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举报
开通vip

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本期主题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8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6.0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久远的 历史和传统,尤其是民间文学,很 早就引起各民族文人学士的注意。 一些民族很早就出现了民间口头文 学的书面抄本并流传后世,一些杰 出的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有作品乃至 文集传世。例如,汉代刘向《说 苑·善说》所载的《越人歌》就是 公元前 500 余年时的古越人 ( 南方 少数民族 )所创作的民歌。又如《后 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的《白狼王 歌》则是汉代一个氐羌人部落所作。 可见对于少数民...

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本期主题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8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6.0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久远的 历史和传统,尤其是民间文学,很 早就引起各民族文人学士的注意。 一些民族很早就出现了民间口头文 学的书面抄本并流传后世,一些杰 出的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有作品乃至 文集传世。例如,汉代刘向《说 苑·善说》所载的《越人歌》就是 公元前 500 余年时的古越人 ( 南方 少数民族 )所创作的民歌。又如《后 汉书·西南夷列传》中的《白狼王 歌》则是汉代一个氐羌人部落所作。 可见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收集记录 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少数民族 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作为一项有意识 推动的事业,则是在 1949 年之后。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大陆开展了全 面的民族普查和民族确认工作,对 各民族的风俗、宗教、语言和民间 文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这次 普查工作在确立各民族的政治地位、 明确各少数民族成员民族身份的同 时,也使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和研 究事业纳入了国家文化发展和学术 事业的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之中。“少数民族文学” 这一概念得以形成并广为使用,以 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随之建立起 来。 由于自然和文化各方面的原因,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发展态势存 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民族很早就开 始使用文字,因此形成了独特的书 面文学传统。有些民族则迄今为止 还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文学传统 仍主要以史诗、歌谣、神话、故事 讲述、仪式戏剧等民间文学的形式 体现于口头传统中。就整体情形而 言,民间文学仍然是少数民族文学 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众中世代口 耳相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包括歌谣、 史诗、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 曲艺和小戏、谚语和谜语等,也包 括这些文学体裁作品的口头文学的 书面记录。各民族的民间文学是其 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 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 中发挥着综合功能。例如在一些地 方,口头文学除了具有文学基本功 能之外,同时还是记录着本民族起 源、谱系和重大事件的历史教科书, 是教诲青年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指 南,是关于社会生活知识的百科全 书。民间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仪式、 庆典、祭祀、节日等传统文化活动 中讲述和表演的,并凭借此类活动 得以传承和传播。其中的重要文类 分述如下: 神话 神话是口头传统中最古老的散 体叙事类型。各民族神话以创世神 话为主,涉及开天辟地、人类产生、 万物由来、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及 族群起源等“原生性神话”;也有文 化发明、习俗礼制、行为模式的形 成、民族迁徙、先祖创业等“衍生 性神话”。世界上主要的神话类型, 在今天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承中 都可以找到。神话叙事有着悠久的 传统和强大的生命力,古代汉文史 志所记载的“始祖神话”,如武陵蛮 的“槃瓠神话”至今在我国南方苗、 瑶、畲等民族中流传。古夜郎人的 “竹王神话”,古哀牢人和南诏国的 “九龙神话”,也在彝、白等民族中 流传;而“开天辟地神话”、“洪水 神话”、“射日射月神话”等神话母 题和故事范型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 仍口耳相传,生生不息。创世神话 如蒙古卫拉特的《麦德尔创世》、满 族的《天宫大战》、哈萨克族的《迦 萨甘创世》、回族的《阿丹与海娃》、 普米族的《捉马鹿》、基诺族的《阿 嫫腰白》、哈尼族的《青蛙造天造地》、 布依族的《力戛撑天》、布朗族的《顾 米亚》、傣族的《布桑该和雅桑该》、 水族的《牙巫造天地》、哈尼族的《天、 地、人的传说》、白族的《开天辟地》、 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文 / 朝戈金 ◎ 中国民族 2006.05 39 彝族的《人类和石头的战争》等; 日月神话如蒙古族的《乌恩射太阳》、 赫哲族的《日耳》、羌族的《兄妹射 日治人烟》、仡佬族的《太阳和月亮》、 独龙族的《猎人射太阳》、普米族的 《采金光》和彝族的《三女找太阳》等; 人类起源神话如维吾尔族的《库马 尔斯》、纳西族的《埃姑咪》、独龙 族的《嗄美嗄莎造人》、仡佬族的《四 代人》和水族的《十二个仙蛋》;始 祖神话如蒙古族的《天女之惠》、哈 萨克族的《牧羊人与天鹅女》、塔吉 克族的《公主堡》、朝鲜族的《东明 王朱蒙》、傣族的《鸟姑娘》、独龙 族的《马葛捧》(大象的儿子);洪 水神话如布依族的《洪水潮天》、德 昂族的《大火和洪水》、苦聪人的《巨 树遮天与洪水泛滥》、傈僳族的《洪 水滔天和兄妹成家》、纳西族的《人 类迁徙记》等,都蕴涵着独特的文 化价值,包容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显示着神奇的艺术魅力。神话还记 录了各民族社会的历史进程及其生 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诸如文字的 发明及使用,两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建立,建房、 造桥、制舟船、铸剑、制鼓乐、五 谷的种植、农耕的兴起、纺织的昌盛、 畜牧的发展等文化创造,无一不反 映出各族先民用勤劳、智慧和才干 所创造的古老文明。这些古老的神 话叙事,对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产生 了极其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史诗 史诗是人类文化史上较早出现 的一种长篇韵文体叙事文学。歌颂 部落祖先和英雄,追述族群绵延不 绝的历史,是史诗的基本主题。史 诗多是宏篇巨制,结构庞大,情节 曲折,内涵丰富,气势磅礴,往往 以口头流传和手抄本形式在民间长 期传演和流布,成为一个民族历史、 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的总汇。一个 民族的史诗,常被认为是这一民族 的形象化的历史,具有文化认同的 作用。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蕴藏丰富, 按传承地域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 北方民族如蒙、维、哈、柯等,加 上藏族,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 方傣、彝、纳西、哈尼、苗、壮等 民族的史诗多为中、小型的创世史 诗和迁徙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口传 史诗种类多样,历史悠久,演唱活 动活跃,这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是罕 见的。 英雄史诗:中国少数民族英雄 史诗蕴藏十分丰富。在众多的英雄 史诗作品中举世闻名的是“三大英 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柯 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和蒙古族 史诗《江格尔》。有约千年传承历史 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迄今 已记录有约 120 部,100 多万诗行, 2000 多万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 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着 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 高艺术成就。柯尔克孜族史诗《玛 纳斯》的演唱歌手多达上百位,其 中记录并出版的居素普·玛玛依演 唱本共 8 部 18 册,长达 232,165 行。流传于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的 史诗《江格尔》,也有至少数百年的 传承历史。2004 年《江格尔》史诗 汉文全译本面世,共 6册 70 章(部), 计 15 万行。哈萨克、维吾尔、鄂伦 春和赫哲等民族中也保存着英雄史 诗叙事传统。在西南一些民族中, 近年来也发现不少英雄史诗,如傣 族的《兰嘎西贺》、《粘响》、《厘俸》, 纳西族的《黑白之战》、《哈斯之战》, 彝族的《支嘎阿鲁王》、《俄索折鲁 王》、《铜鼓王》,以及壮族的《莫一 大王》等作品。 创世史诗:中国南方地区的彝、 哈尼、纳西、白、拉祜、傈僳、羌、 普米、景颇、阿昌、德昂、傣、布依、水、 苗、瑶、侗、土家、壮等民族中都流 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已 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的创世史诗 文本就有数十部之多。如纳西族的《创 世纪》,白族的《创世纪》,彝族的《查 姆》、《梅葛》、《阿细的先基》、《勒俄 特依》和《物始纪略》,壮族的《布 洛陀》,侗族的《起源之歌》,苗族的 《苗族史诗》、《苗族古歌》,瑶族的《密 洛陀》和《盘王歌》,拉祜族的《牡 帕密帕》,傣族的《巴塔麻嘎捧尚罗》, 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景颇 族的《勒包斋娃》,哈尼族的《十二 奴局》、《窝果策尼果》和《奥色密色》, 佤族的《西岗里》,普米族的《帕米 查哩》,德昂族的《达古达楞格莱标》, 布依族的《赛胡细妹造人烟》,仡佬 族的《十二段经》,傈僳族的《创世 纪》以及苦聪人的《创世歌》等。这 些创世史诗作品从叙事结构上体现出 完整的体系,即从开天辟地、日月形 成、造人造物、洪水泛滥及兄妹成婚、 族群起源、迁徙定居、农耕稻作等,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世纪序列,并始 终以“历史”(各民族心目中的历史) 这条主线为中轴,依照历史演变、人 类进化的发展程序,把各个篇章、各 个情节连贯起来,构成一个自然而完 整的创世程序,向人们展示了宇宙天 地、古往今来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 迁徙史诗:有族群迁徙史的民 族,多有追溯本族历史足迹的意识。 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中的哈尼、彝、 拉祜等民族中,都有以族群或支系 的迁徙史实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 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哈尼族的 《哈尼阿培聪坡坡》、《雅尼雅嘎赞 嘎》、《普亚德亚佐亚》、《阿波仰者》, 拉祜族的《根古》,彝族的“六祖史 诗”(即《赊榷濮》、《夷僰榷濮》、《根 因榷濮》)以及《彝族源流》和《西 本期主题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40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6.05 南彝志》中的《谱牒志》和《历史 志》等作品。史诗以各迁居地的社 会生活为叙事内容,展现了不同历 史时期、不同迁居地广阔的社会画 面,记载了各族先祖的世系和族体 分化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塑造 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祖先英雄和历史 人物。同时,史诗又以历次迁徙过 程中的主要居住地为叙事场景,勾 勒了各民族历史上迁徙流动的主要 区域和迁徙路线。在苗族、侗族等 南方民族中也有迁徙史诗流传。迁 徙史诗不仅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史 诗传承的一个独立门类,在中国口 承文学范围内也是一种颇为独特的 文学传统。 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作品在汉族民间 文学中存量不多,但在少数民族民间 文学中却很丰富,几乎每一个民族都 有自己的叙事长诗。在西南少数民族 地区,有傣族的阿銮故事体长诗、悲 剧叙事长诗,彝族的爱情婚姻长诗, 傈僳族的传统大调长诗,纳西族的本 调抒情叙事长诗,以及白族的本子曲 抒情长诗等。这些长诗均体现出鲜明 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典型的民族风格, 共同构筑了西南民间叙事长诗异常发 达的面貌。在其他少数民族中,叙事 长诗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涌现出了 一些颇能代表本民族叙事文学风格的 作品。民间叙事长诗中以爱情为题材 的占大多数,也有些是一般生活叙事 诗。已收集、整理、翻译和发表的优 秀作品有彝族的《阿诗玛》、《我的么 表妹》、《妈妈的女儿》,哈尼族的《阿 基洛奇耶与扎斯扎依》,纳西族的《鲁 般鲁饶》,傣族的《召树屯》、《娥并 与桑洛》,傈僳族的《生产调》、《逃 婚调》,白族的《鸿雁带书》、《青姑 娘》,壮族的《达稳之歌》、《达备之歌》、 《特华之歌》、《唱离乱》,侗族的《珠 郞娘美》、《莽岁流美》,苗族的《仰 阿莎》、《张秀眉之歌》,布依族的《月 亮歌》、《伍焕林》,土家族的《锦鸡》, 土族的《拉仁布与且门索》,回族的《马 五哥与尕豆妹》,裕固族的《黄黛琛》、 《萨娜玛珂》、《金银姐妹与木头姑娘》, 维吾尔族的《艾里甫和赛乃姆》,哈 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达斡尔 族的《少郎和岱夫》,蒙古族的《陶 克陶之歌》、《嘎达梅林》等。这些长 诗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提供了 有关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民族性 格等的形象画面,不仅是文学研究的 宝贵资料,对民俗学等人文学科的研 究,也极有价值。 其他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叙事长诗之外,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还包括歌谣、传 说、故事、曲艺和小戏、谚语和谜 语等在内的其他多种多样的文艺形 式,其中歌谣的多种表现形式,是 民间诗学研究的宝贵资料。民歌对 唱至今还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感情 的主要手段。以歌对谈、以歌答问、 以歌传情、以歌交友是许多少数民 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中国西北地区 的“花儿会”,广西壮族的“歌圩”, 仫佬族的“走坡”,苗族的“芦笙会” 和“踩歌堂”,白族的“石宝山歌 会”等,都是这些民族传统的歌节。 这种歌唱习俗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 民歌形式和格律。从押韵方式来讲, 蒙古族民歌押头韵,西北地区各民 族中流传的“花儿”押尾韵和双尾韵, 壮族的“勒脚歌”押腰脚韵,苗族 的古歌有的押调不押韵,音调相谐 造成音乐美。侗族大歌中的复调式 多声部合唱为中外民间声乐所罕见, 早已饮誉海内外。到目前为止,我 国共发现 29 个民族有多声部的合 唱,构成了形态各异的民歌和声艺 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声 乐艺术的鉴赏价值。此外,蒙古族 的“长调”和“短调”、傣族的“章 哈调”、土家族的“摆手歌”、红河 彝族的“四大腔”(即海菜腔、山药腔、 五山腔和四腔)套曲式山歌等都是 少数民族民歌宝库中的奇葩。传说 和故事也是各个民族中极为常见的 口头艺术文类。传说中比较常见的 是风物传说和人物传说。故事的情 况则要复杂得多,以往的分类标准 也不尽一致。大体说来,幻想故事、 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机智人物 故事等,都是常见的分类范畴。 少数民族的书面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人作家的创作, 也有悠久的历史。藏族作家文学产 生于 7 世纪左右。松赞干布时代, 藏文的创制对藏族作家文学的产生,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敦煌文献《赞 普传略》是 8、9 世纪的作品,已具 有相当文采。从 11 世纪初,藏族著 名宗教领袖、诗人米拉日巴写作《道 歌》算起,藏族作家文学已有将近 千年的历史,其间出现了许多著名 的作家和作品,如贡嘎坚赞的哲理 诗《萨迦格言》、桑吉坚赞的传记文 学《米拉日巴传》、六世达赖仓央嘉 措的《仓央嘉措情歌》、才仁旺阶的 长篇小说《勋努达美》等。藏文的 产生也给文学翻译带来繁荣,汉族 文学作品和印度佛经文学的翻译和 介绍,对藏族作家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民间文学也借助文字被记 录、保存下来,如藏族英雄史诗《格 萨尔王传》,在藏族地区就有各种抄 本和刻本广泛流传。 中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回纥 中国民族 2006.05 41 (回鹘)在 8世纪就有了著名的《九 姓回鹘可汗碑》(立于 808-821 年 间),它是用古回鹘文、汉文和突厥 文 3种文字刻成。10 世纪后半期至 12 世纪,维吾尔文学得到飞速发展, 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素甫·哈 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 慧》、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巨著 《突厥语大辞典》、阿合买提·玉格 乃克的《真理的入门》,并称为维吾 尔族文学史上的三大名著。14 世纪 至 15 世纪,维吾尔诗坛出现了鲁提 菲等一系列著名诗人,特别是纳瓦 依的创作,不仅对 15 世纪维吾尔文 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整 个西亚和中亚文学中也是一座丰碑。 18世纪以后,尼扎里的《爱情长诗集》 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蒙古族在 14 世纪初创造了蒙古 文字,蒙古族文学随之有了新的发 展,大量的作家和作品产生。《蒙古 秘史》(旧译《元朝秘史》)大约成 书于 13 世纪 40 年代,现只有汉文 音译的各种版本在国内外流传。这 一著作对后世蒙古族历史、语言文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罗卜桑丹金的 《蒙古黄金史》、萨冈彻辰的《蒙古 源流》以及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 都曾受到它的滋养。在 19 世纪,蒙 古族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尹湛纳 希,除《青史演义》外,他还用蒙 文创作了《一层楼》、《泣红亭》等 长篇小说和大量诗歌。哈斯宝的《红 楼梦》蒙古文译本及其评点,在“红 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有史以来,各民族之间长期的 交流互动,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多民 族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在中国历 史上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相互 影响尤为明显。自元代以后,各少 数民族中用汉文从事创作并取得较 高成就的作家 , 就屡见于中国文学 史。如元代诗人耶律楚材(契丹)、 萨都剌(回族,一说蒙古族),散曲 作家贯云石(维吾尔族),杂剧作家 李直夫 (女真 );明代文学批评家李 贽 (回族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满 族),小说家蒲松龄(回族,一说蒙 古族)、曹雪芹(满族)等。白族、 纳西族和壮族中也有不少用汉文创 作的优秀作家。这部分作家、诗人 用汉文创作的作品,在丰富和促进 汉语文学宝库的同时,也成为本民 族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中国现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和 汉语现代文学一样,是继承“五四” 新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无论是用 少数民族文字创作,还是用汉文创 作,都充满了反帝爱国的激情。维 吾尔族爱国诗人黎·穆塔里甫和他 同时代的许多诗人,在新疆“三区” 革命时期所写的诗篇,以极大的热 情,鼓舞着各民族人民反抗外寇的 侵略和官府的欺压。有些作家则直 接在革命队伍中成长起来,如苗族 作家陈靖、壮族作家陆地、侗族作 家苗延秀等。作家老舍(满族)、包 尔汉(维吾尔族)、沈从文(苗族)、 端木蕻良(满族)等则从另一侧面, 反映了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的生 活、理想和愿望。特别是老舍和沈 从文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占有光辉的一页。 1949 年以后,少数民族作家文 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 20 世 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一大批少 数民族作家成长起来。如蒙古族的 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 玛拉沁夫、阿·敖德斯尔、朝克 图纳仁,彝族的李乔,壮族的韦其 麟,白族的杨苏、晓雪,维吾尔族 的铁依甫江·艾里耶夫、库尔班阿 里,朝鲜族的李旭、金哲,赫哲族 的乌·白辛,藏族的饶阶巴桑、伊 丹才让 , 土家族的汪承栋等 , 他们 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的创作 成就引人注目。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 了少数民族的文学事业,文学创作 领域一片荒芜。80 年代以后,一批 少数民族文学新秀成长起来,涌现 出了像回族的张承志、陈村、鄂温 克族的乌热尔图、彝族的吉狄马加、 藏族的扎西达娃、阿来等一批优秀 的作家和诗人。过去许多少数民族 的文学,大都以民间口头创作为主。 今天,这种状况正在迅速改变。越 来越多的民族不仅有了自己的作家 和作品,有些民族还逐渐形成了自 己的作家群,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蒙古族、朝鲜族、白族、壮族、藏族、 彝族等,都有一批作家活跃在诗歌、 小说、戏剧、电影创作领域。他们 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特色, 又充满时代感。 少数民族文学的学术研究 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开 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文学工 作者对本民族的文学资料进行梳理 和归纳,一批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 如《苗族文学史》、《白族文学史》、 《纳西族文学史》和《藏族文学史简 编》等相继问世。1980 年中国社会 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创立 和 1983 年《民族文学研究》的创刊, 标志着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在国家学 术格局和教育体制中的正式确立。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少数民 族文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 出许多新的特点: 本期主题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42 CHINA'S ETHNIC GROUPS 2006.05 对各民族文学大量的原生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其 中对藏族史诗《格萨尔》、蒙古族史 诗《江格尔》、柯尔克孜史诗《玛纳 斯》等的工作已形成规模,民间神话、 歌谣、谚语、故事、叙事诗等的采 集进展迅速,少数民族文艺古籍的 整理工作有较大收获,在运用现代 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记录、储 存和传播少数民族民间口传文学资 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在中国从事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人员主要分布 在各级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机构、民 间文艺研究会和全国文科高等院校, 特别是民族院校中。他们中的前辈 学者大部分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就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工 作,有丰富的田野调查经历。一些 人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 成绩。近年来中青年学者表现出可 贵的探索精神和学术潜力。 研究课题不断深入,研究方法 不断创新。在过去的 20 年中,少数 民族文学研究全面展开 , 研究领域 和选题不断扩大 , 表现出向纵深发 展的趋势。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界 定问题、关于民族形成前某些“共 同文学遗产”的认定和归属问题、 关于民族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关于 审美的民族性问题等专题研究,以 及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多角度研究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研究工 作的不断深入,研究方法得到不断 改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已不再把 民间文学看作是孤立的文学现象, 而是将它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间 和空间背景去考察,放在多学科联 系的背景上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研 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民族民间 文学的研究与人类学、民族学、美学、 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民俗学、 口头传统、比较文学的研究结合起 来,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出现新的 局面。学术工作中越来越重视田野 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不仅获 得大量第一手材料,而且有利于全 面了解民间文学传统的历史传承机 制,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文学意蕴, 全面透彻地洞悉其多方面的文化功 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所在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多处口头 传统田野研究基地,有力地推动了 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 产生一批理论研究成果。20 世 纪 60 年代以来,已先后出版了多种 文学史著作,其中有的民族有文学 通史和断代史等多种著述面世。据 不完全统计,已经出版的少数民族 文学史、文学概况著作有近 60 种, 其中包括近 20 种的族别文学史。描 述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的通史和断 代史,也已经有若干种问世。1997 年出版的《中华文学通史》首次将 少数民族文学纳入整个中国文学史 的总格局之中,对于全面认识少数 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 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越来越多 地引起国外学者的注意。中国“三大 英雄史诗”很早就吸引一些国家的 学者对它进行研究。蒙古文学的研 究、满—通古斯语族的早期文学研 究、突厥语族某些文学传统的多角 度研究、朝鲜学研究、纳西学研究、 彝学研究等,均初步形成了国际研 究格局。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 翻译、介绍和研究,也已经在海外 出现。在某些国际性课题上,国内 学者的研究成果已在世界上居于前 沿的地位。(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民族 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民族博物馆民 族文化基地揭牌暨 馆藏“国际花园社 区金奖证书”仪式 在北京星河湾举行 4 月 8 日“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 文化基地”在京东星河湾隆重揭牌, 同时将星河湾荣获的“国际花园社区 金奖证书”收录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 这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在现代建筑社 区建立的民族文化基地,也是中国民 族博物馆典藏的第一个获得国际奖项 证书的房地产项目,该基地将作为传 播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心,参与社区文 化的营建工作。 作为致力于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 性公共文化机构,中国民族博物馆长 期以来就思考自身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2001 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即被确定 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中国民族 博物馆在广州宏宇集团的大力支持下, 此次在该集团荣膺“国际花园城市” 暨“国际花园社区”大奖的北京星河 湾设立民族文化示范基地,拉近了博 物馆与社区的距离。 民族文化需要走进社区,社区需 要了解民族文化。作为我国唯一的国 家级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历 来注重社区对延伸博物馆文化工作的 重要意义。民族文化基地的设立,无 疑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利用藏品与资讯 为社区服务提供了通道。新设立的星 河湾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基地将 针对居民不同层次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以举办展 览、讲座、开办艺术沙龙及民族民间 手工艺培训等方式,提供各项精神文 化服务,为居民从事民族艺术欣赏、 民族艺术学习服务。 民族文化基地将在中国民族博物 馆的指导下,采用博物馆工作模式, 帮助社区整理文化资料、保存文化遗 产,举办社区历史和发展情况展览, 把代表个人的历史和阅历的藏品以博 物馆的方式展出等,为社区居民提供 相互理解的媒介,在深层次上促进社 区发展。 全国人大民委主任多吉才让、全 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李晋有、国家民 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中国民族博物 馆馆长张永发、广州宏宇集团董事副 总裁梁上燕等有关方面人士出席了上 述仪式。(增林)
本文档为【少数民族文学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56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19
浏览量: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