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报批稿) 2011-07-26发布 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P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报批稿) 2011-07-26发布 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GB 50007-201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8月1日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和2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础、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增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基坑工程的相关内容; 2. 地基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 增加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 4. 增加回弹再压缩变形计算方法; 5. 增加建筑物抗浮稳定计算方法; 6. 增加当地基中下卧岩面为单向倾斜,岩面坡度大于10%,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大于1.5m的土岩组合地基设计原则; 7. 增加岩石地基设计内容; 8. 增加岩溶地区场地根据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原则; 9. 增加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10. 增加扩展基础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的设计要求; 11. 增加当扩展基础底面短边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宽加2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要求; 12. 对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经统计分析,调整了沉降经验系数; 13. 增加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地下水控制专项设计的要求; 14. 增加对地基处理工程的工程检验要求; 15. 增加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要点,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Email:tyjcabr@sina.com.cn)。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怡成建筑设计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广州大学 郑州大学 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滕延京、黄熙龄、王曙光、宫剑飞、王卫东、王小南、王公山、白晓红、任庆英、刘松玉、朱磊、沈小克、张丙吉、张成金、张季超、陈祥福、杨敏、林立岩、郑刚、周同和、武威、郝江南、侯光瑜、胡岱文、袁内镇、顾宝和、唐孟雄、顾晓鲁、梁志荣、康景文、裴捷、潘凯云、薛慧立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徐正忠、黄绍铭、吴学敏、顾国荣、化建新、王常青、肖自强、宋昭煌、徐天平、徐张建、梅全亭、黄质宏、窦南华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5 4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9 4.1 岩土的分类................................................9 4.2 工程特性指标..............................................11 5 地基计算.......................................................13 5.1 基础埋置深度..............................................13 5.2 承载力计算................................................15 5.3 变形计算..................................................19 5.4 稳定性计算................................................22 6 山区地基........................................................24 6.1 一般规定...................................................24 6.2 土岩组合地基...............................................24 6.3 填土地基...................................................26 6.4 滑坡防治...................................................27 6.5 岩石地基...................................................29 6.6 岩溶与土洞.................................................29 6.7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31 6.8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34 7 软弱地基........................................................37 7.1 一般规定...................................................37 7.2 利用与处理.................................................37 7.3 建筑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39 7.4 结构措施 ..................................................40 7.5 大面积地面荷载.............................................40 8 基础............................................................42 8.1 无筋扩展基础..............................................42 8.2 扩展基础..................................................43 8.3 柱下条形基础..............................................51 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52 8.5 桩基础....................................................60 8.6 岩石锚杆基础..............................................70 9 基坑工程........................................................72 9.1 一般规定..................................................72 9.2 基坑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73 9.3 土压力与水压力............................................74 9.4 设计计算..................................................74 9.5 支护结构内支撑............................................75 9.6 土层锚杆.................................................76 9.7 基坑工程逆作法...........................................77 9.8 岩体基坑工程.............................................78 9.9 地下水控制...............................................79 10 检验与监测....................................................81 10.1 一般规定.................................................81 10.2 检验.....................................................81 10.3 监测.....................................................83 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85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86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87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88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89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90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91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93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求....................................94 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95 附录L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104 附录M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109 附录N 大面积地面荷载地面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计算......................110 附录P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111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114 附录R 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116 附录S 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要点.........................................120 附录T 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123 附录U 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125 附录V 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127 附录W 基坑抗渗流稳定性计算.........................................130 附录Y 土层锚杆试验要点...... ......................................131 本规范用词说明....................................................133 引用标准名录......................................................134 附:条文说明......................................................135 TABLE OF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 .................................................5 4 Geotech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 properties .........................9 4.1 Geotechnical classification.................................9 4.2 engineering index properties................................11 5 Foundation Design Calculation ......................................13 5.1 Embedded depth of foundation .................................13 5.2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15 5.3 deformation calculation........................................19 5.4 stability calculation. .........................................22 6 Foundation in Mountain area.....................................24 6.1 General requirement ..........................................24 6.2 Foundation on Rock and Soil . ..............................24 6.3 Foundation on Compacted Fill...............................26 6.4 Landslide Prevention.......................................27 6.5 Foundation on Rock..........................................28 6.6 Karst and sinkhole..........................................29 6.7 Earth slope and Gravity Retaining Wall......................31 6.8 Rock Slope and Anchor Wall..................................34 7 Soft Ground......................................................37 7.1 General requirement ..........................................37 7.2 Usage and Treatment........................................37 7.3 Architectural Measurement..................................39 7.4 Structural Measurement.....................................40 7.5 Massive Ground Surcharge...................................40 8 Foundation Type.................................................42 8.1 Unreinforced Spread Footing.................................42 8.2 Spread Footing............................................43 8.3 Strip Footing Under Column.................................51 8.4 Raft Foundation for High Rise Building....................52 8.5 Pile Foundation...........................................60 8.6 Foundation on Rock-Anchor system..........................70 9 Excavation engineering ..............................................72 9.1 General requirement ..........................................72 9.2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rvey........73 9.3 Earth Pressure and Water Pressure.........................74 9.4 Design Calculation.........................................74 9.5 internally braced excavation .............................75 9.6 earth anchors..............................................76 9.7 Reversed construction Method in excavation engineering.....77 9.8 Excavation engineering in rock.............................78 9.9 Groundwater Control........................................79 10 Inspection and Monitoring..........................................81 10.1 General requirement..........................................81 10.2 Inspection...................................................81 10.3 Monitoring .................................................83 Appendix A Rock Hardness and Soundness Classification...............85 Appendix B Fiel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velly soil..................86 Appendix C Key points for shallow plate load testing................87 Appendix D Key points for deep plate load testing...................88 Appendix E Standardized value for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c and φ....89 Appendix F contour of seasonal standardized frost depth in China...90 Appendix G classification of soil expansion upon freezing and maximum allowable thickness of frozen earth above building foundation ..........91 Appendix H Key points for loading test on rock....................93 Appendix J Requirement for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g on rock.....................................................................94 Appendix K stress influence coefficient(α)、and average stress influence coefficient ().........................................................95 Appendix L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ka) for retaining wall...104 Appendix M Key Points for Pullout Resistance Testing on Rock anchors.................................................................109 Appendix N Calculation of subsequent foundation settlement under massive ground surcharge.........................................................110 Appendix P perimeter of critical section for shearing and polar moment of inertia calculation......................................................111 Appendix Q key points for vertical static load test on single pile......114 Appendix R final settlement calculation for pile foundation...........116 Appendix S key points for lateral load test on single pile.............121 Appendix T key points for uplift capacity test on single pile..........123 Appendix U anti-shearing sectional width of step and cone-shape pile cap.....................................................................125 Appendix V stability evaluation for excav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s..127 Appendix W anti-seepage Stability evaluation for foundation pit.......130 Appendix Y Key points for pre-stressed earth anchor testing............13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13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34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35 修订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7月16日以第1096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是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黄熙龄、滕延京、王铁宏、王公山、王惠昌、白晓红、汪国烈、吴学敏、杨敏、周光孔、周经文、林立岩、罗宇生、陈如桂、钟亮、顾晓鲁、顾宝和、侯光瑜、袁炳麟、袁内镇、唐杰康、黄求顺、龚一鸣、裴捷、潘凯云、潘秋元。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共召开全体会议4次,专题研讨会14次,总结了我国建筑地基基础领域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及工程试算,对增加和修订内容的反复讨论、分析、论证,取得了重要技术参数。 1 总则 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 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对结构设计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作了如下规定:一、能承受在正常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二、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三、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四、当发生火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保持足够的承载力;五、当发生爆炸、撞击、人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构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固性,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防止出现结构的连续倒塌。按此规定根据地基工作状态,地基设计时应当考虑: 1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不致造成承重结构的损坏; 2 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地基不出现失稳现象; 3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因此,地基基础设计应注意区分上述三种功能要求。在满足第一功能要求时,地基承载力的选取以不使地基中出现长期塑性变形为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在此条件下各类建筑可能出现的变形特征及变形量。由于地基土的变形具有长期的时间效应,与钢、砼、砖石等材料相比,它属于大变形材料。从已有的大量地基事故分析,绝大多数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或不均匀所造成。故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按变形设计的原则、方法;对于一部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当按地基承载力设计基础面积及埋深后,其变形亦同时可满足要求时才不进行变形计算。 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满足上部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承载力有所提高,基础材料应根据其工作环境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本规范主要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提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等,由于这些土类的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特殊,选用土的承载力、基础埋深、地基处理等应按国家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的规定进行设计。对于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设计,由于土的动力性能与静力性能差异较大,应按国家现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的规定进行设计。但基础设计,仍然可以采用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条文说明】 由于地基土的性质复杂。在同一地基内土的力学指标离散性一般较大,加上暗塘、古河道、山前洪积、溶岩等许多不良地质条件,必需强调因地制宜原则。本规范对总的设计原则、计算均作出了通用规定,也给出了许多参数。各地区可根据土的特性、地质情况作具体补充。此外,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结构类型以及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形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设计质量。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地基基础设计中,作用在基础上的各类荷载及其组合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执行。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扣去水的浮力。否则,将使计算结果偏差很大而造成重大失误。在计算土压力、滑坡推力、稳定性时尤应注意。 本规范只给出各类基础基底反力、力矩、挡墙所受的土压力等。至于基础断面大小及配筋量尚应满足抗弯、冲切、剪切、抗压等要求,设计时应根据所选基础材料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条文说明】 由于土为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另一方面,建筑物的使用有一个功能要求,常常是地基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按正常使用的限值。因之,地基设计是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一原则,所选定的地基承载力是在地基土的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相应于不超过比例界限点的地基压力值,即允许承载力。 根据国外有关文献,相应于我国规范中“标准值”的含义可以有特征值、公称值、名义值、标定值四种,在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2394中相应的术语直译为“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该值的确定可以是统计得出,也可以是传统经验值或某一物理限定的值。 本次修订采用“特征值”一词,用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设计使用值,其涵义即为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以避免过去一律提“标准值”时所带来的混淆。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 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 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为提高地基强度,或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2.1.10 复合地基 Composite subgrade,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11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底面积的基础。 2.1.12 无筋扩展基础 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1.13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 2.1.14 支挡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主要承受侧向荷载而建造的结构物。 2.1.15 基坑工程 Excavation engineering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的总称。 2.2 符 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a——主动土压力; 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M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0——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Q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a——压缩系数; c——粘聚力; Es——土的压缩模量; e——孔隙比;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qsa——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w——土的含水量; wL——液限; wp——塑限; γ——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δ——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δr——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间的摩擦角; 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μ——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 ν——泊松比; φ——内摩擦角。 2.2.3 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面积; 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h0——基础高度; Hf——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l——基础底面长度; s——沉降量; u——周边长度; z0——标准冻深; 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β——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 2.2.4 计算系数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 表3.0.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 计 等 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 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工程 乙 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基坑工程 丙 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非软土地区且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环境保护要求不高且开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 【条文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是按照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确定的,划分时考虑了建筑物的性质、规模、高度和体型;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场地和地基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采用三级划分,如表3.0.1。现对该表作如下重点说明: 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中,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不论其体型复杂与否均列入甲级,这是考虑到其高度和重量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均有较高要求,采用天然地基往往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而须考虑桩基或进行地基处理;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联成一体的建筑物是指在平面上和立面上高度变化较大、体型变化复杂,且建于同一整体基础上的高层宾馆、办公楼、商业建筑等建筑物。由于上部荷载大小相差悬殊、结构刚度和构造变化复杂,很易出现地基不均匀变形,为使地基变形不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均较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地基和基础类型或考虑采用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变形分析计算来解决不均匀沉降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影响问题;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存在深基坑开挖的降水、支护和对邻近建筑物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等问题,增加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性,有些地面以上没有荷载或荷载很小的大面积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停车场、商场、运动场等还存在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问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是指坡体岩土的种类、性质、产状和地下水条件变化复杂等对坡体稳定性不利的情况,此时应作坡体稳定性分析,必要时应采取整治措施;对原有工程有较大影响的新建建筑物是指在原有建筑物旁和在地铁、地下隧道、重要地下管道上或旁边新建的建筑物,当新建建筑物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时,为保证原有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增加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性和难度;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建筑物是指不良地质现象强烈发育的场地,如泥石流、崩塌、滑坡、岩溶土洞塌陷等,或地质环境恶劣的场地,如地下采空区、地面沉降区、地裂缝地区等,复杂地基是指地基岩土种类和性质变化很大、有古河道或暗浜分布、地基为特殊性岩土,如膨胀土、湿陷性土等、以及地下水对工程影响很大需特殊处理等情况,上述情况均增加了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对在复杂地质条件和软土地区开挖较深的基坑工程,由于基坑支护、开挖和地下水控制等技术复杂、难度较大;挖深大于15m的基坑以及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时对基坑支档结构的位移控制严格,也列入甲级。 表3.0.1所列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是指建筑场地稳定,地基岩土均匀良好、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物以及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由于情况复杂,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和地基的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说明确定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条文说明】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了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地基设计的安全,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地基设计的原则如下: 1 各类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2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这是由于因地基变形造成上部结构的破坏和裂缝的事例很多,因此控制地基变形成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原则,在满足承载力计算的前提下,应按控制地基变形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建造在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
本文档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399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6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2-06-21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