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共40页)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共40页)

举报
开通vip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共40页)版本A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20062006-XX-XX发布   2006-XX-XX执行0.1批准页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手册》是依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状况编制而成的。本《测量手册》是我公司对顾客的承诺,阐述了我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所开展的计量管理活动,并向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计量审核供应依据。本《测量手册》是...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共40页)
版本A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CMS—20062006-XX-XX发布   2006-XX-XX执行0.1批准页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手册》是依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状况编制而成的。本《测量手册》是我公司对顾客的承诺,阐述了我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所开展的计量管理活动,并向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计量审核供应依据。本《测量手册》是描述我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全公司员工持续开展各项测量活动的依据和准则。本《测量手册》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全公司有关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总经理:曾昌耀2004年8月1日0.1批准页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手册》是依据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状况编制而成的。本《测量手册》是我公司对顾客的承诺,阐述了我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所开展的计量管理活动,并向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计量审核供应依据。本《测量手册》是描述我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全公司员工持续开展各项测量活动的依据和准则。本《测量手册》自批准之日起正式实施,全公司有关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总经理:曾昌耀2004年8月1日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目 次目  次一、计量法制要求…………………………………………………………………………………Ⅲ1总则………………………………………………………………………………………………Ⅲ2 计量单位…………………………………………………………………………………………Ⅲ3计量人员…………………………………………………………………………………………Ⅲ4计量标准…………………………………………………………………………………………Ⅲ5强制检定…………………………………………………………………………………………Ⅲ6特定要求…………………………………………………………………………………………Ⅳ二、技术力量要求 …………………………………………………………………………………Ⅳ1总则………………………………………………………………………………………………Ⅳ2 检测力量…………………………………………………………………………………………Ⅳ3检测水平…………………………………………………………………………………………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Ⅳ引言…………………………………………………………………………………………………Ⅴ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要求……………………………………………………………………………………………25 管理职责…………………………………………………………………………………………35.1 计量职能………………………………………………………………………………………3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5.3质量目标………………………………………………………………………………………35.4管理评审………………………………………………………………………………………36 资源管理…………………………………………………………………………………………46.1人力资源………………………………………………………………………………………46.2信息资源………………………………………………………………………………………46.3 物资资源………………………………………………………………………………………56.4 外部供方………………………………………………………………………………………6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7.1计量确认………………………………………………………………………………………77.2测量过程……………………………………………………………………………………10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12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138.1总则…………………………………………………………………………………………138.2审核和监视…………………………………………………………………………………138.3不合格把握…………………………………………………………………………………148.4 改进 …………………………………………………………………………………………16附录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格式…………………………………………………………19附录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求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21附录三 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23附录四测量过程把握检查表……………………………………………………………………24附录五 不符合项报告……………………………………………………………………………25附录六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格式……………………………………………………………26附录六⑴审核结果汇总表………………………………………………………………………30附录六⑵审核员签字……………………………………………………………………………3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一、计量法制要求1总则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4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5强制检定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平安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名目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特定要求6.1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依据《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方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6.3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二、技术力量要求1总则体系的计量检测力量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2检测力量计量检测力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c) 职业健康平安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平安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3 检测水平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当满足以下要求:a) 接受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b)接受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 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把握中统计技术的应用。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以下状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供应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消灭。“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消灭。“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打算所需的把握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把握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GB/T24001-2004的第条款、GB/T28001-2001的第条款和GB/T28002-2002的第条款。(注:红字是另加的)§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8.4改进顾客测量要求5管理职责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6资源管理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图1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测量结果顾客满足输出输入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供应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它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力量和试验室间比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争辩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应用上述GB/T 19000-2000和VIM:1993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和定义。3.1测量管理体系measurement managementsystem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把握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3.2 测量过程measurement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3.3测量设备measuring equipment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帮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3.4  计量特性m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3.5计量确认metrologicalconfirmation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明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辨别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注5: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3.6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function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4 总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指南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辨别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把握、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系内全部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测量管理体系应依据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指南计量职能可能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3 质量目标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把握。指南在不同的组织层次,这种质量目标的例子有:——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而拒收合格的产品或接受不合格产品;——测量过程失控的发觉不超过一天;——依据允许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计量确认;——不存在不清楚的计量确认记录;——按制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完成全部技术培训项目;——测量设备的停机时间削减到规定的百分比。5.4 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方案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8条款)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全部的评审结果和实行的全部措施。6  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1.1 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全部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指南这些职责可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本标准不排解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6.1.2力量和培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力量,以执行安排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特地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供应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生疏到他们所担当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指南可通过教育、培训和阅历来获得力量,并通过测试和观看其表现来证明。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6.2信息资源6.2.1程序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具体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全都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供应。指南技术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6.2.2软件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指南软件可以有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成品供应的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测试可能包括:病毒检查,用户算法程序检查,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软件配置的把握可挂念保持使用软件的测量过程的完整和有效。通过复制件进行存档,非现场保存,或实行其它爱护程序的手段, 保证其可获得和必要的可追溯性。6.2.3 记录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爱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指南记录的例子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选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客埋怨、培训、资格或其它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6.2.4标识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6.3物资资源6.3.1测量设备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供应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全部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指南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测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被确认用于其它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导出。最大允许误差可通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负责计量确认的计量职能以外的组织进行。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可满足校准要求。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转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6.3.2环境测量管理体系掩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依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指南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它因素。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用其设备,通常供应设备规范,给出测量范围、最大负载、环境条件限制等。6.4外部供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供应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应依据外部供方满足文件规定要求的力量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形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供应产品或服务的记录。指南假如利用外部供方进行检测或校准服务,供方应当能按试验室标准,如GB/T15481/ISO/IEC17025证明其技术力量。由外部供方供应的产品和服务需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总则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见图2和附录A),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指南假如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全部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指南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辨别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见7.3.1),它可以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应当避开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精确     度”。7.1.2 计量确认间隔用于确定或转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应用程序文件表述。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指南可利用从以前确认的历史数据和先进的学问和技术确定计量确认间隔。在确定是否修改计量确认间隔时,利用测量过程统计把握技术的记录是有用的。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OIML D10)。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修理、调整或修改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7.1.3 设备调整把握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实行其它爱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转变。封印或爱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转变将会被发觉。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爱护装置被发觉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实行的措施。指南封印的要求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参照物而由使用者自己调整的装置,如调零装置。防止对软件或固件进行未授权转变所用的写爱护技术应当予以特殊留意。对什么样的测量设备应当封印,对需要封印的调整或把握装置以及封印材料,如标签、封料、线材、油漆等诸方面的事宜通常是留给计量职能打算,计量职能在执行封印程序时应当形成文件。不是全部测量设备都需封印。7.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适用时,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指南记录最短的保存时间打算于很多因素,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制造者的责任。有关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需要时,记录应包括:a)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b) 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c) 计量确认结果;d) 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e) 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见6.2.1);f) 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g)  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h)设备校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i)维护的具体状况,如调整、修理和修改等;j) 使用限制;k) 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l) 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m)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n)  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o)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p)调整、修改或修理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修改或修理前的校准结果。指南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全部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在某些状况下,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可以是手写的,打印的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它数据媒质。最大允许误差可由计量职能确定或参照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确定。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记录。7.2测量过程7.2.1总则应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把握。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每一个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应包括全部有关设备的标识、测量程序、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操作者力量和影响测量结果牢靠性的其他因素。测量过程把握应依据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指南一个测量过程可能限于使用单台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可能要求数据修正,例如由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7.2.2 测量过程设计应依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并确认有效,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对每一测量过程,应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把握。要素和把握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这些过程要素和把握应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指南在规定测量过程时,可能有必要确定:——确保产品质量所需的测量;——测量方法;——规定进行测量所需要的设备;——执行测量人员所要求的技能和资格。可通过与其它已确认有效的过程结果比较;与其它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或通过过程特征的连续分析方法来确认有效的测量过程。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消灭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快速检测出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和准时实行订正措施。指南在测量过程把握上花费的力气应与测量对组织的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相匹配。例如:高度的测量过程把握对那些包含有关键性的或简单的测量系统,对保证生产平安的测量及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来说是合适的。而对非关键部分的简洁测量,低级别的过程把握就足够。这时过程把握程序可能就是与测量设备和应用类似的一般形式,诸如用手动工具测量机械零件。影响量对测量过程的影响应当量化。这可能需要为此设计并进行特地试验和调查。当不行能时,应当利用设备制造者供应的数据、规范和警示。应确定和量化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指南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  其它特性对于某些测量过程可能是重要的。7.2.3  测量过程的实现测量过程应在设计的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要求。受控条件应包括:a) 使用经确认的设备;b)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c) 可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源;d)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e)  使用具备力量的人员;f)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g)按规定实施监视。 测量过程的记录计量职能应保存记录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记录内容包括:a)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或核查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条件;b)从测量过程把握系统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c)依据测量过程把握数据的结果而实行的措施;d)  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把握活动的日期;e) 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f) 负责供应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g) 人员力量(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指南对记录而言,测量过程把握中所用的消耗性物品,记录批号就足够了。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这些记录。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管理体系掩盖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见5.1)。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确认和在测量过程的确认有效前完成。对全部已知的测量变化的来源应形成文件。指南在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指南(GUM)中给出了用于合成不确定度要素及供应结果时所涉及的概念和所用的方法。也可使用其它形成文件的和可接受的方法。有可能某些测量不确定度重量与其它重量比较起来是较小的,从技术或经济方面来说认真地确定它们是不行取的。假如是这种状况,应当记录这种打算和其理由。在全部这些状况下,为确定和记录测量不确定度所做的努力应当与测量结果对组织的最终产品的质量的重要性相匹配。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记录可实行对类似型式的测量设备赐予一个通用的陈述,并带有每个独立的测量过程所特有的变化的说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当考虑测量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在分析以前的校准结果和评价几种类似的测量设备的校准结果时适当地接受统计技术有助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溯源性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全部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SI单位。对SI单位的溯源应通过相应基准或自然常数实现,自然常数的值与SI单位的关系是已知的,并被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推举。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状况下,使用公认的标准只有在双方同意且不存在SI单位或不存在已被承认的自然常数时才使用。指南溯源通常是通过其本身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的牢靠的校准试验室来实现。例如,符合GB/T15481/ISO/IEC17025要求的试验室可以认为是牢靠的。国家计量争辩机构对国家测量标准和它们的溯源负责,包括国家计量标准保存在其他机构而不是国家计量争辩机构的状况。测量结果也可以通过进行该种测量的外国计量争辩机构溯源。有证标准样品(有证标准物质)可认为是参考标准。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依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依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计量职能应策划和实施所需的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分析和改进,以:a)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b)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8.2 审核和监视8.2.1总则计量职能应利用审核、监视和其它适用技术以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8.2.2 顾客满足计量职能应就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满足来监视有关顾客满足的信息。应规定获得和使用信息的方法。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计量职能应策划并进行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实施和符合规定要求。审核的结果应报告给组织的管理层中受影响的部分。应记录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和体系的全部更改。组织应确保马上实行行动以消退检查到的不合格及其缘由。指南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可以作为组织管理体系审核的一部分进行。GB/T 19011供应了体系审核的指南。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可由组织计量职能、合同方或第三方人员进行。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负责的区域。8.2.4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在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中,应监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监视应依据形成文件的程序和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监视应包括确定所用的方法,方法中包括统计技术和它们的使用范围。通过确保快速发觉存在的问题和准时实行订正措施,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应能供应防止偏离要求的机制。这种监视应与不符合规定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匹配。测量和确认过程的监视结果和实行的订正措施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8.3 不合格把握8.3.1 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计量职能应确保发觉任何不合格,并马上实行措施。指南  应当标识不合格要素以防止疏忽使用。在实施订正措施前,可以实行临时措施(如相关工作方案)。8.3.2不合格测量过程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停止使用直到已实行了适合的措施。假如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订正,并实行必要的订正措施。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确认。指南测量过程失效,例如,由于核查标准损坏或操作力量转变,可通过如下的过程结果的信息来揭示:——分析把握图,——分析趋势图,——随后的检验,——试验室间比较,——内部审核,——顾客反馈。8.3.3不合格测量设备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a)损坏;b) 过载;c)  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d)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e) 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f) 误操作;,g) 封印或爱护装置损坏或裂开;h)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如电磁场、灰尘)。应将该设备从服务区中隔离或加以永久性标签或标志。应验证其不合格,并预备不合格报告。这类设备在消退其不合格的缘由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不能返回使用。不能恢复其预期的计量特性的不合格测量设备,应有清楚的标志或用其它方式标识。这类设备用于其他用途完成计量确认后,应确保其转变后的状态能清楚地显示出来,并包含有使用限制的标识。指南假如对已发觉不适于预期用途的设备进行调整、修理或修改是不实际的,可以选择降级和(或)转变其预期用途。降级使用时应当特殊当心地使用,它可能与在外观上完全相同的设备间产生混淆。这还包括多量程、多功能设备,仅对某些范围或功能做了有限的计量确认的状况。假如在调整或修理前计量验证的结果已表明测量设备不满足计量要求,危及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设备的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并实行必要的措施。这可能包括对用该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查。8.4  改进8.4.1总则计量职能应依据审核、管理评审和其它有关因素(如顾客反馈)策划和管理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计量职能应评审并识别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8.4.2订正措施当有关的测量管理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要求,或相应的数据资料显示不行接受的模式时,应识别缘由,实行订正措施消退这种差异。实行的订正和订正措施在测量过程使用前应经过验证。实行订正措施的准则应形成文件。8.4.3 预防措施计量职能应确定措施以消退潜在的测量或确认不合格的缘由以防止消灭这种不合格。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建立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对下述各项的要求:a)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缘由;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实行措施的结果;e) 评审所实行的预防措施。计量确认过程顾客ba.校准标识和(或)标签可用计量确认标识代替。b.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托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选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见GB/T9000-2000,3.3.5)。校准计量验证决定和措施识别需求:开头校准证书/报告校准状态标识a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计量要求不能验证能否调整或修理?调整或修理评审确认间隔状态标识确认状态标识返回顾客结束校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Jye验证或(和)确认文件测试报告:验证失败是是否否否是再校准循环图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附件一:测量管理体系申请书格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申请认证证书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公章)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附件一:测量管理体系申请书格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一、单位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工人数传真邮政邮编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电子信箱联系人电话固定资产(万元)年销售额(万元)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二、计量基本状况计量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计量管理机构负责人职务计量人员数(包括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人员)专职计量人员数测量设备台件数计量标准项目数已获得计量水平称号三、申请认证的范围四、申请时应向受理单位供应如下文件:1.认证规范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3份;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3份五、受理申请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受理申请单位(盖章)日期:年月日一、单位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地址法定代表人职工人数传真邮政邮编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电子信箱联系人电话固定资产(万元)年销售额(万元)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二、计量基本状况计量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计量管理机构负责人职务计量人员数(包括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人员)专职计量人员数测量设备台件数计量标准项目数已获得计量水平称号三、申请认证的范围四、申请时应向受理单位供应如下文件:1.认证规范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3份;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3份五、受理申请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受理申请单位(盖章)日期:年月日一、单位基本状况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性质单位规模大型    中型    小型地 址法定代表人职工人数传 真邮政邮编联系人职务联系人电子信箱联系人电话固定资产(万元)年销售额(万元)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二、计量基本状况计量管理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计量管理机构负责人职务计量人员数(包括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人员)专职计量人员数测量设备台件数计量标准项目数已获得计量水平称号三、申请认证的范围四、申请时应向受理单位供应如下文件:1.认证规范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3份;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3份五、受理申请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受理申请单位(盖章)     日期:年月日附录二: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求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序号认证标准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编号及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及条款号文件是否齐全(√或×)一、计量法制要求二、技术力量要求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计量标准5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2检测力量3  检测水平4.总要求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1 人力资源6.1.1 人员的职责6.1.2力量和培训6.2 信息资源6.2.1 程序6.2.2软件6.2.3 记录6.2.4标识6.3 物资资源6.3.1 测量设备6.3.2 环境6.4 外部供方7.1计量确认7.1.1总则7.1.2计量确认间隔序号认证标准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编号及条款号组织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及条款号文件是否齐 全(√或×)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续)7.1.3  设备调整把握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7.2 测量过程7.2.1总则7.2.2 测量过程设计7.2.3 测量过程实现7.2.4 测量过程记录7.3.1 测量不确定度7.3.2溯源性8.2.2 顾客满足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8.2.4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8.3.1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8.3.2不合格测量过程8.3.3 不合格测量设备8.4.2订正措施8.4.3 预防措施文件审核意见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注:文件是否齐全、文件审核意见、组长签字由审核组填写。附录三:        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所建计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精确     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测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及编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精确     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校准周期末次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证书号开展检定、校准测量设备名称或参数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精确     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校准测量力量依据文件名称及编号考核记录:(检查有效文件、溯源性、设备管理、人员力量、环境条件、原始记录、证书报告,进行评价,说明理由,供应证据)审核结论:□合格□ 有缺陷□ 不合格  ( 注:在选项上打√,只选一项)审核日期: 年月日 审核员:  审核组长:   受审核方代表:附录四:   测量过程把握检查表测量过程名称测量过程依据文件测量 过程的计量要求被测量(参数)名称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辨别率环境要求其他计量要求测量过程 要素 控 制状 况过程要素计量 特性是否满足规定计量要求测量设备量程精确     度等级/误差辨别率其他特性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操作人员监视方法( 如,用核查标准监视)测量不确定度审核记录:1.检查计量要求的导出是否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2.测量过程把握要素如,测量设备、核查标准、测量方法、环境条件、人员操作技能是否受控?3.测量过程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是否正确?4.测量过程监视是否在把握限内?审核结论:□合格 □有缺陷□ 不合格   (注:在选项上打√,只选一项)审核日期:   年月  日审核员: 审核组长: 受审核方代表:附录五:        不符合项报告              编号受审核单位:受审核部门:              伴随人员: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规范、手册或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款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符合类型:文件不符合____;实施不符合____;效果不符合______不符合程度:主要不符合____;次要不符合_____审核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  伴随人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审核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受审核方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订正措施:估计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员确认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措施完成状况: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订正措施跟踪及有效性验证:考评组组长签名          日期:注:在不符合类型和不符合程度中各选择一项。附录六: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格式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报告(GB/T19022-2003/ISO10012:2003)申请认证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证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场认证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概况单位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单位主管部门: 单位法定代表人: 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2单位的主要产品或经营服务范围:企业规模:3认证依据《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申请认证单位的体系文件:4申请认证的范围:5认证涉及的区域或部门:6 审核过程简述:7现场审核验证和试验状况:抽查3~5个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方法是否代表顾客要求;抽查1~3个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是否正确;抽查测量过程的核查或比对是否会接受;把握图是否会绘制(假如有);预备1~3个盲样进行测试,评价测试结果是否正确。8审核过程形成的材料:认证标准要求与体系文件对比检查表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    共 份测量过程把握检查表     共 份不符合项报告         共份9审核组结论意见审核组组长(签字)      日期10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审核组组长(签字)    日期11认证机构意见:负责人签字:      日期:       单位盖章12认证中心审批意见负责人签字:  日期:       单位盖章审核结果汇总表         第1 页共3页序号认证标准条款号符合次要不符合数量主要不符 合数量不适用(指出不符合项报告编号)一、计量法制要求2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特定要求二、技术力量要求2 检测力量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4.总要求5.1 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1人力资源6.1.1 人员的职责6.1.2  力量和培训6.2信息资源6.2.1 程序6.2.2软件6.2.3 记录审核结果汇总表(续)第 2页共3页序号认证标准条款符合次要不符合数量主要不符合数 量不适用(指出不符合项报告编号)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续)6.2.4标识6.3  物资资源6.3.1 测量设备6.3.2环境6.4外部供方7.1 计量确认7.1.1 总则7.1.2计量确认间隔7.1.3  设备调整把握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7.2测量过程7.2.1 总则7.2.2 测量过程设计7.2.3 测量过程实现7.2.4测量过程记录7.3.1测量不确定度7.3.2溯源性8.2.2 顾客满足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8.2.4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审核结果汇总表(续)第3页共3页序号认证标准条款号符合次要不符合数量主要不符 合数量不适用(指出不符合项报告编号)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续)8.3.1  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8.3.2不合格测量过程8.3.3不合格测量设备8.4.2 订正措施8.4.3预防措施合计填表说明: 在合格栏目或不适用栏目中打钩,在次要不符合栏目或主要不符合栏目中填写不符合的精确     数量。审核员签字姓 名单 位审核职务审核员证号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本文档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共40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千与千寻
十年从业经验,高级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230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3-02-15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