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

举报
开通vip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第一品暇满难得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乙一、略说暇满难得:现在述说真实论义。真实论义就是本论宣说的道次第内容。最初修持菩提的能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菩提意为觉悟,想要通过修行令自己觉悟成佛,首要条件是获得远离八种无暇之闲暇,以及具足十种圆满的人身,因此,从菩提道次第而言,最初的修法就是暇满难得。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第一品暇满难得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乙一、略说暇满难得:现在述说真实论义。真实论义就是本论宣说的道次第内容。最初修持菩提的能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菩提意为觉悟,想要通过修行令自己觉悟成佛,首要条件是获得远离八种无暇之闲暇,以及具足十种圆满的人身,因此,从菩提道次第而言,最初的修法就是暇满难得。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友指同修道友,同修道友们如同宝藏一般的暇满人身,在六道中最极稀有难得,就像盲人获得宝藏一般,故当以及其欢喜之心修持后世利乐。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缘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理应赞叹。颂词说宝藏,释文说如意宝,都是比喻暇满人身稀有难得。一般人获得能满足一切愿望的如意宝都觉得很稀有,穷人获得如意宝更稀有了,盲人捡到如意宝是稀有中的稀有,然而获得修学佛法的暇满人身,比盲人获得如意宝更稀有,现在大家已经获得了,就应该珍惜,利用此暇满人身度过三有轮回。《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之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众所周知,盲人什么都看不见,十字路口人多车多,按理,好东西是轮不到盲人的,盲人能在十字路口捡到如意宝,运势非同一般!被无明烦恼遮障心智的轮回众生,能够获得真实人身——暇满人身,真是万幸!应当利用此身恒时修持解脱妙法。乙二(广说暇满难得)分八:一、宣说十八暇满;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三、劝勉勤于正法;四、今当精进之理;五、暇满难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八、宣说暇满难得之比喻。丙一、宣说十八暇满:何为闲暇与圆满?吾者未生三恶趣,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远离一切八无暇。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具足殊胜五自圆。值佛出世与说法,正法住世入佛门,善师慈摄五他圆,即是十八种暇满。自己具全之此时,当诚精勤修解脱。什么是闲暇?什么是圆满?远离八种无暇处就是闲暇:我等未转生为地狱、饿鬼、旁生、边地、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喑哑,就是远离一切八无暇的闲暇;转生为人、诸根具足、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就是具足殊胜的五种自圆满;值遇佛陀出世、佛已宣讲正法、佛法尚住世、已入佛门、已获具德上师慈悲摄受,是五种他圆满,合起来就是十八种暇满。自己全部具足十八暇满时,应当以诚挚心谨勤修持解脱道。业际无倒,与善法或解脱法相符的业,不颠倒,即是业际无倒;业际颠倒,与善法或解脱法不相符的业,是颠倒的,故叫业际颠倒。理应深思颂词中所说之义。如何思维呢?《婆罗门嘉畏住杰传记》中云:“脱离八无暇难得,获得人身亦难得,具足暇满亦难得,佛陀出世亦难得,诸根具全亦难得,听闻佛法亦难得,依止正士亦难得,值遇真实善知识亦难得。”这个教证说了十八种暇满难得:脱离八无暇,是闲暇难得;五种自圆满难得为,获得人身、诸根具全、听闻佛法涵摄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依止正士是业际无倒、值遇真实善知识是信佛法;五种他圆满难得为,佛陀出世、能听闻佛法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佛已说法、及佛法尚住世、依止正士已入佛门、值遇真实善知识,是已获具德上师慈悲摄受。如果转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则为痛苦逼迫,因身体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喑哑之人无有解音释义的能力,故因语言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长寿天无有行法之想,也就因心识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虽有修法之想,但若生于佛不出世、无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虽有正法光明,若成为无有入佛门之心的边鄙野蛮人,也不会修法;虽然想入佛门,但如果成了堕入增损之边的邪见者,则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这四种人因为意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心识无有闲暇与意无有闲暇,有什么差别呢?心识无有闲暇的心识,指想蕴,即六想聚,《俱舍论讲记》云:“想蕴的法相:心毫不混杂地执著自之对境蓝、黄等相。这里的执著其实亦包括无分别的执著,比如眼睛看外境......”长寿天的众生眼、耳、鼻、舌、身、意,都在忙着享乐,无暇顾及修法。意无有闲暇的意,指识蕴,《俱舍论讲记》云:“关于识蕴也有很多不同观点:主要从意识方面来说......”生于佛不出世、暗劫、边地、邪见的众生,眼、耳、鼻、舌、身、意,都处于无明状态,无暇顾及修法。相对而言,心识无有闲暇比较粗大明显,意无有闲暇比较细微,不怎么明显。因此,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被各自恶业所系而无有修法之机会或缘份。关于此理,《汇集经》云:“断除八无暇,恒时得闲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亲友书》云:“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以上教证说,闲暇的定义就是远离八无暇,或者说,以是否远离八无暇来衡量是否获得了闲暇。所谓的圆满,《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之人即是圆满。何为十圆满?即断低劣种姓,不愚痴,诸根不缺,生为男身,相貌端严,不贫穷,不受欺凌,声音悦耳,众人喜见……。”学习佛法要学会辨别,所引用的教证,是否与主题相符,否则会有离题过失。《月藏经》所说的十圆满,显然与本论所说的十圆满不符,故不适合引用。但此处是指《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中所的:“获得人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他人慈爱行法者五种他圆满。”他人慈爱是指有善知识慈悲摄受引入佛法。十二种圆满是加上两种分基而算的。两种分基就是,主观方面的自圆满和客观方面的他圆满。《续释》云:“转为人身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具信五自圆,导师出世说法法住世,趋入佛门师摄五他圆。”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即是说,闲暇人身不仅远离八无暇处,还具足十种圆满特法。《中般若经》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从修行而言,转成人身需要受持两种戒律:一是以“信解三世,及善恶因果”见解摄持的普通戒律——断除十不善业;二是殊胜戒律——守持八关斋戒等。想获得暇满人身,需要多生累劫的善资粮。丙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若不修行,依靠暇满人身不仅无法获得解脱安乐,还会堕入三恶趣等,因此说暇满不可信。虽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许多人因贪执世间的少许安乐而令其虚耗。倘若此生未修利,后世不闻善趣声,业力所牵堕恶趣,长久流转于其中,不知取舍入邪道,漂于无边轮回中。此生获得暇满人身后,倘若未修对自他有利益的善法,后世就无法听闻善趣之声,因为此生随我执造各种业,受业力所牵堕入恶趣后,长久流转于其中,无法超生,所以善趣名称很难听到。再者,不闻思修不知取舍善恶,没有辨别正邪智慧,误入邪道,如此将飘泊于无边轮回中,难以解脱。自己此生幸得人身,如果未修持有利之正法,则将随业力所牵而转于恶趣中,到那时仅仅连善趣的声音也听不到,更何况说获得善趣呢?《入行论》云:“凭我此行素,尚不得人身,徒恶无善行,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凭我一贯的造业行为,许多世都得不到人身,这其中唯有恶业,没有善行,如今很幸运具足了行持善法的因缘,获得了人身,然而我却没有行持善法,将来恶趣众多剧苦逼迫时,我怎么办?如若下堕于恶趣处,则长期不能从中解脱。《入行论》云:“百俱胝劫中,不闻善趣声。”一旦堕入三恶趣,百千万劫听不到善趣之声。丙三、劝勉勤于正法: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则很难有从深不见底的轮回中得解脱之时机,因此劝勉诸位诚心精勤修持正法。故今具有自在时,以随善道之缘起,当依无尽善二资,超越三有之城邑。因此,趁自己现在已获暇满,未被老病死缠缚,身心暂时获得自在时,以随善道必获解脱的殊胜缘起,依靠无尽的福慧二种善资粮,即生越过三有轮回之城。未被老衰死亡所缚、所作所为自由自在之时,应当趋入解脱道。如果尽可能行善,则必定摆脱轮回。《广大游舞经》云:“诸比丘,无老衰死、生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积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此处所说的“自在”,并非解脱自在,而是即生暂时没有被衰老、疾病、死亡缠缚,生活安乐,身心自在之时。丙四、今当精进之理:拥有知晓修持利乐之法的暇满人身,并且已承蒙善知识摄受,此时应当渡过茫茫无边、恐怖可怕的轮回大海。获宝舟时若未渡,无边轮回此大海,永久于惑苦涛中,受逼迫时我何行?我们在获得暇满人身这个宝舟时,如果未借此度过无边的轮回大海,就会永久困缚在烦恼痛苦的波涛中,不断感受生老病死逼迫时,我如何修行解脱?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拥有顺缘的大船时必须渡过大海。同样,我们应当依靠所得的人身宝舟越过无边无际、恐怖难忍的轮回大海。因为长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涡中无有堪忍的时机。寂天菩萨于《入行论》中说:“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依靠此暇满人身船筏,能度过轮回大苦海,一旦失去此人身,很难重新获得,在此劝诫愚者别再贪著轮回锁事了。丙五、暇满难得之理:故速披上精进甲,为除心与心所染,踏上净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间断。因此,在获得暇满人身时,赶紧披上精进闻思修铠甲,为遣除心王和心所的烦恼污垢,义无反顾地踏上显现清净智慧之光明大道,并在此菩提大道中永不间断修持。何时尽除了心与心所之污秽,内心便会现出心性光明智慧,如是串习而行持即是所谓的菩提道。我们应当夜以继日毫不间断地精进实修,舍弃睡眠懈怠。《五次第论》云:“息灭心心所,一切戏论时,无念光明智,无中边显现。”一旦息灭心王和心所的一切边执戏论,远离增益分别的光明智慧,就在空性中任运显现。无中边指空性。此处所说的心是指存在于三界所依身体上的增益分别,心所是随后之伺察,增益就是原本没有,却执为有,增益分别就是执著诸法实有存在的分别心,包括无分别根识和有分别的意识,伺察是详细审视观察。比如眼见图片是增益分别的心,也叫心王,接着对图片详细审视观察、取舍,就是心所。它们是障蔽真如的垢染,因此净除心与心所后便会现前无分别智慧。因为实有执著,心和心所都是有垢染的,能障碍现前无分别智慧,所以必须断除。《二谛论》云:“心与心所乃三界,增益分别伺察意。”在三界轮回中,心是增益分别,心所是伺察意。也就是说,最初见到外境时所说的“这个”现见缘总相之分别念是心,如第一刹那以心了知而说这是青莲花,尔后缘事物别相是心所之伺察,如分辨青莲花的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青莲花是总相,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是差别相,第一时间见青莲花总相的是心,随后详细审视观察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是差别相,是心所。《辩中边论》云:“见总义为心,彼差别心所。”总义即是总相,见总相是心,伺察差别相是心所。又如《俱舍论》云:“分别伺察粗细性。”相对而言,分别心习气比较粗大,伺察意(心所)习气比较细微,若遣除了所有的粗细习气,就是到达佛地了。如是分别心与伺察之心所的一切名言习气于佛地将灭尽无余。在佛地只有一切智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没有心和心所。
本文档为【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释论第一品暇满难得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4-01
浏览量: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