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复习资料 1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 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

教育学复习资料
1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 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填空题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 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 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 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 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 性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 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 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 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 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 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 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 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2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填空题 (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 授的第一人。 (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 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 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名词解释:白板说★。 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 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 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填空题。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即教 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 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Ps: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学心理学化”的是裴斯泰洛齐。 二十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实验教育学(代表:拉伊&梅伊曼);文化……;实用 主义…… ;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一、教育与政治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简答题、论述题 全重点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有 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一)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填空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3 2. …………………………………领导权; 3. …………………………………受教育权; 4.……………………………………教育目的。 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具体也要看)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 强对作用。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每条具体看) Ps: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简答题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结构的变化; 4.…………………………………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 Ps: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论述题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技术。 Ps: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校尤其明显)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四、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内容的选择; 3.………………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华勒首先提出此概念) 4 1.概念: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 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最高层 次)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2.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3.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 2)个性塑造策略 3)传统拓展策略 4)重点突破策略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简答题、名词解释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 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性 本善)、佛洛依德、格塞尓(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 吨教育)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 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 生……填空题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一)遗传(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教 育必须按照遗传素质发展的水平进行,超越或落后于遗传素质成熟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发展。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环境(外部条件)……填空题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里多种可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 影响。 2.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D.具有开发个体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题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b.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名词解释 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 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Ps: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个体 因素。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填空题、简答题 5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有一定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 程和特点也有一定顺序性。 启示:人的发展顺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 育工作要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 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此为阶段性。 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 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 行。在教育教学的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 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 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 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 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个桃) 3.…………………不平衡性: 表现:首先不同的年龄段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 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相反。……心理学家劳伦兹据此提 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指身体或者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此 时,对个体某一方面的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反 之错过了关键期,效果可能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4.…………………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几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 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者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 与一般正常的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 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5.…………………个别差异性: 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 度的不同。 表现:首先,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 VS 大器晚成); 其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 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另外,也表现在群体之间(男女性别差异)。 据个体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a.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b.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概念: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 质量规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名词解释 二、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b.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 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c.教育的最高理 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 (二)作用……填空、选择 1.导向作用;2.激励……;3.评价……;4调控……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 标。 (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 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 特殊要求,……名词解释 (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 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名词解释 ps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 目标。 ★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 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 体化。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 Ps:教育目的VS 教育方针:a.方针包含的内容比目的更多些;b.“目的概念”,方针 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五、(西方国家)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7 (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 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卢梭、 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 (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 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 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六、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简答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这一表述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 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实现人全面发 展的途径)。 Ps: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义现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义世界建接人。 (二)素质教育(全重点)……论述题 1.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名词解释 2.意义(why开展素质教育):a.注意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b.是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改的必然趋势;c.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3.内涵、特征……论述题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个性发展的教育 (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此为教育观念的核心;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4)改革考试制度; (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6)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运行机制。 Ps: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 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 教育制度 一、概念: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名词解释 ps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主体。 ★二、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注意与教育目的的比较) 8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状况;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的沿革……填空、选择 1.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 代学制,未实行。 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 个是实行的现代学制。 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 规定男女同校。 4.1922年的“壬戌(xu)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 布了“壬戌学制”(首次划分学校教育阶段)。 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2010年 6月 2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据此:今后一 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填空题 Ps:《中长期……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有:择校问题、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 儿童问题、特殊教育问题。 到 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 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 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在学制方面,《中长期规划》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 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改革)任务(趋势):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 一的教育宗旨和进代学制。 (二)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9 Ps: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X<50%属于大众化 阶段;>50%属于普及教育阶段。 题目: 1.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 2.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3.西方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产生于前苏联)。 4.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填空)。 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具体: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 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 母&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 征。 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 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 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 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 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 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 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 复杂性。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 创造性。表现: (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 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 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 10 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Ps:教师劳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 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工厂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 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 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 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 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威信 (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 信。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威信的结构: 人格威信、学识……、情感……。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意识修养&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1. 概念:师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 内容: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1)师德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师范;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Ps: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最高层次。 2008.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 3.关爱学生——师德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1 (二)知识素养(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简答题 1. 政治理论修养;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 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简答题 1. 语言表达能力;2. 教育教学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 运用教育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6.研究能力;7.学习能力 8.创新能力;9.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 高尚的师德。包括: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 愉悦的情感;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健康的人格。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 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 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 展(核心)。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想、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 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2.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 专业能力的提高;4. 专业自我的形成 (三)教师专业的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或者: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提高自 主反思意识;进行教育研究;丰富专业知识)。 Ps:名词解释: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表达困 惑。以便日后矫正或引起他人思考的文字。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法律、政策&资金的支持;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自身 的努力。 1.国家&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学生 学生的特点……简答题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表现: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创 造性); 2.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 学 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简答题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五 12 性”);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 面的发展; 5.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 的本质特征);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四)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智和内因。这表现 在: 1.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 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五)学生是权责主体。 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 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 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力有所制约。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概念: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名词解释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儿 童中心论(代表:杜威&卢梭)。 二、内容……简答题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1. 从教师与学生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2.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 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社会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强大的人格力量 是,是理想的师生关系。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 质量的重要条件。具体: 教师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2)教师领导方式(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3)教师的智慧; (4)教师的人格因素。 2. 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 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课堂的组织环境 ★(二)、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论述题 1. 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13 2.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 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 (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理解学生) 3. 教学相长。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 心理相容。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 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Ps新型师生关系具备以下属性:平等性、互动性、教育学。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论述题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群体关系、学习生活环境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尊重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5. 发扬教育民主; 6.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 正确的处理师生矛盾; 8. 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9.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概念: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二、课程类型……简答题 (一)学科课程 VS 活动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论述题:比较两种课程的不 同 1. 概念;学科课程(又称单一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 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又称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 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2. 编排方式: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强调各种有意义活动 的多元性。 3. 教学方式:学科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种族经验;活动课程以学生实践为主去 获取直接经验。 4. 评价方式: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结果;活动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侧 重过程。 (二)分科……vs综合课程 (三)必须课程VS 选修课程(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 (四)显性……VS隐性……(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 (五)国家……VS地方……、校本…… (六)基础型……vs拓展型……&研究型……。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注意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比较)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水平。Ps课程内容是人类历代积累的丰富知识中精选出来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理论。 ★四、课程理论流派……简答题 14 (一)活动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主张课程内容 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吗,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填空题 (二)要素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又称传统主义教育或保守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 主要观点: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国家&民族利益; 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 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三)结构课程论 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其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 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 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构课程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 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构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前者是在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主张课程分科设置,每门学科的课程要根据科学的联系性、 连贯性进行编制。 Ps 1.“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唐宋期间) 2.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泰勒于 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 课程编制的问题。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内涵、概念: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 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他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 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课程目标据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一)学习者的需要(基本依据)(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三)学科体系 ★三、三维课程目标(《基础教育课改纲要》确立的课程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三 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填空题 第三节 课程内容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填空题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一)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 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名词解释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填空题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填空题★ 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技术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二、课程标准 15 概念: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名词解释 作用、意义: 1. 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及有关教学 方法的基本要求。 2.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该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三、教材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最主要载体,是对课标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四、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论述题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三)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的统一;(四)理论与实践统一; (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五、课程资源 1.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主要组成部分。 2.课程资源的分类:a.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 b.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条件性……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审查学生活动、开发实施条件、 研究学生情况、鉴别利用校外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特别关注几种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过程。 六、课程结构:课程的横向结构、……纵向……。 简答: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2. 课程内容应贴近生活; 3.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特点相适应。 第四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设计 (一)概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的活动。 Ps课程计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课程设置。 (二)主要模式……填空题、简答题 ★1.目标模式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学家,他于 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 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①确定课程目标;②根据目标选 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填空题 二、课程实施 (一)概念: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他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合理性、和谐性、明确性、简约性、操作性。 2.教师的特征。教师的参与、态度、能力、交流和合作。 3.学校的特点。领导的态度、学校的支持、系统的保障和学校的环境。 4.校外环境。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16 第五节 课程评价与管理 一、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 和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包括对课程本身评价和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一)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二)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和 CIPP 评价模式。 (三)课程评价对象: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资 源评价、课程与教学管理评价。 Ps 泰勒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 (四)课程评价的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 (1)诊断性评价: 概念: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 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摸底考试) 功能:a.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b.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c.辨别造成学生学习 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 价。(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填空题 功能:a.改进学生的学习;b.为学生的学习定步;c.强化学生的学习;d.给教师提供反 馈。 (3)总结性评价 概念:亦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 学习结果的评价。此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 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功能: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b.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c.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d.预言学生在后继教 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2.按照评价主体分类: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个体差异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 行比较。 此种评价利于自我发现差距,但由于评价对象不与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找出自 己在群体中的真正差距。 3.按照评价基准(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相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他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 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法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2)绝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此法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宜于升级考试、 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4.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类: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17 课程评价的功能 (一) 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是当代课程评价非常强调的基本功能。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导向功 能、诊断……、调节……、激励……、反思……、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 (二)鉴定水平的功能。 (三)选拔淘汰的功能。 ★★(五)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1. 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实现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6.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 1.概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 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2.特点 (1)过程取向 a.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都应 受到评价者的重视; b.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方法论特征是量化与质性相结合,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 (2)主体取向 a.评价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建评价的意义; b.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目,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平等交往; c.反对量的评价,主张质的评价; d.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 3.基本内涵 1)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 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 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体现本次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 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 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4)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 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 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适应综 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 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 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 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教师、 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 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二、课程管理 18 (一)课程管理的管理政策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体制。 (二)三级课程管理 1.国家课程 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 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 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三)课程管理目标: 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行自我管理、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论述题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作用: 1.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 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4. 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民主化既要求教育管理部门适当地简政放权,也 要求学校真正将教师、学生当做“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1.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校本开发更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是重视学生个体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兼 顾社会的需要。 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 3. “全民参与”的合作精神 4. 个性化是校本开发的价值追求 校本课程开发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追求个性化思想: 满足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 在编制、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体现,从而 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教师作为研究者
本文档为【教育学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803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0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2-06-30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