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美国国家安全战略_报告和大国关系

_美国国家安全战略_报告和大国关系

举报
开通vip

_美国国家安全战略_报告和大国关系 5美国研究62002年第 4期 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 和大国关系 杨洁勉 1内容提要2本文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对布什政府最近公布的5美国国家安 全战略6报告的内容、特点及背景进行了分析, 认为5报告6反映了布什政府对 / 9#110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阐述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 勾划 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突显了反恐和本土安全问题, 强调了大国合 作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布什政府强调大国合作的主要动因是反恐的现实需 要和维持美国全面优势的长远目标, 巩固欧亚盟国和调整同俄、印、中...

_美国国家安全战略_报告和大国关系
5美国研究62002年第 4期 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 和大国关系 杨洁勉 1内容提要2本文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对布什政府最近公布的5美国国家安 全战略6报告的内容、特点及背景进行了分析, 认为5报告6反映了布什政府对 / 9#110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阐述了美国单超独霸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理论, 勾划 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突显了反恐和本土安全问题, 强调了大国合 作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布什政府强调大国合作的主要动因是反恐的现实需 要和维持美国全面优势的长远目标, 巩固欧亚盟国和调整同俄、印、中关系则 是其重点。在此背景下,5报告6对中美关系的评估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布什政 府需要在反恐等问题上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但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它对中国 的担心和防范。5报告6所提出的各种战略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政策, 因此必 须全面客观地分析5报告6 ,方能纵览全局和把握方向。 关键词:美国外交/ 国家安全战略/ 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 根据 1986年通过的5戈德华特- 尼古拉斯国防部调整法6第 603款的 规定,美国总统应向国会提交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说明其安全外交的总体战 略。2002年 9月 20日,布什政府公布了它的第一份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 报告(以下简称5报告6)。5报告6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 24个字: 反恐打恐、 先发制人;大国关系,全面优势;美国民主、市场经济。需要指出的是, 美国 政府的各种战略报告和实际政策并不完全一致,而且也都存在/目标0和/能 力0之间的差距。但是, 5报告6毕竟反映了布什政府对/ 9#110事件后世界总 体形势的判断, 阐述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勾划了今后一段时间美 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突显了反恐和本土安全问题, 强调了大国合作的重要 性,反映了布什政府试图从对/ 9#110事件的被动反应转化为主动利用。本 文主要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对5报告6作一初步的分析。 一 布什政府的新战略 从内容上看,5报告6体现了布什政府以单边主义为核心的/ 新帝国(霸 权) 0论的战略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及其代表的保守派和 自由派不同的世界观和治国方略之间的斗争。虽然5报告6没有明确提出 /新帝国0论和/融合0论等字样,但它指出: /美国在世界上拥有前所未有和 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影响0。¹布什政府安全战略中的以单边主义为核心的 /新霸权(帝国) 0思想, 旨在长期维护美国在全世界不可挑战的领导地位。 如果说,以前的美国政府多少还要找点遮掩理由的话, 那么布什政府则干脆 说,世界各国不仅不能向美国霸权挑战, 而且连想都不能想, /新帝国 (霸 权) 0论的主要内容由此初露端倪。美国乔治城大学地缘政治和全球司法教 授G#约翰#伊肯伯里指出, 布什政府推出了以单边主义为核心的新帝国战 略,其内容包括维护单极世界,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实施先发制人,裁定别国 主权, 轻视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准则等。º 为了维护美国的/单超独 霸0的地位,布什政府认为,搞好大国关系是重要保障。5报告6称/将通过建 立大国间的良好关系来维护和平0 » , 实质上, 就是要维护目前美国对其他 大国的绝对优势,并在此前提下同后者/合作0和/建立良好关系0。 与克林顿政府的5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相比较, 布什政府的5报告6体现 出了明显不同于民主党人的战略安全观。克林顿民主党政府所代表的自由 派和布什共和党政府所代表的保守派对新世纪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存在明 #8# 美国研究 ¹ º »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 ecuri ty S tr ateg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f A meri ca , S eptember 2002, p. 1. G. John Ikenberry, / Americaps Imperial Ambit ion,0 Foreig n Af f air s, September/ October, 2002, pp. 44- 60.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1. 显的区别。克林顿政府六份国家安全报告的主旨和布什政府5报告6主要有 以下四点不同: ( 1)指导思想的不同。克林顿政府的自由主义思想关于安全问题具有 三个特点:一是国家间的经济互赖有助于防止战争;二是民主国家间互不战 争;三是国际机制有利于遏制战争。布什政府信奉/进攻性现实主义0, ¹认 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强美国的实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5报告6 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布什政府对许多现存国际机制持否定态度, 5报告6 对国际机制只用一行字一笔带过。 ( 2)强调重点的不同。克林顿政府认为/安全、经济、民主0是美国安全 战略的三大支柱。但这里的/安全0主要是/塑造0国际安全环境、对威胁和 危机作出/反应0以及/准备0应对未来的不测事件,即/ 塑造、反应、准备0三 个组成部分。º 布什政府的重点则是安全, 特别是国内安全。5报告6强调 /保卫我们的国家不受敌人侵害是联邦政府首要和基本的承诺0, /我们国家 面临的最严重的危险在于极端主义和技术的结合0。» ( 3)分析视角的不同。克林顿政府 1998年 12月公布的5新世纪国家安 全战略6报告以/地区一体化0为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分析欧洲和欧亚地区、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西半球、中东、西南亚和南亚、非洲问题。¼克林顿政府 1999年 12月公布的5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的相关一章以大致相同的 地区划分进行分析。½布什政府的视角很不一样, 它所强调的是大国关系。 5报告6没有逐个地区论述和分析, 而是把欧亚盟国和俄、印、中列为/全球力 量中心0。¾如果说克林顿政府把世界分解成各个地区进行分析的话, 那么 布什政府则是从全球层次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这显然同/ 9#110 事件后的形势有关。 #9#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 ¼ ½ ¾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p. 25- 28. The Wh ite House, A N ational Secur ity St rategy f or a New Century, December 1999, pp. 29-47. 新华社华盛顿 1998年 12月 1日英文电。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iii. The Wh ite House, A N ational Secur ity St rategy f or a New Century, December 1999, p. 5.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当前美国主导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其主要代表学者是芝加哥大学教授 John J. Mearsheimer,代表作为 T he Tr agedy of Great Pow er Pol it ics (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 Norton & Com pany, 2001) . ( 4)政策手段的不同。克林顿政府强调对外的接触交往( engagement) , 认为其/战略是以美国在国外继续进行接触交往和发挥领导作用为基础 的。0 ¹在布什政府外交安全政策的词汇表中看不到/接触交往0一词, 这既 反映了它要区别于前任的姿态,更反映了其不同政见。5报告6强调/先发制 人0, 要充分利用美国的实力为其安全外交政策服务。 应当说,美国主流社会大多还是支持5报告6所体现出的/坚定立场和坚 决措施0。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也表明选民在/反恐战争0中/选择了0 坚强领导。º但是民主党及一些媒体和智库人士对5报告6提出了以下主要 批评: ( 1) 5报告6所追求的美国霸权实际上不可能持久。一些批评者指出, 从罗马帝国开始的各种霸权都孕育着最终失败的因素, 美国主张的市场经 济最终会培养出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国的技术可以帮助敌人精确地打击自 己,美国的科技信息革命可以在全世界传播反美主义和培养恐怖主义。»戈 尔前副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利昂#福斯认为, 5报告6提出要主导世界, 而实 际上美国无法承担所需的费用, 布什政府在实践中将面临真正的考验。¼ ( 2)布什政府实际上试图否定 1648年威斯特法利亚和会以来以主权国家为 基础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法。½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学者在评论5报告6时指 出,美国内部在今后的国际秩序和美国的作用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关 系到如何看待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和联合国。¾( 3)不重视国际机制。 一些批评者认为,布什政府/系统地贬低、弱化和排斥0国际条约,如反导条 约、国际化学武器公约等,由此可能导致本可约束的对象(如萨达姆等)有机 可乘。美国史汀生中心名誉主任迈克尔#克雷彭认为, 美国需要建立防御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和非对称性战争的多条防线,而布什政府只是加 #10# 美国研究 ¹ º » ¼ ½ ¾ 该学者和作者的谈话,斯坦福大学, 2002年 9月 20日。 The William Pfaf f, / A Radical Rethink of International Relat ions,0 In ternat ional Herald T ribune , October 3, 2002, p. 4. 利昂#福斯 2002年 11月 4日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午餐会上的演讲,作者当时在场。 Robert Wright, / The Bush Rat ionale Doesn. t Add up0 , I nter national Her ald T ribu ne , S eptember 30, 2002, p. 8. 美国国会助手同作者的谈话,华盛顿, 2002年 11月 7日。 The Wh ite House, A N ational Secur ity St rategy f or a New Century, December 1999, p. 3. 强最后的防线, 但却在弱化所有的前沿防线。¹ ( 4)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0。 前克林顿政府商业部副部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卡藤( Jeff rey Garten)在其新著5财富政治学6( The Pol it ics of Fortune )中指出,根据联合 国宪章,一个国家只有在面临他国攻击/立即威胁0时, 才有权单方面使用武 力,如果美国公然违犯国际条约,有可能引发各国藐视各种国际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譬如, 俄国也可以消灭恐怖主义为由攻打格鲁吉亚, 印度也可以先发制人地铲除 巴基斯坦的核子武器。º朝核问题曝光后,批评者更是认为/先发制人0根本 无法解决此问题。 二 强调大国合作的背景 面对/ 9#110恐怖袭击后的世界新形势,布什政府正在探索如何在新的 历史时期维护美国霸权和建立新秩序, 5报告6强调大国间的/合作关系0则 是这种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报告6的主要撰写者、美国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说,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在三项前提之下:反 对并制止恐怖主义分子和为非作歹的政权的暴力行动以维护和平; 支持世 界各大国间建立良好关系;努力在全世界推广自由和繁荣的成果。»5报告6 指出: /今天,国际社会面临 17世纪民族国家兴起以来建立大国和平竞争而 非持续备战的世界的最好机会。0 ¼ 5报告6强调大国合作的历史性机遇的主要原因在于: ( 1)安全的需要。为了对付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和保卫国家安全的迫 切需要,美国不仅需要欧洲和亚洲盟国的支持,还需要尽可能地加强同世界 其他主要大国的合作。5报告6指出: /今天, 世界大国发现它们站在一起 ) ) ) 恐怖主义暴力和混乱的共同威胁把它们团结了起来。0 ½ ( 2)领导的需要。美国正在努力争取将其对/ 9#110事件的被动应对转 #11#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 ¼ ½ ibid, p. iii.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 ecuri ty S tr ateg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f A meri ca , S eptember 2002, p. iii.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5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谈国家安全战略6 , 2002年 10月 2日。 1台湾2/ 中央社0纽约 2002年 10月 5日专电。 Michael Krepon, / Wakening the Ant-i proliferation Fight,0 In ternat ional Herald Tr ibune , October 2, 2002, p. 8. 化为主动利用。布什政府认为,大国关系是这种转变的关键之所在, 而当前 存在进行大国合作的/历史性机遇0。5报告6称: / 9#110事件/创造了许多新 的机遇。我们必须与我们的欧洲和亚洲的长期盟国一起,与俄罗斯、印度和 中国领导人一起制订积极的合作议程, 不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例行公事 和非建设性的。0 ¹ ( 3)加强控制欧亚盟国。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同其欧洲盟国在如何反 恐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而欧洲盟国对美国的独断专行也颇多不满,并对 不断扩大的美欧实力差距而担心。º 5报告6除继续重申美国加强同欧亚盟 国关系的重要性外, 还强调在新形势下重视单项问题联合( coalition of the w illing )的作用,以弥补军事同盟的不足。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敦促下, 欧亚 盟国基本持支持态度。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杜金指出: /欧洲又成了听话的角色,准备支持美国借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 主义进行的地缘政治进攻。美国轻易找到了取代-苏联威胁. 的说法, 以维 持其一手遮天的北约机构。敌人有了明确的轮廓, 所以建立自己的欧洲安 全体系的计划也就无限期地拖下来了。0 »日本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本来一贯 追随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更是别无选择。 ( 4)加大对大国内部变革的影响力度。一些世界力量中心正处于关键 的转型期,美国试图使其朝着有利于它的方向发展。5报告6认为,我们注意 到了大国之间竞争的一种老模式可能会重新复活。如今几个潜在的大国 ) ) ) 最为突出的是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 ) ) 正处于内部的变革之中。在所 有这些情况下, 最近的事态发展已促使我们抱有下述希望: 就基本原则达成 真正全球共识的进程正在缓慢形成。¼布什政府有关人士指出,布什总统亲 自主持和修改了5报告6, 5报告6将俄罗斯、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俄罗斯是 个正在转型的民主国家, 印度是个正在发展的民主国家,中国也正朝着积极 #12# 美国研究 ¹ º » ¼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26. 亚历山大#杜金:5/ 9#110事件一年后6 ,1俄25红星报6 , 2002年 9月 18日。 Michael Hirsb, / Bush and the World,0 Foreign Af fai rs, September/October 2002, pp. 18- 43, quoted at p. 20.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 ecuri ty S tr ateg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f A meri ca , S eptember 2002, p. 28. 的方向发展。因此, 美国要同这三个国家建立新型的关系。¹ 关于美俄关系, 5报告6反映出美国以合作为主的对俄政策。/ 9#110事 件之后,美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俄罗斯改变了要同美国/平起平坐0的大 国政策和心态, 普京利用/ 9#110事件改善俄美关系。美国为了应对某些全 球性、跨地区和地区性问题,需要巩固和发展美俄关系。5报告6明确指出: /美国和俄罗斯不再是战略对手0, 美国/已经在和俄罗斯建立新的战略伙伴 关系了。0美俄分歧仅为: 一是俄罗斯精英对美国的不信任; 二是对自由市场 经济民主的基本价值观不尽一致的承诺;三是在防扩散问题上的行为令人 生疑。º但美俄之间的战略分歧依然存在。其实,从近中期看, 美俄在战略 利益上仍有重大冲突,集中表现在 /倒萨打伊0、防扩散问题和美俄在中亚 地区力量和影响的消长, 这些问题有的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有 关,如防扩散和中亚问题;有的同俄罗斯的经济利益有关, 如俄罗斯同伊拉 克和伊朗关系等。鉴于美俄力量的严重失衡, 美国在美俄关系中占据主动 地位,其政策将直接影响到美俄关系能否保持稳定。此外, 俄罗斯愿否作为 普通国家也会对美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从中长期看, 俄罗斯的大国情结 及军事力量对美国仍具有威胁。5报告6没有对中长期的美俄关系作进一步 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吃不准美俄关系的中长期发展趋势。 5报告6将印度提升为全球性大国, 并将其作为大国合作的对象, 这是美 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新动向。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美国开始从战略上重视 印度, 2000年 3月克林顿总统访印标志着美国全面调整其南亚政策。2001 年1月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印在导弹防御计划、反恐、联合对付从海湾到中 亚以及东南亚和东北亚弧形带的不稳定局势、加强经济合作等方面加强了 合作, /美印关系正处在临起飞阶段。0 »美国提出要与印度一道合作防止核 武器扩散, 而不再反对印度拥有核武器, 加强了在军事安全领域方面的合 作。5报告6指出: / (美印)分歧依然存在,其中包括印度研制核武器和导弹 的计划、其经济改革的速度等方面。但是,尽管过去对于这些问题的担忧可 能在我们对印度的看法中占据主要地位,但今天我们开始把印度视作一个 #13#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 美国/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0访问研究员韦努#拉贾莫尼文章,5参考消息6 , 2002年 3月 28日。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p. 26- 27. 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官员和作者的谈话,华盛顿, 2002年 9月 24日。 力量不断增强的、与我们具有共同战略利益的大国。0 ¹美国对印度态度转 变的原因在于: 首先, / 9#110事件后,美国从全球战略的高度看待美印关系。 美国大力加强其在中亚和南亚的军事与政治存在。从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 的角度出发,美国为了在中亚地区进行反恐打恐, 需要妥善处理同南亚地区 的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关系,需要将印巴关系处于可控状态。美国南亚事务 助理国务卿克里斯蒂娜#罗卡指出, 在美印合作关系中, 最主要的领域是军 事合作,这种日益加强的军事联系是美印两国之间在战略和技术合作领域 发生重大转变的一个重要部分。º其次,中东和中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要 确保通往西方的能源通道。美印两国有着一致的战略利益, 具体体现在美 国支持印度主宰印度洋。原因在于:印度洋周围战略资源丰富; 印度洋是主 要的交通要道; 印度洋周边有许多伊斯兰国家。这对于美国的能源战略和 抵制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东进都有重大意义。第三, 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 区的战略需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有日、韩、泰、澳、菲等盟友, 但在南亚和 印度洋地区尚未建立起类似的体系。美国需要一个友好的、拥有地区主导 权的大国与美国合作,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支持印度在印度洋上取得主 导地位。第四, 印度综合国力、特别是防务力量的上升。印度是个拥有 10 亿人口、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合作。印度自上世 纪 90年代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取得很大成就, 1992- 1997年的 GDP 平均增 长率达到 6. 8%, 1998- 2000年为 6. 1% , 2001 年为 5. 0% , 印度目前经济 总量居世界第 12位, 并有望继续推进其优势领域, 如信息产业、空间技术、 生物技术、原子能、农产品和海洋经济等。» 但是,美印关系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首先,印度是个独立 性很强的大国, 它将坚持独立的外交传统, 以切身利益来衡量印美关系,从 长远来看,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可能会发生矛盾和磨擦。其次,印度对外 国势力在南亚地区扩张十分警惕。不希望看到南亚地区出现外国的势力, #14# 美国研究 ¹ º » 赵干城:5论中印关系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6 , 载5亚洲论坛62002年第 3期,第 60- 67页, 引文见第 61页。 罗卡 2002年 5月 14日在印度产业联合会发表的演讲:5改变美印关系6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 局网站 2002年 5月 15日。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27. 这是印度的一贯政策。印度希望美国在完成反恐任务后,早日撤出, 但现在 看来, 美国有意在该地区长期存在, 这对印度是严重的挑战。最后, 安全合 作将是今后美印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 但也隐含着不稳定因素。有美 国学者指出,在今后的美印关系中, /印度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政治领导和创 造性的务实外交政策来维持它与美国的崭新关系, 美国则需要不断从政治 上给予重视,并同印度领导层就敏感问题进行坦率的对话。0/安全对话很可 能会成为今后 10年印美关系中最富有战略的因素。0 ¹美印军事合作对美 巴、印巴和印中关系都具有负面影响,印度国内也有人反对印美在军事和安 全方面合作过于密切。 与此同时, 5报告6首次对先发制人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并将其 上升到战略层面。先发制人作为一种军事原则,古今中外, 早已有之。近二 三十年来的例子就有里根政府对格林纳达和老布什政府对巴拿马的入侵。 但是, 5报告6认为, /传统的威慑概念对恐怖主义敌人不起作用0, º因此需 要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一些美国及西方媒体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传统 的遏制和威慑战略, 其实不然。先发制人不是针对大国,其目标主要是恐怖 主义组织及支持其的国家。5报告6指出: /我们必须准备在无赖国家及其恐 怖主义门徒能够威胁,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国 和友邦之前制止它们。0 »美国先发制人不能用于世界大国, 因为这样做对 美国的风险太大。而且, 美国在先发制人时必须注意同大国的协调。5报 告6指出,在实施先发制人战略时,美国应首先与同盟伙伴进行协商。美国 在准备/打伊倒萨0的过程中, 仍注意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磋商和 协调,尽管它声称保留单独行动的/权利0。 先发制人将同遏制和威慑一道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组成部分。5报告6明 确指出, /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威慑对美国、美国的盟友和朋友的利益构成 #15#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 ibid. , p. 14.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15. Teresita C. S chaf fer, / Building a New Partnership with India,0 in The Washington Quart erly , Spring 2002, pp. 31- 44, quoted at p. 38. 威胁的事物0。布什政府仍将交替使用先发制人和遏制威慑。¹所以, 先发 制人并不是美国战略的全部。5报告6指出, /美国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 武力防范新出现的威胁, 任何国家也不应把先发制人作为侵略的借口。0 º 一些布什政府人士也解释道, 先发制人只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部分, 而不是全部,并不等于任何人或国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任何其他人或国 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否则, 大家都先发制人, 整个国际社会就会乱了 套。»而且,正如在朝核问题上所显示的那样,对于朝鲜半岛这样重要而又 敏感的地区,美国也无法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手段,而只能更多地采取外交 和经济手段。 三 5报告6与中美关系 从5报告6中有关中国的内容上看, 布什政府已基本确定中国的定位问 题。5报告6以相当的篇幅述及中国,提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们促进建 立一个稳定、和平和繁荣的亚太地区的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0/美国寻 求与一个正处于变革中的中国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关系。0¼ 从积极方面讲,首先, 5报告6认为美国当前最大的危险是恐怖主义和 /失败国家0,再次明确地将中国排除在现实敌人之外;其次, 5报告6强调大 国合作并且把美中关系归于/大国合作0范畴。5报告6不仅仅从双边而且还 更多地从全球和地区层次上重视中美关系,从而大大增加了这种关系的发 展空间。5报告6还认为中美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 看法,如反恐、亚太安全、经贸合作、环保健康等;第三, 5报告6从美国的角度 肯定了中国的进步, 如经济改革、政治开放、个人自由、村级选举等;第四,反 #16# 美国研究 ¹ º » ¼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27. 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官员和作者的谈话,华盛顿, 2002年 9月 24日。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15. 参见 / Bush Shift s M ilit ary Policy to A St rike- first St rategy,0 New York Times, S eptember 20, 2002; / Bush Unveils First-st rike US Security Strategy,0 Financial T imes, September 21/ 22, 2002, p. 1; 庞中英:5从/ 布什主义0看美国对华政策的趋势6 ,1新加坡25联合早报6 (电子版) , 2002年 10月 7, ht tp: / / w ww . zaobao. com/ yl/ y1003_071002. html。 对将分歧影响到整个中美关系。5报告6认为, 美国/ 将努力缩小现在的分 歧,不让它们阻碍我们在已经达成一致的领域进行的合作。0 ¹ 从消极方面讲, 首先,美国实际上还是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并予以防 范。5报告6说: /我们的军队将强大得足以使任何潜在敌手放弃企图通过某 种加强军事实力的措施来赶超或与我们的军事实力抗衡的想法。0 º这段话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 但世界舆论一般认为指的就是中国。其次, 否定当 前国际秩序和国际机制, 否定主权原则, 直接从法理上对中国一贯主张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0和主权原则提出了挑战。第三,在防扩散问题上对中 国疑虑犹存。5报告6在中国部分既没有攻击也没有肯定中国的防扩散政 策。但在实际上,布什政府在防扩散问题上对此十分警惕, 不仅强调中国对 外的所谓扩散问题,而且还包括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扩散问题。第四, 强调 /民主0、/自由0,继续对中国施压。5报告6指责中国/一党专政、人权自由、 宗教信仰0等,在政治上/中国走在过时的道路上0,并称: /中国领导人正在 发现,经济自由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源泉。迟早,他们将会发现社会和政治自 由是国家昌盛的唯一源泉。0 » 5报告6对中国的评估反映出布什政府的矛盾心理。一方面, 5报告6不 得不/对一个强大、和平、繁荣的中国的崛起表示欢迎0, ¼这既是布什政府 对中国崛起无可奈何的承认,也是对中国/和平演变0的某种期待; 另一方 面,5报告6有意抬高俄罗斯和印度, 贬低中国。在亚太地区, 美国把日本放 在第一位,试图以加强美日同盟和美台关系等来制约中国。 关于台湾问题,从5报告6内容上分析, 布什政府对台政策基本立场未 变。但同其以前政策宣示相比较, 5报告6在台湾问题上, 没有出现极端字 样,在地区冲突部分也未提台湾问题,这表明布什政府在恐怖主义大敌当前 的情况下有意降低台湾问题的热度,防止其干扰美国的总体战略。在实际 操作中,布什政府强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和/三 通0。一些在中美关系上有影响的美方人士说: 布什政府信奉经济商业作 #17#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 ¼ ibid, p. 27. ibid, p. iii. ibid, p. 30.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 ecuri ty S tr ateg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f A meri ca , S eptember 2002, p. 28. 用,认为两岸经济关系有利于稳定形势,经济上的/渐行渐近0未必就一定会 导致政治上的/渐行渐近0,因此美国主流社会支持两岸/三通0。¹ 但是,5报告6的以下倾向值得注意: 首先, 5报告6在台湾问题上有意回 避/一个中国0政策。它在一开始就说, 美国的政策目标和战略目标是/政治 自由0、/同其他国家的和平关系与尊重人权0。美国面临的挑战是破坏性的 极权观点和自由平等之间的斗争, 其使命是/ 击败对我们国家、盟友和朋友 的威胁0。5报告6提到/民主程序在我们台湾和大韩民国的朋友中深入人 心0, º /美国在使中国和一个民主的台湾完成加入世贸组织方面起了带头 作用。0 »而5报告6在有关中国部分中,仅有一句提到台湾: /我们根据5与台 湾关系法6而对台湾自卫的承诺就是(中美严重)分歧之一0。¼ 其次,5报告6把台湾称作美国的/朋友0和/民主的台湾0。据悉, 这份报 告是布什政府花了 10多个月的字斟句酌后才发表的。5报告6中的/我们的 朋友0和/民主的台湾0这些提法值得注意, /民主的台湾0今后有可能成为布 什政府对台湾的新称呼。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谭慎格 ( John Tkacik)认为, /民主台湾0正在逐步成为布什政府外交词汇中的一个固定说法。½此外,我 们还必须看到, 美国国内对台湾的同情心正在增加,美国国会美中安全委员 会和国防部分别发表反华报告,美国国会的52003财年外交授权法6公然把 台湾视为非北约盟国等。 第三, 5报告6不指名地说中国大陆威胁台湾的安全,声称中国/寻求可 以威胁到其在亚太地区的邻国的先进军事力量。0¾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推 行对华和对台的/双轨0政策, 提升美台政治关系和加强军事关系,重点放在 防止中国大陆以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这将是中美两国今后的主要磨擦 点。 #18# 美国研究 ¹ º » ¼ ½ ¾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27. John Tkacik, / Why J iang Should Worry,0 The Asian Wal l St reet Jou rnal , S eptember 23, 2002, p. A15. ibid. , p. 28. ibid. , p. 18. The White House, The Nat ional Securi ty St rategy of the Uni ted S tates of A meri ca, S eptember 2002, p. 3. 美方人士同作者的谈话, 2002年 9月 27日,纽约。 四 对5报告6的几点战略思考 5报告6以反恐为主线全面阐述了布什政府/ 9#110事件之后的安全战 略,表明了美国追求全球霸权的意图和措施。美国安全战略建立在唯一超 级大国综合实力基础之上, 当前的美国既自负又自信, 以单边主义独步世 界。布什政府试图否定民族国家和主权原则, 根据自己的一套建立新的国 际秩序。所有这些将对中国形成严峻的挑战。 有些人担心,如果不对气势汹汹的美国进行正面抗争, 可能会重犯当年 英国对德国绥靖政策的错误。还有些人担心,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 世界各 国如果各图自保而难以合纵抗/ 秦0,最终使美国坐大独霸。这些担心是有 一定道理的,但我们又必须看到, 世界形势的发展不以美国的意志所转移。 在本世纪前中期( 2001- 2025) ,世界多极化进程有可能走出曲折而继续向 前。欧洲联合及整体力量将再上几个台阶,俄罗斯很可能摆脱困境而能大 步向前,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崛起的道路上迅跑,而美国则不能完全 摆脱周期性的起伏, 世界总体力量对比的多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美国耶 鲁大学历史学教授、5大国的兴衰6一书作者保罗#肯尼迪认为:美国当前的 /单极推动0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持续 10年的经济增长, 但是这一增长势 头肯定会放慢。在未来 25年间,美国的预算和财政问题将日益突出, /过度 扩展0的危险将再现。¹总之,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 25 年里, 世界上的单极和 多极两大趋势之间在同时间赛跑, 美国很难再长期独领风骚。 人们常常会问: /在极端恐怖势力存在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可以找到合 作的基点,那么在反恐怖主义战争结束之后又会怎样呢? 现在处于中间地 带的中国会不会又成为美国的-敌人. 呢?0 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30多年 来的中美关系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 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美关系的日 益密切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日益增 加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的战略基础和共同利益也必将 #19#5美国国家安全战略6报告和大国关系 ¹ º 郑永年:5布什的中国定位对中国构成的困境6 ,1新加坡25联合早报6 , 2002年 9月 30日,第 10 页。 保罗#肯尼迪: 5美国如何重新赢得世界的信任6 ,载1德25世界报6 , 2002年 9月 7日。 进一步扩大。面对着今后前进道路上肯定会出现的风风雨雨,我们既不能 掉以轻心,也不必惶惶不安。 21世纪头一二十年, 对中国来说, 是/重要战略机遇期0。美国也把这 一二十年看成是它的机遇期。中美两国在各自认定的机遇期内既有内在的 结构性矛盾和冲突, 也存在着/双赢0的可能性。因此, 中国不仅要在中美建 设性合作关系上寻找共同点和交汇点, 还要拓展思路, 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多 边大国合作,发展同欧盟国家、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 探索符合中国实 际又同世界接轨的国家安全体制,从而使国家安全决策更加机制化和科学 化。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0# 美国研究 AMERICAN STUDIES QUARTERLY Winter 2002 Vol. 16, No. 4 ARTICLES U nited States Nat ional Security St rategy and Relat ions between the Major Powers Yang J iemian ( 7), ,, ,, ,,, T he new ly released Nat ional Security St rategy ( NSS) by the Bush ad- ministration reflects it s assessment of the post Sept . 11 w orld situat ion, describes U. S. plans and concepts for w orld dom inance, out lines its na- 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stresses counter - terrorism and homeland secur-i ty , and places importance on major pow er cooperat ion. T he reasons be- hind its emphasis on major pow er cooperation are the im- mediate needs of combat ing terrorism and its long- term ob- ject ive of preserving all- round supremacy w ith a view to st reng thening t ies with its European and Asian allies and re- adjusting relat ions w ith Russia, India and China. In this contex t, the NSS show s a duality towards China- U. S. rela- t ions. On the one han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needs to further its ant i- ter- rorism cooperat ion w ith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t harbors concerns and dist rust about China. The stated st rategies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as the ac- tual policies. Therefore, w e must analyze the NSS in an ob- ject ive and all- round w ay so as to have an overall assessment and clear d-i rect ion. Post Cold War US- 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se Relat ions Zhang Yel iang ( 21),, ,, ,, ,,, ,, ,, ,, T 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s posed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t radit ional US - 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se relationship based on NATO alliance. With the change of European se- curity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e of de- fense,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U nited States and Europe has shifted re- spec- tively. T 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US - European security and de- fense relations have also changed in accordance to the pro- g ress in EU in- tegrat ion and the further st rengthening of A- merican pow er. The Sept . 11 terrorist at tack has not re- versed the t rend of w idening split in U S- European relat ions. Rather, its aftermath poses yet another serious cha-l
本文档为【_美国国家安全战略_报告和大国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80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2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24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