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举报
开通vip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编辑说明一、本书是配合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黑白版)的教学而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同时,使用人教彩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时,也可参照使用。本书注重实用性,力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还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本教师教学用书,除了在开头对课本的彩色插图一一作说明以外,都按课本顺序写出每课教学的要求和参考的必要资料。共分为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等部分。教学目...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编辑说明一、本书是配合课程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黑白版)的教学而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同时,使用人教彩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时,也可参照使用。本书注重实用性,力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还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本教师教学用书,除了在开头对课本的彩色插图一一作说明以外,都按课本顺序写出每课教学的要求和参考的必要资料。共分为教学目标、教材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和教法建议、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等部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要求。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到。对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根据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条件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包括:1.课文的重点和难点;2.教法建议;3.学法指导;4.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针对课文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所出的问题,给予思路提示或参考答案。参考资料,这部分包括对课文知识的扩充、名词和文物等的解释、引文的出处等等。这部分内容是供教师了解课文、引文等内容用的,可采用部分生动的内容作为讲课的补充,但不要把这部分内容全部搬上课堂,以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这部分还包括一些学术动态,针对课文中涉及的历史问题,介绍当前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动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此外,还介绍了课本中大部分插图,以便教师理解和掌握。参考书目,列出部分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书目,以备教师选用。在第1课后还安排了全书的常用参考书目。希望教师在使用本教师用书时,能对各部分加以理解,进行研究,然后作出适合自己的设计。三、本书主编:陈其。主要编著人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丁长青、王向红、王英、邓志勤、孙京丽、李海英、刘剑、许斌、陈九根、陈红、沈波、汪洁、杜奎英、杨远贵、杨春、张玉文、张神龙、侯建飞、侯颖、赵军、赵雅君、高振平、傅元根、倪申朝、徐贵亮、徐晓春、温学鹏、蒋寒、蔡敏慧等。责任编辑:许斌。审订:朱明光、陈其。封面设计:林荣桓。四、本册教师教学用书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恳切希望各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批评意见,以求更加完善。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2006年3月目录目录..................................................................................................................................................4彩色插图说明...................................................................................................................................5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2第1课人类的形成.............................................................................................................12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30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48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62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64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64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71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86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86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93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101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113第四单元步入近代...................................................................................................................127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27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46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51第12课美国的诞生.........................................................................................................164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76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193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198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214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214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223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231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31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246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253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270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270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279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284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293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293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301彩色插图说明图1埃及书吏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十分复杂,只有少数祭司和书吏掌握,所以人们称象形文字为“神说的字”。当时书吏的职责就是以象形文字抄写、记录文件和农产品的产量。对一般人来说,学习文字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有富人和贵族的子弟才有可能在学校里读书。学习起来也很难,要持续好几年。书写能力成了僧侣和贵族压迫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官吏依靠文字对农民征收租税,债主也用文字登记债户的欠款。由于普通的埃及人不识字,他们也就无法证实租税收得是否合理、债主有没有多写欠债的数额。也正由于象形文字难以掌握,所以到罗马帝国统治的后期,科普特文字在埃及逐渐取代了象形文字。本幅图画的埃及书吏形象是埃及考古人员发现的一幅雕塑作品,画面上一名书吏正在记事。图2法国原始人壁画1940年,在法国南部多尔多涅省蒙蒂尼亚克镇附近,一天下午,四位放学回家的男孩,他们在寻找一条狗时,找到一个岩洞,在这个洞穴里,他们发现了许多壁画,后来,这个洞穴就因为这些壁画而闻名于世。壁画上的内容主要是狩猎的场面,考古学家们推测,这些壁画大概作于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间。本图中选定的是壁画的一部分,画面上是一头牛,它的身上已经中了数次箭。图3埃及古代壁画这是一组古代埃及壁画,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劳动的场面。这是一幅古墓壁画,共三组,展示了农民耕作、收获的生产过程。从这幅壁画中,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埃及人高超的壁画绘制艺术,同时,也可以理解古代埃及人的社会生活情况。图4雅典卫城遗址雅典卫城位于今天希腊首都雅典市区南部一个陡峭的山头上,这里原来是古代雅典城邦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中心,那时候,雅典人每四年一次的祭祀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它高出周围的城市地面大约有100米,公元前480年波斯侵略希腊时,这里遭到了破坏。伯利克里当政时,在这里大兴土木,重建起一组建筑群,而以帕特农神庙为中心。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周围有46根大柱,立在三层基座上,基座的最上层宽约31米,长约70米。柱廊檐壁的平板上饰有浮雕,描绘神与巨人战斗、人与怪物战斗等场面。殿内装修精细,供奉着雅典娜女神。5世纪时,神庙曾改为基督教堂。后来土耳其人又用为清真寺。两千多年来,神庙遭受过炮火轰击,又历经风雨,已严重损毁,许多雕刻被移至他处,但其基本结构仍旧保存下来,图中建筑即其遗迹。现存的主要遗迹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仙神殿和雅典娜²尼凯神殿。图中最瞩目的建筑物遗迹是帕特农神庙,它大约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奉雅典娜的是一个典型的希腊陶立克柱式神殿,被称为“雅典的王冠”。主要建筑师是伊克琴诺和卡里克拉特,雕刻家是菲底亚斯。这座神庙其实不太大,但建筑师采用了大量十多米高的石柱,使神庙显得雄伟、突出。从帕特农神庙的遗迹上,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反映了当时雅典人祭祀活动和当时人的神话传说。山门是雅典卫城的入口处,由中央主体部分和两个不对称的侧翼组成,立面也采用了陶立克柱式。山门的建筑师是姆内西克雷斯。完成于公元前407年的伊瑞克仙神殿是一个不算太大的神殿,祭奉有雅典娜、波赛顿和雅典王伊瑞克琴,它的立面由3个大小不等的爱奥尼式柱廊、一个女像柱廊和部分实墙构成。山门的南翼之前是雅典娜²尼凯神殿,它建于公元前5世纪末,是一个不大的爱奥尼柱式神殿。古代希腊人喜欢在建筑中用柱式,常用的柱式主要有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的特点是构造简洁、比例粗壮,表现宏伟和力量;后者的特点是细部华美、比例轻快,表现亲切活泼。雅典卫城建筑中对两种柱式都有大量完美的表现。图5古希腊陶瓶古代希腊手工作坊制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其他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品都很精美,享誉地中海沿岸,陶器制品尤其引人注目。本幅图中展示的就是一件古代希腊陶瓶。古希腊陶瓶既是常见的日用生活器皿,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陶瓶由于用途不同,型制也是多种多样,美观大方。瓶体上多有彩绘,这些彩绘或为黑底红花,或为红底黑花;画面形象生动,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描绘神话故事,有的则是刻画日常生活的场景;因此这些陶瓶不仅是珍贵的文物,也是后人了解古代希腊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本图展示的陶瓶是一个用来盛水的器皿,瓶身两侧有耳,便于提起来。瓶身上有精美的图案,图案是一幅玩杂耍的场面。图6希腊露天剧场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场地。表演场地的后面有供演员化妆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本图就是雅典酒神剧场的遗址,它建于公元前5世纪,位于雅典卫城的南山坡,可容纳观众一万七千多人,观众席依山而建,排成半圆形,呈阶梯状,中间有通道。最高几排观众席就是直接在山岩上凿成,下面的观众席则是大理石制成的。半圆形剧场的中间,有一个高起的小平台,这就是演员表演的场地,有时候,政治家也在这里发表演说。图7奥林匹亚遗址这是希腊奥林匹亚城附近一个谷地,这里曾经是古代奥林匹亚赛会的场地。在古代希腊,人们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们认为一个人不但要有智慧的头脑,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从公元前776年起,希腊人每四年都要举行一次赛会。最初的时候,这种赛会只是纪念天神宙斯的一项宗教庆祝活动,赛会地点是奥林匹亚城。比赛开始时,先要由一位运动员从奥林匹亚城的宙斯庙的祭坛上点燃火炬,进行祭祀活动。然后才开始比赛。当时,比赛的项目有跑步、跳远、摔跤、掷铁饼、标枪、拳击以及赛马等。赛会期间,为了方便各城邦的运动员自由地前往奥林匹亚城参加比赛,希腊全境的各城邦都要休战。比赛的获胜者可以得到橄榄枝编成的冠冕,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他们回到本城后将会受到英雄一样的欢迎。古代奥林匹亚赛会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394年被当时统治希腊的罗马人所禁止。图8斯巴达城遗址本图中反映的古代斯巴达城的遗址,有关斯巴达城邦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第三课的相关资料部分。图9罗马圆形大剧场遗址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建于公元1世纪,由石块和混凝土筑成。剧场呈椭圆形,规模很大,长轴为189米,短轴为156米,外层墙高为48米多,共分四大层。剧场四周有阶梯和斜坡走道,中间为竞技场,竞技场也是椭圆形的,长轴87.5米,短轴55米。场内设有60排座位,可容纳五万多名观众。这一建筑采用混凝土筒形拱与交叉拱结构。场内设有80个出入口(每拱一个),观众可迅速退场。圆形大剧场是举行角斗士角斗、人兽搏斗和展示珍奇野兽的地方。这一建筑,主要是用于观看奴隶与奴隶之间或奴隶与野兽之间的角斗。最多时,可供3000对奴隶进行角斗。奴隶们惨死在角斗场上。为免于血腥之脏,在表演区的地面上铺了一层沙子,奴隶的鲜血渗入沙子,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沙场”,以后这个词被进一步引申,人们把战场也称为“沙场”了。西罗马灭亡后,这个大剧场因几经雷电、地震的冲击,部分塌毁。从今天所拍摄的照片上,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的热闹景象。图10罗马古城遗址罗马广场是古罗马城的核心,原为沼泽地带,大约公元前6世纪加以整修,成为市场和集会之地。历代统治者在这里修建庙宇、宫殿、会议场所、政府机构;帝国时期添置尤多,而且规模宏大,石筑工程精细,十分壮观。广场上还有店铺和摊棚。它是政治、宗教、商业和公众活动的中心。4世纪罗马已衰落,大规模的建设停止。5世纪,西哥特人(410年)和汪达尔人(455年)先后攻入罗马,广场遭到破坏,以后长期颓损。图中左侧前方是农神萨腾的神庙遗址,这所神庙大约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末或5世纪初,以后几经重修。后面有白色圆柱的建筑是安托尼努斯皇帝在其皇后福斯提娜死后为她所建(约141年),后来成为供奉他们两人的庙宇。这两所庙宇之间的前方,高台上面立着几根4世纪初修建的纪念柱,现已断损。右侧前方为卡斯托尔和波卢克斯神庙,约建于公元前484年,现在只剩三根柱子和顶上的一段残壁。后面的拱门是提图斯门,是为“纪念”提图斯(79~81年在位)在公元70年镇压巴勒斯坦的反抗、洗劫耶路撒冷而建立的。广场上原来有凯撒庙、讲坛等其他建筑,现已只存地面残迹。远方为圆形大剧场。塔形建筑为后世所建。广场虽然只剩断垣残柱,仍能从中看到当年的宏伟景象。这些建筑是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奴役各族人民的见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罗马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图11凯撒塑像这是一座罗马时代的凯撒石雕,有关凯撒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第三课的资料部分。图12屋大维塑像这是罗马雕刻艺术的一个杰作,据认为制作于公元前19年左右,但也有人认为时间可能靠后。雕像高204厘米。屋大维身穿甲胄,左手执节杖,右手抬起,目光威严,炯视前方,似乎在向臣民讲话。雕像现藏梵蒂冈博物馆。有关屋大维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第三课的资料部分。图13中世纪欧洲农民在城堡外劳动一个典型庄园往往由城堡、农舍和耕地组成,耕地大致分为春耕、秋耕、休闲三部分,轮流用于春播、秋播、休闲。这样,每一块土地在连续耕种两年之后,可以休闲一年,这被称为“三圃制”。耕地被划为条形,封建主的土地和农奴的土地互相交错。庄园里有林地,提供柴薪、木料;有草地,提供饲料;有河流,提供水源;有的还有池塘,用来养鱼。封建主住在易于防卫的城堡里,还有教堂和教士的住宅。此外还有属于封建主的磨坊、烤炉和各种作坊。农奴的住房一般比较狭小,质量较差,农舍周围有一小块园地供他使用,他的份地也远离农舍。本图反映了一个典型的以城堡为中心的西欧封建庄园的情况,远处是封建主的城堡,城堡的周围就是耕地,农民在耕地里劳作。图14亚里士多德塑像这是一座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塑像,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内容,请参见课文第九课的相关资料部分。图15中世纪欧洲城堡这是位于今天法国境内的一座建于中世纪的城堡,它的结构很典型,城堡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外墙的墙体很厚实,易守难攻,城堡的四角是四个塔形的角楼,可用于望来自不同方向的敌情,防御各个方向的进攻。图16迦太基城复原图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业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内,后被罗马人所毁,这是一幅后人根据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复原的想像图,反映的是公元前200年时的迦太基城,当时,迦太基城的面积比罗马城大三倍,人口超过了15万人,有很多华丽的建筑物以及宏伟的圆形海港码头。有关迦太基的详细内容请参见课文第三课的相关资料部分。图17达²芬奇自画像《达²芬奇自画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画家作画的工具是一种红色粉笔。这幅画作于1513年左右,一般认为这可能是达²芬奇的最后一张作品,幅面约33.3³21.3厘米。整幅画用笔流畅、洗炼。从这幅自画像上,我们看到这位巨匠晚年时的思考力、气质以及他那深邃的充满着智慧的目光。画家脸上披散着的长发与颌下的长须,其中每一根线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我们感觉到达²芬奇作为一个才智超群的老人的精神状态。他的鼻梁和嘴唇显示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与意志力。从这幅画上所展示的技艺来看,说明画家有无穷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幅素描现被保存在意大利的都灵图书馆内。1506年5月,法国人占领了米兰。米兰的法国总督查理²达²安波斯请回达²芬奇,一直到1513年。在这7年时间里,达²芬奇创作了《圣母与圣安娜》和几幅肖像画,还为一位元帅雕塑过一尊骑马像,但未能铸成铜像。当时,米兰内部频繁政乱,对画家的工作多有妨碍,后来,法国占领军被当地武装驱逐出境后,达²芬奇不得不再次离开米兰。1513年9月,达²芬奇应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的兄弟朱理安诺²美第奇的召唤,来到罗马。但是,当时罗马教皇最宠信的画家是拉斐尔,达²芬奇非常失望,只得潜心于科学研究。他时常到医院去解剖尸体,引起世人的误会,有人造谣诬蔑,说他是巫士,告发他常把小孩的尸体的心脏拿去做药;又说他不信上帝,他的邻居从没有见他去教堂忏悔或用圣水洒过房屋。有的还添油加醋,说他一听到做弥撒,全身都会起鸡皮疙瘩。甚至有的危言耸听,说他做了一种有毒的药水。于是教皇下令禁止他解剖尸体。这期间,他的一个心爱的学生自杀身亡了,另一个学生也离弃他投奔到拉斐尔的身边。少数趋炎附势的人更借此兴风作浪,散布流言,以中伤达²芬奇为快事。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绘制成的这幅《自画像》。图18哥伦布航行时的帆船(仿制)这种船是葡萄牙人首先设计的,一般有两三根桅杆,装有三角帆,后来又增添第四根桅杆,加了横帆,以便顺风行驶。船身稍圆,船首和船尾向上翘起,顶端各有塔楼。这种船不像老式大船那样笨重,体积不大,排水量小,速度较快,逆风便于驾驶。哥伦布所乘的就是典型的这种船。他出航时的三艘船,最大的长33米多,就是他自己乘坐的船,本图是一艘仿制品,最小的只有它的一半长。本图中的船现停泊于西班牙港口。图19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权势也日益增加。但是,在议会里,仍然有不少议员对克伦威尔的权势日重表示不满。克伦威尔和议会之间的斗争不断发生,1853年4月,克伦威尔派兵驱散了很不驯服的“残缺议会”;这一年的7月,经过克伦威尔特别挑选的140名议员组成了一个“小议会”。克伦威尔原以为这个议会应该不会和他作对了,但是这个议会的许多议员仍然对克伦威尔的统治不满,不断提出比较积极的改革措施。于是克伦威尔开始对“小议会”施加压力,迫使它在年底解散。本图是一幅想像图,反映了克伦威尔在1853年4月驱散议会的情景。图中右侧上身穿黄色衣服、披红色授带的是克伦威尔,他拄着宝剑,嘴里叫着“恶棍们滚开”。图20法国三级会议开幕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大约始于1300年左右腓力四世统治时期。所谓“三级”是指会议的参加者教士、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三级会议只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才召开,不定期地举行。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前两个等级是特权等级,意见常常一致,而第三等级虽然人数众多,但因只有一票,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1789年,路易十六因财政危机,决定召开三级会议。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衣着华丽的贵族和教士代表,分坐在国王宝座的两侧,穿着朴素黑色衣服的第三等级的代表坐在大厅后面。路易十六发表讲话,要代表们尽力设法充实国库,警告大家提防革新思想。第三等级的代表既失望又愤怒,他们随即与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展开了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第三等级代表的斗争越来越坚决,他们主张各个等级在一起开会,以人数计票,从而在实际上剥夺第一、第二等级对会议的控制;国王和特权等级不愿让步。这样,第三等级同国王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本图展现的就是1789年三级会议开幕时的情景。图21《人权宣言》封面本图是法国《人权宣言》法文本封面,详细内容见相关课文的“资料和注释”部分。图22拿破仑下台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及其仆从国军队在侵略俄国的战争中遇到失败,法军损失几十万人,拿破仑在欧洲战争中开始走下坡路。俄国、奥地利及普鲁士等国组织的反法联军决定趁势打败拿破仑,1813年,在莱比锡,拿破仑的19万法国军队被30万反法联军包围,法军战败。1814年3月,反法联军包围了巴黎,4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军守军投降。远在外地指挥军队的拿破仑眼看大势已去,只得接受反法联军的退位要求。4月20日,拿破仑宣布退位,准备前往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本图是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向他的近卫军告别前往厄尔巴岛的情景。图23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在工业革命期间,首先在纺织工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机器发明和使用。机器的出现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主要表现在机器代替了许多在手工工场时期要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工人体力劳动的强度。资本家为了节省人力,便于管理,开始把许多部机器放在一起生产,于是,首先在纺织部门中出现了工厂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以后,由于能提供较大的动力,人们往往用一部蒸汽机带动多部机器,使得把机器集中起来进行生产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本图描绘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一家纺织工厂内部工作的情况:在高大的厂房内,整齐排列着许多部纺织机器,几个纺织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图24早期火车早在16世纪,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木轨,来减少车子的阻力和颠簸。18世纪,英国矿山和冶铁工厂的运输中已经普遍采用了木板轨道。但木板承重力差,易被轧坏,木材的损耗极大。后来,人们在木板外面包上铁皮,以延长轨道的使用寿命。18世纪中期,人们又开始采用铁轮和用生铁铸成的凸缘铁轨,后又改为平铁轨,并使车轮带凸缘,以克服易于脱轨的缺点。1770年,一名法国人发明了一辆蒸汽机车,但仍有很多缺陷。1803年,英国人理查德²特里维西克设计了一辆蒸汽机车,这辆机车重25吨,时速4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千米),但由于车轮和轨道平滑,行驶中特别是上坡时容易脱轨。1813年,乔治²史蒂芬孙攻克了许多难关,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实用铁轨机车。从此,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由史蒂芬孙亲自指挥修建,全长约二十七千米,由斯托克顿到林顿。当时的列车由12节货车和22节客车组成,可以搭乘乘客450人,时速18千米。1830年9月,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客货两用,很快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棉纺织业基地兰开夏的棉纺织工业原料和成品运输的交通动脉。本图展现的就是这一条铁路运营的情况。客人们坐在露天的车厢里,远处是工厂和运河,铁路正好可以同运河连接起来,使交通更为便利。人们看到了铁路的种种优势,英国和欧洲及北美不久就掀起了修建铁路的高潮。据统计,1843年,英国铁路的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498英里;1860年,英国的铁路里程为9070英里。美国的铁路建设紧随英国之后,1830年也修建了第一条铁路,1860年美国的铁路总长度达到30630英里,成为世界上铁路交通最发达的国家。1832年,法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1860年法国的铁路里程是5850英里。1835年底,德意志才建造了第一条很短的铁路,但是,1860年它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7180英里。俄国的第一条铁路也于1836年通车,但是发展相对缓慢,到1865年,俄国的铁路长度只有3710千米。铁路运输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大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图25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英国侵略印度,始于17世纪初。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殖民者侵略和掠夺印度的主要工具。18世纪,印度中央政权衰微,陷入诸侯混战,1757年,英国乘机占领了当时印度最富庶的省份孟加拉,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开端;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吞并旁遮普,整个印度都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从剥削方式上看,既有以暴力为基础的赤裸裸的抢劫,也有用倾销廉价商品的方法进行的经济剥削。征收高额土地税,是英国殖民者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印度广大农民在英国殖民者和本国地主、高利贷者的双重压榨下,挣扎在死亡线上。仅1757~1815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的财富,其中2/3是以土地税的形式从农民的身上榨取来的。英国殖民者的残酷掠夺,使印度农业衰落,土地荒芜,饥馑频发,人口锐减。而英国殖民者则在印度人民流血流汗的基础上,过着骄奢的生活。这是19世纪60年代拍的一幅照片重绘的。坐着看报的是一个英国人。旁边是一位为他执扇扇风的仆人,另一位仆人正跪着为他修脚。这幅画表现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的骄横神态和印度人民的屈辱地位。图26恩格斯同工人交谈本图是中国当代画家艾中信创作的一幅油画。1842~1844年间,恩格斯住在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当时,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中心和工人运动中心。在此期间,恩格斯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把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同普通工人交往,借以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的状况。在同工人的广泛交往中,他对工人阶级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十分尊敬工人,赢得了广大工人的信任。后来,利用社会调查所收集到的丰富资料,他写成了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并于1845年出版。图为恩格斯走访工人区的情景。图中右侧穿西服、夹文件者是恩格斯,他正十分专注地倾听一位老工人的谈话;站在恩格斯身旁的是纺织女工玛丽²白恩士,她是一名有觉悟的爱尔兰工人,是恩格斯的女友。背景是工人区十分低矮、破旧的住房和浓烟滚滚、灰暗的天空。图27巴黎公社战士英勇战斗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展现了巴黎公社战士在强暴的敌人面前,不分男女老幼,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壮烈场面。画面上可见,很多公社战士都已经牺牲,只剩下一名女战士。敌人蜂拥而上,向女战士扑去,可是,女战士毫无惧色,仍然在顽强抵抗。图28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1871年,为了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刚刚站稳脚跟的明治政府就决定派遣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代表团出访欧美各国。代表团成员达一百多人,其中有许多是明治元勋,他们一方面希望修改不平等条约,同时要实地考察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情况,以便为明治政府制定治国方针作参考。代表团于1871年11月出发,遍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历时一年多,但中途不断有人回国,随时向国内通报学习到的东西。代表团成员亲眼见识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学到了许多新东西,深感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差距之大,并从中找出了适合日本国情,可以为日本学习、借鉴的东西。1873年9月代表团回国,明治政府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本图所反映的是1871年11月代表团出访时,人们去码头送行的情景。图29林肯坐像本图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内的林肯坐像,高达5.7米,是用洁白的佐治亚云石雕刻而成的,是美国著名雕刻家丹尼尔²切斯特²法兰奇(DanielChesterFrench)的作品。坐像非常传神,林肯的目光穿过大门,注视倒影池对面凌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还有大草坪尽头的国会大厦。此间寓意无穷,足可令人咀嚼。这尊雕像很大,如果按这个比例改成立像,雕像高度将达28英尺(约8.53米)。雕像由28块石头雕成后拼接而成,看上去浑然一体。这是根据雕刻家提供的放样,再由石刻家皮奇里面利(Piccirilli)两兄弟花了4年多时间雕刻的。林肯汉白玉雕像后的墙壁上方铭刻着:InthistampleasintheheartsofthepeopleforwhomhesavedtheUnionthememoryofAbrahamLincolnisenshrinedforever.图30早期汽车本茨造出汽车以后,欧美国家很多人也在造汽车。在这些人中,美国的亨利²福特(1863—1947)是比较突出的一位。福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非常爱动脑筋。1896年,他在底特律手工制成第一辆汽车。这辆汽车使用一台比缸4马力的汽油发动机,用自行车的橡胶外胎轮胎,只能坐一个人,也不能倒车。油箱里只能装3加仑汽油。1903年,福特成立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造出了便宜、耐用而且性能可靠的T型汽车。这种汽车售价每辆只有500美元,大获成功。从此,汽车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庭。1913年,福特创设了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图中所示的就是一辆早期的T型汽车。图31战壕中的士兵1914年底以后,一次大战的西线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军队都利用战壕对峙,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阵地消耗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色。本图反映的是法国北部某地,一群法军士兵在战壕中巡逻的情景。季节已经进入寒冬,士兵们裹着毛毯、缩着身子,仍然难以抵抗刺骨的寒风,他们显得很疲惫。战壕外的树木和房屋只剩下一些残枝断壁。图32《安娜²卡列尼娜》插图1873~1877年,列夫²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²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最早于1875年在《俄罗斯导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出版了单行本。本书已被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中文译本就有好几个译本,比较著名的有:三联书店1950年版周笕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周扬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草婴译本等。本文的故事情节参见第23课的相关资料部分。本图是书中的一幅插图,图中的妇女是主人翁安娜²卡列尼娜,男子是她的丈夫卡列宁。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三大问题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氏族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开始的。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着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在早期智人阶段,人类除在集体组织内部进行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劳动社会分工外,同时在婚姻关系上已从原始的乱婚进入血族群婚阶段。也就是说,在一个集体内部禁止母辈和子辈之间的通婚,虽然同辈人之间仍可通婚,但比原始的乱婚进步。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又称之“血缘家庭”。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也互为夫妻。”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社会的特点。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氏族社会的作用。由猿到人的转变,不仅伴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形成。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本课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2.“人类的出现”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建议教师:(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①提问:《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由此引导学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气氛。②在学生的议论、纷争中,教师可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或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以配合学生的讨论,从而最终得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而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这一科学结论。③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1.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2.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教师以此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人类进化知识中去尝试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试验。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建议教师:(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问题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答案。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4.“原始社会的解体”是阅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例如:(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5.最后教师可用本课标题“人类的形成”作全课总结。投影图示: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四、问题探究动脑筋男孩: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女孩: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答案提示:①直立行走首先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②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练一练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德国尼安德特人印尼爪哇人中国丁村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A.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B.印尼爪哇人、中国北京人和元谋人C.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D.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活动与探究辩一辩: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对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讨论或辩论。提示:1.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①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②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参考资料达尔文和进化论达尔文(1809—1882),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学说的主要奠基人,1831年从著名的剑桥大学毕业后,参加英国海军贝格尔舰作环绕世界的考察航行。他们先是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地作考察,后来横渡太平洋到大洋洲,穿过印度洋到南非,并绕过好望角,又经大西洋到巴西,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回国后,他把一路考察中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发表。他在研究了大量的材料后,逐渐认识到形形色色的物种实际上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他通过植物栽培和家畜驯养的事例,感到进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自然对生物采取了类似的选择方式,即去劣存优。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些短文,并和朋友进行探讨。1858年,英国人华莱士一篇文章表述了与他相似的见解,他决定发表自己的进化论观点。1858年7月1日,达尔文和华莱士的文章同时在伦敦林奈学会上发表,但没有得到重视。1859年11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达尔文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进化观点,明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的机理。这本书很快一售而空,反响极大。18世纪中期之前,关于生物的来源,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神创造的,而且认为生物物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是有其存在的社会原因的。甚至一些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持这样的观点。林耐(1707—1778)是18世纪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起初他相信上帝一次创造了所有的不变的种;1742年他发现了变种,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物种不变论”观点。他认为在最开始的时候上帝只要创造几个种就行了,以后通过杂交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种。林耐的这种转变在科学史上是有意义的。承认物种可变,并不等于就是进化思想,但要达到进化思想,必须从承认物种可变出发。法国学者布丰(1707—1788)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的,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于1809年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他认为生物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物种变化依据两条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获得性遗传”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达尔文把生物进化思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的《物种起源》一书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第一,明确认为,生物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动物、植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在自然条件作用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逐渐变化形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第二,自然选择学说,用它来说明物种变化的过程。它的基本内容可列式表述为:具体就是:(1)高度的生殖率:生物有按照几何级数(如1、2、4、8、16„„)的速率增加后代个体数目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是生殖最慢的动物和植物,也能在不长的时
本文档为【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精品资源资料库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初中数学
上传时间:2021-09-26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