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精编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精编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精编教案第1课人类的朋友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是人类存的基础,认识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的情感,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学...

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精编教案
第1课人类的朋友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是人类存的基础,认识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亲近自然、鉴赏自然的情感,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哪些方面,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初中学生来说 学习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导入:视频,美丽的大自然   播放视频资料,展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以及多样的动植物。  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主题  教学环节一:美丽的自然,丰富的资源1.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看到了哪些自然资源;  (2)将这些资源分类,哪些是可以再生的,哪些是不可再生的;  (3)在刚才的视频中看到的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它们给予人类什么?我们组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 2. 学生交流刚才活动后的感想,谈谈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受。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来自于自然资源;明确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环节二: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   1. 学生课前对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并统计,这些资源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利益。 2.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详细统计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标牌,将制作好的标牌挂在树上或放置在花草的旁边。 3. 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新认识了哪些生物,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等。  让学生了解家乡自然资源,认识自然资源给家乡带来的好处;通过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 教学环节三:多样的生物,独特的生物   1. 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活动可参考“教学活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谜语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 2. 请猜对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用的线索,加深学生对不同种类生物特点的认识。 3. 请学生自己创编一些关于自然资源的谜语。将学生创编的谜语收集到一起,在年级展示。 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培养学生爱动植物的情感。 拓展:诗词中的自然   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描写和赞美自然环境的古今诗词。 2.将搜集来的诗词做成 PPT 图配文的形式(课前完成)。 3. 在全班展示本小组作品,并朗诵作品,体验诗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环节四:奇妙 的食物链   1.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图片,请学生说明这些生物如何为彼此提供食物。 2.请同学到黑板上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 3.教师依据学生的连接结果,讲解食物链的含义。 4.提供一些生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连接,强化对食物链的理解。 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明白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  教学环节五:美丽的地球,人类生存的基础   1.学生从视频中找出地球的来源,自然环境的构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把学生说出的地球的来源、自然环境的 构 成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进行总结,把意义写在黑板上。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4~5页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 构 成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补充完善教师板书。 了解自然环境的构成,明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物质条件。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同时也知道了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环境,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这样,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才能继续让我们人类在它的怀抱里享受诗意人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课后反思:通过授课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为什么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其中有两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是从具体实物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加深了对自然资源含义和分类的认识,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授课不足的是时间安排要合理一些,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消化,有练习加以巩固。第三是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物质条件,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3 板书设计 第2课哭泣的自然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大自然的状况:资源在枯竭。知道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资源枯竭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们离不开大自热,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让学生在学习“资源在枯竭”的过程中,明白资源枯竭的严重性的事实。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地球是人类生存唯一的家园,深切的感受人类生存的危机。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资源在枯竭。环节一: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1.学生阅读教科书阅读资料《我们有两个地球吗》。 2.学生就资料中提到的数据展开讨论,对于自然资源枯竭现象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一下,50年后地球资源与人类的生活状况。 3.教师总结。 环节二:我们可以搬家吗 1.教师质疑:既然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如此稀少,那么人类是否可以迁移到别的星球去。2.请学生分组探究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列举实际情况指出,迁移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有珍惜我们唯一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 环节三:离我们远去的朋友 1.展示藏羚羊图片。 2.教师讲解藏羚羊的相关知识、现有的数量、濒临灭绝的原因等。 3.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根据我们对食物链是知识的了解,看看藏羚羊的灭绝是否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2)除了藏羚羊以外,列举我们还知道的濒临灭绝的物种;对于这些物种的保护,我们研究具体建议。 (3)请各组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进行全班共享。 3.教师加以点评,同时补充学生的答案。最后提供给学生一份“动物的灭绝档案”,让学生认识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朋友。 环节四:在这尘土飞扬的世界上 1.展示有关沙漠、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沙尘暴等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阅读教科书中关于土地资源与荒漠化的相关内容。 3.结合图片或视频谈一谈自己身边的关于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土地荒漠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的根源;面对这个尘土飞扬的环境,我们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 环节五:干渴的世界 1.播放缺水的公益广告,引起学生关注。 2.学生阅读关于缺水的有关资料。 3.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缺水的情况。环节六:匮乏的自然资源 1.教师展示我国人均能源与其他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的图表,并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能源匮乏问题的关注程度。 2.讲一讲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它们的利用情况,尤其是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利用。 3.教师展示中东石油危机问题的相关报道,请学生探讨能源匮乏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资源枯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环境被破坏。可怕的污染 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以及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 2.将小组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以便全班分享。 3.小组上台交流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地球的报复 1.学生查找洪水、泥石流、雪灾等自然灾害的资料,在课题上进行交流。 2.学生讨论人类如此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恶果。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环境源于人的贪婪;认识到,要保护环境,首先要节制自己的贪欲。 3.教师对各组结果加以总结、点评、补充,展示一些环境污染恶果的图片。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水资源,还是土壤资源与空气资源,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对人类来说是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3 板书设计 第3课做自然的朋友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明确青少年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中的职责。理解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爱,提高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做自然的朋友,做环境的卫士。【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导入课题:欣赏自然被破坏前后的对比图是生活在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还是生活在灰暗阴沉的死亡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伤痕累累,再也经不起我们的折腾。我们应该要坚定自己的态度,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大自然的朋友。(板书课题) 二、板块一:人类的责任 做大自然的朋友,最好的方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问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问2: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过渡: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     1、我们看看联合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了些什么?     2、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国家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了些什么呢? 活动:世界各国的环保措施  1.课前请学生以专题小组为单位寻找各国环保规定以及其他环保措施,可以分小组开展活动,如分为美洲组、非洲组、亚洲组、欧洲组、大洋洲组。  2.教师简单介绍环境保护的意义,并请各小组上台 汇报 关于vocs治理的情况汇报每日工作汇报下载教师国培汇报文档下载思想汇报Word下载qcc成果汇报ppt免费下载 各组的查询结果。  3.各小组讨论,各国的环保措施的特点,我们有可以借鉴之处。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总结补充。  4. 最后,着重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资料可参考“教学参考资料”,师生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三、板块二:少年在行动 全世界都在为保护大自然而努力,我们青少年一代作为世界的未来与希望又怎能无动于衷,我们是不是也该为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也许会有同学说:我们年龄还不大,能力也有限,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啊。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绵阳,这里涪江穿城而过;这里农村秀美,城市繁华。但是美丽的家乡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就从家乡做起,去完成我们保护大自然的任务。活动一:我是小小调查员 事先为学生布置下调查任务,明确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并写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课堂上学生汇报。 过渡:这些现象看似不起眼,却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和影响。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结合《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并进行归类总结 在学校:参与创建“绿色校园”活动 在家里:参与“绿色家庭”活动 在社会:投身社会的环保活动 活动二:我的环保周计划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环保周计划。把计划落到实处。 我们的目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一颗完好的地球交到未来。环节一:“要经济还是要环保”辩论会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一组为经济组,一组为环保组。  2.学生阅读教科书关于林一家的阅读资料。3.两组学生分别就自己的论点准备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就“要经济还是要环保”的问题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进一步阐述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清晰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我思故我改  1.学生阅读教科书《全民环保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  2.在反思的基础上填写教科书中的自我反思表格,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  3.学生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交给老师(可以不记名)。  4.教师粗略统计学生做的情况,尤其要看没有做到的学生比较多的项目。  5.学生就同学们没有做到的项目展开讨论,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改正改进的行为。  6.学生根据本班、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自己的环保规范。  环节三:我能做什么  1.课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开展环境调查。4个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地点,第一组为校园环境组、第二组为社区环境组、第三组为家庭环境、第四组为社会环境组。  2.请各小组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开展调查:校园环境组就本校校园环境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就创建绿色校园提出建议;第二组就社区环境(或农村村落环境)展开调查,并就建设绿色社区向社区居民(或村民)及同学提出建议;第三组就家庭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向母亲及其他家人提出建议;第四组就校园周围的绿化、河流污染、本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气候空气变化等展开环境调查,就建设环保社会向全体市民提出建议。(如有条件,尽可能留下音像资料)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过程和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小组。   环节四:我的倡议  1.结合“我能做什么”的调查结果,请学生讨论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环境倡议书。  2.请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这份环境保护倡议书。  3.将倡议书贴到班级公告栏。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要成为大自然的朋友,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世界各国关于环保的规定,以及我国的环保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承担起人类的责任,成为环保小卫士。同学们了解了作为祖国的小主人公,我们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唯有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环保行为,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天变蓝,水变清,山变美。让我们永远记住,环境保护,不是口号,而是在行动。3 板书设计  第4课人类的需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并认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劳动的价值,应该具备的劳动素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教学难点: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一、劳动创造了人类。 1、教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人类的起源时代,看看在人类的起源时代,劳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2、呈现反映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录像或者图片资料或者动画。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我们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是劳动创造的社会。 二、劳动的含义,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活动。 1、教师:我们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每天都在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2、学生交流:你还见过或者是知道哪些劳动现象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3、通过了解父母生活周围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每天劳动的辛勤,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三、感受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1、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2、总结: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劳动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一、感受劳动,初步体验劳动的意义。 1、教师上课前在教室门口扔一个较大的废纸团,观察通学生反应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尤其是如果有学生主动捡起来,及时表扬。 2、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这么重视培养我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3、学生交流。 4、刚才我们是评价别人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我们自己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劳动呢? 学生发言。 5、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劳动促进人本身的发展”的道理,珍惜劳动机会,培养劳动意识。 二、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1、教师:劳动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2、通过资料让学生发现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劳动是通向未来幸福之路。 三、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 1、教师:劳动的力量是神奇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看看下面的资料,我们就会有所发现。 2、资料:李泽楷,身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被商界的朋友称之为“小超人”。李泽楷13岁时就离开父母前往美国。在美国读书时,日常家务无人代劳,一切都自己动手做,他还经常在晚上到麦当劳打工,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3、学生交流:为什么出身富有的李泽楷要亲自做家务并要打工挣生活费呢,为什么他不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业? 4、教师总结:通过李泽楷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劳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发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体能就会很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的大脑发育就会得到发展。对青少年而言,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但是我们同学中,存在这样的思想:我父母有钱,不用我劳动,他们可以养活我。这样的思想将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大家想一想,这种想法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四、自我反思。 1、我国的青少年从事劳动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资料。 2、资料:据研究,美国儿童每天平均体力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韩国儿童每天劳动0.7小时,法国儿童是0.6小时。我们中国儿童才0.2小时,仅仅12分钟! 3、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儿童的劳动时间也很少,对我们的发展不利。 4、教师:因此,我们要重视参加家务劳动,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3 板书设计 第5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教学难点: 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导入: 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著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 设计意图: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 (二)自学提示: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尊重劳动者? 2.为什么不歧视普通劳动者?(为什么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中学生应如何对待劳动和劳动者? 4.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师精讲,突破重难点。 教学环节一:劳动状元榜 1.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那些比较著名的劳模或是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些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劳动模范,制作自己的“劳动状元榜”。 设计意图:学生“劳动状元榜”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劳动者的作用,教师在此引导同学们总结劳动者的作用:①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③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从而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教学环节一主要是完成自学提示中的第一题:为什么尊重劳动者?) 教学环节二:劳动的贵与贱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劳动状元榜”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现杰出人物。我们也经常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还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2.呈现案例: 有一家报社举办了百名中学生“暑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咨询和报名的中学生十分踊跃。其中在必胜客实践的“我到名店做比萨”和到农科院实践的“我是克隆植物的新农民”两组,50人的名额在活动启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满。可与此同时,“我当一天清洁工”小组直到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也仅有5名学生报名,活动当天,当环卫保洁队派来了5名最好的保洁队员,开着5辆保洁车欢迎小队员们的时候,他们看到只剩下一名队员。 3.学生谈对上述新闻的感想。结合流弊谈谈这种思想的严重后果。 4.教师总结:有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一切,电视、投影仪、电灯,桌椅、黑板、文具等,想想我们身上的校服、中午吃的饭、回家时乘公交车等,都是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劳动者,看不起另一些劳动者,这种思想本身就不是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尊重工人和农民,也许将来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候,我们才会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劳动者——不管他的劳动是干什么的,我们每个人才会受到尊重。 设计意图:1.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2.强调尊重劳动者是每个人应该持的态度,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懂得歧视本身并不是健康的心态,是需要彻底铲除的封建思想。 当堂测验: 判断下面的论断的正确性。 (1)张三的爷爷是老科学家,为国家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要受到同学们的尊重;李四的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2)王五的妈妈是某医院的院长,所以王五在学校整天“我妈长、我妈短的”生怕同学们不知道他妈是谁;刘七的爸爸是个修理工人,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刘七总是很不好意思 (这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回答,但未必从内心产生共鸣,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明白劳动者都是美的,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 教学环节三: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1.教师: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比如从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方面的辛苦回答。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考虑的更为全面,如在耕种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从而更能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们的劳动,说说劳动者付出的辛苦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如母亲是记者的同学谈谈她报道一条新闻要付出哪些辛苦;父母是工人的同学谈谈父母以及同事们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付出的劳累。) 3.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经过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享有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教学环节四:珍惜劳动成果 1.刚才我们都了解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劳动付出,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那么,我们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到学校食堂录一小段学生将剩饭菜倒入垃圾桶的录像或者是拍一些照片,课堂上使用) 2.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画面大家的感受。 3.寻找浪费现象。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浪费现象是我们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讨论引起大家的注意。 教师总结: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必须勤俭节约。刚才,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浪费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节约宣言。(学生写下节约宣言,当堂交流)3 板书设计  第6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劳动的作用、掌握新型劳动者的含义 、了解新型的劳动者的特征与成为新型劳动者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与劳动,回报社会 通过劳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食其力的思想 知道成为新型劳动者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作用 、新型劳动者的含义 教学难点:做新型的劳动者   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新课导入 找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始终找不到,就去向苏格拉底请教。苏格拉底说:“你们先帮我造一条船吧!”于是他们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成一条船。年轻人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露出会心的微笑。 提问:(1)这群年轻人找到快乐了吗?(2)他们在哪里找到的? 点拨:热爱劳动,乐于劳动,我们会成为快乐的劳动者。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二、情境体验 1.提问:交流自己平时参加的劳动以及收获到的快乐:哪位同学参加过劳动,并且让自己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2.图片欣赏(图片于配套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上) 提问:看完图片后,你感悟到什么?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点拨:劳动是辛苦的付出过程,也是快乐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劳动中的快乐。只有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才能真正地从劳动中获得利益。 三、新知探究 1.学生交流知道的表达劳动者快乐心情的名言警句或故事。 (1)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 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斤,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卢梭 (3)图片展示三位劳动者(农民、运动员、交警) 提问:看完故事同学们有何感触? 点拨:劳动是辛苦的付出过程,也是快乐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劳动中的快乐。只有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才能真正地从劳动中获得利益。 2.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劳动?生命的意义与劳动的关系是什么? (1)彤彤的妈妈是服装厂工人,做的衣服可漂亮了;爸爸承包了瓜地,每年夏天大家都有甘甜的西瓜吃。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2)王林在出版社工作,最近他的工作是负责四大名著的排版。       劳动创造精神财富 (3)周末雯雯帮奶奶收玉米,手都起泡了。可是她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劳动充实精神世界 3.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和种种方便。 (1)在吃早饭时,我想到了: (2)在上学的路上,我想到了: (3)在学校,我想到了:(4)在生病时,我想到了: (5)在购物时,我想到了: 总结: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和种种方便,我们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其他劳动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回报。 我们要积极参与劳动:家务劳动、班级劳动、公益劳动 4. 参加家务劳动有何重要意义(作用)?   (1)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有助于养成勤劳自立的习惯。 (2)从事家务劳动,可以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和增强意志力。 (3)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劳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调节大脑的机能,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4)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强,他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5.什么是新型劳动者? 现代社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高      善于学习新知识 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劳动中      掌握新技术 科技变化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不断变革      创新能力强 6.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民工王钦峰十八年如一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先后设计了20多种专用设备和专用量具,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被誉为“新型劳动者的榜样”,被人们称为“最棒的农民工”。   关于创新,王钦峰代表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你看我们衣服上的扣子,几千年来变来变去,有圆的,有方的,有扁的,每改变一点,这就是创新。”“如果我们把不好看得变好看了;把成本高的变成本低了;把质量差的变质量好了;把效率低的变效率高了,这都叫创新。”   此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王钦峰代表也带来了他的又一个“创新”。他提议构建起企业与员工“合伙合作”的新型劳动关系,加强企业内部的职业伦理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为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和谐发展,为建设民众美好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提问:看完故事同学们有何感触?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新型劳动者? 材料一  雯雯的家乡原来是个传统重工业区,近几年发展不好,经济萧条。雯雯的叔叔抛弃原来的生产办法,改做家电产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同时组织员工培训新技术,鼓励员工学习、创新,革新新技术的员工有丰厚的奖励。不过几年,雯雯叔叔的公司就成了当地的企业领军,同时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材料二  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左右,目前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位;财政收入更是增长了60多倍。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匮乏,我们的劳动力人才市场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最低层也是最大的部分是非技术工人。在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人大约占45%,中级工大约40%多,最后才是很好的一部分高级工。按权威部门的推算,今后几年,我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增长25%,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翻一番。 (配套课件中从材料找出关键语句分析原因) 总结:成为新型劳动者的必要性 (1)只有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2)技术创新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创新型劳动者是现代化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呼唤 (3)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有创新能力的一流专家作先导,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支撑。(4)高技能人才匮乏制约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板书设计 第7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民族的平等尊重,初步培养与其他民族友好交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尊重各民族文化,懂得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平等尊重对发展各民族间关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我国民族政策;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难点: 青少年应该为提高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1.创设氛围引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课前我们听的这首《爱我中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中的歌词“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56个族都是兄弟姐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部分——兄弟姐妹。 2.“兄弟姐妹看你导” 教师: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今天我们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一步认识一些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1).PPT展示我国地图,学生根据教材56页分别指出图中的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2).教师:有请学生“导游小组”介绍5个自治区域的少数民族情况,看看你们的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3).教师补充说明 3.“兄弟姐妹猜猜看” (1).学生看图猜民族 (2).教师通过三方面: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介绍教材以外的民族:满族、朝鲜族、傣族、苗族、彝族 4.“兄弟姐妹连连看”教师: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对每一个民族逐一详述,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多深入了解。下面通过连线题看看大家对本课少数民族文化的掌握情况。PPT展示连线题。 5、分小组读书、讨论。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6、为了维护各民族平等,我国政策在方针、政策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学生展示平台:由学生归纳、总结) ①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内涵: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的权力 意义: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性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意义: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利。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三个尊重 (文化方面) 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3 板书设计 第8课共同的愿望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意义 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和平统一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意义,增进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 难点: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 2 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导入:诗朗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闻一多的诗《七子之歌》。 培养爱国情感,体验祖国母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二、教学环节一: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伟大和“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 教师:在“七子”中,除了台湾还没有回归外,其他的六个孩子都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其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 (播放回归录像的片段或者系列照片) 教师: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在实践中的重大成功。让我们来一起深入了解和学习“一国两制方针”。 感受“一国两制”方针对于国家统一的意义。 教学环节二: 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含义、内容、意义 教师:“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回归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1978年11月,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罗伯瓦克时,即曾提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回答问题:(1)“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2)“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以及意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前提”“主体”“保持”等字。二、“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一国两制”的含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四、“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 明确“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环节三:展示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的变化,从而体验“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巨大成功 教师:今天的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请两位同学代表他们的小组,带我们来一次香港、澳门游。 小组一:介绍香港 小组二:介绍澳门 教师讲解回归祖国给香港和澳门带来的好处。 回归后经济方面等变化,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或者图片由老师来介绍,使课堂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如果有学生到过两地旅游,谈出的感受就更加真实  附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邓小平在构想“一国两制”之初,就明确表示港、澳、台回归后,要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并说50年不变,后来又说,前50年是不能变,50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附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 (1)“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是尊重历史与现实,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与愿望,并谋求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产物。所以,付诸实践后,取得了可喜的积极成果。中英、中葡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而香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已实现“一国两制”“澳人治澳”,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虽一波三折,但两岸各种交往、联系日益扩大和发展。随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可以完成。 (2)“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和国际争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一国两制”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一国两制”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 附三:回归祖国给香港和澳门带来的好处 看了香港、澳门美丽的风光后,让我们来了解回归后的香港在经济上的发展。亚洲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全球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美国“9•11”事件的波及等,香港特区成立以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罕见困难来临之前,香港已经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保证了香港社会安定,增强了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在经济上所受损失较小,“一国两制”方针在各种严峻考验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从祖国内地得到更为强劲的支持和依托。在“一国”之内,香港得以分享祖国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在国际事务中受到更多的重视。经中央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签订了63个双边协定和协议。已有108个国家或地区给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待遇。一系列的大型国际会议在香港成功举行。在“一国”之内,香港与内地各自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两地合作跃上新台阶,领域更广,规模更大,积极性更高,合作效益更好,并由沿海向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在“一国”之内,香港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无
本文档为【教科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精编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缤智天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11-29
浏览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