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经阴符七术[精品]

本经阴符七术[精品]

举报
开通vip

本经阴符七术[精品]本经阴符七术[精品] 本经阴符七术.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编辑本段原文及译文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

本经阴符七术[精品]
本经阴符七术[精品] 本经阴符七术.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编辑本段原文及译文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译文: 盛神 想神旺的话就使用五龙功法 旺盛的(元)神中有五种气,(元)神为五种气里的长者,心是五种气里的弟弟(也可译载体),品德是五种气里的尊者。养神的方法归结于道。道是天地的开始,道产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万物的创造是天的孕育,都是道的作用。道包容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前便形成了。没有谁能看到它的形状,没有谁能认识它的名称,也可以把它称谓为“神灵”。因此,道是神明的根源,一是变化的开端。为此,人们用品德滋养五气,心就能专一,就有了法术。法术根源于心气的道法,(元)神是法术的使力者。人体的九窍,人体的十二舍,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所总管。 受命于天道的人,叫做真人。真人有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求知且修炼而掌握这些的人,叫做圣人。圣人是用推类法而认识道的。人体与生生万物,都出于同一造化。知道推类的关键在九窍,有所疑惑的在于通于心气和法术。心气没有法术的话,必然有不通。它通的话,五种气就得到滋养,关键的(元)神也得到安养,这一过程就叫做养化。养化有五种气,它们是志气、思气、神气、德气,(元)神是它们的长者。宁静平和便可以养气,养气又可促进它们平和。志气、思气、神气、德气四气不衰弱,向四边发威散势没有不成功的,把它养存安顿好,这便叫(元)神化归与身的神形合一境界,这种人便叫真人。真人,是跟天与道合一的,他执行“合一”而且养育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品德,他用无为之道包养志虑,思意,而且能实践发威严气势。士人要通晓这些,(元)神旺盛了才能修养志气。 道家五龙功法: 所谓五龙乃是指两手,两腿与躯干,这五个部位都要盘曲如龙,故称五龙盘体,具体姿式如下: (1)身体侧卧:向左向右均可。古称左龙右虎,都是炼功的好姿式。 (2)以左侧卧为例,把左手大拇指,轻轻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左太阳穴,无名指、小指自然分开附于头侧,左肘弯屈贴靠胸肋,附枕而眠。(3)右手屈肘,掌心劳宫穴贴于左肩“肩井”穴上,右肘轻搭在左肘上。(4)左腿在下,屈膝蜷曲,犹如弯弓,弯曲以自己舒适为度。 (5)右腿微屈,重叠在左腿上;压左脚“跌阳穴(足胫腕部,俗称脚脖子内侧),钩贴右腿脚后跟。 (6)双目轻闭,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将所有事情放下。 1、首先由上到下的放松一下全身(不必放松得很细,大略放松一下即可)。 2、放松后,思想集中在耳朵上,注意倾听呼吸的声音,意念随着一呼出气,一吸进来,使意与气合;同时让头颈随着呼吸,呼气时微微外伸,吸气时微微内收,要用意不用力,以外形只稍稍有些动作,外人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为度。这是使形与气合。如此,意、气、形三者合为一体,慢慢过渡到自然而然无须用意,则三者都能自动运转,则身心清静,呼吸自然变深变长,乃至进入胎息。练到一定程度呼吸有时会自动发生变化,如单吸不呼,或单呼不吸,或不吸不呼,一切要任其自然,不能有意强求。 功态中如想翻身,则可由有卧和身变成左卧,方法姿式一样,唯动作左右互换。姿式不可散乱。 练功中如睡着了,不必管他,功态中睡着与平常睡眠不同,由于一念贯串,在睡眠中仍旧在自动练功。第二天 醒来时,如姿式已散,则仍要回复卧姿,再练习3—5分钟,然后按身心一体功方法收功即可。注意一定要收功,不收功则如播种而不收割,不能得益。睡姿最好要慢慢养成习惯,即使夜间翻身也不散乱,唯左右互换,则肝肺气血自动调和流注,使睡中得益更大。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译文: 养志 养志的话就使用灵龟功法。 思维不畅达的人要修养自己的志气。一个人心中有欲望,才会有一种想法,使欲望化为现实。所谓“志气”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多,欲望不多,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心中就不会烦乱。因此,人对内要养气;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五气”,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能知 人善任。 我们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知道他的心志状态, 看其养志修志,观察他是否稳健,就知道他的能力。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 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功法实践: 初学功法的人,一定要从单盘开始练起。盘坐是由疼痛开始的,原因就是修炼者的下肢经脉不通。在修炼中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的进行下肢经脉的锻炼,这个阶段的修习,修习者要用意志力坚持住。 灵龟功法 修炼者经过上述的修炼以后,下肢的经脉慢慢渐通畅了。但这时进行双盘还有不足,因此,还应尽一步的修炼。修炼者端身正坐于垫上,进行自然的盘腿: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跟紧贴左小腿外侧,然后,两手放于身体的两侧,手心向后,身体向前俯压,作叩拜状。以额部向前下压贴垫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作时两手仍然放在身体两侧,手心向上。(注意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译文: 实意 要充实意虑,就使用螣蛇功法。 所谓充实意虑,就是气的思虑活动。心想安静,思虑想深远。心安静了,精神便会充沛;思虑深远了计谋便成了。精神充沛了,意志力便不会散乱;谋划完成了,立功便没有阻隔。思虑坚定,心便安定;心安定了,便不会有差错。精神便自得其所,便会精神集中。如果思想活动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可凭借这种状况干坏 事,欺诈阴谋便可乘机迷惑自己,于是说出话来便不会经过心的仔细思考。所以,要使心术真诚,必须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等待别人开诚相见,彼此交流,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计谋是关系国家成败的关键。如果思想不交融,听到的情况便不周详;接受的东西不恰当,计谋就会发生失误。那么,思想上便没有真诚可信的东西,变得空虚而不实在。 要自然无为,使得五脏和谐,六腑通畅,精、神、魂、魄都能固守不动。这种便可以精神内敛来洞察一切、听取一切,便可以志向坚定,使头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等待神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从而可以观察天地的开辟,了解造化万物的规律,发现阴阳二气周而复始的变化,探讨出人世间治国方法的原理。这便叫做,不出门户便可了解天下的万事万物,不把头探出窗外便可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便可叫出它的名称,不走动便可以达到目的。这便叫做“道知”,即凭借道来了解一切。凭借道了解一切,可以通达神明,可以应接万事万物而精神安如泰山。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译文: 分威 施发威力,要使用伏熊功法。 只有在旺盛的精神笼罩之下,威力才能充分发挥。所以,要使志向坚定,思想安静,精神集中,威力才能盛大。威力盛大,则内部充实坚定;内部充实坚定,威力发出便没有谁能抵挡。没有谁能抵挡,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动别人,那威势像天一样无不覆盖。这便是用坚实去对付虚弱,用有威力去对付无威力。这就好像“镒”我“铢”比较一样,相关悬殊。所以,只要一动便一定有人跟从,一唱便一定有人附和。只要弯动一个指头,便可看到其他指头的变化。威势一发出,就可使情况发生变化,没有谁能够阻隔。对唱和的状况进行周详考察,可以发现对方的任何间隙,明了活动变化的情况,于是威力就可以发挥出来。自己要活动变化,一定先要培养志向、隐藏意图,从而观察对方的间隙,把握住时机。使自己思想意志充实坚定,是养护自己的方法;自己讲求退让,便是驯服别人的方法。所以,能够“神存兵亡”,即精神专注而进击之势毫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那便是大有可为的形势。 道家伏熊功法: 站立,低头,两手握拳,如熊侧身而起,张手摆脚,左右上下配合:右手上举撑空,左手下垂摇摆;两脚前后立定,右脚在后,左脚在前抬起悬空,与左手协调相摇摆。如此左右各做十五次,使胁肋骨节皆响,血气归于身体两旁,安神、养威、活血之功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可神肃察也。 译文: 散势 散发气势,即利用权威和有利形势采取行动,要使用鸷鸟功法。 散发威势,是由精神主宰的。要散发威势,一定要抓住间隙(时机)采取行动。威力收敛集中,内部精神旺盛,善于利用对方的间隙采取行动,那么,威势便可以发散出去。散发威势时,要思想虚静,从而考虑周详;要意志充沛,从而能够决断。如果意志衰微,便会丧失威势,加上精神不专一,那么,说起话来便会不中肯,而且前后矛盾,变化不定。所以,要观察对方的思想意志和办事标准,运用揣摩之术游说他,并采取不同的政治权谋谋划各种事情,有时圆转灵活,有时方正直率。如果缺少间隙或意志等主客观条件,就不能发散威势。因为散势必须等待间隙而采取行动,一行动便要发出威势。所以,那些善于发现间隙(时机)的人,一动,便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便会紧紧抓住对方的思想意志, 及时了解对方的计谋。总之,形势是决定利害的,也是能够权变并发挥威力的条件。威势衰败,往往是因为不能够集中精神去审察事物结果。 道家鸷鸟功法: 站立,仿鸟儿立地展翅欲飞的动作,意念引尾闾之气朝头顶,仰头,两手在前额上方相握作拱状,然后弯腰,两手松开,分别向左右平平展开,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再将腰挺直,两手仍在额前上方作拱,如此反复做十五次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译文: 转圆 要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就使用猛兽功法。所谓要像圆珠那样运转自如,便是指计谋没有穷尽。要能使计谋无穷运转,必须要有圣人的胸怀,从而探究不可估量的智慧,以这种不可估量的智慧来通晓心术。自然之道是神妙莫测的,处于一种混沌的统一状态。用变化的观点来讨论万事万物,所阐明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智慧谋略,各有各的形态。有的灵活圆转,有的方正直率,有的公开,有的隐秘,有的顺利,有的凶险,这是为了应付不同的事类。所以,圣人根据这种情况以运用智谋,像圆珠运转,以求计谋与事物状况相吻合。他发扬自然造化之道,谋略开始后的一切举动无不包容自然造化之道,从而能观察研究神妙莫测的领域。 天地是没有终极的,人事是变化无穷的,各自按照自然之道而形成类别。观察一个人的计谋,便可预测他的吉凶、成败的结局。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有的转化为吉,有的转化为祸。圣人凭借自然之道,能够预先了解事物的成败,因此能够灵活运转而确立某种方正的策略,抓住事物成败的关键。圆转灵活,是为了使彼此意见融洽;方正直率,是为了正确地处理事务。运转变化,是为了观察计谋的得失;接触外物,即与人交往,是为了观察别人进退的意图。只有了解事物的关键,把握对方的主要想法,才能跟对方紧密联合,使彼此的主张一致。 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1]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译文: 损悦 减损杂念以使心神专一,就使用灵蓍功法。 减损杂念、心神专一是判断事物隐微征兆的方法。事件有偶然巧合,万物都有成有败。隐微的变化,不可不仔细观察。所以,圣人用顺应自然的无为之道来对待所获得的情况,观察言辞要与事功相结合。心神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行动了,解说了,外界还是不赞同,圣人不强加辞令进行辩解。所以,聪明人不因为自己的主张而排斥掉别人的主张。因而能够做到语言扼要而不繁琐,心里虚静而不乱想,志向坚定而不被扰乱,意念正当而不偏邪。 适应事物的难易状况,然后制定谋略,顺应自然之道来作实际努力。如果能够使对方圆转灵活的策略不能实现,使对方方正直率的计谋不能确立,那就叫做“大功”。谋略的增减变化,都要仔细讨论得失。要善于利用“分威”、“散势”的权谋。发现对方的用心,了解隐微的征兆,然后再进行决断。总之,善于减损杂念而心神专一的人,他处理事物,就像挖开千丈大堤放水下流,或者像在万丈深谷中转动圆滑的石头一样。 黄帝阴符经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 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能见,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则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编辑本段黄帝阴符经通释 黄帝阴符经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愚,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胜,我以不奇期胜。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通释经源 少宝山达观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阴符》本绢素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朱漆轴,以绛缯缄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应手灰灭。 ————《黄帝阴符经疏 序、唐李筌》 筌序所引,骊山老母之言“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者,五行生、克之道也。 历代经注者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儒朱熹。 清朝名医徐大椿曰:“阴符赞易之书也。” 经誉:“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 《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杨文会《阴符经发隐》曰:“隐微难见,故名为阴;妙合大道, 名之为符。经者,万古之常法也,后人撰述如纬。”略补注:黄者中央之色,帝者晦明之先,中以统五行,帝以先万物,调合万有,诚乎中庸也。 吾文所谓‘通释’者,黜其定相,得其纲常也。编辑本段黜相纲常 上篇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略释]: 观天之道,苹果落地矣;天行健,执天之行乃同之也。尽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统贯全经矣。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此处单言其一,以人生天地间,独泥于地故。 另,天有五气,地成四时;四时着形,五气神神;神气通畅,形随以迁矣,物物不物于物者也。况其本自先天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略释]: 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味、利、反、怨与小大。推而广之,万象之定尽于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天有,天何曾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此知之五贼之生,本自有也,自居、执、住、止,毁天常故成五贼。若不有者,何出五贼,~是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谓见之者,即非见之者,绝之而已矣。 百方经教,虚广故也,故仲尼云:「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则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欤,——筌注 [原文]: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略释]: 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法天象地以尽行也。 五贼在心,非心、非非心则天下无贼。 施行于天,天行健,以执有故,坏天常。然以五贼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于天,故谓五贼施行亦本诸天。是同出而异德也,玄玄归根复命,反运五贼化五仁矣。 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通书》以艮终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 身于两手之间,是其中也。一身合双手以象‘三’,三生万物故曰‘万化生乎身’。单言身,乃明中轴为运之旨也。 此则穷究之,化贼为仁备矣~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略释]: 此言于天道与法天道之行要也。 天性,人也。人为仁。 人心,机也。机者,万有枢纽。生化运之。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略释]: 所谓杀机,反常也。所谓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谓反常;是无常之本体也。 有生必有杀,有杀者其生亦微明矣。见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天人合发,顺天应命以行。万化定基,奠基以出万化矣。 [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略释]: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生杀道之常也,非所当执,伏藏以归。此以世人知有用之为用,不知无用之为用故。 [原文]: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略释]: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三要为神、心、志者,乃穷其根也。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非动、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略释]: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此则知幽明故,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略释]: 知之者,天常也。 修之者,思无邪。 中篇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略释]: 上篇以‘执天之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略释]: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 故立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略释]: ‘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略释]: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原文]: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略释]: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轻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下篇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略释]: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道皆此也。 师者,师心也。 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是仁也。 三反者,中庸也,三盗尽黜。昼夜者,背明故,绝圣弃知。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略释]: 此‘定、相’之源也。 非相,非非相者,长生久视之道也。 [原文]: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略释]: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绝众途也。索迹者无尽,道成者非天也,尽自然,故谓无恩之大恩也。 迅雷警心,烈风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至乐者,闲闲。至静者,纯真。此以却妄也。 至私者,弃圣同天。至公者,与民无犯。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则非相、非非相之道也,归根以复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后之不如今。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略释]: 禽者,乃非离,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气,五气之谓也。 制,谓其关要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五者,五气下行,四时合之而成也。 生、死互根,生万物者,死万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故制五气以归根,伏心毕矣。 恩害相生,莫泥之,无待者可了生死义。世之执、止而不知解脱者,乃以泥恩故。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略释]: 所谓天地文理者,乃知见并生,功名互显之谓也。落于有为法,不知盗而自盗也。 若乎时物文理者,彼所谓时物文理即非时物文理,所谓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谓圣即非圣,是谓为圣。以异之者,言哲。所谓哲者即非哲,是谓为哲。 执相言之,哲者,择折泽,无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者,末也。”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略释]: 此及以下之文,当谓必后人衍文也。 静者,一之也。所谓静者,即非静,是谓为静。 浸者,天覆地载,行之不已也,故得对待之定体。 [原文]: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略释]: 至静,深阐于上文‘自然之道静’也。 此谓于无极之真,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律历所不能契,谓其于异俗识之动静,类于佛家所谓‘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缘执也。有者,有生于无。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之谓。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挂,言于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神机鬼藏。神者,申之也。机者,定、数也。鬼者,归也。藏者,一之也。 阴阳相胜之术,括前言所谓之要也。 昭昭乎进于象矣。昭昭,微明日显也。此言于象,前则以数,是象本乎数也。进者,渐也。编辑本段《阴符经》 完整的篇名是《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 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共有三四百字,字字珠玑,蕴含中华民族政道、治道、兵道、仙道的智慧思想源流,可谓博大精深。《阴符经》文字简练,词语奇特、气魄宏大,胆略奇伟,言必有据,哲理深邃,理必辩证。通观全文,又连贯一气,书中多隐喻,论述养生、政道、兵略思想时,融合易、老、阴阳、法、兵等诸家思想,是一部独步古今的经典之作。因此诸葛亮、李筌、朱熹等人曾先后为《阴符经》作注。朱熹更赞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 ------------------------------------------- 阴符经 轩辕黄帝著 洮阳门人张阳全校阅 悟元子刘一明注 后学陶铸灵重刊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龟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书,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帝,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撰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谓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深处,取诸家注本,校正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自能辨之。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叙於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 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之理,人事进退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不少,不几误璞为鼠,以青作黄乎,我悟元老师,造性命之精,证天人之奥,体古圣觉世之婆心,思发其覆,悯后学穷理而无门,详为之解,扫诸说之悖谬,诠阴符之肯綮,其中尽性至命之学,有为无为之理,靡不详明且备,将数千年埋没之阴符,至今原旨毕露,而无余蕴矣。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仆则曰:圣经之精,圣道之微,尽矣。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受业门人王附青云峰甫沐手敬题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矣。 -----------------------------------------------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 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 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 ------------------- 下篇
本文档为【本经阴符七术[精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1-09
浏览量: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