。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 讨论题讨论题 1、蔡伯喈——中国知识分子 的典型 2、赵五娘——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null三、《荆》、《刘》、《拜》、《杀》 元末四大传奇: 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 第五章 元代散曲第五章 元代散曲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领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null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null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null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 null二、元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元代散曲创作: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方转移。前期散曲多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对自然风光的神往,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艺术上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特点,饱含北方民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调。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和白朴等。 null后期散曲缺少前期作家那种横溢于作品中的牢骚和不平,在艺术上刻意求工,用词典雅华美,且追求格律严整,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意境图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意境图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第七章 元代诗文第七章 元代诗文元代诗文: 与前代相比,元代诗文显然处于低谷时期。但元代的诗文作家和作品的数量相当多,而且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元代诗人鄙弃宋诗而专学唐诗的风气,对明代诗歌有很大影响;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启明代文风。null元诗四大家: 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宋荦《漫堂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
本文档为【四川文理学院 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415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06
浏览量: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