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举报
开通vip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 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 藏传佛教中供养的尊像.最 早最重要的是观音.在观音的诸 多形象中,又以十一面观音像的 传人为最早【l1.也就是说,十一面 观音像式至少在7世纪就传人吐 蕃,作为吐蕃赞普的本尊受到供 养.同样在汉传佛教中,《佛说十 一 面观世音神咒经》在北周时期 就有译传.经中就有详细的造像 样式描述.但通过实际调查及图 像的排比,发现十一面观音像由 于传播途径不同.实际上存在两 个像式系统.即汉一日系统和 ...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 研究为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 藏传佛教中供养的尊像.最 早最重要的是观音.在观音的诸 多形象中,又以十一面观音像的 传人为最早【l1.也就是说,十一面 观音像式至少在7世纪就传人吐 蕃,作为吐蕃赞普的本尊受到供 养.同样在汉传佛教中,《佛说十 一 面观世音神咒经》在北周时期 就有译传.经中就有详细的造像 样式描述.但通过实际调查及图 像的排比,发现十一面观音像由 于传播途径不同.实际上存在两 个像式系统.即汉一日系统和 印一藏系统.本文以佛教造像中 最具典型意义的十一面观音像为 中心.讨论其流传像式. 十一面观音在佛教供养中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佛说十一 面观世音神咒经》【2]中所说,称念 十一面观音神咒可得十种现世果 报:一者身常无病:二者恒为十方 诸佛忆念;三者一切财物,衣服, 饮食自然充足,恒无乏少;四者能 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 破一切怨敌:五者能使一切众生 皆生慈心:六者一切蛊毒,一切热 病无能侵害:七者一切刀杖不能 为害;八者一切水难不能漂溺;九 者一切火难不能焚烧:十者不受 一 切横死.另外可得现身四种果 报:一者临命终时得见十方无量 诸佛;二者永不堕地狱;三者不为 一 切禽兽所害:四者命终之后生 无量寿国.又说这一神咒威力无 比.即使有人犯四波罗夷【3】及五逆 罪【4],读诵此咒一遍者.一切根本 重罪悉得除灭!因此无论藏传佛 教还是汉传佛教,对于十一面观 音的供养和称诵一直十分盛行. 并且从密教供养像的角度来说, 十一面观音像式可能是较早的密 教造像之一【5].纵观印度的佛教造 像发展史.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 这一点.而对于十一面观音像的 研究,事实上成果并不多,主要是 人们一开始就将十一面观音混入 千手观音中.因此对十一面观音 像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观音, 千手观音而旁及.从佛典看,十一 李翎 面观音造像与千手观音造像是两 类.从经文对十一面观音的描述 看,唐以前耶舍崛多译本为两臂, 玄奘译本同样为两臂.不空译本 则为四臂.同时在唐代传人的千 手千眼观音类经中.提到这种身 形的观音为一面,如智通的《千眼 千臂神咒经》,菩提流志的《千手 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 等,及到苏嚼罗所译《千光眼观自 在菩萨秘密法经》,天息灾《大乘 庄严宝王经》等.开始描述千手 (四十臂)观音具足十一面,以至 有善无畏,不空的百面千手观音 等.所以佛经的这种变化,可以考 虑是一种密教思维的产物,即十 一 面观音由于其威力.可以由二 臂变化为四臂,六臂,八臂乃至千 臂,同样一面的千手千眼观音.为 了实现大愿力,可以一首,三首, 五首,九首,十一首乃至百万首. 因此作为佛教研究,要考虑造像 的源头.从供养像式上看,最初也 是分开进行的.所以在印度最早 的十一面观音是两臂.汉地最早 佛教文史 的十一面观音也是两臂.而最早 出现的千手观音则多为一面.如 敦煌盛唐的148,113窟.中唐的 176,115,386,144等窟,晚 唐,五代,宋则更多出现一面千 手观音问,而越到后期,如元代以 后二者的混合日益流行.而学者 们的研究似乎一开始就是将二者 混合起来对待.更为重要的是在 藏传佛教中至今仍未出现一面千 手的观音像式.如今我们所见的 一 面千手观音.多见于10至14 世纪汉一日系统所造,如藏经洞, 日本大贺岛寺等所出作品.再就 是清代一些汉藏合璧寺院的造 像,具有强烈的汉式风格,如承德 大乘之阁的千手观音大像等.因 此本文研究的范围以十一面观音 为中心..Ok十一面的角度涉及到 十一面八臂的变体.即背光形式 的千手十一面观音.而单纯的千 手观音造像(即一面千手)及千手 观音经典在此不论. 从研究方法上看.一是图典 的对比研究,二是类型分析.具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的就是对敦煌壁画及藏经洞 所出密教观音像的研究.如三十 年代日本学者内藤藤一郎的《法 隆寺壁画研究》,松本荣一的 《敦煌壁画研究》,以及彭金章 的《敦煌石窟十一面观音经变研 究?敦煌密教经变研究之四》..Ok 研究思路上说,内藤氏,松本氏与 彭氏基本一致,尤其在分析十一 面观音像方面,都考虑到了各种 头面的表现.以及头面的排列方 式.可以说内藤氏,松本氏的着作 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而彭文则 是有关敦煌图像个案研究的一篇 佳作.该文在材料方面的贡献是 将相关经典中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作了摘录. 并对石窟存像作了表格整理.同 时提出了研究对象.如观音的"姿 势","持物","面数","眷属"等. 另一种方法就是造像供养的流传 研究.如于君方所着《观音》一书, 收集了在中国流行的大量观音类 型.笔者认为,前人的成果对于观 音造像的经典出处,观音的样式 变化,包括在民间的流传做了比 较深入的研究.但不足之处是没 有形成十一面观音造像样式系统 的归纳.尤其是内藤氏,松本氏与 彭氏之作.他们注意到观音的面 数及排列,但遗憾的是,由于其着 作中讨论的十一面观音像是某一 )的样式,没有由此进行 类(地区 全方位的思考,尤其认为汉地十 一 面造像的面数排列,所产生的 形式变化.是由于"经轨中对于十 一 面的排列无明确规定".从而由 "信徒与画师,雕塑师喜爱与否" 所决定[71.因此文中所列单纯的敦 煌存像附表无法显示造像的图像 2... 0. 演化,由此作者也没有注意到十 一 面观音所存在的传播与像式系 统问题. 本人一直从事佛教图像学研 究,认为图像学的方法是研究佛 教造像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而 作为图像学研究的基础,就是要 建立图像谱系.尤其是佛教造像, 传承有序.极少艺术家所谓的"独 创",因此在建立谱系的时候,就 要考虑像式的源头.通过源头在 传播过程中的流变.建立一种图 像的发展谱系.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时代划分和类型划分.这是讨 论图像问题最为基础的工作.因 此本人在前人的材料和成果基础 上.对十一面观音进行了谱系排 列.在此基础上对图像作了系统 的分类.因此,本文所作的主要研 究工作是十一面观音图像系统研 究. 一 般对于密教图像的分类, 往往是就手臂,头面的数量或是 姿态等进行.本人在收集大量图 像的基础上,发现十一面观音大 致沿着两个线索发展,也就是说 观音十一个头的排列方式存在两 个清晰的系统.考虑到这个线索, 本文对于图像的排列.按照十一 面的构成方式进行,即将十一面 观音像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十 一 面横向排列.一类是纵向排列. 在两类的排列中,考虑时间和制 造地点. 所谓横式.指的是下排的主 面与身体呈正常比例,并且与旁 边或上面的小面尺寸相差较大, 诸小面如花蕾般排列于主面之上 或其侧,如同菩萨的花冠饰物,使 造像看起来并不失却原有的比 例,没有奇异感.通过排比,可见 横向排列的十一面观音像最早出 现在汉地,时代大约在5—8世 纪,是一件擦擦,也称善业泥.这 种供养物大约在北魏开始出现于 汉地,唐代较多.横向排列的像 式,出现最多的时代在8,10—12 世纪,相当于武则天时代和五代, 宋时期,从造像生产地看,基本上 为汉地和日本(包括日本从中国 请来样).这种样式的特点是:下 为一面,于上环置诸小面,最上立 佛面;或下为三面,于其上环置五 小面,最上再立三面,中为佛面. 因此横式依据下层面数又可分两 种;一是下有一主面,头上如花饰 般环置10小面,最上置佛面,tg 就是说,这种像式的头面排列数 量自下而上主要为1,10,1,在此 称为横i式.二是下有三面,即中 间为一大主面,左右两小侧面,形 成下3面,第二层为5小面,最上 又是3小面,中间者为佛面,也就 是说,这种像式的头面排列数量 自下而上主要为3,5,3(有变体 为:3,4,1,2,1;或3,5,2,1),在 此称为横ii式. 所谓纵式,其头面不似横式 中主面与次面大小比例具有明显 的对比变化,以保持造像整体不 受影响,而是将头面以渐变的方 式向上排列.排列的层数可达五 层之多.因此十一面看起来像一 个塔柱状,高高立于主面之上,使 造像看起来有明显的奇异感. 印度造像对外传播产生影响 的产地主要有西北印度,南印度 及东北印度.纵向排列的十一面 观音像出现在印度,目前所知,比 较早的一件可能是5—6世纪【8】印 度西南部坎黑利(kanheri)石窟第 41窟,坐佛的一位胁侍为十一面 观音立像I9】.另有一件属于9—10 世纪西北印度克什米尔风格的铜 造像,为六臂立像.而对西藏后弘 期佛教产生影响的东北印波罗样 式,本文找到的是一件约12世纪 的铜造像,六臂立像,身体呈明显 的三弯式.从以上三个地区的造 像看,可以再分出两种类型,一类 是下层为1面者.其它诸面塔状 向上排列,呈1,3,3,3,1式,如坎 黑利41窟造像,本文称为纵i 式;另一种下层为3面,其它诸面 塔状向上排列,呈3,3,3,1,1式, 多为六臂像,克什米尔及波罗样 式属于此类,本文称为纵ii式. 然后是大量的西藏仿制品. 流行的时间在ll,12世纪.这种 像式的特点是:观音的十一面为 纵向排列,面的数量由下而上基 本是3,3,3,1,1,二臂像较少,以 六臂像为多.也就是说,西藏传承 的是纵ii式,来自西北印和东北 印样式.15世纪以后才开始大量 流行八臂的立姿像.17,18世纪, 在八臂像的基础上,开始盛行背 光形式的千手十一面观音像.并 使之成为十一面观音像中数量最 多的一类.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 现象是,在14,15世纪西藏八臂 立姿十一面观音像流行的同时, 汉地也吸收了这种纵式十一面 像,在面相和衣饰为典型的汉式 风格的造像中,树立着小尖塔一 样纵向排列的十面.但明显区别 于印一藏风格的是,这种汉地制 造的纵向十一面像,仍然将第一 排的三面比例上与身体相谐调. 而向上排列的小面尺寸大大减 小,诸小面如小尖塔一样立于主 面之上,手法与横式保持着一致. 因此,从外观上一眼就可以看出 属于汉式风格.但在日本,十一面 千手样式.似乎一直没有受到纵 式的影响,保持着纯粹的日本像 佛教文史 式传统. 另据图表显示,汉地自宋代 以后基本上不再流行十一面观音 像,而日本的东密持续这种造像 大约至l4,l5世纪.但一个明显 的现象是,l5世纪以后,藏传佛 教中十一面观音像的供养更为盛 行. 通过排比.十一面观音显示 出两个鲜明的图像系统,一是横 式,一是纵式.两者的流传线索明 确,横式主要为汉地和日本造像, 纵式主要为印度,西藏造像.横式 中又包含有横i和横ii式两种类 型,从统计看,汉地两式都存在, 出现的时间上tg大致相当.早期 的宝庆寺和龙门造像两式都有, 宝庆寺为横i式.龙门造像两件 体现了两式【.但汉地显然流行 横ii式.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 在日本(包括朝鲜半岛)主要传承 了汉地的两式之一,即本文所说 的横i式,主面单列,也就是第一 排只有一面.由于中,日佛教的传 承关系和在像式上的联系,本文 称其为汉一日图像系统.而纵式 源于印度,在不同的地区又出现 两种类型,为纵i式和纵ii式,而 在西藏广为盛行的显然是纵ii 式,并完全保持着印度的传统,因 此本文称其为印一藏图像系统. 通过图像的分类排列,发现 十一面观音在像式上最主要的差 异是十一面的排列方式不同【t". 这也正是本文在排比方法上没有 按照以往的面数,手数等分类的 主要原因.因此就要考虑这种差 异出现的原因. 关于十一面观音的造像仪 轨,包括十一面的构成方式,可以 参考的文本主要是佛典.现存汉 译佛经中最早的十一面观音经译 本,是北周耶舍崛多所译《佛说十 一 面观世音神咒经》【,其中描述 的十一面样式.大致为造像样式 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线索: 须用白旃檀作观世音像. 其木要须精实,不得枯箧.身长 一 尺三寸作十一头,当前三面 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嗔面,右 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 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 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一 面各戴花冠,其花冠中各有阿 弥陀佛.观世音左手把澡瓶,瓶 口出莲花;展其右手,以串璎珞 施无畏手.其像身须刻出缨珞 庄严. 从经文上看,观音的十一面 似乎是前,左,右,后地排列,也就 是说在十个面之外,于上再加一 佛面.这种像式自然让我们想到 22 横i式的造像,加上所施手印,似 乎就是流行于日本的l,10,l像 式.但日式小面之下有一大面,如 果加起来可能就是l2面了. 发现于南印度5—8lit纪坎 黑利第41窟的十一面观音石造 像03].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样 式.其特征是十一面为纵向排列, 下有一主面,由下而上为:l,3,3, 3,l.后来西藏的仿制品,与横式 和纵i式都不相同,为3,3,3,l,l 排列.显然与西北印和东北印的 像式一致.但无论纵i式或纵ii 式,看起来似乎都无法与文本对 应. 佛教造像有着严格的仪轨, 一 般工匠在造像时,多是依照某 种流行的样本.一丝不苟地按照 仪轨进行.从观音信仰的背景来 说.有着深远的印度宗教传统【阐. 在造像上,仪轨可早也可晚于成 像,而后相互补充至于完善.因 此,十一面的造像样式更多地可 能依照一个具体的像式,而不完 全是仪轨文字. 因此,对于经文所述之像式, 即头面的前,左,右,后的概念要 进行重新思考,本文尝试作两种 理解. 按纵向排列,十一面可分四 层,其中"大笑"面在背后不现.理 解的思路tg是纵向的:经中描述 的前三面,即是竖排的三个中间 面,左三嗔面,是像左边由下而上 的三面,右三狗牙上出面是像右 由下而上的三面.然后是最上的 佛面.横向排列,排为两层.理解 的思路是横向的,即前,左,右,后 的概念是按一个平面进行的.最 后上置佛面.由此,纵式或横式都 与经文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但需要考虑的是印度为佛教 经像产生之地,塔状样式的产生 必然有其与经文对应的关系.所 以一个正确的解释就是:纵向排 列可能会与佛典描述有某种程度 的契合,即"前,左,右"的概念应 是纵向划分的.通过这种解释,纵 式可以看作大约是与经典一致思 维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在通常为 二维的造像中[151.为了使人们可 以看到后面的大笑面.而通常将 之置于第四层.然后最上置一佛 面,即纵ii式,排列面数自下而上 是3,3,3,1,1.这种纵向的造像 思维,可能源于印度原有的印度 传统宗教造像习惯.在一些印度 教的造像中,可见多面像基本都 是等大的三面或数面.可以想象 如果是十几个正g-比例的头面. 是无法如汉一日系统那样横排 的.只能往纵向发展.后来崛起的 佛教密宗造像自然而然地吸收了 这种造像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 横ii式的3,5,3(3,5,2,1等)排 列,在某种程度上与印度的造像 思维可以产生联系. 按西藏历史文献,《西藏王统 记》在关于藏王松赞干布迎请本 尊活动中所提到的来自南印度的 十一面观音像式为:观音十一面, 十面中三面慈相,七面怒相,最上 面为无量光佛像;观音共有十臂, 各手具足印契,称"圣观自在菩萨 如意宝像".但事实是,西藏的十 一 面观音像与西南印度的坎黑利 石窟造像1,3,3,3,1式无关,而 与东北(及西北)印度的3,3,3, 1,1式的六臂像一致.这种样式 的传承关系十分明确.并且在以 后的造像供养中,一直保留这一 传统.唯一无法解释的是十臂像 并不多见.包括在印度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本文的基本结论 是:尽管文献有所记载,但藏传佛 教十一面观音像式早期可能源于 西北印度,而后弘期则可能源于 东北印度:但无论是西北印度的 克什米尔样式还是东北印度的波 罗样式,两地像式基本相同,因此 藏传佛教流行的十一面观音像特 征是:头面排列为3,3,3,1,1,造 像有六臂.这种来自印度北部的 像式被藏传佛教所接受,几乎没 有改造的痕迹,后来的千臂十一 面观音也保留着相同的头面排列 垫 方式il61,而印度西部如坎黑利的 1,3,3,3,1像式则几乎没有流 传. 汉地虽然在北周时期就将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译 出,但相应的粉本可能没有同时 传人.十一面观音像于唐代开始 出现,武则天,玄宗(即7世纪末 8世纪)及五代时期广为流行.头 面的排列样式吸收了印度所出现 的两种类型.即印度西部的二臂 像式(坎黑利样式)和印度北部的 六臂像式(克什米尔,波罗样式), 只是表现六臂的造像比较少【r不. 但汉地的十一面像从开始出现, 就几乎没有体现出印度的塔式风 格fl8】.也就是说汉地在接受两种 头面排列形式的同时,却以不同 的造像思维习惯.将之变体为横 式造型,从而使造像更为优美,大 大减弱了密教造像的奇异感.印 度造像的汉地变体,即横式的两 种类型:下一面和下三面虽然都 有表现.但明显地以横ii式为主 流.而且基本在五代以后就只流 行横ii式了(即下为三面像).自 西夏,元以后,十一面观音的供养 以藏传佛教像式为主流,汉地样 式便极少出现了. 日本的供养像式最初经朝鲜 半岛传人.从新罗石窟庵7世纪 的十一面观音像看,属于横i式, 佛教文史 即下为一面像,因此通过这个渠 道传人日本的十一面观音像.基 本保留并传播了一种样式.虽然 后来日本直接从中国接受佛教, 有许多的"请来样"观音像,但横 ii式造像,笔者除了法隆寺金堂 壁画的一件外,其它所见不多】. 因此可以说.可能由于某种原 因,朝,日当时主要接受了汉地 出现的两种十一面观音像式中的 一 种[201,尽管后来汉地佛像供养 几乎不再流行这种像式.但日本 密教中继续流行供养的千手十一 面像,就像式系统来说,仍然保持 ,可以得出十一面观 着原样.由此 音像式发展的大致线索: 1,印度(纵式i,ii)——中国 汉地——汉地产生两种变体(横 式i,ii)——日本(朝鲜半岛) 2,印度(纵式ii)——西藏 总之,十一面观音造像由印 度产生.产生之初可能就出现了 两种样式.这种造像随着佛教传 播进入汉地与藏区.汉地佛教在 接受这一像式的同时进行了变 化,并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形 成了汉一日图像系统.而藏传佛 教则忠实地保留着印度的像式, 形成了明确的印一藏图像系统. 两种像式的基本要素是:汉一日 图像排列基本为3层或4层,除 主面与造像成正常比例外,其它 小面如冠饰一样分布于主面上或 侧面上,造像没有奇异感.其中日 本造像主要传承了汉地两种像式 中的一种,即下层为一面的样式. 印一藏图像排列基本为5层,诸面 大小相差不大,如塔般纵向排列, 造像比较奇异.藏传佛教单纯传播 了印度两种像式中的一种,即下层 为三面的造像. 【参考文献】 彭金章:《敦煌石窟十一面观 音经变研究——敦煌密教经变研 究之四》,载《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 年纪念文集》,1996年,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 朴亨国:《"饿鬼电屯救济亨为 观音菩萨"造形的表现》,载 《佛教艺术))270号(日). 松本荣一:《敦煌画研究》第 六章,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 币】,1937年. 内藤藤一郎:《法隆寺壁画 研究》第三章,日本大阪,1932年. SusanL.Huntington:Theartof ancientIndia:Buddhist.HinduJain, 1985NewYork. AlainDanielou:GodsofIndia, 1985,NewYork. 【注释】 【1】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当年松赞 干布(617—65O)为了寻找自己的本尊, 曾派化僧去南印度等地.请来了十一面 24 观音等像.据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 教授索南才让讲,所谓迎请观音,其 实只是请来南印度的木材.然后按尼 泊尔的样式雕刻.这种样武现存两 件,分别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两件 都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所造. 此说仍待考. 【21(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大正藏)20 册,p1070.该经玄奘译本称<十一面 神咒心经》. 【3】四波罗夷罪,又称四根本罪. 有两种含义.一是显教比丘所持之 戒,略称淫盗杀妄.(一)大淫戒,又作 非梵行戒,不净行戒,淫戒,不净行学 处.(二)大盗戒,又作不与取戒,偷盗 戒,盗戒,取学处.即禁止以盗心取得 非给与之物.(三)大杀戒,又作杀人 戒,杀戒,断人命学处.即禁止杀人或 教唆杀人.(四)大妄语戒.二是指密 教行者所受持之四种重禁.又作四重 戒.即:(一)不应舍正法戒,禁止舍离 正法而起邪行.(二)不应舍离菩提心 戒,菩提心为菩萨六度万行之标帜, 犹如世间大将之旌旗:旌旗丧失则三 军败北.(三)于一切法不应悭吝戒, 诸胜法皆如来于因位舍弃僮仆床座 乃至身命,勤苦修行所得,为一切众 生父母之遗产.而非属某一人所有. 若行者不舍正法.不离菩提心,却悭 吝于正法,不愿见机惠施,其罪如同 盗取三宝物.(四)勿于一切众生作不 饶益行戒,菩萨发菩提心修万行,愿 普遍摄化一切众生;若造作不利于众 生之行.即生起障道之因缘,违犯菩 萨之四摄法,乃触犯第四波罗夷罪. 【41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 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 种.即堕无问地狱,故又名无问业. 【5】通过印度坎黑利石窟造像,可以 说十一面观音像至少在5,6世纪就已 出现.无论它与印度教大神湿婆或茹德 罗(Rudra)的关系如何,作为佛教密宗 神十一面观音,这种像式可能是最早的 了.至于它在印度的演变尚有待于调 查. 【6】参考彭金章文附表1,2,《段文 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 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83,84页. 【7】参见彭文,同上,第76页. 【8】此像在《印度石窟》中定为7,8 世纪.在Huntington:Theartofanc/ent lnd/a~.于君方《观音》(Chunfang-yu: Avalokitesvara)书中定为5,6世纪.并 且据Huntington书中说,此像是十一面 观音最早的像式,是其他地区(包括克 什米尔,尼泊尔,西藏,汉地,日本等)所 流行的十一面观音像的源头.参见其书 第265页. 【9】坎黑利石窟位于现在印度孟买 以北25公里处.此造像在《佛光大辞 典》中,说为四臂十一面观音.据笔者通 过图片观察为二臂像,另二臂似有残 迹,不能确定.由于这不是本文讨论的 主要问题.所以待查. 【lOlg温玉成辨认,藏日本大原美 术馆的头像,下为一面;现存龙门惠筒 洞的残像,温玉成确定下为三面. 【1l】彭文注意到十一面有从下向上 的排列法.但没有意识到另一种排列方 式.而这正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图像系统 分类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反映了两个传 播系统. 【121E《大正藏)p1070;又《大正藏》 p1071,有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13】印度的石窟寺最晚到8世纪, 主要分布在西印度.从造像题材看,多 是佛三尊像.只在属于坎黑利石窟晚期 的造像(5—8世纪.属于印度石窟的晚 期)中存有一尊十一面观音高浮雕.参 考文物局教育处编《佛教石窟考古概 论》. 【14】比如说,青颈观音与青颈湿婆, 在名称,身形与持物上十分类似.同时, 十一面观音咒中.提到的又是青颈观音 (即青颈湿婆)法力如何如何,在考察印 度教神时,湿婆的另一个身形茹德罗,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观音也有渊源(参 见AlainDanielou:刀Godsofindia第 192—195页). 【15】佛教供养像虽然多立体的三维 雕塑,但往往只从正面观看造像,像的 背面往往处理的极简,甚至就是平面 的.所以思维上,佛教造像大多仍然是 二维的. 【1615整体上说,对西藏造像产生 影响的主要是克什米尔,尼泊尔.西藏 在十,十一世纪的时候,由于缺少造像 经验,主要就是引用外来样式和外来的 创作力量.而这时对于西藏西部主要的 影响源是克什米尔.而尼泊尔的艺术家 对于西藏西部早期样式的影响并不明 25 显,尼泊尔的影响主要在后藏.波罗样 式对于西藏西部的影响部分地也是因 为尼泊尔的纽瓦尔(Newar)人.可以说 北印,东北印是西藏西部文化的根. [17】在十一面观音像的传承上,汉 地南印度的样式可能与善无畏有关.据 说来自南印度的善无畏擅长工巧艺术, 相传其自制模型,铸造金铜灵塔,备极 庄严;其所画曼荼罗尤为精妙. 【18】唯一的特例可能属于敦煌334 窟的初唐壁画像,诸面呈五层排列,由 下而上为:3,2,3,2,1,并且头的大小相 差不大.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印度造像的 风格.但仅此一例.说明印度的样式可 能传入,但并未得到广泛流传.因此,本 文在排比时,将之放入纵式中.同样,西 藏地区造像也有一件模仿汉地样式的, 诸面排列为三层,下一单面,上环置诸 小面,最上佛面,属于8世纪的作品,也 是只此一件. 【19151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件 8世纪"唐代请来样"观音.即是下为单 面,诸面于上环置一周,最上再立佛面 的样式. 【20】就实物收集情况看,朝鲜,日本 传播的主要是横i式,极少见横ii式. 通过逸见梅荣先生的列表显示,日本图 像系统中也有横ii式造像,但逸表将之 列于后面,可能说明这种像式在日本也 不是主流.因此,本文认为,朝日流行的 十一面观音像式主要是横i式,而横ii 式虽然有.但并不流行.
本文档为【十一面观音像式研究——以汉藏造像对比研究为中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