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举报
开通vip

[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 广义:卫生经济现象、卫生经济理论、卫生经济模型、卫生经济政策。 狭义:卫生经济理论。 我国:以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卫生事业发 展中面临的卫 生经济问题,从卫生服务的生产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 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探讨这些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形式和特点,以便调整卫 生领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优化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 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 卫生经济学研究...

[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 广义:卫生经济现象、卫生经济理论、卫生经济模型、卫生经济政策。 狭义:卫生经济理论。 我国:以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卫生事业发 展中面临的卫 生经济问题,从卫生服务的生产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 中的客观经济规律,探讨这些经济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形式和特点,以便调整卫 生领域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优化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促进卫生事业 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 卫生经济学研究内容:1、关于卫生事业的性质。 2、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3、卫生事业的需求和供给。 4、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 5、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 6、卫生总费用与疾病经济负担。 7、卫生保障制度。 8、卫生事业中的所有制、产权及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9、卫生服务的经济学评价。 10、公平、效率与卫生经济政策。 二.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与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 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 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 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 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而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源自卫生服务消费者、供给者和卫生服务筹资方以及各方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内容。 (1)健康状况 健康是人们利用卫生服务、产生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始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居民生活及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因而,当人们健康状况下降或存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时,处于健康需求,消费者需要投资于健康,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一方面使消费者生理功能得以康复,能更有效的投入生产和活动,为家庭和个人创造更多收入;另一方面,使 疾病所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压力减轻,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再者,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当个体和人群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其对卫生服务需求将发生改变。 (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 社会人口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如人口的数量,人口年龄构成、性别、受教育年限、住房条件等。当人口的数量增加时,必将导致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即卫生服务随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口构成比例中,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使卫生服务需求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患病的频率较高、患病的种类以慢性病为主,因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多。受教育年限越长的人更重视预防保健和早期诊疗,因此,会增加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由于他们拥有更多的预防保健知识,就会更多的采取自我医疗,从而减少了对卫生机构卫生服务的利用。 (3)一般经济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还受到卫生服务的价格、个人主观偏好、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以及货币的储蓄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 需求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购买力越强,对卫生服务需求也就越多。而消费者的储蓄多了,对物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4)卫生服务供给者 在卫生服务市场中,患者对于卫生服务的消费是由医生更具患者的经济情况来决定的。 医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不仅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 在一定带到条件下可以诱导消费者更多的消费某种卫生服务,产生诱导需求的现象。 四(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即时性 一般商品的生产消费过程:生产---交换---消费——特点:生产与消费行为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卫生服务消费过程——特点:生产与消费行为是同时发生的,具有时空统一性。 在卫生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是否消费主要取决于需方,但消费过程开始后应获 得多少服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方。 (2)不确定性 卫生服务的提供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增加对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难度 (3)专业性和技术性 存在一定的进入障碍 信息不对称 (4)垄断性 (5)公益性 (6)外部性 (7)主导性 五.简述我国医疗服务中供给者诱导需求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一)供给诱导需求的表现:所谓供给诱导需求,是指医疗服务主体(特别是医生)为了自身目 的而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提供了超出疾病实际需要的过度服务的行为。在我国,人们往 往称之为过度医疗,或者过度服务。就供给诱导需求目前主要表现:1.过度检查。过度 检查被人俗称为“撒大网捕小鱼”或称“高射炮打蚊子”,它指的是这样一些现象:明明通过 医生的临床检查就可以明确的诊断,却使用实验室检查;通过一项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的问题,却采用了多种检查手段;可以通过简易的检查手段,却用了高级的、昂贵的检 查手段;同时,对于转诊病人或者复诊的病人,还采用了重复的检查等。2.过度用药。过度用药主要指这样一些现象:本来不需用药的,却使用了药物;能用基本药物治愈的却使用了价高的新特药;一个疗程能够治愈的却开了几个疗程的药;本来药物可以治疗的却用针剂或用静脉输液代替肌注等。 (二)产生的原因 (1)医患互动特点 1.信息不对称,指在交易中,任何交易的一方比交易的另一方更了解该交易信息。尽管信息不对称几乎是所有交易活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但是,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比大多数别的交易活动更为突出。信息不对称在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非常广泛而且重要,此类信息不对称深刻地影响着双方的行为。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就医过程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消费者对价格和产品的“无知”田。消费者的这种“无知”具体表现在:不知道医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收费价格、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和效果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与此同时,作为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医生,拥有比患者多得多的有关疾病、治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预期效果等相关知识。也正因如此,我们在生病之时才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相信医生作出的诊疗决策,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权委托给医生,怎么诊断、怎么治疗都听从医生的决策。 2.医疗需求缺乏弹性。尽管医生拥有信息优势,可以不动声色地对患者进行诱导。但是医生能否成功实施诱导需求的行为最终取决于患者的同意并且购买。而患者做出是否同意医生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医疗服务价格,面对着诱导需求产生的过高的价格,患者是否会接受,这涉及到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而卫生保健需求弹性的核心是价格弹性 3.医疗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以上两个特征基本上就可以使医生成功诱导需求。可是,诱导需求毕竟是一种违反了医学伦理和 社会 规范的行为。一旦事发,医生的声誉可能会受到负面 影响 ,如患者可能流失、社会的唾弃等。所以,出于风险规避的心理,医生即使有能力诱导需求,但是也要避免因诱导行为而被发现的风险。但医疗服务的第三个特点,却在相当程度上,使医生有效地为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开脱、从而绕开可能遇到的风险。这个特征,就是医疗服务质量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就病人流失的风险来看,由于存在以上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患者很难发现医生是否提供了诱导需求。即使在就诊中因为诱导需求花费了更多的成本,他还可能片面地通过价格判断服务质量。这样就会使真正收费更高的医生吸引了更多的患者。 (2)制度原因: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来看,在医患互动过程中,医生特有的“技术专权”可以诱导患者接受更多的服务。但是,仅仅具备诱导需求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医生就会诱导需求。就像其它社会主体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度条件中活动一样,医生也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追求效用最大化。人类行为存在着基本 规律 ,即:行为是成本——收益比较的结果。只有当预期收益>预期成本时,人们才会采取某一行为。由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如何实现其个人目标和是否能实现其基本的价值,诱导需求行为的发生,说明现有的制度结构下,诱导需求的收益大于成本,使之有利可图。 1.利益激励。由于我国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是一种“给政策”、不给或少给“经费”的补偿模式。医院的运作经费、甚至医生个人工资都是通过市场获得经费的补偿。这种政策下,医疗服务收费的多少就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死存亡和医院管理者的“ 政治 前途”。所以,大多数医院都实行院科二级分配工资制。这样的制度安排直接把医生的收入与其医疗服务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使诱导需求成为直接增加医疗服务提供者个人效用的行为。 2.控制失控。 中国 广泛存在的卫生服务提供者诱导需求的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私营部门的增长和公立机构更加直接的经济激励机制。另一个起作用的因素是政府初衷良好但最终被证明存在缺陷的定价措施。 3.监管失灵。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不仅仅存在于医患互动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医疗服务提供者与监管者的互动之中。由于医疗服务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诊治效果难以界定和度量,医疗行为难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所以医疗服务消费的兼管也很难奏效。 六.为什么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从总体上看是小的, 1.专业知识要求较长的培训时间(周期长、成本高); 2.高技术要求,如仪器的研制过程较长,投入较多; 3.急诊、外科手术等即使价格增加很多,因为需求弹性较小,供给量也变化不大。 七.简述总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的特点及三者间的关系 1.当总产量曲线以递增的增长率上升时,边际产品曲线和平均产品曲线均呈上升状态; 2. 当总产量曲线开始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时,边际产品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后开始下降,平均产量曲线继续上升; 3. 当总产量曲线继续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时,边际产品曲线和平均产品曲线相交时,平均产品曲线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上,边际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 4. 当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时,边际产品曲线与横轴相交,而平均产品曲线继续下降; 5. 当总产量曲线下降时,边际产品曲线达到横轴的下方,平均产品曲线继续下降。 八.什么是等产量线及其特征 1.等产量线是经济学上用来探讨生产行为时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使用两种不同生产因素(例如是K资本,以及 L劳力)时,厂商对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不同组合,却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时,这两种因素需求量的组合轨迹,即是等产量线。 2. 特征: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九.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卫生服务市场为人的生命健康提供的特殊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卫生服务商品是一种劳务商品。以服务形态存在的劳动产品,气生产和消费具有在时间 和 空间上同一性,具有大量的产品是公共产品,最终产品是人们的健康水平的改善。 2. 卫生服务市场的市场构成。三个经济主体:卫生服务的需求者—家庭,卫生服务的提供 者,第三方付费人—医疗保险机构。 3. 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法律限制造成的垄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 的垄断技术权威造成垄断。诱导需求的存在。 4. 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价格不是由竞争形成的,而是有限竞争形成的,也就是同行议价,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议价,或指导定价。提供者不是追求最大利润。 十.简述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 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受一定成本消耗水平的制约,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及其结构等。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由供给资源和供给能力决定,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取决于使用医疗资源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两个方面决定。 1、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市场同一般的商品市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般的商品市场行为并不完全适合于分析医疗服务中的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特殊性,主要有两点:效用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 2、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垄断性: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易产生“市场失灵”,出现医疗提供方诱发需求或者提供过剩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因此,医疗市场还应该加强政府的监控,纠正“市场失灵”,在医疗服务市场上,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调节作用。 3、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医疗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有着独特的运行规律。医疗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直接发挥作用的价格、供求和竞争诸因素形成的有机体系。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医疗简单地视为公益福利事业,医疗活动存在着价格不合理、价格规律僵化、价格长期严重背离价值、价格的功能被严重扭曲等现象,价格起不到的杠杆调节作用,阻滞了医疗事业的发展。竞争机制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要优胜劣汰。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打破垄断,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增加医疗机构的活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医疗市场竞争还没有实现公平,要从减少人为的、政策性障碍人手,要按医疗市场规律办事,用法律手段为健全医疗竞争机制提供保障。 4、医疗卫生服务的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运用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可以活跃医疗市场,促进医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深刻地了解医疗市场机制存在着盲目性,会造成市场失灵。因此,还要发挥政府计划指导作用,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需求的特点并非人们所能完全计划和控制的,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不确定性,政府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让市场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自行调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政府可以培育健康有序的医疗市场,放开一部分医疗服务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公开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直接举办力所能及能提供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立法、制定卫生政策税收政策等方式进行调控,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解 决效率低下问题,以国家宏观调控为补,主要解决市场失灵和公平问题。 十一.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信息不对称 2.效益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 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 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 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十二.我国卫生资金筹资渠道有哪些 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 1.政府卫生支出 (国家税收) 2.社会卫生支出 (1)社会保险:筹资与潜在的利用相关,只有筹资者才能成为受益者,但是与个人卫 生服务利用量不发生直接关系。 (2)商业保险:筹资与卫生服务的潜在利用相关,但是与个人卫生服务利用量不发生 直接关系 (3)使用者付费(OOP) (4)其它 (社区筹资、社会捐赠等)。各自的特点,税收:筹资与卫生服务利用量不发 生直接关系。 3.直接现金支出:筹资与个人卫生服务利用量直接相关。 十三.卫生费用核算基本原则 1.应用性 2.可靠性 3.可比性 4.及时性 5.制度性 6.政策敏感性 十四.什么是区域卫生规划 概念: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的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医疗机构、人员、床位、设备、经费等进行调控,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十五.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 人均卫生费 3( 门诊和住院之间资源配置的构成 4(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5( 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比例 十六.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原则 筹集医疗保险基金的原则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首先,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强制性社会保险,它与商业性保险不同,在制定费率时,不计入保险机构的利润。但是,医疗保险也不完全是一项社会福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是一种经济活动。其次,医疗保险机构虽然不是营利性企业,但负有使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和增值的任务,这使其本身具有经营属性,追求经济效益也就成了医疗保险机构的基本行为。再次,名义上国家对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财务状况负有最后的责任。但是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越来越偏重于从法律制度上保证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规范社会保险机构的行为和控制服务提供者的价格,而不是包办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保险)的费用。基于以上理由,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筹措资金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由于医疗保险所承担的疾病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筹措和管理保险基金时,还应略有节余以备不测。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坚持的原则是: 1、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国力不强,具体到医疗保险的资金供给者--财政、企业其实际负担能力有限。从这个基本国情和财政、企业的负担能力出发,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能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即不能完全照顾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也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更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水平攀比。只能根据可能,而不能根据需要,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 2、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负担原则。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这不仅可以扩大医疗保险资金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单位和职工的责任,增强了个人自我保障的意识。 3、统一费率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实行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能够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广覆盖的需要,有利于在一个统筹地区均衡所有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互助共济功能,提高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 十七.社会医疗保险供方支付方式 1. 按服务项目付费:这是后付制阶段的典型,医疗保险起步阶段通常采用的付费方式。 通常做法是:医疗结构根据患者在医院所接受服务项目按收费单据报销,所支付的 数额取决于各服务项目的价格和服务量。 2. 按服务单元付费,平均费用标准付费,它是指按预先规定的次均门诊费用或住院床 日费用标准进行支付,属于预付制与后付制相结合的一种类型(每个单位的预算标 准是预付制,按服务单元量累计结算是后付制)特点是在同一医院所有患者每日住 院或每次门诊费用支付都是相同的,与治疗的实际花费无关。 3. 工资制,指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按照政府规定的时间工作,领取固定数额的工资。 最显著的特点是医生的收入与所治疗的患者人数、病情严重复杂程度之间没有关系。 4. 按人头付费,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所服务的参保人数,按事先的人头费用标准, 定期向医院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医院提供合同规定的一切医疗服务,不再另行收 费。医院的收入与其服务参保人数成正比,与提供的服务成反比,节余归自己,超 支自负。 5. 总额付费,为达到控制费用的目的,保险机构与医院协商确定的以年度预算总额为 最高限度单位支付方式。在总额预算制下,一旦医院预算额度确定后,节余归自己, 超支自负。能否合理确定预算是实施该支付方式的关键环节,预算的确定主要依据 以下因素:医院规模、服务质量、服务地区人口密度、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通货 膨胀等,一般为一年协商调整一次。 6. 按病种付费,分为单病种付费和疾病组付费两种。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订,并 且都以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为基础。 十八.简述卫生服务价格体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医疗服务比价仍然不合理 (2)价格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定价的 范围偏大,价格调整缺乏必要的灵活 (3)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改进: (1)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形式;(2)下放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 (3)规范医价格项目; (4)改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法;(5)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督检查 十九.简述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分类 定义:也称疾病成本费用cost of illness,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 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分类:包 括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 1.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两个部分: 购买卫生服务的费用,为获得卫生服务的费用 2.间接经济负担:因疾病引起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能力降低给社会经济或社会生产造成的产出损失,或由于发病、失能等缺勤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收入减少和因早亡造成收入减少的现值:包括以下方面:1.因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4、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造成损失;5.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精神负担等。 二十.什么是DALY,其构成指标有哪些, 含义: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和疾病所致伤 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DALY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某特定年龄组中一例死亡造成的生命年损失;不 同年龄组人群中健康生命存活一年的相对价值;非致死性疾病的健康生命年损 失;贴现率(人类生命或健康的时间偏好程度) 二十一.论述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卫生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4、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5、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性 二十二.论述市场机制的功能及其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使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市场价格的形成功能。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但商品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 实现,要通过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转化商品价格,最终形成一般价格水平。 2(资源配置的优化功能。市场机制以价格水平的变化,灵敏、高效地向市场中的各个主体 提供信息,作为他们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的基本参数。各市场主体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将不断地重组和改变资源配置状况,政府也将根据市场价格的 变动调整各项宏观政策,从而影响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和企业的投放比例,由此灵活 地引导资源在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不断地趋于优化,实 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3(供求关系的平衡功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个别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社会总供给 与总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经常会发生不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与价格相互作 用,调节着供给和需求,推动经济总量在动态中实现平衡。 4(提高效率的激励功能。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使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的企业获得超额的利润,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又会使商品生产的个别劳 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产生亏损,从而形成被淘汰的压力。这种作用会使 企业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拓展市场,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 5(经济利益的实现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而经济利益的实现,不仅取决于生产者本身的生产努力程度,还取决于市场状况和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市场机制客观上起着经济利益的实现和调节功能。 6(经济效益的评价功能。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效果如何,不取决于这些主体的 主观评价,而取决于他们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程度。只有经过市场机制的检验、 在市场上实现了的产品才被证明是为社会所承认的,才是有效益的。这样,市场就成为 社会各种经济活动效益的客观评价者。 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所具有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只有在那些可以用价格度量的领域内,市场机制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由于市场价格随着供求状况的变化进行波动,具有短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往往会造成企业视野的短期性和市场反应的滞后性。市场机制还存在盲目性的弊端。盲目性是相对于计划性而言的,主要是指社会经济不是按照某种预定的统一计划协调发展,因而会发生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二十三. 试述政府干预卫生服务市场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医疗卫生产品市场是客观的需求,也是客观的存在。但因为医疗服务的外部收益性,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公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其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政府必须介入。政府可利用区域卫生规划这一重要手段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突发事故救护、基本的卫生产品和医学研究产品采取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而医疗产品可在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情况下,构成医疗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即既可公共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而提供方式则以混合提供为主(即医疗保障资金的注入),市场提供为辅。医疗产品生产中的多元主体的存在,对提供更好的公众医疗产品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私立医疗机构的建立及运行不需要政府投资,而且布点分散,便于公众就医;另一方面只要规范得好,市场条件的非医院机构要存在和发展,必须提供合理优质的服务,这就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竞争,从而使病人享受到更好的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十四.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1)1.在城乡地区结构上,重城市轻农村。2.在卫生体系的不同层次,资源配置呈现“倒三角”的状态。3.区域内资源不共享,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4.在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上,存在着重医疗,轻预防的问题。5.由于我国的卫生事业费主要取决于地方的经济与财政实力,不同地区卫生费用差距悬殊。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薄弱,农村卫生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条块分割、交叉重叠严重;分工体系打乱,无序竞争 (2)区域卫生规划 (3)1.强化政府监督,逐步改变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布局。2.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防疫体系。3.完善保健服务,关注流动人口健康。4.打破利益格局,推进公办医疗机构改革5.实施重心下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十五.试述区域卫生规划的特征 1(规划从区域和人群出发,以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为规划依据,规划以居民健康指标为目标,而不是以床位、人员增长为目标。 2(规划以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为核心,围绕区域人群健康目标这个中心,对区域各项卫生资源“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特别是对存量卫生资源从结构、空间分布上进行横向和纵向调整,推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按照公平、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规划采取产出决定投入的计划模式,要求采取的干预措施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推动卫生资源向成本低、效益高的卫生服务领域流动,更好地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规划着眼于提高卫生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明确各层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地位、功能及相互协作关系,形成功能互补、整体的、综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5(规划从编制、实施到评价有其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 二十六. 试述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问题: 1. 与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不相适应; 2.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3. 与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相适应; 4. 医院人事分配制度不尽合理; 5. 医疗服务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 6. 政府投入有限、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尚不尽合理; 7. 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 改革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2. 卫生事业费分配结构调整; 3.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 4. 吸引社会公益性质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 二十七. 试述医疗保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的表现和后果,如何加以控制。 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1.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2.道德损害(moral hazard) 3.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 (1)逆向选择,由于消费者个人比保险机构更了解自己的疾病风险情况,他们在健康时, 往往参加医疗保险的意愿不强;而有病时,则更愿意参加保险。(信息不对称引起)逆 向选择的后果:参保者多为高风险者,导致医疗保险失去了风险共担的作用,保险费 较高、保险机构面临经营风险。控制办法:强制参保;团体保险;按人群的年龄、性 别、职业和健康水平精确计算不同价格水平下的保险费等。 (2)道德损害,由于医疗保险的第三方付费而引起的消费者或医疗机构态度和行为上的变 化。道德损害的后果:一方面浪费了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会导致医疗保险费提高,抑 制医疗保险需求和供给 (3)风险选择,保险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都尽可能的吸收高收入、年轻、健康的人 参加医疗保险。后果,将高风险、高成本的人群转嫁给社会,导致保险的公平性降低 措施:改变费用支付机制;增强消费者费用意识;及时掌握被保险人的动态 二十八.试比较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三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 成本测量 结果 产出数据的要求 方法学 成本/效果 货币值 自然单位 非货币化的健康不同结果指标 结果指标 成本/效益 货币值 自然单位 产出货币化 愿意支付 人力资本 成本/效用 货币值 货币值 使用人工整理的等级标度 计量单位 标准博弈 时间权衡 二十九. 如何理解医改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1.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2.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3.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4.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 5.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十.综合卫生经济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 1.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2.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3. 公立医疗结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本文档为【[论文]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