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心雕龙隐秀

文心雕龙隐秀

举报
开通vip

文心雕龙隐秀文心雕龙隐秀 【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

文心雕龙隐秀
文心雕龙隐秀 【文心雕龙〃隐秀第四十】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之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穠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馀~而揽之则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匿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使酝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臸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叔夜之†赠行‡~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如欲辨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 1 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赞曰?文隐深蔚~馀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文心雕龙译注〃四十隐秀 †隐秀‡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篇~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 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问题。 所谓‚隐?~和后来讲的‚含蓄?义近~但不完全等同。刘勰所说的 ‚隐?~要有‚文外之重旨?、‚义生文外?~这和‚意在言外?相似。但 ‚隐?不是仅仅要求有言外之意~更重要的还在‚隐以复意为工?~就是 要求所写事物具有丰富的含意~这和古代‚辞约旨丰?、‚言近意远?之 类要求有密切联系。因此~‚隐?就不是含蓄不露所能概括的了。此外~ 刘勰主张的‚隐?~不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也包括对形式方面的要求: ‚伏采潜发?、‚深文隐蔚?。必须‚深文?和‚隐蔚?密切结合起来~才 能产生‚余味曲包?以至光照文苑的艺术效果。所谓‚秀?~就是‚篇中 之独拔?的文句~基本上承陆机‚一篇之警策?的说法而来~和后世的 ‚警句?相近。无论‚隐?和‚秀?~刘勰都主张‚自然会妙?~而反对 ‚晦塞为深?、‚雕削取巧?。这和他在全书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2 本篇所论~接触到文学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着重要影响。可惜其中部分缺文为明人所补~补文的真伪尚有问题~因此~要全面研究刘勰的‚隐秀?论~还有待对补文的真伪做进一步的考证。 从‚始正而末奇?到‚朔风动秋草?句的‚朔?字共四百余字~都是补文。此外~还有几处或缺或补的句子~可疑的还不少。所缺四百多字的一整段~从现存†文心雕龙‡最早的刻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本~到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以前的各种刊本~都没有。到明末,公元1614年,钱功甫得阮华山宋本~才抄补了这四百字。现存补有这四百字的最早刻本~是明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后因流传较广的黄叔琳注本,刻于公元1833年,也补入这四百字~补文便得以广泛流传。首先提出补文为明人伪作的是纪昀。其后~黄侃、范文澜、杨明照诸家~都断定其为伪托。詹锳于1979年发表†,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见†文学评论丛刊‡第二辑‡,提出异议~认为所补为真。这是个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现在仍把原文和补文一并译注出来~一是因黄叔琳本流行较广~对一般读者来说~或有必要,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研究这问题提供方便。,一, 夫心术之动远矣1~文情之变深矣2~源奥而派生3~根盛而颖峻4~是以文之英蕤5~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6,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7。隐以复意为工8~秀以卓绝为巧9:斯乃旧章之懿绩10~才情之嘉会也11。夫隐之为体12~义主文外13~秘响傍通14~伏采潜发15~譬爻象之变互体16~川渎之韫珠玉也17。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18,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19。始正而末奇20~内明而外润~使玩之 3 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21。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22~宛乎逸态23~若远山之浮烟霭24~娈女之靓容华25。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26~无待于裁熔27。深浅而各奇28~女农 纤而俱妙29。若挥之则有余30~而揽之则不足矣31。 “译文” 文学创作的运思活动无边无际~作品的内容也就变化无穷。源远就流长~根深就叶茂~所以优秀的作品~有‚隐?、‚秀?两种特点。所谓‚隐?~就是含有字面意义以外的内容,所谓‚秀?~就是作品中特别突出的句子。‚隐?以内容丰富为工巧~‚秀?以卓越独到为精妙:这是古代作品创造的美绩~作者才华的集中反映。‚隐?的特点~是意义产生在文辞之外~含蓄的内容可以使人触类旁通~潜藏的文采在无影无形中生发~这就如同†周易‡卦爻的‚互体?变化~也好似江河之中有珠玉蕴藏~‚互体?和爻位的变化~就形成†周易‡中的四种卦象,珠玉潜藏在水中~就引起方圆不同的波澜。这种作品初读起来感到正常~最后才发现它的奇妙,其含意明确~表现形式却很圆润:这就使人玩味无穷~百读不厌了。‚秀?的特点~就如文辞中涌出的波峰。它像纤丽的手奏出佳音~表达了宛然在目的超逸情态,又若远山漂浮的云烟~像美女妆饰的容貌。但云烟乃自然形成~不须人工妆点,人的容颜形貌有定~也无须强加修饰。天然的云烟~或深或浅都各有奇态,天生的容颜~浓妆淡抹都各得其妙。如能发扬其天然~就奇妙有余,要是加以雕饰~就反而奇妙不足了。 “注释” 1 心术:运用心思的方法~这里指文思。†情采‡篇曾说:‚心术既 4 形~英华乃赡。? 2 文情:指作品的内容。 3 奥:深。派:支流。 4 颖,yǐng影,:禾苗的末端~这里泛指苗。峻:高。 5 蕤,ruì锐阳,:花草下垂貌。这里和‚英?字连用~都指花~以喻文章的华美。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 6 文外:文字直接表明的意思以外。重旨:丰富的含意。范文澜注:‚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陆士衡云‘文外曲致’~此隐之谓也。? 7 独拔:突出挺拔的文句。†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李善注:‚以文喻马也。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篇中之独拔?~和‚一篇之警策?意近。 8 复意:双重、多种意义。‚复?是衣有表里~以喻文有内外之意。 9 卓绝:超越突出。 10 懿,yì意,:美~善。 11 才情:即才华。†世说新语〃赏誉‡:‚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嘉会:美好的会集~喻指文才的集中表现。 12 体:规格体臸~指‚隐?的特点。 13 主:一作‚生?。译文据‚生?字。 14 秘响:暗响~指不显露的意义。傍通:即旁通~四面通达。‚秘响旁通?指以含蓄不露的描写~表达深广丰富的内容。清代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对这种艺术方法有进一步发挥:‚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正论,也~而后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发~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15 伏采:不显露的文采。潜发:暗中生发。 16 爻,yáo摇,:†易经‡中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每卦六爻。如乾卦是‚?~坤卦是‚?等。‚爻?表示变动。†周易〃系辞上‡:‚爻者~言乎变者也。?互体:卦爻的变化形式。†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shì试,之~遇†观‡之†否‡。?孔颖达疏:‚†易‡之为书~揲蓍求爻~重爻为 5 卦。爻有七、八、九、六~其七、八者~六爻并皆不变。……其九、六者~当爻有变~……是六爻皆有变象。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圣人随其义而论之~或取互体~言其取义为,无,常也。?卦爻辞本是一种随心所欲的主观解释~‚互体?更是一种灵活的变通办法,原卦爻辞对所占卜之事难以说通~便取‚互体?。刘勰即以其‚取义无常?~来比喻‚文外之重旨?可以‚秘响旁通?。 17 渎,dú独,:江~河。韫,yùn酝,:蕴藏。 18 四象:†周易〃系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孔疏引庄氏云:‚四象~谓六十四卦之中~有实象、有假象、有义象、有用象~为四象也。?†征圣‡篇说‚四象精义以曲隐?~这里即用其意。 19 澜表方圆:†淮南子〃地形训‡:‚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20 始正末奇:对‚隐?的特点而言。始读之觉其正常~最后才感到奇特。 21 ‚使玩之者?二句:钟嵘†诗品序‡:‚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不厌:†论语〃雍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2 纤,xiān先,手:妇女细柔的手。 23 宛乎:指状貌可见。逸态:高超的姿态。 24 霭,ǎi矮,:云气。 25 娈,luán峦,:美好。靓,jìng净,:饰以脂粉。容华:容颜。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26 格:这里指样式。 27 裁熔:裁剪加工~比喻对容貌的修饰。 28 ‚深浅?句:此句承‚烟霭天成?之意~以烟云的深浅~喻合于自然的秀句能深浅各得其妙。 29‚女农 纤?句:此句承‚容华格定?之意~以妇女的盛妆和淡妆~喻秀句的浓淡俱宜。女农 :这个字可能是‚穠?字之误。穠,nóng农,:花木繁盛的样子。 30 挥之:发挥其天然。有余:指上述‚奇?、‚妙?有余。 31 揽之:收束自然~即雕琢繁饰。不足~不够~指不够奇、 6 妙。 ,二,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1,工辞之人2~必欲臻美3~恒溺思于佳丽之乡4。呕心吐胆5~不足语穷6,煅岁炼年7~奚能喻苦8。故能藏颖词间9~昏迷于庸目10,露锋文外11~惊绝乎妙心12。使醖藉者蓄隐而意愉13~英锐者抱秀而心悦14。譬诸裁云臸霞15~不让乎天工16,研卉刻葩17~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18~或一叩而语穷19,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20~若百诘而色沮21: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22。将欲征隐23~聊可指篇24:†古诗‡之†离别‡25~乐府之†长城‡26~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27~公幹之†青松‡28~格刚才劲29~而并长于讽谕30。叔夜之†??‡31~嗣宗之†??‡32~境玄思淡33~而独得乎优闲34。士衡之†??‡35~彭泽之†??‡36~心密语澄37~而俱适乎??38。如欲辨秀~亦惟摘句39:‚常恐秋节至40~凉飙夺炎热41?~意凄而词婉42~此匹妇之无聊也43。‚临河濯长缨44~念子怅悠悠45?~志高而言壮46~此丈夫之不遂也47。‚东西安所之48~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49~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50。 “译文” 作者在立意上~力求创造奇特~常常在沉静中进行极度地深思,在创造工巧的文辞上~一定要达于尽善尽美~经常沉迷在美好的辞藻中思索。作者苦思呕出了心胆~还不足说明其用心的艰难,说成年累月地熬炼~又怎能形容其写作的困苦,这样写来~就可把独特的意义潜藏在文 7 辞之中~而使平庸的读者迷惑不解,显露于文辞之外的锋芒~使高明的读者惊叹叫绝。性格醖藉的人~读到含蓄之处十分满意,性格明锐的人~读到独特的句子非常喜悦。如果描写云霞~并不逊色于自然之美,刻绘花草~也无异于神力的巧匠了。要是作品缺乏含蓄~就像老书生没有学识~有的读之一目了然,如果没有突出挺拔的句子~就像富贵之家缺少珍宝~有的细加推敲便黯然失色:这都由于作者才力不足~也有愧于从事文学创作。要想证验含蓄~可以举出几篇例证: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乐府古辞的†饮马长城窟行‡~都写得文词哀怨~意旨深厚~并且兼用比兴方法。又如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刘桢的†赠从弟‡~都写得格调刚健~才力雄劲~并长于婉转曲折地进行讽谏。嵇康的†??‡~阮籍的†咏怀‡~境界深远~思想淡泊~独具清闲高逸的情趣。陆机的†??‡~陶渊明的†??‡~心思细密~语言明净~都创造了富丽的文采。要想辨别秀句~也只有选取一些例句:如‚常常害怕秋天到来~凉风驱散了炎热的天气?~情意悲伤而文词婉转~这是写一个普通妇女的哀愁心情。‚在河边洗着长长的帽带~想到你的远离而忧思无尽?~情意高远而言辞有力~这是抒发大丈夫不顺意的心情。‚深夜不眠~或东或西~何处可去,只得在原地徘徊~游移不定?~心情孤寂而畏惧~这是写闺中妇女极度悲伤的感情。‚寒冷的北风翻卷着秋草~边塞的战马怀念着家乡?~气氛凄凉而其事感伤~这是写戍卒久留他乡的哀怨之作 “注释” 1 玄默:深沉静默~指沉静地深思。表:末端~形容思考深入。 2 工:巧~善于其事。这里用作使之工巧的意思。 3 臻,zhēn真,:到~达。 4 恒:经常。溺,nì腻,:沉迷。佳丽:美好。谢脁†入 8 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里指美好的辞藻。乡:处所。 5 呕心吐胆:吐出心、胆~喻劳心苦思。 6 穷:穷困~指运思用心之苦。 7 煅,duàn断,:同锻~指对文章的锤炼。 8 奚:何。 9 藏颖词间:此句写‚隐?。颖:即‚篇中之独拔?。 10 庸目:平常人的眼力。 11 露锋文外:此句论‚秀?。锋:锋芒~指‚文外之重旨?。 12 妙心:善于理解的读者。 13 醖藉:含蓄~指性格含蓄的人。蓄:积聚~引申为得到、读到之意。 14 抱:怀~持~和上句‚蓄?字的用意近似。以上两句和†知音‡篇的‚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醖藉者见密而高蹈?意近。 15 裁、臸:指写作~描绘。下句的‚斫?、‚刻?意同。 16 天工:大自然的工巧。 17 斫,zhuó浊,:用刀斧砍。卉,huì汇,:草的总称。葩,pā趴,:花。 18 宿儒:老练博学的书生。宿:久经其事~这里只取‚老?的意思。 19 叩:问~指阅读。 20 巨室:指富豪之家。†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赵歧注:‚巨室~大家也。? 21 百诘,jié结,:多次询问~这里指反复推敲。色沮,jǔ举,:气色败坏。 22 有愧于文辞:在运用文辞上感到惭愧。 23 征:证验。 24 聊:姑且。 25 †古诗‡:指†古诗十九首‡。†离别‡: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一首~其第二句是‚与君生别离?。 26 †长城‡:指†饮马长城窟行‡。†乐府诗集‡卷三十八共收†饮马长城窟行‡十七首。其中刘勰以前的有古辞、曹丕、陈琳、傅玄、陆机、沈约各一首。据下举例句次第~可能指古辞†青青河边草‡,见†文选‡卷二十七,。 27 陈思:陈思王曹植。†黄雀‡: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见†曹子建集‡,。 28 公幹:刘桢的字。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青松‡:指刘桢的†赠 9 从弟‡,见†文选‡卷二十三,~其第二首的第一句是‚亭亭山上松?。 29 格:格式~这里有风格、格调的意思。 30 讽谕:婉转曲折地表达讽谏之意。讽:不正面说。谕:告晓。 31 叔夜:嵇康的字。??:此二字缺。下同。 32 嗣宗:阮籍的字。嵇康、阮籍都是三国魏末文学家。??:此二字王利器校补为†咏怀‡。按阮籍的诗~只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译文据王补。 33 境玄:境界深远。淡:淡泊寡欲。 34 优闲:清闲自得。 35 士衡:陆机的字。 36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彭泽,今江西彭泽县,令。鲍照有†学陶彭泽体‡诗。 37 心密:用心精细。澄,chéng成,:水静而清~这里指语言的清楚明白。 38 适:往~到。??:黄叔琳注:‚一本有‘壮采’二字。?译文据‚壮采?二字。 39 摘句:选取例句。 40 ‚常恐?二句:传为汉成帝时班婕妤所作†怨歌行‡中的诗句。诗载†文选‡卷二十七。此诗为后人伪托~刘勰在†明诗‡篇曾讲到:‚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41 飙,biāo标,:暴风。这首诗是以扇喻人~所以说恐凉风夺走炎热。 42 凄、婉:二字常连用~指悲伤而婉转。 43 匹妇:普通妇女。钟嵘†诗品‡评班婕妤诗曾说过:‚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无聊:不乐~即哀伤。王逸†九思〃逢尤‡:‚心烦惯兮意无聊。? 44 ‚临河?二句:传为西汉李陵†与苏武诗‡中的两句。此诗亦为后人伪托~载†文选‡卷二十九。濯,zhuó浊,:洗。缨,yīng英,:衣帽上用为装饰的穗带。这里指冠缨。 45 子:你~指苏武。怅,chàng唱,:失意~恼恨。悠悠:久远的忧思。 46 志高而言壮:†书记‡篇曾说‚志高而文伟?。 47 不遂:不顺利~不如意。 48 10 ‚东西?二句:这是乐府古辞†伤歌行‡中的两句~载†文选‡卷二十七。这两句写思妇夜不能寐~起而徘徊的情形。旁皇:即彷徨~游移不定。 49 ‚朔风?二句:是西晋诗人王讚†杂诗‡的头两句。诗载†文选‡卷二十九。朔风:北风~寒风。 50 羁,jī基,旅:长期旅居外乡。羁:停留。 ,三, 凡文集胜篇1~不盈十一2,篇章秀句~裁可百二3:并思合而自逢4~非研虑之所求也5。或有晦塞为深6~虽奥非隐,雕削取巧7~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8~譬卉木之耀英华9,润色取美10~譬缯帛之染朱绿11。朱绿染缯~深而繁鲜12,英华曜树13~浅而炜烨14:秀句所以照文苑15~盖以此也16。 “译文” 大凡一个集子最优秀的作品~还不到十分之一,一篇文章中最突出的句子~也只有百分之二:这种极少的篇章和秀句~都是思考得当而自然形成~并不是苦心推究得来的。有的以隐晦不顺畅为深奥~虽然深奥但不是含蓄,有的以刻意雕琢求得工巧~虽然工巧但不是秀句。由此可见~自然形成的巧妙~就如草木闪耀着光华,由修饰文辞而造成的美好~就像丝绸染上了红绿彩色。大红大绿染成的丝绸~颜色很浓而过分鲜艳,光华闪耀于草木~颜色浅淡而光彩明丽:含蓄的篇章之所以能照亮文坛~独特的秀句之所以能光大艺苑~就是这个原因。 “注释” 1 胜篇:优异的篇章。 2 盈:满。十一:十分之一。 3 裁:仅。百二:百分之二。†汉书〃功臣表‡:‚裁什二三。?颜师古注:‚裁与 11 才通~十分之内~才有二三也。? 4 合:符合~适合。逢:遇合。 5 研虑:†神思‡篇曾说:‚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这里指进行长时地细致思考。求:†四部丛刊‡本作‚果?。范文澜注:‚案‘果’疑‘课’字坏文~……‘课’亦有责求义。? 6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冯本、汪本、佘本、张之象本、†两京‡本、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梅本、王惟俭本、凌本、梅六次本、钟本……无‘晦塞为深~虽奥非隐’二句八字。?自明人补入后~现行黄叔琳本、范文澜本、杨明照本和王校本~均补有这两句,日本目加田诚教授译本同,。证以下接‚雕削取巧~虽美非秀?二句~此补合理。晦塞:隐晦不畅达。 7 雕削:即雕琢。†物色‡篇曾说:‚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8 会:合。 9 耀:显~明。英华:扬雄†长杨赋‡:‚英华沈浮~洋溢八区。?李善注:‚英华~草木之美者。?,†文选‡卷九, 10 润色:†论语〃宪问‡:‚东里子产润色之。?刘宝楠†正义‡:‚†广雅〃释诂‡:‘润~饰也。’谓增美其辞~使有文采可观也。?这里和上句‚自然会妙?相对~是承‚雕削取巧?之意而来。 11 缯,zēng增,:丝织品的总称。 12 繁鲜:鲜丽过分~仍是和‚自然会妙?相对而言。繁:多~侈。全书用‚繁采?、‚繁华?、‚繁缛?、‚繁诡?等~多是贬抑之词。†物色‡:‚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13 曜,yào耀,:照耀。 14 炜烨,wěiyè伟夜,:光采鲜明。 15 ‚秀句?句:此处意不完。秀句:纪昀评:‚此‘秀句’乃泛称佳篇~非本题之‘秀’字。?只就这一句七字来看~应按纪评理解才能构成完整意思,但篇题†隐秀‡的‚秀?正指‚秀句?~用‚秀句?来‚泛称佳篇?~就造成命意上的混乱。詹锳据曹学佺批梅庆生天启二年第六次校本~此句作:‚隐篇所 12 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见†„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真伪问题‡,译文据此。文苑、翰林:都是文坛的意思。侈:宽~广。 16 此:指合于自然的‚隐?与‚秀?。 ,四, 赞曰:深文隐蔚1~余味曲包2。辞生互体3~有似变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4。动心惊耳~逸响笙匏5。 “译文” 总之~深厚的作品富有不显露的文采~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余味。这种文辞也像†周易‡中卦爻的变化~可以产生其义无常的‚互体?。独特挺拔的秀句~要千思万虑中才有一句。这种惊心动魄的句子~如奏匏笙~高超无比。 “注释” 1 深文:深厚之文~指‚隐?,‚隐以复意为工?~故称‚深文?。隐蔚:即前面所说的‚伏采?。蔚:草木繁盛~引申指文采之盛。 2 余味:†物色‡篇说:‚物色尽而情有余。?曲:曲折~指含意婉转。 3 ‚辞生互体?二句:指意义深富而含蓄的文辞~也像†周易‡卦爻的变化一样~可以产生‚取义无常?的作用。 4 万虑一次:犹言万虑一得。†晏子春秋〃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交:会~合。这句是‚篇章秀句~裁可百二?之意的夸张说法。 5 逸响:高超之音。笙匏,shēngpáo生袍,:乐器名。应劭†风俗通义〃声音‡:‚音者~土曰埙,xūn勋,~匏曰笙。? 13 一 †文心雕龙‡卷四十有†隐秀‡专篇~在全书的理论结构中属‚剖情析采?的重要部分。但对于本篇部分的文字的真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从现存†文心雕龙‡的最早刻本元至历十五年刻本到明历三十七年以前的各种刊本~本篇都缺四百余字。直至明末~钱功甫据所见宋本钞补了从‚澜表方圆?以下至‚朔风动秋草?的‚朔?字之前的四百多字。清人纪昀批†文心雕龙‡时~断定†隐称‡篇补文系明人伪作~纪氏并把他的考证意见著录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五†文心雕龙‡的†提要‡中。此后~这一判断长期为人们普遍接受~如近人黄侃~今人范文澜、刘永济、杨明照、王达津等[1]~均同意纪说~并称这四百字的补问乃明人伪造。但是~时至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詹,ī,,,?先生两度撰文~广参博考~力证其真[2]。周汝昌先生也接着著文~经多方考辩~认定这四百字的补文大体上系彦和原文~其言材料凿凿~论证有力[3]。当然~还有一些德高望重、造诣极深的‚龙学?专家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总之~†隐秀‡补文的真伪问题迄今仍是一个学术公案~如无实物佐证~一时恐难成为定论。由此也给†隐秀‡篇的理论研究留下了遗憾~增加了难度。关于†隐秀‡篇主旨的探讨~自然也就出现了许多意见~真是见仁见臹~莫衷一是。†隐秀‡篇与几乎†原道‡†风骨‡等篇一样~成了†文心雕龙‡一书中争议最多最大的篇目之一。 关于†文心雕龙〃隐秀篇‡的主旨~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风格论:认为†隐秀‡篇讲的是一种与‚风骨?相对应、相对举的偏于柔性美的文学风格,詹鍈,~或是一种‚含蓄美?的文学风格,缪俊杰,[4]。 2.艺术形象论:认为‚隐秀?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隐?即意~‚秀?即象,张少康,[5]。 3.鉴赏说:认为†隐秀‡篇是在谈文学鉴赏~其中~‚隐?是欣赏一种‚情在词外?的艺术境界~‚秀?则是佳句欣赏,刘文忠,[6]。 4.言意关系说:认为刘勰的隐秀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言意之辩在文学理论中的反映~或者更明确的说是‚言不尽意?论与‚言尽意论?两者的合题,王钟陵,[7]。 14 5.‚表现手法?或‚写作技巧?说:这种观点认为~‚†隐秀‡要求‘文外之重旨~‘篇中之独拔’等这只能说是研究如何用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仍不出言与物、情关系的范围?,牟世金,[8]。 6.修辞说:认为‚隐秀?是讲修辞学上的婉曲和精警格。隐指婉曲~秀指精警,周振甫,[9]。 以上诸论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触及到了†隐秀‡篇的主旨~但又都不能让人感到圆满或完全信服。对此~我们作些具体说明: 其一~先说‚风格?论:从某种意义上讲~隐秀确与阴性美或含蓄美有关。但一般认为~刘勰的风格论集中体现在†体性‡篇中~即该篇所提出的‚八体说?。刘勰认为~文学作品的风格,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深、逻辑严密的著作~不可能在†体性‡篇之外再提出一种风格来讨论。 其二~再看‚艺术形象?说:隐秀问题无疑与艺术形象或审美意象有关~但决非形象和意象本身。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比较集中地讨论艺术形象的创造及特征等问题的主要是†神思‡篇和†物色‡篇。 其三~再说‚鉴赏?论:†隐秀‡的要义的确可以从读者接受方面来阐释~但†隐秀‡篇本身决不是在讨论鉴赏~因为刘勰已有†知音‡篇来谈这个问题。 相对而言~后三种观点倒更切近刘勰†隐秀‡篇的本意、本旨~但仍嫌某种不足。因为~(1)刘勰不是哲学家或是玄学家~他写作†隐秀‡篇的意图、动机或初衷不是从哲学或玄学角度提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合题,(2)‚表现手法?或‚写作技巧?说仍嫌笼统~考虑到†隐秀‡前后各篇所讨论的话题~我们又可分明看出†隐秀‡是在谈论文学的修辞问题,(3)†隐秀‡篇又决非单纯的修辞论~而是†文心雕龙‡全书理论结构中‚剖情析采?的重要部分。与整个创作论有密切关系。 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隐秀第四十‡中指出:‚夫隐秀之义~诠明极限~彦和既立专篇~可知于文苑最要。?笔者不揣浅陋~就†隐秀‡篇的主旨谈点个人浅见。笔者认为~要了解†隐秀‡篇的主旨或写作意图~须将†隐秀‡篇臵入 15 全书总的理论框架中来思考。由于†隐秀‡篇在全书中属‚剖情析采?的创作论部分~因而必须联系‚创作论?中的其他各篇来看†隐秀‡篇的写作宗旨。 经过反复的阅读、比较、思索和揣摩~笔者提出三点看法:第一~在†隐秀‡篇前后~分别是对偶、比兴、夸饰、用典、练字、指瑕等论题的篇目。可见~在‚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的写作意图中~†隐秀‡篇的确是在探讨文学作品的修辞问题。第二~†隐秀‡篇又不是孤立地研究修辞问题。†隐秀‡篇所提出的文学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其它篇目如†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情采‡、†通变‡、†风骨‡乃至†明诗‡、†神思‡、†物色‡、†知音‡等篇有密切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可图示如下: 附图 因此~第三~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总体的意见~即†隐秀‡篇的主旨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谈言意关系~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隐秀‡篇开篇就刘‚心术之动?和‚文情之变?~讲‚文之英蕤~有隐有秀?~也证明了本文的观点是切合†隐秀‡篇主旨的。 二 那么~刘勰在†隐秀篇‡中究竟提出了什么具体的文学思想呢,‚隐?指什么,‚秀?指什么,‚隐?与‚秀?之间是什么关系,‚隐秀?二字合起来是什么含义,对于这些概念和问题~本文将在下面的篇幅中加以释义和辩析。 先来释‚隐?。 刘勰在†隐秀‡篇残文,含张戒†岁寒堂诗话‡的引文,中共有多次提到‚隐?~主要包括: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隐以复意为工?, ‚隐之为体~义生,一作‚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 ‚情在词外曰隐?, 16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并思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 细细体会、琢磨、寻绎刘勰的原文~笔者认为~†隐秀‡篇之‚隐?大约包含以下十层意思: (1)‚隐?不仅是一个修辞学上的问题~而是与整个创作论有密切关系的问题~‚隐?产生于文学创作构思之初之中~即所谓‚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深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 (2)‚隐?是对优秀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的特殊的要求。文学作品不同于说明性文字~它应当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深厚的思想情感~即所谓‚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宗经篇‡,。在这个意义上说~‚隐?的反面是‚繁采寡情?,†情采‡,。 (3)‚隐?是指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具有多重的~曲折的意思,意味、意义,~而不仅仅是一重意思~为此~刘勰将‚隐?比作‚互体?‚珠玉?~‚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每卦两变互体~河水中含有‚珠?和‚玉?两种美质,~这也就是‚隐以复义为工?。 (4)‚隐?要求文学作品的深广丰富的内容能以含蓄不露的描写婉典地表达出来~也就是所谓‚伏采潜发?~也就是‚深文隐蔚?。换言之~隐是‚文外之重旨?~是‚义主,一作‚生?,文外~?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字面之外的意思,意义、意味,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是更主要、更重要的。 (5)‚隐?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激起读者的多重兴味~诱发读者的丰富思索和联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即‚秘响旁通?~‚余味曲包?。 (6)‚隐?是从前人文学创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即‚斯仍旧章之懿绩?。统观†文心雕龙‡全书~‚隐?主要是从†诗经‡至汉代古诗~还有†易‡、†书‡、†春秋‡等书中提炼、归纳出来的一个范畴。 (7)‚隐?主要是就文学作品的全篇或整体而言的~即‚文集胜篇?~与‚篇章秀句?相对而言:黄侃认为‚大则成篇~小则片语~皆可为隐?~演绎不当。把‚隐?为片言只语~只能造成晦涩。 17 (8)‚隐?不等于晦涩、古奥~它不是靠古奥的僻字所造成的~而是由文学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的特殊性造成的。它是‚源奥而派生?~是‚才情之嘉会?~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就是†宗经‡篇所说的‚根抵,á,,?深~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 (9)‚隐?是作者经过长期思考、酝酿并获得灵感之后自然而成的~即所谓‚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课也。? (10)‚隐?所包含的丰富、复杂、深隐的思想、情感或余味有赖于知音才能体会~即‚酝酿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夫惟深识奥鉴~必欢然内怿?,†知音‡篇,。 以上是对‚隐?的美学内涵的分析。接下来是对‚秀?的释义。 †隐秀‡篇对‚秀?的表述主要是以下几处: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秀以卓绝为巧?, ‚状溢目前曰秀?, ‚篇章秀句~裁可二百~……雕悄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英华曜树~浅而炜烨,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 ‚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经过反复体会、思索~笔者认为~‚秀?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秀?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修辞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文学构思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2)‚秀?是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从†隐秀‡篇所引的秀句的例子,即王瓒的诗句,及刘勰的整个文学思想体系来看~‚秀?的概念更主要是对魏晋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秀句在魏晋诗歌中更为突出。 (3)‚秀?是‚状溢目前?~是形象、生动、可感的富于表现力的文学描写或文学语言。 18 (4)‚秀?是‚篇中之独拔者?~‚秀?‚以卓绝为巧?~‚秀?是优秀、突出、秀出、杰出、出类拔萃的诗句。†隐秀‡篇补文说:‚彼波起辞间谓之秀?,黄侃说:‚秀是精语臷乎篇中?~它‚超越常音?~‚独标苕颖?~所推所演符合刘勰原旨。 (5)‚秀?是‚英华曜树?~即如†文赋‡所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秀?的功能是‚资要?~是‚助明?~‚故意资要言~则谓之秀?,黄侃,~也即所谓‚秀句所以照文苑,或‘侈翰林’,?的道理。 (6)‚秀?主要指秀句或佳句~而且是非常难得、稀罕的优秀的诗句~即‚篇章秀句~裁可二百?。 (7)‚秀?是自然会妙的产物~是经过深思而有会于心的结果。 (8)‚秀?不限于图写山川、摹写物色,‚秀?的描写对象和表现方法是多样的~即所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物色‡,即所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物色‡,,也就是†隐秀‡篇所说的‚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四象?、‚方圆?即指秀——引者注,。因此~我们说~黄侃先生云:‚或状物色~或附情理~皆可为秀?以及‚故知叙事叙情~皆有秀语?等演绎~是符合刘勰的思想的。 (9)‚秀?不等同于美~‚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美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雕琢和工巧~而秀则与文学描写的内容和作家的气质才情密不可分~秀是一种富于独创性的非常个性化的文学语言或文学描写~即所谓‚秀气成采?,†征圣‡,。 (10)秀句有不同凡响、引人注目、引人入胜的美感效果~即所谓‚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在分别对‚隐?和‚秀?进行释义之后~本文接下来要分析‚隐?和‚秀?之间的关系~并进而阐释‚隐秀?作为一个完整概念的美学内涵。 ‚隐?与‚秀?在很多方面是对立或对举的~我们可列如下项目一一加以对照: 隐 秀 19 隐是源头, 秀是支派, 隐是深潜,藏,珠玉的河水, 秀是河面或方或圆的波澜, 秀是颖峻的树叶,或花卉,, 隐是茂盛的根须, 隐是里, 秀是表, 隐是爻象之变互体, 秀是互体变爻而化成之四象, 隐是川渎之韫珠玉, 秀是珠玉潜水而澜表之方圆, 隐是隐意, 秀是丽言, 隐是胜篇, 秀是佳句, 秀是动心惊耳, 隐是秘响旁通, 隐是伏采潜发, 秀是英华曜树, 隐是情有余, 秀是物色尽, ……… ……… 但是~‚隐?与‚秀?又是统一的。隐是秀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基础~秀是隐的内容的自然表现或流露。一方面是隐待秀而明~另一方面是秀依隐而深。倘若隐而乏秀~则流于晦涩、暗淡,秀而不隐~则流于轻绮、浮靡。因此~隐与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隐与秀是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实质上是意与言、情与采、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体与用的关系。所以~隐秀决不是单一的柔性美,詹鍈,或含蓄美,缪俊杰,的风格~而是含蓄与明白的交织~是近景与远义的交融~是形象与哲理的合祷~是形似与神似的兼美~是实境与虚境的有机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结合。可见~‚隐秀?决非一个单纯的修辞问题~决不可把‚隐秀?仅仅归结为语言辞藻一个方面~而应该结合‚言?与‚意?两个方面~从创作论的整体观来看待‚隐秀?问题。‚隐秀?是刘勰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的内在规律的揭示~是对文学作品很高的美学追求。刘勰的‚隐秀?论与他同时代的钟峰的‚滋味?论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0 三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隐秀论与比兴论有最直接的关系~易言之~隐秀论的提出~是与刘勰对比兴论的独特理解,即‚比显而兴隐?,分不开的。因为比兴论是谈文学表现手法的~而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自然会造成文学作品在言意关系上的不同风貌~造成文学作品修辞方面不同的艺术特色。 那么~‚比兴?论与‚隐秀?论有何具体联系呢,联系†文心雕龙〃比兴篇‡来看~刘勰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以下值得注意的看法: 1.刘勰认为~‚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兴则环譬以托讽?~等等。可见~‚兴?这种艺术手法往往是运用起兴、烘托、暗示、象征等手段来兴起感情或委婉托讽。‚兴?的运用往往会产生隐意~造成隐篇。‚比?则与此不同~‚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言?~等等。与‚兴?相比~‚比?带有更明确的理性色彩,刘勰对‚比?的解释与汉儒不尽相同——引者注,。因此~‚比?往往是以明显的、直言的方式来比附。在直言和明显这个意义上说~‚比?的手法的运用~更容易造成生动的、鲜明、形象的佳句或者说秀句。 2.‚夫兴之托喻~婉而成章~故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可见~‚兴?是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兴?的手法的运用~往往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深刻丰富的隐意~成为引人深思、余味无穷的胜篇。‚比?则不同。‚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颺言以切事者也?~‚比?偏于‚写物?和‚颺言?,并且~‚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比?的对象和手段多种多样~‚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因此导致秀丽、独拔、卓绝的秀句的产生~导致秀句的独创性、个性化和多样性。 3.在刘勰看来~自†诗经‡,†风‡†雅‡,的作者直至屈宋~在‚比兴?问题上都是不偏不废~斟酌用之~使二者相济相生~即所谓‚†诗‡文宏奥~包韫六义?~即所谓‚三闾忠烈……依†诗‡臸†骚‡~讽兼比兴?。汉代古诗则兴象浑然~不可句摘~故‚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可见~汉人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等方面的审美追求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汉代辞赋家则片面追求辞藻夸饰之美~即所谓‚比体云物~纷纭杂?~倍旧章矣?~其结果导致‚兴义销亡?。六朝诗文更是一味‚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若斯之类~辞赋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显然~在刘勰的心目中~正是汉代辞赋家和六朝诗人的‚弃兴用比?~造成了当 21 时文坛的新奇、华丽、轻绮、浮靡之风~而缺乏深刻、深隐的思想感情内容。因此~欲纠六朝文学的偏颇和不足~必须向包括†诗经‡在内的先秦儒家经典学习~学习他们委婉、曲折、深隐、辞约、义丰等创作特点~力求‚比兴?相兼~有秀有隐。在这点上~刘勰与钟嵘的意见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兼用‚比?、‚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从而造成‚物色尽而情有余?的隐秀美或滋味美。 四 ‚隐秀?论的提出~还与刘勰对文学史、尤其是对六朝文坛形势的估价密切相关,本文第三部分对此已有所涉及,。一方面~隐秀论是刘勰对前代优秀作家作品的成功艺术经验的总结~即所谓‚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另一方面~‚隐秀?论也是因不满于当时文坛存在的一些不良创作倾向、不良文风有感而发的~也就是如刘勰在†隐秀篇‡残文所说的‚或有晦涩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关于†隐秀‡篇的写作针对性~清人刘熙载曾有非常精壁、非常准确的论述。刘熙载在†艺概‡中曾指出过:‚†文心雕龙‡以‘隐秀’二字论文~推阐甚精~其云‘晦塞非隐~雕削非秀’~更为善防流弊。?刘氏所言极是:倘若结合†文心雕龙‡其它篇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里确有不少对六朝文学的批评性文字~而这些批评意见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把握†隐秀‡篇的主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文心雕龙〃练字‡篇有这样一段议论: ‚是以前汉小字~率多玮字~非独臸异~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字转疏~复文隐训~臧否大半。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 这里的‚隐?是字隐,即使用偏僻、冷僻、古奥的文字,所造成的~而非‚隐秀?之隐~也就是刘勰在†隐秀‡篇中所云‚晦塞为深~虽奥非隐?。但‚隐秀?论主要不是针对这种隐晦而发的~而是主要针对六朝时代片面追求形式美的文风而发的。后一类批评性意见在†文心雕龙‡许多篇章中大量存在~比如: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 ‚江左篇臸~溺乎玄风,……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 22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丽采百字一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以上见于†明诗‡篇, ‚榷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浅~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通变‡, ‚自近代辞人~率有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返~则文体遂弊。?,†定势‡,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臸日疏~逐文之篇愈。?,†情采‡, †比兴‡篇也有几段批评近世文学的议论~本文第三部分论‚隐秀?与‚比兴?关系时已有引述~此处不重复。另外~†物色‡篇亦云:‚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纪昀评曰:‚此刻画之病~六朝多有。?可见~刘勰对六朝文学是多有不满的。,注:笔者写完本文之后~读到有论者说:‚萧统、刘勰、钟嵘等人摇摆于新变派和复古派之间~可谓通变派。他们既主张变~又反对变。在这几个人中间~萧统和刘勰的观点是一致的~钟嵘则独树一臶~……萧统和刘勰主张文章的辞彩和声律的变~而反对为文之基本宗旨的变:钟嵘则主张诗歌表现内容的变和语言的变~而反对诗歌声律的变?。‚比较而言~萧统和刘勰的观点更近于复古派~而钟嵘则更近于新变派。?,见齐彩平†齐梁诗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第86-87页,。该论者所言甚是~并可与本文的观点互相发明。, 综上所述~可一言蔽之~即晋宋文学可谓是‚秀而乏隐?~故流于轻绮浮靡。要纠正这种‚秀而不隐?的偏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古代的包括†诗经‡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学习前人那种辞约义丰、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追求深隐的微言大义的优良文学传统~使‚正末归本?,†宗经‡,~‚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辨骚‡,~‚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通变‡,~从而使隐意与秀句相济相成~达到言意之间、情采之间、情景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等等的完善统一。 23
本文档为【文心雕龙隐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