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巴中“火姑娘”民俗文化研究与开发

四川·巴中“火姑娘”民俗文化研究与开发

举报
开通vip

四川·巴中“火姑娘”民俗文化研究与开发地方民间信仰、文艺创作与民俗生活 ——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四川地方“请‘ 火 ’ 姑娘”研究 杨棵瑞 (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 四川地方民俗现象“请‘ 火 ’ 姑娘”,是当地集合祭祀、诉愿融合的“人神互动”文艺展演活动。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它是基于农耕劳作文化背景下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乡土民众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其传承的不止是一种民俗文艺创作的表征形式,可以说是打开秦巴地区深层文化惯性中的一道微小的霞光,在深度挖掘其民间信仰和民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历史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和“文化记忆”理论,从其现状特征、文...

四川·巴中“火姑娘”民俗文化研究与开发
地方民间信仰、文艺创作与民俗生活 ——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四川地方“请‘ 火 ’ 姑娘”研究 杨棵瑞 (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 四川地方民俗现象“请‘ 火 ’ 姑娘”,是当地集合祭祀、诉愿融合的“人神互动”文艺展演活动。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它是基于农耕劳作文化背景下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乡土民众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其传承的不止是一种民俗文艺创作的表征形式,可以说是打开秦巴地区深层文化惯性中的一道微小的霞光,在深度挖掘其民间信仰和民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历史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和“文化记忆”理论,从其现状特征、文艺展演、心意民俗形态、地位意义四个方面,论及民间信仰中的“火姑娘”这种心意民俗形态。在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提高民众思想意识觉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四川传统节庆、心意民俗、非遗文化传承、民间信仰、请“火”姑娘(民间审判) 图:麻辣社区 tang9952 一、导言  我国是以传统农业为发展基础,农业问题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以及惠及农业政策,民间信仰它是基于民众生活的自然环境又超乎于自然力量和超乎于人的信任、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城市化过程中,日常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变的单调乏味。在这时伴有民俗的宗教文化就有可乘之机,它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通过特定的仪式和组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行为活动来体现的社会体系,是民众寻找安全感和实现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经济、政治、文化失范,为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许多文化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由此加强监管和引导其正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主流文化,引导地方民间信仰积极向上的 发展。 二、“请‘ 火 ’ 姑娘” “请‘ 火 ’ 姑娘”也有一说她是天上的七仙女,在上世纪50年代初看到过的,时间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一家人坐在堂屋的火笼跟前烤火度元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请火姑娘。 “请‘ 火 ’ 姑娘”的方法是围着一堆火,在竹编提篮帮着朝东边三枝柳树枝、三枝桃树枝以及稻草扎成的草人,小草人头贴着红纸画的女性脸谱,身上穿着花衣服,由两个姑娘抬着,做好草人后将草人固定在一根木混上,由一男一女各持一端红巾(男左女右,必须是要问问题的当事人和家人一起)底下放一个火盆,然后大家一起边烧纸(草纸)边唱请火姑娘请神歌谣(大致有三种,相差不大):“(“大月亮 二月亮 ,杀大猪,宰大羊,不请爹,不请娘,专请天上的火姑娘,有娘的提壶酒,没娘的打空把手。)火姑娘,拽一拽,正月十五看灯台。什么灯,洋灯。什么羊,过路羊。门神老爷你莫挡,灶神菩萨送进来。要来早些来,莫在半夜五更来。半夜五更露水大,打湿姑娘绣花鞋。”念完了,就由家里主人问火姑娘今年年岁好不好?火姑娘向前俯身点头就表示年岁好,大好的年岁会点好几个头。或者问今年吉祥不吉祥?等等,姑娘们还可问此些姑娘们关心的事,问到好的,然后在完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俯身点一下头。 问完要问的问题之后还要送走她,并将草人和纸钱什么的,在一个路口烧掉,表示酬谢火姑娘,这一系列工序都要在新年到来之前完成,否则会有麻烦的。 三、特征 “请‘ 火 ’ 姑娘”已成为四川地方民间信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农时节庆”展演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它表现出以下本土风格特征。 1.互动参与性。各地域的民间祭祀信仰中,它的歌曲或取材植物都是和农耕环境与生活地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而更多的则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劳作方式有关。火姑娘,主要流行于秦巴各地区,“火姑娘”主要用稻草、草纸、竹篮等扎制而成。四川一些地区在“请‘ 火 ’ 姑娘”时,大多以祭祀仪式,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大多是愿望的评判和祈祷,这也符合社会关系的生活现象。 2.娱神、娱人性。火姑娘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代代相传的文艺展演的艺术符号,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民众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途径,用自己的方式来充裕劳作时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诉说心意、愉悦自己,娱乐他人的人神共娱的目的。流传在巴渝广大农村的一种“号子”,常见于山头、田间。民众一边劳作、一边配合着雄厚的呼喊声或强有节奏的歌声,既调节了劳作的节奏,又达到一种娱乐的效果。(小的时候经常请的,好记得那时会问下学期我的成绩会进步不,会进步点一个,不会进步点十个头。还有调皮捣蛋的小孩在火姑娘的背后作揖,作一个揖她就点一个头。) 3.民俗文化的集体性。说到底,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总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的建议》所指的是“传统文化与民间创作”。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宣言》中采用了“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这一表述方式,这和“民间创作”、“传统的民间文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可以说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4.传承性。“农时节庆”请火姑娘的特殊之处在于看,不仅要关注其形式的娱乐性,而且发挥了我国农业历史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和民俗文化底蕴。通过这类表达方式,不仅实现了民众生活的需求,而且对我国农业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诉说心愿”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何况是带有农耕生活的情感,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意愿呈现了农耕、当代社会民俗生活的百态,潜移默化成为农时节庆,易于学习和传播。 四、文化艺术符号与心意民俗形态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定的风俗、信仰,“火姑娘”作为一种四川地方民俗文化。农时节庆晚上篝火、火姑娘,是秦巴山区民众的一件“要紧事”。民间信仰活动总是受到农耕文化下的民俗影响。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组成部分的“火姑娘”不可能只是一种纯粹的民俗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受到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会明显地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民众文化生活需求往往与当地的民俗融合在一起。 四川地区农时节庆“请‘ 火 ’ 姑娘”这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汉族传统习俗。它是农时节庆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以物质形态、语音、展演活动为载体的显物化形态。是指人们在现实社会交际中必须躲开那些需求、心意愿望表述方式迂回曲折、含蓄隐晦、让人回味无穷地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间信仰文化。四川民俗对民间信仰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四川民众生活信仰是四川民俗、非物质文化的沉积,四川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四川民众生活中的民俗活动、语言文化颇值得我们进一步深人研究。    事实上,民间许多自发的民俗、农时节庆、宗教祭拜活动,大多数是基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纯粹是一种无外在行为的心意民俗形态,是一种神秘的心理反映,它是不讲道理的,它的危险是想象的、虚拟的,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是储存在人们大脑里的无形法律,它往往对人类有益而无害,人们一方面知道它是虚无的,另一方面又长期遵从,这就是四川人乃至中国人在祭祀民俗文化方面奉行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意民俗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从主观上规避危险和恶果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说,民间信仰本身虚妄,通过祭拜和一系列严肃的仪式展演,人人自觉维护它的震慑力,形成广大民众内心的“法律”,从思想意识上达成共识,相互遵循。违禁并不一定会带来事实上的惩罚,而是精神状态上的或当事人自发的内心力量来实施。所以,包括民间信仰内的许多优秀民俗文化都深深地植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 5、存在现状、地位 四川的民间“请‘ 火 ’ 姑娘”是民众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民间信仰。在农耕时期民间乞求吉祥丰收的民俗,也是一种元宵娱乐、游戏形式在那种信息传递还极端落后的时代就倍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它包涵文化底蕴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独特性代表性,地域风格异常鲜明,并逐渐从以往的民间宗教活动中脱衍出来,成为传统节庆、喜庆事务中的必备节目。从它的功能来说不断得到强化,成为一项民间健身活动。 但从外在形式上,仍保留了某些民间宗教的体貌,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样式,称其为文艺生活也毫不为过。 6、保护意义 “请‘ 火 ’ 姑娘”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的娱乐意义,和作为文化的传承意义,也有其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这种四川地区的民俗文化是该地区民众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模式,而且具有世代世袭的稳定性,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根据民俗文化约定俗成性,具有很强的遵从要求和价值规定性,同时又外化为一种行为规范,从思想上给人以某种制约和塑造,被人称为"不成文的习惯法",在道德、民众心理形成是非的评判标准。从这一意义上看,该民俗文化对社会具有一种整合、凝聚与规范功能,可以是社会有效排除困惑,保护文化特色,产生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据相关民俗专家调查,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村民们能和睦相处,就是因为有村民们仍默认和遵守的习惯法、道德规范和民间信仰。这些道德规范和民间信仰,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小至村寨、大至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加强,起着积极的整合与促进作用。 “请‘ 火 ’ 姑娘”这一优良的民俗事象和民俗传统,尤其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礼俗和道德规范,对群体、乃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整合和促进的作用。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对农耕社会中形成的一些礼俗和道德规范,如忠、孝、义、信等等,或否定得过多,或宣传得不够,出现了或多或少地流失的现象,因而导致群体、国家、民族的凝聚力严重消解,离心力和分散力抬头,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道德规范滑坡、失效乃至跨塌,大量恶性案件的发生,包括骇人听闻的弑母弑父事件、父奸女之类乱伦事件、拒绝赡养和遗弃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事件等不绝于耳,不能不令人深长思之。旧日的礼俗,如果真的属于恶俗或失去了活力的民俗,一旦被革除了,那么,就要有新的、成熟的礼俗来代替,而不能留下空白。留下的空白越多、时间越长,则社会秩序的混乱必然乘虚而入,造成无法挽回的全民族的遗憾。 当然,民俗中也有一些宣言迷信、悲观、统治和压迫的东西,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其糟泊取其精华。要相信、支持、教育民众树立“正能量”的民俗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信仰世代传承下去,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民众思想意识觉悟具有启发意义。 参考论文: [1] 中国古典意象论  敏泽  《文艺研究》  1983 [2]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  李今 《文学评论 1999.6》  1999 [3] 四川省民俗学会,四川省巴俗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俗文化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 高梧.民间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5. [5] 陈勤建、尹笑非. 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的互动联系——以黄道婆、王元为等地方神灵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1(01) [6] 《环境、信仰、文艺与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国家级非遗叶榭舞草龙研究》赵李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本文档为【四川·巴中“火姑娘”民俗文化研究与开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158